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61766U - 一种颈椎恢复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颈椎恢复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61766U
CN206261766U CN201620885563.8U CN201620885563U CN206261766U CN 206261766 U CN206261766 U CN 206261766U CN 201620885563 U CN201620885563 U CN 201620885563U CN 206261766 U CN206261766 U CN 2062617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rvical vertebra
pad
recovers
heate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855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平
魏美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8855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617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617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6176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颈椎恢复垫,主体为颈椎垫,所述颈椎垫包括布套、垫外套和颈椎垫主体,所述颈椎垫主体外依次套设有垫外套和布套;所述布套将套有垫外套的颈椎垫本体套在一起,其创新点在于:所述颈椎垫主体内部设置有圆孔,且所述圆孔均不显现于表面;该颈椎垫本体的上表面设置为与人体颈椎生理弯曲相适配的拱形弧面,所述拱形弧面的高度设置为6.2~6.6cm;所述拱形弧面上表面设置有以弧形顶端为最低凹槽点设置的浅口凹槽。本实用新型经过试验证明,该高度范围是最有效的治疗颈椎病的高度,既有效同时也不对受伤的颈椎的进行二次伤害,治疗效果佳。

Description

一种颈椎恢复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治疗颈椎增生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椎恢复垫。
背景技术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目前采用的物理治疗方法为推拿按摩和牵引,而这两种方法都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不适合在家自行操作,而且一个疗程的费用较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因此现在很多企业以及研究者研究了依靠靠垫或者颈椎垫来进行常规的颈椎病的治疗,例如中国专利202843887U公开了新型颈椎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外袋(1),塑料外袋(1)是U形结构,塑料外袋(1)边沿封闭,塑料外袋(1)上下表面在粘接点(4)相互粘接在一起;在塑料外袋(1)表面有一个注水孔(5);在塑料外袋(1)内填充有水(2)和收水珠(3)。该技术方案披露的只是一些物理作用,而没有真正的从人体的生理构造上来进行调整和治疗。再例如中国专利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没有解决弧形面的具体位置的设置,加热后保温的维持,如何保证较好的加热蓄热的作用,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不太理想,治疗速度大大减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颈椎恢复垫。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颈椎恢复垫,主体为颈椎垫,所述颈椎垫包括布套、垫外套和颈椎垫主体,所述颈椎垫主体外依次套设有垫外套和布套;所述布套将套有垫外套的颈椎垫本体套在一起,其创新点在于:所述颈椎垫主体内部设置有圆孔,且所述圆孔均不显现于表面;该颈椎垫本体的上表面设置为与人体颈椎生理弯曲相适配的拱形弧面,所述拱形弧面的高度设置为6.2~6.6cm;所述拱形弧面上表面设置有以弧形顶端为最低凹槽点设置的浅口凹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圆孔包括一个大圆孔和若干个小圆孔;所述大圆孔设置于拱形弧面对应的内部区域,若干个所述小圆孔分别分散设置在大圆孔四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圆孔包括若干个半圆孔;若干个所述半圆孔均匀分布于颈椎垫主体内部四周边缘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大圆孔的半径为30mm;所述小圆孔的直径相同,均设置为24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颈椎垫主体的拱形弧面的高度设置为6.4c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颈椎垫本体内部设置有加热保温装置,所述加热保温装置与颈椎垫本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加热保温装置包括触压头、传感器和加热装置;所述触压头与传感器连接;所述传感器与加热装置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装置为球形结构,该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元件和储热装置,加热元件内置于球形结构的加热装置内,所述储热装置包裹于加热装置外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振动腔体、振动加热器和水溶液,所述振动加热器安装在水溶液中;所述水溶液固定在振动腔体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触压头设置有1个或多个,所述触压头固定在半圆孔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热装置包括有三层结构,所述三层结构每相邻两层彼此依附,所述三层结构依次是耐热层、保护层和储能介质层,所述耐热层、保护层和储能介质层依次覆盖后紧密贴合于加热装置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颈椎恢复垫,该颈椎垫本体的上表面设置为与人体腰椎生理弯曲相适配的拱形弧面,拱形弧面上表面还设置有以弧形顶端为最低凹槽点设置的浅口凹槽,适应人体颈椎形状,还考虑到舒适度和治疗效果,具体设置拱形弧面的高度设置为6.2~6.6cm,最佳高度设置为6.4cm,经过试验证明,该高度范围是最有效的治疗颈椎病的高度,既有效同时也不对受伤的颈椎的进行二次伤害,治疗效果佳。
(2)本实用新型的颈椎恢复垫,将颈椎垫本体拱形弧面的拱形最高弧度设置于颈椎垫本体长度的2/3~1/3处,最佳为1/2处,大大改善颈椎垫与人体弧形的契合度,使得人体舒适感大大增加,有效缓解颈椎带来的疼痛感,使得治疗过程更加舒适,治疗效果好,治疗周期大大缩短。
(3)本实用新型的颈椎恢复垫,还包括控温装置,控温装置的加入可以有效缓解颈椎垫在冬季时由于气温低下对于治疗者的不适感以及夏季时过热带来的湿疹或其他皮肤问题困扰,通过控温装置加热至适宜温度,避免带来冰凉或过热的感觉。
(4)本实用新型的颈椎恢复垫,控温装置包括壳体、控温元件和加热电路,控温元件与加热电路设置于壳体内;该控温元件上设置有电连接点,电连接点与加热电路一端连接;控温装置结构简单,控温效果好,其中,壳体的下表面设置为内凹拱形弧面,该内凹拱形弧面的拱形面朝向颈椎垫本体的上表面,可以非常有效的将控温装置贴近颈椎垫本体,该内凹拱形弧面的高度、大小以及位置可以任意设定,实验证明,均具有非常好的控温效应;另外设置的显示装置,可以实时显示温度等信息,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颈椎恢复垫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颈椎恢复垫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加热保温装置第一实施方式构造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加热单元构造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三层布料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圆孔分布设置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加热保温装置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加热元件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储能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披露了一种颈椎恢复垫,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方式的颈椎恢复垫立体整体图。具体的,如图1所示:主体为颈椎垫,所述颈椎垫包括布套102、垫外套101和颈椎垫主体1,所述颈椎垫主体1外依次套设有垫外套101和布套102;所述布套102将套有垫外套101的颈椎垫本体1套在一起,颈椎垫主体1表面可以使硬质的,如铝合金材料,也可以在颈椎垫本体1表面增设一层乳胶层,天冷的时候可以使用乳胶层做表面有利于保暖。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如图1所示:颈椎垫主体内部设置有圆孔,且所述圆孔均不显现于表面;所述圆孔包括一个大圆孔和若干个小圆孔;所述大圆孔设置于拱形弧面对应的内部区域,若干个所述小圆孔分别分散设置在大圆孔四周。如图1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颈椎垫主体1内部设置有三个圆孔,包括一个大圆孔111和两个小圆孔;且三个所述圆孔均不显现于表面;该颈椎垫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为与人体颈椎生理弯曲相适配的拱形弧面11,所述拱形弧面11的高度设置为6.2~6.6cm;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颈椎垫主体1的拱形弧面11的高度设置为6.4cm。经过试验证明,该高度范围是最有效的治疗颈椎病的高度,既有效同时也不对受伤的颈椎的进行二次伤害,治疗效果佳。为了更好的适应人体颈椎形状,还考虑到治疗时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所述拱形弧面11上表面还设置有以弧形顶端为最低凹槽点设置的浅口凹槽110,该浅口凹槽110位置对应于人体颈椎凸起部位,起到支撑和有效缓解穴位紧张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以下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两个小圆孔分别是第一小圆孔112和第二小圆孔113;所述大圆孔111设置于拱形弧面11对应的内部区域,所述两个小圆孔分别设置在大圆孔111两侧。大圆孔111的设置是为了保证颈椎垫的功能能够得到增强和增加。例如可以在大圆孔111中放置加热器、控温器、传感器、加湿器、治疗药物等,也可以是任意可以起到协同作用的装置或者设备,或者药物等等。两个小圆孔的设置,主要是围绕大圆孔111两侧分布,可以起到减重的作用,主要是考虑到装置本身的重量会对颈椎产生二次伤害,而又为了不增加其他方面包括材料选择的成本或者增加其他装置的成本,巧妙性的在颈椎垫本体内开设1个大圆孔和两个小圆孔,减少实心体积,降低颈椎垫本体重量,便于轻质携带。进一步地,为了平衡治疗成本和治疗效果的双面条件下,本实施方式中,将大圆孔111的半径设定为30mm;两个所述小圆孔(第一小圆孔112和第二小圆孔113)的直径相同,均设置为24mm。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如图6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圆孔包括若干个半圆孔20;若干个所述半圆孔20均匀分布于颈椎垫主体1内部四周边缘处,而且,其中一个半圆孔20必须设置在颈椎垫主体1的拱形弧面11上。为了适应生产或者安装其他装置或设备,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半圆孔20的半径。开设半圆孔20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开设整个圆孔带来的分布力量小,分布面积小的缺陷,达到同样减重目的的同时,能够增加加热保温装置感应头(触压头)的分布。另一方面,设置一个半圆孔20在颈椎垫主体1的拱形弧面11上,由于拱形弧面主要与人体颈椎生理弧线对应,半圆孔20中设置的加热保温装置感应头(触压头)能较好的感知来自人体颈椎部位的压力或温度,设计巧妙,构思新颖。
上述颈椎垫本体1内部还设置有加热保温装置,所述加热保温装置与颈椎垫本体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该加热保温装置可以安装在颈椎垫本体1的大圆孔111内,结构紧凑,设定大圆孔111位于颈椎垫本体1中间位置,也能同时提高加热保温装置的作用的发挥效力。如图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加热保温装置包括加热元件40和蓄热装置50,该蓄热装置50包裹加热元件40或蓄热装置50与加热元件40分别独立放置或加热元件40和蓄热装置50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将储热装置与加热元件分别独立放置,且相隔距离较近。蓄热装置50由蓄热材料构成,使用保温材料填充包裹加热元件40达到进一步蓄热效果。颈椎垫本体1上还设置有开关和电源插头,开关位于颈椎垫本体1的顶平面,开关选用热敏开关为佳,具有过热保护的功能,电源插头位于颈椎垫本体1外部,开关和电源插头均与加热保温装置之间电性连接。利用此种加热保温装置,能够可以在2~3min之内迅速加热到40~45℃之间,且能持续保温2~3h。
作为优选的,蓄热材料可以为玻璃珠、陶瓷珠或纤维状氢氧化铝固体。这样,采用蓄热材料在进行加热完毕后,可以保温效果达到2~3h,完全足够一次的治疗时间,且不会导致资源浪费。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加热元件40包括加热件和热管散热器,加热件与热管散热器连接,其中,加热件可以为电热丝、加热管、电热丝、电热板、电热带、电热缆,电热盘、电热偶、电加热圈、电热棒等加热元件或加热组件,加热件与热管散热器连接,通过热管散热器这种具有极高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迅速将热量传递到颈椎垫本体1甚至于垫外套101和布套102内,当然,加热元件40也可以为具有加热单元的热管散热器,如图4所示:该具有加热单元的热管散热器或散热板包括多个热管42或热板,多个热管42或热板中的每个具有热耦合到冷板43的蒸发器部分以及连接到蒸发器部分的冷凝器部分;多个散热片41,每个散热片41热耦合到多个热管42或热板的冷凝器部分。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如图7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加热保温装置包括触压头30、传感器31和加热装置32;当然,所述触压头30可以设置为1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所述触压头30固定在半圆孔20内,即一个半圆孔20内设置1个触压头30,也可以一个半圆孔20内设置多个触压头30。上述一个或多个触压头30均与传感器31连接;所述传感器31与加热装置32连接,触压头30可以是温度触压头或者压力触压头,传感器31可以是温度传感器,也可以是压力传感器。也就是说,当触压头30选择温度触压头,感知病人颈部温度时,传感器31也选择的是温度传感器;当触压头30选择压力传感器,感知病人颈部压力时,传感器31也选择的是压力传感器,与之对应。
为了进一步增加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装置32为球形结构,与颈椎垫本体1内设置的用于减重的大圆孔111相匹配,放置在大圆孔111中,节省空间的同时,由于球形结构的表面积大,与颈椎垫本体1的接触表面积也就变大,提高加热效率。如图8所示:该加热装置32内包括加热元件和储热装置321,加热元件内置于球形结构的加热装置32内,所述储热装置321包裹于加热装置32外围。优选的,如图9所示:加热元件包括振动腔体331、振动加热器332和水溶液333,所述振动加热器332安装在水溶液333中;所述水溶液333固定在振动腔体331内。其中,振动加热器332可以是单独的振动片、超声振动器、振动装置等等,也可以是任意两种的组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时选择超声振动器和振动片,加入后能够迅速对于水溶液的加热作用明显,且成本较低,符合经济实用型原理。上述提到的储热装置321,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储热装置321包括有三层结构,所述三层结构每相邻两层彼此依附,所述三层结构依次是耐热层21、保护层22和储能介质层23,所述耐热层21、保护层22和储能介质层23依次覆盖后紧密贴合于加热装置32上。储能介质层23为了进一步保证储能介质的循环使用,储能介质以嵌入的方式固定于储能介质层23中,为了不影响储能介质发挥作用,储能介质层的厚度在2.8~3.6mm之间,厚度的厚薄决定了储能介质熔化呈液珠和结晶成晶体时,是否保证不溢出造成进一步损失的关键,进而延长颈椎垫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本实施方式中,耐热层主要是由耐热性能极高的热塑性材料组成,保护层主要是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储能介质层主要是由熔点在40度以下的,并且单位质量的物质融化时能吸收大量热的材料制成,例如NaHPO4.12H2O或者其复合物。第二实施方式设置的加热元件,通过振动加热和超声加热,加热速度快,可以快速加热至80-100度,耗费能量少,只需1min左右,快速获得的高温通过设置的储热装置进行储热,慢慢释放,给病人温和持久的治疗效果,还能节约能源,满足一次治疗的温度和时长。由于储热装置加入了储能介质层23,创造性的在颈椎治疗领域进行储能治疗,不会使得加热时,加热温度过高,加热结束时,加热温度持续时间过短,有效增加使用时长。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置布套102和垫外套101大小和形状均与颈椎垫本体1相匹配,该布套102和垫外套101均包括带有拱形弧面的上表面、下表面和四周侧面,本具体实施方式将布套102和垫外套101上表面设置散热材料,布套102和垫外套101下表面和四周侧面设置隔热材料,保证加热保温装置产生的热量尽可能的通过布套和垫外套上表面散发,而不是四向发散,延长保温时间,从而保证资源的合理化运用,避免资源浪费,且提高治疗效果,针对性更佳。
作为优选的,如图5所示:颈椎垫本体1内部靠近拱形弧面11的一侧还设置有三层布料60,三层布料从外到内包括纱布61、中间夹层布62和记忆棉层63,该纱布61与记忆棉层63之间用中间夹层布62隔离,记忆棉层62的顶部也为拱形弧面,纱布61、中间夹层布62和记忆棉层63依次覆盖后紧密贴合于颈椎垫本体1拱形弧面11上,纱布61、中间夹层布62和记忆棉层63的设置有利于夏季排汗,当然,三层布料60与颈椎垫本体1内部靠近拱形弧面的一侧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
作为优选的,纱布61和中间夹层布62之间填充有治疗颈椎病的粉状药粉,粉状药物均布在分格定位的纱布61和中间夹层布62之间,通过中药渗透,具有理气活血,舒经通络,消炎止痛的功效,对颈椎劳损,软组织挫伤和骨质增生及颈椎病症具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作为优选的,颈椎垫本体1内还包括控温装置,该控温装置可固定设置在颈椎垫本体1的最高弧度处内部的大圆孔111内,控温装置包括壳体、控温元件和加热电路,控温元件与加热电路设置于壳体内;该控温元件上设置有电连接点,电连接点与加热电路一端连接;壳体的下表面设置为内凹拱形弧面,该内凹拱形弧面的拱形面朝向颈椎垫本体1的上表面。这种控温装置结构简单,控温效果好,其中,壳体的下表面设置为内凹拱形弧面,该内凹拱形弧面的拱形面朝向颈椎垫本体的上表面,可以非常有效的将控温装置贴近颈椎垫本体,该内凹拱形弧面的高度、大小以及位置可以任意设定,实验证明,均具有非常好的控温效应;另外还可以设置的显示装置,可以实时显示温度等信息,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颈椎恢复垫,主体为颈椎垫,所述颈椎垫包括布套(102)、垫外套(101)和颈椎垫主体(1),所述颈椎垫主体(1)外依次套设有垫外套(101)和布套(102);所述布套(102)将套有垫外套(101)的颈椎垫本体(1)套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椎垫主体(1)内部设置有圆孔,且所述圆孔均不显现于表面;该颈椎垫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为与人体颈椎生理弯曲相适配的拱形弧面(11),所述拱形弧面(11)的高度设置为6.2~6.6cm;所述拱形弧面(11)上表面设置有以弧形顶端为最低凹槽点设置的浅口凹槽(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恢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包括一个大圆孔(111)和若干个小圆孔;所述大圆孔(111)设置于拱形弧面对应的内部区域,若干个所述小圆孔分别分散设置在大圆孔(111)四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恢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包括若干个半圆孔(20);若干个所述半圆孔(20)均匀分布于颈椎垫主体(1)内部四周边缘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恢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圆孔(111)的半径为30mm;若干个所述小圆孔的直径相同,均设置为24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恢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椎垫主体(1)的拱形弧面的高度设置为6.4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恢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椎垫本体(1)内部设置有加热保温装置,所述加热保温装置与颈椎垫本体(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加热保温装置包括触压头(30)、传感器(31)和加热装置(32);所述触压头(30)与传感器(31)连接;所述传感器(31)与加热装置(3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颈椎恢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32)为球形结构,该加热装置(32)包括加热元件和储热装置(321),加热元件内置于球形结构的加热装置(32)内,所述储热装置(321)包裹于加热装置(32)外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颈椎恢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包括振动腔体(331)、振动加热器(332)和水溶液(333),所述振动加热器(332)安装在水溶液中(333);所述水溶液(333)固定在振动腔体(331)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颈椎恢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压头(30)设置有1个或多个,所述触压头(30)固定在半圆孔(20)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颈椎恢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装置(321)包括有三层结构,所述三层结构每相邻两层彼此依附,所述三层结构依次是耐热层(21)、保护层(22)和储能介质层(23),所述耐热层(21)、保护层(22)和储能介质层(23)依次覆盖后紧密贴合于加热装置(32)上。
CN201620885563.8U 2016-08-15 2016-08-15 一种颈椎恢复垫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617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85563.8U CN206261766U (zh) 2016-08-15 2016-08-15 一种颈椎恢复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85563.8U CN206261766U (zh) 2016-08-15 2016-08-15 一种颈椎恢复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61766U true CN206261766U (zh) 2017-06-20

Family

ID=59036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8556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61766U (zh) 2016-08-15 2016-08-15 一种颈椎恢复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617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4401A (zh) * 2016-08-15 2016-12-14 丁平 一种颈椎恢复垫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4401A (zh) * 2016-08-15 2016-12-14 丁平 一种颈椎恢复垫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09484U (zh) 远红外线温风机
CN107233158A (zh) 一种相变保暖面罩
CN204207906U (zh) 水热温敷服
CN110680602A (zh) 一种肩颈保健热敷袋
CN206261766U (zh) 一种颈椎恢复垫
CN205795419U (zh) 一种多功能药枕
JP2000225141A (ja) 電池温熱式アイマスク
CN207055596U (zh) 中药理疗垫
CN205322762U (zh) 一种美容保健仪
CN206924141U (zh) 一种理疗枕头
CN206995489U (zh) 温灸仪及温灸系统
CN106214401A (zh) 一种颈椎恢复垫
CN105520800B (zh) 一种腰部康复器具及具有该器具的汽车座椅及床及沙发
CN205585698U (zh) 温控式坐垫
CN207768599U (zh) 一种干眼保健仪
CN209500262U (zh) 一种用于针灸的加热装置
CN201341992Y (zh) 小型电脑恒温电蜡疗仪
CN201624421U (zh) 一种保健颈枕
CN101773352A (zh) 一种保健颈枕
CN206761930U (zh) 一种便携热灸仪
JP4563442B2 (ja) 発汗装置
CN206063494U (zh) 一种可加热的输液装置
CN201139333Y (zh) 一种保健枕
CN204931959U (zh) 相变蓄热垫
CN206026886U (zh) 一种理疗热敷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