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81174U - 变风量末端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变风量末端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81174U
CN206281174U CN201621194003.4U CN201621194003U CN206281174U CN 206281174 U CN206281174 U CN 206281174U CN 201621194003 U CN201621194003 U CN 201621194003U CN 206281174 U CN206281174 U CN 206281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heating
plate
bellows
deflection plate
vav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9400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鹏涛
孙宝茹
杨经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62119400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81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81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811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变风量末端,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变风量末端包括设置有出风口的风箱、风管及设置在风箱内的电加热和折流板,折流板与风箱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形成通风流道,通风流道与出风口连通,所述电加热设置在出风口内,并通过设置在风箱内且位于出风口两侧的电加热固定板安装在折流板上,两侧的电加热固定板将折流板下方的通风流道分隔成三个出风区。同时,还公开一种包括上述变风量末端的空调。本申请能够改变风在变风量末端箱体内的流场分布,降低噪音,提高用户使用舒适性。

Description

变风量末端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风量末端及具有该变风量末端的空调。
背景技术
变风量末端是为适应新型舒适性变风量系统而诞生的新产品。空调变风量末端作为空调系统与用户距离最接近的装置,其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会直接传递到用户,大大降低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而噪声大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变风量末端优劣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有效的降低变风量末端的噪声,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成为当前变风量末端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
目前,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一种变风量末端包括设置有出风口1’的风箱2’、用于将风导入风箱2’内的风管3’、设置在出风口1’上方的电加热4’,其中,电加热4’通过位于出风口1’两侧的电加热固定板5’安装在风箱2’底板上。为了降低变风量末端运行时的噪声,此变风量末端的风箱2’内设置有能够改变风管3’内流体流向的折流板6’,此折流板6’位于风管3’的出风侧,且与风箱2’的顶板和底板均形成通风流道,通风流道与出风口1’相连通,通风流道起到了降低噪音的效果,折流板6’能够避免风从风管3’出来后直接吹向出风口1’,进一步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
在变风量末端工作过程中,大部分的风会沿着风箱2’后板流向出风口1’,少部分高风会由靠近折流板6’区域流向出风口1’,出风区域流场风速不均匀,尤其在流速较快处风与电加热4’接触,极易产生噪音,同时,出风流场不均匀也会降低空调的使用舒适性。
综上所述,亟需提出一种新的变风量末端及具有该变风量末端的空调,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改变风在变风量末端箱体内的流场分布,降低噪音,提高用户使用舒适性的变风量末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包括上述变风量末端的空调,该空调噪音小,用户使用舒适性强。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风量末端,包括设置有出风口的风箱、风管及设置在风箱内的电加热和折流板,折流板与风箱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形成通风流道,通风流道与出风口连通,所述电加热设置在出风口内,并通过设置在风箱内且位于出风口两侧的电加热固定板安装在折流板上,两侧的电加热固定板将折流板下方的通风流道分隔成三个出风区。
作为一种变风量末端的优选方案,两侧的电加热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开孔。
作为一种变风量末端的优选方案,两侧的电加热固定板对称设置,两侧电加热固定板上的开孔呈对称布置。
作为一种变风量末端的优选方案,所述折流板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所述第一折流板的一端与风箱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折流板的另一端与第二折流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折流板上安装有电加热固定板。
作为一种变风量末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折流板上正对出风口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作为一种变风量末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折流板平行于风箱的底板,两侧的电加热固定板均平行于风箱的侧板。
作为一种变风量末端的优选方案,所述电加热固定板的底端或侧面安装有电加热。
作为一种变风量末端的优选方案,所述电加热固定板上设置有安装电加热的安装孔。
作为一种变风量末端的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孔的截面形状为腰孔形或长方形或椭圆形。
一种空调,包括上述任一项优选方案所述的变风量末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变风量末端及包括该变风量末端的空调,本申请将电加热设置在出风口内,并通过位于出风口两侧的电加热固定板安装在折流板上,两侧的电加热固定板将折流板下方的通风流道分隔成三个出风区,当风经由折流板的上方,一部分风会沿着风箱后板流向出风口,一部分风会经两侧电加热固定板和风箱左右侧侧板形成的通道导向后流向折流板,经折流板反射后流向出风口,由于电加热固定板将流向出风口的通风流道分隔成三个出风区,分流之后可降低流速,使流场均匀化以降低噪音,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变风量末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变风量末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其中,附图2至图5中的箭头所指方向均为风的流向)。
图中:
1’、出风口;2’、风箱;3’、风管;4’、电加热;5’、电加热固定板;6’、折流板;
1、出风口;2、风箱;3、风管;4、电加热;5、第一折流板;6、第二折流板;7、电加热固定板;8、开孔;
61、通孔;7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变风量末端,包括设置有出风口1的风箱2、用于将风导入风箱2内的风管3、电加热4和能够改变风管3内流体流向的折流板。其中,风管3沿水平方向设置,风管3的入风口置于风箱2外,风管3的出风口置于风箱2内。折流板设置在风箱2内并位于风管3的出风口处,折流板与风箱2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形成通风流道,通风流道与出风口1连通。
优选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折流板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折流板5和第二折流板6,第一折流板5的一端与风箱2的底板固定连接,第一折流板5的另一端与第二折流板6的一端连接,第二折流板6平行于风箱2的底板,第二折流板6与风箱2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形成通风流道,该通风流道具有导向作用,也具有降低噪音的作用,上述通风流道的长短和折流板的位置可以根据不同实施环境来改变。其中,本实施方式的通风流道越长,降噪效果越好。
第二折流板6上安装有用于安装电加热4的两个电加热固定板7,具体的,如图5所示,第二折流板6上正对出风口1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圆形的通孔61。通过通孔61采用吊装结构将两个电加热固定板7安装在第二折流板6上,本实施方式采用吊装结构可使电加热4尺寸在圆形出风口1直径范围内多级可调,如图5所示。此种固定方式可根据风量及风速大小对电加热4的尺寸及安装位置进行调整,以优化流场分布,降低噪声。相较于应用较多的将电加热4固定于风箱2底板上的方式(由于电加热固定板7需要横跨出风口1,使得电加热4的尺寸及安装位置调整余量较小,因而,易对此处的流场产生不利影响,且难以进行优化而成为噪声源),此种固定方式则更加灵活。
在第二折流板6上设置通孔61的好处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使得电加热固定板7的安装位置可调(可根据仿真计算或实验结果优化电加热固定板7的固定位置,以达到流场分布均匀的最优效果);二是通孔起到分散作用,使经过第二折流板6上方的风一部分经过通孔61直接流向出风口1,散流之后风量减小,即通过第二折流板6和风箱2顶板形成的通道的风速减小,从而有利于降低噪声。第二折流板6上的通孔61尺寸大小、形状、开孔密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上述两个电加热固定板7对称设置,且均平行于风箱2的侧板,两个电加热固定板7的前端均与第一折流板5之间存在间隙,两个电加热固定板7的后端均与风箱2的后板之间存在间隙,两个电加热固定板7将折流板下方的通风流道分隔成三个出风区,分别为A、B和C出风区。上述两个电加热固定板7起到导流分散的作用,使风在折流板下方(出风口上方)的出风区域内分布更加均匀,避免风大部分从远离折流板的位置(靠近风箱2后板)流出,造成局部风速较高,引起噪声。当风经由第二折流板6的上方,一部分风会沿着风箱2后板流向出风口1,一部分风会经两个电加热固定板7和风箱2左右侧板形成的通风流道导向后流向第一折流板5,经第一折流板5反射后流向出风口1,由于两个电加热固定板7将流向出风口1的通风流道分隔成三个出风区(A、B和C出风区),分流之后可降低流速,使流场均匀化以降低噪音,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舒适性。
为了避免电加热固定板7导向折流板的风在折流板和风箱底部的连接处形成涡流,产生噪音,两个电加热固定板7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开孔8。在对风的导向过程中,开孔8会对风起到分散的作用,流经A和C出风区的风会部分穿过电加热固定板7上的开孔8而被分散,使得流场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有效降低噪音。
为了使被电加热固定板7导流分散的风顺利畅通的进入B出风区并由风箱2的出风口1排出,两个电加热固定板7上的开孔8相对于两电加热固定板7之间的中心轴线呈对称布置。换句话说,两个电加热固定板7上的开孔8一一相对设置。从一侧电加热固定板7的开孔8吹出的风与另一侧电加热固定板7的开孔8吹出的风相互碰撞并抵消各自携带的能量,从而降低了噪音。
如图5所示,两个电加热固定板7正对出风口1的底端位置各设置有一个安装孔71,用来安装电加热4。安装孔71可以为截面形状为腰孔形的孔,还可以为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孔,能够实现电加热4尺寸、安装位置在出风口1区域内多级可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电加热固定板7的结构形式、尺寸大小可根据流体力学进行合理设计。电加热4在电加热固定板7的安装位置可调,如设置在电加热固定板7的外侧或内侧,其中,电加热4设置在电加热固定板7外侧的降噪效果优于其设置在电加热固定板7内侧的降噪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还提出一种空调,其包括上述的变风量末端。具有变风量末端的空调噪音小,用户使用舒适性强。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变风量末端,包括设置有出风口(1)的风箱(2)、风管(3)及设置在风箱(2)内的电加热(4)和折流板,折流板与风箱(2)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形成通风流道,通风流道与出风口(1)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4)设置在出风口(1)内,并通过设置在风箱(2)内且位于出风口(1)两侧的电加热固定板(7)安装在折流板上,两侧的电加热固定板(7)将折流板下方的通风流道分隔成三个出风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风量末端,其特征在于,两侧的电加热固定板(7)上设置有若干个开孔(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风量末端,其特征在于,两侧的电加热固定板(7)对称设置,两侧电加热固定板(7)上的开孔(8)呈对称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风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折流板(5)和第二折流板(6),所述第一折流板(5)的一端与风箱(2)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折流板(5)的另一端与第二折流板(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折流板(6)上安装有电加热固定板(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风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流板(6)上正对出风口(1)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通孔(6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风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流板(6)平行于风箱(2)的底板,两侧的电加热固定板(7)均平行于风箱(2)的侧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风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固定板(7)的底端或侧面安装有电加热(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风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固定板(7)上设置有安装电加热(4)的安装孔(7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风量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71)的截面形状为腰孔形或长方形或椭圆形。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变风量末端。
CN201621194003.4U 2016-10-31 2016-10-31 变风量末端及空调 Active CN206281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94003.4U CN206281174U (zh) 2016-10-31 2016-10-31 变风量末端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94003.4U CN206281174U (zh) 2016-10-31 2016-10-31 变风量末端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81174U true CN206281174U (zh) 2017-06-27

Family

ID=59083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94003.4U Active CN206281174U (zh) 2016-10-31 2016-10-31 变风量末端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8117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2516A (zh) * 2016-10-31 2017-01-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变风量末端及空调
CN107310709A (zh) * 2017-08-08 2017-11-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变风量末端装置和空调系统
CN112520005A (zh) * 2020-12-18 2021-03-19 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布风器及船舶空调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2516A (zh) * 2016-10-31 2017-01-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变风量末端及空调
CN106352516B (zh) * 2016-10-31 2022-06-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变风量末端及空调
CN107310709A (zh) * 2017-08-08 2017-11-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变风量末端装置和空调系统
CN112520005A (zh) * 2020-12-18 2021-03-19 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布风器及船舶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81174U (zh) 变风量末端及空调
CN210662985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108317564A (zh) 排烟装置
CN203642431U (zh) 柜机蜗壳及空调柜机
CN206414220U (zh) 吸尘器出风风道
CN205841096U (zh) 一种具有锯齿尾缘的涡流发生器装置
WO2021208497A1 (zh) 机头组件、风道系统、风扇
CN106352516A (zh) 变风量末端及空调
CN203035626U (zh) 折叠式风扇的导风装置
CN210154005U (zh) 一种上加水加湿器
CN207778532U (zh) 吸油烟机
CN207975709U (zh) 排烟装置
CN110345540A (zh) 吸油烟机
CN207111521U (zh) 蜗壳和空调器
CN208526082U (zh) 一种布风均匀的布袋除尘器
CN203518032U (zh) 一种空气清新机
CN209165716U (zh) 一种主动室内循环出风口装置
CN208939804U (zh) 一种变频器散热结构
CN207230674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06430260U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205847311U (zh) 交换机
CN210861248U (zh) 一种降噪油网及应用有该降噪油网的吸油烟机
CN214065047U (zh) 导流板和油烟机
CN214465021U (zh) 风道壳体和无叶风扇
CN104315688A (zh) 一种用于睡姿的个性化节能送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