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52112U - 一种高楼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楼救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152112U CN206152112U CN201621051890.XU CN201621051890U CN206152112U CN 206152112 U CN206152112 U CN 206152112U CN 201621051890 U CN201621051890 U CN 201621051890U CN 206152112 U CN206152112 U CN 2061521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cushion
- level
- high building
- buffering section
- buff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楼救生装置,包括:矩形的主气垫及设于主气垫四角的四根可伸缩的缓冲杆,四根缓冲杆的上部支撑安装有上缓冲垫,所述上缓冲垫的上表面设有一层粘合剂,四根缓冲杆的顶部设有保护气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就是效果更好、具有多层缓冲、防止被气垫弹出的高楼救生装置,能够使得救生的存活更高,并且救生的高度大大提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高楼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高楼上的人进行救援时,或在对要进行自杀的高楼的人进行救援时,救生气垫就显得非常很重要,基本上是必须的救生产品。
现有的救生气垫大多数只能够对6楼左右高度的人进行救援,对高度有大大的限制,并且现有的救生气垫在人体与救生气垫撞击后,救生气垫会将人体抛出,容易造成二次伤害,使得现有的高楼救生装置不够理想,救生效果差。并且现有的就是装置均是一层结构,不能进行多次缓冲,对救生装置的救生高度有大大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就是效果更好、具有多层缓冲、防止被气垫弹出的高楼救生装置,能够使得救生的存活更高,并且救生的高度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楼救生装置,包括:矩形的主气垫及设于主气垫四角的四根可伸缩的缓冲杆,四根缓冲杆的上部支撑安装有上缓冲垫,所述上缓冲垫的上表面设有一层粘合剂,四根缓冲杆的顶部设有保护气囊。
一种高楼救生装置,缓冲杆包括若干级的缓冲节,上一级的缓冲节依次套设于下一级的缓冲节上部,设于缓冲杆顶部的缓冲节直径最大,各缓冲节内充有缓冲气体,最低部的缓冲节侧壁设有过压排气阀;主气垫的厚度比缓冲杆收缩到最短时的长度长10cm以上。
一种高楼救生装置,上缓冲垫包括绳网层及气垫层,绳网层采用微弹性绳子编织而成,气垫层固定安装在绳网层上。
一种高楼救生装置,缓冲节的节数为6节,上部套设有上级缓冲节的缓冲节内设有隔膜,隔膜靠近缓冲节的上部设置;最上级为第一级,从最上级往下依次为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六级,第二级与第三级、第三级与第四级、第四级与第五级及第五级与第六级之间的连接处均设有卡紧装置。
一种高楼救生装置,隔膜上配合安装有微型单向阀。
一种高楼救生装置,卡紧装置包括两楔形的按钮、两条弹性臂及卡快,两按钮穿过上一级缓冲臂的下部侧壁对称安装,按钮的楔形边朝向上安装,两条弹性臂为环形,两条弹性臂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按钮的底部并且设于缓冲臂内,两条弹性臂的中部对称安装有卡快,下一级缓冲臂的上部对称安装有卡槽,卡快安装在卡槽内。
一种高楼救生装置,主气垫顶面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圆形孔,圆形孔上用密封片密封,所述圆形孔的直径为5-8cm,圆形孔之间安装的圆心距离为圆形孔直径的3倍,所述主气垫的厚度至少为60cm。
一种高楼救生装置,主气垫内部还设有副气垫,副气垫的厚度为30cm以上,副气垫的厚度小于主气垫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主气垫四角设有的缓冲杆,缓冲杆上部设有上缓冲垫,使得高空上的人在掉落到救生装置上时,能够经过上缓冲垫的缓冲,并且,上缓冲垫向下压缓冲杆,从而能够有充足的距离进行缓冲,避免被救人员承受过大的冲击力,特别是对小孩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通过在上缓冲垫的上表面设有粘合剂,粘合剂能够在人体与上缓冲垫接触时能够将人粘在上缓冲垫上,避免上缓冲垫将人体抛出,而使得人受伤更加严重;通过在主气垫上设有圆形孔及密封片,使得在通过上缓冲垫的减速后,在与主气垫撞击时,主气垫上内的气体冲破圆形孔上的密封片,使得气体排出能够对上缓冲垫一个向上的推力,从而进一步减少人体所受冲击。
2、通过将缓冲杆设为多级形式,在缓冲杆内设有气体,并且在缓冲杆的上部套设有上级缓冲节的缓冲节内设有隔膜,在上级缓冲节被压缩时,被压缩的后续节段被卡紧装置卡住而不被压缩,从而使得缓冲杆的被一级一级压缩,并且在压缩到一定程度时,将隔膜涨破,这种设置能够使得缓冲杆收缩时承受的压力均匀,而普通的弹簧式的收缩时压力由小变大,不利于在短距离内对人体起到最大的减速作用,而本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短距离减速的均匀性,减少减速的时间。
3、通过将上缓冲垫设为绳网层及气垫层的复合结构,使得气垫层起缓冲作用,而绳网层能够起到可靠的支撑,从而使得更加上缓冲垫更加可靠,救生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高楼救生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卡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卡紧装置安装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主气垫、1.1为密封片、2为缓冲杆、2.1为缓冲节、2.2为排气阀、2.3为隔膜、3为上缓冲垫、3.1为绳网层、3.2为气垫层、4为卡紧装置、4.1为按钮、4.2为弹性臂、4.3为卡块、5为副气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的高楼救生装置,包括:主气垫1、密封片1.1、缓冲杆2、缓冲节2.1、排气阀2.2、隔膜2.3、上缓冲垫3、绳网层3.1、气垫层3.2、卡紧装置4、按钮4.1、弹性臂4.2、卡块4.3及副气垫5,矩形的主气垫1及设于主气垫1四角的四根可伸缩的缓冲杆2,四根缓冲杆2的上部支撑安装有上缓冲垫3,所述上缓冲垫3的上表面设有一层粘合剂,粘合剂可为热熔型聚酯不干胶,四根缓冲杆2的顶部设有保护气囊。
缓冲杆2包括若干级的缓冲节2.1,上一级的缓冲节依次套设于下一级的缓冲节上部,设于缓冲杆2顶部的缓冲节直径最大,各缓冲节内充有缓冲气体,最低部的缓冲节侧壁设有过压排气阀2.2;主气垫1的厚度比缓冲杆2收缩到最短时的长度长10cm以上,主气垫1的厚度比缓冲杆2收缩到最短时的长度可长20cm,避免下落人员撞击到缓冲杆2。
上缓冲垫3包括绳网层3.1及气垫层3.2,绳网层3.1采用微弹性绳子编织而成,气垫层3.2固定安装在绳网层3.1上,绳网层3.1提供强大的支撑力,而气垫层3.2起到可靠的缓冲,从而对掉落的人进行保护。
缓冲节2.1的节数为6节,上部套设有上级缓冲节的缓冲节内设有隔膜2.3,隔膜2.3靠近缓冲节的上部设置;最上级为第一级,从最上级往下依次为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六级,第二级与第三级、第三级与第四级、第四级与第五级及第五级与第六级之间的连接处均设有卡紧装置4,隔膜2.3在压缩的越来越大的气压下而被冲破。
隔膜2.3上配合安装有微型单向阀,通过在隔膜2.3上安装有微型单向阀,从而能够对每个缓冲节内充有设定压力的缓冲气体,并且缓冲气体的气压的大小能够根据救援高度的不同,救援人年龄的不同而设定,使得救援的效率更高。
卡紧装置4包括两楔形的按钮4.1、两条弹性臂4.2及卡快4.3,两按钮4.1穿过上一级缓冲臂的下部侧壁对称安装,按钮4.1的楔形边朝向上安装,两条弹性臂4.2为环形,两条弹性臂4.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按钮4.1的底部并且设于缓冲臂内,两条弹性臂4.2的中部对称安装有卡快4.3,下一级缓冲臂的上部对称安装有卡槽4.4,卡快4.3安装在卡槽4.4内。通过被向下压的缓冲节对按钮4.1进行下压,使得两按钮4.1能够对弹性臂4.2压紧,使得弹性臂4.2的弧形拱更大,从而使得卡快4.3从卡槽4.4内弹出,从而使得缓冲节能够逐级地收缩,弹性臂4.2为具有弹性的金属材质制成。
主气垫1顶面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圆形孔,圆形孔上用密封片1.1密封,所述圆形孔的直径为5-8cm,圆孔的直径可为6cm,圆形孔之间安装的圆心距离为圆形孔直径的3倍,圆形孔的直径不应该过大,也不应该过小,过大的话会使得气体过快溢出,过小的话也起不到较好的缓冲作用;所述主气垫的厚度至少为60cm,通常为了使得救生更加成功,可将主气垫的厚度设为70cm。
主气垫1内部还设有副气垫5,副气垫5的厚度为30cm以上,可设为35cm,副气垫5的厚度小于主气垫1的厚度,通过设有的副气垫5能够使得。
通过在主气垫1四角设有的缓冲杆2,缓冲杆上部设有上缓冲垫3,使得高空上的人在掉落到救生装置上时,能够经过上缓冲垫3的缓冲,并且,上缓冲垫3向下压缓冲杆2,从而能够有充足的距离进行缓冲,避免被救人员承受过大的冲击力,特别是对小孩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通过在上缓冲垫3的上表面设有粘合剂,粘合剂能够在人体与上缓冲垫3接触时能够将人粘在上缓冲垫3上,避免上缓冲垫3将人体抛出,而使得人受伤更加严重;通过在主气垫1上设有圆形孔及密封片,使得在通过上缓冲垫3的减速后,在与主气垫1撞击时,主气垫1上内的气体冲破圆形孔上的密封片,使得气体排出能够对上缓冲垫3一个向上的推力,从而进一步减少人体所受冲击。
通过将缓冲杆2设为多级形式,在缓冲杆2内设有气体,并且在缓冲杆2的上部套设有上级缓冲节2.1的缓冲节内设有隔膜2.3,在上级缓冲节被压缩时,被压缩的后续节段被卡紧装置4卡住而不被压缩,从而使得缓冲杆2的被一级一级压缩,并且在压缩到一定程度时,将隔膜2.3涨破,这种设置能够使得缓冲杆2收缩时承受的压力均匀,而普通的弹簧式的收缩时压力由小变大,不利于在短距离内对人体起到最大的减速作用,而本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短距离减速的均匀性,减少减速的时间。
通过将上缓冲垫设为绳网层3.1及气垫层3.2的复合结构,使得气垫层3.2起缓冲作用,而绳网层能够起到可靠的支撑,从而使得更加上缓冲垫3更加可靠,救生效率更高,并且这种就是装置能够对7到12层的人员进行有效救援,提高了救生的高度与存活率。
Claims (8)
1.一种高楼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的主气垫(1)及设于主气垫(1)四角的四根可伸缩的缓冲杆(2),四根缓冲杆(2)的上部支撑安装有上缓冲垫(3),所述上缓冲垫(3)的上表面设有一层粘合剂,四根缓冲杆(2)的顶部设有保护气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缓冲杆(2)包括若干级的缓冲节(2.1),上一级的缓冲节依次套设于下一级的缓冲节上部,设于缓冲杆(2)顶部的缓冲节直径最大,各缓冲节内充有缓冲气体,最低部的缓冲节侧壁设有过压排气阀(2.2);主气垫(1)的厚度比缓冲杆(2)收缩到最短时的长度长10c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缓冲垫(3)包括绳网层(3.1)及气垫层(3.2),绳网层(3.1)采用微弹性绳子编织而成,气垫层(3.2)固定安装在绳网层(3.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楼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缓冲节(2.1)的节数为6节,上部套设有上级缓冲节的缓冲节内设有隔膜(2.3),隔膜(2.3)靠近缓冲节的上部设置;最上级为第一级,从最上级往下依次为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六级,第二级与第三级、第三级与第四级、第四级与第五级及第五级与第六级之间的连接处均设有卡紧装置(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楼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隔膜(2.3)上配合安装有微型单向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楼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卡紧装置(4)包括两楔形的按钮(4.1)、两条弹性臂(4.2)及卡快(4.3),两按钮(4.1)穿过上一级缓冲臂的下部侧壁对称安装,按钮(4.1)的楔形边朝向上安装,两条弹性臂(4.2)为环形,两条弹性臂(4.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按钮(4.1)的底部并且设于缓冲臂内,两条弹性臂(4.2)的中部对称安装有卡快(4.3),下一级缓冲臂的上部对称安装有卡槽(4.4),卡快(4.3)安装在卡槽(4.4)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高楼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气垫(1)顶面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圆形孔,圆形孔上用密封片(1.1)密封,所述圆形孔的直径为5-8cm,圆形孔之间安装的圆心距离为圆形孔直径的3倍,所述主气垫的厚度至少为60c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楼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气垫(1)内部还设有副气垫(5),副气垫(5)的厚度为30cm以上,副气垫(5)的厚度小于主气垫(1)的厚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51890.XU CN206152112U (zh) | 2016-09-13 | 2016-09-13 | 一种高楼救生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51890.XU CN206152112U (zh) | 2016-09-13 | 2016-09-13 | 一种高楼救生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152112U true CN206152112U (zh) | 2017-05-10 |
Family
ID=58651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05189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52112U (zh) | 2016-09-13 | 2016-09-13 | 一种高楼救生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15211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31557A (zh) * | 2020-04-27 | 2020-08-14 | 海安迪斯凯瑞探测仪器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高精度抓取合模机器人 |
-
2016
- 2016-09-13 CN CN201621051890.XU patent/CN20615211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31557A (zh) * | 2020-04-27 | 2020-08-14 | 海安迪斯凯瑞探测仪器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高精度抓取合模机器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67605A (zh) | 一种高楼救生装置 | |
JP5792835B2 (ja) | 高層施設から救出する装置 | |
CN206152112U (zh) | 一种高楼救生装置 | |
CN203154639U (zh) | 缓冲气囊式消防救生气垫 | |
CN110001932A (zh) | 一种基于气动减速防止坠落损毁的航拍无人机 | |
CN104001283B (zh) | 一种高空落物承接装置 | |
CN109057307A (zh) | 建筑吊篮及吊篮意外坠落时缓冲冲击力的方法 | |
CN108325106A (zh) | 一种高空坠落纠偏的救生方法 | |
CN208049213U (zh) | 一种定点着落的高层逃生装置 | |
CN106235493A (zh) | 一种建筑用安全帽 | |
CN108175965A (zh) | 一种高空坠落纠偏救援气垫 | |
CN206631027U (zh) | 高空救生滑道装置 | |
CN210020896U (zh) | 气柱型消防救生垫 | |
CN108187255A (zh) | 一种定点着落的高层逃生装置 | |
CN1268382A (zh) | 救生气囊 | |
CN208338992U (zh) | 冬季施工用安全帽 | |
CN108042939A (zh) | 一种高空坠落救援气垫 | |
CN205160525U (zh) | 一种用于保持消防救灾现场信号不中断的快速搭设装置 | |
CN207286468U (zh) | 一种消防用的紧急救援垫 | |
CN203729177U (zh) | 一种飞机迫降专用跑道 | |
CN104401582A (zh) | 酒坛运输、堆幢保护装置 | |
CN218806595U (zh) | 救生吊篮用缓冲气囊 | |
CN221637166U (zh) | 一种自充气式救援气垫 | |
CN101347658A (zh) | 高空逃生器 | |
CN107381278A (zh) | 一种防坠落安全电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 Termination date: 20170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