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04367U - 一种新型多功能五彩飞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多功能五彩飞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04367U
CN206304367U CN201621455812.6U CN201621455812U CN206304367U CN 206304367 U CN206304367 U CN 206304367U CN 201621455812 U CN201621455812 U CN 201621455812U CN 206304367 U CN206304367 U CN 206304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aircraft
interior annular
flying saucer
multifunction
colou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5581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45581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04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04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0436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新型多功能五彩飞碟,包括至少三片呈一体结构的飞翼,各飞翼的一端均固定在中心圆盘上,另一端均向外延伸;飞翼的外表面包覆有聚氨酯材料制成的包覆体;飞翼上还设有内圆环,飞翼将内圆环分成与飞翼数目相同的第一圆环区域,每段第一圆环区域内均匀分布有第一桨片孔,第一桨片孔为俯视呈等腰四边形的孔状结构;中心圆盘与每段圆环区域之间通过大于等于一个连接件连接,连接件包括弹簧,弹簧与中心圆盘、内圆环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飞碟在飞行过程中在空中保持时间短,平衡性差,导致各飞翼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危险系数大等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多功能五彩飞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娱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五彩飞碟。
背景技术
飞碟又称回旋镖、自归器等,即飞出去以后会再飞回来。传统的飞碟主要采用木质制成,其重量大、需要较高的投掷技巧才能使其达到飞行更远、停留时间更长。
飞碟飞出去能回来的原因,主要在飞翼的截面形状及其自旋。飞翼的截面形状使飞碟所受的空气升力和飞翼相同,而飞翼的自转则使自身稳定。由转动力学知道,飞碟和陀螺一样,其自转轴也绕铅直线旋转。升力及稳定性使飞去来器上升,而其自旋轴之转动则令飞来飞去器回飞。飞碟的飞翼迎向气流的角度对其飞行十分重要,如果飞翼朝气流的方向倾斜,使气流正射在正射在弯曲的颈部,升力当然会减小,这种入射方式叫负政角。升力减小的缘故使入射气流又施于上面的下压力;也可说部分升力消失是因为气流回绕飞翼的趋势减弱,而且飞翼上下的气流速率差减少了。相反的,如果飞翼倾斜,使气流稍微正射平坦的底部,这种情况就叫政角,因气流向上推会使升力增加,气障也增加。如果角度太大,不利的气障递升就会超过有力之升力,所以说飞碟的飞翼迎向气流的角度,对其十分重要。飞碟的圆周路径与抛掷它的速率无关,只有转动惯量和飞碟的截面形状,才能决定飞行路径的半径。因此一个飞碟,不管你用力多大;其路径总是不变的。如果要改变圆周路径的大小,通常必须换个不同转动惯量或截面形状的飞来飞去。
通常飞碟飞出去与飞回来的时间间隔较短,尤其是小孩玩时,乐趣减少;同时,现有的飞碟在返回来的过程中由于其巨大撞击力,很容易撞伤人,产品极容易破碎,所产生的碎片危险系数增加;飞碟在使用时间较长后,各片飞翼容易发生弯折或翘起,导致各片飞翼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影响飞行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的五彩飞碟,解决了飞碟在飞行过程中在空中保持时间短,平衡性差,导致各飞翼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危险系数大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多功能五彩飞碟,包括至少三片呈一体结构的飞翼,各飞翼的一端均固定在中心圆盘上,另一端均向外延伸;飞翼的外表面包覆有聚氨酯材料制成的包覆体;飞翼上还设有内圆环,飞翼将内圆环分成与飞翼数目相同的第一圆环区域,每段第一圆环区域内均匀分布有第一桨片孔,第一桨片孔为俯视呈等腰四边形的孔状结构;中心圆盘与每段圆环区域之间通过大于等于一个连接件连接,连接件包括弹簧,弹簧与中心圆盘、内圆环一体成型。
优选,所述飞翼上靠近飞翼的边缘端设有外圆环,飞翼将外圆环分成与飞翼数目相同的第二圆环区域,第二圆环区域内均匀分布有第二桨片孔,第二桨片孔的形状为窄长四边形孔。
优选,所述内圆环、外圆环、中心圆盘、飞翼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所述内圆环、外圆环、中心圆盘为同心圆结构。
优选,所述内圆环的半径长度为外圆环半径长度的1/6—1/2。
优选,所述每一个飞翼的厚度自一侧边向另一侧边逐渐减小,飞翼的端部为圆弧形,飞翼的端部自厚度小的一侧至厚度大的一侧形成扇形倾角,扇形倾角范围为15°—30°
优选,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设置在弹簧外部的外壳,外壳的两端设有凸出件,弹簧的两端均通过凸出件分别与内圆环、中心圆盘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飞翼的外表面设置发泡成型的聚氨酯材料制备而成的包覆体,包覆体包覆在飞翼的外表面,可降低飞碟飞回来后人体接触到的撞击力。
(2)本实用新型在各飞翼上设置内圆环,加强对各飞翼之间的固定,降低飞翼飞行过程中,由于与空气流体之间的作用力,各飞翼受力不均匀,导致飞行路径发生改变。
(3)本实用新型在内圆环上设置第一桨片孔,可在飞行过程中平衡掉飞碟上下表面所受作用力,增加其在空中的上下停留时间,增加小孩玩乐的趣味性。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心圆盘与内圆环之间设置连接件,且连接件结构采用弹簧,弹簧本身具有一定弹性作用,利于增加中心圆盘与内圆环之间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飞翼,2-内圆环,3-第一桨片孔,4-包覆体,5-第二桨片孔,6-连接件,7-中心圆盘,8-外圆环,61-弹簧,62-外壳,63-凸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图2所示,一种新型多功能五彩飞碟,包括至少三片呈一体结构的飞翼1,各飞翼1的一端均固定在中心圆盘7上,另一端均向外延伸;飞翼1的外表面包覆有聚氨酯材料制成的包覆体4;飞翼1上还设有内圆环2,飞翼1将内圆环2分成与飞翼1数目相同的第一圆环区域,每段第一圆环区域内均匀分布有第一桨片孔3,第一桨片孔3为俯视呈等腰四边形的孔状结构;中心圆盘7与每段圆环区域之间通过大于等于一个连接件6连接,连接件6包括弹簧61,弹簧61与中心圆盘7、内圆环2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采用发泡成型的聚氨酯材料制成的包覆体4,包覆在飞翼1的表面,包覆体4可包覆在飞翼1的整个外表面,也可仅包覆在飞翼1的向外延伸的边缘端,可降低飞碟在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在返回人后对人造成的疼痛感。
包覆体1的具体结构可为在飞翼1的表面的涂覆层,避免手接触飞翼1的锐利感。
优选,在飞翼1上设置的内圆环2,可增加对各飞翼1之间的固定,由于飞碟在飞行过程中,每个飞翼1受到的空气流动力大小不同,为避免在飞行过程中因受力产生倾斜,内圆环2一方面用于加强对飞翼1的稳定,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在其上的第一桨片孔3,来平衡飞碟上下表面的受力。
优选,连接件6的设置,可增强中心圆盘7与内圆环2之间的连接,连接件6包括弹簧61,在弹簧61弹力作用范围内,可承受中心圆盘7、内圆环2对其的拉伸力。若连接件1采用不具有弹性性质的连接件6,飞行过程中,部件中心圆盘7与内圆环2受力不同,相互之间产生拉伸力,当拉伸力大于连接件本身结构的承受应力大小时,连接件6被损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飞翼1上靠近飞翼1的边缘端设有外圆环8,飞翼1将外圆环8分成与飞翼1数目相同的第二圆环区域,第二圆环区域内均匀分布有第二桨片孔5,第二桨片孔5的形状为窄长四边形孔。
其中外圆环8的设置,进一步加强各飞翼1之间的连接,防止各飞翼1的端部受到作用力的不同产生较大偏折,而第一桨片孔5的设置,在平衡飞碟受到的外力方面产生良好的效果,也可避免飞碟使用较长时间后,飞碟的端部产生翘起或弯折,影响飞碟的飞行质量。本实施例所述的其他结构及其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详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内圆环2、外圆环8、中心圆盘7、飞翼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内圆环2、外圆环8、中心圆盘7为同心圆结构。上述设置,可确定内圆环2、外圆环8、中心圆盘7位于同一平面,使整个飞碟的上下表面受力均匀。本实施例所述的其他结构及其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再详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内圆环2的半径长度为外圆环8半径长度的1/6—1/2。内圆环2、外圆环8的设置,均为了增强各飞翼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内圆环2、外圆环8半径的设置,是为了确保飞翼1的流线型分布,在飞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其中,内圆环2、外圆环8的圆环半径不作具体限定,只要满足内圆环2上设置第一桨片孔3,外圆环8上设置第二桨片孔5的要求即可。
内圆环2上设置第一桨片孔3,第一桨片孔3设置在每段圆环区域内的个数相同,且均匀分布。
外圆环8上设置第二桨片孔5,第二桨片孔5设置在每段圆环区域内的个数相同,且均匀分布。本实施例所述的其他结构及其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再详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每一个飞翼1的厚度自一侧边向另一侧边逐渐减小,飞翼1的端部为圆弧形,飞翼1的端部自厚度小的一侧至厚度大的一侧形成扇形倾角,扇形倾角范围为15—30°。飞翼1的端部呈圆弧形,其与空气的接触面比较圆滑,钝角较小,减小空气对飞翼1的作用阻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飞碟在空中的飞行速度。本实施例所述的其他结构及其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再详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接件6还包括设置在弹簧61外部的外壳62,外壳62的两端设有凸出件63,弹簧61的两端分别通过凸出件63分别与内圆环2、中心圆盘7连接。连接件6的设置,在弹簧61的弹力作用下,连接件6有一定的弯折度,避免外力将内圆环2硬性脆裂。
其中外壳62可为长方体结构,作为弹簧61的保护外壳,也可为与弹簧61形状相匹配的形状,避免弹簧61直接裸露在外面,避免长期使用,且裸露在外,受外界空气等环境影响其使用性能,使用周期减短。
其中凸出件63设置在外壳62的两端,弹簧61的两端分别通过外壳与凸出件63连接,则中心圆盘7与内圆环2之间的长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伸缩,避免产生脆性拉扯。凸出件63的具体形状为长方体连接条将弹簧61的两端分别与中心圆盘7和内圆环2连接。本实施例所述的其他结构及其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再详述。
上述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
(1)上述实施例通过在飞翼1的外表面设置发泡成型的聚氨酯材料制备而成的包覆体4,包覆体4包覆在飞翼1的外表面,可降低飞碟飞回来后人体接触的撞击力。
(2)上述实施例在各飞翼1上设置内圆环2,加强对各飞翼1之间的固定,降低飞翼1飞行过程中,由于与空气流体之间的作用力,各飞翼1受力不均匀,导致飞行路径发生改变。
(3)上述实施例在内圆环2上设置第一桨片孔3,可在飞行过程中平衡掉飞碟上下表面所受作用力,增加其在空中的上下停留时间,增加小孩玩乐的趣味性。
(4)上述实施例通过在中心圆盘7与内圆环2之间设置连接件6,且连接件6结构采用弹簧61,弹簧61本身具有一定弹性作用,利于增加中心圆盘7与内圆环2之间连接稳定。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新型多功能五彩飞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片呈一体结构的飞翼(1),各飞翼(1)的一端均固定在中心圆盘(7)上,另一端均向外延伸;飞翼(1)的外表面包覆有聚氨酯材料制成的包覆体(4);飞翼(1)上还设有内圆环(2),飞翼(1)将内圆环(2)分成与飞翼(1)数目相同的第一圆环区域,每段第一圆环区域内均匀分布有第一桨片孔(3),第一桨片孔(3)为俯视呈等腰四边形的孔状结构;中心圆盘(7)与每段圆环区域之间通过大于等于一个连接件(6)连接,连接件(6)包括弹簧(61),弹簧(61)与中心圆盘(7)、内圆环(2)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五彩飞碟,其特征在于:所述飞翼(1)上靠近飞翼(1)的边缘端设有外圆环(8),飞翼(1)将外圆环(8)分成与飞翼(1)数目相同的第二圆环区域,第二圆环区域内均匀分布有第二桨片孔(5),第二桨片孔(5)的形状为窄长四边形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五彩飞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圆环(2)、外圆环(8)、中心圆盘(7)、飞翼(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五彩飞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圆环(2)、外圆环(8)、中心圆盘(7)为同心圆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五彩飞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圆环(2)的半径长度为外圆环(8)半径长度的1/6—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五彩飞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飞翼(1)的厚度自一侧边向另一侧边逐渐减小,飞翼(1)的端部为圆弧形,飞翼(1)的端部自厚度小的一侧至厚度大的一侧形成扇形倾角,扇形倾角范围为15°—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多功能五彩飞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还包括设置在弹簧(61)外部的外壳(62),外壳(62)的两端设有凸出件(63),弹簧(61)的两端均通过凸出件(63)分别与内圆环(2)、中心圆盘(7)连接。
CN201621455812.6U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新型多功能五彩飞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04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55812.6U CN206304367U (zh)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新型多功能五彩飞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55812.6U CN206304367U (zh)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新型多功能五彩飞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04367U true CN206304367U (zh) 2017-07-07

Family

ID=59247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55812.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04367U (zh)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新型多功能五彩飞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043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20879A (zh) * 2018-10-18 2019-01-18 王志忠 一种宠物专用训练飞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20879A (zh) * 2018-10-18 2019-01-18 王志忠 一种宠物专用训练飞盘
CN111616077A (zh) * 2018-10-18 2020-09-04 王志忠 一种宠物专用训练飞盘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45011A (en) Flying balloon toy
US3724122A (en) Flying saucer
US10561956B2 (en) Moveable member bearing aerial vehicles and methods of use
US3613295A (en) Aerial toy
US4906007A (en) Hand-throwable flying toy
US6468123B1 (en) Flying disk
CN106379537A (zh) 一种可垂直起降的喷气自旋转碟盘式飞行器及工作方法
JP2014036877A (ja) ボール
CN206125431U (zh) 一种可垂直起降的喷气自旋转碟盘式飞行器
WO2021036444A1 (zh) 一种仿蒲公英结构的下投式探空仪
CN206304367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五彩飞碟
TW201808398A (zh) 用於羽毛球之人造羽毛,及羽毛球
JP2011500176A (ja) ブーメラン
US5863250A (en) Aerial toy
JP3860572B2 (ja) 円形フライングディスク玩具
US4051622A (en) Free flying aerodynamic toy with high stability
US6709308B2 (en) Flying disc
US5213539A (en) Returning flying ring toy
US9370726B2 (en) Air cone flyer
US20170319977A1 (en) Gyrating flying disc
US20030096552A1 (en) Modular and adjustable autorotative flyer
CN108248811B (zh) 一种抗风型热气球
US5690533A (en) Airfoil
US10052564B2 (en) Gyrating flying disc
US8113904B1 (en) Flying toy having boomerang flight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ed landing abilit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7

Termination date: 201712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