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78821U - 一种将船舶移至岸上或干船坞内的吊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将船舶移至岸上或干船坞内的吊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278821U CN206278821U CN201621327886.1U CN201621327886U CN206278821U CN 206278821 U CN206278821 U CN 206278821U CN 201621327886 U CN201621327886 U CN 201621327886U CN 206278821 U CN206278821 U CN 2062788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ip
- stinger
- fore poppet
- bank
- handling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将船舶移至岸上或干船坞内的吊运装置,所述吊运装置包括艏托架、槽钢架和艉托架,所述槽钢架的一端与所述艏托架垂直连接,所述槽钢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艉托架垂直连接,所述艏托架和艉托架的侧面分别竖直设置有定位标杆;所述龙门吊上小车吊排通过起重钢索与所述艏托架或艉托架的两端连接;所述吊梁的上端通过起重钢索与所述龙门吊下小车吊排连接,所述吊梁的下端通过起重钢索与所述艉托架或艏托架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于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建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龙门吊将船舶从水面移至岸上或干船坞内的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修理、改装或需进行某种特殊作业时,一般需将其从水面移至岸上、干船坞或浮船坞内坐墩,而将船舶移至岸上(又称船舶上排)一般采用浮船坞等设施进行作业,即在浮船坞抬船甲板上铺设路轨,在路轨上放置小车及横梁,并将前后小车连接成一个整体,在小车横梁上搁置与船体线型一致的墩木,这些准备工作完毕后,将浮船坞拖至港池沉坑内下沉至一定深度,将上排船舶拖带至浮船坞上方定位,再将浮船坞起浮使船舶坐墩,检查坐墩安全性后将载船浮船坞拖至码头边并使抬船甲板上的路轨与码头路轨对接,通过卷扬机牵引小车从而把船舶移至岸上,完成上排作业。将船舶移至干船坞时,预先在干船坞内布置龙骨支墩后将船坞门打开使坞内灌满水,将船舶拖至坞内支墩上方定位,将坞门关闭,将坞内的水抽空使船舶随水面下降最后坐墩。
显然,不管是利用浮船坞将船舶上排还是进坞坐墩,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对船厂硬件设施要求较高,要有干船坞,或有浮船坞及与之相配套的码头路轨、卷扬机等设施。(2)浮船坞上排作业,对港池水深有一定要求,必要时需等待涨潮,作业时还涉及船坞拖带、抛锚、下沉及上浮等工作,作业周期长,成本高。(3)进干船坞作业一次,需对船坞灌水及抽水各一次,且需兼顾坞内其他正在修造的船舶的进出坞时间节点,作业周期长,成本高。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将船舶移至岸上或干船坞内的吊运装置,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于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将船舶移至岸上或干船坞内的吊运装置,所述吊运装置包括吊装托架、龙门吊上小车吊排、龙门吊下小车吊排和吊梁,
所述吊装托架包括艏托架、槽钢架和艉托架,所述槽钢架的一端与所述艏托架垂直连接,所述槽钢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艉托架垂直连接,所述艏托架和艉托架的侧面分别竖直设置有定位标杆;
所述龙门吊上小车吊排通过起重钢索与所述艏托架或艉托架的两端连接;
所述吊梁的上端通过起重钢索与所述龙门吊下小车吊排连接,所述吊梁的下端通过起重钢索与所述艉托架或艏托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吊装托架上设置有与船舶底部形状一致的墩木。
进一步地,所述艏托架和艉托架分别在槽钢架两端呈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槽钢架的纵向与船舶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艏托架和艉托架的长度方向分别与所述船舶的宽度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艏托架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艏托架凹槽,所述艉托架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艉托架凹槽,所述墩木放置于所述艏托架凹槽和艉托架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吊梁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供起重钢索穿过的吊梁吊码,所述艏托架和艏托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供起重钢索穿过的托架吊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和方法使得船舶上排不依赖浮船坞,码头也无需铺设与浮船坞对接的路轨,对作业水深要求比利用浮船坞上排时要小。
(2)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和方法使得船舶进干船坞时则无需考虑坞内在建船舶的进出坞时间节点,只要坞内有空位,可随时进行进坞作业。
(3)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其工艺流程简单,作业周期短,作业成本比利用浮船坞作业或常规进出坞作业低。
(4)本实用新型的吊运装置,其通过将艏托架、艉托架和槽钢架连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于操作,并且在吊装托架上放置线型与船体底部线型一致的墩木,可防止吊装托架与船舶底部发生磕碰或刮擦,从而导致船舶受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吊运装置将船舶从水面移至岸上或干船坞内在水面时的作业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吊运装置将船舶从水面移至岸上或干船坞内时的吊运作业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附图2中吊装托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附图2的A向视图。
其中,1-龙门吊上小车吊排,2-龙门吊下小车吊排,3-吊梁,4-吊装托架,5-起重钢索,6-定位标杆,7-船舶,41-槽钢架,42-艏托架,43-艉托架,421-艏托架凹槽,431-艉托架凹槽,8-墩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吊运装置将船舶从水面移至岸上或干船坞内在水面时的作业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吊运装置将船舶从水面移至岸上或干船坞内时的吊运作业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附图2中吊装托架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附图2的A向视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将船舶移至岸上或干船坞内的吊运装置,包括吊装托架4、龙门吊上小车吊排1、龙门吊下小车吊排2和吊梁3。
所述吊装托架4包括艏托架42、艉托架43和槽钢架41,所述槽钢架41的一端与所述艏托架42垂直连接,所述槽钢架41的另一端与所述艉托架43垂直连接,所述艏托架42、艉托架43和槽钢架41固定连接成一整体。所述艏托架42和艉托架43的侧面分别竖直设置有定位标杆6,所述的定位标杆6刻有高度标尺用于查看吊装托架4在水面以下的深度。所述龙门吊上小车吊排1通过起重钢索5与所述艏托架42或艉托架43的两端连接。所述吊梁3的上端通过起重钢索5与所述龙门吊下小车吊排2连接,所述吊梁3的下端通过起重钢索5与所述艉托架43或艏托架42连接。
所述吊装托架4上设置有与船舶7底部形状一致的墩木8。
所述艏托架42和艉托架43在槽钢架41两端呈对称设置。
所述槽钢架41的纵向与船舶7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艏托架42和艉托架43的长度方向分别与所述船舶的宽度方向一致。
所述艏托架42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艏托架凹槽421,所述艉托架43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艉托架凹槽431,所述墩木放置于所述艏托架凹槽421和艉托架凹槽431内,可防止吊装托架与船舶底部发生磕碰或刮擦,从而导致船舶受损。
所述吊梁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供起重钢索5穿过的吊梁吊码(未图示),所述艏托架42和艏托架4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供起重钢索5穿过的托架吊码(未图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吊运装置将船舶移至岸上或干船坞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龙门吊通过起重钢索5与吊装托架4连接。具体包括将龙门吊下小车吊排2与吊梁3上端的吊码通过起重钢索5连接,再将吊梁3下端的吊码与吊装托架4的艏托架或艉托架上的吊码通过起重钢索5连接;将龙门吊上小车吊排1与吊装托架4的艉托架或艏托架吊码通过起重钢索5连接。
S2、通过龙门吊将吊装托架4移至水面以下预定深度。具体包括将吊装托架4吊至水面以下并观察吊装托架上的定位标杆6的标尺读数,当吊装托架4下沉至与船舶7最低点(包括附体)以下并留有不小于300mm的安全距离后停止下沉。
S3、将船舶7拖带至吊装托架4的一端,并通过带缆(未图示)使船舶固定。具体包括将船舶7拖带至吊装托架的艏托架端或艉托架端,并与岸上带缆桩上的带缆固定,使得船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吊装托架4纵向中心线平行,船舶宽度在吊装托架范围内。
S4、将吊装托架4移至船舶7的正下方。具体包括将吊装托架4缓缓移至船舶7下方,当起重钢索5与带缆相碰时,快速解开带索,待起重钢索6越过带缆时,迅速将带缆重新系固。
S5、精确调整船舶的位置。具体包括调整船舶的位置,使吊装托架4上的定位标杆6在纵向与船舶的相应肋位号对齐,在横向同时与船体中心线与吊装托架4中心线在同一个铅垂面上。
S6、起升龙门吊,使吊装托架4上升至与船舶底部接触,且使船舶底部坐于墩木上。具体为缓缓起升龙门吊的吊钩,使吊装托架4上升至与船底完全接触,使船舶坐墩。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6之后还包括步骤S7:检查船舶坐墩情况,确认安全后继续起升龙门吊的吊钩,将吊装托架4及船舶7吊运至岸上或浮船坞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和方法使得船舶上排不依赖浮船坞,码头也无需铺设与浮船坞对接的路轨,对作业水深要求比利用浮船坞上排时要小。
(2)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和方法使得船舶进干船坞时则无需考虑坞内在建船舶的进出坞时间节点,只要坞内有空位,可随时进行进坞作业。
(3)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其工艺流程简单,作业周期短,作业成本比利用浮船坞作业或常规进出坞作业低。
(4)本实用新型的吊运装置,其通过将艏托架、艉托架和槽钢架连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于操作,并且在吊装托架上放置线型与船体底部线型一致的墩木,可防止吊装托架与船舶底部发生磕碰或刮擦,从而导致船舶受损。
上述说明已经充分揭露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动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前述具体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将船舶移至岸上或干船坞内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运装置包括吊装托架(4)、龙门吊上小车吊排(1)、龙门吊下小车吊排(2)和吊梁(3),
所述吊装托架(4)包括槽钢架(41)、艏托架(42)和艉托架(43),所述槽钢架(41)的一端与所述艏托架(42)垂直连接,所述槽钢架(41)的另一端与所述艉托架(43)垂直连接,所述艏托架(42)和艉托架(43)的侧面分别竖直设置有定位标杆(6);
所述龙门吊上小车吊排(1)通过起重钢索(5)与所述艏托架(42)或艉托架(43)的两端连接;
所述吊梁(3)的上端通过起重钢索(5)与所述龙门吊下小车吊排(2)连接,所述吊梁(3)的下端通过起重钢索(5)与所述艉托架(43)或艏托架(4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船舶移至岸上或干船坞内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托架(4)上设置有与船舶(7)底部形状一致的墩木(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船舶移至岸上或干船坞内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艏托架(42)和艉托架(43)分别在槽钢架(41)两端呈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将船舶移至岸上或干船坞内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架(41)的纵向与船舶(7)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艏托架(42)和艉托架(43)的长度方向分别与所述船舶(7)的宽度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将船舶移至岸上或干船坞内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艏托架(42)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艏托架凹槽(421),所述艉托架(43)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艉托架凹槽(431),所述墩木(8)放置于所述艏托架凹槽(421)和艉托架凹槽(43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船舶移至岸上或干船坞内的吊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梁(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供起重钢索(5)穿过的吊梁吊码,所述艏托架(42)和艏托架(4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供起重钢索(5)穿过的托架吊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327886.1U CN206278821U (zh) | 2016-12-06 | 2016-12-06 | 一种将船舶移至岸上或干船坞内的吊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327886.1U CN206278821U (zh) | 2016-12-06 | 2016-12-06 | 一种将船舶移至岸上或干船坞内的吊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278821U true CN206278821U (zh) | 2017-06-27 |
Family
ID=59076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327886.1U Active CN206278821U (zh) | 2016-12-06 | 2016-12-06 | 一种将船舶移至岸上或干船坞内的吊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27882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29378A (zh) * | 2016-12-06 | 2017-05-10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 一种将船舶移至岸上或干船坞内的吊运装置及方法 |
-
2016
- 2016-12-06 CN CN201621327886.1U patent/CN20627882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29378A (zh) * | 2016-12-06 | 2017-05-10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 一种将船舶移至岸上或干船坞内的吊运装置及方法 |
CN106629378B (zh) * | 2016-12-06 | 2018-05-04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 一种将船舶移至岸上或干船坞内的吊运装置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92140B (zh) | 铝合金双体船整船下水的工艺方法 | |
TWI314536B (en) | Method for building ship on ground and launching ship using skid launching system | |
CN103991511B (zh) | 海洋平台运输装置 | |
CN103661801B (zh) | 海洋工程水下推进器的安装辅助系统及安装方法 | |
CN100366505C (zh) | 船舶加长改装工艺 | |
CN204184555U (zh) | 一种新型浮船坞 | |
JP2020513364A (ja) | 水中トンネルの沈埋管の輸送および設置のための自航式統合船 | |
CN103910044B (zh) | 一种大型浮式海洋结构物半潜式举升平台及其应用方法 | |
CN104727336A (zh) | 浅海风电场大型单管桩基础施工方法 | |
CN207045637U (zh) | 一种浮式客船码头 | |
CN101844611B (zh) | 一种用于海洋工程钻井平台接载下水的方法 | |
CN101380992B (zh) | 船舶下水及上墩的方法和专用浮箱装置 | |
CN104891325B (zh) | 一种使用船体托架的整船吊运下水方法 | |
CN206278821U (zh) | 一种将船舶移至岸上或干船坞内的吊运装置 | |
CN106629378B (zh) | 一种将船舶移至岸上或干船坞内的吊运装置及方法 | |
CN211281408U (zh) | 一种用于工程船舶异位落墩的辅助定位工装 | |
CN106005269B (zh) | 一种船舶 | |
KR101481329B1 (ko) | 접안시설의 선박 리프트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선박 지지방법 | |
KR20150143374A (ko) | 다기능 독 | |
CN206446774U (zh) | 全回转拖船舷外挂架 | |
CN210592335U (zh) | 一种水上光伏浮筒固定锚安装施工装置 | |
KR101606693B1 (ko) | 바지선의 대형 블록을 부유식 도크에 탑재하는 방법 | |
CN104802925B (zh) | 海洋平台推进器的拆卸方法 | |
US4226202A (en) | Floating lash barge lifting device | |
CN106379495A (zh) | 一种具有自航能力的码头桩基水下维修作业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