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54122U - 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54122U
CN206254122U CN201621369959.3U CN201621369959U CN206254122U CN 206254122 U CN206254122 U CN 206254122U CN 201621369959 U CN201621369959 U CN 201621369959U CN 206254122 U CN206254122 U CN 2062541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rail plate
clamping device
wrench body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6995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满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6995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541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54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541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ripping Jigs, Holding Jigs, And Positioning Ji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包括:滑动导轨;第一扳手主体,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夹持部,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滑动导轨;第二扳手主体,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二连接部与滑动导轨滑动配合;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沿着滑动导轨的方向平行分布。从而能够辅助紧固连接件快速地进行定位安装,并避免人工辅助两个紧固连接件进行定位安装时容易出现偏移的问题。

Description

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动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紧固连接件进行连接的过程中,会遇到同时需要对相邻的两个紧固连接件进行连接固定的情况。而当对相邻的两个紧固连接件进行同时连接时,则需要通过一方的操作人员辅助固持两个紧固连接件的固定位置,由另一方的操作人员对两个紧固连接件进行紧固操作。
例如在风力发电机的偏航大齿附近安装双接近开关时,由于双接近开关需要安装在在机舱平台下方距离偏航大齿较近的位置处,而且双接近开关的两侧接近开关之间的距离要求保持在102±2mm的范围内。由于在风力发电机执行偏航的过程中,双接近开关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采集高低电平变化情况判断风力发电机的偏航方向并计算偏航距离,所以对于双接近开关的安装精准度有很高的要求。而由于一些风力发电机的空间受限,导致双接近开关的调试空间狭小,需要一个操作员在机舱处辅助固定双接近开关的一侧,另一个操作员配合到机舱平台下方紧固螺栓。并且由于双接近开关不易被固定,因此在调试过程中双接近开关容易出现偏移,而影响对双接近开关的调试,进而严重影响双接近开关对风力发电机偏航位置数据的采集,导致系统报故障的频次上升,同时降低了双接近开关的可利用率。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夹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夹持装置,能够实现辅助紧固连接件快速地定位安装,提高紧固连接件的安装效率的目的,避免人工辅助对紧固连接件进行定位安装的过程中出现偏移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夹持装置,包括:滑动导轨;第一扳手主体,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夹持部,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滑动导轨;第二扳手主体,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二连接部与滑动导轨滑动配合;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沿着滑动导轨的方向平行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一连接部与滑动导轨固定连接,或者第一连接部与滑动导轨滑动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二连接部通过辅助滑动板与滑动导轨滑动配合,辅助滑动板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并且使辅助滑动板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与滑动导轨配合的滑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第二连接部和/或辅助滑动板上设有连通至滑动导轨表面的固定旋钮孔,在固定旋钮孔内安装固定旋钮,使第二连接部能够通过固定旋钮被固定于滑动导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滑动导轨的端部设有限位部件,以防止第二连接部脱离与滑动导轨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限位部件包括限位卡扣和固定螺丝,通过固定螺丝将限位卡扣固定连接于滑动导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沿着滑动导轨的纵长方向设有第一刻度标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一夹持部和/或第二夹持部具有活动夹持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活动夹持口包括固定卡齿和能够相对固定卡齿滑动的活动卡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沿着活动卡齿的滑动方向设有第二刻度标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一连接部通过固定板固定于滑动导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固定板与滑动导轨一体成型。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持装置,通过将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夹持部的第一扳手主体以及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夹持部的第二扳手主体沿滑动导轨的方向平行地布置于滑动导轨处,并使第二扳手主体与滑动导轨滑动配合。能够根据两个紧固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对应地调节第一扳手主体和第二扳手主体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扳手主体和第二扳手主体能够通过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同时对准两个紧固连接件,辅助紧固连接件进行稳固定位,从而避免人工辅助两个紧固连接件进行定位安装时容易出现偏移的问题。能够辅助紧固连接件快速地定位安装,提高紧固连接件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其中: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使用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夹持装置的使用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夹持装置的滑动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夹持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夹持装置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夹持装置的辅助滑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的夹持装置的第二扳手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夹持装置的活动卡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的夹持装置的第二扳手主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中的夹持装置的调节蜗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夹持装置,10-滑动导轨;11-第一连接段;111-台阶面;112-螺纹孔;12-第二连接段;121-第一刻度标尺;122-螺纹孔;13-限位部件;
20-第一扳手主体;21-第一连接部;22-第一夹持部;221-固定卡齿;222-活动卡齿;223-第一夹持口;223′-第一夹持口;24-调节蜗杆;25-第二刻度标尺;
30-第二扳手主体;31-第二连接部;311-连接孔;32-第二夹持部;321-固定卡齿;321b-夹持面;322-活动卡齿;322a-卡齿;322b-夹持面;322c-齿条轴;323-第二夹持口;323′-第二夹持口;324-操作窗;326-轴孔;327-引导孔;33-辅助滑动板;331-板体;332-突起部;333-滑槽;334-螺纹孔;341-蜗杆本体;342-螺旋齿;335-固定旋钮孔;34-调节蜗杆;35-第二刻度标尺;36-固定旋钮;
41-第一接近开关;411-外侧螺母;412-内侧螺母;42-第二接近开关;421-外侧螺母;422-内侧螺母;
200-夹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和层的厚度。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能够在对紧固连接件进行安装定位时,固持住紧固连接件的一部分,便于对紧固连接件的其他部分进行紧固操作。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持装置用于在安装双接近开关时,辅助将双接近开关的两个外侧螺母同时进行夹持固定(同固持),而便于对双接近开关的两个内侧螺母进行旋紧操作,来对双接近开关进行安装可调式。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持装置同样能够辅助对其他的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紧固连接件进行固定,例如当被连接部件通过两侧的螺栓螺母组件进行连接时,则可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持装置对两侧的螺栓螺母组件的螺栓头或者螺母同时进行固持,进而可对应地操作螺母或者螺栓头将两侧的螺栓螺母组件同时进行紧固,保证两侧的螺栓螺母组件安装位置的准确性,并且在安装过程中螺栓螺母组件不会出现偏移的现象。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图1至1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持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见图1和图2,其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夹持装置100的使用状态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夹持装置100的使用状态的俯视示意图。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以下的实施例中,仅以采用夹持装置100辅助风力发电机的偏航齿轮处的双接近开关进行安装调试为例,对夹持装置10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如图1和图2所示,双接近开关包括第一接近开关41和第二接近开关42。夹持装置100包括:滑动导轨10、第一扳手主体20以及第二扳手主体30,其中,滑动导轨10作为整体结构的支撑,用于连接第一扳手主体20和第二扳手主体30。第一扳手主体20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和第一夹持部22,并且第一连接部21连接于滑动导轨10。第二扳手主体30,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并且第二连接部31与滑动导轨10滑动配合。安装后的第一扳手主体20和第二扳手主体30沿着滑动导轨10的方向平行地分布。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动导轨10通过将第二连接部31滑动地连接于滑动导轨10,使得第二扳手主体30能够沿滑动导轨10滑动,从而能够靠近或者远离第一扳手主体20。因此能够根据双接近开关的第一接近开关41和第二接近开关42之间需要保持的预定距离,滑动地调节第二连接部31在滑动导轨10上所处位置,使第一扳手主体20的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扳手主体30的第二夹持部32之间能够保持预定距离,进而能够通过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夹持部32分别对准并同时夹持住第一接近开关41的外侧螺母411和第二接近开关42的外侧螺母421,进一步对第一接近开关41的内侧螺母412和第二接近开关42的内侧螺母422进行紧固操作。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持装置100能够准确地辅助第一接近开关41和第二接近开关42进行安装定位和调试,防止人工辅助固定双接近开关的外侧螺母时出现偏移的现象,而影响安装后的双接近开关对于偏航位置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进而增加偏航系统的故障频率并降低双接近开关的利用率的问题。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夹持装置100的滑动导轨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滑动导轨10大致为板状,可以采用金属或者非金属材料制成,例如:可以采用钢材制成。滑动导轨10具体包括:用于连接第一扳手主体20的第一连接段11、用于连接第二扳手主体30的第二连接段12和限位部件13,其中,第一连接段11和第二连接段12彼此连接,当然第一连接段11和第二连接段12可以采用分体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一体式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段11为一固定板,用于与第一夹持部22固定连接,并且第一连接段11的宽度大于第二连接段12的宽度。为了便于握持操作,第一连接段11靠近第二连接段12一侧具有宽度尺寸朝向第二连接段12方向呈递减形式的过渡部分。第一连接段11的远离第二连接段12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螺纹孔112,图中示例性地示出了具有四个阵列分布的螺纹孔112。第一连接段11和第二连接段12的连接处形成有台阶面111。
第二连接段12为直板形结构,在第二连接段12与第二扳手主体30的滑动接触面上且沿滑动导轨10的纵长方向设置有第一刻度标尺121,第一刻度标尺121的刻度范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对应上述台阶面111处将刻度范围沿滑动导轨10的纵长方向设置为9cm~14cm。并且在第二连接段12远离第一连接段1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螺纹孔122,图3中只示意性地示出具有两个螺纹孔122。限位部件13(图1所示)包括限位卡扣和固定螺丝,限位卡扣为块状结构,通过两个固定螺丝以及两个螺纹孔122可将限位卡扣紧固连接于第二连接段12的远离第一连接段11一端处,从而能够通过台阶面111和限位卡扣13对第二扳手主体30在第二连接段12上的滑动范围进行限制,以防止第二连接部31脱离与滑动导轨10的连接,同时防止第二扳手主体30过度靠近第一扳手主体20,而不易对第二连接部31进行调节操作。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限位部件13还可以为其他结构。示例性地,限位部件13还可以为通过固定螺丝紧固连接于滑动导轨10上的卡条、卡棱或者其他的结构,亦或限位部件13只包括固定螺丝,而采用将固定螺丝直接紧固连接在第二连接段12的螺纹孔122中。当然,当第一连接段11和第二连接段12为分体结构时,限位部件13还可以与第二连接段12为一体式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滑动导轨10为板状的结构,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滑动导轨10还可以为条状、柱状或者其他形状的结构,其也可以不具有第一连接段11和第二连接段12,只是包括一个第二连接段12的结构同样可以作为滑动导轨10连接第一扳手主体20和第二扳手主体30,并对第一扳手主体20和/或第二扳手主体30进行滑动支撑。另外,第一连接段11和第二连接段12的长度以及滑动导轨10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例如可以根据图1中的第一接近开关41和第二接近开关42之间需要设置的距离范围,适当地选择第二连接段12需要的长度,使得被连接后的第一扳手主体20和第二扳手主体30之间的距离的调节范围能够满足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夹持部32对第一接近开关41和第二接近开关42的外侧螺母411和外侧螺母421的夹持需要。
请参见图4和图5,其中,图4是图1中的夹持装置100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夹持装置100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扳手主体20包括第一连接部21和第一夹持部22,而第二扳手主体30同样包括第二连接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扳手主体20和第二扳手主体30的结构大致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第一扳手主体20的第一连接部21与滑动导轨10的第一连接段11固定地连接,而第二扳手主体30的第二连接部31与滑动导轨10的第二连接段12滑动地连接。并且连接后的第一扳手主体20和第二扳手主体30沿滑动导轨10的方向平行地分布,使得第一扳手主体20和第二扳手主体30能够通过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夹持部32朝向滑动导轨10的同一侧同时夹持住第一接近开关41的外侧螺母411和第二接近开关42的外侧螺母421。
示例性地,第一连接部21对应第一连接段11处的螺纹孔112开设有四个连接孔,由此可采用固定螺栓(图中未示出)经由第一连接部21处的连接孔以及第一连接段11处的螺纹孔112将第一扳手主体20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段11处。将第一扳手主体20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段11的方式能够在对双接近开关的外侧螺母进行固持时增加第一扳手主体20的抗扭性能,进而增加夹持装置100结构的稳定性。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第一扳手主体20的第一连接部21与滑动导轨10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不进行限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1还可以通过焊接、铆接或者间接连接的方式连接至滑动导轨10的第一连接段11处。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扳手主体30还包括辅助滑动板33,通过第二连接部31和辅助滑动板33共同配合将第二扳手主体30滑动连接至滑动导轨10的第二连接段12处。请一并参见图6和图7,其中,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辅助滑动板33的结构;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二扳手主体30的结构。如图6所示,辅助滑动板33包括:板体331、沿板体331两侧突出设置的突起部332,两侧突起部332之间形成的滑槽333、开设在两侧突起部332的突出面上的螺纹孔334(图中示例性地示出四个螺纹孔334)以及设置在一侧的突起部332的一个侧面处并连通至滑动导轨10表面的固定旋钮孔335。当然固定旋钮孔335还可以开设在第二连接部31处并连通至滑动导轨10表面,采用该方式同样可以通过固定旋钮36经由固定旋钮孔335使第二扳手主体30固定于滑动导轨10。
如图7所示,第二扳手主体30的第二连接部31处对应辅助滑动板33的螺纹孔334设置有连接孔311,采用固定螺栓(图中未示出)经由连接孔311以及螺纹孔334,可将第二连接部31贴合于辅助滑动板33的两侧突起部332的突出面进行连接固定。与辅助滑动板33固定后的第二连接部31,即可通过辅助滑动板33的滑槽333套接于第二连接段12上(如图5所示)。由于第二连接段12为直板状,套接后的第二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段12以及辅助滑动板33之间形成滑动接触面,使得套接于其上的第二扳手主体30可沿第二连接段12朝向靠近第一扳手主体20或者远离第一扳手主体20的方向滑动。为了便于对第二扳手主体30在第二连接段12上进行滑动调节并保持第二扳手主体30在滑动中的稳定性,示例性地,辅助滑动板33还包括除与第二连接部31连接的连接部分之外的延伸部分,并且该延伸部分的宽度尺寸沿靠近第一连接段11的方向呈递减形式。由此能够在不改变第二扳手主体30本身的形状的前提下,增加滑槽333的长度,保证第二扳手主体30在滑动中的稳定性。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扳手主体30的第二连接部31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滑动连接至第二连接段12处。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滑槽333开设在第二连接部31上的与第二连接段12的接触面处,此时辅助滑动板33即可采用直板状结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二连接部31的与第二连接段12的接触面处通过平行地连接两个肋条,并可通过两个肋条的突出面连接一背板,使得第二连接部31、背板以及两个肋条之间共同形成四面封闭的滑槽,第二连接部31则可以通过该滑槽滑动套接于第二连接段12上。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段12之间还可以采用滚珠丝杠或者齿轮齿条的传动方式进行滑动配合。另外,第二扳手主体30还可以不采用其他辅助结构形成滑槽333,而是采用在第二连接部31本体处直接开设滑槽的方式实现将第二扳手主体30滑动连接至第二连接段12处。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刻度标尺121具体设置于第二连接段12面向第二连接部31一侧的接触面上(如图5和图6所示),因此,第二扳手主体30通过第二连接部31在第二连接段12上滑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第一刻度标尺121判读出第二扳手主体30与第一扳手主体20之间的距离。即可在将第一接近开关41和第二接近开关42安装至风力发电机的偏航齿轮处时,根据第一接近开关41与第二接近开关42之间的预定距离,对第一扳手主体20以及第二扳手主体30之间的距离进行适当调节,从而通过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夹持部32同时夹持住第一接近开关41的外侧螺母411以及第二接近开关42的外侧螺母421,进而实现辅助第一接近开关41以及第二接近开关42进行准确定位以及快速固定的目的。并且由于通过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夹持部32能够将第一接近开关41的外侧螺母411和第二接近开关42的外侧螺母421同时进行夹持,避免人工辅助固持双接近开关的外侧螺母时容易偏斜而导致双接近开关在安装调试的过程中出现移动,进而影响双接近开关采集的偏航位置数据的准确性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对双接近开关的安装调试的效率以及双接近开关的利用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扳手主体30还包括固定旋钮36,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旋钮36包括具有螺纹的连接段(图中未示出)以及旋拧段。如图5所示,将第二连接部31与辅助滑动板33连接并套接于第二连接段12处后,固定旋钮36通过其连接段由辅助滑动板33的固定旋钮孔335穿入。通过操作旋拧段即可增加其连接段探入固定旋钮孔335中的长度,从而当固定旋钮36通过连接段的端面抵顶于第二连接段12的一侧端面处时,辅助滑动板33远离固定旋钮36一侧的滑槽333侧壁会紧密贴合于第二连接段12的另一侧端面,进而通过摩擦力阻止第二扳手主体30通过第二连接部31在第二连接段12处继续滑动。由此能够使第一扳手主体20和第二扳手主体30之间固定地保持于设定的距离,避免由于滑槽333与第二连接段12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时,在对双接近开关的外侧螺母进行夹持时,第二扳手主体30容易出现滑动的现象。增加了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夹持部32对双接近开关的外侧螺母的固持力,进一步提高双接近开关的安装调试效率。并且由于上述限位部件13的存在,第二扳手主体30通过第二连接部31在第二连接段12上的滑动范围会被限制,因此第二扳手主体30不会从第二连接段12处脱离。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扳手主体20被固定连接至滑动导轨10处,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扳手主体20还可以采用与第二扳手主体30相同的方式滑动地连接至滑动导轨10。由此,在通过夹持装置100辅助双接近开关进行安装调试时,能够选择性地对第一扳手主体20和/或第二扳手主体30的连接位置进行调节,增加夹持装置100的灵活适用性。当第一扳手主体20滑动连接至滑动导轨10处时,对应地,第二扳手主体3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扳手主体20的结构固定地连接至滑动导轨10处。
第一扳手主体20和第二扳手主体30分别通过设置于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夹持部32上的第一夹持口223和第二夹持口323夹持第一接近开关41的外侧螺母411以及第二接近开关42的外侧螺母421。请参见图7示出的第二扳手主体30的结构,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扳手主体20的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扳手主体30的第二夹持部32的夹持口均为活动夹持口。由于第一扳手主体20的第一夹持部22与第二扳手主体30的第二夹持部32的结构相同,因此只以第二扳手主体30为例对第二夹持部32的结构进行示意性地说明。
具体地,第二夹持部32包括:固定卡齿321和能够相对固定卡齿321滑动的活动卡齿322,其中,固定卡尺321突出地设置在第二夹持部32的本体远离第二连接部31一侧,具有固定的夹持面321b。请一并参见图8和图9,其中,图8示出了图7中的活动卡齿322的结构;图9示出了图7中的第二扳手主体30的部分结构。如图8和图9所示,活动卡齿322包括卡齿322a、形成于卡齿322a一侧并与上述夹持面321b相对的夹持面322b以及形成于卡齿322a的基侧并刻有齿条的齿条轴322c,对应齿条轴322c,第二夹持部32的本体处,沿第二夹持部32的宽度方向开设有引导孔327,通过将齿条轴322c可滑动地嵌合于引导孔327中,能够允许齿条轴322c带动卡齿322a沿引导孔327的延伸方向自由移动。另外,在第二夹持部32的本体处,沿第二夹持部32的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操作窗324。操作窗324与引导孔327连通且操作窗324的设置位置比引导孔327更靠近第二连接部31一侧,并且操作窗324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壁处凹陷设置有轴孔326。请一并参见图10所示,调节蜗杆34包括蜗杆本体341和环绕蜗杆本体341螺旋设置的螺旋齿342,其中,蜗杆本体341具有中心轴(图中未示出),将蜗杆本体341置入操作窗324中,即可通过中心轴经由轴孔326将调节蜗杆34可旋转地连接至操作窗324处。安装后的螺旋齿342的周缘从操作窗324露出并经由引导孔327和操作窗324的连通处与活动卡齿322的齿条轴322c啮合(如图7所示)。对于第一夹持部22处的固定卡齿221和活动卡齿222之间的配合结构与固定卡齿321和活动卡齿322之间的配合结构相同,故不再加以赘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二夹持部32本体处沿活动卡齿322的滑动方向还设置有第二刻度标尺35(如图4所示)。通过第二刻度标尺35能够判读出夹持面321b和夹持面322b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根据第二接近开关42的外侧螺母421的外形尺寸对应地调节第二夹持口323的开口大小,使第二夹持部32能够辅助具有多种螺母型号的双接近开关进行安装调试。对应地,第一夹持部22本体处沿其活动卡齿222的滑动方向同样设置有第二刻度标尺25。当然第二刻度标尺25和第二刻度标尺35的刻度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例如可以将第二刻度标尺25和第二刻度标尺35的刻度范围设置为0mm~25mm(即,夹持面321b和夹持面322b之间的调节范围为0mm~25mm)。
由此,即可通过操作窗324手动拨动调节蜗杆34的螺旋齿342,使齿条轴322c带动卡齿322a沿引导孔327移动,从而能够调节夹持面321b与夹持面322b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通过对第二夹持部32的第二夹持口323以及第一夹持部22的第一夹持口223的开口大小进行调节,使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夹持部32能够辅助具有不同尺寸的外侧螺母的双接近开关进行安装调试,增加夹持装置100的灵活适用性,使夹持装置100能够满足多种固定使用需求。
以下将根据图1和图2所示的夹持装置100说明采用夹持装置100辅助双接近开关安装调试的具体过程。当使用夹持装置100辅助双接近开关进行安装调试时,首先通过调节蜗杆24和第二刻度标尺25以及调节蜗杆34和第二刻度标尺35分别对应第一接近开关41的外侧螺母411和第二接近开关42的外侧螺母421的外形尺寸,调节第一夹持部22的第一夹持口223和第二夹持部32的第二夹持口323的开口大小(即夹持面321b和夹持面322b之间的距离)。然后通过第一刻度标尺121对应第一接近开关41和第二接近开关42之间需要保持的距离,操控第二连接部31在第二连接段12处滑动,使第二扳手主体30和第一扳手主体20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使得第一夹持部22的第一夹持口223和第二夹持部32的第二夹持口323分别对准并夹持住外侧螺母411和外侧螺母421。在外侧螺母411和外侧螺母421被固定住的基础上,即可对第一接近开关41的内侧螺母412以及第二接近开关42的内侧螺母422进行旋紧操作,进而使第一接近开关41和第二接近开关42保持预定距离地被固定在安装位置处。并且在夹持装置100对外侧螺母411和内侧螺母412进行夹持的过程中,可对第一接近开关41和第二接近开关42进行调试,保证第一接近开关41和第二接近开关42在调试过程中的稳定性,不会因为出现偏移现象而导致安装后的双接近开关采集的偏航数据不准确的问题。使用夹持装置100对其他需要辅助安装固定的紧固连接件的辅助固定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相似,故不再加以赘述。
请参见图11示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夹持装置200的结构,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扳手主体20和第二扳手主体30的夹持口均为固定夹持口。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夹持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扳手主体20的第一夹持口223′以及第二扳手主体30的第二夹持口323′均具有两个固定卡齿,因此第一夹持口223′和第二夹持口323′的大小均不可调节。但是针对本实施例的夹持装置200,第一扳手主体20和第二扳手主体30可以对应双接近开关的外侧螺母的标准设置多种尺寸的夹持口。例如可以将第一扳手主体20和第二扳手主体30的夹持口大小对应可固持的通用型螺栓或者螺母部件设置为12mm、18mm、20mm以及24mm。由于第一扳手主体20和第二扳手主体30分别可拆卸地与滑动导轨10连接,因此,可根据不同尺寸的夹持口,在滑动导轨上更换不同的第一扳手主体20和/或第二扳手主体30,依然能够辅助具有不同尺寸的外侧螺母的双接近开关进行快速安装调试,同时避免人工在对双接近开关的外侧螺母进行固定的过程中,双接近开关容易出现偏移的问题。
当然,第一扳手主体20的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扳手主体30的第二夹持部32也可以不同时具有活动夹持口,而是在第一夹持部22和第二夹持部32的其中一者设置活动夹持口,而在另一者上设置固定夹持口同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夹持口的形状不进行限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夹持还可以对应被加持的部件设置更多个夹持面。
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其精神和本质特征。因此,当前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定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非上述描述定义,并且,落入权利要求的含义和等同物的范围内的全部改变从而都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中。并且,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

Claims (12)

1.一种夹持装置(100,2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滑动导轨(10);
第一扳手主体(20),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和第一夹持部(22),所述第一连接部(21)连接于所述滑动导轨(10);
第二扳手主体(30),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所述第二连接部(31)与所述滑动导轨(10)滑动配合;
所述第一夹持部(22)与所述第二夹持部(32)沿着所述滑动导轨(10)的方向平行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与所述滑动导轨(10)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21)与所述滑动导轨(10)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1)通过辅助滑动板(33)与所述滑动导轨(10)滑动配合,所述辅助滑动板(3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1)固定连接,并且使所述辅助滑动板(3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1)之间形成与所述滑动导轨(10)配合的滑槽(3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100,2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部(31)和/或所述辅助滑动板(33)上设有连通至所述滑动导轨(10)表面的固定旋钮孔(335),在固定旋钮孔(335)内安装固定旋钮(36),使所述第二连接部(31)能够通过所述固定旋钮(36)被固定于所述滑动导轨(1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100,2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动导轨(10)的端部设有限位部件(13),以防止所述第二连接部(31)脱离与所述滑动导轨(10)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装置(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13)包括限位卡扣和固定螺丝,通过固定螺丝将所述限位卡扣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导轨(10)。
7.根据权利要求1-4、6中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100,200),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滑动导轨(10)的纵长方向设有第一刻度标尺(121)。
8.根据权利要求1-4、6中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22)和/或所述第二夹持部(32)具有活动夹持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持装置(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夹持口包括固定卡齿和能够相对所述固定卡齿滑动的活动卡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持装置(100,200),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活动卡齿的滑动方向设有第二刻度标尺(25,35)。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通过固定板固定于所述滑动导轨(1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夹持装置(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滑动导轨(10)一体成型。
CN201621369959.3U 2016-12-13 2016-12-13 夹持装置 Active CN206254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69959.3U CN206254122U (zh) 2016-12-13 2016-12-13 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69959.3U CN206254122U (zh) 2016-12-13 2016-12-13 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54122U true CN206254122U (zh) 2017-06-16

Family

ID=59028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69959.3U Active CN206254122U (zh) 2016-12-13 2016-12-13 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5412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06145A (zh) * 2020-03-30 2020-05-29 上海精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夹持工装
CN111270053A (zh) * 2020-03-30 2020-06-12 上海精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淬火系统及淬火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06145A (zh) * 2020-03-30 2020-05-29 上海精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夹持工装
CN111270053A (zh) * 2020-03-30 2020-06-12 上海精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淬火系统及淬火方法
WO2021197120A1 (zh) * 2020-03-30 2021-10-07 上海精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夹持工装
WO2021197119A1 (zh) * 2020-03-30 2021-10-07 上海精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淬火系统及淬火方法
CN111270053B (zh) * 2020-03-30 2021-12-24 上海精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淬火系统及淬火方法
CN111206145B (zh) * 2020-03-30 2021-12-28 上海精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夹持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54122U (zh) 夹持装置
CN103487322A (zh) 竖直安装带测量孔冷拉螺栓伸长值的测量方法及测量工具
CN203509424U (zh) 螺旋片焊接用定位夹具
CN203418531U (zh) 一种板材拉伸试样刻划标距装置
CN201720898U (zh) 高精度多孔位打孔工装
CN206065148U (zh) 用于折弯机工作台挠度补偿的机构
CN206030020U (zh) 石墨烯薄膜生产系统中的模切机电眼装置
CN104634659B (zh) 拉线张紧力控制器
CN104502195B (zh) 便携式拉线张紧力控制器
JP5184051B2 (ja) 可動台のための位置調整機構
CN203550859U (zh) 竖直安装带测量孔冷拉螺栓伸长值的测量工具
CN104458419B (zh) 拉线张紧力控制器
CN213257694U (zh) 激光打标机
ATE490054T1 (de) Variabel einstellbare vorrichtung zum einspannen von rohren
CN204340696U (zh) 油门踏板限位结构和车辆
CN203696126U (zh) 便拆式板料裁切锯台
CN204195219U (zh) 一种狭缝组件调整工装
CN112706093A (zh) 一种电气教学平台用检测物安装夹具
CN203804853U (zh) 可调活动扳手
CN208583911U (zh) 可灵活调节送料高度和间隙的活动导轮装置
CN205404301U (zh) 一种座椅剪切环性能试验机
CN221071007U (zh) 一种可精准调节的液压称量漏斗
CN203804630U (zh) 机械夹具辅助垫块
CN108526789A (zh) 一种电子产品焊接台
CN219504022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