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28218U - 生态浮床 - Google Patents

生态浮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28218U
CN206328218U CN201621445249.4U CN201621445249U CN206328218U CN 206328218 U CN206328218 U CN 206328218U CN 201621445249 U CN201621445249 U CN 201621445249U CN 206328218 U CN206328218 U CN 2063282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inless steel
steel square
square tube
shaped part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4524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延召
柯凡
李文朝
周峰
冯慕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62144524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282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282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282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浮床,所述生态浮床包括:多个不锈钢方管,多个不锈钢方管依次首尾相连以便形成漂浮载体框架,每个不锈钢方管的空腔内填充有聚苯乙烯板,每个不锈钢方管的两端上焊接有第一和第二密封钢板,第一密封钢板上焊接有第一带孔钢板,第二密封钢板上焊接有第二带孔钢板,每个不锈钢方管上设有多个间隔开的挂钩;多个连接件,相邻两个不锈钢方管通过一个连接件相连;金属网,金属网与多个不锈钢方管的多个挂钩相连;悬挂在金属网上的水生植物和生物填料。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浮床具有便于运输、便于在野外组装、拆除后可重复使用、抗风浪、防老化、经久耐用,适用于河道、湖泊等富营养化水体。

Description

生态浮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生态浮床是目前在河道和湖泊等由于富营养化导致的水域污染的整治中常用的一种生物物理法。该浮床靠自身浮力漂浮在水面上,可在浮床上种植水生植物、浮床下悬挂生物填料等,实现对水体中营养盐及有机物的去除净化,是一种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的环境友好型水质净化技术。
目前的生态浮床框架通常采用PVC管、PPR管、竹子等材料拼接密封而成,靠自身浮力漂浮于水面上。但是,此类浮床框架因老化较快、抗风浪能力较弱,其使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生态浮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浮床包括:多个不锈钢方管,多个所述不锈钢方管依次首尾相连以便形成漂浮载体框架,每个所述不锈钢方管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所述空腔在所述不锈钢方管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敞开,所述空腔内填充有聚苯乙烯板,其中每个所述不锈钢方管的第一端上焊接有第一密封钢板以便封盖所述空腔的第一端,每个所述不锈钢方管的第二端上焊接有第二密封钢板以便封盖所述空腔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密封钢板上焊接有第一带孔钢板,所述第二密封钢板上焊接有第二带孔钢板,每个所述不锈钢方管上设有多个挂钩,多个所述挂钩沿所述不锈钢方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多个连接件,每个所述连接件上设有第一U型槽和第二U型槽,相邻两个所述不锈钢方管通过一个所述连接件相连,其中相邻两个所述不锈钢方管中的一个上的第一带孔钢板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连接件的第一U型槽内且通过穿过所述连接件的第一U型槽的壁的第一紧固件与所述连接件相连,相邻两个所述不锈钢方管中的另一个上的第二带孔钢板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连接件的第二U型槽内且通过穿过所述连接件的第二U型槽的壁的第二紧固件与所述连接件相连;金属网,所述金属网与多个所述不锈钢方管的多个所述挂钩的至少一部分相连;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悬挂在所述金属网上;和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悬挂在所述金属网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浮床具有便于运输、便于在野外组装、拆除后可重复使用、抗风浪、防老化、经久耐用,适用于河道、湖泊等富营养化水体。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浮床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每个所述不锈钢方管的横截面的外沿为正方形,每个所述不锈钢方管的横截面的外沿的边长为150毫米,每个所述不锈钢方管的长度为3米。
所述生态浮床包括四个所述不锈钢方管和四个所述连接件,所述漂浮载体框架为正方形或矩形。
每个所述不锈钢方管的多个所述挂钩等间距地设置。
每个所述不锈钢方管的相邻两个所述挂钩间隔100mm-200mm。
每个所述连接件由不锈钢制成。
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件的第一U型槽的相对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所述第一带孔钢板,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件的第二U型槽的相对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所述第二带孔钢板,其中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中的每一个均为螺栓。
每个所述连接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横截面为正八边形;第一U型件,所述第一U型件设在所述本体的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一U型件具有所述第一U型槽;和第二U型件,所述第二U型件设在所述本体的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U型件具有所述第二U型槽,其中所述第二U型件与所述第一U型件在所述本体的周向上间隔90度。
所述第一U型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U型件在所述本体的周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二U型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U型件在所述本体的周向上相对设置,其中每个所述第一U型件与每个所述第二U型件在所述本体的周向上间隔90度,每个所述第二U型件与每个所述第一U型件在所述本体的周向上间隔90度。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态浮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态浮床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态浮床的不锈钢方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态浮床10。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态浮床10包括多个不锈钢方管110、多个连接件130、金属网116、水生植物和生物填料。
多个不锈钢方管110依次首尾相连以便形成漂浮载体框架120,每个不锈钢方管110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该空腔的在不锈钢方管110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敞开,该空腔内填充有聚苯乙烯板。其中,每个不锈钢方管110的第一端上焊接有第一密封钢板114以便封盖该空腔的第一端,每个不锈钢方管110的第二端上焊接有第二密封钢板115以便封盖该空腔的第二端。第一密封钢板114上焊接有第一带孔钢板111,第二密封钢板115上焊接有第二带孔钢板112。每个不锈钢方管110上设有多个挂钩113,多个挂钩113沿不锈钢方管110的长度方向间隔开。
每个连接件130上设有第一U型槽131和第二U型槽132,相邻两个不锈钢方管110通过一个连接件130相连。其中,相邻两个不锈钢方管110中的一个上的第一带孔钢板111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连接件130的第一U型槽131内且通过穿过连接件130的第一U型槽131的壁的第一紧固件141与连接件130相连,相邻两个不锈钢方管110中的另一个上的第二带孔钢板112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连接件130的第二U型槽132内且通过穿过连接件130的第二U型槽132的壁的第二紧固件142与连接件130相连。该金属网116与多个不锈钢方管110的多个挂钩113的至少一部分相连,该水生植物悬挂在该金属网116上,该生物填料悬挂在该金属网116上。
不锈钢方管110的空腔内填充的聚苯乙烯板,可以增加浮力,从而可以使不锈钢方管110漂浮在水面上。而且,通过第一紧固件141和第二紧固件142将多个不锈钢方管110和多个连接件130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从而可以使生态浮床10便于装配和拆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态浮床10通过利用不锈钢方管110拼装成漂浮载体框架120,即生态浮床10是可拆卸的,从而不仅可以使生态浮床10便于运输、便于在野外组装、拆除后可重复使用,而且可以使生态浮床10抗风浪、防老化、经久耐用,适用于河道、湖泊等富营养化水体。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生态浮床10包括多个不锈钢方管110、多个连接件130、金属网116、水生植物和生物填料。
每个不锈钢方管110的横截面的外沿为正方形。具体地,每个不锈钢方管110的横截面的外沿的边长为150毫米,每个不锈钢方管110的长度为3米。有利地,第一带孔钢板111垂直于第一密封钢板114,第二带孔钢板112垂直于第二密封钢板115。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不锈钢方管110为四个,连接件130为四个,即生态浮床10包括四个不锈钢方管110和四个连接件130。漂浮载体框架120为正方形或矩形。由此可以便于在漂浮载体框架120上安装该金属网116。有利地,每个不锈钢方管110的多个挂钩113等间距地设置。例如,每个不锈钢方管110的相邻两个挂钩113间隔100mm-200mm。
不锈钢方管110可以通过连接件130沿四个方向延长,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连接的根数及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1所示,每个不锈钢方管110上设有相等数量且相对位置相同的挂钩113。该金属网116与多个不锈钢方管110的每个挂钩113均相连,该水生植物悬挂在该金属网116上,该生物填料悬挂在该金属网116上。
每个连接件130由不锈钢制成。如图1所示,第一紧固件141穿过连接件130的第一U型槽131的相对的第一壁1311和第二壁1312以及第一带孔钢板111,第二紧固件142穿过连接件130的第二U型槽132的相对的第一壁1321和第二壁1322以及第二带孔钢板112。其中,第一紧固件141和第二紧固件142中的每一个均为螺栓。由此可以将不锈钢方管110和连接件130更加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有利地,第一带孔钢板111的第一端焊接在第一密封钢板114上,第二带孔钢板112的第一端焊接在第二密封钢板115上。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每个连接件130包括本体133、第一U型件134和第二U型件135。本体133的横截面为正八边形,即本体13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正八边形。本体133具有八个侧面,即第一侧面至第八侧面。第一U型件134设在本体133的第一侧面上,第一U型件134具有第一U型槽131,第二U型件135设在本体133的第二侧面上,第二U型件135具有第二U型槽132。其中,第二U型件135与第一U型件134在本体133的周向上间隔90度。由此可以使连接件130的结构更加合理。
有利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U型件134为两个,两个第一U型件134在本体133的周向上相对设置,第二U型件135为两个,两个第二U型件135在本体133的周向上相对设置。其中,每个第一U型件134与每个第二U型件135在本体133的周向上间隔90度,每个第二U型件135与每个第一U型件134在本体133的周向上间隔90度。由此可以使多个不锈钢方管110和多个连接件130更加方便地、容易地连接在一起。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不锈钢方管,多个所述不锈钢方管依次首尾相连以便形成漂浮载体框架,每个所述不锈钢方管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所述空腔在所述不锈钢方管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敞开,所述空腔内填充有聚苯乙烯板,其中每个所述不锈钢方管的第一端上焊接有第一密封钢板以便封盖所述空腔的第一端,每个所述不锈钢方管的第二端上焊接有第二密封钢板以便封盖所述空腔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密封钢板上焊接有第一带孔钢板,所述第二密封钢板上焊接有第二带孔钢板,每个所述不锈钢方管上设有多个挂钩,多个所述挂钩沿所述不锈钢方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开;
多个连接件,每个所述连接件上设有第一U型槽和第二U型槽,相邻两个所述不锈钢方管通过一个所述连接件相连,其中相邻两个所述不锈钢方管中的一个上的第一带孔钢板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连接件的第一U型槽内且通过穿过所述连接件的第一U型槽的壁的第一紧固件与所述连接件相连,相邻两个所述不锈钢方管中的另一个上的第二带孔钢板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连接件的第二U型槽内且通过穿过所述连接件的第二U型槽的壁的第二紧固件与所述连接件相连;
金属网,所述金属网与多个所述不锈钢方管的多个所述挂钩的至少一部分相连;
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悬挂在所述金属网上;和
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悬挂在所述金属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不锈钢方管的横截面的外沿为正方形,每个所述不锈钢方管的横截面的外沿的边长为150毫米,每个所述不锈钢方管的长度为3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床包括四个所述不锈钢方管和四个所述连接件,所述漂浮载体框架为正方形或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不锈钢方管的多个所述挂钩等间距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不锈钢方管的相邻两个所述挂钩间隔100mm-2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件由不锈钢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件的第一U型槽的相对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所述第一带孔钢板,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件的第二U型槽的相对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所述第二带孔钢板,其中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中的每一个均为螺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件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的横截面为正八边形;
第一U型件,所述第一U型件设在所述本体的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一U型件具有所述第一U型槽;和
第二U型件,所述第二U型件设在所述本体的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U型件具有所述第二U型槽,其中所述第二U型件与所述第一U型件在所述本体的周向上间隔90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U型件在所述本体的周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二U型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U型件在所述本体的周向上相对设置,其中每个所述第一U型件与每个所述第二U型件在所述本体的周向上间隔90度,每个所述第二U型件与每个所述第一U型件在所述本体的周向上间隔90度。
CN201621445249.4U 2016-12-27 2016-12-27 生态浮床 Active CN2063282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45249.4U CN206328218U (zh) 2016-12-27 2016-12-27 生态浮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45249.4U CN206328218U (zh) 2016-12-27 2016-12-27 生态浮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28218U true CN206328218U (zh) 2017-07-14

Family

ID=59293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45249.4U Active CN206328218U (zh) 2016-12-27 2016-12-27 生态浮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282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6034A (zh) * 2017-11-30 2020-07-07 克里斯·沃克 模块化漂浮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6034A (zh) * 2017-11-30 2020-07-07 克里斯·沃克 模块化漂浮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0613B (zh) 一种组合式抗风浪流网箱的作业方法
CN207167454U (zh) 一种水产养殖池
CN206328218U (zh) 生态浮床
CN101379952B (zh) 高密度竖排式鲍鱼养殖箱
CN202170275U (zh) 池塘微孔软管曝气增氧装置
CN208739905U (zh) 一种大型全潜式可装配渔场
CN201378997Y (zh) 高密度竖排式鲍鱼养殖箱
CN207470859U (zh) 一种三格一体化粪池沼气防爆排放装置
CN203633326U (zh) 一种紫海胆增殖放流实验装置
CN203313902U (zh) 一种可拆卸网箱
CN205973994U (zh) 一种沉水植物种植网
CN112568117B (zh) 一种用于海洋牧场建设的浮式藻礁
CN206612022U (zh) 一种小型漂浮式网箱框架
CN107455312A (zh) 水产养殖池及水产养殖设备
CN208908888U (zh) 一种池塘陆基实验围隔
CN203860188U (zh) 一种绿潮围隔实验装置
CN204560616U (zh) 一种可拆卸的贝类附着装置
CN204482725U (zh) 水产养殖浮箱
CN206909442U (zh) 一种养殖鱼排过道板支撑组件的连接结构
KR101337248B1 (ko) 가두리양식장
CN207885477U (zh) 深远海渔牧生态平台用压载系统
CN206728923U (zh) 可拆卸式水产养殖池
CN206544188U (zh) 一种机器人夹具铝型材主体框架结构件
CN207589891U (zh) 一种水产养殖池用曝气增氧装置
CN205830681U (zh) 用于种植水生植物的浮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