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74203U - 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74203U
CN206274203U CN201621400057.1U CN201621400057U CN206274203U CN 206274203 U CN206274203 U CN 206274203U CN 201621400057 U CN201621400057 U CN 201621400057U CN 206274203 U CN206274203 U CN 2062742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age
groove
heater
heating body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000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嘉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UCHUANGY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ig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ig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ig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0005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742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742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7420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设有加热主体、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所述加热主体被构造成具有若干个可供液体介质流通的通道,在所述通道内设有可通电而产生热量的发热体,所述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入口相对应,另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出口相对应,其使得加热时液体介质直接流经所述发热体而被加热。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有首尾顺序相连的通道的加热主体,并在通道内设置发热体,使得液体介质依次流经各通道时而可直接被发热体加热,从而可提高加热效率,快速将液体介质加热至所需温度。由于发热体是设置在加热主体内部,其虽然与水直接接触,但由于通道路径长,液体介质的电阻值增加,从而可大大降低泄露电流,保证其使用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加热效率高,使用安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Description

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器,特别涉及一种加热效率高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即热式开水器,又称快热式开水器,当水流过开水器时,开水器利用电能将水快速加热到100℃而烧开,以供用户直接使用,其无需储水,也无需等待。即热式开水器中最关键的部件是加热装置,其决定了开水器的加热效率和使用安全性。由于水能导电,为保证使用安全,传统的加热装置都是水电分离,发热体不直接与水接触,而是将发热体与水流经的管道的管壁相接触而使管壁被加热,从而将管道中的水加热至所需温度。由于传统的加热装置是通过中间介质进行热传导而将水加热的,其虽然使用安全,但是其加热效率较低,无法快速将水加热到100℃而烧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加热效率高、使用安全的加热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设有加热主体、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所述加热主体被构造成具有若干个可供液体介质流通的通道,在所述通道内设有可通电而产生热量的发热体,所述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入口相对应,另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出口相对应,其使得加热时液体介质直接流经所述发热体而被加热。
所述通道首尾贯通而使得液体介质依次流通各通道而被加热。
所述加热主体的通道沿加热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而贯通该加热主体相对的两端,在所述加热主体相对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有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在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所述介质入口和所述介质出口,所述介质入口和所述介质出口分别对应于不同通道的端口,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被构造成使得所述通道的首尾贯通而使得液体介质由介质入口进入加热主体内后,依次流经各通道后而可由所述介质出口流出。
在所述第一盖体上连接有接线柱,所述接线柱的一端位于所述通道和/或介质入口和/或介质出口内,并与所述发热体连接,所述接线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盖体而延伸至盖体外。
在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加热主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在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加热主体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在所述第一盖体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内凹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尺寸与所述加热主体端部的外尺寸相匹配,在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凹槽,各第二凹槽分部对应于所述加热主体的每两个通道的端口,在各第二凹槽内分别设有所述接线柱,所述介质入口和所述介质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相贯通。并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间隔。
在所述第二盖体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内凹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内尺寸与所述加热主体端部的外尺寸相匹配,在所述第三凹槽内分别设有一个或多个第四凹槽,各第四凹槽分别对应于所述加热主体的每两个通道的端口。
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的位置部分对应,部分不对应,该第二凹槽和第四凹槽位置对应的部分分别对应着同一通道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位置不对应的部分分别对应着不同通道相对的两端,从而使得所述通道首尾贯通而顺序贯通。
在所述第一密封圈上设有形状及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介质入口及介质出口相匹配的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二密封圈上设有形状及位置分别与所述第四凹槽相匹配的第二通孔。
在所述加热主体外设有第一压盖和第二压盖,所述第一压盖和第二压盖对合套装在所述加热主体相对的两端,在所述第一压盖和第二压盖上设有用于将该加热装置固定于使用场所的固定结构,在所述第一压盖、第二压盖和所述加热主体之间分别设有隔热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有首尾顺序相连的通道的加热主体,并在通道内设置发热体,使得液体介质依次流经各通道时而可直接被发热体加热,从而可提高加热效率,快速将液体介质加热至所需温度。由于发热体是设置在加热主体内部,其虽然与水直接接触,但由于使液体介质流通的通道被构造呈由多个通道首尾贯通而形成,其有效增加了液体介质流经的路径,从而可大大增加液体介质的电阻值,进而大大降低泄露电流,使泄露电流远低于人体承受的程度,进而保证使用安全,避免使用者触电。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加热效率高,使用安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该剖视图是沿介质入口进行剖视。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该剖视图是沿介质出口进行剖视。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盖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加热主体1、通道11、凹陷12、第一盖体2、第一凹槽21、介质入口22、介质出口23、第二凹槽24、接线孔241、第二盖体3、第三凹槽31、第四凹槽32、第一压盖4、第一侧板41、底板42、第一弯折部43、入口安装孔44、出口安装孔45、接线柱安装孔46、第二压盖5、第二侧板51、顶板52、第二弯折部53、隔热层6、接线柱7、第一密封圈8、第一通孔81、第二密封圈9、第二通孔91。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其主要要点在于,液体介质可直接流经发热体而被加热,因而可提高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包括加热主体1、发热体、第一盖体2、第二盖体3、第一压盖4、第二压盖5、密封圈、隔热层6和接线柱7。
所述加热主体1用于使液体介质形成管路流通,其在液体介质的流通管路上设置有发热体,从而可快速将液体介质加热,提高加热效率。具体的,所述加热主体1被构造成具有若干个通道11,所述通道11分别相互隔离。所述通道11沿所述加热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贯通所述加热主体1相对的两端,各通道11分别平行。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主体1呈长方体形状,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主体1也可设置成圆柱形状。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道11共设有6个,其以2*3的阵列方式排布,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通道11也可根据流量需要而设置更少个或更多个,并可根据通道11的数量而设置其排布方式,如可设置成一排多个,或可设置成多排多个。为提高流量,每两个通道11的同一端设有使之相连的凹陷12,从而使得液体介质从一个通道11流至另一个通道11的出口变大。对于本实施例的6个通道11,其一端的6个端口设有3个凹陷12,其另一端的6个端口设有2个凹陷12,另两个端口用于对接介质入口22和介质出口23。位于所述加热主体1相对的两端的凹陷12连通的两个通道11不完全相同——即一个通道11相同,一个通道11不相同,从而使得所述通道11首尾连通而使得液体介质可顺序流经各个通道11。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在所述加热主体1的端部设置所述凹陷12。
在所述加热主体1相对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有第一盖体2和第二盖体3。所述第一盖体2和第二盖体3使得所述通道11形成首尾相连而只具有介质入口22和介质出口23的液流通道11。
所述第一盖体2的形状与所述加热主体1的形状相匹配,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体2呈矩形块状体。为对合连接所述加热主体1,在所述第一盖体2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内凹的第一凹槽21,该第一凹槽21的内尺寸与所述加热主体1的外尺寸相匹配,从而使得所述加热主体1的端部可卡接在该第一凹槽21内,避免液体介质外漏。在所述第一盖体2上设有介质入口22和介质出口23,所述介质入口22与所述第一凹槽21贯通,并与所述加热主体1最边缘处的通道11的端口相对应,从而可通过所述介质入口22向所述通道11内注入液体介质。所述介质出口23与所述第一凹槽21相贯通,并与所述加热主体1最边缘处的另一通道11的端口相对应。本实施例中,所述介质入口22和所述介质出口23分部对应于所述通道11中位于相对两端最边缘的两个通道11的端口,从而使得液体介质可顺序流经各个通道11后由介质出口23流出。所述介质入口22和所述介质出口23的设置方式,取决于所述通道11的排布方式,其设置使得液体介质由介质入口21进入通道,并流经各个通道而由介质出口23流出即可。为使液体介质由一个通道11流至另一个通道11,在所述第一盖体2的第一凹槽21内设有若干个第二凹槽24。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盖体2上共设有2个第二凹槽24。各第二凹槽24分别对应于所述加热主体1的每两个通道11的端口,第二凹槽24的中部对应于所述加热主体1端部上的凹陷12位置。各第二凹槽24使得对应于该第二凹槽24的两个通道11的同一端贯通,而与其他通道11隔离,从便于使得各通道11首尾贯通而顺序连通。为方便连接发热体,在各第二凹槽24内分别设有接线孔241,在各接线孔241内分别设有接线柱7。所述接线柱7的一端位于所述通道11内,所述接线柱7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接线孔241而延伸至第一盖体2外,以便于接线连接。此外,如图1、图2所示,也可在所述第一盖体2的侧壁上设置接线孔,在接线孔内分别设置接线柱7,使接线柱7的一端垂直延伸至所述介质入口22和介质出口23内,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盖体2外,以便于在与所述介质入口22和介质出口23相对应的通道11内设置发热体。
所述第二盖体3的形状与所述加热主体1端部的形状相匹配。本实施例中,其呈矩形块状体。为对合连接所述加热主体1,在所述第二盖体3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内凹的第三凹槽31,该第三凹槽31的内尺寸与所述加热主体1的外尺寸相匹配,从而使得所述加热主体1的端部可卡接在该第三凹槽31内,避免液体介质外漏。为使液体介质由一个通道11流至另一个通道11,在所述第二盖体3的第三凹槽31内设有若干个第四凹槽32。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盖体2上共设有3个第四凹槽32。各第四凹槽32分别对应于所述加热主体1的每两个通道11的端口,第四凹槽32的中部对应于所述加热主体1端部上的凹陷12位置。各第四凹槽32使得对应于该第四凹槽32的两个通道11的同一端贯通,而与其他通道11隔离,从便于使得各通道11首尾贯通而顺序连通。
所述第二凹槽24和第四凹槽32的位置部分对应,部分不对应,其位置相对应的部分分别对应于同一通道11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二凹槽24和第四凹槽32位置不对应的部分分别对应着不同通道11相对的两端,通过第二凹槽24和第四凹槽32的设置,可使得所述通道11首尾贯通而顺序连通,便于液体介质依次流经各个通道11而被加热。
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通道11内,其可在各个通道11内分别设置一个或多个发热体,也可选择性的在部分通道11内设置一个或多个发热体。本实施例中,在各通道11内分别设有所述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可通过公知的方式与所述接线柱7连接。所述发热体可选用公知的发热体,如发热丝等。
为加强密封性,在所述第一盖体2与所述加热主体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8,在所述第二盖体3与所述加热主体1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9。所述第一密封圈8和第二密封圈9呈矩形片状,其可由硅胶材料制成。在所述第一密封圈8上设有形状及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24、介质入口22和介质出口23相匹配的第一通孔81。在所述第二密封圈9上设有形状及位置分别与所述第四凹槽32相匹配的第二通孔91。
所述第一压盖4和第二压盖5对合连接在所述加热主体1相对的两端,以使所述加热主体1与所述第一盖体2、第二盖体3连接紧密。在所述第一压盖4和第二压盖5上设有用于将该加热装置固定于应用场所的固定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盖4包括相对间隔且平行的第一侧板41及连接于该第一侧板41端部之间的底板42。在所述第一侧板41的与底板42相对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向外弯折的第一弯折部43,在所述第一弯折部43上设有螺孔。所述第一侧板41的宽度与所述加热主体1的宽度一致。在所述底板42上设有入口安装孔44、出口安装孔45及接线柱安装孔46。所述入口安装孔44对应于所述介质入口22,其用于使介质入口22穿过所述入口安装孔44而延伸至外部以连接进水管路。所述出口安装孔45对应于所述介质出口23,其用于使介质出口23穿过所述出口安装孔45而延伸至外部以连接出水管路。所述接线柱安装孔46对应于所述接线柱7,其用于使接线柱7穿过该接线柱安装孔46而延伸至外部以便于接线。
所述第二压盖5包括相对间隔且平行的第二侧板51及连接于该第二侧板51端部之间的顶板52。在所述第二侧板51的与顶板52相对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向外弯折的第二弯折部53,在该第二弯折部53上设有螺孔。
为防止加热过程中以外烫伤用户,在所述第一侧板41与所述加热主体1之间设有隔热层6,在所述第二侧板51与所述加热主体1之间设有隔热层6。所述隔热层6由泡沫材料制成。为加强使用安全性,所述加热主体由绝缘材料制成。
藉此,便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加热主体1上设有若干个沿其长度方向贯通其两端的通道11,在各个通道11内或部分通道11内分别设有发热体,在所述加热主体1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盖体2和第二盖体3,在第一盖体2和第二盖体3上分别设有与每两个通道11的端口相对应的第二凹槽24和第四凹槽32,在第一盖体2上设有介质入口22和介质出口23,该第一盖体2和第二盖体3使得所述多个通道11首尾贯通而顺序相连,从而使得液体介质可依次流经各个通道11而被加热。所述第一压盖4和第二压盖5对合连接在加热主体1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压盖4的第一弯折部43和第二压盖5的第二弯折部53相对,其通过螺栓固定,便可将该加热装置固定于使用场所,并使得加热主体1与第一盖体2及第二盖体3之间连接更紧密,避免液体介质泄露。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发热体直接设置在液体介质流通的通道11内,液体介质可直接流经各个通道11而被直接加热,因而其加热效率高。对于水介质,其可快速将水加热到100℃而提供开水从介质出口23处流出。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通道11呈细长状,其发热体可选用直径较细的发热体,其与液体介质的接触面积小,表面工作温度低,水垢附着在发热体上的机率非常低,因此水质硬的地区也可以使用,可大大扩大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使液体介质流通的通道11被构造成首尾相连的曲折形状,其可大大延长液体介质流经的路线,从而可增加加热装置内液体介质的电阻值。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当电压一定时,电流和电阻成反比关系,因此,当液体介质的电阻值越大,则泄露电流越小;虽然本申请的发热体直接置于液体介质中而加热液体介质,但只要液体介质的电阻大到一定程度,则可以保证介质出口处的泄露电流远低于人体承受的程度。本实用新型设有若干个首尾相连的通道,其管径较小,长度较长,其可使得其内流通的液体介质的电阻值大到一定程度,从而可保证介质出口的泄露电流远低于人体承受的程度,进而保证使用安全。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结构简单,热交换效果好,加热速度快,热效率高,使用安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Claims (10)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设有加热主体(1)、介质入口(22)和介质出口(23),所述加热主体(1)被构造成具有若干个可供液体介质流通的通道(11),在所述通道(11)内设有可通电而产生热量的发热体,所述通道(11)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入口(22)相对应,另一端与所述介质出口(23)相对应,其使得加热时液体介质直接流经所述发热体而被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11)首尾贯通而使得液体介质依次流通各通道(11)而被加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主体(1)的通道(11)沿加热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而贯通该加热主体(1)相对的两端,在所述加热主体(1)相对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有第一盖体(2)和第二盖体(3),在所述第一盖体(2)上设有所述介质入口(22)和所述介质出口(23),所述介质入口(22)和所述介质出口(23)分别对应于不同通道(11)的端口,所述第一盖体(2)和第二盖体(3)被构造成使得所述通道(11)的首尾贯通而使得液体介质由介质入口(22)进入加热主体(1)内后,依次流经各通道(11)后而可由所述介质出口(23)流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盖体(2)上连接有接线柱(7),所述接线柱(7)的一端位于所述通道(11)和/或介质入口(22)和/或介质出口(23)内,并与所述发热体连接,所述接线柱(7)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盖体(2)而延伸至盖体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盖体(2)与所述加热主体(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8),在所述第二盖体(3)与所述加热主体(1)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9)。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盖体(2)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内凹的第一凹槽(21),所述第一凹槽(21)的内尺寸与所述加热主体(1)端部的外尺寸相匹配,在所述第一凹槽(21)内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凹槽(24),各第二凹槽(24)分部对应于所述加热主体(1)的每两个通道(11)的端口,在各第二凹槽(24)内分别设有所述接线柱(7),所述介质入口(22)和所述介质出口(23)分别与所述第一凹槽(21)相贯通,并与所述第二凹槽(24)相间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盖体(3)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内凹的第三凹槽(31),所述第三凹槽(31)的内尺寸与所述加热主体(1)端部的外尺寸相匹配,在所述第三凹槽(31)内分别设有一个或多个第四凹槽(32),各第四凹槽(32)分别对应于所述加热主体(1)的每两个通道(11)的端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24)与所述第四凹槽(32)的位置部分对应,部分不对应,该第二凹槽(24)和第四凹槽(32)位置对应的部分分别对应着同一通道(11)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二凹槽(24)与所述第四凹槽(32)位置不对应的部分分别对应着不同通道(11)相对的两端,从而使得所述通道(11)首尾贯通而顺序贯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密封圈(8)上设有形状及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24)、介质入口(22)及介质出口(23)相匹配的第一通孔(81),在所述第二密封圈(9)上设有形状及位置分别与所述第四凹槽(32)相匹配的第二通孔(91)。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主体(1)外设有第一压盖(4)和第二压盖(5),所述第一压盖(4)和第二压盖(5)对合套装在所述加热主体(1)相对的两端,在所述第一压盖(4)和第二压盖(5)上设有用于将该加热装置固定于使用场所的固定结构,在所述第一压盖(4)、第二压盖(5)和所述加热主体(1)之间分别设有隔热层(6)。
CN201621400057.1U 2016-12-19 2016-12-19 加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742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00057.1U CN206274203U (zh) 2016-12-19 2016-12-19 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00057.1U CN206274203U (zh) 2016-12-19 2016-12-19 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74203U true CN206274203U (zh) 2017-06-23

Family

ID=59063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0005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74203U (zh) 2016-12-19 2016-12-19 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7420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5029A (zh) * 2016-12-19 2017-04-26 杨嘉奇 加热装置
CN110514894A (zh) * 2019-07-24 2019-11-29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漏电安全的电炉短网冷却水系统设计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95029A (zh) * 2016-12-19 2017-04-26 杨嘉奇 加热装置
CN110514894A (zh) * 2019-07-24 2019-11-29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漏电安全的电炉短网冷却水系统设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95264U (zh) 循环加热式电热水器
CN206274203U (zh) 加热装置
CN205208945U (zh) 螺旋ptc流体加热器
KR101321751B1 (ko) 히트 파이프 열교환기를 이용한 전기 보일러
CN106595029A (zh) 加热装置
KR200269038Y1 (ko) 열매체유를 이용한 전기 보일러
CN205593158U (zh) Ptc平行流加热器
CN201937849U (zh) 一种ptc液体加热器
CN205690653U (zh) 半导体加热管及采用该加热管的加热装置
CN201096464Y (zh) 一体式电热超导散热器
CN205299915U (zh) 电热水器
CN201225750Y (zh) 一种水加热器
CN208859851U (zh) 加热容器及电热水器
CN103528411B (zh) 一种非接触电加热固体液体混合储热装置
CN202254229U (zh) 红外光波流体加热装置
CN207622106U (zh) 相变储热暖气片
CN207797214U (zh) 一种散热器接头
KR101255822B1 (ko) 전기보일러의 가열기 구조
CN201401953Y (zh) 一种热水器发热体
CN201104026Y (zh) 电热式真空热媒换热装置
CN205403201U (zh) 无水箱太阳能蓄热棒
CN100491861C (zh) 间壁结构式承压流动液体速热器
CN201208086Y (zh) 加热床垫
CN203928359U (zh) 一种电即热式加热器
CN103216931B (zh) 电热式节能开水生产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21

Address after: 518000 2 2403 buildings of Huangyuyuan Phase I,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igh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Building 917, Friendship Apartment B, No. 5 Taoyuan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o-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igh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Yang Jiaq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23

Address after: 18a-02, building 1, Yangguang Huayi building, No. 3003, Nanhai Avenue, Nansh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JUCHUANGY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2 2403 buildings of Huangyuyuan Phase I,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GAOSI 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3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