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61753U - 车轮与车架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轮椅 - Google Patents

车轮与车架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轮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61753U
CN206261753U CN201620998107.4U CN201620998107U CN206261753U CN 206261753 U CN206261753 U CN 206261753U CN 201620998107 U CN201620998107 U CN 201620998107U CN 206261753 U CN206261753 U CN 2062617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fixing pipe
vehicle frame
axletree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9810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尔琪
游立新
薛飞翔
陈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JIN MEDICAL EQUIPMENT TA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JIN MEDICAL EQUIPMENT TA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JIN MEDICAL EQUIPMENT TA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JIN MEDICAL EQUIPMENT TA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9810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617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617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617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轮与车架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轮椅,包括车轮、车架、车轮轴、车轮固定管和调节组件,所述车轮固定管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车轮穿插于所述车轮轴上,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车轮固定管连接,所述车轮轴与所述调节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调节组件能够调节所述车轮轴与所述车轮固定管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所述车轮固定管和所述车轮轴之间设有调节组件,调节所述调节组件,能够改变所述车轮和车架之间的距离,从而适用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Description

车轮与车架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轮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距离调节机构,尤其涉及一种车轮与车架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轮椅。
背景技术
行走装置,如推车、轮椅和自行车等代步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对代步工具的功能要求的日益增加,必然要求其各部件不断改进,以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
现有的行走装置,车轮与车架之间的距离是固定不变的,使用者无法根据自己的需求调节车轮与车架之间的距离以达到自己所需的舒适度,鉴于此,急需开发一种能调节车轮与车架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轮与车架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包括车轮、车架、车轮轴、车轮固定管和调节组件,所述车轮固定管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车轮穿插于所述车轮轴上,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车轮固定管连接,所述车轮轴与所述调节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调节组件能够调节所述车轮轴与所述车轮固定管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螺丝(22)和螺母(23),所述车轮固定管的端部设有内螺纹和外螺纹,所述螺丝(22)螺纹连接到所述车轮固定管上,并通过所述螺母(23)锁紧。
进一步,所述车轮轴与所述调节组件卡接固定。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车轮与车架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的轮椅。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所述车轮固定管和所述车轮轴之间设有调节组件,调节所述调节组件,能够改变所述车轮和车架之间的距离,从而适用不同使用者的需求;2、所述车轮轴与所述调节组件卡接固定,方便快速安装和拆卸所述车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轮椅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快速拔插式的车轮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轮与车架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位置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刹车装置的位置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刹车装置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护裙板位置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靠背角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靠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调节支板结构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调节支板结构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调节支板结构的辅助支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轮椅的侧视图。
一种轮椅,包括车架、车轮2以及刹车装置3,所述车架包括座椅支架11和靠背支架12,所述车轮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座椅支架2的两侧;所述刹车装置3设于所述座椅支架11上,所述刹车装置3用于暂停或减缓所述轮椅的运行速度。
如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快速拔插式的车轮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车轮与车架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一种快速拔插式的车轮安装机构,包括车轮轴21、穿插于所述车轮轴21上的车轮2和用于固定所述车轮轴21的车轮固定管24,所述车轮轴21包括轴心211、钢珠212、弹簧213、按钮214和锁紧螺母25,所述车轮固定管24内壁设有与所述钢珠212匹配的凹槽,所述轴心211置于所述车轮轴21的内腔中,所述轴心211能够在所述车轮轴21内滑动。
所述车轮轴21的一端沿轴向对称设置有导向孔215,所述钢珠212设置于所述导向孔215内,所述车轮轴21的另一端内部设有内环槽216,所述弹簧213固定于所述内环槽216上,且所述弹簧213设于所述轴心211的外侧,车轮轴21的所述另一端外部设有外螺纹,所述锁紧螺母25螺纹连接于所述车轮轴21上,用于锁紧所述车轮2,防止其滑动。
所述轴心211一端设有阶梯式凹槽2111,所述阶梯式凹槽2111与所述导向孔215连通,所述轴心211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按钮214与所述轴心211螺纹连接,所述按钮214与所述内环槽216配合与所述弹簧213接触。
当所述弹簧213处于自然状态下时,所述钢珠212伸出所述导向孔215,且卡于所述车轮固定管24的内壁上;当按压所述按钮214,所述轴心211向所述车轮固定管24的方向移动,所述钢珠212进入所述阶梯式凹槽2111内且所述钢珠212一直位于所述导向孔215内,此时,所述弹簧213处于压缩状态,所述钢珠212脱离所述车轮固定管24,能够将所述车轮轴21拔出;当撤去作用于所述按钮214上的作用力时,在所述弹簧213的弹簧力作用下,推动所述按钮214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所述钢珠212伸出所述导向孔215,使所述钢珠卡于所述车轮固定管24上,实现了所述车轮轴21的快速拆卸和安装,从而达到快速拆卸车轮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快速拔插机构,通过所述轴心左右移动,能够使所述钢珠进入阶梯式凹槽或伸出所述导向孔,实现车轮的快速安装和拆卸。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车轮与车架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包括车轮2、车架、车轮轴21、车轮固定管24和调节组件,所述车轮固定管24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车轮2穿插于所述车轮轴21上,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车轮固定管连接,所述车轮轴与所述调节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调节组件能够调节所述车轮轴21与所述车轮固定管24之间的距离。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螺丝22和螺母23,所述车轮固定管的端部设有内螺纹和外螺纹,所述螺丝22螺纹连接到所述车轮固定管上,所述钢珠卡于所述螺丝22上。为防止所述螺丝22滑动,通过所述螺母23将所述螺丝22锁紧于所述车轮固定管24上,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螺丝22与所述车轮固定管24的内螺纹固定,所述螺母23与所述车轮固定管24的外螺纹固定,通过这种双螺纹的固定形式,能够将所述螺丝23完全固定在所述车轮固定管24上,不会滑动。
当需要调节所述车轮2与车架之间的距离时,通过螺纹调节,使所述螺丝22在所述车轮固定管24内的不同位置,达到调节所述车轮轴21与所述车架2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调节所述车轮2与车架1之间的距离,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调节所述螺丝2在所述车轮固定管24内的位置以达到各自的舒适度。
如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位置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3和图4,一种位置调节机构,包括座椅支架11、固定板43、车轮固定管24、车轮轴21、穿插于所述车轮轴21上的车轮2、第一紧固组件、第二紧固组件和设于所述座椅支架上的调节板42。
所述车轮固定管24通过所述第二紧固组件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固定板43上,所述车轮轴21与所述车轮固定管24可拆卸连接,所述调节板42沿水平方向设置多个第一定位孔421,所述固定板4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421相对应的第一通孔431,所述第一紧固组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431和任一所述第一定位孔421,将所述固定板43可拆卸固定于所述调节板42上。
所述第一紧固组件包括螺钉441、螺母442、垫片443和固定片444,且配套使用,所述螺钉441依次穿过所述垫片443、第一通孔431、第一定位孔421和固定片444,使用所述螺母442将所述固定板43固定于所述调节板42上。
当需要调节所述车轮2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时,可通过调节所述固定板43在所述第一定位孔421上的位置,改变所述车轮固定管24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从而改变所述车轮2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使所述车轮2可以进行大幅度的前后调整。
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板43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432,所述车轮固定管24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孔432相对应的第二通孔433,所述第二紧固组件穿过任一所述第二定位孔432和所述第二通孔433,将所述车轮固定管24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固定板43上。
所述第二紧固组件包括螺钉451、螺母452和垫片453,且配套使用,所述螺钉451依次穿过所述垫片453、第二定位孔432和第二通孔433,使用所述螺母452将所述车轮固定管24固定于所述固定板43上。
通过调节任一所述第二定位孔432相对于所述车轮固定管24的位置,能够使所述固定板43在竖直方向上变换位置,继而调节所述座椅支架的高度,以适于不同身高人群使用。
如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刹车装置的位置调节机构。
一种刹车装置的位置调节机构,包括座椅支架11、刹车调节板31、刹车装置3、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
所述刹车调节板31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座椅支架11上,所述刹车调节板沿水平方向设有多个第三定位孔311,所述刹车装置3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定位孔311相对应的第三通孔312,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穿过所述第三通孔312和任一所述第三定位孔311,将所述刹车装置3固定于所述刹车调节板31上。
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螺钉321、螺母322、垫片323和垫片324,且配套使用,所述螺钉321依次穿过所述垫片323、第三通孔312、第三定位孔311和垫片324,使用所述螺母322将所述刹车装置3固定于所述刹车调节板31上。
当需要调节所述刹车装置3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时,可通过调节所述刹车装置3在任一所述第三定位孔311上的位置,改变所述刹车装置3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以达到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所述刹车调节板31上沿水平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定位槽313,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在所述第一定位槽313的任一位置将所述刹车调节板31固定于所述座椅车架11上。
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螺钉331、螺母332、垫片333和垫片334,且配套使用,所述螺钉331依次穿过所述垫片333、第一定位槽313、座椅支架11上的通孔和垫片334,使用所述螺母332将所述刹车调节板固定于所述座椅支架11上。
通过调节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在所述第一定位槽313上的任一位置,改变所述刹车调节板31相对于所述座椅支架11的位置,从而改变所述刹车装置3的位置,以达到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如图6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刹车装置的爆炸图。
所述刹车装置3包括固定于所述刹车调节板上31的固定部341、扳手342、摆臂343、连接片344和弹性件345。
所述扳手342与所述固定部341通过第一连接轴346转动连接,所述摆臂343与所述固定部341通过第二连接轴347转动连接,所述扳手342与所述摆臂343通过所述连接片344转动连接,所述弹性件345设于所述固定部341和所述摆臂343之间且所述弹性件345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部341和所述摆臂343上,其中,所述的弹性件为扭簧或拉簧。
当外力作用于所述扳手342时,在克服所述弹性件345的作用下,所述扳手342绕所述固定部341转动,通过所述连接片344带动所述摆臂343绕所述固定部341转动,继而使所述摆臂343与所述轮椅的车轮2接触,从而暂停或减缓所述车轮2的运行速度。
如图7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护裙板位置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一种护裙板位置调节机构,包括设于座椅支架两侧的挡板51、紧固组件、护裙板52。
所述挡板51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设有多个移位槽511,所述护裙板51在两端设有连接口521,所述紧固组件在所述移位槽511的任一位置将所述护裙板52固定于所述挡板51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所述紧固组件在所述移位槽511的任一位置,能够调节所述护裙板51在所述挡板51上的任一位置,以达到使用者不同的需求。
所述连接口521为通孔,当拆卸所述护裙板52时,需将所述紧固组件取下,方可拆卸所述护裙板52。
所述连接口521为槽口521,当拆卸所述护裙板52时,只需将所述紧固件拧松,将所述护裙板52抽出即可,安装所述护裙板52时,也可先将所述紧固组件固定于所述移位槽511上,再将所述护裙板52插入所述紧固组件上,将所述紧固组件拧紧即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连接口521为槽口时,方便安装和拆卸所述护裙板。
其中,所述紧固组件包括螺钉531、螺母532、垫片533和垫片534,且配套使用。所述螺钉531依次穿过所述垫片533、连接口521、移位槽511和垫片534,使用所述螺母532将所述护裙板52固定于所述挡板51上。
如图8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靠背角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一种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设于座椅支架11两侧的挡板51、靠背支架12、靠背调节板61、连接轴641、稳固组件和设于所述靠背支架上的固定件121。
所述挡板51上设有第二定位槽62和多个第四定位孔63,所述靠背调节板61上设有第一孔611、第二孔612和多个调节孔613,所述固定件121嵌入所述第二孔612,所述固定件121与所述第二孔612活动连接,所述连接轴641穿过所述第二定位槽62、第一孔611和靠背支架12,将所述靠背调节板61连接于所述靠背支架12和所述挡板51上,所述稳固组件穿过任一所述调节孔613和任一所述第四定位孔63,将所述靠背调节板61固定于所述挡板51上,所述靠背调节板61上设有角度标尺614,用于指示所述靠背角度的调节度。
所述靠背支架12和所述靠背调节板61在所述连接轴641和所述固定件121的固定下,所述靠背支架12相对于所述靠背调节板61的位置是不变的,当调节任一所述调节孔613相对于任一所述第四定位孔63的位置时,能够改变所述靠背调节板61的位置,从而相应的改变所述靠背支架12的位置,实现靠背的角度可调。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稳固组件包括螺钉651和螺母652,所述螺钉651穿过任一所述调节孔613和任一所述第四定位孔63,使用所述螺母652锁紧。
调节靠背角度方式如下:
第一种调节方式:松开所述螺钉651,转动所述靠背调节板61至任意一第四定位孔63,然后拧紧所述螺钉651即可,这种调节方式既简单又方便,在不拆卸所述螺钉651的情况下,就能够实现所述靠背的角度调节。
第二种调节方式:将所述螺钉651取下,转动所述靠背调节板61,将所述靠背调节板61上的任意一调节孔613与所述挡板51上的任意一所述第四定位孔63对准,然后通过所述螺钉651和螺母652,将所述靠背调节板61锁紧于所述挡板51上。
如图9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靠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8和图9所示,一种靠背折叠机构,包括靠背支架12、固定于车架两侧的靠背调节板61、连接轴641和设于所述靠背支架12两侧的固定件121,所述靠背支架12一端通过所述连接轴641与所述靠背调节板61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件121与所述靠背调节板61活动连接。
所述固定件121为弹簧销,当拉动所述弹簧销121,所述弹簧销121脱离所述靠背调节板61,所述靠背支架12能够绕所述连接轴641转动,以实现靠背的折叠。
其中,所述弹簧销121包括弹簧1212、销钉1211和拉环1213,所述弹簧1212固定于所述靠背支架12内且所述弹簧1212设有所述销钉1211的外侧,所述拉环1213与所述销钉1211连接,所述靠背支架12两侧的拉环1213之间设有拉绳1214,拉动所述拉绳1214,所述销钉1211脱离所述第二孔612,所述销钉压缩所述弹簧1212,此时,所述靠背支架能够绕所述连接轴641转动;当松开所述拉绳1214,在所述弹簧1212的弹簧力作用下,所述销钉1211回到原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靠背折叠机构,通过拉动所述固定件121,即可使所述靠背支架能够绕所述连接轴641转动,以实现靠背的折叠,不仅折叠机构简单,而且操作方便。
如图10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调节支板结构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一种调节支板结构,其用于构成轮椅的支撑结构并实现对轮椅的快速折叠,所述调节支板结构包括一X型支板71,一辅助支杆72,一垂直支架73;所述辅助支杆72用于实现对所述X型支板71和所述垂直支架73的加固连接,结合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调节支板结构的辅助支杆示意图,所述辅助支杆72包括一长孔支杆723,所述长孔支杆723一端设置有一长孔721,所述长孔721通过一第一销轴741与所述X型支板71相连,所述长孔支杆723另一端与所述垂直支架73通过一第三销轴743相连,所述辅助支杆72还包括一卡接座724,所述长孔支杆723设置有所述长孔721一端贯穿所述卡接座724;所述辅助支杆72还包括一弹簧722,所述弹簧722置于所述长孔721内部,并与所述长孔支杆723一同置于所述卡接座724内部;所述弹簧722一端与所述长孔721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卡接座724相抵接;所述卡接座724上还设置有一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长孔721通过所述第一销轴741共同固定于所述X型支板71上。
结合图10、图11、图12所示,所述X型支板71的下端与所述垂直支架73下端通过一第四铰链744相连,所述X型支板71上设置有第一搭杆711,所述垂直支架73上设置有搭杆架731,所述第一搭杆711与所述搭杆架731相配合实现对所述X型支板71上端与所述垂直支架73上端的固定。所述垂直支架73上部设置有第二搭杆732,所述垂直支架73下部设置有第三搭杆733,所述第二搭杆732与所述第三搭杆733共同实现对所述垂直支架73的约束,使同侧的所述垂直支架73进行固定。所述长孔支杆723上还设置有一弧形凹槽725,其用于在所述调节支板结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长孔支杆723与所述第二搭杆732不发生干涉,从而使所述调节支板结构尽可能的进行折叠,空间占用达到最小面积。
由于所述垂直支架73底部通过所述第三搭杆733固定,所述X型支板71通过所述第四铰链744固定在所述垂直支架73底部,且所述X型支板71上部设置的所述第一搭杆711将所述X型支板71上部进行固定,从而使所述X型支板71形成稳定的结构。
当所述调节支板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X型支板71上部设置的所述第一搭杆711与所述搭杆架731相扣接,从而使所述调节支板结构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防止因为晃动造成所述调节支板结构松动。
如图10所示,所述X型支板71上还设置有一第二销轴742,其用于对所述X型支板71的交叉型支板进行连接,实现所述X型支板71的绕轴转动。
当所述调节支板结构由折叠状态下压为展开状态时,所述X型支板71对所述辅助支杆72施加沿所述辅助支杆72长轴方向斜向下的力,此时辅助支杆72内部,所述卡接座724抵着弹簧722对所述长孔支杆723同样施加斜向下的力,所述长孔支杆723将力继续传递给所述垂直支架73,从而促使所述垂直支架73向两侧张开。
当所述调节支板结构完全展开时,需要将所述第一搭杆711恰好落入所述搭杆架731的凹槽内,从而实现展开和固定,此时所述长孔721的结构形式具有调节和自适应功能,用于消除设计和制作产生的误差,能够在所述第一搭杆711下落时在所述长孔721内进行小范围调整,从而更轻松的落入所述搭杆架731内,避免所述第一搭杆711下落至所述搭杆架731由于设计和制造的误差造成下落不准确。
所述长孔721通过与所述弹簧722相配合,使所述弹簧722时刻抵着所述长孔721,避免所述长孔721与所述第一销轴741产生配合间隙,从而在实际使用过程避免了产生松松垮垮的现象;同时由于所述弹簧722的存在,极大提高了X架打开、闭合时的流畅程度,无卡涩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车轮与车架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包括车轮、车架、车轮轴和车轮固定管,所述车轮固定管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车轮穿插于所述车轮轴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车轮固定管连接,所述车轮轴与所述调节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调节组件能够调节所述车轮轴与所述车轮固定管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与车架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螺丝(22)和螺母(23),所述车轮固定管的端部设有内螺纹和外螺纹,所述螺丝(22)螺纹连接到所述车轮固定管上,并通过所述螺母(23)锁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与车架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轴与所述调节组件卡接固定。
4.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车轮与车架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的轮椅。
CN201620998107.4U 2016-08-30 2016-08-30 车轮与车架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轮椅 Active CN2062617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98107.4U CN206261753U (zh) 2016-08-30 2016-08-30 车轮与车架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轮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98107.4U CN206261753U (zh) 2016-08-30 2016-08-30 车轮与车架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轮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61753U true CN206261753U (zh) 2017-06-20

Family

ID=59036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98107.4U Active CN206261753U (zh) 2016-08-30 2016-08-30 车轮与车架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轮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617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47558A (zh) 一种轻型折叠车
CN106236429B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脚踏板及具有该脚踏板的轮椅
CN206124621U (zh) 一种快速拔插式的车轮安装机构及该机构的轮椅
CN206261753U (zh) 车轮与车架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轮椅
CN206261755U (zh) 一种调节支板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轮椅
CN206261752U (zh) 一种靠背折叠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轮椅
CN206261756U (zh) 一种刹车装置的位置调节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轮椅
CN206198182U (zh) 一种护裙板位置调节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轮椅
CN206261754U (zh) 一种位置调节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轮椅
CN206315202U (zh) 一种靠背角度调节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轮椅
CN106344290B (zh) 一种调节支板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轮椅
CN206315213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脚踏板及具有该脚踏板的轮椅
CN209051588U (zh) 一种新型无人机
CN108248674A (zh) 阻尼组件、锁紧总成、支撑部件、转向管柱及其锁紧装置
CN208089880U (zh) 一种螺杆式压缩机用皮带传动装置
CN207100764U (zh) 一种伞具支架
WO2006000136A1 (fr) Appareil rotatif pour abri en toile susceptible de tourner
CN214729354U (zh) 一种电动车可快拆旋叠式后避震中轴中套
CN209437527U (zh) 一种轮椅靠背的角度调节结构
CN209405619U (zh) 一种脚踏车训练机上的调节装置
CN211599748U (zh) 一种用于安装管廊的便携式支撑装置
CN216599472U (zh) 一种易拆卸的太阳能电动车
CN208576402U (zh) 缓冲汽车遮阳帘
CN209188015U (zh) 一种健腹轮的折叠结构
CN217812826U (zh) 一种调节式门把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