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06774U - 一种汽车的通风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的通风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06774U
CN206306774U CN201621490790.7U CN201621490790U CN206306774U CN 206306774 U CN206306774 U CN 206306774U CN 201621490790 U CN201621490790 U CN 201621490790U CN 206306774 U CN206306774 U CN 2063067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utomobile
aeration structure
breeches joint
admission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9079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飞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XINGCHI AUT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NGCHI AUT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NGCHI AUT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NGCHI AUT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9079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067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067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067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通风结构,属于汽车设计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的通风浪费能源等技术问题。本汽车包括进气格栅和位于汽车内部的出风口,进气格栅处连接有进气管道,通风结构包括与出风口相连通的出气管道;进气管道和进气管道之间还分别设有加热管道和直流管道,进气管道的出口端通过Y型接头一同时与加热管道和直流管道的一端相连接,出气管道的入口端分别与加热管道和直流管道的另一端相连接;出气管道上还通过Y型接头二连接有排气管道;Y型接头一和Y型接头二中均设有能够控制气流走向的控制阀门,加热管道贴附在汽车发动机的外壳上。本实用新型的通风结构更加节能环保,而且控制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的通风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的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内部狭小封闭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空气对汽车的舒适性具有显著的影响,现有汽车中的通风调节通常是通过空调来实现的,它包括进风口、排风口、送风管道、风机、降温及采暖、过滤器、控制系统以及其他附属设备在内的一整套装置。开启时,其耗电量较大,使用成本较高,不够节能环保,而且经过空调系统后的空气不够清新自然。
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3786612A,公开日:2014-05-14)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加热及通风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检测座椅温度的座椅温度检测单元;座椅加热及通风控制面板单元,座椅加热及通风控制面板单元包括输入按钮,以供手动设置参数,按钮包括设定目标温度的温度设定按钮;与座椅加热及通风控制面板单元和座椅温度检测单元均连接的座椅加热及通风控制单元,座椅加热及通风控制单元获取座椅温度检测单元采集的座椅温度和座椅加热及通风控制面板单元的手动设置的参数,采集发动机转速信号,处理所获取的信息后控制汽车座椅的加热和通风;以及与座椅加热及通风控制单元连接的座椅加热及通风执行单元,座椅加热及通风控制单元接收座椅加热及通风控制单元的指令,并对汽车座椅进行加热或通风。
上述专利文献中的通风自动控制系统也不够节能环保,而且没有公开具体的进气通道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的通风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节能环保且调节方便的通风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的通风结构,汽车包括进气格栅和位于汽车内部的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格栅处连接有进气管道,所述通风结构包括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的出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和进气管道之间还分别设有加热管道和直流管道,所述进气管道的出口端通过Y型接头一同时与所述加热管道和直流管道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出气管道的入口端分别与所述加热管道和直流管道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出气管道上还通过Y型接头二连接有排气管道;所述Y型接头一和Y型接头二中均设有能够控制气流走向的控制阀门,所述加热管道贴附在汽车发动机的外壳上。
其工作原理如下:本技术方案中的通风结构独立于汽车的空调系统,需要汽车内部空气循环时,打开控制开关,空气从进气格栅进入到进气管道,根据所调节和需求的车内温度自动判断是否需要加热空气,如果需要加热则通过Y型接头一中的控制阀门控制空气从加热管道流通,空气吸收发动机的热量后形成热空气再通过出气管道进入车内;如果不需要加热则通过Y型接头一中的控制阀门控制空气从直流管道流通,空气直接通过直流管道进入出气管道,再进入车内;根据温度高低的不同,还可以通过Y型接头一中的控制阀门控制部分空气加热,部分空气不加热,最终形成混合气体后进入车内,加热的空气和不加热的空气比例根据温度的高低自动调整。本技术方案中有效利用的发动机的热量,不但能够提高发动机的散热效果,还对热量进行了有效利用,空气的加热不需要耗电,使得长时间开暖风也不会担心汽车的耗电量或油耗;更加节能环保,而且控制方便。
当车内不需要补充空气时,通过Y型接头二中的控制阀门关闭出气管道,空气从排气管道排出。
在上述的汽车的通风结构中,所述控制阀门包括驱动电机和设置在所述Y型接头一和/或Y型接头二中部的转轴,所述驱动电机能带动所述转轴往复转动,所述转轴上连接有封板,所述封板能够带转轴带动下分别封堵所述Y型接头一和/或Y型接头二的两个支管。通过控制电机的往复转动就能够实现控制阀门的自动调节,操控简单,方便实用,而且耗电量低。
在上述的汽车的通风结构中,作为另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控制阀门包括设置在Y型接头一和/或Y型接头二的两个支管内的电动节流阀。通过多个电动节流阀也能够实现同样的控制。
在上述的汽车的通风结构中,汽车包括冷却液管,所述加热管道内具有内管,所述内管的两端与所述冷却液管相连通。冷却液管内流通冷却液(防冻液),冷却液给发动机冷却时会带走大量的热量,导致冷却液温度较高,通过管中管的形式,使得空气从加热管道内壁与内管外侧面之间流通,这样加热管道内的空气不但吸收外侧发动机外壳上的热量,还可以从内侧与内管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增大了热交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能够充分利用发动机的热量,快速加热空气。
在上述的汽车的通风结构中,所述通风结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进气管道的出口端设有温度传感器一,所述出气管道的出口端设有温度传感器二,所述温度传感器一、温度传感器、驱动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这样能够更加精准的利用控制阀门来调节温度。
在上述的汽车的通风结构中,所述出气管道的外周面上还设有保温层。通过保温层的保温效果,减少空气的热量损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有效利用的发动机的热量,不但能够提高发动机的散热效果,还对热量进行了有效利用,空气的加热不需要耗电,使得长时间开暖风也不会担心汽车的耗电量或油耗;更加节能环保,而且控制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汽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通风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进气格栅;2、进气管道;3、出气管道;4、加热管道;5、直流管道;6、Y型接头一;7、Y型接头二;8、控制阀门;81、转轴;82、封板;9、排气管道;10、内管;11、温度传感器一;12、温度传感器二;13、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的通风结构独立于汽车的空调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汽车包括进气格栅1和位于汽车内部的出风口,进气格栅1处连接有进气管道2,通风结构包括与出风口相连通的出气管道3;进气管道2和进气管道2之间还分别设有加热管道4和直流管道5,进气管道2的出口端通过Y型接头一6同时与加热管道4和直流管道5的一端相连接,出气管道3的入口端分别与加热管道4和直流管道5的另一端相连接;出气管道3上还通过Y型接头二7连接有排气管道9;Y型接头一6和Y型接头二7中均设有能够控制气流走向的控制阀门8,加热管道4贴附在汽车发动机的外壳上;进一步的,控制阀门8包括驱动电机和设置在Y型接头一6和/或Y型接头二7中部的转轴81,驱动电机能带动转轴81往复转动,转轴81上连接有封板82,封板82能够带转轴81带动下分别封堵Y型接头一6和/或Y型接头二7的两个支管。需要汽车内部空气循环时,打开控制开关,空气从进气格栅1进入到进气管道2,根据所调节和需求的车内温度自动判断是否需要加热空气,如果需要加热则通过Y型接头一6中的控制阀门8控制空气从加热管道4流通,空气吸收发动机的热量后形成热空气再通过出气管道3进入车内;如果不需要加热则通过Y型接头一6中的控制阀门8控制空气从直流管道5流通,空气直接通过直流管道5进入出气管道3,再进入车内;根据温度高低的不同,还可以通过Y型接头一6中的控制阀门8控制部分空气加热,部分空气不加热,最终形成混合气体后进入车内,加热的空气和不加热的空气比例根据温度的高低自动调整。本实施例中有效利用的发动机的热量,不但能够提高发动机的散热效果,还对热量进行了有效利用,空气的加热不需要耗电,使得长时间开暖风也不会担心汽车的耗电量或油耗;更加节能环保,而且控制方便;当车内不需要补充空气时,通过Y型接头二7中的控制阀门8关闭出气管道3,空气从排气管道9排出。
汽车包括冷却液管,如图2所示,加热管道4内具有内管10,内管10的两端与冷却液管相连通,冷却液管内流通冷却液防冻液,冷却液给发动机冷却时会带走大量的热量,导致冷却液温度较高,通过管中管的形式,使得空气从加热管道4内壁与内管10外侧面之间流通,这样加热管道4内的空气不但吸收外侧发动机外壳上的热量,还可以从内侧与内管10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增大了热交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能够充分利用发动机的热量,快速加热空气;通风结构还包括控制器,进气管道2的出口端设有温度传感器一11,出气管道3的出口端设有温度传感器二12,温度传感器一11、温度传感器、驱动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这样能够更加精准的利用控制阀门8来调节温度;出气管道3的外周面上还设有保温层13,通过保温层13的保温效果,减少空气的热量损失。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控制阀门8包括设置在Y型接头一6和/或Y型接头二7的两个支管内的电动节流阀,通过多个电动节流阀也能够实现同样的控制。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进气格栅;2、进气管道;3、出气管道;4、加热管道;5、直流管道;6、Y型接头一;7、Y型接头二;8、控制阀门;81、转轴;82、封板;9、排气管道;10、内管;11、温度传感器一;12、温度传感器二;13、保温层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6)

1.一种汽车的通风结构,汽车包括进气格栅(1)和位于汽车内部的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格栅(1)处连接有进气管道(2),所述通风结构包括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的出气管道(3);所述进气管道(2)和进气管道(2)之间还分别设有加热管道(4)和直流管道(5),所述进气管道(2)的出口端通过Y型接头一(6)同时与所述加热管道(4)和直流管道(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出气管道(3)的入口端分别与所述加热管道(4)和直流管道(5)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出气管道(3)上还通过Y型接头二(7)连接有排气管道(9);所述Y型接头一(6)和Y型接头二(7)中均设有能够控制气流走向的控制阀门(8),所述加热管道(4)贴附在汽车发动机的外壳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门(8)包括驱动电机和设置在所述Y型接头一(6)和/或Y型接头二(7)中部的转轴(81),所述驱动电机能带动所述转轴(81)往复转动,所述转轴(81)上连接有封板(82),所述封板(82)能够带转轴(81)带动下分别封堵所述Y型接头一(6)和/或Y型接头二(7)的两个支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门(8)包括设置在Y型接头一(6)和/或Y型接头二(7)的两个支管内的电动节流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汽车包括冷却液管,所述加热管道(4)内具有内管(10),所述内管(10)的两端与所述冷却液管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结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进气管道(2)的出口端设有温度传感器一(11),所述出气管道(3)的出口端设有温度传感器二(12),所述温度传感器一(11)、温度传感器、驱动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道(3)的外周面上还设有保温层(13)。
CN201621490790.7U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汽车的通风结构 Active CN2063067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90790.7U CN206306774U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汽车的通风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90790.7U CN206306774U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汽车的通风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06774U true CN206306774U (zh) 2017-07-07

Family

ID=59247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90790.7U Active CN206306774U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汽车的通风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067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96645A (zh) * 2016-12-30 2017-05-24 浙江星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通风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96645A (zh) * 2016-12-30 2017-05-24 浙江星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通风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02730B (zh) 可调风向的风管式空调机组及其出风方法
CN103982968B (zh) 主动式辐射板换热系统及其换热处理方法
CN105841358A (zh) 结合屋面蓄水的冬夏两用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104733802B (zh) 一种基于车载天然气供能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5481351U (zh) 一种提高热舒适性的家用空调器
CN206306774U (zh) 一种汽车的通风结构
CN106246304B (zh) 一种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
CN205332591U (zh) 一种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的三联供装置
CN207422535U (zh) 毛细管网土壤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CN106696645A (zh) 一种汽车的通风结构
CN206313095U (zh) 一种电动车辆加热系统
CN211641761U (zh) 汽车空调机构
CN106594932A (zh) 一种土壤源热泵与主动式冷梁结合的空调系统及方法
CN206831733U (zh) 基于深井水的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108340749A (zh) 一种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8108373U (zh) 结合光伏发电和蒸发冷却技术的atm机空调系统
CN209639200U (zh) 具有预热结构的新风机
CN207825875U (zh) 一种电动汽车节能座椅空调系统
CN209634295U (zh) 一种带有防冻冷却装置与防冻降温装置的太阳能汽车
CN209409757U (zh) 一种增程式电动车的暖风控制系统
CN201652633U (zh) 一种船舶用水源热泵温湿分控中央空调
CN206346249U (zh) 滑移装载机供暖系统
CN206398897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空调系统
CN109624652A (zh) 客车空调末端、客车空调系统及控温方法
CN205717965U (zh) 一种结合屋面蓄水的冬夏两用节能型蒸发冷却降温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