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70100U - 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70100U
CN206170100U CN201621222182.8U CN201621222182U CN206170100U CN 206170100 U CN206170100 U CN 206170100U CN 201621222182 U CN201621222182 U CN 201621222182U CN 206170100 U CN206170100 U CN 206170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bot
interactive object
controller
head assembly
ori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2218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化冰
孙斌
吴礼银
康力方
李小山
张干
赵亮
邹武林
徐浩明
廖凯
齐鹏举
方园
李兰
米万珠
舒剑
吴琨
管伟
罗璇
罗承雄
张海建
马晨星
张俊杰
谭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Noah Wood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Zhihu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Zhihuil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uye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uye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uye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2218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70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70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70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机身主体、头部组件、位置检测器以及控制器;其中,头部组件与机身主体可转动连接;位置检测器用于检测交互对象所在的方位;控制器用于控制头部组件转动,使头部组件面向交互对象所在的方位。通过该方案,使得机器人的头部组件可以根据交互对象的位置变化而转动至相应的方向,扩展了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性能。

Description

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属于移动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研究不断深入,智能机器人在人类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多,更加人性化的机器人将逐渐会成为机器人界的宠儿。
人们希望机器人能够更加人性化,尤其是希望机器人能够在与人类的交互中更加贴近“人”的特征。但是,目前大多机器人的交互功能比较单一,多为机器人基于用户语音或触摸输入的指令,执行相应的动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器人,用于扩展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包括:机身主体、头部组件、位置检测器以及控制器;
其中,所述头部组件与所述机身主体可转动连接;
所述位置检测器,用于检测交互对象所在的方位;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头部组件转动,使所述头部组件面向所述交互对象所在的方位。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还包括图像识别器,用于采集并识别所述交互对象的人脸区域;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人脸图像调整所述头部组件的转动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还包括行走底盘,所述机身主体与所述行走底盘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行走底盘转动和/或移动,使所述机身主体面向所述交互对象所在的方位。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还包括声音播放器;所述位置检测器,还用于检测所述交互对象相距所述机器人的距离;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距离调整所述声音播放器的音量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还包括噪声检测器;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噪声检测器的检测结果以及所述距离调整所述声音播放器的音量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位置检测器,包括:麦克风阵列、图像识别器、距离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申请提供的机器人,通过位置检测器检测交互对象所在的方位,控制器基于该方位确定机器人头部组件的转动方向以及转动角度,使得机器人的头部组件可以根据交互对象的位置变化而向不同方向转动,扩展了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实施例一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机器人包括:机身主体10、机器人的头部组件11、位置检测器12以及控制器13。
其中,头部组件11与机身主体10可转动连接,位置检测器12安装在所述机身主体10上,也可以安装在头部组件11上,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在以下部分的具体描述中,以位置检测器12安装在所述机身主体10上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阐述。
其中,位置检测器12,用于检测交互对象的所在的方位;控制器13,用于控制头部组件转动,使头部组件面向交互对象所在的方位。
可选地,控制器13可以使用各种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位置检测器12用于获取交互对象的位置信息。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位置信息可以包括:交互对象相对机器人的距离和/或交互对象相对机器人的方位。其中,位置检测器12可以是麦克风阵列、图像识别器、距离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可选地,在机身主体10上设置有麦克风阵列(MIC阵列),MIC阵列是一组位于空间不同位置的全向麦克风按一定的形状规则布置形成的阵列,是对空间传播声音信号进行空间采样的一种装置,采集到的信号包含了其空间位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MIC阵列声源定位获取交互对象的位置信息,从而控制器13在接收到该位置信息后,对头部组件11的转动参数进行设置。例如,MIC阵列检测到交互对象位于机器人本体的左侧小角度范围,则可设置机器人的头部组件当前的转动角度为向左转动,且转动夹角为5度等;MIC阵列检测到交互对象位于机器人本体的左侧大角度范围,则可设置机身主体当前的转动角度为向左转动,且转动夹角为15-30度等。
图像识别器,可以是集成具有拍摄、图像识别、计算等处理能力的设备。通过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能够在摄像机或者摄像头的可视范围内发现交互对象,并获得交互对象的位置信息。其中,基于图像识别器相对交互对象的拍摄角度对图像成像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拍得图像进行计算可以确定交互对象相对机器人的位置信息,该计算过程可以参照相关现有技术实现,本实施例不赘述。
距离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均是通过距离测量、相对方位角度来实现定位的位置检测器。一般的,可以通过多个传感器组合的方式来实现上述距离、方位角度的检测。其工作过程为:多个位置检测器同时发出位置检测信号,到达被测物后位置检测信号反射,位置检测器在接收到位置检测信号后记录位置检测信号的往返时间,根据位置检测信号的传播速度计算得到被测物的位置信息,与此同时,根据多个距离传感器的距离检测结果综合分析获得被检测物的方位。
本实施例中,头部组件11与机器人的机身主体10可转动连接,具体的,连接结构可以是步进电机、减速器以及齿轮传动装置组成,由步进电机驱动齿轮,由从动齿轮带动头部组件转动,从而控制器13可以通过控制步进电机来控制机器人头部组件的转动。
当控制器13接收到交互对象所在的方位后,判断交互对象所在的方位是否符合预设方位范围。当交互对象所在的方位符合预设方位范围时,控制器13根据交互对象所在的方位确定头部组件11应当转动的方向以及应当转动的角度值。其中,预设方位范围可以理解为:交互对象与机器人之间的夹角属于某一范围值,该范围值可以根据用户需求以及机器人头部组件的转动性能进行调整。
例如,上述范围值可以有如下标记结果,以机器人的机身主体10的正前方为0度,标记为+0°,向右90度的方向(正右方)标记为+90°,向左90度的方向(正左方)标记为-90°,向左/右180度(正后方)的方标记为-0°。预设方位范围中的处范围值可以是[-90°,+0]或[+0,90°]。即,当交互对象与机器人之间的夹角在[-90°,+0]或[+0,90°]之间时,确定第一调整参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符号仅代表前后左右的方位,不带有数学中的正负意义。上述角度为一个准确的数字的方式仅为举例,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实现任意的角度范围,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保证机器人的美观以及更加与“人”近似的特征,上述的正前方、正后方、正左方以及正右方等方位信息是针对机器人的机身主体10而言进行定义的以避免机器人头部过于夸张的转动造成交互对象产生不适。
具体的,控制器13控制机器人头部组件11可以通过设置机器人头部组件11的第一调整参数实现,该第一调整参数包括机器人头部组件的调整方向以及调整角度。控制器13确定第一调整参数后,控制机器人的头部组件11根据第一调整参数进行转动,从而,能够根据交互对象的实际位置使得机器人正面面向交互对象,以进行人机互动,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控制器13基于交互对象所在的方位对头部组件11的控制,可以是基于预先设置的不同的交互对象所在的方位与不同的第一调整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的。优选的,可设置交互对象所在的方位与第一调整参数之间成一定线性关系,例如,当交互对象在机器人的[-90°,+0]或[+0,90°]之间时,机器人头部的转动方向可以在[-90°,+0]或[+0,90°]之间随着交互对象的具体位置调整,例如,交互对象位于机器人的左前方-75°方向处,控制器13控制机器人的头部组件11的旋转目标方向为-75°方向,若机器人当前的方向为-25°处,则控制器13只需控制机器人向左转动50°即可旋转到目标方向与交互对象正面交互。
假设以下场景,机器人在与左前方25°(-25°)的第一交互对象进行对话时,机器人的机身主体10面向正前方(+0°)而面部朝向为-25°方向。在这一情形下,位置检测器12检测到右前方20°(+20°)处有第二交互对象,控制器13根据机器人头部组件的当前方向计算与下一转动的目标方向之间的角度差值确定机器人头部组件的第一调整参数。例如,在上述情景中,控制器13确定机器人头部组件的第一调整参数为向右转动45°(+45°)。或者,控制器13控制机器人头部组件11归位(与机器人机身主体保持一致方向)后,确定机器人头部组件的第一调整参数为向右转动20°(+20°)。
实际应用中,除了通过控制机器人的头部组件11转动实现面向交互对象的交互效果之外,为了更加贴合拟人的交互效果,还可以进一步控制机器人整个机身主体面向交互对象。
从而可选的,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机器人还可以包括:行走底盘14,该行走底盘14可以安装于机器人本体的脚部位置,行走底盘14受控制器13的控制,能够带动机器人的机身主体向某一特定方向转动固定角度,或者受控制器13的控制向沿某一路径移动行走。行走底盘14可以由步进电机、减速器以及齿轮传动装置组成的结构实现旋转功能,可以由步进电机以及滚动轮组成的可移动结构实现行走底盘14的移动行走功能,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当通过控制行走底盘14来达到机器人面向交互对象的目的时,可以控制头部组件11相对于机身主体10固定不变,而只是通过控制行走底盘14的转动、移动来实现该目的。当然,也可以同时控制头部组件11和行走底盘14来实现该目的。
以通过控制行走底盘14来达到机器人面向交互对象的目的为例,当控制器13接收到交互对象所在的方位后,若是判断该方位不符合预设方位范围,则控制器13根据该方位确定行走底盘的第二调整参数,其中,该第二参数包括行走底盘14的移动轨迹、转动角度以及转动方向。承接上述例子,当预设方位范围中的范围值是[-90°,+0]或[+0,90°]时,若判断交互对象与机器人之间的夹角在[-90°,+0]或[+0,90°]之外,例如,交互对象与机器人之间的夹角在[-90°,-0°]或[-0°,+90°]之间时,控制器13确定第二调整参数。
可选的,控制器13基于交互对象所在的方位对行走底盘14的控制,可以是基于预先设置的不同交互对象所在的方位与不同的第二调整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的。优选的,可设置交互对象所在的方位与第二调整参数之间成一定线性关系,即,将交互对象所处的方位值与机器人转动的方位值一一对应。例如,交互对象位于机器人的左后方-125°方向处,控制器13控制机器人的行走底盘14的旋转目标方向为-125°方向,若机器人当前的方向为-25°处,则控制器13只需控制机器人的行走底盘向左转动100°即可旋转到目标方向与交互对象正面交互。
可选的,根据交互对象的方位确定第一调整参数和第二调整参数还可有如下可行的方式:将机器人与交互对象之间的方位角度的取值分区,并为每一分区设置一个固定头部组件或行走底盘的旋转参数。例如,承接上述例子,将该方位角度的分四个区段:[-90°,+0]、[+0,90°]、[-90°,-0]、[-0,90°]。例如,当交互对象在[-90°,+0]之间时,设置机器人的头部组件的调整参数为向左旋转45°(-45°);当交互对象在[+0,90°]之间时,设置机器人的头部组件的调整参数为向右旋转45°(+45°);当交互对象在[-90°,-0]之间时,设置机器人的行走底盘的调整参数为向左135°(-135°);当交互对象在[-0,90°]之间时,设置机器人的行走底盘的调整参数为向右135°(+135°)。当然,上述数值仅供举例使用,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特别的,位置检测器12检测到的机器人与交互对象之间的方位角度在[-90°,-0]、[-0,90°]之间,且机器人的头部组件11存在一定转动角度时,控制器13在控制机器人头部组件11归位之后再确定机器人的旋转底盘14的第二调整参数,从而,旋转底盘14带动机器人机身主体转动到目标角度后,机器人的脸部能够正面交互对象,从而为用户带来良好的交互体验。当然,机器人头部组件11的归位过程也可与旋转底盘14的转动过程同时进行,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可选的,为了进一步增强对机器人面向交互对象的控制精度,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基于对交互对象人脸区域的检测来精确调整机器人转动的方案。具体地,可以在机器人机身主体上设置图像识别器,该图像识别器用于采集并识别交互对象的人脸区域。在通过比如MIC阵列等位置检测器检12测到交互对象的位置信息即距离、方位后,图像识别器若识别到交互对象的人脸区域,则进一步精确确认交互对象的人脸位置即相对机器人的方位、距离,从而可以对位置检测器检测到的结果进行微调修正,获得更加精确的交互对象的位置信息。
在一种情境下,位置检测器12确定交互对象的方位信息后,图像识别器未识别到交互对象的人脸区域,则可判断交互对象侧对或者背对机器人,此时,控制器13确定行走底盘14的第二调整参数。优选的,可将第二调整参数设置为,以该交互对象为圆心,以机器人相对于交互对象之间的距离为半径向画圆作为行走底盘14的移动轨迹,直至图像识别器识别到交互对象的人脸区域。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机器人还包括声音播放器15,该声音播放器15用于机器人与交互对象之间的语音对话时语音信号的播放。相应的,控制器13在获取交互对象相对于机器人的距离后,根据交互对象的该距离信息,控制声音播放器15的音量大小。例如,当交互对象在较远的地方,声音传播衰减大,此时控制器13可以控制声音播放器15的音量增大;反之,当交互对象在较近的地方,声音传播衰减小,此时,控制器13可以控制声音播放器15的音量减小,从而,机器人能够以合理的音量与交互对象进行交流,进一步提升用户在交互过程中的舒适度。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机器人还包括噪声检测器16,该噪声检测器16可以通过声压计或者MIC阵列实现。声音播放器15的声音容易受环境中噪声的影响,因此,控制器13在控制声音播放器15的音量大小之前,预先获取噪声检测器16的噪声检测结果,控制器13再根据检测结果以及位置检测器检测到的交互对象相对机器人的距离控制所述声音播放器的音量大小,进一步提高了音量控制的精确程度,提升了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性能。
本实施例中,通过位置检测器检测交互对象的交互对象所在的方位,控制器基于该方位信息确定机器人头部组件以及行走底盘的调整参数,从而调整机器人的头部组件以及行走底盘的转动方向,使得机器人的头部组件以及行走底盘可以根据交互对象的位置变化而向不同方向转动和/或移动,机器人与交互对象的正面交互能够定向地采集交互对象的声音,提高语音收集质量从而实现更好的人机交互扩展了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性能。与此同时,控制器基于交互对象相对于机器人的距离以及人机交互环境的噪声大小确定机器人的声音播放器的音量大小,进进一步提升了机器人的人机交互能力。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机器人,用于与交互对象进行互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主体、头部组件、位置检测器以及控制器;
其中,所述头部组件与所述机身主体可转动连接,所述位置检测器安装在所述机身主体上;
所述位置检测器,用于检测交互对象所在的方位;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头部组件转动,使所述头部组件面向所述交互对象所在的方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图像识别器,用于采集并识别所述交互对象的人脸区域;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人脸图像调整所述头部组件的转动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还包括行走底盘,所述机身主体与所述行走底盘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行走底盘转动和/或移动,使所述机身主体面向所述交互对象所在的方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还包括声音播放器;
所述位置检测器,还用于检测所述交互对象相距所述机器人的距离;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距离调整所述声音播放器的音量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还包括噪声检测器;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噪声检测器的检测结果以及所述距离调整所述声音播放器的音量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检测器,包括:
麦克风阵列、图像识别器、距离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中的一个或多个。
CN201621222182.8U 2016-11-14 2016-11-14 机器人 Active CN206170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22182.8U CN206170100U (zh) 2016-11-14 2016-11-14 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22182.8U CN206170100U (zh) 2016-11-14 2016-11-14 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70100U true CN206170100U (zh) 2017-05-17

Family

ID=58684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22182.8U Active CN206170100U (zh) 2016-11-14 2016-11-14 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7010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5071A (zh) * 2016-11-14 2017-01-18 上海木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机器人和机器人控制方法
CN109048940A (zh) * 2018-08-29 2018-12-21 宁波Gqy视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方法及机器人
WO2021109806A1 (zh) * 2019-12-03 2021-06-10 京东数科海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机器人及其显示控制方法、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5071A (zh) * 2016-11-14 2017-01-18 上海木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机器人和机器人控制方法
CN109048940A (zh) * 2018-08-29 2018-12-21 宁波Gqy视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方法及机器人
WO2021109806A1 (zh) * 2019-12-03 2021-06-10 京东数科海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机器人及其显示控制方法、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35071A (zh) 机器人和机器人控制方法
CN206170100U (zh) 机器人
CN106104203B (zh) 一种移动物体的距离检测方法、装置及飞行器
US20160297068A1 (en) Automated collection and labeling of object data
US1083850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ing events for user interface
CN106054895A (zh) 智能营业厅机器人及其室内行走偏航自动校正方法
EP3529009A1 (en) Human-tracking robot
JP6977448B2 (ja) 機器制御装置、機器制御プログラム、機器制御方法、対話装置、及び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JPH09229667A (ja) 回転関節構造物の動作計測装置および方法
JP6150429B2 (ja) ロボット制御システム、ロボット、出力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出力制御方法
CN108646221A (zh) 一种基于声源阵列的空间麦克风定位方法
CN106426180A (zh) 一种基于人脸追踪进行智能跟随的机器人
CN106681326B (zh) 座椅、控制座椅运动的方法和用于座椅的运动控制系统
CN112614508B (zh) 音视频结合的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US11895466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rmining parameters of audio devices
CN104507004B (zh) 一种播放器控制方法、播放器及耳机
US11724397B2 (en) Robo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Martinson et al. Robotic discovery of the auditory scene
Qiu et al. Variability in the rigid pinna motions of hipposiderid bats and their impact on sensory information encoding
Chen et al. Research on BatSLAM Algorithm for UAV Based on Audio Perceptual Hash Closed-Loop Detection
Hussain et al. Grounding acoustic echoes in single view geometry estimation
CN213240485U (zh) 一种多模态信息融合说话人定位装置
CN219641914U (zh) 一种基于双模态信息的说话人定位与跟踪系统
Gamboa-Montero et al. Real-Time Acoustic Touch Localization in Human-Robot Interaction based on Steered Response Power
Tanigawa et al. Invisible-to-Visible: Privacy-Aware Human Segmentation using Airborne Ultrasound via Collaborative Learning Probabilistic U-N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0336 402 rooms, No. 33, No. 33, Guang Shun Road,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MROBO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336 402 rooms, No. 33, No. 33, Guang Shun Road,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MUYE ROBOT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0336 402 rooms, No. 33, No. 33, Guang Shun Road,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Zhihui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336 402 rooms, No. 33, No. 33, Guang Shun Road,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MROBO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200336 402 rooms, No. 33, No. 33, Guang Shun Road,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zhihuilin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336 402 rooms, No. 33, No. 33, Guang Shun Road,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Zhihui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2150 room 205, zone W, second floor, building 3, No. 8, Xiushan Road, Chengqiao Town, Chongming District, Shanghai (Shanghai Chongming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oah Wood Robo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336 402 rooms, No. 33, No. 33, Guang Shun Road,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zhihuilin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