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30084U - 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及其光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及其光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30084U
CN206330084U CN201621227233.6U CN201621227233U CN206330084U CN 206330084 U CN206330084 U CN 206330084U CN 201621227233 U CN201621227233 U CN 201621227233U CN 206330084 U CN206330084 U CN 2063300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microstructure
array
exiting surface
optical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272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日昇
王明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RA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EIRA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RA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MEIRA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16212272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300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300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3008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30Semiconductor lamps, e.g. solid state lamps [SSL]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or organic LED [OLED]

Abstract

一种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其中包括:一透光本体,所述透光本体具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及多个沟槽阵列设置于所述出光面上,每一所述沟槽阵列分别由多个以相等间距且相互平行的沟槽微结构组成;每一所述沟槽阵列另一沟槽阵列中的多个沟槽微结构相互交错;每一沟槽阵列的多个沟槽微结构为从出光面朝向入光面的方向凹入的沟槽,且每两相邻的沟槽微结构之间的间距大于每一所述沟槽微结构的所述开口的宽度,而使得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之间的所述出光面形成多个平面区块。本实用新型的光学元件除了能够降低照明装置的眩光值外,还能提高其透光度,达到增进照明效果或降低显示屏幕眩光值的功效。且不容易磨损,相较于现有光学元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及其光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及其光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用于降低照明装置或平面发装置的眩光值的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及其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用于降低眩光值的光学薄膜广泛地被运用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车窗玻璃、反射镜等装置上,用于减少眩光值,以解决眩光造成刺眼以及降低显示画面的对比与画质等问题。
市面上现有的用于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普遍的构造为在光学膜的表面设置有粗糙化表面,或者是分布于光学膜表面的突起微结构,利用粗糙化表面或微结构降低通过光学膜的光线的眩光值。
然而,现有的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的结构多数采突起的微结构或粗糙化表面,因此使用上必须保护该微结构或粗糙化表面不受破坏,以避免影响到光学膜的性能。另一方面其设计上仍有降低光学膜透光率,而影响画质的情形产生。
故,如何借由结构设计的改良,来提升用于降低眩光值的光学元件的效能及可靠性,已成为该项事业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眩光值,且提升光学元件透光度的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及其光源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其中包括:一透光本体,所述透光本体具有一入光面及一与所述入光面彼此相反设置的出光面。及多个沟槽阵列,多个所述沟槽阵列设置于所述透光本体的所述出光面上,每一所述沟槽阵列分别由多个以相等间距且相互平行的沟槽微结构组成。每一所述沟槽阵列的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分别具有一通过每一所述沟槽微结构的中央的沟槽轴线,每一所述沟槽阵列的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的多个所述沟槽轴线彼此相互平行,且每一所述沟槽阵列中的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的多个所述沟槽轴线和其他所述沟槽阵列的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的多个所述沟槽轴线相互交错。其中,每一所述沟槽阵列的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为为从所述出光面朝向所述入光面的方向凹入的直线状沟槽,每一所述沟槽微结构具有一位于所述出光面一侧的开口,以及一相对于所述开口的一侧的底角,以及从所述底角的两侧连接到所述开口的两侧边缘的两沟槽斜面。且每两相邻的所述沟槽微结构之间的间距大于每一所述沟槽微结构的所述开口的宽度,而使得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之间的所述出光面形成多个平面区块;且每一所述沟槽微结构的两所述沟槽斜面彼此对称,且两所述沟槽斜面之间的夹角介于80度至100度之间的范围内。以及每一所述沟槽的所述开口的宽度为每一所述平面区块宽度的80%至200%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透光本体的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所述沟槽阵列的数量为二,且两所述沟槽阵列当中,其中任一所述沟槽阵列的所述沟槽微结构的沟槽轴线和另一所述沟槽阵列的所述沟槽微结构的所述沟槽轴线的夹角为90度。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透光本体的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所述沟槽阵列的数量为三,三个所述沟槽阵列当中,任一所述沟槽阵列的所述沟槽微结构的多个所述沟槽轴线和其他两所述沟槽阵列的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的多个所述沟槽轴线共同交会于多个轴线交点上,且在每一所述轴线交点位置处,分别有三个所述沟槽阵列的其中一所述沟槽微结构的所述沟槽轴线共同交会于所述轴线交点上,且于所述轴线交点上所交会的三个所述沟槽轴线当中,其中两相邻的所述沟槽轴线对称于另一所述沟槽轴线的法线。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其中在每一所述轴线交点位置所交会的三条所述沟槽轴线当中,每两相邻的所述沟槽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度。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其中每一所述沟槽微结构的两所述沟槽斜面的所述夹角角度为90度。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其中每一所述沟槽的所述开口的宽度和所述平面区块的宽度的比例为1:1。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其中每一所述沟槽微结构位于所述底角处的转角部的宽度小于每一所述开口宽度的1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中包括:一光学元件,所述光学元件包括一透光本体,所述透光本体具有一入光面及一与所述入光面彼此相反设置的出光面;多个沟槽阵列,多个所述沟槽阵列设置于所述透光本体的所述出光面上,每一所述沟槽阵列分别由多个以相等间距且相互平行的沟槽微结构组成;每一所述沟槽阵列的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分别具有一通过每一所述沟槽微结构的中央的沟槽轴线,每一所述沟槽阵列的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的多个所述沟槽轴线彼此相互平行,且每一所述沟槽阵列中的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的多个所述沟槽轴线和其他所述沟槽阵列的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的多个所述沟槽轴线相互交错;其中,每一所述沟槽阵列的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为从所述出光面朝向所述入光面的方向凹入的直线状沟槽,每一所述沟槽微结构具有一位于所述出光面一侧的开口,以及一相对于所述开口的一侧的底角,以及从所述底角的两侧连接到所述开口的两侧边缘的两沟槽斜面;且每两相邻的所述沟槽微结构之间的间距大于每一所述沟槽微结构的所述开口的宽度,而使得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之间的所述出光面形成多个平面区块;且每一所述沟槽微结构的两所述沟槽斜面彼此对称,且两所述沟槽斜面之间的夹角介于80度至100度之间的范围内;以及每一所述沟槽的所述开口的宽度为每一所述平面区块宽度的80%至200%的范围内;及一发光模块,所述发光模块设置于所述透光本体的入光面的一侧,所述发光模块具有多个发光元件,多个所述发光元件产生的光线从所述透光面穿透到所述透光本体,然后再由所述透光本体的所述出光面穿透而出。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其中在所述发光模块与所述透光本体的所述入光面之间的位置,以及所述透光本体的所述出光面的一侧分别设置一扩散板。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透光本体于所述出光面的一侧进一步设置一透光介质,所述透光介质靠近所述出光面的一侧贴附于所述出光面上,且充填于各个所述沟槽微结构内,且所述透光介质相对于所述出光面的一侧面呈平面状,并形成一第二出光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光学元件上具有由多个沟槽微结构以及平面区块所形成的微结构,因为其微结构中包含了平面区块,因此增进了所述光学元件的透光率,而使其除了能够降低照明装置的眩光值外,并提高其透光度,达到增进照明效果或降低显示屏幕眩光值的功效。且因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元件1采用沟槽形式的微结构,较不容易磨损,故相较于现有具有粗糙化表面或突出微结构的光学元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的一侧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的局部放大构造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沟槽微结构的底角部分的局部放大构造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第一种沟槽阵列排列方式具体实施例的平面构造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第二种沟槽阵列排列方式具体实施例的平面构造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另一种沟槽阵列排列方式具体实施例的平面构造示意图。
图5A为图5所示实施例的光学元件的局部放大构造示意图。
图6为一利用本实用新型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制作而成的光源装置的构造示意图。
图6A为图6所示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局部放大构造示意图。
图7为利用本实用新型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制作而成的光源装置另一具体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8为利用本实用新型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制作而成的光源装置另一具体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其中该光学元件包括:一透光本体10,所述透光本体为一透光的板片或光学膜,所述透光本体10的两侧面分别形成一入光面11及一和所述入光面11彼此相反设置的出光面12,所述入光面11面向一光源,且所述光源的光线从所述入光面11穿通过所述出光面12。
所述透光本体10在于所述入光面11上设置有两组以上由多个相互平行的沟槽微结构21构成的沟槽阵列20,每一所述沟槽阵列20分别具有多个以等间距,且相互平行的沟槽微结构21,且每一所述沟槽阵列20的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21和另一所述沟槽阵列的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21彼此交错地设置于所述出光面12上,且共同地构成了所述光学元件用以降低眩光值的微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每一所述沟槽阵列20的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21为从所述出光面12朝向所述入光面11的方向凹入的直线状沟槽,且其截面形状呈V形,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沟槽微结构21之间的间距大于每一沟槽微结构21的开口宽度,因此使得介于每一所述沟槽微结构21之间的所述出光面12形成多个平面区块22。
如图2所示,每一个所述沟槽微结构21分别具有一位于所述出光面12一侧的开口211,以及一相对于所述开口211的一侧的底角212,以及从所述底角212的两侧边连接到所述开口211的两侧边缘的两沟槽斜面213。其中两所述沟槽斜面213彼此对称于一通过所述底角212且垂直于所述出光面的一法线221。
该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沟槽阵列20的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21及所述平面区块22的尺寸及比例关系如下所述。如图1及图2所示,从和所述沟槽微结构21相互垂直的平面观察,每一所述沟槽微结构21的间距L大于每一所述沟槽微结构21的开口211的开口宽度d,因此使得介于相邻的两个沟槽微结构21之间的平面区块22的平面宽度w等于沟槽微结构21的间距L减去沟槽微结构21的开口宽度d。本实用新型该实施例中,其中每一所述沟槽微结构21开口211的开口宽度d为每一所述平面区块22的平面宽度w的80%至200%的范围内,而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开口宽度d和所述平面宽度w的比值优选者为1:1的比例。两所述沟槽斜面213之间的夹角α介于于80度至100度之间的范围,而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夹角α优选者为90度。
此外,如图2A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沟槽微结构21的底角212理想状态为完全尖锐的清角,亦即底角212的底部位置处的转角部位的底角宽度d1或半径理论上必须趋近于0,然而受限于加工技术的限制,所述底角212的底部转角处不可能达到理论上的理想状态,而使得底角212的底部转角存在微小的弧形面。然而,为使得沟槽微结构21发挥正常的功效,所述底角212的底部转角处的底角宽度d1限制在小于沟槽微结构21的开口211开口宽度d的10%以内的范围。
如图3所示,从所述出光面12的一侧观察所述光学元件1,该实施例中,在透光本体10的出光面12上设置了两组沟槽阵列20,且所述两组沟槽阵列20中,任一组所述沟槽阵列20的多个沟槽微结构21,和另一组沟槽阵列20的各个沟槽微结构21彼此相互交错。如图3所示,由于每一沟槽微结构21的断面呈V形,因此若以俯视角度观察,每一沟槽微结构21的底角212将会形成一通过沟槽微结构21的中心的沟槽轴线214,且每一组沟槽阵列20中的每一个沟槽微结构21的沟槽轴线214彼此相互平行,且每一沟槽微结构21的沟槽轴线214将会和另一组沟槽阵列20的沟槽微结构21的沟槽轴线214相互交错。
在此必须说明,图3所示实施例中,两组沟槽阵列20的沟槽轴线214分别和光学元件1的侧边相互倾斜,且每两个相互交错的沟槽轴线214彼此间的夹角为90度,然而实际运用时,各个沟槽阵列20的沟槽轴线214的角度以及其夹角能够依照实际需求安排,不限于该实施例所公开的所限制。
例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元件1的另一种沟槽阵列20布局方式的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中,光学元件1的透光本体10的出光面上设置了两组沟槽阵列20,两所述沟槽阵列20的沟槽轴线214分别垂直于透光本体10的侧边,且彼此相互交错,因此使得两组沟槽阵列20的各个沟槽微结构21呈现井字形排列的方式设置于透光本体10的出光面12上。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元件1的另一种沟槽阵列20的布局方式的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中,具有三组不同方向的沟槽阵列20,将这三组沟槽阵列分别定义为第一沟槽阵列20a、第二沟槽阵列20b、及第三沟槽阵列20c,其中第一沟槽阵列20a的各个沟槽微结构21的延伸方向定义为第一沟槽轴线214a,第二沟槽阵列20b的各个沟槽微结构21的延伸方向定义为第二沟槽轴线214b,第三沟槽阵列20c的各个沟槽微结构21的延伸方向定义为第三沟槽轴线214c。
如图5A所示,该实施例中,第一沟槽阵列20a、第二沟槽阵列20b、及第三沟槽阵列20c的各个沟槽微结构21彼此交错,而使得各个第一沟槽轴线214a、第二沟槽轴线214b、及第三沟槽轴线214c在出光面12上相互交错,而形成多个由所述第一沟槽轴线214a、第二沟槽轴线214b、及第三沟槽轴线214c共同交会而成的轴线交点215。如图5A所示,在每一轴线交点215上,分别有三个沟槽阵列的多个沟槽微结构当中的其中一沟槽轴线214a、214b、214c交会于所述轴线交点215上,且其中第二沟槽轴线214b及第三沟槽轴线214c分别对称于第一沟槽轴线214a的法线216,因此依照此布局方式,由第一沟槽阵列20a、第二沟槽阵列20b、及第三沟槽阵列20c中的各个沟槽微结构21能够共同围绕形成多个三角单元23,且每一所述三角单元23为等腰三角形的几何形状。
依据图5及图5A所公开实施例,其中优选实施例为所述第一沟槽轴线214a、第二沟槽轴线214b、及第三沟槽轴线214c彼此间的夹角(即图5A标示α1、α2、及α3的夹角)均为60度,因此依照此布局方式,由第一沟槽阵列20、第二沟槽阵列20、及第三沟槽阵列20中的各个沟槽微结构21能够共同围绕形成多个三角单元23,且每一所述三角单元23为等边三角形(又可称为正三角形)的几何形状。
如图6所示,为一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光学元件制成的光源装置的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的光源装置包括一光学元件1,及一发光模块30,其中所述光学元件1能够为前述各实施例其中任一种结构的光学元件,所述光学元件1具有一透光本体10,所述透光本体10具有一入光面11及一出光面12,且在出光面12上设置有所述由多个沟槽微结构21构成的沟槽阵列20。该光学元件1的透光本体10及沟槽阵列20的结构不再重复介绍。
所述光源装置能够为照明设备,也可以为各种诸如:手机屏幕、平面显示器等类型平面显示装置的光源。
所述发光模块30设置于所述光学元件1的透光本体10的入光面11的一侧,所述发光模块30具有多个发光元件31,发光元件31产生的光线能够从入光面11进入到透光本体10中,并从出光面12透射而出。所述发光模块30能够为各种光源装置,例如:LED照明装置、导光元件、或者是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OLED有机发光元件等。所述发光模块30产生的光线能够通过所述光学元件1降低眩光值,借以减少照明装置产生的光线对人眼视觉的刺激,或者是提升显示屏幕的显示画质。
以下就本实用新型的光学元件1如何降低光源装置的眩光值的方法说明如下。如图6A所示,发光模块30所产生的其中一部分光束L1(例如较小角度的光束)在穿过透光本体10之后,就会直接从出光面12投射而出,以形成一第一正向照明光束B1。再者,发光模块30所产生的另外一部分光束L2(例如较大角度的光束)在穿过透光本体10之后,会从沟槽微结构21的沟槽斜面213透射而出,由于光束L2从透光本体10穿通过沟槽微结构21的沟槽斜面时,光束L2会穿透不同介质而产生折射作用,因此形成角度较小的第二正向照明光束B2。通过以上的机制,使得发光模块30产生的光线能够通过光学元件1降低其眩光值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光学元件1除了通过沟槽阵列20的沟槽微结构21使得大角度光束改变方向的方式降低眩光值外,由于沟槽阵列20的各个沟槽微结构21以及平面区块22是以等间距设置于透光本体10的出光面12上,且各个沟槽微结构21彼此平行,因此将会使得从各个沟槽微结构21穿通过的光束产生干涉,因此达到消除眩光的作用。
因此,为了本实用新型的光学元件1的消除眩光的效果和以下参数有关,其中包括了沟槽阵列20中各个沟槽微结构21的间距L、各个沟槽微结构21的开口宽度d、各个平面区块22的宽度w、各个沟槽微结构21的沟槽斜面213的夹角,以及发光模块30的发光元件31相对于出光面12的高度h等,都可以随着不同的设计需求来进行调整,以用来控制光学元件1可降低眩光值的能力的各种参数。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源装置的另一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中,包括一光学元件1及一发光模块30,其中光学元件1及发光模块30的构造不再重复介绍。该实施例的光源装置进一步于发光模块30和透光本体10的入光面之间的位置,以及透光本体10的出光面的外侧分别设置一扩散板40,借以提高光源装置各个位置照度的均匀。同时通过扩散板40使得光学元件1的透光本体10的出光面12,以及出光面12上的沟槽阵列20的沟槽微结构21能够受到保护,减少其损坏机会。
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源装置的另一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中,于发光模块30和光学元件1的入光面11之间设置一扩散板40,而所述光学元件1的透光本体10的出光面12上设置一透光介质50,所述透光介质50面向所述透光本体10的出光面12一侧面形成配合所述出光面12以及设置于出光面12上的多个沟槽微结构21的凹凸形状,且该透光介质50面向所述透光本体10的一侧面和透光本体10的出光面12贴合,并填入于各个沟槽微结构21内。所述透光介质50相对于所述出光面12的另外一侧面则为一平面,因此形成一第二出光面51。
在实务上,所述透光介质50可以为透明树脂材料,且以注塑方式成型于透光本体10的出光面12上,使得透光介质50可以填入每一个沟槽阵列20的沟槽微结构21中。
所述发光模块30产生的光线从透光本体10的入光面11穿通过透光本体10后,再从出光面12穿出,接着穿通过透光介质50,然后再从透光介质50的第二出光面12透射而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光学元件上具有由多数沟槽微结构21以及平面区块22所形成的微结构,因为其微结构中包含了平面区块22,因此增进了所述光学元件的透光率,而使其除了能够降低照明装置的眩光值外,并提高其透光度,达到增进照明效果或降低显示屏幕眩光值的功效。且因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元件1采用沟槽形式的微结构,较不容易磨损,故相较于现有具有粗糙化表面或突出微结构的光学元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其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透光本体,所述透光本体具有一入光面及一与所述入光面彼此相反设置的出光面;及
多个沟槽阵列,多个所述沟槽阵列设置于所述透光本体的所述出光面上,每一所述沟槽阵列分别由多个以相等间距且相互平行的沟槽微结构组成;每一所述沟槽阵列的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分别具有一通过每一所述沟槽微结构的中央的沟槽轴线,每一所述沟槽阵列的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的多个所述沟槽轴线彼此相互平行,且每一所述沟槽阵列中的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的多个所述沟槽轴线和其他所述沟槽阵列的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的多个所述沟槽轴线相互交错;
其中,每一所述沟槽阵列的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为从所述出光面朝向所述入光面的方向凹入的沟槽,每一所述沟槽微结构具有一位于所述出光面一侧的开口,以及一相对于所述开口的一侧的底角,以及从所述底角的两侧连接到所述开口的两侧边缘的两沟槽斜面;且每两相邻的所述沟槽微结构之间的间距大于每一所述沟槽微结构的所述开口的宽度,而使得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之间的所述出光面形成多个平面区块;且每一所述沟槽微结构的两所述沟槽斜面彼此对称,且两所述沟槽斜面之间的夹角介于80度至100度之间的范围内;以及每一所述沟槽的所述开口的宽度为每一所述平面区块宽度的80%至200%的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本体的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所述沟槽阵列的数量为二,且两所述沟槽阵列当中,其中任一所述沟槽阵列的所述沟槽微结构的沟槽轴线和另一所述沟槽阵列的所述沟槽微结构的所述沟槽轴线的夹角为90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本体的所述出光面上设置所述沟槽阵列的数量为三,三个所述沟槽阵列当中,任一所述沟槽阵列的所述沟槽微结构的多个所述沟槽轴线和其他两所述沟槽阵列的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的多个所述沟槽轴线共同交会于多个轴线交点上,且在每一所述轴线交点位置处,分别有三个所述沟槽阵列的其中一所述沟槽微结构的所述沟槽轴线共同交会于所述轴线交点上,且于所述轴线交点上所交会的三个所述沟槽轴线当中,其中两相邻的所述沟槽轴线对称于另一所述沟槽轴线的法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每一所述轴线交点位置所交会的三条所述沟槽轴线当中,每两相邻的所述沟槽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沟槽微结构的两所述沟槽斜面的所述夹角角度为90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沟槽的所述开口的宽度和所述平面区块的宽度的比例为1: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沟槽微结构位于所述底角处的转角部的宽度小于每一所述开口宽度的10%。
8.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光学元件,所述光学元件包括:
一透光本体,所述透光本体具有一入光面及一与所述入光面彼此相反设置的出光面;
多个沟槽阵列,多个所述沟槽阵列设置于所述透光本体的所述出光面上,每一所述沟槽阵列分别由多个以相等间距且相互平行的沟槽微结构组成;每一所述沟槽阵列的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分别具有一通过每一所述沟槽微结构的中央的沟槽轴线,每一所述沟槽阵列的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的多个所述沟槽轴线彼此相互平行,且每一所述沟槽阵列中的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的多个所述沟槽轴线和其他所述沟槽阵列的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的多个所述沟槽轴线相互交错;
其中,每一所述沟槽阵列的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为从所述出光面朝向所述入光面的方向凹入的沟槽,每一所述沟槽微结构具有一位于所述出光面一侧的开口,以及一相对于所述开口的一侧的底角,以及从所述底角的两侧连接到所述开口的两侧边缘的两沟槽斜面;且每两相邻的所述沟槽微结构之间的间距大于每一所述沟槽微结构的所述开口的宽度,而使得多个所述沟槽微结构之间的所述出光面形成多个平面区块;且每一所述沟槽微结构的两所述沟槽斜面彼此对称,且两所述沟槽斜面之间的夹角介于80度至100度之间的范围内;以及每一所述沟槽的所述开口的宽度为每一所述平面区块宽度的80%至200%的范围内;及
一发光模块,所述发光模块设置于所述透光本体的入光面的一侧,所述发光模块具有多个发光元件,多个所述发光元件产生的光线从所述透光面穿透到所述透光本体,然后再由所述透光本体的所述出光面穿透而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光模块与所述透光本体的所述入光面之间的位置,以及所述透光本体的所述出光面的一侧分别设置一扩散板。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本体于所述出光面的一侧进一步设置一透光介质,所述透光介质靠近所述出光面的一侧贴附于所述出光面上,且充填于各个所述沟槽微结构内,且所述透光介质相对于所述出光面的一侧面呈平面状,并形成一第二出光面。
CN201621227233.6U 2016-11-15 2016-11-15 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及其光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300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27233.6U CN206330084U (zh) 2016-11-15 2016-11-15 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及其光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27233.6U CN206330084U (zh) 2016-11-15 2016-11-15 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及其光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30084U true CN206330084U (zh) 2017-07-14

Family

ID=59287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2723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30084U (zh) 2016-11-15 2016-11-15 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及其光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3008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51988A1 (zh) * 2017-09-12 2019-03-2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薄膜、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440220A (zh) * 2018-05-03 2019-11-12 采资新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降低眩光的光罩光学组件
CN112230312A (zh) * 2020-08-12 2021-01-15 达运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51988A1 (zh) * 2017-09-12 2019-03-2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薄膜、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440220A (zh) * 2018-05-03 2019-11-12 采资新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降低眩光的光罩光学组件
CN112230312A (zh) * 2020-08-12 2021-01-15 达运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2302B (zh) Display device
CN105572787B (zh) 导光板、包括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CN102830568B (zh) 液晶透镜及包括该液晶透镜的显示装置
CN205562973U (zh) 一种3d显示装置
CN206330084U (zh) 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及其光源装置
JP2018087989A (ja) フロント照明型半再帰反射ディスプレイ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TWI414826B (zh) 用於發光二極體之透鏡,具有該透鏡之背光組件,及具有該組件之液晶顯示器
CN104216171B (zh) 显示器
JP5290435B2 (ja) 調光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243790B1 (ko) 입체 영상표시장치
CN105652490A (zh) 一种显示眼镜及其驱动方法
TW201202804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7505794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背光源
US9411087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2518992B (zh) 一种无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及lcd装置
CN112445022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954937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206209281U (zh) 一种可视化立体全息投影系统
CN106896576A (zh) 一种超薄直下式背光结构
CN106199819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221848B (zh) 光学片、光学单元及使用其的发光装置
CN1210603C (zh) 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CN205247012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142595A (zh) 前置发光双稳态电子纸阅读器
CN106249491A (zh) 一种图像显示的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4

Termination date: 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