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12072U - 显示屏、移动终端及组合式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移动终端及组合式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212072U CN206212072U CN201621256274.8U CN201621256274U CN206212072U CN 206212072 U CN206212072 U CN 206212072U CN 201621256274 U CN201621256274 U CN 201621256274U CN 206212072 U CN206212072 U CN 2062120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screen
- flexible display
- screen
- hard
- mobile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屏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和由多个该移动终端组成的组合式终端设备。所述组合式终端设备包括多个拼接在一起的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主体,主体的正面设有所述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与主体相连的硬质显示屏、与硬质显示屏相连的柔性显示屏,硬质显示屏位于主体的正上方,柔性显示屏凸伸出主体,柔性显示屏包括与硬质显示屏相连的第一柔性显示屏以及与第一柔性显示屏相连的第二柔性显示屏,第一柔性显示屏和第二柔性显示屏之间形成第一折线,柔性显示屏可沿第一折线折叠。本实用新型显示屏可在使用时根据需要展开而扩大显示尺寸,也可在不使用时折叠起来,即满足了大屏幕尺寸的需要,又兼顾了携带便利性的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和由多个该移动终端组成的组合式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鉴于携带便利性的考虑,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屏幕一般不会太大,主流屏幕尺寸以5-6英寸为主。如果用户需要浏览网页、电子文档等,由于手机显示的字体太小,会造成阅读便利性下降,所以手机一般不会作为办公的首选,用户一般还需要携带一个大尺寸的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用于编辑和浏览相关电子文档。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几个用户需要在一起开电话会议,如果用手机,屏幕则会太小,只能使用电脑或电视,而如果在车上或是在没有电视或电脑的地点,则会非常不方便。
另外,废旧手机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巨大的污染问题,废旧手机一般仅因为电池容量低或者配置落后而被淘汰,但是屏幕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如何利用废旧手机的屏幕成为当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申请人申请了一些专利用来解决上述的部分问题,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1510036188.X号、CN201510050123.0以及CN201510075047.9等,但是由于这些技术中的屏幕是狭长型,不便于携带,在实际使用中给用户带来了一些不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携带且便于进行屏幕尺寸扩充的移动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以及由多个该移动终端组成的组合式终端设备,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屏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展开而扩大显示尺寸,且可在不使用时折叠起来,方便用户携带,即满足了大屏幕尺寸的需要,又兼顾了携带便利性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屏包括一硬质显示屏、以及与所述硬质显示屏相连的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与所述硬质显示屏相连的第一柔性显示屏以及与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相连的第二柔性显示屏,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之间形成有第一折线,所述柔性显示屏可沿所述第一折线折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正面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与所述主体相连的硬质显示屏、以及与所述硬质显示屏相连的柔性显示屏,所述硬质显示屏位于所述主体的正上方,所述柔性显示屏凸伸出所述主体,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与所述硬质显示屏相连的第一柔性显示屏以及与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相连的第二柔性显示屏,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之间形成有第一折线,所述柔性显示屏可沿所述第一折线折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终端设备,包括多个拼接在一起的所述的移动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控制单元和感测单元,所述感测单元用于感测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之间的角度,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响应所述感测单元感测到的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之间的角度变化改变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的透明度,并在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之间的角度小于一角度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显示反转图像。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聚合体分散液晶层,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施加于聚合体分散液晶层上的电信号改变所述柔性显示屏的透明度。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正面和背面均设有触摸传感层,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透明度激活所述柔性显示屏背面的触摸传感层,基于施加于所述触摸传感层的手势输入激活所述柔性显示屏。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控制所述硬质显示屏显示常用操作键及不需要大屏幕显示的功能的页面,控制所述柔性显示屏显示需要大屏幕显示的功能的页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的宽度为74mm,长度为210mm,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总长度为160mm,所述第一折线与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为8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和所述硬质显示屏的长度之和。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的宽度为74mm,长度为210mm,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总长度为130mm,所述第一折线与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为10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包括与所述硬质显示屏相连的第一分屏、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分屏和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的第二分屏,所述第一分屏和所述第二分屏之间形成有第二折线,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可沿所述第二折线折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的长度相等,且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与所述第二分屏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分屏与所述硬质显示屏的长度之和,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成:基于所述第一分屏和所述第二分屏之间的角度变化,控制所述第二分屏与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的透明度。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的两个相对侧设有可相互配合的第一拼接电源和数据接口与第二拼接电源和数据接口。
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及组合式终端设备中,显示屏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展开而扩大显示尺寸,且可在不使用时折叠起来,方便用户携带,即满足了大屏幕尺寸的需要,又兼顾了携带便利性的需求。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移动终端显示图像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移动终端显示图像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移动终端显示图像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移动终端显示图像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图1的移动终端显示图像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四个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拼接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12所示为四个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拼接在一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如下。
第一实施例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系统框图。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下面以移动终端为手机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介绍。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包括主体、控制单元和感测单元。
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主体通常为利用塑料、金属等材料形成的长方体壳体,其构成移动终端的基本外壳。主体的正面设有显示屏10,显示屏10包括与主体相连的硬质显示屏11、与硬质显示屏11相连的柔性显示屏12。在本实用新型中,硬质显示屏11即指人们通常所说的硬屏。硬质显示屏11和柔性显示屏12无缝对接,也即,当移动终端处于黑屏状态下,硬质显示屏11和柔性显示屏12在外观上并无明显的分界线。硬质显示屏11位于主体的正上方,其沿移动终端厚度方向的投影与主体完全重合。柔性显示屏12沿移动终端的宽度或长度方向凸伸出主体。图1示出柔性显示屏12沿移动终端的宽度方向凸伸出移动终端的主体。
柔性显示屏12包括与硬质显示屏11相连的第一柔性显示屏121以及与第一柔性显示屏121相连的第二柔性显示屏122。第一柔性显示屏121和第二柔性显示屏122之间形成有第一折线123,第一折线123将柔性显示屏12划分为第二柔性显示屏122和第二柔性显示屏122。第一柔性显示屏121和第二柔性显示屏122长度相等,由于显示屏10沿移动终端宽度方向摆放,所以,显示屏10的长度即为显示屏10沿移动终端宽度方向的长度。第一折线123位于距离第二柔性显示屏122的自由端固定距离的位置处。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10的宽度优选为74mm,长度优选为210mm,柔性显示屏12的总长度优选为160mm,第一折线123与第二柔性显示屏122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优选为80mm。即,第一柔性显示屏121和第二柔性显示屏122的长度均为80mm。柔性显示屏12可沿第一折线123折叠,从而改变第一柔性显示屏121和第二柔性显示屏122之间的夹角。在本实施例中,当柔性显示屏12沿第一折线123折叠后,柔性显示屏12不覆盖硬质显示屏11。
柔性显示屏12可以配置成具有一外壳,而柔性显示屏12则配置于该外壳的正面。考虑到柔性显示屏12的特性,柔性显示屏12的外壳可以被配置成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与柔性显示屏12一起变形。在本实用新型中,柔性显示屏12的外壳可以由塑料、薄玻璃、纤维、薄金属(例如,铝等)、纺织品和硅、或者其组合等材料制成。
柔性显示屏12通常具有两个极限位置状态:完全展开状态和完全折叠状态。当柔性显示屏12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柔性显示屏12的整个图像显示表面构成一个大体平坦的表面,在此状态下可以认为第一柔性显示屏121和第二柔性显示屏122之间形成180°的夹角。当柔性显示屏12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第二柔性显示屏122位于第一柔性显示屏121之上,其图像显示表面基本上与第二柔性显示屏122的图像显示表面贴合,在此状态下可以认为第一柔性显示屏121和第二柔性显示屏122之间形成0°的夹角。当第一柔性显示屏121和第二柔性显示屏122之间的角度大于一角度预设值(例如90°)且小于或等于180°之间时,认为柔性显示屏12处于展开状态。当第一柔性显示屏121和第二柔性显示屏122之间的角度小于该角度预设值且大于或等于0°时,认为柔性显示屏12处于折叠状态。
感测单元配置成包括变形感测单元。变形感测单元可以包括用于感测柔性显示屏12变形信息的变形传感器,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变形传感器可以设于柔性显示屏12中。变形感测单元用于通过感测柔性显示屏12,特别是第一折线123周围的变形信息来感测第一柔性显示屏121和第二柔性显示屏122之间的角度,以便于控制单元根据第一柔性显示屏121和第二柔性显示屏122之间的角度控制第二柔性显示屏122的透明度及其所显示图像的显示状态。具体地,控制单元可以根据变形感测单元感测的信息与系统内置的第一柔性显示屏121和第二柔性显示屏122之间的角度预设值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调整柔第二柔性显示屏122的透明度及其所显示图像的显示状态。
例如,当第一柔性显示屏121和第二柔性显示屏122之间的角度逐渐减小并减小至角度预设值90°时,控制单元开始根据比对结果增加第二柔性显示屏122的透明度,例如,在第一柔性显示屏121和第二柔性显示屏122之间的角度为90°时增加第二柔性显示屏122的透明度为10%,并控制第二柔性显示屏122显示所显示图像的反转图像。当第一柔性显示屏121和第二柔性显示屏122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加并增加至大于角度预设值90°时,控制单元根据比对结果减小第二柔性显示屏122的透明度,并控制第二柔性显示屏122所显示的图像由反转图像变为正常显示图像。
在本实用新型中,增加透明度表示柔性显示屏12由不透明逐渐变为透明,减小透明度表示柔性显示屏12由透明逐渐变为不透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正常显示图像为柔性显示屏12在展开状态下显示的图像,反转图像为将正常显示的图像左右反转后得到的图像。
柔性显示屏12可以包括聚合体分散液晶(PDLC)层,聚合体分散液晶层可以通过施加于其上的电信号的改变而改变其透明度。在本实例中,通过控制PDLC层的透明度,控制单元可以控制从柔性显示屏12输出的图像,使其不能够透过柔性显示屏12的另一表面被识别,或者能够透过柔性显示屏12的另一表面被识别。
具体地,当柔性显示屏12的第一柔性显示屏121和第二柔性显示屏122之间的角度达到角度预设值时,柔性显示屏12将特定的电压施加到PDLC层上,从而控制柔性显示屏12的透明度。
基于透明度,控制单元激活设于第二柔性显示屏122背面的触摸传感层。例如,当第二柔性显示屏122的透明度大于10%时,控制单元可以激活第二柔性显示屏122背面的触摸传感层使得触摸传感层接收用户的触摸输入。即,当第一柔性显示屏121和第二柔性显示屏122之间的角度逐渐减小并减小至角度预设值时,控制单元激活第二柔性显示屏122背面的触摸传感层。当第一柔性显示屏121和第二柔性显示屏122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并增大至大于角度预设值时,控制单元保持第二柔性显示屏122背面的触摸传感层处于停用状态。因此,在柔性显示屏12处于展开状态时防止用户由柔性显示屏12背面的触摸输入的接收。
在本实施例中,在柔性显示屏12的正面也设有触摸传感层。设于柔性显示屏12正面的触摸传感层用做柔性显示屏12在展开状态时的用户输入单元,设于柔性显示屏12背面的触摸传感层用做柔性显示屏12在折叠状态时的用户输入单元。
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根据触摸传感层上特定的手势输入激活柔性显示屏12。特定的手势可以包括短(或者轻击)触摸、长触摸、多触摸、拖动触摸、轻弹触摸、捏缩触摸、捏放触摸、刷动触摸、悬停触摸等。
控制单元还被配置成为硬质显示屏11和柔性显示屏12设置预设的功能,例如,硬质显示屏11被设置成用于显示常用的操作键(例如导航键、数字键盘、字母键盘等)以及显示音乐播放器、接听电话、查看时间、短信、天气、日历等不需要大屏幕显示功能的页面。本实用新型中不需要大屏幕显示的功能是指那些对于屏幕尺寸要求不高,即屏幕尺寸的大小变化对于用户体验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功能。柔性显示屏12被设置成用于显示图片、视频、阅读器等对于屏幕尺寸要求较高功能的页面,即屏幕尺寸的大小变化对于用户体验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功能,以及操作用户后来安装的应用,例如微信、各种类型的视频播放器等。这种设置方式将硬质显示屏11和柔性显示屏12进行特定的功能划分,这样,用户在操作移动终端的很多时候都不用改变硬质显示屏11的显示内容,提高了移动终端的运行速度和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硬质显示屏11和柔性显示屏12被设置的预设功能并不限于此,例如,柔性显示屏12和硬质显示屏11也可以被配置成:当在硬质显示屏11上操作特定的应用时,于柔性显示屏12上显示该应用对应的界面或图像;或者是,当在硬质显示屏11上操作特定的应用时,于柔性显示屏12上显示移动终端的桌面(参图6)。
感测单元还被配置成包括重力感测单元。重力感测单元可以包括陀螺仪,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重力感测单元用于感测显示屏10的方向,以便于控制单元根据显示屏10的方向调整显示图像的方向。例如,当重力感测单元感测到硬质显示屏11横向放置时,控制单元根据重力感测单元的信号调整硬质显示屏11的显示图像横向显示。当重力感测单元感测到硬质显示屏11纵向放置时,控制单元根据重力感测单元的信号调整硬质显示屏11的显示图像纵向显示。若柔性显示屏12同时也显示有图像,则控制单元在控制硬质显示屏11横向或纵向显示图像的同时也控制柔性显示屏12横向或纵向显示图像。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显示图像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显示用户在手机待机时激活硬质显示屏11,此时,移动终端的用户输入单元因用户的输入而产生一硬质显示屏11的激活信号,并将该激活信号传给控制单元,同时,重力感测单元感测到硬质显示屏11横向放置,并将相应的信号传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硬质显示屏11的激活信号和重力感测单元的信号控制硬质显示屏11横向显示预设的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激活信号可以是通过按压移动终端主体上的实体按键,例如电源键、导航键、通话键等而产生。硬质显示屏11上显示的预设信息为时间信息,可以理解地,硬质显示屏11上显示的预设信息还可以为天气信息、移动终端的主屏信息等。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控制单元没有接收到柔性显示屏12的激活信息,因而不激活柔性显示屏12。
图4示出了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显示图像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显示在手机待机时因外部来电而激活硬质显示屏11,此时,移动终端的移动通信单元因收到外部来电而产生一硬质显示屏11的激活信号,并将该激活信号传给控制单元,同时,重力感测单元感测到硬质显示屏11横向放置,并将相应的信号传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硬质显示屏11的激活信号和重力感测单元的信号控制硬质显示屏11上横向显示来电信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控制单元没有接收到柔性显示屏12的激活信息,因而不激活柔性显示屏12。
图5示出了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显示图像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显示了利用硬质显示屏11操作音乐播放器的示意图。当控制单元根据图3所示的实施例激活硬质显示屏11,并控制硬质显示屏11上横向显示预设的信息之后,如果用户还需要利用硬质显示屏11进行其它操作,例如操作音乐播放器,此时音乐播放器会根据用户输入产生相应的操作信号,并将该操作信号传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该操作信号控制硬质显示屏11显示相应的画面。在此过程中,由于控制单元没有接收到柔性显示屏12的激活信息,因而不激活柔性显示屏12。
图6示出了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显示图像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显示了同时利用硬质显示屏11和柔性显示屏12显示图像的示意图。当控制单元根据用户的按键输入激活硬质显示屏11后,控制单元根据硬质显示屏11的激活信号和重力感测单元的信号控制硬质显示屏11上横向显示预设的信息,在本实施例中,硬质显示屏11显示的预设信息为移动终端的主屏信息,接下来,如果用户还需要利用硬质显示屏11操作音乐播放器,则控制单元会根据音乐播放器发送的信号在移动终端的主屏上进一步显示音乐播放器的对应页面,如果此时用户进一步在柔性显示屏12上进行相应的激活操作,则柔性显示屏12会根据该激活操作产生一激活信号,控制单元会进一步根据该柔性显示屏12的激活信号激活柔性显示屏12,并根据变形感测单元传来的信号判断柔性显示屏12的状态,从而根据柔性显示屏12的状态控制柔性显示屏12显示预设的画面。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12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控制单元根据变形感测单元传来的信号判断柔性显示屏12处于完全折叠状态后,控制第二柔性显示屏122变为完全透明状态,同时控制第二柔性显示屏122反转显示柔性显示屏12的预设画面。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12的预设画面为移动终端的桌面,该移动终端的桌面信息中除包括应用图标之外还包括当前时间。当然,柔性显示屏12的预设画面并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12上也并不一定要显示预设画面,其也可以显示与硬质显示屏11上的画面对应的画面,例如更在播放的歌曲的歌词、歌唱者、所属专辑等相关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12处于完全折叠状态,这样,在将硬质显示屏11横向摆放之后,整个移动终端的显示屏10整体上看起来相当于一个大尺寸移动终端的显示屏10,更方便于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
图7示出了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显示图像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摆放状态和使用状态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类似。即硬质显示屏11横向摆放,柔性显示屏12处于完全折叠状态,且硬质显示屏11和柔性显示屏12均处于激活状态。当硬质显示屏11和柔性显示屏12被激活后,用户继续在硬质显示屏11上操作微信,此时控制单元根据微信发送的信号和硬质显示屏11与柔性显示屏12的状态,在硬质显示屏11和柔性显示屏12的第二柔性显示屏122上横向显示相应的画面,并且柔性显示屏12的第二柔性显示屏122显示的画面为反转画面。根据系统的预先设置,在此种情况下,硬质显示屏11用于显示微信的输入界面,包括信息输入窗口和输入键盘,柔性显示屏12用于显示微信的聊天界面,通过此种显示方式可以增加微信的输入界面和聊天界面的面积,更方便用户输入,且更够增加用户的观看体验。
上文列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显示图像的几个实施例,但该移动终端的显示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如果需要显示更多的内容,或者是进一步增大显示面积,可以展开柔性显示屏12,将整个柔性显示屏12作为一个整体,在柔性显示屏12的正面显示画面,例如,在整个柔性显示屏12的正面显示图片、视频播放界面、阅读器的阅读界面,这样进一步扩大了显示画面,使柔性显示屏12的尺寸达到了6.9英寸,进一步增加了显示效果,提升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硬质显示屏11和柔性显示屏12的显示内容设置成各自独立,例如利用硬质显示屏11显示天气、时间、短信、微信、新闻等,利用柔性显示屏12显示视频播放界面、音乐播放界面等,这样,硬质显示屏11和柔性显示屏12的显示内容可以互不影响,使用户可以一边用柔性显示屏12看电影或听音乐,一边可以用硬质显示屏11浏览新闻、回复消息、查看天气、时间、社交信息等。
第二实施例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在第二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同样包括主体、控制单元和感测单元。第二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感测单元和控制单元的大部分控制逻辑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不同之处在于控制单元的一部分控制逻辑以及主体、硬质显示屏11和柔性显示屏12的尺寸。
如图8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柔性显示屏121和第二柔性显示屏122的长度不相等,且第二柔性显示屏122的长度等于第一柔性显示屏121和硬质显示屏11的长度之和。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10的宽度同样优选为74mm,长度同样优选为210mm。然而,柔性显示屏12的总长度优选为130mm,第一折线123与第二柔性显示屏122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优选为105mm,即第一柔性显示屏121的长度为25mm,第二柔性显示屏122的长度为105mm。当柔性显示屏12沿第一折线123折叠后,柔性显示屏12的第二柔性显示屏122覆盖硬质显示屏11,这样,在柔性显示屏12完全折叠后,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外形与普通的移动终端无异,其显示屏10的尺寸大约为5英寸。
在第二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可以被配置成:当柔性显示屏12处于完全折叠状态且移动终端处于待机状态时,控制柔性显示屏12的第二柔性显示屏122处于不透明状态,这样,在移动终端待机时,第二柔性显示屏122可以充当移动终端的盖子。当移动终端因外部输入被激活时,硬质显示屏11处于关屏状态,控制单元首先根据变形感测单元的信号控制第二柔性显示屏122变为完全透明状态,并控制第二柔性显示屏122反转显示第二柔性显示屏122的预设图像。
控制单元也可以被配置成:当柔性显示屏12处于完全折叠状态且移动终端处于待机状态时,控制柔性显示屏12的第二柔性显示屏122处于完全透明状态。当移动终端因外部输入被激活时,硬质显示屏11处于关屏状态,控制单元首先激活第二柔性显示屏122,并根据变形感测单元的信号控制第二柔性显示屏122反转显示第二柔性显示屏122的预设图像。
如果需要显示更多内容,或者是进一步增大显示面积,则可以展开柔性显示屏12,将整个柔性显示屏12作为一个整体,在柔性显示屏12的正面显示画面,例如,在整个柔性显示屏12的正面显示图片、视频播放界面、阅读器的阅读界面,这样扩大了显示画面,柔性显示屏12的尺寸约为6寸,硬质显示屏11的尺寸约为4寸。硬质显示屏11被配置成显示一些常用按键,例如,导航键、数字键、字母键盘等,柔性显示屏12被配置成显示主要内容,即用户最希望观看或由其中获取信息的显示画面。这样,将硬质显示屏11和柔性显示屏12进行特定的功能划分,使用户在操作移动终端的很多时候都不用改变硬质显示屏11的显示内容,提高了移动终端的运行速度和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对硬质显示屏11和柔性显示屏12的显示内容进行其它的功能划分,具体可以参照移动终端的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第三实施例
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在第三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同样包括主体、控制单元和感测单元。移动终端的主体正面同样设有显示屏10。显示屏10同样包括与主体相连的硬质显示屏11、与硬质显示屏11相连的柔性显示屏12。柔性显示屏12同样包括与硬质显示屏11相连的第一柔性显示屏121以及与第一柔性显示屏121相连的第二柔性显示屏122。第一柔性显示屏121和第二柔性显示屏122之间形成有第一折线123。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第一柔性显示屏121包括与硬质显示屏11相连的第一分屏121a、以及连接第一分屏121a和第二柔性显示屏122的第二分屏121b,第一分屏121a和第二分屏121b之间形成有第二折线124,第一柔性显示屏121可沿第二折线124折叠。第一柔性显示屏121和第二柔性显示屏122的长度相等,且第二柔性显示屏122与第二分屏121b的长度之和等于第一分屏121a与硬质显示屏11的长度之和。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10的宽度优选为74mm,长度优选为210mm。柔性显示屏12的总长度优选为130mm,第一折线123与第二柔性显示屏122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优选为65mm,第二折线124与第二柔性显示屏122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优选为105mm,即硬质显示屏11的长度为80mm,第一分屏121a的长度为25mm,第二分屏121b的长度为50mm,第二柔性显示屏122的长度为65mm。
当柔性显示屏12沿第二折线124折叠后,柔性显示屏12的第二柔性显示屏122和第一柔性显示屏121的第二分屏121b覆盖硬质显示屏11和第一柔性显示屏121的第一分屏121a,当柔性显示屏12沿第二折线124沿折叠后,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外形与普通的移动终端无异。
在第三实施例中,控制单元还被配置成可以根据第二折线124周围的变形感测单元感测第一分屏121a和第二分屏121b的角度变化,并根据该角度变化控制PDLC层改变第一柔性显示屏121的透明度。例如,当第一分屏121a和第二分屏121b之间的角度逐渐减小并减小至角度预设值90°时,控制单元控制PDLC层开始增加第二分屏121b的透明度,例如在第一分屏121a和第二分屏121b之间的角度为90°时,增加第二分屏121b的透明度为10%。当第一分屏121a和第二分屏121b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加并增加至大于角度预设值90°时,控制单元控制PDLC层减小第二分屏121b的透明度。第二折线124处的角度预设值可以与第一折线123处的角度预设值相等,也可以不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折线124处的角度预设值等于第一折线123处的角度预设值。
控制单元还被配置成可以根据第二折线124周围的变形感测单元感测的第一分屏121a和第二分屏121b的角度变化控制第一柔性显示屏121所显示图像的显示状态。例如,当第一分屏121a和第二分屏121b之间的角度逐渐减小并减小至角度预设值90°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二分屏121b显示其所显示图像的反转图像。当第一分屏121a和第二分屏121b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加并增加至大于角度预设值90°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二分屏121b所显示的图像由反转图像变为正常显示图像。
控制单元还被配置成可以基于第一柔性显示屏121的透明度激活设于第一柔性显示屏121背面的触摸传感层。例如,当第二分屏121b的透明度大于10%时,控制单元可以激活第二分屏121b背面的触摸传感层使得触摸传感层接收用户的触摸输入。即,当第一分屏121a和第二分屏121b之间的角度逐渐减小并减小至角度预设值时,控制单元激活第二分屏121b背面的触摸传感层。当第一分屏121a和第二分屏121b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并增大至大于角度预设值时,控制单元保持第二分屏121b背面的触摸传感层处于停用状态。因此,在分屏处于展开状态时防止用户由分屏背面的触摸输入的接收。
在移动终端的第三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可以被配置成:当柔性显示屏12沿第二折线124处于完全折叠状态且移动终端处于待机状态时,控制第二柔性显示屏122和第二分屏121b处于不透明状态。当移动终端因外部输入被激活时,硬质显示屏11和第一分屏121a处于关屏状态,控制单元首先根据变形感测单元的信号控制第二柔性显示屏122和第二分屏121b变为完全透明状态,并控制第二柔性显示屏122和第二分屏121b反转显示预设的图像。在此种状态下,第二柔性显示屏122和第二分屏121b作为一个整体来显示图像。
在移动终端的第三实施例中,控制单元也可以被配置成:当柔性显示屏12沿第二折线124处于完全折叠状态且移动终端处于待机状态时,控制第二柔性显示屏122和第二分屏121b处于完全透明状态。当移动终端因外部输入被激活时,硬质显示屏11和第一分屏121a处于关屏状态,控制单元首先激活第二柔性显示屏122和第二分屏121b,并根据变形感测单元的信号控制第二柔性显示屏122和第二分屏121b反转显示预设的图像。在此种状态下,第二柔性显示屏122和第二分屏121b作为一个整体来显示图像。
在移动终端的第三实施例中,当柔性显示屏12沿第一折线123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显示屏10的显示逻辑与移动终端的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移动终端的第三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柔性显示屏121上增加第二折线124,可以增加移动终端的工作状态,使移动终端的操作和使用方式更加具有多样性,并且也便于移动终端的收纳。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屏121a的长度为25mm,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分屏121a的长度也可以为0,当第一分屏121a的长度为0时,柔性显示屏12可以沿第二折线124折叠后覆盖在硬质显示屏11上,这样在柔性显示屏12与硬质显示屏11之间的角度小于角度预设值时,控制单元可以控制改变整个柔性显示屏12的透明度,并控制反转显示整个柔性显示屏12上显示的图像。
第四实施例
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在第四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为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移动终端,第四实施例与上述三个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四实施例在上述三种移动终端的主体上加设有拼接电源和数据接口13。
如图10所示,拼接电源和数据接口13设于第四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主体的两个相对侧,在本实施例中,拼接电源和数据接口13于移动终端主体的顶侧和底侧。主体的底侧指主体纵向摆放时硬质显示屏11的下端,即普通手机设置电源接口的一侧。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拼接电源和数据接口13包括设于主体顶侧的第一拼接电源和数据接口以及设于主体底侧的第二拼接电源和数据接口。第一拼接电源和数据接口和第二拼接电源和数据接口可以相互配合,在移动终端之间进行能量和数据的传输。拼接电源和数据接口13可以整合为一个即可用于能量传输也可用于数据传输的接口,也可以分成分别用于传输能量和传输数据的两个接口。
通过第一拼接电源和数据接口和第二拼接电源和数据接口的设置,可以将多个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拼接在一起组成组合式终端设备,使该多个移动终端的显示屏10可以集成为一个更大的显示屏10,并可实现移动终端之间能量和数据的共享,从而适用于需要大屏幕显示设备的场合。
为了方便多个移动终端的拼接,且保证拼接后相邻移动终端之间的间隙最小,第一拼接电源和数据接口内可以自带可收入或伸出拼接电源和数据接口的第一导电触点,第二拼接电源和数据接口内可以自带可因第一导电触点的顶推而弹性变形的第二导电触点。第一导电触点和第二导电触点的具体接口和设置方式在CN201510050123.0号和CN201510075047.9内已经有所揭露,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使多个移动终端拼接后相邻移动终端的屏幕能够实现无缝对接,以提高拼接口屏幕的显示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最好采用无边框显示屏10,当然,也可以采用边框宽度小于1mm的窄边框显示屏10。
作为多个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拼接在一起组成组合式终端设备的示例,图11示出了四个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拼接在一起的示意图,图12示出了四个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拼接在一起的示意图。当然,拼接在一起的移动终端的数量并不限于此。在图11和图12中,当将四个本实用新型的手机拼接在一起后,可以作为平板电脑使用,利用硬质显示屏11作为键盘,并可以在硬质显示屏11上显示大部分的常用快捷键和应用图标,方便用户操作和使用,柔性显示屏12部分则可以用作显示用户想要观看的主要内容的显示屏。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采用特殊的移动终端显示屏尺寸,将四个上述移动终端拼接在一起后,显示屏的尺寸与一张A4纸相同或接近,显示效果和字体接近于实际打印出来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及组合式终端设备中,显示屏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展开而扩大显示尺寸,且可在不使用时折叠起来,并可在需要时将多个移动终端拼接形成组合式终端设备,即满足了大屏幕尺寸的需要,又方便用户携带,兼顾了携带便利性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一硬质显示屏、以及与所述硬质显示屏相连的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与所述硬质显示屏相连的第一柔性显示屏以及与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相连的第二柔性显示屏,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之间形成有第一折线,所述柔性显示屏可沿所述第一折线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的长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的宽度为74mm,长度为210mm,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总长度为160mm,所述第一折线与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为8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和所述硬质显示屏的长度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的宽度为74mm,长度为210mm,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总长度为130mm,所述第一折线与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为10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包括与所述硬质显示屏相连的第一分屏、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分屏和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的第二分屏,所述第一分屏和所述第二分屏之间形成有第二折线,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可沿所述第二折线折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的长度相等,且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与所述第二分屏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分屏与所述硬质显示屏的长度之和。
8.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正面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与所述主体相连的硬质显示屏、以及与所述硬质显示屏相连的柔性显示屏,所述硬质显示屏位于所述主体的正上方,所述柔性显示屏凸伸出所述主体,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与所述硬质显示屏相连的第一柔性显示屏以及与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相连的第二柔性显示屏,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之间形成有第一折线,所述柔性显示屏可沿所述第一折线折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控制单元和感测单元,所述感测单元用于感测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之间的角度,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响应所述感测单元感测到的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之间的角度变化改变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的透明度,并在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之间的角度小于一角度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显示反转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聚合体分散液晶层,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施加于聚合体分散液晶层上的电信号改变所述柔性显示屏的透明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正面和背面均设有触摸传感层,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透明度激活所述柔性显示屏背面的触摸传感层,基于施加于所述触摸传感层的手势输入激活所述柔性显示屏。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控制所述硬质显示屏显示常用操作键及不需要大屏幕显示的功能的页面,控制所述柔性显示屏显示需要大屏幕显示的功能的页面。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的长度相等。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和所述硬质显示屏的长度之和。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包括与所述硬质显示屏相连的第一分屏、连接所述第一分屏和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的第二分屏,所述第一分屏和所述第二分屏之间形成有第二折线,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可沿所述第二折线折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的长度相等,且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与所述第二分屏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分屏与所述硬质显示屏的长度之和,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成:基于所述第一分屏和所述第二分屏之间的角度变化,控制所述第二分屏与所述第二柔性显示屏的透明度。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两个相对侧设有可相互配合的第一拼接电源和数据接口与第二拼接电源和数据接口。
18.一种组合式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拼接在一起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为权利要求8-17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56274.8U CN206212072U (zh) | 2016-11-09 | 2016-11-09 | 显示屏、移动终端及组合式终端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56274.8U CN206212072U (zh) | 2016-11-09 | 2016-11-09 | 显示屏、移动终端及组合式终端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212072U true CN206212072U (zh) | 2017-05-31 |
Family
ID=58749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256274.8U Active CN206212072U (zh) | 2016-11-09 | 2016-11-09 | 显示屏、移动终端及组合式终端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212072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86493A1 (en) * | 2016-11-09 | 2018-05-17 |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 Display screen, mobile terminal and modular terminal device |
CN108682378A (zh) * | 2018-06-26 | 2018-10-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和终端设备 |
CN110071995A (zh) * | 2019-04-28 | 2019-07-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电子设备的屏幕放大器组件及终端 |
CN110491287A (zh) * | 2018-05-14 | 2019-11-22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可折叠显示装置 |
WO2020078351A1 (zh) * | 2018-10-16 | 2020-04-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可折叠终端、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
-
2016
- 2016-11-09 CN CN201621256274.8U patent/CN20621207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86493A1 (en) * | 2016-11-09 | 2018-05-17 |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 Display screen, mobile terminal and modular terminal device |
US10785351B2 (en) | 2016-11-09 | 2020-09-22 |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 Display screen, mobile terminal and modular terminal device |
CN110491287A (zh) * | 2018-05-14 | 2019-11-22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可折叠显示装置 |
US11455014B2 (en) | 2018-05-14 | 2022-09-27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
CN108682378A (zh) * | 2018-06-26 | 2018-10-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和终端设备 |
WO2020078351A1 (zh) * | 2018-10-16 | 2020-04-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可折叠终端、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
US11526227B2 (en) | 2018-10-16 | 2022-12-13 | Zte Corporation | Foldable terminal apparatus, terminal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CN110071995A (zh) * | 2019-04-28 | 2019-07-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电子设备的屏幕放大器组件及终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57459A (zh) | 显示屏、移动终端及组合式终端设备 | |
CN206212072U (zh) | 显示屏、移动终端及组合式终端设备 | |
US8495493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enlargement display method of target area thereof | |
KR102004409B1 (ko) |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CN104471513B (zh) | 柔性显示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 |
AU2014287943B2 (en) | User terminal device for supporting user interaction and methods thereof | |
US20090262085A1 (en) | Smart glass touch display input device | |
WO2020220991A1 (zh) | 截屏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EP2177978A2 (en) |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
US8525795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putting characters in a terminal | |
JP7247417B2 (ja) | アイコン表示方法及び端末機器 | |
CN102096446A (zh) |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
KR20140046319A (ko) |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멀티 디스플레이 방법 | |
KR20150060278A (ko) | 다단 절첩형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기능 제어방법 | |
CN103729108A (zh) | 多显示设备及其提供工具的方法 | |
CN102150096A (zh) | 具有可配置接口的多面板装置 | |
JP2011014149A (ja) | ディスプレイ及び適応インターフェイス用に構成された回転可能なパネル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 |
KR20100038688A (ko) |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의 유저 인터페이스 | |
WO2023155811A1 (zh) | 页面布局调整方法、装置 | |
KR20100085397A (ko) | 전자 종이를 가진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및 이에 적용된 제어방법 | |
CN109828850A (zh) |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 |
WO2020248547A1 (zh) | 一种窗口最小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交互智能平板 | |
CN106802754B (zh) | 电子设备图标显示方法及装置 | |
CN110248027B (zh) | 一种提高手持终端单手操作便捷性的方法和系统 | |
KR101085239B1 (ko) | 양면 입력부가 구비된 휴대용단말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