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90682U - 弹性件及应用该弹性件的音量调节机构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弹性件及应用该弹性件的音量调节机构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90682U
CN206190682U CN201621074972.6U CN201621074972U CN206190682U CN 206190682 U CN206190682 U CN 206190682U CN 201621074972 U CN201621074972 U CN 201621074972U CN 206190682 U CN206190682 U CN 206190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component
section
linkage
plane
snap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749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zh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zh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zh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zh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7497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90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90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90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弹性件,包括卡环、两个支撑段和两个第一连接段,卡环呈具有一开口的圆环,两个支撑段分别通过两个第一连接段与卡环的开口的两端连接,卡环位于第一平面内,两个支撑段位于第二平面内,两个第一连接段位于第三平面内,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互平行,第三平面垂直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卡环、两个支撑段和两个第一连接段共同构成一立体框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采用该弹性件的音量调节机构和电子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弹性件采用位于三个不同平面内的卡环、支撑段和第一连接段组成立体框架,使其在径向和轴向均具备弹力。

Description

弹性件及应用该弹性件的音量调节机构和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件,以及应用该弹性件的音量调节机构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装置,如手持播放器﹑影音设备等,利用调节机构来调节音量或音频。该调节机构一般包括旋钮和编码器,该旋钮固定于电子装置的壳体上。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普通的片体卡簧来固定旋钮。此类卡簧只能在径向卡住旋钮,而旋钮在转动时,因在轴向存在加工工差,旋钮存在晃动,导致卡簧与旋钮轴的接触面摩擦大,长期使用会造成旋钮轴的磨损,卡簧与旋钮轴在转动时,因磨损间隙变大后,会造成卡簧脱落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在径向卡住旋钮转轴,同时也能削除转轴轴向的间隙的弹性件和应用该弹性件的音量调节机构和电子装置。
一种弹性件,其中,所述弹性件包括一卡环、两个支撑段和两个第一连接段,所述卡环呈具有一开口的圆环,两个所述支撑段分别通过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卡环的开口的两端连接,所述卡环位于第一平面内,两个所述支撑段位于第二平面内,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段位于第三平面内,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三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卡环、两个支撑段和两个第一连接段共同构成一立体框架。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支撑段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垂直于所述卡环和所述支撑段,所述卡环、两个支撑段和两个第一连接段共同构成一长方体的框架。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还包括两个第二连接段,每一所述第二连接段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卡环之间,用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卡环。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内,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支撑段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还包括两个折弯段,每一所述折弯段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卡环之间,用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卡环。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折弯段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内,且位于所述卡环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还包括两个第三连接段,每一所述第三连接段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折弯段之间,用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折弯段。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内,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段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卡环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互垂直,所述第三连接段与所述支撑段平行。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支撑段上还设有一抵持段,所述抵持段自所述第二平面朝向所述第一平面突起形成。
一种音量调节机构,用以调节电子装置的音量或音频,所述音量调节机构包括旋钮和编码器,其中,所述音量调节机构还包括上述弹性件,所述编码器收容于所述弹性件中,所述编码器与所述旋钮的一端止转连接,所述旋钮转动以改变所述编码器的输出信号。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外壳以及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集成电路板,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上述音量调节机构,所述外壳上设有固定孔,所述旋钮可转动地定位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编码器与所述集成电路板电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件采用位于三个不同平面内的卡环、支撑段和第一连接段组成立体框架,将所述编码器收容于所述弹性件内,通过所述卡环和所述卡槽的配合在径向上卡住所述旋钮的转轴,同时,利用所述第一连接段在轴向上的弹力,削除所述转轴与所述卡环在轴向的间隙,在所述旋钮转动过程中,减小所述转轴受到的摩擦力,使得所述旋钮转动更加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调节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调节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示调节机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3中所示调节机构的弹性件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所示电子装置沿VI-VI线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音量调节机构 100
旋钮 10
旋转头 11
上部 111
下部 112
第一凹槽 113
空腔 114
第二凹槽 115
转轴 12
自由端 121
卡槽 122
传动杆 13
制动部 131
连接部 132
套筒 20
抵止部 21
导正部 22
延伸部 23
定位孔 24
编码器 30
主体 31
转轴孔 311
上壳 32
插孔 321
托板 33
穿孔 331
弹性件 40
卡环 41
支撑段 42
抵持段 421
第一连接段 43
第二连接段 44
折弯段 45
第三连接段 46
第一平面 401
第二平面 402
第三平面 403
电子装置 200
外壳 210
固定孔 211
集成电路板 22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音量调节机构100应用于电子装置200中,用以调节该电子装置200的音量或音频。所述电子装置200可以是MP3、MP4、无损便携播放器或音箱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装置200为无损便携播放器。
所述电子装置200包括外壳210以及集成电路板220。所述集成电路板220收容于所述外壳210内。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200还应包括装设于外壳210中的其它元件,如解码器、处理器、内存等,为节省篇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所述音量调节机构100固定于所述外壳210上,并与所述集成电路板220电连接,用以调节所述电子装置200的音量。具体地,所述外壳210上设有固定孔211,所述音量调节机构100安装于所述固定孔211内。
请参见图1和图2,所述音量调节机构100包括旋钮10、套筒20、编码器30和弹性件40。所述旋钮10可转动地定位于所述固定孔211内。所述编码器30通过所述套筒20和所述弹性件40的组合悬空固定于所述旋钮10的正下方,并与所述旋钮10同轴。所述旋钮10包括传动杆13,所述编码器30的轴芯设有转轴孔311,所述传动杆13收容于所述转轴孔311内,并与所述转轴孔311止转连接。使用者通过旋转所述旋钮10改变所述编码器30的输出信号,从而改变所述电子装置200的音量。
请参见图3和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10采用金属铝一体制成。所述旋钮10包括旋转头11、转轴12和传动杆13。所述转轴12自所述旋转头11的底部中心向外延伸形成。所述传动杆13自所述转轴12的一端沿所述转轴12的延伸方向进一步延伸形成。
具体地,所述旋转头11包括上部111和下部112。所述上部111和所述下部112相互连接,且其连接处形成环形第一凹槽11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部111大致呈圆柱形。所述下部112自所述上部111的一端的周缘向外延伸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下部112大致呈圆环形。所述下部111的直径等于所述上部112的外径。所述下部112和所述上部113的一端面共同围设形成一端开口的圆柱形空腔114。所述第一凹槽113自所述旋转头11的外周面向内凹陷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113大致呈圆环形。
所述旋转头11的外周面上还设有若干第二凹槽115。所述第二凹槽115自所述旋转头11的外周面向内凹陷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凹槽115大致呈条状。所述第二凹槽115垂直于所述第一凹槽113。若干所述第二凹槽115外绕所述旋转头11的外周面均匀分布,以增加旋转所述旋转头11时的摩擦力和提升触感。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12设于所述旋转头11的上部111靠近所述下部112的一端的端面中心。具体地,所述转轴12自所述上部111的端面中心向外延伸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12大致呈圆柱形。所述转轴12部分收容于所述空腔114内。所述转轴12的自由端121自所述空腔114的开口伸出。所述转轴12的外周面上靠近自由端121的部位设有环形卡槽122,用以固定所述弹性件40。所述卡槽122自所述转轴12的外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卡槽122大致呈圆环形。
所述传动杆13与所述转轴12同轴。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杆13设于所述转轴12的自由端121的中心部位。所述传动杆13自所述转轴12的自由端121沿所述转轴12的延伸方向进一步延伸形成。
所述传动杆13包括制动部131和连接部132。所述制动部131设于所述转轴12的自由端121。所述连接部132设于所述转轴12和所述制动部131之间,用以连接所述转轴12和所述制动部131。所述制动部131收容于所述编码器30的转轴孔311内,并与所述转轴孔311止转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动部131大致为正六棱柱。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动部131也可为除正六棱柱外的其他多边形棱柱,只要其与所述编码器30的转轴孔311相适配以止转连接所述编码器30的轴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132大致呈圆柱体。所述连接部132的直径小于所述转轴12的直径。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132也可省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20采用不锈钢一体制成。所述套筒20固定于所述外壳210的固定孔211内,如图5所示,用以导正和定位所述旋钮10的转轴12。所述套筒20包括抵止部21、导正部22和两个延伸部23。所述抵止部21设于所述导正部22的一端,两个所述延伸部23设于所述导正部22的另一端。
具体地,所述抵止部21位于所述外壳210的外侧,并抵持所述外壳210的外壁。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抵止部21大致呈圆柱体。所述抵止部21收容于所述旋钮10的空腔114内。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抵止部21也可省略。
所述导正部22自所述抵止部21的一端面的中心向外延伸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正部22大致呈圆柱体。所述导正部22的直径近似等于所述电子装置200的固定孔211的直径。所述导正部22穿设且固定于所述电子装置200的固定孔211内。所述导正部22的直径小于所述抵止部21的直径。
两个所述延伸部23位于所述外壳210的内侧。每一所述延伸部23自所述导正部22的端面的边缘处向外延伸形成。两个所述延伸部23的内侧面相对设置,用以限位所述编码器30。两个所述延伸部23的外侧面与所述导正部22的外周面齐平。
所述套筒20还设有定位孔24。所述定位孔24设于所述套筒20的中心,且贯穿所述套筒20的抵止部21和所述导正部22,用以定位所述旋钮1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孔24呈圆柱形。所述定位孔24的直径略大于所述旋钮10的转轴12的直径。
所述编码器30包括主体31、上壳32和托板33。所述主体31固定于所述托板33上。所述上壳32罩设于所述主体31上,用以保护所述主体31。所述主体31通过排线(图未示)与所述电子装置200的集成电路220电连接。
具体地,所述主体31内设有轴芯,该轴芯上设有所述转轴孔311。所述转轴孔311的形状与所述传动杆13的制动部131相适配,用以收容所述传动杆13的制动部131,以使所述传动杆13转动时带动所述轴芯相对所述主体31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孔311大致呈正六边形。
所述上壳32上对应所述转轴孔311的位置设有插孔321,用以裸露所述转轴孔311。所述插孔321的形状与所述传动杆13的连接部132的形状相适配,用以收容所述传动杆13的连接部13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孔3211大致呈圆形。
所述托板33上设有二穿孔331,用以穿设所述弹性件40。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孔331可以省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40可从所述托板33的侧边穿设于其底部,以承载所述托板33。
所述弹性件40一体制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40是由长条形弹性材料弯制形成。所述弹性件40包括卡环41、两个支撑段42和两个第一连接段43。所述卡环41大致呈2/3圆环。所述卡环41设有开口411。两个所述支撑段42分别通过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段43与所述卡环41的开口411的两端连接。
所述卡环41位于第一平面401内。两个所述支撑段42位于第二平面402内。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段43位于第三平面403内。所述第一平面401和所述第二平面402相互平行。所述第三平面403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401和第二平面402。所述卡环41、两个支撑段42和两个第一连接段43共同构成立体框架,该框架将所述编码器30收容于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支撑段42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弹性件40为大致呈长方体。
具体地,所述编码器30收容于所述弹性件40的框架内时,两个所述支撑段42位于所述编码器30的托板33的正下方以承载所述编码器30。所述卡环41位于所述编码器30的上壳32的上方,且卡设于所述旋钮10的转轴12的卡槽122内,以将所述编码器30悬空于所述转轴12的正下方。所述第一连接段43位于所述编码器30的侧边。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40还包括二第二连接段44。每一所述第二连接段44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段43和所述卡环41之间,用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43和所述卡环41。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段44位于所述第一平面401内。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段44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段44进一步与所述支撑段42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40还包括二折弯段45。两个所述折弯段45位于所述第一平面40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一所述折弯段45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段43和所述第二连接段44之间,用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43和所述第二连接段44。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段44也可省略。即,每一所述折弯段45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段43和所述卡环41之间,用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43和所述卡环41。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40还包括二第三连接段46。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段46位于所述第一平面401内。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段46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卡环41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段46进一步与所述支撑段42平行。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一所述第三连接段46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段43和所述折弯段45之间,用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43和所述折弯段。所述第三连接段46与所述第一连接段43相互垂直。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段44也可省略。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支撑段42上还设有一抵持段421。所述抵持段461自所述第二平面402朝向所述第一平面401突起形成。所述抵持段421大致呈半圆形。所述编码器30收容于所述弹性件40内时,所述抵持段421抵持所述托板33,以防止所述支撑段42划伤所述编码器30。
请参见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音量调节机构100组装时:
将所述套筒20固定于所述外壳210的固定孔211内,操作时,使所述套筒20的延伸部23和导正部22依次自所述外壳210的外侧穿过所述固定孔211,将所述导正部22固定于所述固定孔211内;
将所述旋钮10定位于所述套筒20的定位孔24内。具体地,使所述旋钮10的传动杆13和转轴12依次自所述套筒20的抵止部21一侧穿过所述定位孔24,直至所述旋钮10的旋转头11抵持所述外壳210,此时所述套筒20的抵止部21完全收容于所述旋钮10的空腔114内;
将所述弹性件40的支撑段42穿过所述编码器30的托板33上的穿孔331,将所述编码器30收容于所述弹性件40的框架内,此时所述支撑段42位于所述托板33背对所述主体31的一侧,所述抵持段421抵持所述托板33,所述卡环41位于所述上壳32的上方;
将所述弹性件40的卡环41卡入所述旋钮10的转轴12上的卡槽122内,同时使所述旋钮10的传动杆13插入并收容于所述编码器30的插孔321和转轴孔311内,此时所述编码器30连同所述弹性件40收容于所述套筒20的两个所述延伸部23之间,并被所述两个所述延伸部23限制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音量调节机构100作业时:
使用者旋动所述旋钮10的旋转头11,因所述传动杆13的制动部131与所述编码器30的转轴孔311止转连接,且所述编码器30的主体31被所述套筒20的两个所述延伸部23限位,所述编码器30的轴芯在所述传动杆13的带动下转动,相对于所述编码器30的主体31转动,以将旋转位置或旋转量转换成模拟或数字信号传输至所述电子装置200的集成电路板220,达到调节音量的目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件40采用位于三个不同平面内的卡环41、支撑段42和第一连接段43组成立体框架,将所述编码器30收容于所述框架内,通过所述卡环41和所述卡槽121的配合在径向上卡住所述旋钮10的转轴12,同时,利用所述第一连接段43在轴向上的弹力,削除所述转轴12与所述卡环41在轴向的间隙,在所述旋钮10转动过程中,减小所述转轴12受到的摩擦力,使得所述旋钮10转动更加顺畅。另外,所述弹性件40利用所述支撑段42承载所述编码器30,使其悬空固定于所述旋钮10的正下方,从而使所述编码器30无需焊接固定,增加组装灵活性以及提高组装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弹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一卡环、两个支撑段和两个第一连接段,所述卡环呈具有一开口的圆环,两个所述支撑段分别通过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卡环的开口的两端连接,所述卡环位于第一平面内,两个所述支撑段位于第二平面内,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段位于第三平面内,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三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卡环、两个支撑段和两个第一连接段共同构成一立体框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段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段垂直于所述卡环和所述支撑段,所述卡环、两个支撑段和两个第一连接段共同构成一长方体的框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还包括两个第二连接段,每一所述第二连接段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卡环之间,用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卡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内,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支撑段平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还包括两个折弯段,每一所述折弯段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卡环之间,用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卡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性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折弯段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内,且位于所述卡环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还包括两个第三连接段,每一所述第三连接段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折弯段之间,用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折弯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性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内,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段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卡环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互垂直,所述第三连接段与所述支撑段平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支撑段上还设有一抵持段,所述抵持段自所述第二平面朝向所述第一平面突起形成。
11.一种音量调节机构,用以调节电子装置的音量或音频,所述音量调节机构包括旋钮和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量调节机构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0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弹性件,所述编码器收容于所述弹性件中,所述编码器与所述旋钮的一端止转连接,所述旋钮转动以改变所述编码器的输出信号。
12.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外壳以及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音量调节机构,所述外壳上设有固定孔,所述旋钮可转动地定位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编码器与所述集成电路板电连接。
CN201621074972.6U 2016-09-23 2016-09-23 弹性件及应用该弹性件的音量调节机构和电子装置 Active CN206190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74972.6U CN206190682U (zh) 2016-09-23 2016-09-23 弹性件及应用该弹性件的音量调节机构和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74972.6U CN206190682U (zh) 2016-09-23 2016-09-23 弹性件及应用该弹性件的音量调节机构和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90682U true CN206190682U (zh) 2017-05-24

Family

ID=58729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74972.6U Active CN206190682U (zh) 2016-09-23 2016-09-23 弹性件及应用该弹性件的音量调节机构和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906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1968A (zh) * 2018-04-09 2018-09-28 澳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led芯片的角度可调式安装基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1968A (zh) * 2018-04-09 2018-09-28 澳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led芯片的角度可调式安装基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A115360742B1 (ar) وسيلة تدريع
TW524929B (en) Magnetic bearing
US20180359346A1 (en) Rotary Ring Support
CN206190682U (zh) 弹性件及应用该弹性件的音量调节机构和电子装置
CN107871634A (zh) 电子装置及其音量调节机构和旋钮机构
CN107870650A (zh) 音量调节机构及具备该音量调节机构的电子装置
JP2005228561A5 (zh)
TWM496502U (zh) 搖擺健身機
CN208285493U (zh) 一种防磨损的头戴式耳机旋转机构
CN209267769U (zh) 一种耳机开关装置及包括该耳机开关装置的耳机
CN202641250U (zh) 一种脚轮组件的防尘结构
CN206807688U (zh) 一种麦克风固定座架
CN204434239U (zh) 一种顶紧装置
CN204951151U (zh) 转动组件、中控及手术灯
CN204460109U (zh) 不松动的灯具座
CN205657727U (zh) 一种手机本体
CN208971746U (zh) 一种可调节耳撑的耳机
CN213176451U (zh) 一种深沟球轴承铰链
WO2017118322A1 (zh) 一种具有支撑结构的轴承座
CN210977008U (zh) 一种摆向静音滑轮装置
CN220273812U (zh) 一种有源音柱悬挂组件
CN206112850U (zh) 一种旋转限位组件
CN207011988U (zh) 一种靠背逍遥手动调档的椅子支撑装置
CN204459796U (zh) 一种多透镜头灯
CN203424607U (zh) 衣橱挂衣杆用支承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