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93734U - 触控感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感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193734U CN206193734U CN201621272817.5U CN201621272817U CN206193734U CN 206193734 U CN206193734 U CN 206193734U CN 201621272817 U CN201621272817 U CN 201621272817U CN 206193734 U CN206193734 U CN 2061937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sensing
- signal
- drive signal
- tou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8—Touchless 2D- digitiser, i.e. digitiser detecting the X/Y position of the input means, finger or stylus, also when it does not touch, but is proximate to the digitiser's interaction surface without distance measurement in the Z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控感测装置,且此触控感测装置包含基板单元、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以及第四电极。第一电极接收第一驱动信号。第二电极选择性接收第一驱动信号与第二驱动信号,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平行设置于基板单元上。第三电极依据第一驱动信号而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一感测信号。第四电极选择性依据第一驱动信号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一感测信号与依据第二驱动信号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二感测信号,且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平行设置于基板元件上。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垂直设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感测装置可以有效地维持触控感测装置的支援应用,并显著地减少触控感测装置的制作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感测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触控感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技术的快速发展,触控装置被广泛地运用于人类的生活中并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而言,常见的触控装置可以通过支援接触式触控与非接触式触控的方式以作为电子装置的输入介面,从而提升使用者操作电子装置的便捷性。为了让触控装置可以同时地支援接触式触控与非接触式触控的应用,常见的作法为将接触式触控感测模块与非接触式触控感测模块同时设置于触控装置中。然而,此种作法不仅会显著地增加触控装置的体积,更可能增加触控装置的制造成本。
因此,如何维持触控装置的支援应用并减少触控装置的制作成本来进行触控感测装置的设计,可是一大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感测装置,其不仅可以有效地维持触控感测装置的支援应用,更可以显著地减少触控感测装置的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是关于一种触控感测装置,且此触控感测装置包含基板单元、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以及第四电极。第一电极用以接收第一驱动信号。第二电极用以选择性接收第一驱动信号与第二驱动信号,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平行设置于基板单元上。第三电极用以依据第一驱动信号而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一感测信号。第四电极用以选择性依据第一驱动信号而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一感测信号与依据第二驱动信号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二感测信号,且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平行设置于基板元件上。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垂直设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以及第四电极均设置于基板元件的第一面上。触控感测装置还包含驱动电极,且驱动电极设置于基板元件的第二面上。当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均用以接收第一驱动信号时,驱动电极用以接收第二驱动信号。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当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在第一时序接收第一驱动信号时,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在第一时序依据第一驱动信号而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一感测信号;当驱动电极在第二时序接收第二驱动信号时,第四电极在第二时序依据第二驱动信号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二感测信号。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当驱动电极在第二时序接收第二驱动信号时,第一电极用以在第二时序依据第二驱动信号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二感测信号。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当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在第一时序接收第一驱动信号时,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在第一时序依据第一驱动信号而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一感测信号;当第二电极在第二时序接收第二驱动信号时,第一电极用以在第二时序依据第二驱动信号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二感测信号。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当第三电极用以在第三时序接收第二驱动信号时,第四电极在第三时序依据第二驱动信号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二感测信号。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感测装置还包含驱动控制单元,且驱动控制单元用以产生第一驱动信号与第二驱动信号,并控制第一驱动信号与第二驱动信号的产生顺序与持续时间。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感测装置还包含信号接收选择器与信号处理单元。信号接收选择器用以选择性接收第一感测信号与第二感测信号。信号处理单元电性连接信号接收选择器,且信号处理单元用以依据第一感测信号或第二感测信号而产生坐标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是关于一种触控感测装置,且此触控感测装置包含基板单元、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四电极以及感测电极。第一电极用以接收第一驱动信号。第二电极用以选择性接收第一驱动信号与第二驱动信号,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平行设置于基板单元上。第三电极用以依据第一驱动信号而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一感测信号。第四电极用以依据第一驱动信号而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一感测信号,且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平行设置于基板元件上。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垂直设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以形成空置区域。感测电极设置于空置区域中,并用以依据第二驱动信号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二感测信号。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当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在第一时序接收第一驱动信号时,第三电极与第四电极在第一时序依据第一驱动信号而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一感测信号;当第二电极在第二时序接收第二驱动信号时,感测电极在第二时序依据第二驱动信号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二感测信号。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当第三电极用以在第三时序接收第二驱动信号时,感测电极在第三时序依据第二驱动信号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二感测信号。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感测装置还包含驱动控制单元,且驱动控制单元用以产生第一驱动信号与第二驱动信号,并控制第一驱动信号与第二驱动信号的产生顺序与持续时间。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感测装置还包含信号接收选择器与信号处理单元。信号接收选择器用以选择性接收第一感测信号与第二感测信号。信号处理单元电性连接信号接收选择器,且信号处理单元用以依据第一感测信号或第二感测信号而产生坐标信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触控感测装置是将接触式触控与非接触式触控的驱动与感测功能整合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以及第四电极,从而同时地支援接触式触控与非接触式触控的应用。举例而言,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可用以依序地接收第一驱动信号与第二驱动信号,且第一驱动信号与第二驱动信号分别用以驱动接触式触控与非接触式触控。第三电极第四电极可用以依序地依据第一驱动信号而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与依据第二驱动信号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触控感测装置不仅可以有效地维持触控感测装置的支援应用,更可以显著地减少触控感测装置的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A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实施例所绘制的触控感测装置的架构示意图;
图1B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实施例所绘制的触控感测装置的侧面架构示意图;
图1C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实施例所绘制的触控感测装置中的触控控制单元的方块示意图;
图2A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实施例所绘制的触控感测装置的架构示意图;
图2B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实施例所绘制的触控感测装置的侧面架构示意图;
图2C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实施例所绘制的触控感测装置中的触控控制单元的方块示意图;
图3A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实施例所绘制的触控感测装置的架构示意图;
图3B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实施例所绘制的触控感测装置的侧面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实施例所绘制的触控感测装置100的架构示意图,且图1C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实施例所绘制的触控感测装置100中的触控控制单元140的方块示意图。如图1A与图1C所示,触控感测装置100包含基板单元102、第一电极112、第二电极114、第三电极122以及第四电极124。第一电极112与第二电极114平行设置于基板单元102上,第三电极122与第四电极124平行设置于基板元件102上,且第三电极122与第四电极124垂直设置于第一电极112与第二电极114。
第一电极112(如,第一电极112a~112b)与第二电极114(如,第二电极114a~114e)用以接收第一驱动信号D1。第三电极122(如,第三电极122a~122c)用以依据第一驱动信号D1而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一感测信号S1。第四电极124(如,第四电极124a~124b)用以选择性依据第一驱动信号D1而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一感测信号S1与依据第二驱动信号D2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二感测信号S2。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B,图1B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实施例所绘制的触控感测装置100的侧面架构示意图。如图1B所示,触控感测装置100还包含驱动电极132。第一电极112a~112b(仅绘示第一电极112a)、第二电极114a~114e(未绘示)、第三电极122a~122c以及第四电极124a~124b均设置于基板元件102的第一面上,且驱动电极132设置于基板元件102的第二面上。驱动电极132用以接收第二驱动信号D2。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电极112与第二电极114在第一时序接收第一驱动信号D1时,第三电极122与第四电极124在第一时序依据第一驱动信号D1而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一感测信号S1;当驱动电极132在第二时序接收第二驱动信号D2时,第四电极124在第二时序依据第二驱动信号D2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二感测信号S2。举例而言,触控感测装置100可以先以第一驱动信号D1(由第一电极112a~112b与第二电极114a~114e接收)驱动第三电极122a~122c与第四电极124a~124b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再以第二驱动信号D2(由驱动电极132接收)驱动第四电极124a~124b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换句话说,在此实施例中,通过将接触式触控与非接触式触控的感测功能整合于触控感测装置100中的第四电极124a~124b上,如此,触控感测装置100得以同时地支援接触式触控与非接触式触控的应用,并减少触控感测装置100的体积与制造成本。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驱动电极132在第二时序接收第二驱动信号D2时,第一电极112用以在第二时序依据第二驱动信号D2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二感测信号S2。举例而言,第一电极112a~112b可用以支援非接触式触控的感测功能。换句话说,在此实施例中,通过将接触式触控的驱动功能与非接触式触控的感测功能整合于触控感测装置100中的第一电极112a~112b上,如此,触控感测装置100得以同时地支援接触式触控与非接触式触控的应用,并减少触控感测装置100的体积与制造成本。
在又一实施例中,当驱动电极132在第二时序接收第二驱动信号D2时,第二电极114中的部分电极(如,第二电极114c)与第三电极122中的部分电极(如,第三电极122b)用以在第二时序依据第二驱动信号D2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二感测信号S2。举例而言,第二电极114c与第三电极122b可用以支援非接触式触控之感测功能。换句话说,在此实施例中,通过将接触式触控的驱动功能与非接触式触控的感测功能整合于触控感测装置100中的第二电极114c上,并通过将接触式触控与非接触式触控的感测功能整合于触控感测装置100中的第三电极122b上,如此,触控感测装置100得以同时地支援接触式触控与非接触式触控的应用,并减少触控感测装置100的体积与制造成本。另外,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电极112a~112b与第二电极114c之间设置保护距离可以有效地维持立体电场的感应范围,相似地,通过在第三电极122b与第四电极124a~124b之间设置保护距离可以有效地维持立体电场的感应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C,如图1C所示,触控感测装置100还包含触控控制单元140,且触控控制单元140包含驱动控制单元142。驱动控制单元142用以第一驱动信号D1与第二驱动信号D2,并控制第一驱动信号D1与第二驱动信号D2的产生顺序与持续时间。举例而言,驱动控制单元142可以控制第一电极112与第二电极114在第一时序接收第一驱动信号D1,并控制驱动电极132在第二时序接收第二驱动信号D2。另外,驱动控制单元142可以控制第一驱动信号D1与第二驱动信号D2的持续时间,从而调整第一时序与第二时序之间的时序间隔。
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控制单元142包含接触式驱动控制单元143与非接触式驱动控制单元144。接触式驱动控制单元143用以产生第一驱动信号D1,并将第一驱动信号D1传送至第一电极112与第二电极114,从而控制第一驱动信号D1的产生时序与持续时间。非接触式驱动控制单元144用以产生第二驱动信号D2,并将第二驱动信号D2传送至驱动电极132,从而控制第二驱动信号D2的产生时序与持续时间。应了解到,第一驱动信号D1与第二驱动信号D2的产生顺序与持续时间可以依据实际操作需求而相应地调整,因此,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又一实施例中,触控控制单元140包含信号接收选择器146与信号处理单元148。信号接收选择器146用于选择性接收第一感测信号S1与第二感测信号S2。信号处理单元148电性连接信号接收选择器146,并用以依据第一感测信号S1或第二感测信号S2而产生坐标信号Sout。举例而言,信号接收选择器146可以依序地接收第一感测信号S1与第二感测信号S2,并将所接收到的第一感测信号S1或第二感测信号S2传送至信号处理单元148以产生坐标信号Sout。应了解到,第一感测信号S1与第二感测信号S2的接收顺序可以依据实际操作需求而相应地调整,因此,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2A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实施例所绘制的触控感测装置200的架构示意图,图2C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实施例所绘制的触控感测装置200中的触控控制单元140的方块示意图。如图2A与图2C所示,触控感测装置200包含基板单元102、第一电极112、第二电极114、第三电极122以及第四电极124,且触控感测装置200的设置方式相似于触控感测装置100,故于此不重复赘述。触控感测装置200与触控感测装置100之间主要差异在于触控感测装置200中的第二电极114(如,第二电极114a~114e)可用以选择性接收第一驱动信号D1与第二驱动信号D2。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B,图2B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实施例所绘制的触控感测装置200的侧面架构示意图。如图2B所示,第一电极112a~112b(仅绘示第一电极112a)、第二电极114a~114e(未绘示)、第三电极122a~122c以及第四电极124a~124b均设置于基板元件102的相同面上。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电极112与第二电极114在第一时序接收第一驱动信号D1时,第三电极122与第四电极124在第一时序依据第一驱动信号D1而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一感测信号S1;当第二电极114在第二时序接收第二驱动信号D2时,第一电极124用以在第二时序依据第二驱动信号D2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二感测信号S2。举例而言,触控感测装置200可以先以第一驱动信号D1(由第一电极112a~112b与第二电极114a~114e接收)驱动第三电极122a~122c与第四电极124a~124b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再以第二驱动信号D2(由第二电极114中的部分电极接收,如第二电极114b~114d)驱动第一电极112a~112b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换句话说,在此实施例中,通过将接触式触控与非接触式触控的驱动功能整合于触控感测装置200中的第二电极114b~114d上,并将接触式触控与非接触式触控的感测功能整合于感测装置200中的第一电极112a~112b上,如此,触控感测装置200得以同时地支援接触式触控与非接触式触控的应用,并减少触控感测装置200的体积与制造成本。另外,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电极112a~112b与第二电极114b~114d之间设置保护距离可以有效地维持立体电场的感应范围。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第三电极122用以在第三时序接收第二驱动信号D2时,第四电极124于第三时序依据第二驱动信号D2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二感测信号S2。举例而言,第三电极122a~122c可用以支援非接触式触控的驱动功能。触控感测装置200可以采用第二驱动信号D2(由第三电极122a~122c接收)来驱动第四电极124a~124b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换句话说,此实施例通过将非接触式触控的驱动与感测功能整合于触控感测装置200中的第三电极122a~122c上,如此,触控感测装置200得以同时地支援接触式触控与非接触式触控的应用,并减少触控感测装置200的体积与制造成本。另外,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三电极122a~122c与第四电极124a~124b之间设置保护距离可以有效地维持立体电场的感应范围。
在又一实施例中,当第二电极114中的部分电极(如,第二电极114a~114b与第二电极114d~114e)用以在第二时序接收第二驱动信号D2时,第二电极114中的另一部分电极(如,第二电极114c)可用以在第二时序依据第二驱动信号D2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二感测信号S2。相似地,当第三电极122中的部分电极(如,第三电极122a与第三电极122c)用以在第三时序接收第二驱动信号D2时,第三电极122中的另一部分电极(如,第三电极122b)可用以在第三时序依据第二驱动信号D2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二感测信号S2。举例而言,第二电极114c与第三电极122b可用以支援非接触式触控的感测功能。换句话说,在此实施例中,通过将接触式触控的驱动功能与非接触式触控的感测功能整合于触控感测装置200中的第二电极114c上,并通过将接触式触控与非接触式触控的感测功能整合于触控感测装置200中的第三电极122b上,如此,触控感测装置200得以同时地支援接触式触控与非接触式触控的应用,并减少触控感测装置200的体积与制造成本。另外,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电极114a~114e之间设置保护距离可以有效地维持立体电场的感应范围,相似地,通过在第三电极122a~122c之间设置保护距离可以有效地维持立体电场的感应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C,如图2C所示,触控感测装置200还包含触控控制单元140,且触控控制单元140包含驱动控制单元142。驱动控制单元142用以产生第一驱动信号D1与第二驱动信号D2,并控制第一驱动信号D1与第二驱动信号D2的产生顺序与持续时间,从而依据第一驱动信号D1与第二驱动信号D2而产生驱动信号Dout。
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控制单元142包含接触式驱动控制单元143、非接触式驱动控制单元144以及驱动信号选择器145。接触式驱动控制单元143用以产生第一驱动信号D1,并将第一驱动信号D1传送至驱动信号选择器145。非接触式驱动控制单元144用以产生第二驱动信号D2,并将第二驱动信号D2传送至驱动信号选择器145。驱动信号选择器145用以依据第一驱动信号D1与第二驱动信号D2而产生驱动信号Dout,从而控制第一驱动信号D1与第二驱动信号D2的产生顺序与持续时间。举例而言,当驱动信号选择器145输出第一驱动信号D1以作为驱动信号Dout时,驱动信号选择器145可以于第一时序将第一驱动信号D1传送至第一电极112与第二电极114;当驱动信号选择器145输出第二驱动信号D2以作为驱动信号Dout时,驱动信号选择器145可以在第二时序将第二驱动信号D2传送至第二电极114,并在第三时序将第二驱动信号D2传送至第三电极122。应了解到,第一驱动信号D1与第二驱动信号D2的产生顺序与持续时间可以依据实际操作需求而相应地调整,因此,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又一实施例中,触控控制单元140包含信号接收选择器146与信号处理单元148。信号接收选择器146用在选择性接收第一感测信号S1与第二感测信号S2。信号处理单元148电性连接信号接收选择器146,并用以依据第一感测信号S1或第二感测信号S2而产生坐标信号Sout。由于信号接收选择器146与信号处理单元148的可行的实作方式已详细地为上述实施例与附图图1C所示范,故于此不重复赘述。
图3A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实施例所绘制的触控感测装置300的架构示意图。如图3A与图2C所示,触控感测装置300包含基板单元102、第一电极112、第二电极114、第三电极122、第四电极124以及感测电极134。第一电极112与第二电极114平行设置于基板单元102上,第三电极122与第四电极124平行设置于基板元件102上,且第三电极122与第四电极124垂直设置于第一电极112与第二电极114以形成空置区域。感测电极134设置于空置区域中。
第一电极112(如,第一电极112a~112b)用以接收第一驱动信号D1。第二电极114(如,第二电极114a~114e)用以选择性接收第一驱动信号D1与第二驱动信号D2。第三电极122(如,第三电极122a~122c)与第四电极124(如,第四电极124a~124b)用以依据第一驱动信号D1而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一感测信号S1。感测电极134用以依据第二驱动信号D2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二感测信号S2。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B,图3B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实施例所绘制的触控感测装置300的侧面架构示意图。如图3B所示,第一电极112a~112b(仅绘示第一电极112a)、第二电极114a~114e(未绘示)、第三电极122a~122c、第四电极124a~124b以及感测电极134均设置于基板元件102的相同面上。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电极112与第二电极114在第一时序接收第一驱动信号D1时,第三电极122与第四电极124在第一时序依据第一驱动信号D1而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一感测信号S1;当第二电极114在第二时序接收第二驱动信号D2时,感测电极134在第二时序依据第二驱动信号D2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二感测信号S2。举例而言,触控感测装置300可先以第一驱动信号D1(由第一电极112a~112b与第二电极114a~114e接收)驱动第三电极122a~122c与第四电极124a~124b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再以第二驱动信号D2(由第二电极114a~114e接收)驱动感测电极134(如,列感测电极134a~134b)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换句话说,在此实施例中,通过将接触式触控与非接触式触控的驱动功能整合于触控感测装置300中的第二电极114a~114e上,如此,触控感测装置300得以同时地支援接触式触控与非接触式触控的应用,并减少触控感测装置300的体积与制造成本。另外,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电极114b~114d与感测电极134(如,列感测电极134a~134b)之间设置保护距离可以有效地维持立体电场的感应范围。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第三电极122用以在第三时序接收第二驱动信号D2时,感测电极134在第三时序依据第二驱动信号D2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二感测信号S2。举例而言,触控感测装置300可以采用第二驱动信号D2(由第三电极122a~122c接收)来驱动感测电极134(如,行感测电极134a~134b)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换句话说,在此实施例中,通过将接触式触控的驱动功能与非接触式触控的感测功能整合于触控感测装置300中的第三电极122a~122c上,如此,触控感测装置300得以同时地支援接触式触控与非接触式触控的应用,并减少触控感测装置300的体积与制造成本。另外,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三电极122a~122c与感测电极134(如,行感测电极134a~134b)之间设置保护距离可以有效地维持立体电场的感应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感测装置300还包含如图2C所示的触控控制单元140,且触控控制单元140包含驱动控制单元142。驱动控制单元142用以产生第一驱动信号D1与第二驱动信号D2,并控制第一驱动信号D1与第二驱动信号D2的产生顺序与持续时间,从而依据第一驱动信号D1与第二驱动信号D2而产生驱动信号Dout。由于触控控制单元140的可行的实作方式已详细地为上述实施例与附图图2C所示范,故于此不重复赘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触控控制单元140包含信号接收选择器146与信号处理单元148。信号接收选择器146用于选择性接收第一感测信号S1与第二感测信号S2。信号处理单元148电性连接信号接收选择器146,并用以依据第一感测信号S1或第二感测信号S2而产生坐标信号Sout。由于信号接收选择器146与信号处理单元148的可行的实作方式已详细地为上述实施例与附图图2C所示范,故于此不重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触控感测装置是将接触式触控与非接触式触控的驱动与感测功能整合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以及第四电极,从而同时地支援接触式触控与非接触式触控的应用。举例而言,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可用以依序地接收第一驱动信号与第二驱动信号,且第一驱动信号与第二驱动信号分别用以驱动接触式触控与非接触式触控。第三电极第四电极可用以依序地依据第一驱动信号而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与依据第二驱动信号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触控感测装置不仅可以有效地维持触控感测装置的支援应用,更可以显著地减少触控感测装置的制作成本。
技术领域中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容易理解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现一个或多个前述举例的优点。阅读前述说明书之后,技术领域中的一般技术人员将有能力对如同此处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多种类的更动、置换、等效物以及多种其他实施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与其均等范围为主。
Claims (13)
1.一种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基板单元;
第一电极,用以接收第一驱动信号;
第二电极,用以选择性接收所述第一驱动信号与第二驱动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平行设置于所述基板单元上;
第三电极,用以依据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而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一感测信号;以及
第四电极,用以选择性依据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而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所述第一感测信号与依据所述第二驱动信号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二感测信号,其中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平行设置于所述基板元件上,且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以及所述第四电极均设置于所述基板元件的第一面上,且所述触控感测装置还包含:
驱动电极,设置于所述基板元件的第二面上,其中当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均用以接收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时,所述驱动电极用以接收所述第二驱动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在第一时序接收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时,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在所述第一时序依据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而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所述第一感测信号;当所述驱动电极在第二时序接收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时,所述第四电极在所述第二时序依据所述第二驱动信号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所述第二感测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驱动电极在所述第二时序接收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时,所述第一电极用以在所述第二时序依据所述第二驱动信号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所述第二感测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在第一时序接收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时,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在所述第一时序依据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而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所述第一感测信号;当所述第二电极在第二时序接收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时,所述第一电极用以在所述第二时序依据所述第二驱动信号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所述第二感测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三电极用以在第三时序接收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时,所述第四电极在所述第三时序依据所述第二驱动信号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所述第二感测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驱动控制单元,用以产生所述第一驱动信号与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信号与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的产生顺序与持续时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信号接收选择器,用以选择性接收所述第一感测信号与所述第二感测信号;以及
信号处理单元,电性连接所述信号接收选择器,用以依据所述第一感测信号或所述第二感测信号而产生坐标信号。
9.一种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基板单元;
第一电极,用以接收第一驱动信号;
第二电极,用以选择性接收所述第一驱动信号与第二驱动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平行设置于所述基板单元上;
第三电极,用以依据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而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一感测信号;以及
第四电极,用以依据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而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所述第一感测信号,其中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平行设置于所述基板元件上,且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以形成空置区域;以及
感测电极,设置于所述空置区域中,并用以依据所述第二驱动信号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第二感测信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在第一时序接收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时,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在所述第一时序依据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而进行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所述第一感测信号;当所述第二电极在第二时序接收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时,所述感测电极在所述第二时序依据所述第二驱动信号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所述第二感测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三电极用以在第三时序接收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时,所述感测电极在所述第三时序依据所述第二驱动信号而进行非接触式触控感测以产生所述第二感测信号。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驱动控制单元,用以产生所述第一驱动信号与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信号与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的产生顺序与持续时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信号接收选择器,用以选择性接收所述第一感测信号与所述第二感测信号;以及
信号处理单元,电性连接所述信号接收选择器,用以依据所述第一感测信号或所述第二感测信号而产生坐标信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72817.5U CN206193734U (zh) | 2016-11-24 | 2016-11-24 | 触控感测装置 |
US15/387,674 US10222902B2 (en) | 2016-11-24 | 2016-12-22 | Touch sensing device and touch sensing method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72817.5U CN206193734U (zh) | 2016-11-24 | 2016-11-24 | 触控感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193734U true CN206193734U (zh) | 2017-05-24 |
Family
ID=58724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27281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93734U (zh) | 2016-11-24 | 2016-11-24 | 触控感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22902B2 (zh) |
CN (1) | CN206193734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045418B2 (en) * | 2021-07-06 | 2024-07-23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816668B2 (ja) | 2008-03-28 | 2011-11-1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タッチ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
WO2013014883A1 (ja) * | 2011-07-25 | 2013-01-3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KR101848274B1 (ko) | 2011-09-29 | 2018-04-13 | 주식회사 지2터치 | 드라이빙 백 현상을 이용한 터치 검출수단, 검출방법 및 터치스크린패널과, 그러한 터치스크린패널을 내장한 표시장치 |
JP2014149816A (ja) * | 2013-01-10 | 2014-08-21 | Japan Display Inc |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JP5980157B2 (ja) * | 2013-03-29 | 2016-08-31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TWM476980U (en) * | 2013-09-17 | 2014-04-21 | Wintek Corp | Touch panel |
JP6046600B2 (ja) * | 2013-12-16 | 2016-12-21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JP6205312B2 (ja) * | 2014-06-18 | 2017-09-27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液晶表示装置 |
JP6495748B2 (ja) * | 2015-06-05 | 2019-04-03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タッチ検出装置、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及びカバー部材 |
CN105487722B (zh) * | 2016-02-06 | 2019-08-23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
-
2016
- 2016-11-24 CN CN201621272817.5U patent/CN20619373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12-22 US US15/387,674 patent/US10222902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80143730A1 (en) | 2018-05-24 |
US10222902B2 (en) | 2019-03-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57215B (zh) | 多点触摸感应显示装置以及用于指定其中触摸身份的方法 | |
CN104205025B (zh) | 互电容触摸屏装置和用于创建互电容触摸屏装置的方法 | |
US20160291725A1 (en) |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4991683A (zh) | 一种oled触控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 |
CN104503612B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 |
CN107066122A (zh) | 有源触控笔、触摸感测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5700753A (zh) | 压力检测单元、压力检测方法和显示面板 | |
CN205193765U (zh) |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 | |
CN104730747A (zh) | 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6325582A (zh) | 一种具有压力侦测的触控总成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6708325A (zh) |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6648191A (zh) | 一种触控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6708341A (zh) |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
CN206193734U (zh) | 触控感测装置 | |
CN206270925U (zh) |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3576955B (zh) | 互容式触控面板及触控系统 | |
CN105630258B (zh) | 单层互容式触摸屏及触控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04699346A (zh) | 阵列基板及其形成方法、触控显示设备的触控检测方法 | |
CN205899516U (zh) | 一种触控电极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
CN204695285U (zh) | 显示装置及其触摸屏 | |
CN107422896A (zh) | 一种触摸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
CN205318344U (zh) |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 | |
CN201936289U (zh) | 多点数字式电阻触摸屏 | |
CN106293254A (zh) | 触控显示装置 | |
CN205788135U (zh) |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24 Termination date: 2019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