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93785U - 会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会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93785U
CN206193785U CN201621022479.XU CN201621022479U CN206193785U CN 206193785 U CN206193785 U CN 206193785U CN 201621022479 U CN201621022479 U CN 201621022479U CN 206193785 U CN206193785 U CN 2061937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ultation
doctors
server
mobile terminal
comp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2247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明磊
崔彤哲
陈国桢
周永新
孙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 Medical Faith (beiji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a Medical Faith (beiji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 Medical Faith (beiji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a Medical Faith (beiji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2247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937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937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937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会诊系统。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移动终端,用于采用第一协议参与到会诊系统发起的会诊中;至少一个电脑,用于采用第二协议参与到会诊中;交换服务器,连接至会诊服务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数据从第一协议转换为第二协议,或者,将第二协议转换为第一协议;会诊服务器,用于通过会诊服务器上运行的服务向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和至少一个电脑提供会诊,其中,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和至少一个电脑包括一个主持端和至少一个参与端,在会诊中,接收主持端对会诊的文件的标记或指示,将标记或指示同步到所有参与端。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会诊系统的显示不灵活的问题。

Description

会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会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很多医院,当我们无法处理棘手的医学难题时,往往召集专家来商量讨论,确诊方案,但是当医学专家因事外出或特殊情况,往往难以在现场操作,因此需要通过移动终端远程会诊。
远程会诊,就是利用电子邮件、网站、信件、电话、传真等现代化通信工具,为患者完成病历分析、病情诊断,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的治疗方式,它是极其方便、诊断极其可靠的新型就诊方式,它与邮件的紧密配合,有力的带动了传统治疗方式的改革和进步,为医疗走向区域扩大化、服务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条件,也为规范医疗市场、评价医疗质量标准、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交流医疗服务经验提供了新的准则和工具。
医学影像会诊,是由多方参与的基于医学影像的联合诊断方式。在会诊中,通过网络将患者的医学影像资料和病历资料无损的传递给位于不同地点的多名影像诊断专家和医生,同时也可以包括患者,对病情展开讨论,进而确定病症。
现有技术的移动终端远程会诊具有很多缺陷,无法实现在移动终端之间进行医学影像的会诊,例如,主持端和参与端的只能播放相同的影像资料,无法在会诊期间对病例文件等进行批注,操作无法被看到,具有很多不方便。
针对相关技术中会诊系统的显示不灵活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会诊系统,以解决会诊系统的显示不灵活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会诊系统,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移动终端,用于采用第一协议参与到所述会诊系统发起的会诊中;至少一个电脑,用于采用第二协议参与到所述会诊中;交换服务器,连接至会诊服务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数据从所述第一协议转换为所述第二协议,或者,将所述第二协议转换为所述第一协议;会诊服务器,用于通过所述会诊服务器上运行的服务向所述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一个电脑提供所述会诊,其中,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和至少一个电脑包括一个主持端和至少一个参与端,在所述会诊中,接收所述主持端对所述会诊的文件的标记或指示,将所述标记或指示同步到所有所述参与端。
进一步地,所述交换服务器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并通过所述会诊服务器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电脑。
进一步地,所述交换服务器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电脑,并通过所述会诊服务器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移动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一个电脑均连接至所述交换服务器,通过所述交换服务器连接至所述会诊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一个电脑均分别连接至所述交换服务器和所述会诊服务器,所述交换服务器和所述会诊服务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交换服务器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交换服务器与所述至少一个移动终端、所述至少一个电脑和所述会诊服务器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至少两个交换服务器互为备份。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个交换服务器互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个交换服务器均连接至所述会诊服务器,所述至少两个交换服务器之间无连接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会诊服务器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会诊服务器与所述至少一个移动终端、所述至少一个电脑和所述交换服务器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至少两个会诊服务器互为备份。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个会诊服务器互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至少一个移动终端,用于采用第一协议参与到会诊系统发起的会诊中;至少一个电脑,用于采用第二协议参与到会诊中;交换服务器,连接至会诊服务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数据从第一协议转换为第二协议,或者,将第二协议转换为第一协议;会诊服务器,用于通过会诊服务器上运行的服务向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和至少一个电脑提供会诊,其中,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和至少一个电脑包括一个主持端和至少一个参与端,在会诊中,接收主持端对会诊的文件的标记或指示,将标记或指示同步到所有参与端,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会诊系统的显示不灵活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提高会诊系统的显示效果的灵活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会诊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会诊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会诊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会诊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会诊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会诊系统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会诊系统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和PACS-移动交换装置数据通信示意图;以及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PACS-移动交换装置和PACS服务器的数据通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会诊系统。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会诊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移动终端10,用于采用第一协议参与到会诊系统发起的会诊中。
至少一个电脑20,用于采用第二协议参与到会诊中。
交换服务器30,连接至会诊服务器40,用于将接收到的数据从第一协议转换为第二协议,或者,将第二协议转换为第一协议。
会诊服务器40,用于通过会诊服务器40上运行的服务向至少一个移动终端10和至少一个电脑20提供会诊,其中,至少一个移动终端10和至少一个电脑20包括一个主持端和至少一个参与端,在会诊中,接收主持端对会诊的文件的标记或指示,将标记或指示同步到所有参与端。
该实施例采用至少一个移动终端10,用于采用第一协议参与到会诊系统发起的会诊中;至少一个电脑20,用于采用第二协议参与到会诊中;交换服务器30,连接至会诊服务器40,用于将接收到的数据从第一协议转换为第二协议,或者,将第二协议转换为第一协议;会诊服务器40,用于通过会诊服务器40上运行的服务向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和至少一个电脑提供会诊,其中,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和至少一个电脑包括一个主持端和至少一个参与端,在会诊中,接收主持端对会诊的文件的标记或指示,将标记或指示同步到所有参与端,从而解决了无法将所有参与端对会诊文件的标记或指示进行同步显示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提高会诊系统的显示效果的灵活性的效果。
该实施例的会诊系统中,主持端可以是移动终端10,也可以是电脑20,主持端只有一个,参与端可以有多个,参与端可以是移动终端10,也可以是电脑20,移动终端10采用第一协议参与到会诊系统的会诊中,电脑20可以采用第二协议参与到会诊中,第一协议和第二协议是不同的协议,不同协议的数据之间的转换由交换服务器30执行,会诊服务器40可以将运行的会诊数据向移动终端10和电脑20发布,接收主持端对会诊的文件的标记或指示,将标记或指示同步到所有参与端,例如,实时获取主持端在屏幕上对会诊文件的标记或指示,成为视频或图片,通过无线网络将视频或图片发布到所述参与端,例如,主持端对会诊的病例进行的批注、标记等,也可以是主持端对病例文件通过鼠标指针进行的讨论等操作,主持端的操作可以发布到所有参与端,因此,所有参与端都能看到主持端对会诊文件的操作,提高了会诊的效率,提高了会诊系统的灵活性。处在不同地方的多名用户能够实时同步的通过互联网进行图像浏览、图像标记、音视频交流和文字交流,从而能够协同合作,做出诊断。装置包括多个会诊终端和一个中心服务器。会诊终端中有一个作为会诊“主持者”,其余作为会诊“参与者”。“主持者”终端的图像显示、图像浏览、图像标记,可以同步显示在所有“参与者”终端上。实现了所有PC终端互相之间文字输入、音视频的实时交流。
可选地,交换服务器30连接至至少一个移动终端10,并通过会诊服务器40连接至至少一个电脑20。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会诊系统的示意图。
可选地,交换服务器30连接至至少一个电脑20,并通过会诊服务器40连接至至少一个移动终端10。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会诊系统的示意图。
可选地,至少一个移动终端10和至少一个电脑20均连接至交换服务器30,通过交换服务器30连接至会诊服务器40。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会诊系统的示意图。
可选地,至少一个移动终端10和至少一个电脑20均分别连接至交换服务器30和会诊服务器40,交换服务器30和会诊服务器40连接。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会诊系统的示意图。
可选地,交换服务器30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交换服务器30与至少一个移动终端10、至少一个电脑20和会诊服务器40的连接方式相同,至少两个交换服务器30互为备份。
可选地,至少两个交换服务器30互相连接。
可选地,至少两个交换服务器30均连接至会诊服务器40,至少两个交换服务器30之间无连接关系。
可选地,会诊服务器40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会诊服务器40与至少一个移动终端10、至少一个电脑20和交换服务器30的连接方式相同,至少两个会诊服务器40互为备份。
可选地,至少两个会诊服务器40互相连接。
该实施例的会诊系统可以是移动会诊系统,实现了移动终端之间、PC终端之间、移动终端与PC终端之间“一对一”、“一对多”的交流。利用移动会诊系统能够在诊疗过程中,实现移动远程会诊操作,能够实现移动终端与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与PC终端、PC终端与PC终端之间一对一、一对多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了远程会诊的实时性和交互性。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会诊系统进一步说明:
移动终端远程会诊系统借助移动终端,例如,借助移动手机或者具有多种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来解决医院里的疑难杂症,移动终端解决了电脑方便但不容易移动的缺点,而平板电脑携带方便,而且效果较好。
该会诊系统包括: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服务器(Picture Archiving andCommunication Systems,简称为PACS,也即PACS系统,会诊服务器)、PACS-移动系统交换装置(也即交换服务器)、PC终端装置(也即电脑)、移动终端装置(也即移动终端)。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会诊系统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移动终端装置可以是主持端,也可以是参与端;PC终端装置也可以是主持端或参与端;PACS-移动系统交换装置连接移动终端装置和PACS服务器装置;PACS服务器装置连接PACS-移动交换装置和PC终端;若一移动终端装置为主持端,其他终端装置包括其他移动终端装置和PC终端装置则作为参与端。
基本工作流程为:1)移动终端装置主持端发送I型命令参数给PACS-移动系统交换装置;2)PACS-移动系统交换装置接收移动终端装置主持端发送的I型命令参数,并将该命令参数翻译成PC终端装置可接收的II型命令参数,并发送给PACS服务器装置,其中,I型命令参数是第一协议的命令参数;3)PACS服务器装置负责接收PACS-移动系统交换装置发送的II型命令参数,将II型命令参数同时发布给PACS-移动系统交换装置和PC终端装置参与端,其中,II型命令参数是第二协议的命令参数;4)PACS-移动系统交换装置接收的II型命令参数后,将II型命令参数转换为移动终端可以接收的I型命令参数,发布给所有的移动终端装置参与端;5)移动终端装置参与端接收PACS-移动系统交换装置发布的I型命令参数,根据命令参数内容更新移动终端的图像显示内容和状态;6)PC终端装置参与端接收PACS服务器发送的II型命令参数,根据命令参数内容更新移动终端的图像显示内容和状态。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会诊系统,能够进行移动终端远程会诊,主持端和多个参与端的标记都能同步显示在所述主持端和参与端中,从而能够在诊断时,较少了病人等待就诊的时间,并获得多方的研究商讨结果。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会诊系统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若一PC终端装置为主持端,其他终端装置包括其他移动终端装置参与端和PC终端装置参与端。
基本工作流程为:1)PC终端装置主持端直接发送II型命令参数给PACS服务器装置;2)PACS服务器装置负责接收PC终端装置发送的II型命令参数,并将II型命令参数同时发送给PC终端装置参与端和PACS-移动交换装置;3)PACS-移动系统交换装置接收PACS服务器发送的II型命令参数,将II型命令参数转换为移动终端可以接收的I型命令参数,发布给所有的移动终端装置参与端;4)PC终端装置参与端接收PACS服务器发送的II型命令参数,根据命令参数内容更新移动终端的图像显示内容和状态;5)移动终端装置参与端接收PACS-移动系统交换装置发布的I型命令参数,根据命令参数内容更新移动终端的图像显示内容和状态。
移动终端通常可以包括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POS机甚至包括车载电脑,大部分情况下是指手机或者具有多种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和PACS-移动交换装置数据通信示意图,如图8所示,移动终端装置将包含会诊信息的Jason格式数据通过Http协议与PACS-移动交换装置实现通信,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PACS-移动交换装置和PACS服务器的数据通信示意图,PACS-移动交换装置通过TCP/IP协议以XML格式的数据与PACS服务器实现通信,也即,移动终端装置将包含会诊信息的Jason格式数据按照TCP/IP协议传送到PACS服务器,经过PACS-移动交换装置的相关处理后,实现了基于移动终端与移动终端或PC终端的沟通和交流。
终端包括移动终端装置可以有多个,但是仅有一终端为主持端,以平板电脑为例,移动终端的其中一端为主持端,其他终端装置包括其他移动终端装置和PC终端装置则作为参与端被主持端邀请,其他终端接受选择是否参与议过程,若接受选择成为参与端,移动终端主持端发送给PACS-移动交换装置,其中有关于PACS系统的各种操作,包括图像浏览与处理操作,PACS-移动交换装置将I型命令参数翻译成为PACS服务器可处理的II型命令参数,并将II型命令参数发送给PACS服务器装置,由PACS服务器装置发送到其他终端参与端。实现了移动终端与移动终端、PC终端之间的数据传递。
PACS服务器包括ImageServer和其他服务模块。PACS服务器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产生的各种命令参数进行处理,通过各种接口(模拟,DICOM,网络)进行结果数据的传输,并以数字化的方式海量保存起来,当需要的时候在一定的授权下能够很快的调回使用,同时增加一些辅助诊断管理功能。它在各种影响设备间传输数据和组织存储数据具有重要作用。
在移动诊断系统中,PACS服务器装置是核心,所有来自客户端的服务都需要经过ImageServer统一处理。一切命令参数需要经过它的处理操作,才能传输给下一级装置进行再处理。
在移动会诊系统中,PACS-移动系统交换装置的主要任务是翻译来自移动终端的I型命令参数请求,因为通常情况下,PAC服务器不能直接处理来自终端的I型命令参数请求格式,此时的命令参数请求格式通常是XML文档,当经过PACS-移动系统交换装置的格式转化为II型命令参数后,实现了移动终端与PACS服务器的沟通和交流请求。实现了远程会诊的交互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移动终端,用于采用第一协议参与到所述会诊系统发起的会诊中;
至少一个电脑,用于采用第二协议参与到所述会诊中;
交换服务器,连接至会诊服务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数据从所述第一协议转换为所述第二协议,或者,将所述第二协议转换为所述第一协议;
会诊服务器,用于通过所述会诊服务器上运行的服务向所述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一个电脑提供所述会诊,
其中,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和至少一个电脑包括一个主持端和至少一个参与端,在所述会诊中,接收所述主持端对所述会诊的文件的标记或指示,将所述标记或指示同步到所有所述参与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服务器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并通过所述会诊服务器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电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服务器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电脑,并通过所述会诊服务器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移动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一个电脑均连接至所述交换服务器,通过所述交换服务器连接至所述会诊服务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一个电脑均分别连接至所述交换服务器和所述会诊服务器,所述交换服务器和所述会诊服务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服务器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交换服务器与所述至少一个移动终端、所述至少一个电脑和所述会诊服务器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至少两个交换服务器互为备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交换服务器互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交换服务器均连接至所述会诊服务器,所述至少两个交换服务器之间无连接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诊服务器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会诊服务器与所述至少一个移动终端、所述至少一个电脑和所述交换服务器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至少两个会诊服务器互为备份。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会诊服务器互相连接。
CN201621022479.XU 2016-08-31 2016-08-31 会诊系统 Active CN2061937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22479.XU CN206193785U (zh) 2016-08-31 2016-08-31 会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22479.XU CN206193785U (zh) 2016-08-31 2016-08-31 会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93785U true CN206193785U (zh) 2017-05-24

Family

ID=58728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22479.XU Active CN206193785U (zh) 2016-08-31 2016-08-31 会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937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6670A (zh) * 2016-08-31 2017-01-11 海纳医信(北京)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会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6670A (zh) * 2016-08-31 2017-01-11 海纳医信(北京)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会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martines et al. Assessment of telemedicine in surgical education and patient care
US20150019201A1 (en) Real-time interpre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6295107A (zh) 一种实现医学影像同步会诊的方法及系统
US20150261930A1 (en) Telemedicine system for remote consultation, diagnosis and medical treatment services
CN103402071A (zh) 基于电视机的医生患者信息交互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5989222A (zh) 远程网络智能专家会诊及医疗咨询系统
CN106454203A (zh) 基于互联网的移动医疗远程视频会诊平台及方法
CN106716424A (zh) 远程医疗评估
US20100112530A1 (en) Real-time interpreting systems & methods
US20180122518A1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patient parameters and transmitting medical information and a system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CN106326670B (zh) 会诊系统
CN206193785U (zh) 会诊系统
CN103701877A (zh) 交互式远程会诊系统和交互式远程会诊方法
Ullah et al. A telemedicine network model for health applications in Pakistan: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CN111462923A (zh) 一种远程智慧医疗与智慧教育系统
Intapong et al. Modular web-based collaboration platform
CN110148317A (zh) 远程教育方法
Almirall et al. Living labs: Arbiters of mid-and ground-level innovation
KR101674618B1 (ko) 가상화 기반 원격 화상 진료 제공 시스템
CN109920554A (zh) 远程诊断方法及系统
CN205490900U (zh) 一种数字化手术室多方多组会诊系统
CN114743663A (zh) 基于远程移动的会诊转诊综合管理系统
CN114155979A (zh) 画面显示控制方法、设备和远程会诊系统
CN107315921A (zh) 能够实现实时沟通的远程医疗会议系统
Wilson et al. Telehealth on advanced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