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33081U - 无害化大棚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害化大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33081U
CN206333081U CN201621390320.3U CN201621390320U CN206333081U CN 206333081 U CN206333081 U CN 206333081U CN 201621390320 U CN201621390320 U CN 201621390320U CN 206333081 U CN206333081 U CN 2063330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eenhouse
water
innoxious
annular
drip irrig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9032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春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Gaoya Xianyue Wine Brew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39032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330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330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330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害化大棚系统。无害化大棚系统,包括大棚和滴灌带,所述大棚的下部安装面为地表基准面,还包括集水容器;所述大棚的顶部形成有多条凹陷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分别与所述集水容器连接,所述滴灌带与所述集水容器连接;所述大棚的下部边沿设置有环形阻水围挡,所述环形阻水围挡的上部位于所述地表基准面之上,所述环形阻水围挡的下部位于所述地表基准面之下,所述滴灌带位于所述地表基准面之下并低于所述环形阻水围挡。

Description

无害化大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害化大棚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大棚种植技术被广泛的推广,其中,所采用的大棚一般由支撑框架和棚膜组成,通过支撑框架将棚膜支撑起形成温室大棚。大棚结合滴灌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农业灌溉的用水量,滴灌能够在大棚内的地面上长期保持湿润的状态,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较高,加上土壤表面保持湿润,大棚内的地面极容易生长杂草,同时,由于较大的湿度环境,植物生长出的果实也容易发生病虫害,这就导致了农户需要频繁除草和杀虫、治病,往往会使用大量的灭草剂和杀虫剂、灭菌剂等农药,这往往导致种植出的农产品的农药残留严重,严重影响食品安全,严重危害每一位消费者的健康,而大量使用农药,又导致种植成本较高;同时,滴灌过程中,大部分水因地表蒸发散失,也使得现有技术中的大棚种植用水量较大,地下水过度开发,导致部分地区河流、湖泊干涸,而降大雨时因大棚不吸收雨水,全部倾灌到排水沟,又会发生内涝和洪水。如何设计一种不用灭草剂、省工省力、节约费用、节约电能、绿色环保、降低用水量、减少农药用量并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技术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害化大棚系统,实现不用灭草剂、不用人工和机械除草就能无草,减少无害化大棚系统的农药用量,达到绿色环保种植的目的,并降低用水量,给农作物最佳的水分、光照、温度,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害化大棚系统,包括大棚和滴灌带,所述大棚的下部安装面为地表基准面,还包括集水容器;所述大棚的顶部形成有多条凹陷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分别与所述集水容器连接,所述滴灌带与所述集水容器连接;所述大棚的下部边沿设置有环形阻水围挡,所述环形阻水围挡的上部位于所述地表基准面之上,所述环形阻水围挡的下部位于所述地表基准面之下,所述滴灌带位于所述地表基准面之下并低于所述环形阻水围挡。
进一步的,所述无害化大棚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集水容器中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水位检测器,所述集水容器的下部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连接有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滴灌带的上部和下部对应设置有上湿度传感器和下湿度传感器;所述滴灌带通过电磁阀与所述集水容器连接,所述上湿度传感器、下湿度传感器和所述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上湿度传感器和所述下湿度传感器均位于所述地表基准面之下。
进一步的,所述大棚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大棚设置有可开关的通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大棚上方还设置有可开关的遮阳装置,所述无害化大棚系统还包括光线传感器,所述遮阳装置和所述光线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遮阳装置为遮阳网、遮阳膜或遮阳板。
进一步的,所述无害化大棚系统包括多个所述大棚,每个所述大棚均配置有所述滴灌带、所述集水容器、所述水泵和所述控制器;所述无害化大棚系统还配置有供水中转容器,所述水泵分别与所述供水中转容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倾斜设置,所述集水槽的下端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集水容器。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阻水围挡为环形挡水板、环形塑料膜、环形挡水带或环形土建挡水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害化大棚系统,通过大棚收集全部降水、以及在大棚的下部设置环形阻水围挡,使得大棚内部所包围的地面无法从大棚外部直接获得供水,而滴灌带埋在地面下方,根据大棚中所种植的农作物根系生长深度,合理的设计滴灌带的掩埋深度,以使得滴灌带输送的水在满足农作物的生长要求的情况下,确保地面一定深度的土层保持干旱缺水的状态,从而使得杂草无法在地面附近的土壤中发芽和生长,从而实现无草的功效,不再需要打灭草剂,也不需要人工、畜力或者机械除草,与此同时,由于大棚内的地面保持干旱的状态,使得大棚内的湿度降低,而干燥的环境中,细菌虫类很难在农作物上生长繁殖,从而可以达到预防病虫害的功效,实现减少无害化大棚系统的农药用量,达到绿色环保种植的目的;另外,由于集水容器收集大棚集水槽在雨天汇集的水,集水容器位于滴灌带的上方,从而可以利用重力对滴灌带进行自流供水,与从水井、河流用水泵抽水浇灌相比,大大减少电能的消耗量,另外,由于滴灌带埋在土层中,地面水分的蒸发量较少,大大降低用水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害化大棚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害化大棚系统中滴灌带和湿度传感器的布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无害化大棚系统,包括大棚1和滴灌带2,所述大棚1的下部安装面为地表基准面A,还包括集水容器3;所述大棚1的顶部形成有多条凹陷的集水槽11,所述集水槽11分别与所述集水容器3连接,所述滴灌带2与所述集水容器3连接;所述大棚1的下部边沿设置有环形阻水围挡4,所述环形阻水围挡4的上部位于所述地表基准面A之上,所述环形阻水围挡4的下部位于所述地表基准面A之下,所述滴灌带2位于所述地表基准面A之下并低于所述环形阻水围挡4。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无害化大棚系统地表基准面A即为大棚1所建在的土地表面,而在基建时,在大棚1的周围设置环形阻水围挡4,利用环形阻水围挡4能够阻挡大棚1外部的雨水从地表渗透到大棚1内的地表土层中,从而确保大棚1内部的地表保持干燥干旱的状态,这样在大棚1内的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利用滴灌带2从地表下直接对农作物100的根系101供水,以确保地表处于干旱的状态,地表的杂草由于缺水很难发芽或生存,同时干燥的地表使得大棚1内部空间的湿度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从而使得细菌虫类很难在农作物100上生长繁殖,可以大大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同时,可以杜绝使用灭草剂,也无需耗费大量劳动力去人工除草,达到绿色环保种植的目的;同时,由于滴灌带2埋在地表之下,滴灌带2供给的水直接供给农作物100的根系101,克服现有技术中地表浇水导致大量水分被蒸发散失,降低用水量;根系101能够获得充足的供水量,而干燥的地表能够便于农户翻土透气,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大棚1上的集水槽11倾斜设置,所述集水槽11的下端部设置有出水口12,所述出水口12连接所述集水容器3,在雨天将雨水汇集到集水容器3中收集,在平时浇水时,可以利用集水容器3中的水输送给滴灌带2,而由于集水容器3位于滴灌带2高度空间的上方,只需控制器打开供水电磁阀21,就可以利用重力自流供水,,从而降低电能消耗。其中,在基建过程中,所述环形阻水围挡4可以为环形挡水板、环形塑料膜、环形挡水带或环形土建挡水墙,本实施例对环形阻水围挡4的表现实体不做限制。另外,本实施例中环形阻水围挡4的高度尺寸,根据当地杂草种类根系的生长深度决定,以确保地表干燥土层的深度不满足杂草生长的要求为准,而滴灌带2的掩埋深度,取决于农作物根系的生长深度,而由于农作物根系的生长深度要大于杂草根系的生长深度,从而使得滴灌带2仅会对农作物进行供水,始终确保地表特定深度土层保持干旱的状态,本实施例对环形阻水围挡4的高度尺寸、滴灌带2掩埋深度尺寸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自动化灌溉种植,本实施例无害化大棚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未图示),所述集水容器3中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水位检测器(未图示),所述集水容器3的下部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连接有水泵31,在雨季雨水量较大的情况下,当水位检测器检测到集水容器3中的水达到最高储水量时,则启动水泵31(或者,如果集水容器3比供水中转容器高,则控制器打开泄洪电磁阀以自流方式)将多余的雨水输送到供水中转容器(未图示),便于不同区域的大棚之间调剂用水,在中转容器超过警戒水位后,自动开启排水口,将多余的雨水排放到湖、河等地方。而对于同一个地区,存在降水分布不均的情况,为了充分利用雨水进行灌溉,对于同一地区的多个大棚1,可以配置多个供水中转容器(未图示),每个大棚1对应的所述水泵31分别与所述供水中转容器连接,这样,在实际供水灌溉过程中,对于缺水地区中的大棚1所配置的集水容器3可以从供水中转容器中取水,同时,对于水量充足地区中的大棚1可以将集水容器3中的部分水输送到供水中转容器中,以有效的解决地区雨量分布不均造成的影响。
优选的,为了更加精准的控制滴灌带2的供水量,所述滴灌带2的上部和下部对应设置有上湿度传感器51和下湿度传感器52;所述滴灌带2通过电磁阀21与所述集水容器3连接,所述上湿度传感器51、下湿度传感器52和所述电磁阀21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上湿度传感器51和所述下湿度传感器52均位于所述地表基准面之下。具体的,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大棚1内部土地挖沟槽埋设滴灌带2、下湿度传感器52和农作物100的根系101,进行掩埋过程中,再将上湿度传感器51掩埋在上层的土里,而在实际灌溉过程中,由下湿度传感器52检测周围的湿度值来判断是否需要滴灌带2进行供水灌溉,而在灌溉过程中,如果上湿度传感器51检测到的湿度大于设定值,则停止滴灌带2继续灌溉,以确保地表处于干燥状态,而农作物100的根系101能够获得最佳的水分供应量,并且,农作物的根有向水性,深层土壤中水分多,会吸引农作物100的根系101能够更深的向地下扎根,使得农作物100能够以更旺盛的状态生长,获得品质优良的农产品。
更进一步的,所述大棚1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未图示),所述大棚1设置有可开关的通风口(未图示),具体的,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大棚1内的温度,当大棚1内的温度过高时,将影响农作物快速生长,则有控制器控制大棚1打开通风口,其中,通风口可以采用开关门的方式,或者,可以采用滑动打开大棚1的保温膜、保温被或保温板。当大棚1内的温度过低时,也将影响农作物快速生长,则由控制器控制大棚1关闭通风口,适时保温。优选的,为了有效的延长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时间,在大棚1上方还设置有可开关的遮阳装置6,遮阳装置6将配合光线传感器(未图示),在中午阳光强度最高的时段,由于光照强度过强反而会导致农作物停止光合作用,在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线强度大于设定值后,控制器控制遮阳装置6打开遮盖住大棚1,降低大棚1内的光线强度,从而使得大棚1内的农作物继续进行光合作用,达到农作物的营养更加丰富、品质更好。而遮阳装置6可以为遮阳网、遮阳膜或遮阳板等遮阳设备。
采用上述无害化大棚系统的种植方法,具体为:无害化大棚系统中的大棚搭建在种植地表面,并在大棚的四周挖沟放置环形阻水围挡,以在环形阻水围挡的作用下使得大棚内的种植地深度D1范围内保持干燥缺水状态;滴灌带深埋在大棚内的种植地深度D2范围内,栽种的植物的根部达到滴灌带周围;在滴灌过程中,如果下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湿度值低于设定值,则控制集水容器向滴灌带供水,而当上湿度传感器的湿度值高于设定值时,则需要停止集水容器向滴灌带供水。
本实用新型中的农作物100可以为蔬菜、果树等任何可以在大棚1中种殖的根系发达的植物,以农作物100为葡萄为例,在葡萄树苗(根系达到地面以下30CM或更多)栽种过程中,或者葡萄树生长一年以上,葡萄树的根系达到地面以下40CM深度时,在大棚1内的地面上挖沟槽,沟槽的深度D2为30CM-60CM的范围内,将滴灌带2埋在深度45CM处,下湿度传感器52埋在深度60CM处,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逐层掩埋的方式,在离地表距离为30CM的深度处放置上湿度传感器51,从而在距离地表0CM-20CM的范围内的地表土层形成干燥区,距离地表20CM-30CM的中间土层为缓冲区,距离地表30CM-60CM的范围内的深土层为湿润区,以确保地表0CM-20CM的土层保持干旱缺水的状态;而在对葡萄进行灌溉的过程中,控制器根据上湿度传感器51和下湿度传感器52的检测值,进行动态控制滴灌带2供水灌溉,同时,还可以根据葡萄不同生长阶段需要,对土壤中水分含量进行适应性调节,配合对温度和光照强度的调节,可以人为给葡萄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由此方式获得的葡萄除了绿色健康外,还具有糖分高、果香浓、果汁浓郁等特点,获得高品质的葡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害化大棚系统,通过在大棚的下部设置环形阻水围挡,结合大棚收集全部降水,使得大棚内部所包围的地面无法从大棚外部直接获得供水,而滴灌带埋在地面下方,根据大棚中所种植的农作物根系生长深度,合理的设计滴灌带的掩埋深度,以使得滴灌带输送的水在满足农作物的生长要求的情况下,确保地面深度附近的土层保持干旱的状态,从而使得杂草无法在地面附近的土壤中发芽或生长,从而实现无草的目的,与此同时,由于大棚内的地面保持干旱的状态,使得大棚内的湿度降低,而干燥的环境中,细菌虫类很难在农作物上生长繁殖,从而可以达到预防病虫害的功效,实现减少无害化大棚系统的农药用量,达到绿色环保种植的目的;另外,由于集水容器收集大棚集水槽在雨天汇集的水,集水容器位于滴灌带的上方,从而可以利用重力对滴灌带进行供水,减少电能的消耗量,另外,由于滴灌带埋在土层中,地面水分的蒸发量较少,降低用水量,提高了农产品品质。无害化大棚系统能够实现不用灭草剂而且不用人工和畜力除草、也不用机械除草,就能实现无草的目的,不仅大大减少人工费和机械费用,而且避免灭草剂对农作物造成的农药残留问题,从根本上实现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无害化大棚同时有效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减少用于防治病虫害的农药用量,达到绿色环保种植的目的。无害化大棚能够有效降低用水量,自动调配各区域间降雨的不均衡,自动调节各时间段降雨量与农作物的需求量之间的矛盾,实现最佳匹配,可以大大节约水资源,解决因地下水过度开发导致的河流湖泊干涸问题,重现青山绿水的优美环境;无害化大棚能够按照农作物最优化气候指标所需的水分、光照、温度进行智能控制,从而实现农产品品质的最优化。

Claims (9)

1.一种无害化大棚系统,包括大棚和滴灌带,所述大棚的下部安装面为地表基准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水容器;所述大棚的顶部形成有多条凹陷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分别与所述集水容器连接,所述滴灌带与所述集水容器连接;所述大棚的下部边沿设置有环形阻水围挡,所述环形阻水围挡的上部位于所述地表基准面之上,所述环形阻水围挡的下部位于所述地表基准面之下,所述滴灌带位于所述地表基准面之下并低于所述环形阻水围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害化大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害化大棚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集水容器中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水位检测器,所述集水容器的下部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连接有水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害化大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带的上部和下部对应设置有上湿度传感器和下湿度传感器;所述滴灌带通过电磁阀与所述集水容器连接,所述上湿度传感器、下湿度传感器和所述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上湿度传感器和所述下湿度传感器均位于所述地表基准面之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害化大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大棚设置有可开关的通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害化大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上方还设置有可开关的遮阳装置,所述无害化大棚系统还包括光线传感器,所述遮阳装置和所述光线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害化大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装置为遮阳网、遮阳膜或遮阳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害化大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害化大棚系统包括多个所述大棚,每个所述大棚均配置有所述滴灌带、所述集水容器、所述水泵和所述控制器;所述无害化大棚系统还配置有供水中转容器,所述水泵分别与所述供水中转容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害化大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倾斜设置,所述集水槽的下端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集水容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害化大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阻水围挡为环形挡水板、环形塑料膜、环形挡水带或环形土建挡水墙。
CN201621390320.3U 2016-12-06 2016-12-06 无害化大棚系统 Active CN2063330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90320.3U CN206333081U (zh) 2016-12-06 2016-12-06 无害化大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90320.3U CN206333081U (zh) 2016-12-06 2016-12-06 无害化大棚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33081U true CN206333081U (zh) 2017-07-18

Family

ID=59302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90320.3U Active CN206333081U (zh) 2016-12-06 2016-12-06 无害化大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3308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8702A (zh) * 2016-12-06 2017-05-24 秦春明 无害化大棚系统及大棚种植方法
WO2020143359A1 (zh) * 2019-01-10 2020-07-16 秦春明 滴灌管及大棚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8702A (zh) * 2016-12-06 2017-05-24 秦春明 无害化大棚系统及大棚种植方法
CN106688702B (zh) * 2016-12-06 2020-07-17 秦春明 无害化大棚系统及大棚种植方法
WO2020143359A1 (zh) * 2019-01-10 2020-07-16 秦春明 滴灌管及大棚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44046U (zh) 倾斜式大棚系统
CN107182621B (zh) 农业大棚系统及大棚种植方法
JP5083507B2 (ja) 浅床栽培槽による蓮根の栽培方法および栽培装置
US10492386B2 (en) Agricultural air injection apparatus
US9986695B1 (en) Planting pot
CN206866249U (zh) 压力补偿式外镶圆柱滴灌管及农业大棚系统
US10595478B2 (en) Planting pot
CN106688702A (zh) 无害化大棚系统及大棚种植方法
CN106797827A (zh) 光伏农业大棚系统及大棚种植方法
CN106664860A (zh) 沙漠地区盐碱地土地治理体系
CN206333081U (zh) 无害化大棚系统
CN106376430A (zh) 一种基于滴灌的农田水利循环排灌系统
CN206866199U (zh) 外镶式圆柱滴灌管及农业大棚系统
CN107047130A (zh) 光伏绿色大棚系统及大棚种植方法
CN202890079U (zh) 一种大棚供暖供水设备
UPADHYAYA Water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CN103380714B (zh) 近根返渗灌节水灌溉方法
CN206791189U (zh) 外镶式流量可调圆柱滴灌管及农业大棚系统
CN207022703U (zh) 压力补偿式内镶圆柱滴灌管及农业大棚系统
CN106613511A (zh) 钢架式光伏大棚系统及大棚种植方法
CN216821081U (zh) 改进型节水免翻耕精准灌溉系统
CN103503755B (zh) 有机复合种植农场
CN206776282U (zh) 外镶式滴喷双效滴灌管及农业大棚系统
CN106688706A (zh) 地埋式供水光伏大棚系统及大棚种植方法
CN106797828A (zh) 光伏生态大棚系统及大棚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14

Address after: 261000 Weiche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eifang Gaoya Xianyue Wine Brew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11 No.2, Yangkou Road, Shinan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in Chun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