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28269U - 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循环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循环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28269U
CN206328269U CN201621407057.4U CN201621407057U CN206328269U CN 206328269 U CN206328269 U CN 206328269U CN 201621407057 U CN201621407057 U CN 201621407057U CN 206328269 U CN206328269 U CN 2063282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water
ultrasonic wave
tertiary treatment
production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0705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饶玉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oli Nonwove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Kelilong Nonwove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Kelilong Nonwove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Kelilong Nonwove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0705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282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282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282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 Filter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循环水处理系统,其将水刺机组流出的废水经由汽水分离器处理后进入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通过三次超声波处理后再经油水分离装置除去油脂,然后经包括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装置、第一聚丙烯过滤器、高位水箱、第二聚丙烯过滤器、杀菌装置和高压泵后进入水刺机组中循环使用,连接于包括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装置底部的废水收集池收集的废水进入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中循环处理,且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处理后含有纤维的滤浆由滤浆处理装置处理后进行再利用,该处理系统能够提高循环水过滤质量,最终过滤精度高,且不仅提高过滤速率,还对循环水中的短绒纤维等进行处理或收集再利用,减少浪费,达到零污染排放。

Description

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循环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循环水处理系统,属于工业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水刺非织造技术是利用通过喷水板上微孔的高压水针,对托网帘或转鼓上运动的纤维网进行连续喷射,在水针直接冲击和反射水的双重作用下,纤维网中的纤维发生穿插缠绕,从而使纤维网得到加固。由于水刺非织造工艺的用水量非常大,因此其用水一般是循环使用的,但经水刺机组中进行水刺工艺后出来的水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水汽、固体颗粒物、胶体颗粒、纤维短绒悬浮物、油脂颗粒等杂质,而喷水板上微孔的直径非常小,且水刺用水的质量对水刺产品的影响也非常大,因此需要将经水刺工艺后出来的水进行处理后才能循环使用,且该对水的处理也有较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循环水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能够提高循环水的过滤质量,提高过滤速率,并能够对循环水中的短绒纤维等进行处理或收集再利用,减少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水刺机组,所述水刺机组的出口通过管道与一汽水分离器的入口连接,该汽水分离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一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的入口连接,该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的出口通过管道与一油水分离装置的入口连接,该油水分离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一包括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装置的入口连接,该包括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装置的出口通过经由管道依次连接的第一聚丙烯过滤器、高位水箱、第二聚丙烯过滤器、杀菌装置和高压泵后与水刺机组的入口连接;所述包括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装置的底部均与一废水收集池的入口通过管道连接,该废水收集池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的底部开设有供处理后所得滤浆排出的排浆口(401),该排浆口处设有滤浆处理装置。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排浆口处设有的滤浆处理装置为:所述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的底部通过管道与一压滤机连接。
所述排浆口处设有的滤浆处理装置为:所述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湿法成网装置的浆料入口连接,该湿法成网系统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和真空泵与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的入口连接。
其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包括依次串联排列的一级处理水塔、二级处理水塔和三级处理水塔,该一、二和三级处理水塔内均设有一超声波装置,且第一、二和三级处理水塔的底部均开设有所述排浆口。
所述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的过滤精度为60~80μm。
其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油水分离装置的油水分离效果不小于95%,且该油水分离装置为撞击式油水分离器或环形回转式油水分离器中的一种。
其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包括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装置包括依次串联排列的第一和第二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且该第一和第二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精度为50~20μm,且该过滤精度自第一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至第二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依次提高。
所述包括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装置包括依次串联排列的第一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和一超声波压差自净过滤器,其中第一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精度为50~20μm,超声波压差自净过滤器的过滤精度为12~10μm。
其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第一聚丙烯过滤器的过滤精度为5~6μm。
其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第二聚丙烯过滤器的过滤精度为3~5μm。
其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杀菌装置为超声波紫外线杀菌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该处理系统将从水刺机组从流出的废水经由汽水分离器处理后进入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中,通过三次超声波处理后再经油水分离装置除去油脂,然后经包括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装置、第一聚丙烯过滤器、高位水箱、第二聚丙烯过滤器、杀菌装置和高压泵后进入水刺机组中进行循环使用,连接于双端过滤装置底部的废水收集池所收集的废水进入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中进行循环处理,且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处理后含有纤维的滤浆由滤浆处理装置处理后进行再利用,该处理系统能够提高循环水的过滤质量,所能达到的最终过滤精度可达3~5μm,不能能提高过滤速率,还能对循环水中的短绒纤维等进行处理或收集再利用,减少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水刺机组; 2-管道;
3-汽水分离器; 4-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
401-排浆口; 402-一级处理水塔;
403-二级处理水塔; 404-三级处理水塔;
405-超声波装置; 5-油水分离装置;
6-包括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装置;
601-第一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 602-第二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
603-超声波压差自净过滤器; 7-第一聚丙烯过滤器;
8-高位水箱; 9-第二聚丙烯过滤器;
10-杀菌装置; 11-高压泵;12-废水收集池;
13-压滤机; 14-湿法成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水刺机组1,该水刺机组可采用当前水刺生产线用常规水刺机组。所述水刺机组1的出口通过管道2与一汽水分离器3的入口连接,该汽水分离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一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4的入口连接。水刺机组将在水刺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从水刺机组的出口排出,该废水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水汽、固体颗粒物、胶体颗粒、纤维短绒悬浮物、油脂颗粒等,该废水通过管道进入汽水分离器内,经汽水分离器作用后将汽排放掉,剩下的水从汽水分离器的出口通过管道进入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的入口处。此处所述的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4的处理精度为60~80μm,其包括依次串联排列的一级处理水塔402、二级处理水塔403和三级处理水塔404,该一、二和三级处理水塔内均设有一超声波装置405,且该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4的底部开设有供处理后所得滤浆排出的排浆口401,排浆口具体设置在上述第一、二和三级处理水塔的底部,排浆口401处根据生产后续工艺的不同连接有不同的滤浆处理装置。经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处理后,废水中所含的固体颗粒物、大的胶体颗粒、团聚在一起的纤维绒等杂质被过滤下来形成湿度非常大的滤浆,滤浆从排浆口进入后续的滤浆处理装置,而过滤所得的水则进入下一个处理单元。
上述滤浆处理装置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4的底部通过管道与一压滤机13连接,一般是将第一、二和三级处理水塔底部排浆口直接与压滤机的入口连接,通过压滤机的作用将湿度较大的杂质中的水分压出,这种设置压滤机作为滤浆处理装置的方法通常是在后续生产工艺上不涉及湿法成网的生产线上使用,压滤机的后续工艺生产线上还可以设置其他回收压滤后的残渣和水分的装置。第二种是将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4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湿法成网装置14的浆料入口连接,湿法成网装置14的水出口通过管道和真空泵与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4的入口连接,通常是将第一、二和三级处理水塔底部的排浆口与该湿法成网装置的浆料入口连接起来,湿度很大的滤浆从湿法成网系统的浆料入口进入,与湿法成网的浆料混合进行湿法成网,在湿法成网装置中通过压轧辊、挤水辊等将多余的水分与该装置中其他工序产生的水分一起通过真空泵作用进入到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4中进行循环。本水处理系统中所使用的滤浆处理装置还可以是和其他生产工艺相结合的装置,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4的出口通过管道与一油水分离装置5的入口连接,该油水分离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一包括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装置6的入口连接。上述油水分离装置5可以将经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水中的水分和油脂分离开,该油水分离装置的油水分离效果不小于95%,且该油水分离装置为撞击式油水分离器或环形回转式油水分离器中的一种。包括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装置6有两种组合方式:一种是该包括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装置6包括依次串联排列的第一和第二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601和602,该第一和第二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精度为50~20μm,且该过滤精度自第一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至第二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依次提高;第二种是该包括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装置6包括依次串联排列的第一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601和一超声波压差自净过滤器603,其中第一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精度为50~20μm,超声波压差自净过滤器的过滤精度为12~10μm,上述处理单元的过滤精度依次提高,可逐步除去水体中的纤维短绒悬浮物等杂质。其中包括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装置6的底部均与一废水收集池12的入口通过管道连接,具体为第一和第二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及超声波压差自净过滤器除了在开设有处理水出口外,还在底部均开设有废水出口,废水出口通过管道与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4的入口连接,这样可以使从包括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装置中排出的废水再次进入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中进行循环处理。
该包括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装置6(即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或超声波压差自净过滤器的处理水出口)通过管道依次与第一聚丙烯过滤器7、高位水箱8、第二聚丙烯过滤器9、杀菌装置10和高压泵11连接,高压泵11的出口与水刺机组1的入口连接,这是将包括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装置处理后的水进行一次精密过滤、二次精密过滤及杀菌后通过高压泵输送至水刺机组进行水刺工序,实现水刺废水的循环再使用。上述第一聚丙烯过滤器7的过滤精度为5~6μm,第二聚丙烯过滤器9的过滤精度为3~5μm。且其中使用的杀菌装置为超声波紫外线杀菌装置,该类杀菌装置采用声波杀菌和光线杀菌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超声波和紫外线C(UV-C)联合杀菌,能够使杀菌效果更稳定高效,且超声波能够使水产生紊流,使紫外线强度的照射更加均匀无死角,杀菌更高效。
该处理系统将从水刺机组从流出的废水经由汽水分离器处理后进入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中,通过三次超声波处理后再经油水分离装置除去油脂,然后经包括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装置、第一聚丙烯过滤器、高位水箱、第二聚丙烯过滤器、杀菌装置和高压泵后进入水刺机组中进行循环使用,连接于包括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装置底部的废水收集池所收集的废水进入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中进行循环处理,且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处理后含有纤维的滤浆由滤浆处理装置处理后进行再利用,该处理系统能够提高循环水的过滤质量,所能达到的最终过滤精度可达3~5μm,不能能提高过滤速率,还能对循环水中的短绒纤维等进行处理或收集再利用,减少浪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水刺机组(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刺机组(1)的出口通过管道(2)与一汽水分离器(3)的入口连接,该汽水分离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一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4)的入口连接,该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的出口通过管道与一油水分离装置(5)的入口连接,该油水分离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一包括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装置(6)的入口连接,该包括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装置(6)的出口通过经由管道依次连接的第一聚丙烯过滤器(7)、高位水箱(8)、第二聚丙烯过滤器(9)、杀菌装置(10)和高压泵(11)后与水刺机组(1)的入口连接;所述包括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装置(6)的底部均与一废水收集池(12)的入口通过管道连接,该废水收集池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4)的入口连接;所述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4)的底部开设有供处理后所得滤浆排出的排浆口(401),该排浆口处设有滤浆处理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循环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浆口处设有的滤浆处理装置为:所述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4)的底部通过管道与一压滤机(1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循环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浆口处设有的滤浆处理装置为:所述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4)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湿法成网装置(14)的浆料入口连接,该湿法成网系统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和真空泵与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4)的入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循环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4)包括依次串联排列的一级处理水塔(402)、二级处理水塔(403)和三级处理水塔(404),该一、二和三级处理水塔内均设有一超声波装置(405),且第一、二和三级处理水塔的底部均开设有所述排浆口(4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循环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三级处理装置(4)的过滤精度为60~8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循环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装置(5)的油水分离效果不小于95%,且该油水分离装置为撞击式油水分离器或环形回转式油水分离器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循环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装置(6)包括依次串联排列的第一和第二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601和602),且该第一和第二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精度为50~20μm,且该过滤精度自第一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至第二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依次提高。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循环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装置(6)包括依次串联排列的第一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601)和一超声波压差自净过滤器(603),其中第一双端过滤单元自净滤器的过滤精度为50~20μm,超声波压差自净过滤器的过滤精度为12~1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循环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丙烯过滤器(7)的过滤精度为5~6μm,所述第二聚丙烯过滤器(9)的过滤精度为3~5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循环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装置(10)为超声波-紫外线杀菌装置。
CN201621407057.4U 2016-12-21 2016-12-21 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循环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063282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07057.4U CN206328269U (zh) 2016-12-21 2016-12-21 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循环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07057.4U CN206328269U (zh) 2016-12-21 2016-12-21 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循环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28269U true CN206328269U (zh) 2017-07-14

Family

ID=59290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07057.4U Active CN206328269U (zh) 2016-12-21 2016-12-21 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循环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282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7923A (zh) * 2017-10-09 2017-12-19 重庆新高机电有限公司 工业废水循环再生系统及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7923A (zh) * 2017-10-09 2017-12-19 重庆新高机电有限公司 工业废水循环再生系统及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88076U (zh) 一种中药药材清洗机
CN204282117U (zh) 一种造纸白水回收系统
CN104824797A (zh) 一种高效水果清洗装置
CN206328269U (zh) 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循环水处理系统
CN104358176A (zh) 一种造纸白水回收系统
CN106746081A (zh) 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循环水处理系统
CN107973465A (zh) 一种工业智能污水处理设备
CN210150918U (zh) 一种基于纺织废水的纺织车间加湿系统
CN208303085U (zh) 一种皮革生产用低压喷涂装置
CN206660798U (zh) 吸尘车粉尘处理系统
CN207031133U (zh) 工业再生水处理系统
CN106379978B (zh) 一种移动式藻水连续絮凝分离处理装置
CN110368740A (zh) 一种建筑工地废水过滤循环利用装置
CN213725195U (zh) 一种可持续排出杂质的混凝土污水处理装置
CN206751592U (zh) 一种用于公共环卫设施的可循环污水处理设备
CN211471076U (zh) 一种纯化水生产机用的多级水过滤装置
CN207313273U (zh) 一种光伏玻璃深加工制水与污水循环处理系统
CN109835998A (zh) 一种移动式水处理站
CN206666359U (zh) 洗扫车泥浆处理系统
CN209081588U (zh) 一种带有清洗及产水设备的食品加工用水处理装置
CN212246559U (zh) 一种精细化学品废水处理装置
CN210495337U (zh) 一种生物氧化法处理亚麻生产废水的前处理装置
CN205258449U (zh) 一种碱性木聚糖酶生产系统
CN109530295A (zh) 一种中药材清洗过滤机
CN205473267U (zh)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19

Address after: 226000 C3 Workshop, 66 Shengde Road, Tongzhou Bay Jianghai Linkage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Zone,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coli Nonwovens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300 No. 144 Kangzhuang Road, Zhoushi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Kelilong nonwoven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