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66634U - 发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66634U
CN206166634U CN201620598683.XU CN201620598683U CN206166634U CN 206166634 U CN206166634 U CN 206166634U CN 201620598683 U CN201620598683 U CN 201620598683U CN 206166634 U CN206166634 U CN 2061666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stirring
cavity
unit
foa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9868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冬雷
李勇
藏新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 Tech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c Tech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 Tech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c Tech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9868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666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666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6663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泡装置,包括水汽制备系统、搅拌系统、发泡加热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水汽制备系统以蒸汽驱动所述搅拌系统;所述搅拌系统在蒸汽的驱动下对发泡液体进行搅拌使其发泡;所述发泡加热系统接收所述水汽制备系统以蒸汽驱动所述搅拌系统后的蒸汽或所述蒸汽凝结的热态水,对搅拌搅拌中的发泡液体进行加热;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接并控制所述水汽制备系统、所述搅拌系统以及所述发泡加热系统中的一种或几种。上述发泡装置,水汽制备系统产生的蒸汽可同时用于搅拌发泡和加热,搅拌发泡可使发泡液体发泡量大,泡沫充分、细密,由于搅拌发泡、加热都使用了水汽制备系统的蒸汽,无需电机驱动搅拌系统,装置成本低,运行能耗低。

Description

发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料制备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发泡装置上用于自动发泡液体并同步加热发泡液体的技术有两种:第一种技术是利用蒸汽通过文丘里管发泡、加热发泡液体,这种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缺点也很显著,主要体现在泡沫不充分、不细密、易消散,发泡液体温度难于控制,不适合发泡较大量的发泡液体;第二种技术是利用电机驱动搅拌轴的方式发泡液体,同时使用额外的发热体加热发泡液体,这种装置发泡效果好,但由于需要额外的电机、发热体、控制系统S4,成本昂贵,耗能多。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以蒸汽通过文丘里管发泡加热发泡液体时泡沫不充分、不细密、易消散、温度难以控制以及不适合发泡较大量发泡液体的问题,以及通过机械搅拌配合发热体加热发泡液体时成本高、耗能多的问题,提供一种发泡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泡装置,其中所述发泡装置包括水汽制备系统、搅拌系统、发泡加热系统以及控制系统;
所述水汽制备系统以蒸汽驱动所述搅拌系统;
所述搅拌系统(S2)在蒸汽的驱动下对发泡液体进行搅拌使其发泡;
所述发泡加热系统接收所述水汽制备系统以蒸汽驱动所述搅拌系统后的蒸汽或所述蒸汽凝结的热态水,对搅拌搅拌(S2)中的发泡液体进行加热;
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接并控制所述水汽制备系统、所述搅拌系统以及所述发泡加热系统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汽制备系统包括加热单元以及第一阀门;
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第一发热部件、第一温控部件、储水部件以及第一管道;
所述第一发热部件设置在所述储水部件内部或外部并与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接,所述第一发热部件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下直接加热所述储水部件中的水或通过加热所述储水部件间接加热所述储水部件中的水,使所述储水部件内的水升温或汽化;
所述第一温控部件设置在所述储水部件内部或外部并与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接,所示第一温控部件测定所述储水部件内部或外部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送至所述控制系统;
所述储水部件上设置有储水部件入口以及储水部件出口,所述储水部件出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阀门的进水口连通;
所述第一阀门的出口还连通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搅拌系统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门还包括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可与需要提供蒸汽或热态水的装置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门还包括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可与需要提供蒸汽或热态水的装置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部件包括1个以上发热元件,所述1个以上发热元件设置在不同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第二发热部件、第二温控部件;
所述第二发热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或所述第三管道上,所述第二温控部件安装在邻近所述第二发热部件的位置;
所述第二发热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温控部件与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水部件出口或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安全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水部件包括管体、罐体、箱体储水罐中的任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门包括电子阀、机械阀中的一种并与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单元包括供水单元;
所述供水单元包括第二管道以及水源,所述第二管道将所述水源的冷态水引入所述储水部件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源包括水箱或供水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道上安装有水泵或第二阀门,所述水泵或第二阀门与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系统包括基板单元、端盖单元、搅拌单元以及搅拌杯体;
所述端盖单元与所述基板单元连接形成第一腔体;
所述搅拌杯体与所述基板单元连接形成第二腔体;
所述搅拌单元包括转动轴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转动轴两端的叶轮组件和搅拌头;
所述叶轮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搅拌头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基板单元上设置有第一通孔,以容纳所述转动轴穿透所述基板单元;
所述第一腔体上设置有第一腔体入口或所述第一腔体上设置有第一腔体入口以及第一腔体出口,所述第一腔体入口与所述水汽制备系统连接并将蒸汽引向所述叶轮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轮组件与所述转动轴刚性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搅拌头与所述转动轴刚性连接或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轮组件包含轮轴以及设置在所述轮轴上的叶片,所述轮轴设置总有一片或多片叶片与所述压力蒸汽出口中心线相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片具有凹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轴上设置有1个以上的叶片,所述叶片的形状和/或重量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头包含搅拌头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搅拌头本体上的片状部件、网状部件、线状部件或环状部件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单元上环绕叶轮组件设置有导流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上设置有轴承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系统包括第一密封单元,所述第一密封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单元与所述端盖单元接触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系统包括第二密封单元,所述第二密封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单元与所述搅拌杯体接触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杯体与所述基板以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连接方式包括单元插接、卡接、螺纹连接或夹具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系统包括增压单元;
所述增压单元包括空心锥形体,所述空心锥形体通过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水汽制备系统连通,所述空心锥形体通过第一腔体入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所述空心锥形体与所述第三管道连接的端口为蒸汽入口;
所述空心锥形体与所述第一腔体入口连接的端口为压力蒸汽出口;
所述蒸汽入口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压力蒸汽出口的截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蒸汽出口的截面积小于0.8mm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泡加热系统(S3)包括可容纳部分或全部所述搅拌杯体的杯座;
所述杯座与所述搅拌杯体之间或所述杯座与所述基板单元之间形成第三腔体,或所述杯座为包含第三腔体的结构;
所述第三腔体上设置有第三腔体入口或所述第三腔体上设置有第三腔体入口以及第三腔体出口,所述第三腔体入口与所述第一腔体出口连接或与所述第三阀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腔体入口与所述第一腔体出口通过第五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腔体出口或第五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泡加热系统包括可容纳全部所述上述搅拌杯体的杯座,所述杯座)与所述基板单元之间形成第三腔体;
所述基板单元上设置有液汽通孔,使所述第一腔体内的蒸汽或热态水进入所述第三腔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泡加热系统包括第三密封单元所述第三密封单元设置在所述杯座与所述搅拌杯体接触处或所述杯座与所述基板单元接触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泡加热系统包括加热管体,
所述加热管体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出口或所述第三阀门连接,或所述基板单元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加热管体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所述加热管体远离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封闭或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体远离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呈环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泡加热系统包括第三温控部件,所述第三温控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或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第三温控部件与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接。
上述发泡装置,水汽制备系统产生的蒸汽可同时用于搅拌发泡和加热,搅拌发泡可使发泡液体发泡量大,泡沫充分、细密,由于搅拌发泡、加热都使用了水汽制备系统的蒸汽,无需电机驱动搅拌系统,装置成本低,运行能耗低;
上述发泡装置,控制系统可通过电磁阀控制蒸汽的流通和流量,可调控性强。
上述发泡装置,控制系统可通过第一温控部件或第二温控部件控制蒸汽发生单元产生的蒸汽温度或发泡加热系统的加热温度,可调控性强,控制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发泡装置的水汽制备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发泡装置的搅拌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发泡装置的叶轮组件位置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发泡装置的叶轮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发泡装置的搅拌头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发泡装置的发泡加热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发泡装置的控制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发泡装置的水汽制备系统另一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发泡装置的发泡加热系统另一优选结构示意图;
其中,
S1-水汽制备系统;
1100-加热单元;
1110-第一发热部件;
1111-第一发热元件;
1112-第二发热元件;
1120-第一温控部件;
1130-储水部件;
1140-第一管道;
1150-第二发热部件;
1160-第二温控部件;
1200-供水单元;
1210-第二管道;
1220-水箱;
1230-水泵;
1300-第一阀门;
1310-第三管道;
S2-搅拌系统;
2100-基板单元;
2110-导流壁;
2200-端盖单元;
2300-搅拌单元;
2310-转动轴;
2320-叶轮组件;
2321-轮轴;
2322-叶片;
2330-搅拌头;
2331-搅拌头本体;
2332-片状部件;
2333-环状部件;
2400-搅拌杯体;
2500-增压单元;
2600-第一密封单元;
S3-发泡加热系统;
3100-杯座;
3110-第三密封单元;
3120-第五管道;
3200-加热管体;
S4-控制系统;
Q1-第一腔体;
Q2-第二腔体;
Q3-第三腔体;
A1-储水部件入口;
A2-储水部件出口;
A3-蒸汽入口;
A4-压力蒸汽出口;
A5-第一腔体入口;
A6-第一腔体出口;
A7-第三腔体入口;
A8-第三腔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发泡装置包括水汽制备系统S1、搅拌系统S2、发泡加热系统S3以及控制系统S4。水汽制备系统S1可以制备蒸汽或热态水,水汽制备系统S1可将其制备的蒸汽输送至搅拌系统S2以驱动搅拌系统S2搅拌发泡液体使其发泡。发泡加热系统S3接收水汽制备系统S1以蒸汽驱动搅拌系统S2后的低压蒸汽或蒸汽凝结的热水以加热发泡液体。控制系统S4与水汽制备系统S1信号连接并对其进行控制各系统的工作状态。
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系统S4可分别与搅拌系统S2、发泡加热系S3中的一个系统或多个系统信号连接并控制。
请参阅图2所示,水汽制备系统S1包括加热单元1100、供水单元1200以及第一阀门1300。加热单元1100通过第一管道1140与第一阀门1300连通,供水单元1200通过第二管道1210与加热单元1100连通。
加热单元1100的第一发热部件1110、第一温控部件1120以及储水部件1130共同设置于一个壳体内。供水单元1200经第二管道1210提供的冷态水经储水部件入口A1进入储水部件1130,在储水部件1130中被第一发热部件1110加热为蒸汽或热态水经储水部件出口A2进入第一管道1140,经第一管道1140引入第一阀门1300。
第一发热部件1110的第一发热元件1111以及第二发热元件1112分别设置于紧邻储水部件1130的外部,加热储水部件1130内的水使其成为一定温度的热态水或蒸汽。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发热部件1110可以是单一的发热元件或包括若干个发热元件,第一发热部件1110也可以设置在储水部件1130的内部直接加热其内的水使其成为一定温度的热态水或蒸汽。
第一温控部件1120设置在紧邻储水部件1130的外部,测定储水部件1130的温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温控部件1120也可以设置在储水部件1130的内部,直接测定储水部件1130的温度。
供水单元1200的水箱1220通过第二管道1210与储水部件入口A1连通,在第二管道1210上设置有水泵1230,水泵1230将水箱1220中的水以一定的流量泵入储水部件1130中。
在其他实施例中,供水单元1200可以直接通过第二管道1210将加热单元1200与普通的供水管连通。优选的,在第二管道1210上设置有第二阀门,第二阀门可以控制水以一定的流量流入储水部件1130中。该第二阀门可以是电子阀或机械阀。
第一阀门1300设置在第一管道1140远离储水部件出口A2的一端。第一阀门1300为电子阀,第一阀门1300通过第三管道1310与搅拌系统S2连通。第一阀门1300可以控制加热单元1100加热产生的蒸汽或热水以一定的流速进入搅拌系统S2。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阀门1300也可以是机械阀。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阀门1300还包括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可与需要提供蒸汽或热态水的装置连通。
请参阅图3所示,搅拌系统S2包括基板单元2100、端盖单元2200、搅拌单元2300、搅拌杯体2400、增压单元2500以及第一密封单元2600。其中的基板单元2100上部加盖端盖单元2200以形成闭合的第一腔体Q1,第一腔体Q1在端盖单元2200上设置有第一腔体入口A5和第一腔体出口A6,该第一腔体Q1可以防止蒸汽外泄,隔绝工作噪音。基板单元2100与端盖单元2200接触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单元2600,以使第一腔体Q1形成密闭空间并更好的隔绝噪音。基板单元2100下部设置有搅拌杯体2400并与搅拌杯体2400形成闭合的第二腔体Q2,该第二腔体Q2用于容纳发泡液体,隔绝工作噪音。
搅拌单元2300的叶轮组件2320设置在第一腔体Q1内,搅拌头2330设置在第二腔体Q2内,转动轴2310穿过基板单元2100上的第一通孔连接叶轮组件2320和搅拌头2330,叶轮组件2320、搅拌头2330以及转动轴2310是刚性连接的。
增压单元2500包含空心锥形体2510,该空心锥形体2510的两端分别开口,其中与第三管道1310连通的一端为蒸汽入口A3,与第一腔体入口A5连通的一端为压力蒸汽出口A4,蒸汽入口A3、压力蒸汽出口A4以及第一腔体入口A5在一条直线上。蒸汽入口A3的截面积大于压力蒸汽出口A4的截面积,压力蒸汽出口A4为直径小于1.0mm的圆形小孔。增压单元1200通过将压力蒸汽出口A4的截面积设置为小于蒸汽入口A3截面积,以提升蒸汽压力,加快蒸汽流速,提高对搅拌单元2300的推动作用。
优选的,基板单元2100与搅拌杯体2400接触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单元,以使第二腔体Q2形成密闭空间并更好的隔绝噪音。
优选的,基板单元2100与搅拌杯体2400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例如可以是插接、卡接、螺纹连接或夹具连接。
优选的,第一通孔安装有轴承组件以承受转动轴2310。
优选的,基板单元2100上设置有控制搅拌单元2300转速的控速组件。
在其他实施例中,基板单元2100与搅拌杯体2400也可以是非可拆卸的方式一体成型,此时,搅拌杯体2400或基板单元2100上应设置有供发泡液体进出的开口。
在其他实施例中,叶轮组件2320、搅拌头2330以及转动轴2310可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将全部元件或部分元件一体成型在转动轴2310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压力蒸汽出口A4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三角形或多边形;优选的,蒸汽入口A3的截面积远大于压力出口的截面积,优选的,压力出口的截面积小于0.8mm2
在其他实施例中,增压单元1200也可以是其他可增加蒸汽压力或流速的装置,例如增压泵或类似文丘里管结构。
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基板单元2100上环绕叶轮组件2320设置有导流壁2110,该导流壁2110设置有两个开口,压力蒸汽出口A4与其中一个开口相接,导流壁2110引导压力蒸汽出口A4喷出的蒸汽流动的方向,以更好的驱动叶轮组件转动。
请参阅图4和图5所示,叶轮组件2320的轮轴2321上具有多片相同形状的叶片2322,叶片2322均匀分布在轮轴2321上,的轮轴2321设置在压力蒸汽出口A4和第一腔体入口A5所在的条直线L附近,使某一叶片2322的中心在压力蒸汽出口A4和第一腔体入口A5所在的直线L上,以使叶片2322受到尽可能大的蒸汽冲力,推动搅拌单元搅拌发泡液体。其中
请参阅图5所示,轮轴2321上具有多片相同形状的叶片2322,叶片2322均匀分布在轮轴2321上,叶片2322一面具有凹面,以使蒸汽更好的推动叶轮组件2320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叶片2322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可以设置在轮轴2321的不同位置,例如叶片2322交错设置的轮轴2321的轮轴2321的上部和下部。
请参阅图6所示,搅拌头2330的搅拌头本体2331上设置有片状部件2332以及环绕在片状部件2332的环状部件2333,该搅拌头2330可以更充分的使发泡液体均匀快速发泡。
在其他实施例中,搅拌头本体2331上设置的也可以是单独设置片状部件2332、网状部件、环状部件2333以及线状部件,或者采用其他常规的搅拌头2330设计。
请参阅图7所示,发泡加热系统S3的杯座3100可容纳部分搅拌杯体2400,杯座3100为一端开口的容器且其开口处可放置搅拌杯体2400并与搅拌杯体2400形成第三腔体Q3,杯座3100壁上设置有第三腔体入口A7和第三腔体出口A8,第三腔体入口A7与第一腔体出口A6通过第五管道3120连接,可将第一腔体Q1内的低压蒸汽或凝结的热态水引入第三腔体Q3从而利用该低压蒸汽或凝结的热态水加热第二腔体Q2容纳的发泡液体;第三腔体出口A8可将其内多余的蒸汽或热态水排出第三腔体Q3。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腔体出口A6或第五管道3120上设置有第三阀门,第三阀门可控制从第一腔体Q1进入第三腔体Q3的低压蒸汽或热态水的流量,从而可以控制加热发泡液体的加热温度和/或加热速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腔体出口A8上设置有第四阀门,该第四阀门控制第三腔体出口A8排出第三腔体Q3内多余的蒸汽或热态水的流量。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腔体出口A6可以不与第五管道3120连通,从而可用于将第一腔体Q1多余的蒸汽或凝结的热态水排出第一腔体Q1外,从而避免第一腔体Q1内蒸汽压力过大或第一腔体Q1内容纳有凝结的热态水影响压力蒸汽出口A4喷出的压力蒸汽对叶轮组件2320的推动作用。
在其他实施例中,杯座3100可以为可容纳全部搅拌杯体2400的一端开口容器,该开口直接与基板单元2100接触形成第三腔体Q3,第一腔体出口A6可直接位于第三腔体Q3内从而无需单独设置第三腔体入口A7。
在其他实施例中,杯座3100与搅拌杯体2400接触处或杯座3100与基板单元2100接触处设置有第三密封单元,以使第三腔体Q3形成密闭空间,防止蒸汽或热态水泄露。
在其他实施例中,杯座3100可以为箱体,该箱体上设置有第三腔体入口A7和第三腔体出口A8,其内形成可用于容纳从第一腔体Q1引入的蒸汽或热态水的第三腔体Q3。在箱体的一端具有可容纳部分或全部搅拌杯体2400的凹槽,该凹槽可贴合搅拌杯体2400外壁以使容纳于箱体的第三腔体Q3内的蒸汽或热态水加热搅拌杯体2400内的发泡液体。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腔体Q2内设置有第三温控部件,该第三温控部件用于测定容纳于第二腔体Q2中的发泡液体的温度。优选的,第三温控部件设置在基板单元2100上。
请参阅图8所示,控制系统S4分别与水泵1230、第一发热部件1110以及第一温控部件1120连接,控制系统S4可以通过控制水泵1230从而控制流入到储水部件1130中水的流速,控制系统S4可以根据第一温控部件1120测定的温度控制第一发热部件1110的发热程度,进而可以调控水汽制备系统S1产生的热态水温度或产生的蒸汽量及蒸汽温度。控制系统S4与第一阀门信号连接,从而可以调控通过第一阀门进入第三管道和/或第四管道的蒸汽或热态水的流量。
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系统S4也可以与水汽制备系统S1中的第二发热部件以及第二温控部件信号连接,从而可以根据第二温控部件测定的温度信息控制第二发热部件的加热速率以及加热温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系统S4也可以与搅拌系统S2中的搅拌单元或控速组件信号连通,从而可以根据搅拌单元的转速调控控速组件或根据搅拌单元的转速调整水汽制备单元制备的蒸汽量以及蒸汽温度等参数。
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系统也可以与发泡加热系统S3中的第三温控部件、第三阀门或第四阀门信号连通,从而可以根据第三温控部件测定的温度调控第三阀门调整进入第三腔体Q3中的蒸汽或热态水的流量或调控第四阀门调整排出第三腔体Q3中蒸汽或热态水的流量。
请参阅图9所示,该实施例中水汽制备系统与图3不同之处在于储水部件1130是箱体储水罐,在箱体储水罐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发热部件1110和第一温控部件1120,该储水部件入口A1可直接连接供水管以向箱体储水罐中供水,在第一管道1140上安装有安全阀1131,以防止储水部件1130内蒸汽压力过大引起的安全问题。
在第一阀门1300与搅拌系统S2连接的第三管道1310上设置有第二发热部件1150以及第二温控部件1160,以进一步加热流经第三管道1320的蒸汽或热态水。
在其他实施例中,安全阀1131也可以设置在于储水部件出口A2上。
请参阅图10所示,该实施例中发泡加热系统S3与图7不同之处在于发泡加热装置系统S3设置在第二腔体Q2内,该发泡加热系统S3包括一段中空的加热管体3200,该加热管体3200的一端穿过设置在基板单元2100的第二通孔与第一腔体Q1连通,加热管体3200远离第一腔体Q1的一端开口,从而加热管体3200可将第一腔体Q1内的蒸汽或凝结的热态水引入第二腔体Q2中,即引入搅拌杯体2400内,从而加热发泡液体。
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管体3200的一端与第一腔体出口A6连接,将第一腔体Q1内的蒸汽或热态水引入其二腔体Q2中。
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管体3200的一端通过软管与第一腔体出口A6连接,该实施方案可使加热管体3200单独使用以其他饮料等液体。
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管体3200远离第一腔体Q1的一端可以呈环状结构,以增加与发泡液体的接触面积。
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管体3200远离第一腔体Q1的一端可以为多个小孔的开口形式。
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管体3200远离第一腔体Q1的一端可以为封闭的。
当需要发泡液体时,第一阀门1300接通加热单元1100与搅拌系统S2,加热单元1100制备的蒸汽推动搅拌单元2300搅拌发泡液体使其发泡。具体的,搅拌杯体2400内加入适量的发泡液体,将搅拌杯体2400安装于基板单元2100上,检查水箱1220中的水量并按需求设置控制系统S4并启动装置。
水泵1181启动按一定流量将冷态水泵1181入储水部件1130中,第一发热部件1110在控制系统S4的控制下启动并将储水部件1130内的水加热至一定温度的蒸汽,该储水部件1130的温度由第一温控部件1120测定并发送信号至控制系统S4。
加热单元1100制备的蒸汽通过第三管道1310首先进入增压单元2500,由于蒸汽入口A3大于压力蒸汽出口A4,所以由压力蒸汽出口A4喷出的蒸汽压力增大,流速也相应增大,高速蒸汽经压力蒸汽出口A4喷射到叶轮组件2320的叶片2322上,驱动转动轴2310转动搅拌发泡液体,发泡完成后第一阀门1300在控制系统S4的控制下关闭。
优选的,第三管道1310上安装有第二发热部件1150以及第二温控部件1160,第二发热部件1150与第二温控部件1160配合可单独加热将第三管道1120输送至增压单元2500的蒸汽进一步提高蒸汽的温度。
喷射到叶轮组件2320的压力蒸汽流速压力降低成为普通蒸汽,部分或全部会凝结为热态水,该蒸汽或热态水经第一腔体出口A6引入第三腔体Q3加热搅拌杯体2400,间接加热其内的发泡液体。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低压蒸汽或热态水也可直接引入第二腔体Q2加热发泡液体。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蒸汽或热态水是在第三阀门的控制下引入第三腔体Q3或第二腔体Q2的,此时可通过控制系统S4控制加热速率或加热温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通过控制第一阀门1300使加热单元1100制备的蒸汽或热态水进入第三管道1310,第一阀门1300可控制控制进入第三管道热态水或蒸汽的流量,实现发泡液体,此时可通过控制系统S4分别控制第一发热部件1110与第二发热部件1150,使通过第一发热部件1110加热的热水或蒸汽进一步经过设置在第三管道1320的第二发热部件1150加热适宜驱动搅拌系统S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31)

1.一种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装置包括水汽制备系统(S1)、搅拌系统(S2)、发泡加热系统(S3)以及控制系统(S4);
所述水汽制备系统(S1)以蒸汽驱动所述搅拌系统(S2);
所述搅拌系统(S2)在蒸汽的驱动下对发泡液体进行搅拌使其发泡;
所述发泡加热系统(S3)接收所述水汽制备系统(S1)以蒸汽驱动所述搅拌系统(S2)后的蒸汽或所述蒸汽凝结的热态水,对所述搅拌搅拌(S2)中的发泡液体进行加热;
所述控制系统(S4)信号连接并控制所述水汽制备系统(S1)、所述搅拌系统(S2)以及所述发泡加热系统(S3)中的一种或几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汽制备系统(S1)包括加热单元(1100)以及第一阀门(1300);
所述加热单元(1100)包括第一发热部件(1110)、第一温控部件(1120)、储水部件(1130)以及第一管道(1140);
所述第一发热部件(1110)设置在所述储水部件(1130)内部或外部并与所述控制系统(S4)信号连接,所述第一发热部件(1110)在所述控制系统(S4)的控制下直接加热所述储水部件(1130)中的水或通过加热所述储水部件(1130)间接加热所述储水部件(1130)中的水,使所述储水部件(1130)内的水升温或汽化;
所述第一温控部件(1120)设置在所述储水部件(1130)内部或外部并与所述控制系统(S4)信号连接,所示第一温控部件(1120)测定所述储水部件(1130)内部或外部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送至所述控制系统(S4);
所述储水部件(1130)上设置有储水部件入口(A1)以及储水部件出口(A2),所述储水部件出口(A2)通过第一管道(1140)与所述第一阀门(1300)的进水口连通;
所述第一阀门(1300)的出口还连通有第三管道(1310),所述第三管道(1310)与所述搅拌系统(S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1300) 还包括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可与需要提供蒸汽或热态水的装置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件包括1个以上发热元件,所述1个以上发热元件设置在不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1100)包括第二发热部件(1150)、第二温控部件(1160);
所述第二发热部件(1150)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1140)或所述第三管道(1310)上,所述第二温控部件安装在邻近所述第二发热部件(1150)的位置;
所述第二发热部件(1150)以及所述第二温控部件(1160)与所述控制系统(S4)信号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部件出口(A2)或所述第一管道(1140)上设置有安全阀(113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部件(1130)包括管体、罐体、箱体储水罐中的任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1300)包括电子阀、机械阀中的一种并与所述控制系统(S4)信号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1100)包括供水单元(1200);
所述供水单元(1200)包括第二管道(1210)以及水源,所述第二管道将所述水源的冷态水引入所述储水部件(1130)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包括水箱(1220)或供水管。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1210)上安装有水泵(1230)或第二阀门,所述水泵(1230)或第二阀门与所述控制系统(S4)信号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任一项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系统(S2)包括基板单元(2100)、端盖单元(2200)、搅拌单元(2300)以及搅拌杯体(2400);
所述端盖单元(2200)与所述基板单元(2100)连接形成第一腔体(Q1);
所述搅拌杯体(2400)与所述基板单元(2100)连接形成第二腔体(Q2);
所述搅拌单元(2300)包括转动轴(2310)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转动轴(2310)两端的叶轮组件(2320)和搅拌头(2330);
所述叶轮组件(2320)位于所述第一腔体(Q1)内,所述搅拌头(2330)位于所述第二腔体(Q2)内,所述基板单元(210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以容纳所述转动轴(2310)穿透所述基板单元(2100);
所述第一腔体(Q1)上设置有第一腔体入口(A5)或所述第一腔体(Q1)上设置有第一腔体入口(A5)以及第一腔体出口(A6),所述第一腔体入口(A5)与所述水汽制备系统(S1)连接并将蒸汽引向所述叶轮组件(232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组件(2320)与所述转动轴(2310)刚性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搅拌头(2330)与所述转动轴(2310)刚性连接或一体成型。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头(2330)包含搅拌头本体(2331)以及设置在所述搅拌头本体(2331)上的片状部件(2332)、网状部件、线状部件或环状部件(2333)中的一种或几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单元(2100)上环绕叶轮组件(2320)设置有导流壁(2110)。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上设置有轴承组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系统(S2)包括第一密封单元(2600),所述第一密封单元(2600)设置在所述基板单元(2100)与所述端盖单元(2200)接触处。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系统(S2)包括第二密封单元,所述第二密封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单元(2100)与所述搅拌杯体(2400)接触处。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杯体(2400)与所述基板单元(2100)以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连接方式包括单元插接、卡接、螺纹连接或夹具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系统(S2)包括增压单元(2500);
所述增压单元(2500)包括空心锥形体(2510),所述空心锥形体(2510)通过所述第三管道(1310)与所述水汽制备系统(S1)连通,所述空心锥形体(2510)通过第一腔体入口(A5)与所述第一腔体(Q1)连通;
所述空心锥形体(2510)与所述第三管道(1310)连接的端口为蒸汽入口(A3);
所述空心锥形体(2510)与所述第一腔体入口(A5)连接的端口为压力蒸汽出口(A4);
所述蒸汽入口(A3)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压力蒸汽出口(A4)的截面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蒸汽出口(A4)的截面积小于0.8mm2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组件(2320)包含轮轴(2321)以及设置在所述轮轴(2321)上的叶片(2322),所述轮轴(2321)设置总有一片或多片叶片(2322)与所述压力蒸汽出口(A4)中心线相对。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2322)具有凹面。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2321)上设置有1个以上的叶片(2322),所述叶片(2322)的形状和/或重量相同。
2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加热系统(S3)包括可容纳部分或全部所述搅拌杯体(2400)的杯座(3100);
所述杯座(3100)与所述搅拌杯体(2400)之间或所述杯座(3100)与所述基板单元(2100)之间形成第三腔体(Q3),或所述杯座(3100)为包含第三腔体(Q3)的结构;
所述第三腔体(Q3)上设置有第三腔体入口(A7)或所述第三腔体(Q3)上设置有第三腔体入口(A7)以及第三腔体出口(A8),所述第三腔体入口(A7)与所述第一腔体出口(A6)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体入口(A7) 与所述第一腔体出口(A6)通过第五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腔体出口(A6)或第五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加热系统(S3)包括第三密封单元,所述第三密封单元设置在所述杯座(3100)与所述搅拌杯体(2400)接触处,或,
所述第三密封单元设置在所述杯座(3100)与所述基板单元(2100)接触处。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加热系统(S3)包括加热管体(3200),
所述加热管体(3200)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出口(A6)或所述第三阀门连接,或所述基板单元(210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加热管体(3200)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腔体(Q1)连通;
所述加热管体(3200)远离所述第一腔体(Q1)的一端封闭或开口。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体(3200)远离所述第一腔体(Q1)的一端呈环状。
3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加热系统(S3)包括可容纳全部所述上述搅拌杯体(2400)的杯座(3100),所述杯座(3100)与所述基板单元(2100)之间形成第三腔体(Q3);
所述基板单元(2100)上设置有液汽通孔,使所述第一腔体(Q1)内的蒸汽或热态水进入所述第三腔体(Q3)。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加热系统(S3)包括第三温控部件,所述第三温控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Q2)内或所述第三腔体(Q3)内;所述第三温控部件与所述控制系统(S4)信号连接。
CN201620598683.XU 2016-06-17 2016-06-17 发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666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98683.XU CN206166634U (zh) 2016-06-17 2016-06-17 发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98683.XU CN206166634U (zh) 2016-06-17 2016-06-17 发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66634U true CN206166634U (zh) 2017-05-17

Family

ID=58673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9868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66634U (zh) 2016-06-17 2016-06-17 发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666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12892B1 (en) 2022-04-25 2023-11-14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Fluid texturing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12892B1 (en) 2022-04-25 2023-11-14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Fluid texturing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66635U (zh) 咖啡机
CN107510366A (zh) 咖啡机
KR960011521B1 (ko) 음료 디스펜서
RU2408050C2 (ru)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ий аппарат для нагревания и вспенивания молока
JP2008545514A5 (zh)
CN103860049B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112998522A (zh) 一种可调制口味气泡饮料机
CN206166634U (zh) 发泡装置
CN211270302U (zh) 一种防溢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CN107510367A (zh) 发泡装置
US5223696A (en) Steam generator for cooking apparatus, with an emptying device
CN114837039B (zh) 一种沥青发泡方法
CN217646209U (zh) 微纳米气泡水装置、热水器和家用电器
CN109846366B (zh) 一种容器载体
CN104146613A (zh) 一种咖啡机用奶泡冲泡头
CN206761470U (zh) 一种防溢组件及烹饪器具
CN110897893B (zh) 搅拌式中药煎药方法
CN205775240U (zh) 平幅染色机
CN205570202U (zh) 一种沥青混合装置
CN208404176U (zh) 发泡装置
CN108175277A (zh) 发泡装置
CN211435964U (zh) 一种cip清洗组
CN103826511A (zh) 热饮料生产装置
CN218978620U (zh) 一种电动奶泡制取机
CN220345644U (zh) 一种乳饮生产用调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