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71905U -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71905U
CN206271905U CN201621187647.0U CN201621187647U CN206271905U CN 206271905 U CN206271905 U CN 206271905U CN 201621187647 U CN201621187647 U CN 201621187647U CN 206271905 U CN206271905 U CN 2062719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or
circuit boar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signal line
elastic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8764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明灿
游舜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ang Electronic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paq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paq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paq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8764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719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719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719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连接器组件。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以及第二电连接器。第一电连接器包含第一电路板、弹性件以及第一同轴电缆线。第二电连接器包含第二电路板以及第二同轴电缆线。第一电路板具有第一信号线路以及第一接地线路。第二电路板具有第二信号线路以及第二接地线路。弹性件的其中一端部设置在第一信号线路上,且弹性件的另外一端部可分离地接触第二信号线路。借此,当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可分离地相互配合时,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能通过弹性件以彼此电性连接。

Description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连接器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弹性件以使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相互电性接触的连接器组件,以及一种使用连接器组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天线端与系统端之间的电性连接,都是使用同轴电缆线专用的金属接头,常见的接头如MMCX接头、SMA接头等。然而,使用同轴电缆线专用的金属接头会产生成本过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连接器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一第一电连接器以及一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电路板、至少一弹性件以及至少一第一同轴电缆线,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一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第一接地线路,至少一所述弹性件设置在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上,且至少一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线电性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所述第一接地线路。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电路板以及至少一第二同轴电缆线,其中,所述第二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二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第二接地线路,且至少一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线电性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所述第二接地线路。其中,至少一所述弹性件的其中一端部设置在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上,且至少一所述弹性件的另外一端部可分离地接触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且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可分离地相互配合,且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通过至少一所述弹性件以彼此电性连接。
优选地,至少一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线包括一第一信号线以及一第一接地线,且至少一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线的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一接地线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所述第一接地线路电性连接。
优选地,至少一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线包括一第二信号线以及一第二接地线,且至少一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线的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接地线分别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所述第二接地线路电性连接。
优选地,至少一所述弹性件具有一设置在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上的固定部、一从所述固定部延伸且弯折而出的弹性部以及一从所述弹性部延伸而出的接触部,且至少一所述弹性件的所述接触部顶抵所述第二电路板的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为一U形结构,且所述接触部为一从所述弹性部突起的勾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用于承载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包括一用于承载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第二壳体,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分离地相互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一用于部分裸露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凹槽,且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一用于部分承载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凸部,其中,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凸部的相互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连接,并使得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彼此电性接触。
优选地,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都具有至少50Ω的阻抗匹配。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一第一电连接器以及一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电路板、至少一弹性件以及至少一第一同轴电缆线,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一信号线路,且至少一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线电性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电路板以及至少一第二同轴电缆线,其中,所述第二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二信号线路,且至少一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线电性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可分离地相互配合,且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通过至少一所述弹性件以彼此电性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另外再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包括一系统端、一天线端以及一电性连接于所述系统端与所述天线端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第一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电路板、至少一弹性件以及至少一第一同轴电缆线,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一信号线路,且至少一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线电性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以及一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电路板以及至少一第二同轴电缆线,其中,所述第二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二信号线路,且至少一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线电性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可分离地相互配合,且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通过至少一所述弹性件以彼此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两者中的其中一个电性连接于所述系统端,且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两者中的另外一个电性连接于所述天线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二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彼此电性连接时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弹性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相互卡合之前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相互卡合之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电性连接于系统端与天线端之间的功能方块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应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有关“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连接器组件”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予以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下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每一段落的内容,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所示。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彼此电性连接时的侧视示意图。由上述图中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1,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10以及第二电连接器20。
首先,配合图1以及图3所示,第一电连接器10包括第一电路板100、至少一弹性件120以及至少一第一同轴电缆线130。更进一步来说,第一电路板100具有至少一第一信号线路101以及至少一第一接地线路102,至少一弹性件120设置在至少一第一信号线路101上,并且至少一第一同轴电缆线130电性连接于至少一第一信号线路101以及至少一第一接地线路102。举例来说,图1中显示多个第一信号线路101、多个第一接地线路102、多个弹性件120以及多个第一同轴电缆线130为例子来做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另一方面,配合图2以及图3所示,第二电连接器20包括第二电路板200以及至少一第二同轴电缆线230。更进一步来说,第二电路板200具有至少一第二信号线路201以及至少一第二接地线路202,并且至少一第二同轴电缆线230电性连接于至少一第二信号线路201以及至少一第二接地线路202。举例来说,图2中显示多个第二信号线路201、多个第二接地线路202以及多个第二同轴电缆线230为例子来做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说明,配合图1以及图3所示,第一电连接器10的弹性件120的其中一端部设置在第一信号线路101上,并且弹性件120的另外一端部可分离地接触第二信号线路201。如此一来,如图3所示,第一电连接器10与第二电连接器20就能通过弹性件120以彼此电性连接。
详言之,配合图1以及图3所示,第一同轴电缆线130包括第一信号线131以及第一接地线132,并且第一信号线131以及第一接地线132能分别与第一电路板100的第一信号线路101以及第一接地线路102电性连接。举例来说,第一信号线路101具有至少为50Ω的阻抗匹配,然而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同样地,配合图2以及图3所示,第二同轴电缆线230包括第二信号线231以及第二接地线232,并且第二信号线231以及第二接地线232能分别与第二电路板200的第二信号线路201以及第二接地线路202电性连接。举例来说,第二信号线路201都具有至少为50Ω的阻抗匹配,然而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接着,配合图4所示,以下进一步描述弹性件120的细部构造。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弹性件的立体示意图。如图4所示,弹性件120具有至少三个部分,其能分为固定部121、弹性部123以及接触部125。固定部121会直接设置在第一信号线路101上(配合图1所示);弹性部123会直接从固定部121延伸并弯折而出,以提供一预定的弹性力,并且接触部125会从弹性部123延伸而出以构成一接触端。如图3所示,当第一电连接器10与第二电连接器20互相连接配合时,接触部125会直接顶抵第二电路板200上的第二信号线路201,如此即可达成第一电连接器10与第二电连接器20的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了达到较佳的顶抵效果,举例来说,如图4所示,弹性件120可为U形结构,且接触部125可以是一个从弹性部123突起的勾形结构。如此一来,当第一电连接器10与第二电连接器20互相连接配合时,设置在第一信号线路101上的弹性件120的接触部125能直接弹性顶抵第二信号线路201并达成使第一电连接器10与第二电连接器20的相互电性连接效果。再者,弹性件120的材质可为任何的导电性材质,例如弹性件120可为金属簧片。值得注意的是,弹性件120可随着不同的设计需求而制成任意形状。本实施例于此仅为例举性的说明,然形状不限于此。
接着,请参阅图5以及图6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相互卡合之前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相互卡合之后的立体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电连接器10包括第一壳体150,并且第一壳体150能用来承载前述的第一电路板100。另外,第二电连接器20包括第二壳体250,并且第二壳体250能用来承载前述的第二电路板200。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体150与第二壳体250采用可分离地相互配合的设计,所以使得第一电连接器10与第二电连接器20也就可以分离地相互配合。也就是说,当第一壳体150与第二壳体250互相连接配合时,第一电连接器10与第二电连接器20自然就可以达成互相连接配合。
承上所述,配合图5以及图6所示,第一壳体150具有用于部分裸露第一电路板100以及弹性件120的凹槽170,而第二壳体250具有用于部分承载第二电路板200的凸部270。借此,通过凹槽170与凸部270的相互卡合,以使得第一壳体150与第二壳体250相互连结,并且使得第一电路板100与第二电路板200能通过前述弹性件120的弹性顶抵而彼此电性接触。
再者,请参阅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电性连接于天线端与系统之间的功能方块图。如图7所示,由于连接器组件1包含前述的第一电连接器10与第二电连接器20,第一电连接器10与第二电连接器20两者中的其中一个能够电性连接于天线端3,并且第一电连接器10与第二电连接器20两者中的另外一个能够与系统端5电性连接。因此,当第一电连接器10与第二电连接器20彼此电性接触时,连接器组件1可同时与天线端3与系统端5连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器组件1包括互相对应配置的第一电连接器10与第二电连接器20,因此只要第一电连接器10与第二电连接器20彼此之间形成相应的卡合关系,便可相互进行连接。再者,相互配合的第一电连接器10与第二电连接器20是通过弹性件120顶抵而彼此电性接触,故最终都可达成使天线端3与系统端5相互电性连接的效果。
另一方面,请参阅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1应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功能方块图。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提供一种应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P的连接器组件1。可携式电子装置P包括如前述图1至图7所示的连接器组件1、天线端3以及系统端5。同样地,连接器组件1的作用也是用于电性连接于天线端3以及系统端5之间。如此,第一电连接器10与第二电连接器20两者中的其中一个能够电性连接于天线端3,并且第一电连接器10与第二电连接器20两者中的另外一个能够与系统端5电性连接。值得注意的是,可携式电子装置P可包含,但不限于,平板电脑、笔记型电脑、智慧型手机及掌上型电脑等。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携式电子装置P及其连接器组件1,其能通过“第一电连接器10包括第一电路板100、至少一弹性件120以及至少一第一同轴电缆线130”、“第二电连接器20包括一第二电路板200以及至少一第二同轴电缆线230”以及“第一电连接器10与第二电连接器20可分离地相互配合”的技术特征,使得第一电连接器10与第二电连接器20能通过至少一弹性件120以彼此电性连接,借此以达成节省成本的效果。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器组件1是通过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00上的弹性件120,可使得第一电连接器10与第二电连接器20互相对应配合并卡合而简易地达成电性连接的效果。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以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
一第一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电路板、至少一弹性件以及至少一第一同轴电缆线,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一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第一接地线路,至少一所述弹性件设置在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上,且至少一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线电性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所述第一接地线路;以及
一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电路板以及至少一第二同轴电缆线,其中,所述第二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二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第二接地线路,且至少一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线电性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所述第二接地线路;
其中,至少一所述弹性件的其中一端部设置在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上,且至少一所述弹性件的另外一端部可分离地接触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
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可分离地相互配合,且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通过至少一所述弹性件以彼此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线包括一第一信号线以及一第一接地线,且至少一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线的所述第一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一接地线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所述第一接地线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线包括一第二信号线以及一第二接地线,且至少一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线的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接地线分别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所述第二接地线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弹性件具有一设置在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上的固定部、一从所述固定部延伸且弯折而出的弹性部以及一从所述弹性部延伸而出的接触部,且至少一所述弹性件的所述接触部顶抵所述第二电路板的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为一U形结构,且所述接触部为一从所述弹性部突起的勾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用于承载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包括一用于承载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第二壳体,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分离地相互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一用于部分裸露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凹槽,且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一用于部分承载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凸部,其中,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凸部的相互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连接,并使得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彼此电性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以及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都具有至少50Ω的阻抗匹配。
9.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
一第一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电路板、至少一弹性件以及至少一第一同轴电缆线,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一信号线路,且至少一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线电性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以及
一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电路板以及至少一第二同轴电缆线,其中,所述第二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二信号线路,且至少一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线电性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
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可分离地相互配合,且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通过至少一所述弹性件以彼此电性连接。
10.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所述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系统端、一天线端以及一电性连接于所述系统端与所述天线端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
一第一电连接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电路板、至少一弹性件以及至少一第一同轴电缆线,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一信号线路,且至少一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线电性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一信号线路;以及
一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电路板以及至少一第二同轴电缆线,其中,所述第二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二信号线路,且至少一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线电性连接于至少一所述第二信号线路;
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可分离地相互配合,且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通过至少一所述弹性件以彼此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两者中的其中一个电性连接于所述系统端,且所述第一电连接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两者中的另外一个电性连接于所述天线端。
CN201621187647.0U 2016-11-04 2016-11-04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062719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87647.0U CN206271905U (zh) 2016-11-04 2016-11-04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87647.0U CN206271905U (zh) 2016-11-04 2016-11-04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71905U true CN206271905U (zh) 2017-06-20

Family

ID=59038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87647.0U Active CN206271905U (zh) 2016-11-04 2016-11-04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719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2210C (zh) 电路板组合
CN103730799A (zh) 复合式转接插头
CN203813127U (zh) 通用序列总线连接器
CN205389222U (zh) 一种显示模组
CN105098529A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103138097B (zh) 通用串行汇流排连接器
CN205565062U (zh) 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
CN102386532A (zh) 具有插头侦测功能的高频插座连接器
CN206271905U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连接器组件
CN204464641U (zh) 利用接地片施压且防止短路的信号连接器
CN206236903U (zh) 电路板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6271988U (zh) 一种连接器的插座及插头
JP3164221U (ja) 端子アース構造付きコネクタ
CN204597076U (zh) 电连接器
CN107275837A (zh) 连接器组件和终端设备
CN203367554U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204538370U (zh) 电连接器的改良接地结构
CN206271918U (zh) 用于终端设备的接口组件及包含其的终端组件
CN207118070U (zh) 线路板、电气连接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06195071U (zh) Ffc连接装置的插接对位结构
CN214849446U (zh) 三输入双输出数据线
CN206211160U (zh) 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04966763U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205790557U (zh) 电连接器
CN204030036U (zh) 一种线对板电连接器及其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04

Address after: Jiangsu city in Suzhou Province town of Xiangcheng District Wong Tai Pan Yang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Hebang Electronic (Suzhou) Co., Ltd.

Address before: Miao Lixian

Patentee before: Jiaba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