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59133U - 风扇罩及风扇 - Google Patents

风扇罩及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59133U
CN206159133U CN201621197571.XU CN201621197571U CN206159133U CN 206159133 U CN206159133 U CN 206159133U CN 201621197571 U CN201621197571 U CN 201621197571U CN 206159133 U CN206159133 U CN 2061591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net
cranse
back cover
front shro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9757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世强
邓美华
蒋团广
曾俊锋
严凤喜
张旭升
刘维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9757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591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591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591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风扇罩和风扇,其中,风扇罩包括前罩网和后罩网,所述前罩网和后罩网连接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后罩网的边缘沿周向形成一箍圈,所述前罩网的边缘和箍圈二者之一设有若干卡扣,二者之另一设有若干扣位;或所述前罩网的边缘沿周向形成一箍圈,所述后罩网的边缘和箍圈二者之一设有若干卡扣,二者之另一设有若干扣位;每一卡扣扣合于相应的扣位。具有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罩装配过程简便,且风扇使用过程中,风扇罩稳固、可靠。

Description

风扇罩及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扇罩及应用该风扇罩的风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风扇的风扇罩,都是将前罩网和后罩网对接后利用一塑胶箍圈将前罩网和后罩网的边缘箍住,再利用箍圈上设有的螺栓调整箍圈的松紧,从而将前罩网和后罩网连接在一起并锁紧。
对于现有的安装结构,安装步骤较多,安装过程较为繁琐,操作者在安装箍圈过程中需要同时把持住前罩网和箍圈,再拧紧螺栓,避免前罩网与后罩网对接错位,较难由一个人顺利的完成风扇罩的安装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扇罩,旨在实现风扇罩装配过程简便,且风扇使用过程中,风扇罩稳固、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风扇罩,该风扇罩包括前罩网和后罩网,所述前罩网和后罩网连接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后罩网的边缘沿周向形成一箍圈,所述前罩网的边缘和箍圈二者之一设有若干卡扣,二者之另一设有若干扣位;或
所述前罩网的边缘沿周向形成一箍圈,所述后罩网的边缘和箍圈二者之一设有若干卡扣,二者至另一设有若干扣位;
每一卡扣扣合于相应的扣位。
优选地,所述前罩网包括若干沿径向呈辐射状设置的支架条和若干沿周向间隔设置的支架圈,若干所述支架条与若干所述支架圈连接,所述支架圈包括设于所述前罩网边缘的外支架圈,所述外支架圈由连接于其上的若干支架条分隔形成若干所述扣位,所述箍圈设有所述卡扣。
优选地,所述箍圈包括环状底壁,所述环状底壁形成有凹槽,所述前罩网的外支架圈抵接于所述环状底壁。
优选地,所述箍圈还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由所述环状底壁的一侧边向所述后罩网的中心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侧壁连接于所述后罩网的边缘,所述前罩网的外支架圈沿周向卡合于所述卡扣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
优选地,所述卡扣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箍圈的环状底壁,另一端向所述后罩网中心延伸且厚度逐渐减小,所述卡扣设有止挡面,所述止挡面面对所述箍圈的第一侧壁,所述前罩网的外支架圈沿周向卡合于所述止挡面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
优选地,所述箍圈还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由所述环状底壁的另一侧向所述后罩网的中心方向延伸形成。
优选地,所述后罩网为塑料件,其与箍圈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箍圈沿周向等间隔设置若干卡扣区,所述卡扣区设有所述卡扣,若干所述卡扣区包括若干第一卡扣区和一第二卡扣区,所述第二卡扣区位于所述后罩网的中心位置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卡扣区的卡扣的分布密度大于第一卡扣区的卡扣的分布密度。
优选地,所述卡扣区包括六个,每一第一卡扣区设有一卡扣,所述第二卡扣区设有二卡扣,该二卡扣间隔设置。
所述后罩网包括若干沿径向呈辐射状设置的支架条和若干沿周向间隔设置的支架圈,若干所述支架条与若干所述支架圈连接,所述支架圈包括设于所述后罩网边缘的外支架圈,所述外支架圈由连接于其上的若干支架条分隔形成若干所述扣位,所述箍圈设有所述卡扣。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风扇,包括机头,所述落地扇还包括上述风扇罩,所述风扇罩连接于所述机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于风扇罩的前罩网或后罩网直接形成箍圈,前罩网或后罩网的边缘与箍圈直接通过卡扣配合于扣位的方式进行连接,相对于传统的风扇罩需要使用一独立的箍圈环绕于前罩网和后罩网的边缘再进行固定的结构,简化了风扇罩的装配,且前罩网与后罩网的结合更加稳固,使得风扇使用过程中更安全;且不需额外使用独立的箍圈,节省了成本。
另外,于风扇罩的前罩网或后罩网直接形成箍圈,前罩网或后罩网则可以选择为塑料件,以注塑的方式直接成型,相较于金属材质的风扇罩,一方面节省了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风扇罩的重量,使风扇摆动和俯仰过程能耗降低,提高了风扇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扇罩的爆炸视图;
图2为图1中风扇罩部分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风扇罩 331 箍圈
10 前罩网 3311 环状底壁
11 卡扣 3312 第一侧壁
13 扣位 3313 第二侧壁
15 支架条 50 卡扣区
17 支架圈 51 第一卡扣区
171 外支架圈 53 第二卡扣区
30 后罩网 60 升降杆
31 底网 70 底盘
33 侧网 80 机头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扇罩100。
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风扇罩100包括前罩网10和后罩网30,前罩网10和后罩网30连接形成容纳空间(未标示),后罩网30的边缘沿周向形成一箍圈331,前罩网10的边缘和箍圈331二者之一设有若干卡扣11,二者之另一设有若干扣位13;或所述前罩网10的边缘沿周向形成一箍圈,所述后罩网30的边缘和箍圈二者之一设有若干卡扣,二者之另一设有若干扣位;每一卡扣11扣合于相应的扣位13。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安装风扇罩100时,将前罩网10的边缘与后罩网30的边缘相对齐后,将前罩网10的边缘容置于后罩网30上箍圈331所围成的环圈内,并将每一卡扣11对应于一扣位13,稍用力将卡扣11扣合于扣位13,完成前罩网10与后罩网30的连接。后罩网30直接形成箍圈331,相对于传统的风扇罩需要使用一独立的箍圈环绕与前罩网10和后罩网30的边缘再进行固定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简化了风扇罩100的装配,且前罩网10与后罩网30的结合更加稳固,使得风扇使用过程中更安全;且不需额外使用独立的箍圈,节省了成本。在风扇罩100的后罩网30直接形成箍圈331,后罩网30可以选择为塑料件,以注塑的方式直接成型,相较于金属材质的风扇罩100,一方面节省了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风扇罩100的重量,使风扇摆动和俯仰过程能耗降低,提高了风扇的使用性能。
若干卡扣11还可设置于前罩网10的边缘,将相应的扣位13设置于后罩网30的箍圈331处;或者,如图1中所示,将若干卡扣11设置于箍圈331,相应的扣位13设置于前罩网10。卡扣11为凸起结构(未图示),扣位13为相应的凹槽结构(未图示),该凹槽结构的扣位13可对卡扣11进行各个方向的止挡,从而防止安装于后罩网30上的前罩网10发生晃动,使得前罩网10与后罩网30安装方便,连接紧密、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为:在前罩网10的边缘设置箍圈,该箍圈设置有卡扣或扣位,在后罩网30的边缘设置相应的扣位或卡扣。将后罩网30的边缘容置于箍圈所围成的圆环内,后罩网30的边缘抵接于该箍圈的内壁,并将卡扣扣合于相应的扣位,实现前罩网10与后罩网30的安装。该结构与以上方案为等效结构,其有益效果相近,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下实施方式中,形成于后罩网30的箍圈的所有改进结构均适用于该箍圈形成于前罩网10的情况,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罩网10包括若干沿径向呈辐射状设置的支架条15和若干沿周向间隔设置的支架圈17,若干支架条15与若干支架圈17连接,支架圈17包括设于前罩网10边缘的外支架圈171,外支架圈171由连接于其上的若干支架条15分隔形成若干扣位13,箍圈331设有卡扣11。
如图1所示,前罩网10由相互连接的若干支架条15和若干支架圈17组成,前罩网10由支架条15和支架圈组合而成的镂空结构不仅能达到节省材料的目的,且透风效果好。外支架圈171卡合于若干卡扣11内,该外支架圈171上连接的支架条15可对卡扣11进行止挡,防止前罩网10相对后罩网30周向旋转,使前罩网10紧密连接于后罩网30。
本实用新型中,后罩网30包括若干沿径向呈辐射状设置的支架条和若干沿周向间隔设置的支架圈,若干支架条与若干支架圈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为,后罩网30的支架圈包括设于边缘处的外支架圈,该外支架圈由连接于其上的若干支架条分隔形成若干扣位,前罩网10上设有卡扣,每一卡扣卡合于一扣位,每一扣位两侧的支架条对卡合于其中的卡扣进行止挡,防止前罩网10相对后罩网30周向旋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箍圈331包括环状底壁3311,环状底壁3311形成有凹槽(未标示),前罩网10的外支架圈171抵接于环状底壁3311。
后罩网30为“凹”形结构,该后罩网30包括弧形的底网31,和由底网31的边缘向一侧弯折后延伸形成的侧网33,侧网33的边缘形成有箍圈331。外支架圈171为细长的圆柱条首尾连接而成,故外支架圈171的横截面为圆形,而环状底壁3311形成有凹槽,该凹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形、三角形或者方形等具有容置作用的形状,当外支架圈171安装于箍圈331内时,环状底壁3311的凹槽能将外支架圈171的外侧进行包裹和抵接,使得卡扣11扣合于扣位13的同时,该箍圈331对外支架圈171的外侧进行止挡,使前罩网10更牢固的连接于后罩网30上。
进一步地,箍圈331还包括第一侧壁3312,第一侧壁3312由环状底壁3311的一侧边向后罩网30的中心方向延伸形成,第一侧壁3312连接于后罩网30的边缘,前罩网10的外支架圈131沿周向卡合于卡扣11和第一侧壁3312之间。
参见图1,在连接前罩网10和后罩网30过程中,依靠后罩网30上的箍圈331与卡扣11的配合将前罩网10边缘的外支架圈171进行卡合,使得卡扣11的结构简单,使得后罩网30加工简便、成本低,提高了该风扇罩100的整体性价比。
进一步地,卡扣11的一端连接于箍圈331的环状底壁3311,另一端向后罩网30中心延伸且厚度逐渐减小,卡扣11设有止挡面,止挡面面对所述箍圈331的第一侧壁3312,前罩网10的外支架圈171沿周向卡合于止挡面和所述第一侧壁3312之间。
该卡扣11的厚度为由连接处向外侧逐渐减小,使得外支架圈171经过该卡扣11抵达止挡面与第一侧壁3312之间的过程中,卡扣11发生弹性变形,且不易损坏。保证了卡扣11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了风扇罩100的使用寿命。
箍圈331还包括第二侧壁3313,所述第二侧壁3313由环状底壁3311的另一侧向后罩网30的中心方向延伸形成。
设置该第二侧壁3313对安装于后罩网30上的外支架圈171进行进一步的止挡,使得前罩网10安装牢固,不易脱落,且在将前罩网10连接于后罩网30的过程中,该第二侧壁3313可对部分已连接于后罩网30的前罩网10进行限位,使得连接过程更加顺利,减少安装失败的概率。
后罩网30为塑料件,其与箍圈331为一体成型结构。该一体成型的结构,使得后罩网30加工过程方便,加工工序减少,从而提升风扇罩100的性价比。后罩网30为塑料件可减小风扇罩100的质量,使风扇的摆动和俯仰过程耗能较少。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可以为,形成于后罩网30上的箍圈331上设置若干扣位,该箍圈331的横截面为“一”字形,该扣位包括垂直于箍圈331并向内侧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部(未图示),该第一连接部的末端向背离底网31的一侧弯折形成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箍圈331共同围合形成类“U”形结构,该第二连接部的末端可形成面向箍圈331凸出的圆弧端或球形端,以使该类“U”形结构形成的容纳腔的大小由内至外逐渐减小。前罩网10上设置的外支架圈171可作为卡扣,该外支架圈171为细长的圆柱条首尾连接而成,将外支架圈171对应于每一扣位形成的“U”形结构的开口处,将外支架圈171稍作用力卡入每一扣位中,此时,外支架圈171由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的圆弧端或球形端顺利滑入每一扣位,实现前罩网10与后罩网30的连接。
具有上述扣位结构的箍圈331还可形成于前罩网10,当其形成于前罩网时10,后罩网30边缘处的外支架圈同样为细长的圆柱条首尾连接而成,将该外支架圈对应于每一扣位形成的“U”形结构的开口处,将外支架圈卡入每一扣位中,也可达到前罩网10与后罩网30的连接。达到与上述连接结构相同的效果。
箍圈331沿周向等间隔设置若干卡扣区50,卡扣区设有卡扣11,若干卡扣区50包括若干第一卡扣区51和一第二卡扣区53,第二卡扣区53位于后罩网30的中心位置的正下方,第二卡扣区53的卡扣11的分布密度大于第一卡扣区的卡扣11的分布密度。上述卡扣11的设置方式,使得后罩网30的下方承重能力加强,使前罩网10与后罩网30的连接更加可靠。
继续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卡扣区50包括六个,每一第一卡扣区51设有一卡扣11,第二卡扣区53设有二卡扣11,该卡扣11间隔设置。
将前罩网10连接于后罩网30后,后罩网30的下部受力较大,故在第二卡扣区53上设置二卡扣11,使得前罩网10与后罩网30的连接更加可靠。
在后罩网30的第一卡扣区51和第二卡扣区52还可以分别设置不同数量或相同数量的卡扣11,以使前罩网10与后罩网30的连接更加紧密,使风扇罩100的强度更加可靠。
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风扇200,该风扇200包括机头80,风扇200还包括风扇罩100,风扇罩100连接于机头80。该风扇罩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风扇罩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该风扇200可以为落地扇,该落地扇还包括升降杆60和底盘70,升降杆60的一端连接于机头80,升降杆60的另一端连接于底盘70,调节升降杆60,改变机头80相对底盘70的距离。风扇还可以为台扇、壁挂扇等其他风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风扇罩,所述风扇罩包括前罩网和后罩网,所述前罩网和后罩网连接形成容纳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罩网的边缘沿周向形成一箍圈,所述前罩网的边缘和箍圈二者之一设有若干卡扣,二者之另一设有若干扣位;或
所述前罩网的边缘沿周向形成一箍圈,所述后罩网的边缘和箍圈二者之一设有若干卡扣,二者之另一设有若干扣位;
每一卡扣扣合于相应的扣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网包括若干沿径向呈辐射状设置的支架条和若干沿周向间隔设置的支架圈,若干所述支架条与若干所述支架圈连接,所述支架圈包括设于所述前罩网边缘的外支架圈,所述外支架圈由连接于其上的若干支架条分隔形成若干所述扣位,所述箍圈设有所述卡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箍圈包括环状底壁,所述环状底壁形成有凹槽,所述前罩网的外支架圈抵接于所述环状底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箍圈还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由所述环状底壁的一侧边向所述后罩网的中心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侧壁连接于所述后罩网的边缘,所述前罩网的外支架圈沿周向卡合于所述卡扣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箍圈的环状底壁,另一端向所述后罩网中心延伸且厚度逐渐减小,所述卡扣设有止挡面,所述止挡面面对所述箍圈的第一侧壁,所述前罩网的外支架圈沿周向卡合于所述止挡面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箍圈还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由所述环状底壁的另一侧向所述后罩网的中心方向延伸形成。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罩网为塑料件,其与箍圈为一体成型结构;或所述前罩网为塑料件,其与箍圈为一体成型结构。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箍圈沿周向等间隔设置若干卡扣区,所述卡扣区设有所述卡扣,若干所述卡扣区包括若干第一卡扣区和一第二卡扣区,所述第二卡扣区位于所述后罩网的中心位置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卡扣区的卡扣的分布密度大于第一卡扣区的卡扣的分布密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区包括六个,每一第一卡扣区设有一卡扣,所述第二卡扣区设有二卡扣,该二卡扣间隔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罩网包括若干沿径向呈辐射状设置的支架条和若干沿周向间隔设置的支架圈,若干所述支架条与若干所述支架圈连接,所述支架圈包括设于所述后罩网边缘的外支架圈,所述外支架圈由连接于其上的若干支架条分隔形成若干所述扣位,所述箍圈设有所述卡扣。
11.一种风扇,包括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罩,所述风扇罩连接于所述机头。
CN201621197571.XU 2016-10-28 2016-10-28 风扇罩及风扇 Active CN2061591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97571.XU CN206159133U (zh) 2016-10-28 2016-10-28 风扇罩及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97571.XU CN206159133U (zh) 2016-10-28 2016-10-28 风扇罩及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59133U true CN206159133U (zh) 2017-05-10

Family

ID=58656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97571.XU Active CN206159133U (zh) 2016-10-28 2016-10-28 风扇罩及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591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1885A (zh) * 2016-10-28 2017-01-25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风扇罩及风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1885A (zh) * 2016-10-28 2017-01-25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风扇罩及风扇
CN106351885B (zh) * 2016-10-28 2019-04-02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风扇罩及风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48836A (zh) 一种环形太阳能板支架及环形太阳能板发电装置
CN206159133U (zh) 风扇罩及风扇
CN106351885B (zh) 风扇罩及风扇
CN202139849U (zh) 背楞夹紧机构
CN211256386U (zh) 防缠绕式洗衣机用波轮
CN207112674U (zh) 电子蜡烛灯卡环和电子蜡烛灯
CN206023960U (zh) 电视机
CN211241449U (zh) 防鼠罩
CN209252223U (zh) 一种实物陈列展示载体
CN207922399U (zh) 进风组件和空调设备
CN204590744U (zh) 一种三角平台及单管塔
CN207131615U (zh) 客车电风扇
CN207904583U (zh) 洗衣机箱体结构
CN205672563U (zh) 六边形磁性积木
CN205213066U (zh) 电磁线盘外弯脚排布结构
CN205934484U (zh) 一种安装方便的滚筒洗衣机
CN217055640U (zh) 一体模块化风机及热泵机组
CN108448761A (zh) 电机
CN213630315U (zh) 一种灯笼骨架的多芯杆连接结构
CN205142712U (zh) 显示设备的后壳和显示设备
CN111733571A (zh) 一种洗衣机观察窗垫紧固圈及洗衣机
CN217685826U (zh) 柜机背板、空调
CN204991492U (zh) 一种圆形超级电容模块
CN206727772U (zh) 电机端盖组件和电机
CN204023102U (zh) 喷嘴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