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23683U - 镜头模组 - Google Patents

镜头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23683U
CN206523683U CN201720082496.0U CN201720082496U CN206523683U CN 206523683 U CN206523683 U CN 206523683U CN 201720082496 U CN201720082496 U CN 201720082496U CN 206523683 U CN206523683 U CN 206523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yeglass
camera lens
lens module
thing side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8249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传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filed Critical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8249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23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23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236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镜筒、镜片组及固定单元,所述镜片组至少包括第一镜片,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呈环状的挡塞和遮光片,所述挡塞包括物侧面、像侧面及侧面,所述第一镜片包括光学面和周边面,所述周边面包括倾斜面、第一延伸面、第二延伸面及第三延伸面,所述第三延伸面抵接于所述物侧面,所述遮光片夹设于所述第一延伸面与所述物侧面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头模组不仅能预防杂散光,而且挡塞成型要求低。

Description

镜头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影成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镜头模组。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对镜头模组拍摄出的物体的影像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关技术中的镜头模组通常包括多片光学镜片,再配合镜筒、遮光片、遮光板等构成。这种结构的镜头模组的最靠近像侧的镜片容易产生杂散光。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镜头模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预防杂散光、挡塞成型要求低的镜头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和收容于所述镜筒内的镜片组,所述镜筒包括第一筒壁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镜片组至少包括第一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朝向像侧的光学面和周边面。
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镜片的像侧并与所述第一镜片抵接的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呈环状的挡塞和遮光片。
所述挡塞包括朝向物侧的物侧面、与所述物侧面相对的像侧面及连接所述物侧面和所述像侧面的侧面。
所述周边面包括自所述光学面的周缘向像侧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倾斜面以及自所述倾斜面的外周缘依次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延伸面、第二延伸面及第三延伸面。
所述第三延伸面抵接于所述物侧面,所述遮光片夹设于所述第一延伸面与所述物侧面之间。
优选的,所述物侧面包括与所述侧面连接的第一表面以及自所述第一表面的内周缘依次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三延伸面抵接,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遮光片抵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延伸面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延伸面和所述第三延伸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且二者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遮光片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侧面与所述第二筒壁抵接。
优选的,所述像侧面与所述侧面的连接处向所述物侧面的方向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第二筒壁形成点胶槽。
优选的,所述点胶槽呈环状。
优选的,所述遮光片的内环面在所述第一镜片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周边面上。
优选的,所述镜片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镜片的物侧的间隔件及至少一片设于所述间隔件远离所述第一镜片一侧的第二镜片。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头模组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设置设于所述第一镜片的像侧以固定所述第一镜片的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呈环状的遮光片和挡塞,所述挡塞包括朝向物侧的物侧面、与所述物侧面相对的像侧面及连接所述物侧面和所述像侧面的侧面,所述第一镜片包括朝向像侧的光学面和周边面,所述周边面包括自所述光学面的周缘向像侧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倾斜面以及自所述倾斜面的外周缘依次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延伸面、第二延伸面及第三延伸面,所述第三延伸面抵接于所述物侧面,所述遮光片夹设于所述第一延伸面与所述物侧面之间,不仅能预防杂散光,而且挡塞成型要求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头模组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镜头模组的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所述镜头模组100包括镜筒1以及设于所述镜筒1内的镜片组2和固定单元3。
所述镜筒1包括第一筒壁11及自所述第一筒壁11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13。所述第一筒壁11和所述第二筒壁13形成收容空间1A。
所述镜片组2包括第一镜片21、设于所述第一镜片21的物侧的间隔件23及至少一片设于所述间隔件23远离所述第一镜片21一侧的第二镜片25,所述固定单元3设于所述第一镜片21的像侧并与所述第一镜片21抵接。在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镜片25的数量为5片,且相邻两所述第二镜片25之间设有遮光结构27,所述遮光结构27可以为遮光片,也可以为遮光板或者两者的组合。
所述第一镜片21包括朝向像侧的光学面211及自所述光学面211周缘向外延伸形成的周边面213。
所述周边面213包括自所述光学面211的周缘向像侧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倾斜面214以及自所述倾斜面214的外周缘依次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延伸面215、第二延伸面216及第三延伸面217。在如图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面215和所述第三延伸面217为垂直于光轴的平面,所述第二延伸面216平行于光轴。
所述固定单元3包括呈环状的遮光片31和挡塞33,所述遮光片31比所述挡塞33更靠近光轴,且所述遮光片31的内环面在所述第一镜片21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周边面213上。
所述挡塞33包括朝向物侧的物侧面331、与所述物侧面331相对的像侧面333及连接所述物侧面331和所述像侧面333的侧面335和内表面336。其中,所述侧面335与所述第二筒壁13抵接,且所述像侧面333与所述侧面335的连接处向所述物侧面331的方向凹陷形成凹陷部337,所述凹陷部337与所述第二筒壁13形成点胶槽3A。组装时,通过在所述点胶槽3A处点胶以使得所述固定单元3固定于所述第二筒壁13,进而使得所述第一镜片21更好地固定于所述镜筒1内。
优选的,所述点胶槽3A呈环状。
所述物侧面331包括与所述侧面335连接的第一表面3311以及自所述第一表面3311的内周缘依次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表面3313和第三表面3315。所述内表面336与所述第三表面3315连接,所述第一表面3311与所述第三延伸面217抵接,所述第二表面3313与所述第二延伸面216间隔设置,所述遮光片31夹设于所述第三表面3315与所述第一延伸面215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表面3313与所述第二延伸面216间隔设置可以便于所述第一镜片21、所述遮光片31及所述挡塞33之间的组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面215和所述第三延伸面217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遮光片31的厚度。可以理解,所述第一延伸面215与所述间隔件23之间的间距可以大于所述第三延伸面217与所述间隔件23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延伸面215与所述间隔件23之间的间距也可以小于所述第三延伸面217与所述间隔件23之间的间距。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面215和所述第三延伸面217之间的间距可以设置为与所述遮光片31的厚度相等,此时,所述物侧面331为平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头模组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设置设于所述第一镜片21的像侧并与第一镜片21抵接的固定单元3,所述固定单元3包括呈环状的遮光片31和挡塞33,所述遮光片31比所述挡塞33更靠近光轴,所述挡塞33包括朝向物侧的物侧面331、与所述物侧面331相对的像侧面333及连接所述物侧面331和所述像侧面333的侧面335,所述第一镜片21包括朝向像侧的光学面211和周边面213,所述周边面213包括自所述光学面211的周缘向像侧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倾斜面214以及自所述倾斜面214的外周缘依次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延伸面215、第二延伸面216及第三延伸面217,所述第三延伸面217抵接于所述物侧面331,所述遮光片31夹设于所述第一延伸面215与所述物侧面331之间,不仅能预防杂散光,而且对挡塞的成型要求低,提高良率,节约成本。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和收容于所述镜筒内的镜片组,所述镜筒包括第一筒壁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镜片组至少包括第一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朝向像侧的光学面和周边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镜片的像侧并与所述第一镜片抵接的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呈环状的挡塞和遮光片;
所述挡塞包括朝向物侧的物侧面、与所述物侧面相对的像侧面及连接所述物侧面和所述像侧面的侧面;
所述周边面包括自所述光学面的周缘向像侧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倾斜面以及自所述倾斜面的外周缘依次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延伸面、第二延伸面及第三延伸面;
所述第三延伸面抵接于所述物侧面,所述遮光片夹设于所述第一延伸面与所述物侧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侧面包括与所述侧面连接的第一表面以及自所述第一表面的内周缘依次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三延伸面抵接,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遮光片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延伸面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面和所述第三延伸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且二者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遮光片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与所述第二筒壁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像侧面与所述侧面的连接处向所述物侧面的方向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第二筒壁形成点胶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槽呈环状。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片的内环面在所述第一镜片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周边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镜片的物侧的间隔件及至少一片设于所述间隔件远离所述第一镜片一侧的第二镜片。
CN201720082496.0U 2017-01-20 2017-01-20 镜头模组 Active CN206523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82496.0U CN206523683U (zh) 2017-01-20 2017-01-20 镜头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82496.0U CN206523683U (zh) 2017-01-20 2017-01-20 镜头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23683U true CN206523683U (zh) 2017-09-26

Family

ID=59890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82496.0U Active CN206523683U (zh) 2017-01-20 2017-01-20 镜头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236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03598A1 (zh) * 2018-11-19 2020-05-28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模组
CN111684333A (zh) * 2018-03-02 2020-09-18 核心光电有限公司 设计用于缓和杂散光的间隔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4333A (zh) * 2018-03-02 2020-09-18 核心光电有限公司 设计用于缓和杂散光的间隔件
CN111684333B (zh) * 2018-03-02 2022-10-21 核心光电有限公司 设计用于缓和杂散光的间隔件
WO2020103598A1 (zh) * 2018-11-19 2020-05-28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65680B (zh) 光学镜头及应用该光学镜头的电子设备
US11029481B2 (en) Lens module
US11029482B2 (en) Pressing ring and lens module
US11029500B2 (en) Lens module
CN208636502U (zh) 一种压环及镜头模组
JP6810206B2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CN206515587U (zh) 遮光片及具有该遮光片的镜头模组
WO2020108103A1 (zh) 一种镜头模组
CN206523683U (zh) 镜头模组
US20200049928A1 (en) Lens module
US20200409025A1 (en) Lens module
WO2020108104A1 (zh) 一种镜头模组
CN208636497U (zh) 镜头模组
US20200041751A1 (en) Optical lens and optical camera lens
CN206523690U (zh) 镜头模组
CN208636506U (zh) 光学镜片和光学镜头
CN204790155U (zh) 一种鱼眼镜头
CN209198738U (zh) 镜头模组
CN105137575B (zh) 一种高低温红外共焦、大光圈、小体积光学系统
CN203573024U (zh) 手机照相望远镜
CN206671593U (zh) 遮光片及具有该遮光片的镜头模组
CN206523688U (zh) 镜头模组
CN204719316U (zh) 光学镜头及应用该光学镜头的电子设备
US20200409112A1 (en)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7528986U (zh) 镜头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30

Address after: No. 8, 2 floor, 85 Cavendish Science Park Avenue, Singapore

Patentee after: Raytheon solutions Pte Ltd

Address before: Hong Mao bridge 10 Road 65

Patentee before: Raytheon Technology (Singapor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