CN206339780U - 镜头模组 - Google Patents

镜头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39780U
CN206339780U CN201621353501.9U CN201621353501U CN206339780U CN 206339780 U CN206339780 U CN 206339780U CN 201621353501 U CN201621353501 U CN 201621353501U CN 206339780 U CN206339780 U CN 2063397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phery
camera lens
eyeglass
lens module
mai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5350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海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filed Critical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5350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397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397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397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第一镜片、隔圈和第二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充当成像区的第一主体部和由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外延伸的第一周边部,所述第二镜片包括充当成像区的第二主体部和由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外延伸的第二周边部,所述第一周边部抵接于所述第二周边部且所述第一周边部与所述第二周边部形成收容槽,所述隔圈设置于所述收容槽内。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光学性能好且性能稳定。

Description

镜头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拍照摄像产品领域的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拍照摄像功能的镜头模组,以满足用户随时拍照的需要。
相关技术的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设置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隔圈、镜片和压环,所述隔圈夹持于相邻两个镜片之间用于提供相邻两个所述镜片的间隔,所述压环设于底层镜片与所述镜头筒之间,通过点胶的方式将所述按压环固定于所述镜头筒,从而实现所述镜片的固定。
然而,相关技术中,所述镜头模组的所述镜片为堆叠式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所述隔圈夹设于两个所述镜片之间,其组装方式单一,虽然所述隔圈可以调节所述镜片之间的空气间隔,但所述隔圈的厚度增加了所述镜头模组的体积,且所述隔圈容易产生移动,从而影响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镜头模组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学性能好且性能稳定的镜头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具有通光孔的镜头筒、沿所述镜头筒的物侧到像侧的方向依次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的第一镜片、隔圈和第二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充当成像区的第一主体部和由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外延伸的第一周边部,所述第二镜片包括充当成像区的第二主体部和由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外延伸的第二周边部,所述第一周边部抵接于所述第二周边部且所述第一周边部与所述第二周边部形成收容槽,所述隔圈设置于所述收容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周边部包括由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外延伸的第一本体和由所述第一本体向靠近所述第二周边部的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抵接于所述第二周边部且与所述第一本体共同形成所述收容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周边部包括由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外延伸的第二本体和由所述第二本体向靠近所述第一周边部的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抵接于所述第一周边部且与所述第二本体共同形成所述收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周边部包括由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外延伸的第一本体和由所述第一本体向靠近所述第二周边部的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周边部包括由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外延伸的第二本体和由所述第二本体向靠近所述第一周边部的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抵接并与所述第一本体及所述第二本体共同形成所述收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壁为环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侧壁为环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夹设于所述第二镜片与所述隔圈之间的挡光片。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通过在镜片自身结构上设计收容槽,将所述隔圈设置于所述收容槽内,在相邻两个所述镜片之间通过所述隔圈形成空气间隙的同时,收容槽对所述隔圈进行了限位而不易发生移动,提高了所述镜头模组的性能稳定性,另外,因收容所述隔圈的收容槽为在镜片自身结构上设计,无需要增加额外的安装,减少了整个所述镜头模组的尺寸,提高了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三种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镜头模组100,包括具有通光孔的镜头筒10、沿所述镜头筒10的物侧到像侧的方向依次收容于所述镜头筒10内第一镜片11、隔圈12、挡光片13和第二镜片14,所述镜头筒10、所述第一镜片11和所述第二镜片14同光轴设置。
所述第一镜片11包括充当成像区的第一主体部111和由所述第一主体部111向外延伸的第一周边部112。
所述第二镜片14包括充当成像区的第二主体部141和由所述第二主体部141向外延伸的第二周边部142。
所述第一周边部112抵接于所述第二周边部142且所述第一周边部112与所述第二周边部142形成收容槽15。
所述隔圈12设置于所述收容槽15内。通过所述隔圈12实现所述第一镜片11和所述第二镜片14之间的空气间隙设置,并吸收部分杂散光。
所述挡光片13夹设于所述第二镜片14与所述隔圈12之间,用于遮挡部分杂散光。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槽15的具体结构形成如下:
所述第一周边部112包括由所述第一主体部111向外延伸的第一本体1121和由所述第一本体1121向靠近所述第二周边部142的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一侧壁1122,所述第一侧壁1122抵接于所述第二周边部142且与所述第一本体1121共同形成所述收容槽15。
具体的,所述第一侧壁1122为环形结构。更优的,所述第一侧壁1122垂直于所述第一本体1121设置。
通过所述收容槽15卡设收容所述隔圈12,对所述隔圈12形成限位作用,提高所述镜头模组100的性能稳定性,同时所述第一镜片11相当于让位空间用于形成所述收容槽15,使得所述隔圈12的厚度不会影响整个所述镜头模组100的光学性能。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收容槽的位置设置不同,具体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镜头模组200,包括具有通光孔的镜头筒20、沿所述镜头筒20的物侧到像侧的方向依次收容于所述镜头筒20内第一镜片21、隔圈22、挡光片23和第二镜片24,所述镜头筒20、所述第一镜片21和所述第二镜片24同光轴设置。
所述第一镜片21包括充当成像区的第一主体部211和由所述第一主体部211向外延伸的第一周边部212。
所述第二镜片24包括充当成像区的第二主体部241和由所述第二主体部241向外延伸的第二周边部242。
所述第一周边部212抵接于所述第二周边部242且所述第一周边部212与所述第二周边部242形成收容槽25。
所述隔圈22设置于所述收容槽25内。通过所述隔圈22实现所述第一镜片21和所述第二镜片24之间的空气间隙设置,并吸收部分杂散光。
所述挡光片23夹设于所述第二镜片24与所述隔圈22之间,用于遮挡部分杂散光。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槽25的具体结构形成如下:
所述第二周边部242包括由所述第二主体部241向外延伸的第二本体2421和由所述第二本体2421向靠近所述第一周边部212的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二侧壁2422,所述第二侧壁2422抵接于所述第一周边部212且与所述第二本体2421共同形成所述收容槽25。
具体的,所述第二侧壁2422为环形结构。更优的,所述第二侧壁2422垂直于所述第二本体2421设置。
通过所述收容槽25卡设收容所述隔圈22,对所述隔圈22形成限位作用,提高所述镜头模组200的性能稳定性,同时所述第二镜片24相当于让位空间用于形成所述收容槽25,使得所述隔圈22的厚度不会影响整个所述镜头模组200的光学性能。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收容槽的位置设置不同,具体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镜头模组300,包括具有通光孔的镜头筒30、沿所述镜头筒30的物侧到像侧的方向依次收容于所述镜头筒30内第一镜片31、隔圈32、挡光片33和第二镜片34,所述镜头筒30、所述第一镜片31和所述第二镜片34同光轴设置。
所述第一镜片31包括充当成像区的第一主体部311和由所述第一主体部311向外延伸的第一周边部312。
所述第二镜片34包括充当成像区的第二主体部341和由所述第二主体部341向外延伸的第二周边部342。
所述第一周边部312抵接于所述第二周边部342且所述第一周边部312与所述第二周边部342形成收容槽35。
所述隔圈32设置于所述收容槽35内。通过所述隔圈32实现所述第一镜片31和所述第二镜片34之间的空气间隙设置,并吸收部分杂散光。
所述挡光片33夹设于所述第二镜片34与所述隔圈32之间,用于遮挡部分杂散光。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槽35的具体结构形成如下:
所述第一周边部312包括由所述第一主体部311向外延伸的第一本体3121和由所述第一本体3121向靠近所述第二周边部342的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一侧壁3122。
所述第二周边部342包括由所述第二主体部341向外延伸的第二本体3421和由所述第二本体3421向靠近所述第一周边部312的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二侧壁3422。
所述第一侧壁3122与所述第二侧壁3422抵接并与所述第一本体3121及所述第二本体3421共同形成所述收容槽35。
具体的,所述第一侧壁3122和所述第二侧壁3422均为环形结构。更优的,所述第一侧壁3122垂直于所述第一本体3121设置,所述第二侧壁3422垂直于所述第二本体3421设置。
通过所述收容槽35卡设收容所述隔圈32,对所述隔圈32形成限位作用,提高所述镜头模组300的性能稳定性,同时所述第一镜片31和所述第二镜片34相当于共同让位空间用于形成所述收容槽35,使得所述隔圈32的厚度不会影响整个所述镜头模组300的光学性能。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通过在镜片自身结构上设计收容槽,将所述隔圈设置于所述收容槽内,在相邻两个所述镜片之间通过所述隔圈形成空气间隙的同时,收容槽对所述隔圈进行了限位而不易发生移动,提高了所述镜头模组的性能稳定性,另外,因收容所述隔圈的收容槽为在镜片自身结构上设计,无需要增加额外的安装,减少了整个所述镜头模组的尺寸,提高了所述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镜头模组,包括具有通光孔的镜头筒、沿所述镜头筒的物侧到像侧的方向依次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的第一镜片、隔圈和第二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充当成像区的第一主体部和由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外延伸的第一周边部,所述第二镜片包括充当成像区的第二主体部和由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外延伸的第二周边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边部抵接于所述第二周边部且所述第一周边部与所述第二周边部形成收容槽,所述隔圈设置于所述收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边部包括由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外延伸的第一本体和由所述第一本体向靠近所述第二周边部的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抵接于所述第二周边部且与所述第一本体共同形成所述收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周边部包括由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外延伸的第二本体和由所述第二本体向靠近所述第一周边部的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抵接于所述第一周边部且与所述第二本体共同形成所述收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边部包括由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外延伸的第一本体和由所述第一本体向靠近所述第二周边部的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周边部包括由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外延伸的第二本体和由所述第二本体向靠近所述第一周边部的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抵接并与所述第一本体及所述第二本体共同形成所述收容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为环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为环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夹设于所述第二镜片与所述隔圈之间的挡光片。
CN201621353501.9U 2016-12-10 2016-12-10 镜头模组 Active CN2063397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53501.9U CN206339780U (zh) 2016-12-10 2016-12-10 镜头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53501.9U CN206339780U (zh) 2016-12-10 2016-12-10 镜头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39780U true CN206339780U (zh) 2017-07-18

Family

ID=59308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53501.9U Active CN206339780U (zh) 2016-12-10 2016-12-10 镜头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3978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2462A (zh) * 2017-10-25 2018-04-20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镜头组件
WO2021000168A1 (zh) * 2019-06-30 2021-01-07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2462A (zh) * 2017-10-25 2018-04-20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镜头组件
WO2021000168A1 (zh) * 2019-06-30 2021-01-07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39766U (zh) 镜头模组
CN206339783U (zh) 镜片及镜头模组
CN208636502U (zh) 一种压环及镜头模组
US11029500B2 (en) Lens module
CN206339780U (zh) 镜头模组
CN206339740U (zh) 一种镜头模组
CN206523682U (zh) 镜头模组
US20150124341A1 (en) Macro conversion lens
CN206532016U (zh) 镜头模组
CN203219350U (zh) 带有潜望式镜头的手机
CN209525507U (zh) 一种镜头
CN206339733U (zh) 遮光元件、光学镜头及移动终端
CN206523687U (zh) 镜头模组
US11156797B2 (en) Lens module
CN201773208U (zh) 微型投影镜头装配结构
CN201804150U (zh) 一种微型投影成像镜头
CN206523689U (zh) 镜头模组
CN208636548U (zh) 一种镜头模组
CN207965293U (zh) 镜头模组
CN206523690U (zh) 镜头模组
CN206523666U (zh) 镜头模组
JP2020027295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CN206601521U (zh) 镜头模组
CN206523680U (zh) 镜头模组
CN206584103U (zh) 镜头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30

Address after: No. 8, 2 floor, 85 Cavendish Science Park Avenue, Singapore

Patentee after: Raytheon solutions Pte Ltd

Address before: Hong Mao bridge 10 Road 65

Patentee before: Raytheon Technology (Singapor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