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90787U - 一种平衡透气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衡透气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90787U
CN206290787U CN201621427462.2U CN201621427462U CN206290787U CN 206290787 U CN206290787 U CN 206290787U CN 201621427462 U CN201621427462 U CN 201621427462U CN 206290787 U CN206290787 U CN 206290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
housing
vent valve
ventilated membrane
waterproof ventil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274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东
施敏捷
胡谆人
蔡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Precise Contro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Precise Contro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Precise Contro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Precise Contro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274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90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90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9078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lf-Closing Valves And Venting Or Aerating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平衡透气阀,包括壳体、第一防水透气膜以及动态密封结构。壳体顶部表面上具有突出部;第一防水透气膜固定在突出部的底部上,动态密封结构用于将第一防水透气膜与壳体的内腔密封隔离或连通;其包括驱动机构,密封设置在壳体上并围绕在第一防水透气膜侧壁的第一密封体,沿竖向与第一密封体相对设置的第二密封体;第一防水透气膜位于第一密封体与第二密封体围成的腔体内,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密封体朝向或远离第一密封体方向运动,使第二密封体与第一密封体密封配合或脱离第一密封体。当出现异常工况时,第一密封体与第二密封体密封,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箱体内,使得箱体内的部件能够在恒定的湿度下运行,提高平衡透气阀的密封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平衡透气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衡透气阀。
背景技术
平衡透气阀可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池pack箱体上,或者高压控制盒体,或者一些对气压或湿度要求较高的密封箱体上。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pack电池包中,平衡透气阀安装在电池包产品的安装面上,该透气阀是防止安装箱体内部压力变化时,可平衡内外气压平衡,并且在内部气压急剧上升时,可释放内部压力;同时,该透气阀起到将安装箱体的内部与外界密封隔离的功能。
现有的平衡透气阀的结构大多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6090365A公开的平衡透气阀,其主要包括壳体,壳体顶部表面上凸起,底部上设置透气膜,主体上开设通气孔,以及在主体底部上成型有凸柱,凸柱的穿刺端朝向透气膜。此结构的平衡透气阀安装在电池箱体的开口上,正常工况下,透气膜将主体与箱体的内部密封隔离,当箱体内处于异常工况时,会产生巨大的压力来驱使透气膜朝向主体底部方向弯曲,此时凸柱将透气膜穿刺破,箱体内的高压经穿刺后的通道向外界释放出去,从而防止箱体内发生爆炸现象,起到防爆的作用。
但是,上述结构的平衡透气阀在使用时,箱体的安装面上开设安装孔,透气阀的凸起穿过安装孔位于外界,壳体位于箱体内,通过防水透气膜将箱体内部与外界隔离,可使用一段时间后,防水透气膜的密封性能势必会降低,防水透气膜不能够完全地隔离外界的水蒸气,箱体内的湿度不能够保持恒定状态,尤其是当外界的湿度高于箱体内的湿度时,外界的水蒸气会穿过防水透气膜的边缘的间隙进入箱体内部,改变箱体内湿度,影响箱体内元件的正常工作状态。例如,电池箱体内的电池系统就不能够正常的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平衡透气阀的密封性差,无法保证箱体内湿度处于恒定状态,导致箱体内的元件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衡透气阀,包括
壳体,具有内腔和底部开口,其顶部表面上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上开设竖向延伸将外界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通道;
第一防水透气膜,固定在所述突出部的底部表面上,所述突出部的底部具有能够将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穿破的第一穿刺部件;
动态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位于所述内腔中,用于将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与所述壳体的内腔密封隔离或连通;
所述动态密封结构包括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密封围绕在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侧壁的第一密封体,以及沿竖向与所述第一密封体相对设置的第二密封体;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体与第二密封体围成的第一腔体内,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密封体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密封体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二密封体与所述第一密封体密封配合或脱离所述第一密封体。
优选地,上述的平衡透气阀,所述驱动机构密封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密封体通过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动态密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驱动机构下方的活动部件,所述第二密封体固定在所述活动部件的顶部表面上;所述驱动结构驱动所述活动部件带动所述第二密封体运动;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密封体、第二密封体以及所述活动部件围成所述第一腔体。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平衡透气阀,所述活动部件采用磁性材料制成;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密封固定在所述壳体内表面上且绕设在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侧壁的支撑体,以及缠绕在所述支撑体外壁面上的线圈,在给所述线圈通电后,产生驱动所述活动部件沿竖向运动的电磁力;
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伸入所述支撑体内,所述第一密封体固定在所述支撑体底部上。
更佳优选地,上述的平衡透气阀,所述支撑体的顶部具有适于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嵌入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上开设将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二通道;
所述第一密封体设置在所述凹陷部的底部表面上。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平衡透气阀,所述凹陷部的底部表面上具有水平向外延伸的第一外沿,所述第一密封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外沿的底部上;
所述凹陷部的底部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作为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线圈套设在所述凹陷部的外壁面上且搭接在所述第一外沿上。
优选地,上述的平衡透气阀,所述第一密封体为开设在所述凹陷部底部表面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密封体为突出成型在所述活动部件上的能够密封卡入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第一弹性密封体;或者
所述第一密封体为突出成型在所述凹陷部底部表面上的第二弹性密封体,所述第二密封体为开设在所述活动部件上且能够被所述第二弹性密封体紧密卡入的第二凹槽。
优选地,上述的平衡透气阀,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底部上并位于所述活动部件下方的至少一个固定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活动部件之间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能够给所述活动部件施加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密封体方向的拉力。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平衡透气阀,所述活动部件的边缘具有朝向所述壳体内壁面水平延伸的至少三个延伸部;
所述壳体内壁面上开设与所述延伸部一一对应的导向槽;
所述延伸部伸入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固定件一一对应地固定在所述导向槽的底部上,所述弹性部件位于所述导向槽内。
优选地,上述的平衡透气阀,所述活动部件的位于所述第二密封体内的位置处开设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与所述第二密封体位于同侧的表面上固定有将所述第一通孔密封的第二防水透气膜;
所述驱动机构的底部上设置第二穿刺部件,所述第二穿刺部件的尖刺端正对所述第二防水透气膜并与所述第二防水透气膜之间形成预留间隙。
优选地,上述的平衡透气阀,所述壳体顶部表面上的避开所述突出部的侧壁开设向内凹陷的安装槽;还包括
弹性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其侧壁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面之间预留变形间隙;自由状态下,所述弹性密封件的厚度高于所述安装槽的高度;
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壳体顶部固定在箱体的安装面上,所述弹性密封件位于所述壳体顶部表面与所述安装面之间;
在所述固定组件的紧固作用下,迫使所述安装面给所述弹性密封件施加朝向所述顶部表面一侧收缩变形的挤压力,将所述弹性密封件整体紧密地压入所述安装槽内,并使其顶部表面与所述安装槽的顶部表面平齐。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平衡透气阀,所述弹性密封件的顶部表面上具有向上突出的框形凸起,所述框形凸起将所述弹性密封件的顶部表面划分为位于所述框形凸起内的第一区域,和位于所述框形凸起外的第二区域;
所述固定组件穿过所述第一区域将所述壳体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上。
优选地,上述的平衡透气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突出部内并与外界连通的第一湿度检测器,和设置在所述活动部件底部上的第二湿度检测器;
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湿度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湿度检测器的检测数据,控制所述驱动机构的开启或关闭;和/或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突出部顶部上的防护盖,所述防护盖开设至少一个第三通道。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平衡透气阀,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第二凹槽为环形槽,所述第一弹性密封体和/或第二弹性密封体为弹性密封圈;和/或
所述凹陷部的顶部表面具有水平向外延伸的第二外沿,所述第二外沿密封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突出部的底部和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伸入所述凹陷部内;和/或
所述活动部件为板块。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衡透气阀,包括壳体、第一防水透气膜以及动态密封结构。其中,壳体具有内腔和底部开口,其顶部表面上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上开设竖向延伸将外界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通道;第一防水透气膜固定在所述突出部的底部表面上;动态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位于所述内腔中,用于将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与所述壳体的内腔密封隔离或连通;所述动态密封结构包括驱动机构,密封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围绕在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侧壁的第一密封体,以及沿竖向与所述第一密封体相对设置的第二密封体;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体与第二密封体围成的第一腔体内,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密封体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密封体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二密封体与所述第一密封体密封配合或脱离所述第一密封体。
此结构的平衡透气阀,在第一防水透气膜的侧壁设置第一密封体,第一密封体与第二密封体形成的第一腔体将第一防水透气膜包围。在正常的工况条件下,外界的湿度与壳体内腔的湿度相当,此时第二密封体脱离第一密封体,第一防水透气膜与壳体内腔连通;当出现异常工况时,外界的空气的湿度大于或小于壳体内腔的湿度(也即箱体内的气体湿度)时,开启驱动机构,使得第二密封体朝向第一密封体运动,并与第一密封体密封配合,将第一防水透气膜密封在第一腔体内,使得第一防水透气膜与壳体的内腔(也即箱体内部)隔离,外界高湿度的水蒸气就不会进入箱体内,或者壳体内腔的气体不会排向外界,来改变箱体内的湿度,使得箱体内的部件能够在所需恒定的湿度条件下运行,来提高平衡透气阀的密封性能;当异常工况消除后,驱动机构再驱动第二密封体朝向远离第一密封体方向运动,使得第二密封体脱离第一密封体并复位到起始的状态。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衡透气阀,活动部件采用磁性材料制成;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密封固定在所述壳体内表面上且绕设在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侧壁的支撑体,以及缠绕在所述支撑体外壁面上的线圈,在给所述线圈通电后,产生驱动所述活动部件沿竖向运动的电磁力;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伸入所述支撑体内,所述第一密封体固定在所述支撑体底部上。此结构的平衡透气阀,采用通电线圈产生磁场,给活动部件电磁力,来驱动活动部件运动,便于控制驱动机构的开启或关闭。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衡透气阀,所述第一密封体为开设在所述凹陷部底部表面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密封体为突出成型在所述活动部件上的能够密封卡入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第一弹性密封体;或者所述第一密封体为突出成型在所述凹陷部底部表面上的第二弹性密封体,所述第二密封体为开设在所述活动部件上且能够被所述第二弹性密封体紧密卡入的第二凹槽。在需要将第一防水透气膜与壳体内腔隔离时,只需驱动第一弹性密封体运动并卡入第一凹槽内,或者驱动第二凹槽运动并使得第二弹性密封体卡入第二凹槽内即可,使得整个结构简单紧凑,便于操作。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衡透气阀,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底部上并位于所述活动部件下方的至少一个固定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活动部件之间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能够给所述活动部件施加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密封体方向的拉力。在不需要将第一防水透气膜与壳体内腔隔离时,给线圈通反向电和/或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驱动机构和/或弹性部件给第二密封体施加朝向远离第一密封体的作用力,进一步促进第二密封体复位到初始状态。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衡透气阀,所述壳体顶部表面上的避开所述突出部的侧壁开设向内凹陷的安装槽;还包括弹性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其侧壁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面之间预留变形间隙;自由状态下,所述弹性密封件的厚度高于所述安装槽的高度;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壳体顶部固定在箱体的安装面上,所述弹性密封件位于所述壳体顶部表面与所述安装面之间;在所述固定组件的紧固作用下,迫使所述安装面给所述弹性密封件施加朝向所述顶部表面一侧收缩变形的挤压力,将所述弹性密封件整体紧密地压入所述安装槽内,并使其顶部表面与所述安装槽的顶部表面平齐。
此结构的平衡透气阀,弹性密封件由原来的自由状态变为压缩状态,在竖向变形收缩同时,弹性密封垫圈在横向有延伸,使得弹性密封垫圈的通孔与安装台的外壁面、弹性密封垫圈的侧壁与安装槽的内壁面之间均能够处于紧密的密封状态,上述的横向变形间隙将对弹性密封件的横向变形量进行限制;同时,弹性密封件竖向变形时,当弹性密封件整体紧密地压入所述安装槽内,并使其顶部表面与所述安装槽的顶部表面平齐,并保持此状态,便于在紧固件施加作用力时,能够使得弹性密封件在竖向的变形量得到很好的控制(以安装槽的顶部表面为基准),从而实现对弹性密封件的横向和纵向的变形量得到控制,使得壳体的顶部壁面与安装面之间的间隙紧密的密封,从而提高平衡透气阀的密封性能,使得平衡透气阀安装在箱体上后,保证箱体防护等级达到所需要求。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衡透气阀,所述弹性密封件的顶部表面上具有向上突出的框形凸起,所述框形凸起将所述弹性密封件的顶部表面划分为位于所述框形凸起内的第一区域,和位于所述框形凸起外的第二区域;所述固定组件穿过所述第一区域将所述壳体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上。在固定组件紧固后,框形凸起与安装面紧密地压合,即使安装面不是呈水平表面,有部分的凹陷或凸起,通过框形凸起的被压缩的不同程度,来弥补安装面的平整性,使得安装面能够与弹性密封件始终处于密封状态,进一步地确保平衡透气阀安装在安装面上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平衡透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平衡透气阀去掉防护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平衡透气阀中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平衡透气阀中弹性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平衡透气阀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平衡透气阀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仰视方向);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平衡透气阀中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俯视方向);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平衡透气阀中驱动机构与活动部件、第一密封体以及第二密封体配合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平衡透气阀中活动部件与固定件、弹性部件配合示意图(俯视方向含有第二防水透气膜);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平衡透气阀中活动部件与固定件、弹性部件配合示意图(俯视方向去掉第二防水透气膜);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平衡透气阀中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仰视方向);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突出部;12-导向槽;13-安装槽;14-弹性密封件;141-框形凸起;142-环形凸起;15-安装台;2-第一防水透气膜;3-驱动机构;31-支撑体;311-凹陷部;312-第一外沿;313-第二外沿;32-线圈;33-支架;4-第一密封体;5-第二密封体;6-活动部件;61-延伸部;62-第一通孔;63-第二防水透气膜;64-第二穿刺部件;7-第一腔体;8-固定件;9-弹性部件;101-第一湿度检测器;102-第二湿度检测器;16-防护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或竖向”、“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平衡透气阀,如图1-图9所示,包括壳体1、第一防水透气膜2、动态密封结构、第二防水透气膜63、第一穿刺部件、第二穿刺部件64、第一湿度检测器101、第二湿度检测器102、控制器、防护盖16以及固定组件。
壳体1包括具有内腔和底部开口,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其顶部表面上具有突出部11,避开突出部11的侧壁开设向内凹陷的安装槽13;突出部11上开设竖向延伸将外界与内腔连通的多个第一通道,第一防水透气膜2固定在突出部11的底部表面上,突出的底部上还设置与第一防水透气膜2相隔预设间隙的第一穿刺部件,例如凸起,该凸起位于突出部11内且与第一防水透气膜2预留所需的间隙。
如图2所示,安装槽13内设置弹性密封件14,优选为弹性密封垫圈,弹性密封垫圈侧壁的侧壁与安装槽13的内壁面之间预留横向变形间隙;自由状态下,弹性密封件14的厚度高于安装槽13的高度,例如弹性密封垫圈的厚度为安装槽13高度的1.2倍、1.5倍、1.8倍等等,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如图4所示,密封垫圈的顶部表面上具有向上突出的框形凸起141,框形凸起141将密封垫圈的顶部表面划分为位于框形凸起141内的第一区域,和位于框形凸起141外的第二区域;弹性密封垫圈的第一区域内开设多个通孔,多个通孔最好均匀分布在密封垫圈上,弹性密封垫圈的第一区域内还设置围绕通孔外周上的环形凸起142,环形凸起142位于框形凸起141的一侧,与环形凸起142具有重叠区。
固定组件包括成型在顶部表面上且位于安装槽13内的四个安装台15,如图3所示,每个安装台15上开设盲孔,以及紧固在在盲孔内的紧固件,例如螺钉或螺丝,通孔一一对应地套设在安装台15外周上。紧固件依次穿过安装面和安装台15上的盲孔,将壳体1顶部固定在安装面上,弹性密封垫圈位于壳体1顶部表面与安装面之间。在固定组件的紧固作用下,迫使安装面给弹性密封垫圈施加朝向顶部表面一侧收缩变形的挤压力,将弹性密封垫圈整体紧密地压入安装槽13内,并使其顶部表面与安装槽13的顶部表面平齐。
如图1所示,防护盖16扣盖在突出部11的顶部上,并且防护盖16上开设多个第三通道,使得突出部11内的第一通道与外界连通,防护盖16的设置,防止外界的硬物或大的物体进入突出部11内,损坏第一防水透气膜2。
动态密封结构设置在壳体1上并位于内腔中,用于将第一防水透气膜2与壳体1的内腔密封隔离或连通。如图5和图8所示,动态密封结构包括驱动机构3、第一密封体4、第二密封体5和活动部件6。
其中,驱动结构包括支撑体31和线圈32,支撑体31密封固定在壳体1内表面上且绕设在第一防水透气膜2侧壁,如图7和图8所示,支撑体31的顶部具有适于第一防水透气膜2嵌入的凹陷部311,凹陷部311的底部具有第一开口,凹陷部311的底部表面和顶部表面上分别具有水平向外延伸的第一外沿312和第二外沿313,第二外沿313密封固定在壳体1顶部内表面上,第一密封体4固定在第一外沿312的底部上;线圈32套设在凹陷部311的外壁面上并位于第一外沿312与第二外沿313之间,底部搭接在第一外沿312上。
第一密封体4为开设在第一外沿312底部上的第一凹槽,优选为环形槽。
如图9所示,活动部件6优选为板块,且采用磁性材料制成,例如磁钢或磁铁,板块设置在壳体1内并位于驱动机构3的下方,第二密封体5固定在板块的顶部表面上。如图5、图6和图9所示,板块通过固定件8和弹性部件9设置在壳体1内,板块的边缘具有朝向壳体1内壁面水平延伸的四个延伸部61,优选地,四个延伸部61均匀分布在板块上,对应地,壳体1内壁面上开设与延伸部61一一对应且竖向延伸的导向槽12,延伸部61分别伸入一个导向槽12内,固定件8优选为固定板,固定板固定在导向槽12的底部开口上。弹性部件9优选为弹簧,弹簧设置在固定板与板块之间,弹簧能够给活动部件6施加朝向远离第一密封体4方向的拉力,便于第二密封体5从第一密封体4处脱离,复位到初始的状态;同时,导向槽12的设置用于引导板块沿竖向方向运动,便于将第二密封体5正对卡入第一密封体4内。
如图9所示,第二密封体5为突出成型在板块顶部表面上的能够密封卡入第一凹槽内的第一弹性密封体,例如弹性密封圈。上述的支撑体31、第一凹槽、第一弹性密封体以及板块之间围成第一腔体7,第一防水透气膜2位于第一腔体7内。
另外,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活动部件6的位于第一腔体7的位置处开设第一通孔62,第一通孔62的与第二密封体5位于同侧的表面上固定有将第一通孔62密封的第二防水透气膜63;对应地,凹陷部311的底部开口上设置支架33,例如十字支架33,十字支架33将凹陷部311的底部开口分割成四个第二通道,在十字支架33的交叉位置的底部设置第二穿刺部件64,例如凸起,第二穿刺部件64的尖刺端朝向第二防水透气膜63,以及与第二防水透气膜63之间预留所需间隙。此外,第一通孔62的底部表面上成型有一个具有通道的隔板,防止箱体内的部件伸入该通孔内,损坏第二防水透气膜63。
如图2和图5所示,在突出部11的第一通道的顶部表面上设置第一湿度检测器101,用于检测外界环境中气体的湿度;第二湿度检测器102设置在活动部件6的底部上,例如通过胶粘接,用于检测壳体1内(也即箱体内)气体的湿度;控制器根据第一湿度检测器101和第二湿度检测器102的检测数据,控制驱动机构3的开启或关闭。另外,在壳体1上还开设供第一湿度检测器101的电线密封穿过的引线孔,电线穿过引线孔再进入壳体1内腔的侧壁开设的穿线孔内;同时,第二湿度检测器102的电线也穿设在穿线孔内,最终两根电线均安装在箱体的内部。第一湿度检测器101和第二湿度检测器102均采用现有的湿度传感器即可。
此实施方式的平衡透气阀,在安装到箱体的安装面上后,突出部11位于外界,壳体1和其他部件均位于箱体的内部。当第一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外界的湿度为X1,第二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壳体1内腔(也即箱体的内部)湿度为X2,外界气体的湿度与箱体内气体的湿度差为ΔX=X1-X2。处于正常状态下,第二密封体5远离第一密封体4,第一防水透气膜2与壳体1的内腔处于连通状态,此时ΔX处于预设值;当外界环境中的X1变化时,ΔX高于或低于预设值时,控制器根据此信息,控制给驱动机构3中的线圈32通电,通电后的线圈32产生电磁力,以驱动板块带动其上的第一弹性密体朝向第一凹槽方向运动,板块的延伸部61在导向槽12内向上运动,弹簧被拉伸并存储能量,使得第一弹性密封体密封卡入第一凹槽内将第一腔体7密封,实现第一防水透气膜2与壳体1的内腔之间处于隔离状态,就可以阻挡外界的水蒸气进入壳体1内腔,或者壳体1内腔中的水蒸气经过第一防水透气膜2流向外界,从而使得箱体内环境的湿度一直保持在恒定状态,确保箱体内的元件能够正常的运行。当ΔX再次达到预设值,并处于稳定状态时,控制器控制给线圈32通反向电或者停止通电,线圈32给第二密封体5施加朝向远离第一密封体4方向的力或者不对第二密封体5产生电磁力,在拉伸弹簧的复位作用下,弹簧释放能量,以驱动第二密封体5朝向远离第一密封体4方向运动,使得第二密封体5复位到初始的状态,弹簧再次处于起始的压缩状态,以完成根据湿度,来调整平衡透气阀的动态密封过程。
另外,当箱体内发生其他异常事故时,在箱体内产生巨大的压力,气压经过隔板上的通道给第二防水透气膜63施加向外的作用力,使得第二防水透气膜63朝向第二穿刺部件64方向弯曲,第二穿刺部件64就将第二防水透气膜63穿破,不管此时第二密封体5与第一密封体4处于分离或密封状态,气压进入第一腔体7内对第一防水透气膜2施加向外的作用力,使得第一穿刺部件戳破第一防水透气膜2,就能够将箱体内的高压力释放出去,使得箱体内的气压与外界的气压保持一致,防止箱体内发生爆炸现象。
上述的弹性密封件14在自由状态下,其厚度高于安装槽13的高度,由原来的自由状态变为压缩状态,在竖向变形收缩同时,弹性密封垫圈在横向有延伸,使得弹性密封垫圈的通孔与安装台15的外壁面、弹性密封垫圈的侧壁与安装槽13的内壁面之间均能够处于紧密的密封状态,上述的横向变形间隙将对弹性密封件14的横向变形量进行限制;同时,弹性密封件14竖向变形时,当弹性密封件14整体紧密地压入安装槽13内,并使其顶部表面与安装槽13的顶部表面平齐,并保持此状态,便于在紧固件施加作用力时,能够使得弹性密封件14在竖向的变形量得到很好的控制(以安装槽13的顶部表面为基准),在保证平衡透气阀密封性的同时便于安装。
其次,在紧固件紧固后,框形凸起141和环形凸起142均与安装面紧密地压合,即使安装面不是呈水平平面,有部分的凹陷或凸起,通过框形凸起141和环形凸起142被压缩的不同程度,来弥补安装面的平整性,使得安装面能够与弹性密封件14始终处于密封状态,将壳体1的顶部表面与安装面之间的间隙紧密的密封,从而提高平衡透气阀的密封性能,使得平衡透气阀安装在箱体上后,保证箱体防护等级达到所需要求,例如IP67,即将箱体在水下浸泡30分钟,箱体内无渗水。
作为变形,还可以不设置上述的防护盖16。作为变形,还可以不设置上述的控制器,通过人工手动控制驱动机构3的开启或关闭。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弹性密封件14的第一区域内的环形凸起142还可以与框形凸起141相互分离,无重叠区域。作为安装台15的变形,安装台15的个数还可以为三个、五个、六个等等,只需安装台15均匀地分布在安装槽13内,便于将壳体1顶部与安装面密封连接即可。作为进一步的变形,弹性密封件14的第一区域内还可以不设置安装台15,直接在壳体1的顶部表面上开设盲孔。
作为固定组件的变形,固定组件还可以为其他固定结构,例如,设置在安装面与壳体1顶部表面之间的粘接部件,以及在安装面顶部表面上设置压力机构,使得安装面挤压壳体1顶部表面上的弹性密封件14,从而将安装面与壳体1顶部表面之间的间隙密封。
作为优选,框形凸起141采用密封圈来形成;作为进一步变形,上述的弹性密封件14的顶部表面上还可以不设置框形凸起141,箱体的安装面与弹性密封件14的顶部表面之间直接紧压密封。
作为变形,弹性密封件14除了为弹性密封垫圈外,还可以为现有的其他弹性密封结构,只需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具有所需的压缩变形量即可。
作为进一步的变形,壳体1顶部表面上还可以不开设上述的安装槽13,以及设置在安装槽13内的弹性密封件14,只需在壳体1的顶部表面上具体上述突出部11即可。
作为进一步的变形,活动部件6上还可以不设置第二防水透气膜63和驱动机构3上不设置第二穿刺部件64,活动部件6上也不开设第一通孔62,当需要释放箱体内的气压时,只需活动部件6远离第一密封体4,箱体内的气压也能够经过活动部件6与壳体1内壁面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一腔体7内,再经过第一防水透气膜2排向外界。
作为变形,活动部件6的边缘设置的延伸部61还可以为三个、五个、六个等等,只需至少设置三个,将活动部件6平稳地设置在壳体1内即可,对应地,导向槽12、弹性部件9以及固定件8的个数均为三个、五个、六个等等。作为进一步的变形,还可以不设置上述的延伸部61和导向槽12,只需固定板和弹性部件9的配合,将活动部件6设置在壳体1内即可。
作为进一步的变形,上述的固定件8除了为固定板外,还可以为其他支撑结构,例如凸台。弹性部件9除了为弹簧外,还可以为其他的弹性结构,只需能够给活动部件6施加朝向远离第一密封体4方向的拉力即可。
作为进一步变形,还可以不设置固定件8和弹性部件9,设置其他的滑动结构将活动部件6设置在壳体1内即可,例如设置在壳体1内壁面上滑轨,活动部件6的侧壁上设置滑块,滑块设置在滑轨上。
作为活动部件6的变形,上述的活动部件6除了为板块,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只需其顶部表面上设置第二密封体5,与第一密封体4、第二密封体5以及驱动机构3围成第一腔体7即可。
作为第一凹槽的变形,上述的第一凹槽的形状与第一弹性密封体的形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椭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等等,只需二者相配合,能够起到密封作用即可。
作为第一密封体4和第二密封体5的变形,第一密封体4为突出成型在凹陷部311底部表面上的第二弹性密封体,第二密封体5为开设在活动部件6上且能够被第二弹性密封体紧密卡入的第二凹槽。
作为进一步的变形,上述的第一密封体4和第二密封体5还可以现有的其他密封体,例如第一密封体4为环形吸盘,第二密封体5为能够吸附在环形吸盘的弹性体,从而使得第一密封体4与第二密封体5密封配合或脱落。或者,采用现有的抽气结构,形成负压的吸附关系,来形成上述的密封结构。
作为凹陷部311的变形,凹陷部311的顶部还可以不设置第二外沿313,直接将凹陷部311的顶部表面固定在壳体1顶部内壁面上,使得凹陷部311围绕在第一防水透气膜2周围即可。进一步变形,凹陷部311还可以不设置第一外沿312,此时,凹陷部311的底部不是全开的第一开口,而是开设将第一防水透气膜2与第一腔体7连通的第二通道,第一密封体4直接固定在凹陷部311的底部上。或者,进一步的变形,支撑体31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一个开设通孔的支撑板或套筒,支撑板密封固定在壳体1内表面上,并套设在第一防水透气膜2,第一密封体4固定在支撑体31的底部上,支撑板与第一密封体4、第二密封体5以及活动部件6之间围成第一腔体7,第一防水透气膜2位于第一腔体7内。采用通电线圈32驱动活动部件6运动时,活动部件6采用磁性材料制成,例如磁钢或磁铁。
作为驱动机构3的变形,驱动机构3除了采用上述通电线圈32产生电磁力外,还可以为其他的驱动结构,例如电机或气缸,电机的伸缩轴或气缸的驱动轴连接于活动部件6,进而来驱动活动部件6朝向或远离第一密封体4方向运动,此时电机或气缸密封固定在壳体1上,第一密封体4固定在电机或气缸的壳体1上,驱动机构3与第一密封体4、第二密封体5以及活动部件6围成上述的第一腔体7。此时,活动部件6可以不采用磁性材料制成,可以采用其他材质制成。
作为进一步的变形,动态密封结构还可以不设置上述的活动部件6,只需设置上述驱动机构3、第一密封体4和第二密封体5即可。此时,第一密封体4密封设置在壳体1上并围绕在第一防水透气膜2侧壁,沿竖向第二密封体5与第一密封体4相对设置,第一防水透气膜2位于第一密封体4与第二密封体5之间围成的第一腔体7内,驱动机构3(例如电机或气缸)驱动第二密封体5朝向或远离第一密封体4运动,以使得第二密封体5与第一密封体4密封配合或脱落,从而实现对第一防水透气膜2与壳体1内腔之间的隔离或连通。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1)

1.一种平衡透气阀,包括
壳体(1),具有内腔和底部开口,其顶部表面上具有突出部(11);所述突出部(11)上开设竖向延伸将外界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通道;
第一防水透气膜(2),固定在所述突出部(11)的底部表面上;
动态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并位于所述内腔中,用于将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2)与所述壳体(1)的内腔密封隔离或连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密封结构包括驱动机构(3),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并密封围绕在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2)侧壁的第一密封体(4),以及沿竖向与所述第一密封体(4)相对设置的第二密封体(5);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2)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体(4)与第二密封体(5)围成的第一腔体(7)内,所述驱动机构(3)驱动所述第二密封体(5)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密封体(4)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二密封体(5)与所述第一密封体(4)密封配合或脱离所述第一密封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透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密封固定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第一密封体(4)通过所述驱动机构(3)固定在所述壳体(1)上;
所述动态密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并位于所述驱动机构(3)下方的活动部件(6),所述第二密封体(5)固定在所述活动部件(6)的顶部表面上;所述驱动结构驱动所述活动部件(6)带动所述第二密封体(5)运动;
所述驱动机构(3)与所述第一密封体(4)、第二密封体(5)以及所述活动部件(6)围成所述第一腔体(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透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件(6)采用磁性材料制成;
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密封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表面上且围绕在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2)侧壁的支撑体(31),以及缠绕在所述支撑体(31)外壁面上的线圈(32),在给所述线圈(32)通电后,产生驱动所述活动部件(6)沿竖向运动的电磁力;
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2)伸入所述支撑体(31)内,所述第一密封体(4)固定在所述支撑体(31)底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衡透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31)的顶部具有适于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2)嵌入的凹陷部(311),所述凹陷部(311)上开设将所述第一防水透气膜(2)与所述第一腔体(7)连通的第二通道;
所述第一密封体(4)设置在所述凹陷部(311)的底部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衡透气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陷部(311)的底部表面上具有水平向外延伸的第一外沿(312),所述第一密封体(4)固定在所述第一外沿(312)的底部上;
所述凹陷部(311)的底部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作为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线圈(32)套设在所述凹陷部(311)的外壁面上且搭接在所述第一外沿(3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平衡透气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体(4)为开设在所述凹陷部(311)底部表面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密封体(5)为突出成型在所述活动部件(6)上的能够密封卡入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第一弹性密封体;或者
所述第一密封体(4)为突出成型在所述凹陷部(311)底部表面上的第二弹性密封体,所述第二密封体(5)为开设在所述活动部件(6)上且能够被所述第二弹性密封体紧密卡入的第二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衡透气阀,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1)底部上并位于所述活动部件(6)下方的至少一个固定件(8),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件(8)与所述活动部件(6)之间的弹性部件(9);所述弹性部件(9)能够给所述活动部件(6)施加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密封体(4)方向的拉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衡透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件(6)的边缘具有朝向所述壳体(1)内壁面水平延伸的至少三个延伸部(61);
所述壳体(1)内壁面上开设与所述延伸部(61)一一对应的导向槽(12);
所述延伸部(61)伸入所述导向槽(12)内,所述固定件(8)一一对应地固定在所述导向槽(12)的底部上,所述弹性部件(9)位于所述导向槽(12)内。
9.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衡透气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部件(6)的位于所述第二密封体(5)内的位置处开设第一通孔(62),所述第一通孔(62)的与所述第二密封体(5)位于同侧的表面上固定有将所述第一通孔(62)密封的第二防水透气膜(63);
所述驱动机构(3)的底部上设置第二穿刺部件(64),所述第二穿刺部件(64)的尖刺端正对所述第二防水透气膜(63)并与所述第二防水透气膜(63)之间形成预留间隙;和/或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突出部(11)内并与外界连通的第一湿度检测器(101),和设置在所述活动部件(6)底部上的第二湿度检测器(102);
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湿度检测器(101)和所述第二湿度检测器(102)的检测数据,控制所述驱动机构(3)的开启或关闭;和/或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突出部(11)顶部上的防护盖(16),所述防护盖(16)开设至少一个第三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衡透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部表面上的避开所述突出部(11)的侧壁开设向内凹陷的安装槽(13);还包括
弹性密封件(14),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3)内,其侧壁与所述安装槽(13)的内壁面之间预留横向变形间隙;自由状态下,所述弹性密封件(14)的厚度高于所述安装槽(13)的高度;
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壳体(1)顶部固定在箱体的安装面上,所述弹性密封件(14)位于所述壳体(1)顶部表面与所述安装面之间;
在所述固定组件的紧固作用下,迫使所述安装面给所述弹性密封件(14)施加朝向所述顶部表面一侧收缩变形的挤压力,将所述弹性密封件(14)整体紧密地压入所述安装槽(13)内,并使其顶部表面与所述安装槽(13)的顶部表面平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衡透气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密封件(14)的顶部表面上具有向上突出的框形凸起(141),所述框形凸起(141)将所述弹性密封件(14)的顶部表面划分为位于所述框形凸起(141)内的第一区域,和位于所述框形凸起(141)外的第二区域;所述固定组件穿过所述第一区域将所述壳体(1)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上。
CN201621427462.2U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平衡透气阀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290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27462.2U CN206290787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平衡透气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27462.2U CN206290787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平衡透气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90787U true CN206290787U (zh) 2017-06-30

Family

ID=59155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27462.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290787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平衡透气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90787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1816A (zh) * 2016-12-23 2017-08-18 苏州精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衡透气阀
CN107178638A (zh) * 2017-07-13 2017-09-19 芜湖天量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防爆透气阀
CN109124502A (zh) * 2018-09-07 2019-01-04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集水箱及扫地机器人
DE102020129933A1 (de) 2020-11-12 2022-05-12 Konzelmann Gmbh Druckausgleichsvorrichtung
DE102021100816A1 (de) 2020-11-12 2022-05-12 Konzelmann Gmbh Druckausgleichsvorrichtung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1816A (zh) * 2016-12-23 2017-08-18 苏州精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衡透气阀
CN107061816B (zh) * 2016-12-23 2023-05-12 苏州精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衡透气阀
CN107178638A (zh) * 2017-07-13 2017-09-19 芜湖天量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防爆透气阀
CN109124502A (zh) * 2018-09-07 2019-01-04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集水箱及扫地机器人
DE102020129933A1 (de) 2020-11-12 2022-05-12 Konzelmann Gmbh Druckausgleichsvorrichtung
DE102021100816A1 (de) 2020-11-12 2022-05-12 Konzelmann Gmbh Druckausgleichsvorrichtu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90787U (zh) 一种平衡透气阀
CN107061816A (zh) 一种平衡透气阀
CN205207763U (zh) 一种卡扣式防水透气阀
CN106025821A (zh) 一种开关柜
CN206290786U (zh) 一种应用于平衡透气阀中的动态密封结构
CN106594339B (zh) 一种应用于平衡透气阀中的动态密封结构
CN1929221A (zh) 密封防潮电气箱
CN204165702U (zh) 带透气防水膜的排气阀的防水测试装置
CN201745886U (zh) 一种密封保鲜盒的盖子
CN206282914U (zh) 一种电池用防爆平衡阀
CN209818745U (zh) 一种电气阀门定位器的防水密封结构
CN111088864A (zh) 一种建筑幕墙防漏水装置
CN113314775A (zh) 车载防潮防爆锂离子蓄电池箱
CN109037546A (zh) 一种电池系统防爆装置
CN215119017U (zh) 车载防潮防爆锂离子蓄电池箱
CN208753775U (zh) 一种配网二次电源回路温湿度控制设备
CN206290755U (zh) 一种平衡透气阀
CN207394016U (zh) 一种压力电磁阀
CN207719067U (zh) 一种用于密封管路开关的盒体
CN203703909U (zh) 汽车灯具防水防尘透气封盖
CN218003904U (zh) 一种防水防雾户外探头
CN207781452U (zh) 一种具有特殊按钮的微动开关
CN206524749U (zh) 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新型开关电源盒
CN2389362Y (zh) 可自动密封真空规管装置
CN107631053A (zh) 一种压力电磁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51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51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