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93979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93979U
CN206293979U CN201621379147.7U CN201621379147U CN206293979U CN 206293979 U CN206293979 U CN 206293979U CN 201621379147 U CN201621379147 U CN 201621379147U CN 206293979 U CN206293979 U CN 2062939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housing
wireless charging
layer
charging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7914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锐
谢庆丰
彭毅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uajing Powder Metallu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nus Dongguan Precision Components Co Ltd
Dongguan Huajing Powder Metallu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nus Dongguan Precision Components Co Ltd, Dongguan Huajing Powder Metallu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nus Dongguan Precision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7914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939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939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939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无线充电线圈、铁氧体层以及玻璃层。无线充电线圈形成于壳体的表面,第一馈点及第二馈点分别露在玻璃层外用于与储能器件连接并为其提供电能。铁氧体层设置在无线充电线圈上,铁氧体层具有磁性,可以防止金属导体对磁场的衰减,起到修正磁场、减少干扰的作用。在铁氧体层上覆盖玻璃层,通过玻璃层与壳体的粘覆作用,壳体与无线充电线圈之间以及无线充电线圈与铁氧体层之间可以省去胶水,从而使得这种结构的电子设备不容易发热,电能转化效率较好。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无线充电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各类电子设备中。传统的实现无线充电的方式一般是在产品的表面用胶水粘覆导电线圈,通过电磁感应的原理实现无线充电,部分产品会在导电线圈的上层再用胶水粘覆一层隔磁片以防止金属干扰电磁转换效率,但多层结构占用了设备的空间,胶水散热效果差,易发热,导致电能转化效率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能转化效率较好的电子设备。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
无线充电线圈,形成于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上设有第一馈点和第二馈点,所述第一馈点以及所述第二馈点均用于与储能器件连接;
铁氧体层,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上;以及
玻璃层,覆盖在所述铁氧体层远离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表面上,所述玻璃层粘覆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馈点及所述第二馈点分别露在所述玻璃层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包括感应线圈以及连接线;
所述感应线圈形成于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感应线圈包括至少两匝线圈,位于所述感应线圈外侧的第一端点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一馈点,位于所述感应线圈内侧的第二端点与所述连接线连接,所述连接线设置在在所述铁氧体层与所述玻璃层之间,所述连接线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点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二馈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线圈呈圆环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铁氧体层覆盖在所述感应线圈上,且所述铁氧体层在所述第一端点以及所述第二端点处预留未覆盖区域。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玻璃层的面积大于所述铁氧体层的面积,所述玻璃层完全覆盖所述铁氧体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玻璃层的厚度为20μm~30μ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为氧化锆陶瓷壳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凸设于所述壳体的表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后盖,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形成于所述后盖的内表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为智能手表、手机、平板电脑或移动电源。
上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无线充电线圈、铁氧体层以及玻璃层。无线充电线圈形成于壳体的表面,第一馈点及第二馈点分别露在玻璃层外用于与储能器件连接并为其提供电能。铁氧体层设置在无线充电线圈上,铁氧体层具有磁性,可以防止金属导体对磁场的衰减,起到修正磁场、减少干扰的作用。在铁氧体层上覆盖玻璃层,通过玻璃层与壳体的粘覆作用,壳体与无线充电线圈之间以及无线充电线圈与铁氧体层之间可以省去胶水,从而使得这种结构的电子设备不容易发热,电能转化效率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如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如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如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电子设备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电子设备的首选实施例。但是,电子设备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电子设备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电子设备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包括壳体100、无线充电线圈200、铁氧体层300以及玻璃层400。无线充电线圈200形成于壳体100的表面,无线充电线圈200上设有第一馈点201和第二馈点202。第一馈点201以及第二馈点202用于与储能器件连接。铁氧体层300设置在无线充电线圈200上。玻璃层400覆盖在铁氧体层300远离无线充电线圈200的表面上,玻璃层400粘覆在壳体100上,第一馈点201及第二馈点202分别露在玻璃层400外。
电子设备10可以为智能手表、手机、平板电脑或移动电源等等。具体的,壳体100可以为电子设备10的后盖,无线充电线圈200形成于后盖的内表面。第一馈点201及第二馈点202分别露在玻璃层400外用于与储能器件连接,为储能器件提供电能。
具体的,壳体100的结构请参阅图2,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为智能手表,壳体100为智能手表的后盖。
具体的,壳体100可以为氧化锆陶瓷壳体或蓝宝石玻璃壳体等。氧化锆陶瓷壳体和蓝宝石玻璃壳体具有耐磨损性能好、磁干扰性小的优点,能够很好的与无线充电功能相结合。
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00为氧化锆陶瓷壳体,氧化锆陶瓷壳体耐高温性能好,在氧化锆陶瓷壳体上形成无线充电线圈200以及铁氧体层300后,氧化锆陶瓷壳体可以与无线充电线圈200以及铁氧体层300共烧结合,从而省去胶水的粘覆,不易发热,提高电能转化效率。
具体的,无线充电线圈200凸设于壳体100的表面。
更具体的,无线充电线圈200包括感应线圈210以及连接线220。
请参阅图3,感应线圈210形成与壳体100的表面,感应线圈210包括至少两匝线圈,位于感应线圈210外侧的第一端点211向外延伸形成第一馈点201,位于感应线圈210内侧的第二端点212与连接线220连接,连接线220设置在在铁氧体层300与玻璃层400之间,连接线220一端与第二端点212连接,连接线220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二馈点202。
具体的,感应线圈210可以呈圆形、圆环形、方形或空心方形等形状。本实施方式中,感应线圈210呈圆环形。具体的第一端点211沿感应线圈210的径向外延形成延伸部215。第一端点211沿感应线圈210的径向外延,能够方便的将第一馈点201露出铁氧体层300以及剥离层400外,从而与储能器件形成电连接。
请参阅图4和图5,铁氧体层300覆盖在感应线圈210上,并且铁氧体层300分别在第一端点211及第二端点212处形成预留未覆盖区域。通过连接线220一端连接第二端点212,连接线220的另一端外延伸出铁氧体层300外形成第二馈点202。请再次参阅图1,在铁氧体层300上形成玻璃层400后,连接线220设置在铁氧体层300与玻璃层400之间,连接线220一端与第二端点212连接,连接线220的另一端外延伸出玻璃层400外形成第二馈点202。通过在铁氧体层300与玻璃层400之间设置连接线220,能够方便的将第一馈点201以及第二馈点202归于一处。
当然,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一端点211及第二端点212分别作为第一馈点201和第二馈点202。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馈点101及第二馈点102均位于无线充电线圈200的外侧,从而方便的与储能器件形成电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线圈200与铁氧体层300通过共烧形成结合。无线充电线圈200与铁氧体层300之间可以省去胶水粘覆,不容易发热,电能转化效率较好。
具体的,玻璃层400覆盖在铁氧体层300上,玻璃层400与壳体100粘覆。玻璃层400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无线充电线圈200以及铁氧体层300的作用,另一方面玻璃浆料具有一定的粘度,凝固形成玻璃层400后可附着在壳体100上,壳体100与无线充电线圈200之间以及无线充电线圈200与铁氧体层300之间可以省去胶水,提高电能转化效率。
本实施方式中,玻璃层400的面积大于铁氧体层300的面积,玻璃层300完全覆盖铁氧体层300。玻璃层400的边缘部分与壳体100直接粘覆,增强粘覆力。
具体的,玻璃层400的厚度为20μm~30μm。玻璃层400的厚度较薄,不影响电磁转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实施方式的上述电子设备10的制备方法,具体为通过3D打印的方式在壳体100上打印感应线圈210,烘干后再通过3D打印的方式在感应线圈210上打印铁氧体层300,其中,铁氧体层300在第一端点211及第二端点212处形成预留未覆盖区域。在位于感应线圈210外侧的第一端点211处形成第一馈点201,然后通过3D打印的方式打印连接线220,连接线220设置在铁氧体层300上,连接线220一端与第二端点212连接,连接线220的另一端外延伸出铁氧体层300外形成第二馈点202。之后铁氧体层300上喷涂一层玻璃浆料,烘干后得到玻璃层400,其中第一馈点210及第二馈点202分别露在玻璃层400外。之后在850℃~875℃条件下烧结6h~10h,使得无线充电线圈200与铁氧体层300共烧结合,得到电子设备10。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电子设备10的壳体100、无线充电线圈200、铁氧体层300以及玻璃层400能够在850℃~875℃较低温条件下共烧结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壳体100为氧化锆陶瓷壳体,玻璃层400的厚度为25μm。利用效率测试仪,将本实施方式的智能手表的壳体100放入无线充电发射器上,使壳体100与无线充电发生器垂直方向重合,测量发射器电压U1、电流I1,接收端的电压U2、电流I2,通过公式U2×I2/(U1×I1)计算电能转化效率。经测试上述结构的电子设备10转化效率在72.546%~73.687%,电能转化效率较高,且不易发热。然后在频率为150KHz下,采用Agilent-4294A型阻抗分析仪分别测试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无线充电设备的起始磁导率μi,采用SY8217型B-H分析仪测试标件样品的饱和磁感应强度Bs,上述结构的电子设备10的起始磁导率μi≥500H/m,饱和磁感应强度Bs≥300mT,均能达到无线充电中的Qi标准。
上述结构的电子设备10包括壳体100、无线充电线圈200、铁氧体层300以及玻璃层400。无线充电线圈200形成于壳体100的表面,第一馈点201及第二馈点202分别露在玻璃层400外用于与储能器件连接并为其提供电能。铁氧体层300设置在无线充电线圈200上,铁氧体层300具有磁性,可以防止金属导体对磁场的衰减,起到修正磁场、减少干扰的作用。在铁氧体层300上覆盖玻璃层400,通过玻璃层400与壳体100的粘覆作用,壳体100与无线充电线圈200之间以及无线充电线圈200与铁氧体层300之间可以省去胶水,从而使得这种结构的电子设备10不容易发热,电能转化效率较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无线充电线圈,形成于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上设有第一馈点和第二馈点,所述第一馈点以及所述第二馈点均用于与储能器件连接;
铁氧体层,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上;以及
玻璃层,覆盖在所述铁氧体层远离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表面上,所述玻璃层粘覆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馈点及所述第二馈点分别露在所述玻璃层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包括感应线圈以及连接线;
所述感应线圈形成于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感应线圈包括至少两匝线圈,位于所述感应线圈外侧的第一端点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一馈点,位于所述感应线圈内侧的第二端点与所述连接线连接,所述连接线设置在所述铁氧体层与所述玻璃层之间,所述连接线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点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二馈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呈圆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氧体层覆盖在所述感应线圈上,且所述铁氧体层在所述第一端点以及所述第二端点处预留未覆盖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层的面积大于所述铁氧体层的面积,所述玻璃层完全覆盖所述铁氧体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层的厚度为20μm~3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氧化锆陶瓷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凸设于所述壳体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后盖,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形成于所述后盖的内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智能手表、手机、平板电脑或移动电源。
CN201621379147.7U 2016-12-15 2016-12-15 电子设备 Active CN2062939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79147.7U CN206293979U (zh) 2016-12-15 2016-12-15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79147.7U CN206293979U (zh) 2016-12-15 2016-12-15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93979U true CN206293979U (zh) 2017-06-30

Family

ID=59104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79147.7U Active CN206293979U (zh) 2016-12-15 2016-12-15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9397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9747A (zh) * 2017-12-13 2018-05-15 青岛真时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接收端及智能手表
CN112542864A (zh) * 2019-09-23 2021-03-23 苹果公司 电子设备、用于电子设备的外壳及其形成方法
CN112994257A (zh) * 2020-11-24 2021-06-18 东莞美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70922A (zh) * 2021-06-09 2021-08-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9747A (zh) * 2017-12-13 2018-05-15 青岛真时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接收端及智能手表
CN108039747B (zh) * 2017-12-13 2024-01-3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接收端及智能手表
CN112542864A (zh) * 2019-09-23 2021-03-23 苹果公司 电子设备、用于电子设备的外壳及其形成方法
CN112994257A (zh) * 2020-11-24 2021-06-18 东莞美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70922A (zh) * 2021-06-09 2021-08-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93979U (zh) 电子设备
Yuan et al. Magnetic field energy harvesting under overhead power lines
Zhuang et al. Improving current transformer-based energy extraction from AC power lines by manipulating magnetic field
CN106018939B (zh) 一种基于隧穿磁阻的大量程暂态电流传感器
CN206163670U (zh) 一种米波环行器
CN107782991A (zh) 基于LaBVIEW中压配网分支箱电缆终端智能在线监测系统
CN201117762Y (zh) 一种磁场共振式无线充电电池
CN105845382A (zh) 磁性片和包括该磁性片的线圈组件
CN105489344B (zh) 脉冲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4331013U (zh) 一种10kV~35kV高压电能量值溯源用标准装置
CN206313541U (zh) 电子装置及其玻璃盖板
CN106684973A (zh) 无线充电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201741539U (zh) 具有线圈屏蔽层的变压器
CN209728057U (zh) 一种电感测试装置
CN208444730U (zh) 一种应用于大型发电机的电流互感器
CN207798955U (zh) 基于无线通讯的交流线路敏感点畸变电场测量系统
CN207318745U (zh) 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的异物检测线圈
CN106385172A (zh) 一种应用于变频冰箱上的功率因数校正电感电路
CN203084112U (zh) 非接触通信芯片的高低温测试装置
CN203350337U (zh) 电流传感器
CN207651757U (zh) 一种磁性探针式弹性电子连接器
CN106357007B (zh) 多模无线电力发送器及其操作方法
CN207051352U (zh) 一种等电位复合屏蔽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CN105588976A (zh) 电压电流组合式传感器及电压电流检测系统
CN202256487U (zh) 一种高压电能功耗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000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Dongcheng Street Niu Shan outside the Industrial Park Wei Feng Road No. 2

Co-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wins smart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Hua Jing powder metallurgy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523000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Dongcheng Street Niu Shan outside the Industrial Park Wei Feng Road No. 2

Co-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Janus Precision Components Co., Ltd.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Hua Jing powder metallurgy company limite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23

Address after: 523843 No. 2 Weifeng Road, Niushan External Economic Industrial Park, Dongcheng Stree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Hua Jing powder metallurgy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523000 No. 2 Weifeng Road, Niushan External Economic Industrial Park, Dongcheng Stree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o-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wins smart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Hua Jing powder metallurgy company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