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47571U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147571U CN206147571U CN201621200077.4U CN201621200077U CN206147571U CN 206147571 U CN206147571 U CN 206147571U CN 201621200077 U CN201621200077 U CN 201621200077U CN 206147571 U CN206147571 U CN 2061475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 cabling
- control electrode
- pin
-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包括:位于第一基板第一侧显示区的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位于第一基板第一侧显示区的多个触控电极及与触控电极电连接的触控电极走线;位于第一基板第一侧边框区的多个数据线引脚和多个触控电极引脚;位于第一基板第一侧边框区的第一连接走线和第二连接走线,第一连接走线电连接触控电极引脚和触控电极走线,第二连接走线电连接数据线引脚和数据线;其中,触控电极引脚和数据线引脚位于不同行,从而在相同边框区行方向上的长度和相同触控电极引脚数量的前提下,增加了相邻触控电极引脚之间的距离,降低了相邻触控电极引脚及其对应的第一连接走线发生短路的概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包括该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和显示技术的发展,集成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即触控显示面板)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四周包裹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其中,所述显示区设置有显示驱动走线和触控驱动走线,所述边框区设置有显示驱动电路和触控驱动电路,以及连接所述显示驱动电路与所述显示驱动走线的显示连接走线和连接所述触控驱动电路和触控驱动走线的触控连接走线,且所述触控连接走线包括两部分,相对设置于所述显示连接走线的两侧,从而导致相邻触控连接走线之间的距离较小,容易发生短路。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降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中相邻触控电极引脚电连接的第一连接走线发生短路的概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边框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第一侧所述显示区交叉且绝缘设置的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所述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限定出多个显示像素;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第一侧所述显示区的多个触控电极以及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的触控电极走线;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第一侧所述边框区的多个第一引脚,所述多个第一引脚包括多个数据线引脚和多个触控电极引脚;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第一侧所述边框区的第一连接走线和第二连接走线,所述第一连接走线电连接所述触控电极引脚和所述触控电极走线,所述第二连接走线电连接所述数据线引脚和所述数据线;
其中,所述触控电极引脚和所述数据线引脚位于不同行。
可选的,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第一侧所述边框区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
信号单元,所述信号单元包括用于为所述数据线提供数据信号的显示驱动单元和用于为所述触控电极走线提供触控信号的触控驱动单元;
多个第二引脚,所述多个第二引脚与所述多个第一引脚一一对应,其中,部分用于电连接所述数据线引脚和显示驱动单元,部分用于电连接所述触控电极引脚与所述触控驱动单元。
可选的,在垂直于所述行方向上,所述触控电极引脚和所述数据线引脚的投影不完全重合。
可选的,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引脚划分为N行,且位于同一行的所述触控电极引脚在所述行方向上平行排布,所述第一连接走线包括N组第一子连接走线,一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电连接一行所述触控电极引脚,其中,N为不小于1的正整数;
所述多个数据线引脚划分为M行,且位于同一行的所述数据线引脚在所述行方向上平行分布,所述第二连接走线包括M组第二子连接走线,一组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电连接一行所述数据线引脚,其中,M为不小于1的正整数。
可选的,同一组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位于同一层;同一组的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位于同一层。
可选的,至少一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走线位于同一层;或,至少一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数据线位于同一层;或,至少一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扫描线位于同一层。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连接走线包括至少两组第一子连接走线时,不同组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同层设置或异层设置。
可选的,至少一组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数据线位于同一层,或与所述扫描线位于同一层,或与所述触控电极走线位于同一层。
可选的,当所述第二连接走线包括至少两组第二子连接走线时,不同组的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异层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其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其对应的所述数据线引脚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的一端直接电连接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另一端直接电连接所述触控电极引脚;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一端直接电连接所述数据线,另一端直接电连接所述数据线引脚。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三过孔、第四过孔以及位于所述第三过孔和所述第四过孔之间的第一过渡走线,其中,所述第三过孔的第一端直接电连接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所述第四过孔的第二端直接电连接所述触控电极引脚,所述第三过孔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过孔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过渡走线电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五过孔、第六过孔以及位于所述第五过孔和所述第六过孔之间的第二过渡走线,其中,所述第五过孔的第一端直接电连接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所述第六过孔第二端直接电连接所述数据线引脚,所述第五过孔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过孔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过渡走线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过渡走线或所述第二过渡走线为金属走线,或包括层叠的金属走线与氧化铟锡走线。
可选的,当第一过渡走线或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走线位于不同层时,所述金属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走线位于同一层。
可选的,当部分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数据线位于同一层,部分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扫描线位于同一层时,与所述数据线位于同一层的第二子连接走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和与所述扫描线位于同一层的第二子连接走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不交叠。
可选的,所述触控电极在显示阶段复用为公共电极。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电极引脚和所述数据线引脚位于不同的行,从而在相同边框区行方向上的长度和相同触控电极引脚数量的前提下,增加了相邻触控电极引脚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加了与各触控电极引脚电连接的第一连接走线之间的距离,降低了相邻触控电极引脚对应的第一连接走线发生短路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中各显示像素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电极引脚及其电连接的第一连接走线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电极引脚及其电连接的第一连接走线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一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一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一过渡走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一过渡走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3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中各显示像素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的俯视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平面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表面方向上,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00和边框区200,在垂直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表面方向上,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10;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0第一侧所述显示区100交叉且绝缘设置的多条数据线20和多条扫描线30,所述多条数据线20和多条扫描线30限定出多个显示像素40;
位于第一基板10第一侧显示区100的多个触控电极50以及与所述触控电极50电连接的触控电极走线60;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0第一侧所述边框200的多个第一引脚70,所述多个第一引脚70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引脚71和多个数据线引脚72;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0第一侧所述边框区200的第一连接走线81和第二连接走线82,所述第一连接走线81电连接所述触控电极引脚71和所述触控电极走线60,所述第二连接走线82电连接所述数据线引脚72和所述数据线20;
其中,所述触控电极引脚71和所述数据线引脚72位于不同的行,从而在相同边框区行方向X的长度和相同触控电极引脚数量的前提下,增加了相邻触控电极引脚之间的而距离,进而增加了相邻触控电极引脚电连接的第一连接走线之前的距离,降低了相邻触控电极引脚电连接的第一连接走线发生短路的概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第一侧所述边框区的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信号单元和多个第二引脚,所述多个第二引脚与所述多个第一引脚一一对应,其中,所述信号单元包括用于为所述数据线提供数据信号的显示驱动电路和用于为所述触控电极走线提供触控信号的触控驱动电路,所述多个第二引脚中部分用于电连接所述数据线引脚与所述显示驱动单元,将所述显示驱动单元提供的驱动信号传输给所述数据线引脚,部分用于电连接所述触控电极引脚与所述触控驱动单元,将所述触控驱动单元提供的驱动信号传输给所述触控电极引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行方向X的列方向Y上,所述触控电极引脚与所述数据线引脚的投影不完全重合,以避免与所述触控电极引脚电连接的第一连接走线和与所述数据线引脚电连接的第二连接走线之间由于距离过近而相互影响。
如图4和图5所示,图4和图5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两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引脚71及其电连接的第一连接走线81的俯视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引脚71划分为N行,且位于同一行的所述触控电极引脚71在所述行方向上平行排布,所述第一连接走线81包括N组第一子连接走线811,一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811电连接一行所述触控电极引脚71,其中,N为不小于1的正整数,如1、2、3等,可选的,N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以在相同边框区在行方向上的长度和相同触控电极引脚数量的前提下,通过将多个触控电极引脚分行设置,增加位于同一行的触控电极引脚中,相邻触控电极引脚之间的距离。
同理,所述多个数据线引脚划分为M行,且位于同一行的所述数据线引脚在所述行方向上平行排布,所述第二连接走线包括M组第二子连接走线,一组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电连接一行所述数据线引脚,其中,M为不小于1的正整数,如1、2、3、4等。可选的,M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以在相同边框区行方向的长度和相同数据线引脚数量的前提下,将多个数据线引脚分行设置,增加位于同一行的数据线引脚中相邻数据线引脚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走线包括的第一子连接走线组数与第二连接走线包括的第二子连接走线组数可以相同,如图1所示,也可以不同,如图6所示,即M和N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视视情况而定。在本实用新型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由于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的数量通常少于数据线的数量,可以设置第一连接走线包括的第一子连接走线组数小于第二连接走线包括的第二子连接走线组数,即触控电极引脚的行数小于数据线引脚的行数,例如图6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一行触控电极引脚71和两行数据线引脚7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同一组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位于同一层,同理,同一组的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也位于同一层,以降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工艺制程,但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走线位于同一层,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数据线位于同一层,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扫描线位于同一层,以进一步减少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工艺制程,同时降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一连接走线81包括至少两组第一子连接走线811时,如图4所示,不同组的第一子连接走线811可以同层设置,以简化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工艺制程,如图5所示,也可以异层设置,以进一步在相同边框区在行方向上的长度和相同触控电极引脚数量的前提下,通过将多个触控电极引脚分层设置,增加位于同一层的触控电极引脚中相邻触控电极引脚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加位于同一层的第一子连接走线中,相邻第一子连接走线之间的距离,降低相邻第一子连接走线发生短路的概率。
当不同组的第一子连接走线异层设置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走线位于同一层,且至少一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数据线位于同一层,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走线位于同一层,且至少一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扫描线位于同一层,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数据线位于同一层,且至少一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扫描线位于同一层,以更进一步减少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工艺制程,同时降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
当所述第一连接走线包括至少三组第一子连接走线时,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走线位于同一层,至少一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数据线位于同一层,且至少一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扫描线位于同一层,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中,当部分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数据线位于同一层,部分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扫描线位于同一层,与所述数据线位于同一层的第一子连接走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和与所述扫描线位于同一层的第一子连接走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不交叠,以减弱不同层的第一子连接走线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组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数据线位于同一层,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组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扫描线位于同一层,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组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走线位于同一层,以减少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工艺制程,同时降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二连接走线包括至少两组第二子连接走线时,不同组的第二子连接走线可以同层设置,以简化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工艺制程,也可以异层设置,以进一步在相同边框区在行方向上的长度和相同数据线引脚数量的前提下,通过将多个数据线引脚分层设置,增加位于同一层的数据线引脚中,相邻数据线引脚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加位于同一层的第二子连接走线中,相邻第二子连接走线之间的距离,降低相邻第二子连接走线发生短路的概率。
当不同组的第二子连接走线异层设置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组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走线位于同一层,且至少一组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数据线位于同一层,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组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走线位于同一层,且至少一组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扫描线位于同一层,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组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数据线位于同一层,且至少一组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扫描线位于同一层,以更进一步减少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工艺制程,同时降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
当所述第二连接走线包括至少三组第二子连接走线时,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组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走线位于同一层,至少一组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数据线位于同一层,且至少一组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扫描线位于同一层,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中,当部分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数据线位于同一层,部分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扫描线位于同一层,与所述数据线位于同一层的第二子连接走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和与所述扫描线位于同一层的第二子连接走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不交叠,以减弱不同层的第二子连接走线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其电连接的触控电极引脚位于不同层时,可选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其对应的触控电极引脚电连接。
具体的,如图7所示,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第一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过孔91,所述第一过孔91的一端直接电连接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811,另一端直接电连接所述触控电极引脚71;如图8所示,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第一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三过孔92、第四过孔93以及位于所述第三过孔92和所述第四过孔93之间的第一过渡走线94,其中,所述第三过孔92的第一端直接电连接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811,所述第四过孔93的第二端直接电连接所述触控电极引脚71,所述第三过孔9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过孔93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过渡走线94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过孔时,可选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其对应的触控电极引脚之间只具有一层绝缘层;当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三过孔、第四过孔以及位于所述第三过孔和第四过孔之间的第一过渡走线时,可选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其对应的触控电极引脚之间具有两层绝缘层,但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限定,只要保证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可以实现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其对应的触控电极引脚的电连接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三过孔、第四过孔以及位于所述第三过孔和第四过孔之间的第一过渡走线时,如图9和图10所示,图9和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过渡走线94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渡走线94可以如图9所示为金属走线941,也可以如图10所示包括层叠的金属走线941和氧化铟锡走线942,其中,所述金属走线941和氧化铟锡走线942的位置可以互换,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保证所述第三过孔92和所述第四过孔93的电连接即可。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走线位于不同层时,所述金属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走线位于同一层。
同理,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其电连接的数据线引脚位于不同层时,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其电连接的数据线引脚通过第二连接结构电连接。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的一端直接电连接所述数据线,另一端直接电连接所述数据线引脚;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五过孔、第六过孔以及位于所述第五过孔和所述第六过孔之间的第二过渡走线,其中,所述第五过孔的第一端直接电连接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所述第六过孔第二端直接电连接所述数据线引脚,所述第五过孔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过孔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过渡走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二过孔时,可选的,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其对应的数据线引脚之间只具有一层绝缘层;当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五过孔、第六过孔以及位于所述第五过孔和所述第六过孔之间的第二过渡走线时,可选的,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其对应的数据线引脚之间具有两层绝缘层,但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限定,只要保证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可以实现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其对应的数据线引脚电连接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五过孔、第六过孔以及位于所述第五过孔和所述第六过孔之间的第二过渡走线时,所述第二过渡走线可以为金属走线,也可以为层叠的金属走线和氧化铟锡走线,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限定,只要保证所述第五过孔与所述第六过孔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电连接即可。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走线位于不同层时,所述金属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走线位于同一层。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第一侧显示区的有机膜层,该有机膜层覆盖所述数据线、扫描线、触控电极走线等,作为所述第一基板第一侧的平坦化层。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时进行,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分时进行,所述触控电极在显示阶段复用为公共电极,以进一步降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的轻薄化发展。
具体工作时,在显示阶段,各显示像素对应的触控电极复用为公共电极,具有同一电压信号,即公共电压信号,所述扫描线控制各显示像素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当所述薄膜晶体管导通时,所述数据线中的数据信号经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传输给其电连接的显示像素的像素电极,从而在所述像素电极与触控电极之间形成控制电场,控制各显示像素的显示;在触控阶段,各显示像素的薄膜晶体管截止,各触控电极上施加触控信号,当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受到触控时,通过检测各触控电极处的电压信号变化,实现触控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的形状和排布并不限于图3所示的形状和排布,图3示出的触控电极的俯视图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触控显示面板300,该触控显示面板300可以是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包括该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显示装置中,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第一侧所述边框区的多个数据线引脚和多个触控电极引脚,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第一侧所述边框区的第一连接走线和第二连接走线,所述第一连接走线电连接所述触控电极引脚和所述触控电极走线,所述第二连接走线电连接所述数据线引脚和所述数据线,其中,所述触控电极引脚和所述数据线引脚位于不同的行,从而在相同边框区行方向上的长度和相同触控电极引脚数量的前提下,增加了相邻触控电极引脚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加了与各触控电极引脚电连接的第一连接走线之间的距离,降低了相邻触控电极引脚对应的第一连接走线发生短路的概率。
本说明书中各个部分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部分的不同之处,各个部分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边框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第一侧所述显示区交叉且绝缘设置的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所述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限定出多个显示像素;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第一侧所述显示区的多个触控电极以及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的触控电极走线;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第一侧所述边框区的多个第一引脚,所述多个第一引脚包括多个数据线引脚和多个触控电极引脚;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第一侧所述边框区的第一连接走线和第二连接走线,所述第一连接走线电连接所述触控电极引脚和所述触控电极走线,所述第二连接走线电连接所述数据线引脚和所述数据线;
其中,所述触控电极引脚和所述数据线引脚位于不同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第一侧所述边框区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
信号单元,所述信号单元包括用于为所述数据线提供数据信号的显示驱动单元和用于为所述触控电极走线提供触控信号的触控驱动单元;
多个第二引脚,所述多个第二引脚与所述多个第一引脚一一对应,其中,部分用于电连接所述数据线引脚和显示驱动单元,部分用于电连接所述触控电极引脚与所述触控驱动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行方向上,所述触控电极引脚和所述数据线引脚的投影不完全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触控电极引脚划分为N行,且位于同一行的所述触控电极引脚在所述行方向上平行排布,所述第一连接走线包括N组第一子连接走线,一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电连接一行所述触控电极引脚,其中,N为不小于1的正整数;
所述多个数据线引脚划分为M行,且位于同一行的所述数据线引脚在所述行方向上平行分布,所述第二连接走线包括M组第二子连接走线,一组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电连接一行所述数据线引脚,其中,M为不小于1的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组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位于同一层;同一组的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位于同一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走线位于同一层;或,至少一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数据线位于同一层;或,至少一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扫描线位于同一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连接走线包括至少两组第一子连接走线时,不同组的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同层设置或异层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组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数据线位于同一层,或与所述扫描线位于同一层,或与所述触控电极走线位于同一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连接走线包括至少两组第二子连接走线时,不同组的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异层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其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其对应的所述数据线引脚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的一端直接电连接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另一端直接电连接所述触控电极引脚;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一端直接电连接所述数据线,另一端直接电连接所述数据线引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三过孔、第四过孔以及位于所述第三过孔和所述第四过孔之间的第一过渡走线,其中,所述第三过孔的第一端直接电连接所述第一子连接走线,所述第四过孔的第二端直接电连接所述触控电极引脚,所述第三过孔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过孔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过渡走线电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五过孔、第六过孔以及位于所述第五过孔和所述第六过孔之间的第二过渡走线,其中,所述第五过孔的第一端直接电连接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所述第六过孔第二端直接电连接所述数据线引脚,所述第五过孔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过孔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过渡走线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走线或所述第二过渡走线为金属走线,或包括层叠的金属走线与氧化铟锡走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第一过渡走线或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走线位于不同层时,所述金属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走线位于同一层。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部分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数据线位于同一层,部分所述第二子连接走线与所述扫描线位于同一层时,与所述数据线位于同一层的第二子连接走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和与所述扫描线位于同一层的第二子连接走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不交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在显示阶段复用为公共电极。
17.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00077.4U CN206147571U (zh) | 2016-10-28 | 2016-10-28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00077.4U CN206147571U (zh) | 2016-10-28 | 2016-10-28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147571U true CN206147571U (zh) | 2017-05-03 |
Family
ID=58624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200077.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147571U (zh) | 2016-10-28 | 2016-10-28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147571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25608A (zh) * | 2016-10-28 | 2017-01-11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CN108681415A (zh) * | 2018-04-28 | 2018-10-19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9173287A (zh) * | 2018-08-22 | 2019-01-11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积木块 |
CN109413233A (zh) * | 2018-10-29 | 2019-03-0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终端 |
CN109976582A (zh) * | 2019-03-27 | 2019-07-05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装置 |
CN113703602A (zh) * | 2020-05-22 | 2021-11-26 |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Oled触控显示芯片及包含其的oled触控显示装置 |
-
2016
- 2016-10-28 CN CN201621200077.4U patent/CN206147571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25608A (zh) * | 2016-10-28 | 2017-01-11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CN106325608B (zh) * | 2016-10-28 | 2023-06-16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CN108681415A (zh) * | 2018-04-28 | 2018-10-19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9173287A (zh) * | 2018-08-22 | 2019-01-11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积木块 |
CN109173287B (zh) * | 2018-08-22 | 2021-06-11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积木块 |
CN109413233A (zh) * | 2018-10-29 | 2019-03-0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终端 |
CN109976582A (zh) * | 2019-03-27 | 2019-07-05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装置 |
CN113703602A (zh) * | 2020-05-22 | 2021-11-26 |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Oled触控显示芯片及包含其的oled触控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147571U (zh)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6325608A (zh)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3226423B (zh) | 内嵌式电容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控制装置及方法 | |
CN104598074B (zh) |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 |
CN106873839B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4699349B (zh) |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 |
CN103513808B (zh) | 触摸面板、触摸显示面板、触摸检测及显示方法 | |
CN107219660A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4597670B (zh) |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04731405A (zh) |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9691758U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4965622A (zh) | 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 |
CN104679369A (zh) | 包括触摸传感器的柔性显示装置 | |
CN104850268A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 |
CN104699312B (zh) | 一种触摸屏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
CN107104131A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4460139B (zh) | 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6094272B (zh) | 一种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06775124A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5760035B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
CN105974686A (zh) | 一种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 |
CN106292090A (zh)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7490913A (zh)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3488012B (zh) | 像素结构、像素结构的制作方法以及有源元件阵列基板 | |
CN104698706B (zh) |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616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616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