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03961U - 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03961U
CN206303961U CN201720334223.0U CN201720334223U CN206303961U CN 206303961 U CN206303961 U CN 206303961U CN 201720334223 U CN201720334223 U CN 201720334223U CN 206303961 U CN206303961 U CN 2063039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kneecap
comminuted
pole
fix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3422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明
唐佩福
张伟
康晓琦
李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郝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郝明 filed Critical 郝明
Priority to CN20172033422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039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039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0396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包括针体、钛缆和伞体;伞体包括伞身基底部及与其相连接的多条伞支;伞身基底部和伞支一体成形;各条伞支为辐射状分布,并向同一方向弯曲,与人体髌骨下极解剖形态相匹配;伞身基底部的中心设置通孔,通孔容纳针尖和针身通过,阻碍针尾通过。优点为:伞体将粉碎的髌骨下极骨折碎块包围于其内部限制其位移,使骨折碎块在限定范围内实现骨性愈合;可保持伞体与髌腱受力方始终保持动态匹配,将部分剪切应力转换为张应力。并防止骨折碎块在受髌腱牵拉时脱出。伞支采取多条且呈辐射状分布,可以均匀分散应力,并减少固定物对局部血运的影响。

Description

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髌骨下极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通常为粉碎性,外科手术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恢复髌骨的连续性及正常长度。目前,临床上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所采用的内固定结构主要为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结构。
然而,上述内固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在手术中,如果碎骨块较小,则无法采用传统克氏针进行固定。因此,为避免骨折碎块掉落膝关节腔内部形成膝关节内游离体,从而造成关节进一步损害,一般手术中将无法固定的碎骨块摘除。一方面,摘除过多小的骨折碎块会导致髌骨缺损、长度缩短并导致髌骨在股骨髁间运动轨迹异常,造成创伤性关节炎及过早出现关节退行性改变;另一方面,髌腱往往直接附着在髌骨下极的一些骨折碎块上,如术中将骨折碎块摘除,髌腱则失去髌骨上的部分或全部附着点,在人体修复的过程中,腱-骨两种组织由瘢痕方式愈合,该方式愈合后强度明显低于骨性愈合。术后易出现膑腱撕脱或再骨折。
(2)由于无法可靠的固定小的骨折块,因此,在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时,易出现内固定物松动甚至失效,导致骨折再移位。所以传统方法为:术后常需辅助石膏或者支具等外固定,增加了术后关节僵直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风险。
(3)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髌骨长轴与股四头肌长轴发生角度动态变化,屈曲状态时受力剪切应力增加,易导致内固定松动或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包括针体(1)、钛缆(2)和伞体(3);
所述针体(1)包括由前向后依次连接的针尖(1-1)、针身(1-2)和针尾(1-3);所述针尖(1-1)、所述针身(1-2)和所述针尾(1-3)一体成形;所述针尾(1-3)的截面直径大于所述针身(1-2)的截面直径;所述针尾(1-3)的尾部与所述钛缆(2)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伞体(3)包括伞身基底部(3-1)及与其相连接的多条伞支(3-2);所述伞身基底部(3-1)和所述伞支(3-2)一体成形;各条所述伞支(3-2)为辐射状分布,并向同一方向弯曲,与人体髌骨下极解剖形态相匹配;所述伞身基底部(3-1)的中心设置通孔(3-3),所述通孔(3-3)容纳所述针尖(1-1)和所述针身(1-2)通过,阻碍所述针尾(1-3)通过。
优选的,所述针尖(1-1)为光滑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针身(1-2)的上部设置外螺纹。
优选的,所述针身(1-2)的长度为30-60mm、直径为2.8mm-5.5mm;所述针身(1-2)所设置的所述外螺纹的螺距为2.0-2.5mm;所述针尖(1-1)的长度为8mm。
优选的,所述针尾(1-3)为膨隆球状,其直径为3-7mm。
优选的,所述钛缆(2)的直径为2-3mm。
优选的,所述通孔(3-3)的直径为3-6mm;所述伞支(3-2)的数量为2-10条,所述伞支(3-2)的直径为0.5mm-3.0mm,所述伞支(3-2)的长度范围为1-2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针身通过伞体固定于髌骨上半部分相对完整的骨块,将钛缆锁紧后可实现张力带固定,同时伞体能够将粉碎的髌骨下极骨折碎块包围于其内部限制其位移,使骨折碎块在限定范围内实现骨性愈合,防止因髌骨骨折后早期功能锻炼期间出现骨折碎块移位,避免了以往手术方式较小的骨折碎块无法固定而采取摘除,造成髌骨缺损短缩或出现腱-骨瘢痕愈合而降低人体伸膝装置强度。提高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的固定强度,改善手术便利性,有利于术后实现早期功能锻炼,避免出现关节僵直、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2)针体通过滑动方式通过伞体的伞体基底部设置的通孔部分后,由针体尾部膨隆部限制其长度变化,但伞体可以在膨隆部保留一定程度倾斜的活动度,在膝关节屈伸活动时,可保持伞体与髌腱受力方始终保持动态匹配,将部分剪切应力转换为张应力。并防止骨折碎块在受髌腱牵拉时脱出。
(3)伞体形态匹配人体髌骨下极解剖形态,在完成固定后,伞体尖端可埋入髌腱,避免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内固定物刺激周围软组织。伞支采取多条且呈辐射状分布,可以均匀分散应力,并减少固定物对局部血运的影响。伞支可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及临床需要进行折弯及修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在使用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在使用状态时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在使用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伞体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伞体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伞体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包括:针体1、钛缆2和伞体3;
如图1所示,为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在使用状态时的侧视图;如图2所示,为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在使用状态时的正视图;如图3所示,为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在使用状态时的立体图;由图1可见,针体1包括由前向后依次连接的针尖1-1、针身1-2和针尾1-3;针尖1-1、针身1-2和针尾1-3一体成形,具体的,针身1-2的前端设置针尖1-1;针身1-3的后端设置针尾1-3。针尾1-3的尾部与钛缆2的一端固定连接;
其中,针尖1-1为光滑外表面;针身1-2上部设置外螺纹;外螺纹具体设置的位置及长度根据具体患者情况及实际临床需要而定。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为伞体3结构示意图,伞体3包括伞身基底部3-1及与其相连接的多条伞支3-2;伞身基底部3-1和伞支3-2一体成形,伞支3-2为辐射状分布,并向同一方向弯曲,与人体髌骨下极解剖形态相匹配。伞身基底部的中心设置通孔3-3,通孔3-3可以为圆孔,其直径可容纳针尖1-1及针身1-2通过,阻碍针尾1-3通过。
可见,当针身1-2通过伞身基底部3-1上设置的通孔3-3后,针尾1-3并不能通过该通孔,当钛缆收紧时,可以实现控制髌骨长度的功能。
上述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为医用设备,通常情况下,需要满足以下参数规格:
(1)针身1-2的长度为30-60mm,直径为2.8mm~5.5mm;
此处,针身的直径不宜太细,如果过细,将不能有效对抗膝关节屈伸活动时产生的剪切应力,从而发生折弯而致松动。
(2)针尖1-1的长度为8mm。针尖可采用锥形,其锥角为30-60度。
通过在针身前端设置针尖,达到方便将针身插入到骨质的作用。但针尖不宜过尖,避免手术操作过程中误伤医务人员。
(3)钛缆2的直径为2-3mm,长度为600mm-100mm。
钛缆需选择多股钛丝编织制成的钛缆,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当钛缆固定后,因其长度已被限定,钛缆可对抗股四头肌收缩时产生的张力,有利于控制髌骨的长度,从而维持骨折块位置直至骨折愈合。
(4)伞身基底部的通孔3-3的直径为3-6mm;针尾1-3直径大于通孔3-3直径,当股四头肌收缩时,将膑腱所受张力传导到伞支3-2,再通过伞体基底部传导到针尾膨隆部并由钛缆承担。伞体与针体结合处允许伞体受到不同方向的张力时相应的产生一定程度的倾斜,使伞体与膑腱保持动态匹配,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将部分剪切应力转换为张应力。
(5)伞支呈辐射状分布的数量为2-10条,直径为0.5mm-3.0mm,长度范围为1-20mm,可以实现应力分散并限制骨折碎块发生位移,手术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骨折形态进行进一步折弯伞支或修剪。
上述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参见图1和图2,其使用方法为:
(1)手术时,首先将膝关节屈曲15度,将骨折块大致复位,在患者髌骨骨折部位,自下而上分别用直径大于所选针体的克氏针或者钻头钻孔并测量骨孔长度,选用合适长度的针体1通过伞体3上的通孔后插入骨孔,使针尖不超过髌骨上缘。
(2)确定髌骨中上1/3位置,横向钻骨孔通过髌骨横轴,将两个针体尾部的钛缆在髌骨前方髌腱膜深面交叉,将其中一条钛缆穿过横向骨孔,于骨孔出口处与另一钛缆汇合并固定,剪断多余钛缆。
可见,在将针体穿入骨质后,伞体即可包围骨折碎块。本实用新型中,不需要其他方法对骨折碎块进行额外的固定,而是直接利用伞体将骨折块包围并限制在其深面,完成固定后即可控制髌骨长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摘除碎骨块及固定不牢靠产生的各种问题;另外,伞支采取多条且呈辐射状分布,可以均匀分散应力,并减少固定物对局部血运的影响。伞支可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及临床需要进行折弯及修剪。
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股四头肌长轴与髌骨长轴所成角度是动态变化的,伞身基底部的圆孔及针体尾部的球状膨隆相结合,允许伞体受到不同方向的张力时相应的产生一定程度的倾斜,使伞体与膑腱保持动态匹配,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将剪切应力转换为张应力,避免系统整体承受过大的剪切力及应力集中而导致固定失败。
另外,对于骨质状态良好的患者,可以选择光滑的针体进行固定;对于骨质疏松及严重粉碎性骨折,推荐使用针身上部1/2处带有螺纹的针体进行手术,螺纹可以提供额外的把持力及维持髌骨长度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伞体结构能够有效将粉碎的髌骨下极骨块包围于其内限制位移,并通过针体固定于髌骨上半部分相对完整的骨块,钛缆锁紧后可实现抗张力固定,维持髌骨长度,使骨折碎块在限定范围内实现愈合。避免了以往手术方式无法将较小的骨折碎块固定而采取摘除碎块造成髌骨短缩并有利于骨折断端实现骨性愈合并恢复足够的力学强度。
(2)在早期功能锻炼过程中,伞体与针体结合处允许伞体受到不同方向的张力时相应的产生一定程度的倾斜,使伞体与膑腱保持动态匹配,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将部分剪切应力转换为张应力。并防止骨折碎块在受髌腱牵拉时脱出。
(3)伞体形态匹配人体髌骨下极解剖形态,在完成固定后,伞体尖端可埋入髌腱膜,避免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内固定物刺激周围软组织。伞支采取多条且呈辐射状分布,可以均匀分散应力,并减少固定物对局部血运的影响。伞支可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及临床需要进行折弯及修剪。
(4)还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提高手术操作的便捷性及灵活性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1)、钛缆(2)和伞体(3);所述针体(1)包括由前向后依次连接的针尖(1-1)、针身(1-2)和针尾(1-3);所述针尖(1-1)、所述针身(1-2)和所述针尾(1-3)一体成形;所述针尾(1-3)的截面直径大于所述针身(1-2)的截面直径;所述针尾(1-3)的尾部与所述钛缆(2)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伞体(3)包括伞身基底部(3-1)及与其相连接的多条伞支(3-2);所述伞身基底部(3-1)和所述伞支(3-2)一体成形;各条所述伞支(3-2)为辐射状分布,并向同一方向弯曲,与人体髌骨下极解剖形态相匹配;所述伞身基底部(3-1)的中心设置通孔(3-3),所述通孔(3-3)容纳所述针尖(1-1)和所述针身(1-2)通过,阻碍所述针尾(1-3)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1-1)为光滑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身(1-2)的上部设置外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身(1-2)的长度为30-60mm、直径为2.8mm-5.5mm;所述针身(1-2)所设置的所述外螺纹的螺距为2.0-2.5mm;所述针尖(1-1)的长度为8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尾(1-3)为膨隆球状,其直径为3-7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钛缆(2)的直径为2-3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3)的直径为3-6mm;所述伞支(3-2)的数量为2-10条,所述伞支(3-2)的直径为0.5mm-3.0mm,所述伞支(3-2)的长度范围为1-20mm。
CN201720334223.0U 2017-03-31 2017-03-31 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039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34223.0U CN206303961U (zh) 2017-03-31 2017-03-31 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34223.0U CN206303961U (zh) 2017-03-31 2017-03-31 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03961U true CN206303961U (zh) 2017-07-07

Family

ID=59248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3422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03961U (zh) 2017-03-31 2017-03-31 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039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5881A (zh) * 2020-03-12 2020-06-30 周继辉 一种髌骨下极骨折康复固定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5881A (zh) * 2020-03-12 2020-06-30 周继辉 一种髌骨下极骨折康复固定装置
CN111345881B (zh) * 2020-03-12 2022-08-12 周继辉 一种髌骨下极骨折康复固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AWKINS et al. Internal fixation techniques for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CN105055049B (zh) 一种用于全关节镜下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内置假体
CN105232129B (zh) 一种髌骨骨折的固定装置
Benson et al.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using bone–patellar tendon–bone autograft with suture tape augmentation
CN206303961U (zh) 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装置
Yu et al. Clinical effect of suture anchor and double-pulley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rior patellar fracture
CN103445843B (zh) 膝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
CN106725792A (zh) 一种具有加压抗旋转功能的弹性髓内钉
CN203425025U (zh) 膝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
Büchler The small AO external fixator in hand surgery
Checketts et al. (iii) External fixation of diaphyseal fractures of the tibia
CN2299593Y (zh) 一种股骨颈骨折可调式加压固定膨胀螺栓
CN208905682U (zh) 用于髌骨骨折的张力带钢板
CN205411287U (zh) 一种适用于长骨骨折的自攻型髓内固定装置
CN207679513U (zh) 内踝骨折张力带钢板
CN202589589U (zh) 一种微创跟腱固定吻合器
CN206560468U (zh) 用于骨折的逆行微创钢板螺钉固定系统
CN206792472U (zh) 一种具有加压抗旋转功能的弹性髓内钉
Bailey et al. A dynamic method of repair for acute and chronic acromioclavicular disruption
CN2292528Y (zh) 可调式骨折加压螺纹钉
CN219397397U (zh) 一种开合角度可调的中心反向牵引撑开器
CN209018913U (zh) 记忆合金张力带固定线圈
CN217611202U (zh) 一种髌骨过线装置
CN107157565A (zh) 一种用于髌骨骨折的张力带钢板
CN2253640Y (zh) 股骨转子接骨内固定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8

Address after: 100853 Fuxing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No. 28

Patentee after: 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LA

Address before: 100853 Fuxing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No. 28

Patentee before: Hao M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7

Termination date: 202003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