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39756U - 镜头 - Google Patents

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39756U
CN206339756U CN201621353417.7U CN201621353417U CN206339756U CN 206339756 U CN206339756 U CN 206339756U CN 201621353417 U CN201621353417 U CN 201621353417U CN 206339756 U CN206339756 U CN 2063397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lens
eyeglass
connecting portion
light
lens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5341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filed Critical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5341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397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397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397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镜头。所述镜头包括镜片、支撑所述镜片且与所述镜片一体成型的连接部、覆设于所述镜头外表面的吸光层及覆设于所述镜头内表面的黑化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头通过将镜片和连接部一体成型,使所述镜头的生产更加方便、快速,有效的减少了研究、制造成本;同时在所述镜头的内外表面分别覆设黑化层及吸光层,使所述镜头在方便成型的同时,有效的减少了所述镜头产生杂散光的风险,提高了光学性能。

Description

镜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便携式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小型化方面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具有拍摄功能的镜头,并且对镜头的摄像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中摄像头的镜头结构通常都是由非球面镜片和外部固定结构件组成,再配合遮光片、遮光板、连接部及挡塞构成整个镜头,而镜片通过外部固定结构加以固定时会产生杂散光,以致于提高了镜头产生杂散光的风险,从而影响镜头的使用性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镜头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生杂散光风险低的镜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镜头,包括镜片、支撑所述镜片且与所述镜片一体成型的连接部、覆设于所述镜头外表面的吸光层及覆设于所述镜头内表面的黑化层。
优选的,所述镜片包括光学部及环绕所述光学部设置的周边部。
优选的,所述吸光层布满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周边部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黑化层布满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周边部的内表面。
优选的,所述吸光层为石墨烯或者垂直排列纳米管阵列材质。
优选的,所述黑化层为石墨烯或者垂直排列纳米管阵列材质。
优选的,所述镜片为多个且沿物侧至像侧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镜片、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黑化层为一体成型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头通过将镜片和连接部一体成型,使所述镜头的生产更加方便、快速,有效的减少了研究、制造成本;同时在所述镜头的内外表面分别覆设黑化层及吸光层,使所述镜头在方便成型的同时,有效的减少了所述镜头产生杂散光的风险,提高了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镜头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所述镜头100包括镜片1、支撑所述镜片1的连接部3、覆设于所述镜头100外表面的吸光层5及覆设于所述镜头100内表面的黑化层7。
所述镜片1为多个且沿物侧至像侧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一所述镜片1包括光学部11及环绕所述光学部11设置的周边部13,所述周边部13与所述连接部3连接。
所述光学部11包含物侧表面111及像侧表面113,所述物侧表面111为所述光学部11面向被摄物的表面,像侧表面113为所述光学部11面向成像面的表面,所述光学部11的所述物侧表面111及所述像侧表面113为曲面。
所述镜片1、所述连接部3以及黑化层7为一体成型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3D打印技术。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所述镜片1、所述连接部3以及黑化层7采用一体成型技术,使生产方便、快速,无需组装,无需增加遮光片遮光板等元件,避免遮光板或者挡塞等安装后带来杂散光的风险,提高所述镜头100的光学性能,降低研究、制造的成本。
所述黑化层7和吸光层5为石墨烯或者垂直排列纳米管阵列(VantablackS-VIS)材质等黑色物料。
石墨烯是一种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物质,具有超薄、强韧的性能,最新研究出的石墨烯具有完美的光吸收特性,在光电领域具有巨大的突破。将石墨烯涂覆于所述连接部3的外表面对光进行吸光处理,有助于隔离所述镜片1的光线。
VantablackS-VIS是目前世界上研究出来的最黑的材料,其的吸光率为99.98%,几乎能吸收所有入射光。
所述吸光层5布满所述连接部3和所述周边部13的外表面,也就是说除了物侧表面111和像侧表面113,其他外表面布满吸光层5,用于吸收除自物侧表面111入射以外的其他光线。
所述黑化层7布满所述连接部3和周边部13的内表面,用于吸收除成像光线以外的其他光线,无需使用传统的遮光片等零部件,节约成本,减少组装工序,使生产加工更高效。
所述吸光层5涂覆在一体成型的连接部3与周边部13的所有外表面,无需使用传统的镜筒,节约成本,减少组装工序,使生产加工更高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头100通过将镜片1和连接部3以及黑化层7一体成型,使所述镜头100的生产更加方便、快速,有效的减少了研究、制造成本;同时在连接部3和所述周边部13的内外表面分别覆设黑化层7及吸光层5,使镜头100在方便成型的同时,有效的减少了镜头100产生杂散光的风险,提高了光学性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片、支撑所述镜片且与所述镜片一体成型的连接部、覆设于所述镜头外表面的吸光层及覆设于所述镜头内表面的黑化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包括光学部及环绕所述光学部设置的周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层布满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周边部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黑化层布满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周边部的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层为石墨烯或者垂直排列纳米管阵列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黑化层为石墨烯或者垂直排列纳米管阵列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为多个且沿物侧至像侧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黑化层为一体成型结构。
CN201621353417.7U 2016-12-10 2016-12-10 镜头 Active CN2063397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53417.7U CN206339756U (zh) 2016-12-10 2016-12-10 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53417.7U CN206339756U (zh) 2016-12-10 2016-12-10 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39756U true CN206339756U (zh) 2017-07-18

Family

ID=59308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53417.7U Active CN206339756U (zh) 2016-12-10 2016-12-10 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397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5021A (zh) * 2017-10-20 2020-06-26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基于金属支架的感光组件和摄像模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5021A (zh) * 2017-10-20 2020-06-26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基于金属支架的感光组件和摄像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87963U (zh) 镜头模组
CN104297887A (zh) 摄影镜头及用于摄影镜头的垫圈
CN206339756U (zh) 镜头
CN205017421U (zh) 一种摄像头
CN107277339A (zh) 电子设备和摄像模组
CN206671643U (zh) 镜头模组
CN204305127U (zh) 手机外置光学对焦摄像装置
CN210090783U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6523683U (zh) 镜头模组
CN214751249U (zh) 一种防散光镜头镜筒
CN205267097U (zh) 一种太阳能帽子
CN203482255U (zh) 一种多功能手机套
CN107543325A (zh) 一种小型太阳灶
CN205407898U (zh) 一种遮光手机保护壳
CN204347414U (zh) 单反相机可伸缩防雨包
CN207968582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1637995U (zh) 一种抗环境光的屏幕
CN206339773U (zh) 成像镜头
CN106803549A (zh) 一种新型加强筋防膨胀电池外壳
CN208610043U (zh) 一种防震手机保护套
CN204062852U (zh) 一种双闪光灯透镜
CN103037131A (zh) 一种太阳能电子相框
CN205721026U (zh) 一种运动相机防水机构
CN103669779B (zh) 一种轻质屏蔽墙布
CN205539651U (zh) 一种2p式200w像素58°摄像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8

Address after: No. 8, 2 floor, 85 Cavendish Science Park Avenue, Singapore

Patentee after: Raytheon solutions Pte Ltd

Address before: Hong Mao bridge 10 Road 65

Patentee before: Raytheon Technology (Singapor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