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11027U - 一种下倾角显示装置及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倾角显示装置及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11027U
CN206211027U CN201621305025.3U CN201621305025U CN206211027U CN 206211027 U CN206211027 U CN 206211027U CN 201621305025 U CN201621305025 U CN 201621305025U CN 206211027 U CN206211027 U CN 2062110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ale
angle
display device
declination
draught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050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潮生
游建军
马泽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050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110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11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1102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倾角显示装置,包括由前往后依次设置的标尺、卡夹、限位机构、复位机构,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标尺和复位机构且与限位机构紧固连接的牵引线;标尺可受外部拉力作用时向外伸出显示当前下倾角角度,并在复位机构作用下向内缩回;卡夹固定于外部螺杆上以在螺杆的作用下直线移动并对限位机构的前进移动进行限位;限位机构可随标尺的伸出前移并被卡夹挡止在卡夹后侧,并且其被卡夹挡止时标尺所露出显示的最大值为当前下倾角角度;复位机构用于在外部对标尺的拉力减弱或消失时驱使标尺回缩复位。由此实现不使用所述显示装置时将标尺隐藏于天线内部,可避免标尺外露而损坏以及因受外力冲击而影响内部连接结构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下倾角显示装置及天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倾角显示装置以及一种应用该显示装置的天线。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移动通信事业的纵深发展,运营商在其网络建设中对网络优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随着天线产品的发展,其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天线内部空间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天线主体、天线下倾角调节及显示装置均集成于天线罩内。
目前市面上的天线,对电调天线下倾角显示方式一般采用外露的直杆显示方式,在调节下倾角的时候,标尺杆外露,不仅影响天线外观而且容易由于碰撞而出现损坏,甚至有可能由于外力因素导致损伤天线传动。同时,由于天线内部器件众多,导致下倾角调节和显示装置的设计较为复杂和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隐蔽标尺杆、设计灵活性高且充分利用天线端盖截面空间的下倾角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采用上述下倾角显示装置的天线,可避免恶劣环境的影响而应用于室外场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下倾角显示装置,包括由前往后依次设置的标尺、卡夹、限位机构、复位机构,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标尺和复位机构且与所述限位机构紧固连接的牵引线;所述标尺可受外部拉力作用时向外伸出显示当前下倾角角度,并在复位机构作用下向内缩回;所述卡夹固定于外部螺杆上以在螺杆的作用下直线移动并对所述限位机构的前进移动进行限位;所述限位机构可随标尺的伸出前移并被卡夹挡止在卡夹后侧,并且其被卡夹挡止时标尺所露出显示的最大值为当前下倾角角度;所述复位机构用于在外部对标尺的拉力消失时驱使所述标尺回缩复位。
优选地,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相互配合连接限定出容纳空间的壳体与盖体、设于容纳空间内并可相对壳体转动的转子以及两端分别与壳体和转子连接的弹性元件;所述壳体外周开设有供牵引线穿越的让位槽,所述牵引线一端穿过让位槽绕设在所述转子上。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中心轴且该中心轴上开设有固定槽,转子内设有容置槽,所述转子套在所述中心轴上,所述弹性元件置于转子的容置槽内,并且弹性元件一端设有挂钩并通过所述挂钩嵌入所述固定槽而固定于壳体上,另一端固定于转子上;所述转子外周上设有绕线槽,所述牵引线绕设在所述绕线槽中。
优选地,所述复位机构还包括开设有穿孔的转线块,所述转线块卡固在所述让位槽内,所述牵引线沿所述绕线槽缠绕若干圈后从所述转线块的穿孔中穿出。
优选地,所述牵引线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弹性元件为扭簧或涡卷弹簧。
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的侧壁上设有沿轴向设置的通孔,所述牵引线穿设于所述通孔中。
优选地,所述卡夹靠近限位机构的一侧设有挡块,所述挡块沿横向方向设有若干个穿线孔,所述牵引线穿设于其中一个穿线孔中。
优选地,所述牵引线的端部设有大于牵引线线径的线结,所述标尺连接牵引线的一端设有线结孔以及与之贯通的线槽,且所述线槽宽度略大于所述牵引线线径并小于所述线结,所述线结与所述牵引线分别嵌入所述线结孔和线槽中。
优选地,所述标尺的另一端设有宽度大于所述标尺宽度以对所述标尺进行限位的标尺卡扣。
优选地,所述该下倾角显示装置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开设有导向孔,所述标尺穿设于所述导向孔中。
一种天线,包括天线罩、与天线罩相配合连接的天线端盖、设于天线罩内的天线主体、下倾角调节装置及下倾角显示装置,所述下倾角显示装置为上述下倾角显示装置,所述天线端盖上开设有让位孔,所述标尺穿过让位孔局部外露于所述天线端盖。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的标尺使用时可在外部拉力作用下伸出显示当前下倾角角度,不使用时所述标尺可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伸缩进天线罩内,因此,可避免标尺外露而损坏以及因受外力冲击而影响内部连接结构的情况,同时美化天线外观。
2、本实用新型中所用牵引线可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回缩绕设于转子圆周方向的让位槽,节省了天线内部空间;同时,所述牵引线可通过穿过卡夹上的不同穿线孔而避让天线内部空间的其他零部件,有利于天线内部的结构布局优化及天线的小型化,提高设计自由度。
3、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端盖上设有让所述标尺穿过的通孔,拉拽标尺后可通过天线端盖观看到下倾角调节的角度值,节约端盖资源,增加天线端盖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下倾角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1a为图1所示的下倾角显示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1b为图1所示A部位的放大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复位机构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的剖视图。
图3a为图3所示I部位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下倾角显示装置100(以下简称“显示装置”),用于显示下倾角调节装置所调节的天线下倾角角度,其包括由前往后依次设置的标尺1、卡夹2(请结合图3和图3a)、限位机构3、复位机构4,以及两端分别与标尺1和复位机构4连接、且与所述限位机构3紧固连接的牵引线5。
请结合图3,所述标尺1可受外部拉力作用时向外伸出以显示当前下倾角角度,并在复位机构4作用下向内缩回。工作人员读取标尺上的读数,即可知晓当前的下倾角角度,进而可以判断下倾角调节装置所调节角度是否准确无误。
所述卡夹2固定于下倾角调节装置的螺杆上以在螺杆的作用下直线移动并对所述限位机构3的前进移动进行限位。所述卡夹2还用作下倾角调节装置的传动件,与移相器的拉杆连接以在螺杆作用下带动拉杆直线运动从而实现改变信号的相位,进而实现下倾角的调节。
所述限位机构3套在牵引线5上,并可在标尺1受力向外伸出时在牵引线5作用下前移,并且其被卡夹2阻止时标尺1所露出显示的最大值为当前下倾角角度。
所述复位机构4可固定在天线反射板400上,用于在外部对标尺的拉力消失时驱使所述标尺1回缩复位。
由此,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使用时拉拽标尺伸出以查看当前的下倾角角度,不使用时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将标尺1缩回而隐藏于天线罩内,避免因标尺1暴露于外界环境中而受到破坏或受外力冲击而影响天线内部的连接结构,同时,提高集成化程度和美化天线外观。
具体地,所述复位机构4包括相互配合连接限定出容纳空间的壳体41和盖体42、设于容纳空间内并可相对壳体41转动的转子43以及两端分别与壳体41和转子43连接的弹性元件44,参见图2。
所述壳体41底端开设有螺纹孔,以借助螺钉从天线反射板的另一面穿过反射板上开具的螺钉孔而将壳体固定在反射板上。所述壳体41外周上开设有供牵引线5穿越的让位槽411,所述牵引线5一端穿过让位槽411绕设在所述转子43上。
所述壳体41中设有若干螺母柱(未标号),所述盖体42对应所述螺母柱开设有通孔,以借助螺钉穿过所述盖体42上的通孔与壳体41中的螺母柱连接,从而实现壳体与盖体的连接而限定出所述容纳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41内设有中心轴412,并且该中心轴412上开设有固定槽(未标号,下同)。转子43内设有容置槽(未标号,下同),所述转子43套在所述中心轴412上。所述弹性元件44为涡卷弹簧,其置于转子43的容置槽内,并且弹性元件44一端设有挂钩并通过所述挂钩嵌入所述固定槽而固定于壳体41上,另一端则固定于转子43上。所述转子43外周上设有绕线槽(未标号,下同),所述牵引线5绕设在所述绕线槽中。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下倾角显示装置时,通过拉拽标尺1,带动牵引线5移动,进而带动转子43旋转,由于涡卷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壳体41上保持不动,另一端则固定于转子43上跟随转子43运动,在转子43旋转过程中所述涡卷弹簧产生形变,因此在拉拽标尺1带动牵引线5移动的过程中涡卷弹簧是一个不断地蓄能过程,一旦外界对牵引线5的拉力消失时,涡卷弹簧会产生恢复原状的趋势,因此对牵引线5产生反向的作用力进而带动标尺1往回缩。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元件44为扭簧。
另外,所述转子43外周上设有绕线槽(未标号,下同),所述牵引线5绕设在所述绕线槽中,可节省天线的内部空间。
具体地,所述复位机构4还包括开设有穿线孔的转线块45,所述转线块45以穿线孔与让位槽411重合的方式卡固在所述让位槽411内,所述牵引线5沿转子43的所述绕线槽缠绕若干圈后从所述转线块45的穿孔中穿出。
所述转线块45起到转向作用,将牵引线5的线径方向由沿转子43圆周方向转向为沿所述卡夹2的传动方向。
具体地,所述牵引线5由柔性材料制成。容易理解地,所述牵引线5由柔性材料制成以实现上述转向功能以及更容易的缠绕于转子43上的绕线槽内。
具体地,所述限位机构3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卡扣31和第二卡扣32,所述第一卡扣31的侧壁上设有沿轴向设置的通孔(未标号,下同),所述牵引线5穿设于所述通孔中。
所述第一卡扣31的中部设有与所述通孔贯通的插孔(未标号,下同),所述第二卡扣32与所述插孔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插条(未标号,下同),所述插条中部设有限位槽(未标号,下同),所述牵引线5穿过所述通孔后,借助所述第二卡扣32上的插条与所述第一卡扣31的插孔相固定,并使所述牵引线5置于所述插条上的限位槽内,防止牵引线5在所述通孔内左右移动,由此,实现牵引线5与所述限位机构3的固定,使其可在标尺受力向外伸出时在牵引线5作用下前移,在复位机构4作用下后移。
具体地,所述卡夹2靠近限位机构3的一侧设有挡块21,所述挡块21沿横向方向(图示左右方向)设有若干个穿线孔(未标号,下同),所述牵引线5穿设于其中一个穿线孔。
参考图3a,所述若干个穿线孔沿横向并列设置,考虑到天线内部空间内设置有诸多零部件,因此可调节牵引线5穿过不同的穿线孔而达到避让天线内部空间零部件的目的,提高所述下倾角显示装置100的安装灵活性。
具体地,所述牵引线5的端部设有大于牵引线线径的线结51,所述标尺1连接牵引线5的一端设有线结孔11以及与之贯通的线槽12,且所述线槽12宽度略大于所述牵引线5线径并小于所述线结51,所述线结51与所述牵引线5分别嵌入所述线结孔11和线槽12中,参考图1b。
容易理解地,所述线槽12略大于牵引线5线径以使所述牵引线5可装入所述线槽12;所述线槽12又小于线结51以阻止所述牵引线5脱离所述标尺1,达到牵引线5连接所述标尺1的目的。安装过程中,首先将牵引线线结51嵌入所述线结孔11,通过拉紧标尺1使牵引线5嵌入所述线槽12中,且居中于所述标尺1截面,形成在线径反方向的作用力以使所述牵引线5紧固连接所述标尺1。
进一步地,所述标尺1的另一端设有宽度大于所述标尺1宽度以对所述标尺1进行限位的标尺卡扣13。
请结合图3,天线端盖300上开设有宽度略大于所述标尺1宽度的让位孔(未标号,下同),所述标尺卡扣13呈等腰三角形状且其底边面向所述让位孔且大于所述让位孔宽度,使得所述标尺卡扣13对所述标尺卡扣13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所述标尺1全部伸缩到天线内部,同时,方便工作人员拉拽所述标尺读取天线下倾角的角度值。
具体地,所述该下倾角显示装置100还包括固定于天线反射板400上的支撑座6,所述支撑座6开设有导向孔(未标号,下同),所述标尺1穿设于所述导向孔中。该支撑座用以支撑所述标尺1,所述导向孔略大于所述标尺1宽度以防止所述标尺移动过程中左右晃动,起到导向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卡夹2的传动距离与所述显示调节角度的标尺1的刻度距离成比例缩放。
本实用新型的下倾角显示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要显示当前所调节的下倾角角度值时,拉拽所述标尺1,进而依次带动连接于其上牵引线5及紧固于牵引线5上的限位机构3移动,在这过程中,复位机构4持续蓄能;当限位机构3移动至所述卡夹2处时,被卡夹2所阻挡而停止移动时,此时标尺1所露出的最大值为当前下倾角角度。角度校验完成后,松开所述标尺1,由于复位机构具有恢复原状的趋势,产生反向作用力,所述标尺1可在复位机构4的作用下缩回天线内部空间,从而避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
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中,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以上示例的下倾角显示装置的天线1000,能应对一些外部环境的干扰,避免标尺损坏,体积小,使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
所述天线1000包括天线罩(未标号,下同)、与天线罩相配合连接的天线端盖300、设于天线罩内的天线主体(未标号)、下倾角调节装置200及上述下倾角显示装置100,所述天线端盖300上开设有让位孔,所述标尺穿过让位孔局部外露于所述天线端盖300。
具体地,下倾角调节装置200包括螺杆201,所述卡夹2套设在螺杆上并与移相器的拉杆连接以调节下倾角。具体调节原理如下:
通过远程遥控或近距离电动控制所述螺杆201回转运动,所述卡夹2与所述螺杆201螺纹连接,将螺杆201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沿螺杆201轴向的直线运动,同时,所述卡夹2与移相器的拉杆连接,卡夹2做直线运动时带动所述拉杆移动从而实现电下倾角的调节。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天线下倾角显示装置中,所述卡夹2的移动即代表天线下倾角角度的调节,且其传动距离与所述标尺的刻度值成缩放比例,所述缩放比例为1。当要校验调节的角度时,拉拽所述标尺直至限位机构被卡夹上的挡块所阻挡(拉拽过程中复位机构中的涡卷弹簧不断蓄能),此时,从天线端盖外看到的标尺的最大刻度值就是下倾角的角度。当完成校验工作时,松开标尺,失去外部拉力后,弹性元件在其恢复原状的趋势下,产生反向作用力带动牵引线及标尺往天线内部回缩,只剩标尺卡扣外露于天线端盖,实现将天线隐藏于天线内部,可避免标尺外露而损坏以及因受外力冲击而影响内部连接结构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先进行下倾角调节后校验所调下倾角是否精准的场合,由于无需在天线端盖上设置与调节装置的螺杆连接的螺杆接头,天线端盖的利用率得以提高,天线外观得以美化。
此外,牵引线由柔性材料制成,可通过转接实现转向传动,避免显示装置安装位置受天线内部其他部件的干涉,安装位置更加灵活;同时,所述牵引线可通过穿过卡夹上的不同穿线孔而避让天线内部空间的其他零部件,有利于天线内部的结构布局优化及天线的小型化,提高设计自由度。牵引线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可收缩缠绕在转子外周上,节省了天线内部空间,也可以防止其与天线其他部件(比如传输线)的缠绕,有利于保证显示装置的正常工作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下倾角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往后依次设置的标尺、卡夹、限位机构、复位机构,以及两端分别连接标尺和复位机构且与所述限位机构紧固连接的牵引线;
所述标尺可受外部拉力作用时向外伸出显示当前下倾角角度,并在复位机构作用下向内缩回;
所述卡夹固定于外部螺杆上以在螺杆的作用下直线移动并对所述限位机构的前进移动进行限位;
所述限位机构可随标尺的伸出前移并被卡夹挡止在卡夹后侧;
所述复位机构用于在外部对标尺的拉力消失时驱使所述标尺回缩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倾角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相互配合连接限定出容纳空间的壳体与盖体、设于容纳空间内并可相对壳体转动的转子以及两端分别与壳体和转子连接的弹性元件;
所述壳体外周开设有供牵引线穿越的让位槽,所述牵引线一端穿过让位槽绕设在所述转子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倾角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中心轴且该中心轴上开设有固定槽,转子内设有容置槽,所述转子套在所述中心轴上,所述弹性元件置于转子的容置槽内,并且弹性元件一端设有挂钩并通过所述挂钩嵌入所述固定槽而固定于壳体上,另一端固定于转子上;所述转子外周上设有绕线槽,所述牵引线绕设在所述绕线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倾角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还包括开设有穿孔的转线块,所述转线块卡固在所述让位槽内,所述牵引线沿所述绕线槽缠绕若干圈后从所述转线块的穿孔中穿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倾角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线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弹性元件为扭簧或涡卷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倾角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的侧壁上设有沿轴向设置的通孔,所述牵引线穿设于所述通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倾角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夹靠近限位机构的一侧设有挡块,所述挡块横向设有若干个穿线孔,所述牵引线穿设于其中一个穿线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倾角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线的端部设有大于牵引线线径的线结,所述标尺连接牵引线的一端设有线结孔以及与之贯通的线槽,且所述线槽宽度大于所述牵引线线径并小于所述线结,所述线结与所述牵引线分别嵌入所述线结孔和线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倾角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尺的另一端设有宽度大于所述标尺宽度以对所述标尺进行限位的标尺卡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倾角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下倾角显示装置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开设有导向孔,所述标尺穿设于所述导向孔中。
11.一种天线,包括天线罩、与天线罩相配合连接的天线端盖、设于天线罩内的天线主体、下倾角调节装置及下倾角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倾角显示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下倾角显示装置,所述天线端盖上开设有让位孔,所述标尺穿过让位孔局部外露于所述天线端盖。
CN201621305025.3U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下倾角显示装置及天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110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05025.3U CN206211027U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下倾角显示装置及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05025.3U CN206211027U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下倾角显示装置及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11027U true CN206211027U (zh) 2017-05-31

Family

ID=58751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05025.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11027U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下倾角显示装置及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1102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4204A (zh) * 2017-10-26 2018-03-23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调天线控制器及天线传动装置
CN114497986A (zh) * 2022-01-06 2022-05-13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止位结构及天线下倾角调节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4204A (zh) * 2017-10-26 2018-03-23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调天线控制器及天线传动装置
CN114497986A (zh) * 2022-01-06 2022-05-13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止位结构及天线下倾角调节装置
CN114497986B (zh) * 2022-01-06 2023-12-08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止位结构及天线下倾角调节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11027U (zh) 一种下倾角显示装置及天线
CN106233361B (zh) 具有借助用户的展开操作力作用而旋转的辊子的柔性显示装置
EP3239965A1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10982648B2 (en) Bladeless wind turbine with a telescoping natural frequency tuning mechanism
CN104040788A (zh) 基于方位校正调节的电调天线及电调天线系统
US20120242084A1 (en) Collapsible Horizontal Axis Wind Generator
DE202016000321U1 (de)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der von einem Radfahrer ausgeübten Kraft/Leistung auf ein Pedal eines Fahrrads
CN107843165A (zh) 一种容栅式数显卷尺
CN111182090A (zh) 柔性屏收纳装置、柔性屏拉伸量测量方法及终端
CN109607267A (zh) 一种导热膜复卷装置
CN208581225U (zh) 基于nb-iot技术的哑资源采集装置
CN208544939U (zh) 一种用于电力缆线的收卷装置
CN219172667U (zh) 一种无人机飞行作业的检测装置
US2538188A (en) Indicator mechanism
CN207602789U (zh) 角度指示器及电调天线下倾角指示装置
CN201531369U (zh) 整合led扫描显示装置的垂直轴风车
CN107933220A (zh) 一种发电式胎压传感装置及胎压监测系统
CN208316956U (zh) 一种基于光电控制的智能耳机
CN211920413U (zh) 摆线装置
CN212938150U (zh) 一种拉线量具
CN207690978U (zh) 天线及其智能眼镜
CN212984839U (zh) 一种新型市政围栏
CN209993851U (zh) 一种便于校正的时钟弹簧
CN213268831U (zh) 一种传感器线路自动伸缩调整装置及爬升架
CN207772803U (zh) 一种发电式胎压传感装置及胎压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23

Address after: 510730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nbi Road No. 6

Patentee after: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No. 6, layered Road,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Co-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patentee before: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Termination date: 202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