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20299U - 一种l形钢板组合墙 - Google Patents
一种l形钢板组合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220299U CN206220299U CN201621297452.1U CN201621297452U CN206220299U CN 206220299 U CN206220299 U CN 206220299U CN 201621297452 U CN201621297452 U CN 201621297452U CN 206220299 U CN206220299 U CN 2062202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tube wall
- outer tube
- side plate
-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形钢板组合墙,属于建筑领域,包括L形的外管壁;外管壁的中空腔室内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沿外管壁竖直设置,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两端均分别与外管壁相对的两侧板固定连接;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别位于邻近外管壁的两端部的位置,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别与外管壁形成端部暗柱灌注腔。本实用新通过设置于中空腔室内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不仅可以起到模板的作用,将混凝土灌注于中空腔室内形成整体成型的墙体和端部暗柱;而且还可以提高墙体的承载力,并作为外管壁的平面外约束,提高了墙体的整体结合性,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受力合理、构造简单、承载力高和抗震性能良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L形钢板组合墙。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推广,装配式钢结构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逐步加大。其中,钢板组合墙可形成剪力墙体系,或与框架形成框架--剪力墙体系,可应用于高层建筑,因此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是,现有的钢板组合墙或内部隔板设置过多,影响内部混凝土浇注及钢梁与组合墙的连接;或对外管壁及内部混凝土约束不足,导致墙体的整体结合性较差,影响墙体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形钢板组合墙,以提高钢板组合墙中对外管壁及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增强整体结合性,改善墙体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L形钢板组合墙,其包括L形的外管壁;所述外管壁设置有L形的中空腔室以及灌注于所述中空腔室内的混凝土;所述中空腔室内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均沿所述外管壁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外管壁相对的两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分别位于邻近所述外管壁的两端部的位置,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分别与所述外管壁形成端部暗柱灌注腔。
进一步,所述中空腔室内还设置有内管壁;所述内管壁斜向设置于所述中空腔室的拐角处,并沿所述外管壁竖直设置;所述内管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管壁相对的两侧板固定连接,且凸出所述外管壁。
进一步,所述中空腔室内还设置有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第四隔板均沿所述外管壁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第四隔板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外管壁相对的两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第四隔板分别位于所述内管壁的两侧,且所述第三隔板、所述第四隔板、所述内管壁与所述外管壁形成拐角暗柱灌注腔。
进一步,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三隔板、所述第四隔板以及所述内管壁均分别采用坡口焊或电渣焊与所述外管壁焊接。
进一步,所述中空腔室内还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沿所述外管壁竖直设置,且所述连接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管壁相对的两侧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相对竖直设置的两根第一角钢以及沿所述两根第一角钢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根第二角钢;所述两根第一角钢与所述外管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角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根第一角钢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两根第一角钢分别与所述外管壁焊接,所述第二角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根第一角钢焊接。
进一步,所述两根第一角钢通过角焊缝与所述外管壁焊接。
进一步,所述外管壁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五侧板以及第六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五侧板位于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位于相对的位置,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六侧板分别位于两端部,且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所述第五侧板和所述第六侧板围成L形的所述中空腔室。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所述第五侧板和所述第六侧板间采用焊接或者冷弯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L形钢板组合墙,通过设置于中空腔室内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不仅可以起到模板的作用,将混凝土灌注于中空腔室内形成整体成型的墙体和端部暗柱;而且还可以提高墙体的承载力,并作为外管壁的平面外约束,提高了墙体的整体结合性,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受力合理、构造简单、承载力高和抗震性能良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中所述的L形钢板组合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第一侧板101,第二侧板102,第三侧板103,第四侧板104,第五侧板105,第六侧板106,第一隔板107,第二隔板108,内管壁109,第三隔板110,第四隔板111,连接构件112,端部暗柱灌注腔113,拐角暗柱灌注腔114,第一角钢115,第二角钢11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形钢板组合墙,其包括L形的外管壁;外管壁包括首尾依次焊接的第一侧板101、第二侧板102、第三侧板103、第四侧板104、第五侧板105和第六侧板106;第一侧板101和第五侧板105位于相对的两侧,第二侧板102和第四侧板104位于相对的两侧,第三侧板103和第六侧板106分别位于两端部,并于外管壁的内部,围成L形的中空腔室,且中空腔室内灌注有混凝土。
中空腔室内设置有第一隔板107和第二隔板108;第一隔板107和第二隔板108均沿外管壁竖直设置,且第一隔板10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侧板102和第四侧板104焊接,第二隔板10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101和第五侧板105焊接;第一隔板107位于临近第三侧板103的位置,第二隔板108位于邻近第六侧板106的位置,且第一隔板107和第二隔板108分别与外管壁形成端部暗柱灌注腔113。
基于上述结构的L形钢板组合墙,通过外管壁设置的中空腔室以及设置于中空腔室内的第一隔板107和第二隔板108,将中空腔室分隔成墙体部分和墙柱部分,从而在建筑过程中,其可以起到模板的作用,将混凝土灌注于中空腔室内,与外管壁内形成整体成型的墙体和端部暗柱,提高了墙体的整体结合性;同时,第一隔板107和第二隔板108还可以提高墙体的承载力,并作为外管壁的平面外约束,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该L形钢板组合墙具有受力合理、构造简单、承载力和抗震性能良好等优点。
目前L形钢板组合墙在拐角的内凹角处处采用了以下两种形式:1)在内凹角处设置角钢,并将角钢伸入内灌混凝土中,作为外管壁的平面外约束;2)内凹角处的两侧板分别向墙内延长至外凹角处的两侧板,形成一个狭小的腔体。
但是,现有的构造存在以下不足:因钢板组合墙采用的钢板厚度均较薄,第一种构造方式对凹角处两侧管壁的平面外约束较弱,尤其在地震作用下或者混凝土进入塑性阶段时,由于混凝土开裂,锚入混凝土的角钢将发生滑移,影响墙体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由于钢板组合墙墙宽较小,采用第二种构造方式则易形成狭小腔体,且其节点本身的连接构造也较复杂,不利于构件加工制作及混凝土灌注,尤其当需要在拐角处刚接钢框梁时,墙体内无法设置与梁翼缘对应的水平隔板,否则将形成封闭腔体。
针对于上述问题,优选地,在中空腔室内还设置了内管壁109;内管壁109斜向设置于中空腔室的拐角处,并沿外管壁竖直设置;内管壁109的两端分别与外管壁相对的两侧板固定连接,并凸出外管壁以便于内管壁109的焊接,从而提高内管壁109对外管壁外约束效果,使得墙体具有更好地承载力和抗震性能;同时,还便于内部混凝土浇注及与钢梁的连接。
更优地,本实施例的中空腔室内还设置有第三隔板110和第四隔板111;第三隔板110和第四隔板111均沿外管壁竖直设置,且第三隔板11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侧板102和第四侧板104焊接,第四隔板1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101和第五侧板105焊接;第三隔板110和第四隔板111分别位于内管壁109的两侧,且第三隔板110、第四隔板111、内管壁109与外管壁形成拐角暗柱灌注腔114。
通过设置于内管壁109两侧的第三隔板110和第四隔板111,在中空腔室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其起到模板作用,并在L形钢板组合墙的拐角处形成拐角暗柱,从而更好的提高L形钢板组合墙的承载力。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更好地提高本实施例中的L形钢板组合墙的强度以及承载力和抗震性能,优选地,还可以在中空腔室内设置连接构件112,其中,第二侧板102和第四侧板104间设置有连接构件112,第一侧板101和第五侧板105间设置有多个连接构件112。
连接构件112均沿外管壁竖直设置,且每个连接构件112的两端分别与外管壁相对的两侧板焊接;通过连接构件112可以对外管壁起到支撑加强和约束作用,进而使得L形钢板组合墙的强度以及承载力和抗震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如图2所示,连接构件112包括相对竖直设置的两根第一角钢115以及沿两根第一角钢115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多根第二角钢116;两根第一角钢115与外管壁固定连接,第二角钢116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一角钢115焊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01、第二侧板102,第三侧板103、第四侧板104、第五侧板105和第六侧板106还可以采用冷弯成型的方式制成。
容易理解地,本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连接构件112的设置方式,其根据L形钢板组合墙各段的长度以及实际使用情况,可以对设置于L形钢板组合墙内的连接构件112的数量进行适当的增加或减少。
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07、第二隔板108、第三隔板110,第四隔板111均分别采用坡口焊或电渣焊的焊接方式与外管壁焊接;两根第一角钢115通过角焊缝与外管壁焊接。
本实施例中,连接构件112还可以采用其他现有结构,容易理解的,例如板状的连接构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L形钢板组合墙,其特征在于,包括L形的外管壁;所述外管壁设置有L形的中空腔室以及灌注于所述中空腔室内的混凝土;所述中空腔室内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均沿所述外管壁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外管壁相对的两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分别位于邻近所述外管壁的两端部的位置,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分别与所述外管壁形成端部暗柱灌注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形钢板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室内还设置有内管壁;所述内管壁斜向设置于所述中空腔室的拐角处,并沿所述外管壁竖直设置;所述内管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管壁相对的两侧板固定连接,且凸出所述外管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形钢板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室内还设置有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第四隔板均沿所述外管壁竖直设置,且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第四隔板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外管壁相对的两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隔板和所述第四隔板分别位于所述内管壁的两侧,且所述第三隔板、所述第四隔板、所述内管壁与所述外管壁形成拐角暗柱灌注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形钢板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三隔板、所述第四隔板以及所述内管壁均分别采用坡口焊或电渣焊与所述外管壁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L形钢板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室内还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沿所述外管壁竖直设置,且所述连接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管壁相对的两侧板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形钢板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相对竖直设置的两根第一角钢以及沿所述两根第一角钢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根第二角钢;所述两根第一角钢与所述外管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角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根第一角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形钢板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第一角钢分别与所述外管壁焊接,所述第二角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根第一角钢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形钢板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第一角钢通过角焊缝与所述外管壁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L形钢板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壁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五侧板以及第六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五侧板位于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位于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六侧板分别位于两端部,且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所述第五侧板和所述第六侧板围成L形的所述中空腔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L形钢板组合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所述第五侧板和所述第六侧板间采用焊接或者冷弯成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97452.1U CN206220299U (zh) | 2016-11-29 | 2016-11-29 | 一种l形钢板组合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97452.1U CN206220299U (zh) | 2016-11-29 | 2016-11-29 | 一种l形钢板组合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220299U true CN206220299U (zh) | 2017-06-06 |
Family
ID=58787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29745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20299U (zh) | 2016-11-29 | 2016-11-29 | 一种l形钢板组合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22029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14812A (zh) * | 2015-04-29 | 2018-01-19 | B·丁塞尔 | 建筑元件 |
-
2016
- 2016-11-29 CN CN201621297452.1U patent/CN20622029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14812A (zh) * | 2015-04-29 | 2018-01-19 | B·丁塞尔 | 建筑元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27822A (zh) | 一种钢管与缀板组合的建筑柱及其施工工艺 | |
CN207277561U (zh) | 内置型钢高强混凝土芯柱叠合柱-钢梁组合框架 | |
CN202831233U (zh) | 外伸内隔板式钢梁与内接圆管外套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 |
CN206844302U (zh) | 一种轻型钢结构房屋 | |
CN208056422U (zh) | 一种压型钢板-原竹-混凝土组合楼板 | |
CN206800791U (zh) | 一种带螺旋箍筋与拉杆的多腔钢管混凝土柱 | |
CN206052952U (zh) | 一种钢柱单向螺栓插入式拼接节点 | |
CN206220299U (zh) | 一种l形钢板组合墙 | |
CN207314550U (zh) | H型钢梁与宽钢管混凝土柱短边连接的带状加强式节点 | |
CN206385725U (zh) | 一种型钢组合异形柱 | |
CN206448367U (zh) | Z形钢管混凝土异形柱及与钢梁连接节点结构 | |
CN206599846U (zh) | L形钢管混凝土异形柱与钢梁连接节点结构 | |
CN206418671U (zh) | 一种钢管混凝土异形柱 | |
CN206800624U (zh) | 用对穿螺杆的多腔体钢管混凝土柱‑钢梁面外螺栓装配式连接节点 | |
CN206554386U (zh) | 一种钢管混凝土组合柱 | |
CN206233418U (zh) | 一种c形钢板组合墙 | |
CN206844638U (zh) | 一种房屋及其建造模具 | |
CN206800632U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梁和钢管混凝土柱的装配结构 | |
CN204850066U (zh) | 用于钢梁与小截面钢管混凝土柱连接的外连式连接节点结构 | |
CN204983213U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带暗支撑的大板剪力墙结构 | |
CN206693391U (zh) | 用对穿钢棒的多腔体钢管混凝土柱‑钢梁面外塞焊装配式连接节点 | |
CN107605101A (zh) | 一种保温承重一体钢‑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3113349U (zh) | 一种基坑支撑格构式端头结构 | |
CN206245466U (zh) | 一种无横隔板的钢梁与钢管柱刚接节点 | |
CN207160332U (zh) | 一种便于施工的全装配隐梁式通腔组合钢板剪力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06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