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30184U - 水处理阀及其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处理阀及其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30184U
CN206130184U CN201621116639.7U CN201621116639U CN206130184U CN 206130184 U CN206130184 U CN 206130184U CN 201621116639 U CN201621116639 U CN 201621116639U CN 206130184 U CN206130184 U CN 2061301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ole
runner
water
valve
diaphrag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166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雷
孟凡刚
李耀军
杨振浩
曲昌通
刘广庆
于磊
栾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KOU CHENGFENG ZHI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GKOU CHENGFENG ZHI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KOU CHENGFENG ZHI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GKOU CHENGFENG ZHI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166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301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301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3018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处理阀,在阀体上连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隔膜阀,其中阀体的第一水孔与第一、第二隔膜阀的流道一端相接,第二水孔与第三、第四、第五隔膜阀的流道一端连通,第三水孔与第一、第三隔膜阀的流道另一端相接,第四水孔与第四隔膜阀的流道另一端连通,第五水孔与第二、第五隔膜阀的流道另一端相接。工作中,通过控制多个隔膜阀中设定的第一、第二组隔膜阀的流道连通和关闭,可增加多种功能的水处理作业,明显提高了水处理流量。多个隔膜阀集中连于一体,实现了结构紧凑、体积小并制造成本低,以及便于安装调试、操作控制和检测维修。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使用水处理阀的控制装置,实现操作方便快捷,工作效率高。

Description

水处理阀及其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控制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水处理阀及其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水处理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水处理厂家对如何提高水处理的流量和增加多种功能水处理作业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目前,由于受阀体内部流道与阀体上各工作水孔连通结构的限制,当要提高水处理流量和进行多种功能的水处理作业时,通常是将多个单体阀经管路连接组成水处理系统进行工作。存在不足:一是连接结构复杂、体积庞大的水处理系统,制造成本高。二是水处理系统上分散连接的多个单体阀安装调试困难、检测维修不便。三是水处理系统工作时,需要多个换向开关依次控制各自连接的单体阀进行多种功能的水处理作业,操作麻烦,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处理阀,旨在提高水处理的流量和增加多种功能水处理作业,实现结构紧凑、体积小并制造成本低,以及便于安装调试、操作控制和检测维修。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水处理阀的控制装置,旨在控制多个隔膜阀进行多种功能水处理作业时,操作方便快捷,工作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这种水处理阀,是在阀体上连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隔膜阀,其中阀体的第一水孔与第一、第二隔膜阀的流道一端相接,第二水孔与第三、第四、第五隔膜阀的流道一端连通,第三水孔与第一、第三隔膜阀的流道另一端相接,第四水孔与第四隔膜阀的流道另一端连通,第五水孔与第二、第五隔膜阀的流道另一端相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水孔是在阀体的下端面和侧面各自设有相连通的水孔。
优选地,所述第三水孔是单流道水孔或由双流道的原水孔、净水孔组成。
优选地,阀体上设有第六隔膜阀,第二水孔与第六隔膜阀的进气流道连接。
优选地,阀体上连有第七隔膜阀,第三水孔的原水孔与第七隔膜阀的流道一端相通,第一水孔与第七隔膜阀的流道另一端相连;阀体上连有第八隔膜阀,第三水孔的净水孔与第八隔膜阀的流道一端相通,第二水孔与第八隔膜阀的流道另一端相连;阀体上连有第九隔膜阀,第三水孔的原水孔与第九隔膜阀的进水流道连接;阀体上连有第十、十一隔膜阀,第一、二水孔依次与第十、十一隔膜阀的流道一端相通,第十、十一隔膜阀的流道另一端互相连接与第九隔膜阀的射盐流道连通;阀体上连有第十二隔膜阀,第四水孔与第十二隔膜阀的注水流道连接。
优选地,当进行过滤工作,控制第一、第四隔膜阀的流道连通,第二、第三隔膜阀的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通过第一隔膜阀的流道与第一水孔连通,第二水孔通过第四隔膜阀的流道与第四水孔相通;当进行过滤反洗,控制第二、第三隔膜阀的流道连通,第一、第四、第五隔膜阀的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通过第三隔膜阀的流道与第二水孔相通;第一水孔通过第二隔膜阀的流道与第五水孔连通;当进行过滤正洗,控制第一、第五隔膜阀的流道连通,第二、第三、第四隔膜阀的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通过第一隔膜阀的流道与第一水孔连通,第二水孔通过第五隔膜阀的流道与第五水孔相通。
优选地,当进行过滤气洗,控制第二、第六隔膜阀的流道连通,第一、第三、第四、第五隔膜阀的流道关闭,此时第六隔膜阀的进气流道与第二水孔连通,第一水孔通过第二隔膜阀的流道与第五水孔连通。
优选地,当进行软化工作,控制第一、第四隔膜阀的流道连通,第二、第三隔膜阀的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的原水孔通过第一隔膜阀的流道与第一水孔连通,第二水孔通过第四隔膜阀的流道与第四水孔相通;当进行软化反洗,控制第二、第三隔膜阀的流道连通,第一、第四、第五隔膜阀的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的净水孔通过第三隔膜阀的流道与第二水孔连通,第一水孔通过第二隔膜阀的流道与第五水孔相通;当进行软化气洗,控制第二、第六隔膜阀的流道连通,第一、第三、第四、第五隔膜阀的流道关闭,此时第六隔膜阀的进气流道与第二水孔连通,第一水孔通过第二隔膜阀的流道与第五水孔相通;当进行软化逆流吸盐,控制第二、第九、第十一隔膜阀的流道连通,第一、第三、第四、第五隔膜阀的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的原水孔与第九隔膜阀的进水流道连通,第一水孔通过第二隔膜阀的流道与第五水孔相通,第十一隔膜阀的流道与第二水孔连通;当进行软化逆流慢洗,控制第二、第八隔膜阀的流道连通,第一、第三、第四、第五隔膜阀的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的净水孔通过第八隔膜阀的流道与第二水孔连通,第一水孔通过第二隔膜阀的流道与第五水孔相通;当进行软化顺流吸盐,控制第五、第九、第十隔膜阀的流道连通,此时第三水孔的原水孔与第九隔膜阀的进水流道相通,第一水孔与第十隔膜阀的流道连通,第二水孔通过第五隔膜阀的流道与第五水孔连通;当进行软化顺流慢洗,控制第五、第七隔膜阀的流道连通,此时第三水孔的原水孔通过第七隔膜阀的流道与第一水孔相通,第二水孔通过第五隔膜阀的流道与第五水孔连通;当进行软化正洗,控制第一、第五隔膜阀的流道连通,第二、第三、第四隔膜阀的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的原水孔通过第一隔膜阀的流道与第一水孔相通,第二水孔通过第五隔膜阀的流道与第五水孔连通;当进行软化工作加注原水,控制第一、第四、第九隔膜阀的流道连通,第二、第三、第五隔膜阀的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的原水孔既与第九隔膜阀进水流道相通,又通过第一隔膜阀的流道与第一水孔连通,第二水孔通过第四隔膜阀的流道与第四水孔连通;当进行软化工作加注净水,控制第一、第四、第十二隔膜阀的流道连通,第二、第三、第五隔膜阀的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的原水孔通过第一隔膜阀的流道与第一水孔相通,第二水孔通过第四隔膜阀的流道与第四水孔连通,第十二隔膜阀的注水流道与第四水孔连通。
使用上述水处理阀的控制装置,包括芯杆下端连接的动片可转动地与壳体内腔底部置有的定片的端面相接,壳体上设有进、排水孔;它是动片端面上间隔设有的若干通孔可转动地与定片端面上至少设有的5个通孔相通,所述定片端面的通孔经壳体底部各自的流道与壳体上至少设有的5个进排水孔连通;进水孔通过壳体内腔周边环形流道与动片上端面的通孔连通,排水孔通过壳体底部的流道经定片端面的中心通孔与动片下端面的排水沉孔相通;转动芯杆带动动片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相对定片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控制所述的进排水孔排水和进水。
优选地,所述的进排水孔为5至12个,通过管路连接控制阀体上5至12个隔膜阀中设定的第一、第二组隔膜阀的容液腔排水、进水。
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采取上述结构,在阀体上连有多个水处理流量较大的隔膜阀,使工作中水处理流量明显提高,通过控制所述隔膜阀中设定的第一、第二组隔膜阀的流道连通、关闭,增加了多种功能的水处理作业。多个隔膜阀集中连于一体,结构紧凑、体积小并制造成本低,以及便于安装调试、操作控制和检测维修。
本实用新型使用水处理阀的控制装置,通过转动控制装置的芯杆带动动片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相对定片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实现对多个隔膜阀中设定的第一、第二组隔膜阀的容液腔进行排水、进水,完成多种功能的水处理作业,操作方便快捷,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水处理阀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向阶梯剖视图。
图3为使用本实用新型图1中水处理阀的控制装置的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B向壳体底部5个进排水孔分布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C-C向旋转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动片11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定片12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动、定片11、12的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8中D-D向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进行过滤工作的剖视图。
图11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10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进行过滤反洗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图12中F-F向阶梯剖视图。
图14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12、图13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进行过滤正洗的剖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图15中G-G向剖视图。
图17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15、图16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水处理阀的剖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图18中CA-CA向剖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图18中CB-CB向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1为使用本实用新型图18中水处理阀的控制装置的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图21中CC-CC向壳体底部6个进排水孔分布的剖视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图22中CD-CD向旋转剖视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图23中动片11的俯视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图23中定片12的俯视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图23中动、定片11、12的视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图26中CE-CE向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进行过滤气洗的剖视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图28中CI-CI向阶梯剖视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图28中CJ-CJ向放大剖视图。
图31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28~图30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水处理阀的剖视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图32中H-H向剖视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图32中I-I向剖视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图32中J-J向放大剖视图。
图36为本实用新型图32中K-K向放大剖视图。
图37为本实用新型图32中L-L向放大剖视图。
图38为本实用新型图33中M-M向剖视图。
图39为本实用新型图33中N-N向放大剖视图。
图40为本实用新型图33中O-O向放大剖视图。
图41为本实用新型图33中P-P向放大剖视图。
图42为使用本实用新型图32~图41中水处理阀的控制装置的视图。
图43为本实用新型图42的复合剖视图。
图44为本实用新型图43中R-R向定片12与壳体内腔流道的剖视图。
图45为本实用新型图43中S-S向壳体内腔底部水孔的剖视图。
图46为本实用新型图43中T-T向壳体底部水孔与流道连通的剖视图。
图47为本实用新型图43中U-U向壳体底部水孔分布位置的剖视图。
图48为本实用新型图43中V-V向壳体底部12个进排水孔分布的剖视图。
图49为本实用新型图43中动片11的俯视图。
图50为本实用新型图43中定片12的俯视图。
图51为本实用新型图43中动、定片11、12的视图。
图52为图51中W-W向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53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进行软化工作的剖视图。
图54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53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55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进行软化反洗的剖视图。
图56为本实用新型图55中X-X向阶梯剖视图。
图57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55、图56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58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进行软化气洗的剖视图。
图59为本实用新型图58中Y-Y向阶梯剖视图。
图60为本实用新型图58中Z-Z向放大剖视图。
图61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58~图60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62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进行软化逆流吸盐的剖视图。
图63为本实用新型图62中AA-AA向剖视图。
图64为本实用新型图62中AB-AB向阶梯剖视图。
图65本实用新型图62中AC-AC向放大剖视图。
图66为本实用新型图63中AD-AD向局部剖视图。
图67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62~图66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68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进行软化逆流慢洗的剖视图。
图69为本实用新型图68中AE-AE向剖视图。
图70为本实用新型图68中AF-AF向阶梯剖视图。
图71为本实用新型图69中AG-AG向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2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68~图71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73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进行软化顺流吸盐的剖视图。
图74为本实用新型图73中AH-AH向剖视图。
图75为本实用新型图73中AI-AI向放大剖视图。
图76为本实用新型图74中AJ-AJ向局部剖视图。
图77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73~图76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78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进行软化顺流慢洗的剖视图。
图79为本实用新型图78中AK-AK向剖视图。
图80为本实用新型图79中AL-AL向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81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78~图80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82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进行软化正洗的剖视图。
图83为本实用新型图82中AM-AM向阶梯剖视图。
图84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82、图83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85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进行软化工作加注原水的剖视图。
图86为本实用新型图85中AN-AN向剖视图。
图87为本实用新型图85中AO-AO向剖视图。
图88为本实用新型图86中AP-AP向局部剖视图。
图89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85~图88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90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进行软化工作加注净水的剖视图。
图91为本实用新型图90中AQ-AQ向剖视图。
图92为本实用新型图90中AR-AR向剖视图。
图93为本实用新型图91中AS-AS向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94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90~图93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95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在顶装过滤工作中的剖视图。
图96为本实用新型图95中AT-AT向剖视图。
图97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95、图96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98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在顶装过滤反洗的剖视图。
图99为本实用新型图98中AU-AU向阶梯剖视图。
图100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98、图99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101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在顶装过滤正洗的剖视图。
图102为本实用新型图101中AW-AW向剖视图。
图103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101、图102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104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在侧装过滤工作中的剖视图。
图105为本实用新型图104中AX-AX向剖视图。
图106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104、图105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107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在侧装过滤反洗的剖视图。
图108为本实用新型图107中AY-AY向阶梯剖视图。
图109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107、图108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110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在侧装过滤气洗的剖视图。
图111为本实用新型图110中AY1-AY1向阶梯剖视图。
图112为本实用新型图110中AY2-AY2向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13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110~图112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114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在侧装过滤正洗的剖视图。
图115为本实用新型图114中AZ-AZ向剖视图。
图116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114、图115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117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在顶装固定床软化工作的剖视图。
图118为本实用新型图117中BA-BA向剖视图。
图119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117、图118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120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在顶装固定床软化反洗的剖视图。
图121为本实用新型图120中BB-BB向阶梯剖视图。
图122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120、图121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123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在顶装固定床逆流吸盐的剖视图。
图124为本实用新型图123中BC-BC向剖视图。
图125为本实用新型图123中BD-BD向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26为本实用新型图123中BE-BE向阶梯剖视图。
图127为本实用新型图124中BF-BF向局部剖视图。
图128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123~图127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129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在顶装固定床逆流慢洗的剖视图。
图130为本实用新型图129中BG-BG向剖视图。
图131为本实用新型图129中BH-BH向阶梯剖视图。
图132为本实用新型图130中BI-BI向放大剖视图。
图133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129~图132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134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在顶装固定床正洗的剖视图。
图135为本实用新型图134中BJ-BJ向剖视图。
图136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134、图135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137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在顶装固定床软化工作加注水的剖视图。
图138为本实用新型图137中BK-BK向剖视图。
图139为本实用新型图137中BL-BL向剖视图。
图140为本实用新型图138中BM-BM向剖视图。
图141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137~图140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142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在侧装浮动床工作的剖视图。
图143为本实用新型图142中BN-BN向剖视图。
图144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142、图143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145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在侧装浮动床反洗的剖视图。
图146为本实用新型图145中BO-BO向阶梯剖视图。
图147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145、图146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148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在侧装浮动床吸盐的剖视图。
图149为本实用新型图148中BP-BP向剖视图。
图150为本实用新型图148中BR-BR向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51为本实用新型图148中BQ-BQ向阶梯剖视图。
图152为本实用新型图149中BS-BS向局部剖视图。
图153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148~图152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154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在侧装浮动床慢洗的剖视图。
图155为本实用新型图154中BT-BT向剖视图。
图156为本实用新型图154中BU-BU向剖视图。
图157为本实用新型图155中BV-BV向放大剖视图。
图158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154~图157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159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在侧装浮动床正洗的剖视图。
图160为本实用新型图159中BW-BW向剖视图。
图161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159、图160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图162为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在侧装浮动床注水的剖视图。
图163为本实用新型图162中BX-BX向剖视图。
图164为本实用新型图162中BY-BY向剖视图。
图165为本实用新型图163中BZ-BZ向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66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图162~图165中水理阀工作,控制装置的动、定片端面水孔和排水沉孔对应位置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详述。应当说明: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具体限定。
实施例一(图1、图2所示),这种水处理阀,是在阀体上连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隔膜阀,其中阀体的第一水孔1与第一、第二隔膜阀8、9的流道一端相接,第二水孔4与第三、第四、第五隔膜阀6、7、3的流道一端连通,第三水孔5与第一、第三隔膜阀8、6的流道另一端相接,第四水孔10与第四隔膜阀7的流道另一端连通,第五水孔2与第二、第五隔膜阀9、3的流道另一端相接。
通常所述的第一、第二水孔1、4是在阀体的下端面和两侧面各自设有相连通的水孔(图1所示)。
所述第三水孔通常是由单流道水孔5构成(图2所示)。当然也可以由双流道的原水孔、净水孔5-1、5-2组成(图34所示),所述双流道的原水孔、净水孔的结构,通常适用于水处理软化阀工作。
实施例二(图18~图20所示),本实施例同上述实施例一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的是,在阀体上设有第六隔膜阀16,第二水孔4与第六隔膜阀的进气流道连接。
实施例三(图32~图41所示),本实施例同上述实施例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的是,在阀体上连有第七隔膜阀17,第三水孔的原水孔5-1与第七隔膜阀的流道一端相通,第一水孔1与第七隔膜阀的流道另一端相连;阀体上连有第八隔膜阀18,第三水孔的净水孔5-2与第八隔膜阀的流道一端相通,第二水孔4与第八隔膜阀的流道另一端相连;阀体上连有第九隔膜阀19,第三水孔的原水孔5-1与第九隔膜阀的进水流道连接;阀体上连有第十、十一隔膜阀20、21,第一、二水孔1、4依次与第十、十一隔膜阀的流道一端相通,第十、十一隔膜阀20、21的流道另一端互相连接与第九隔膜阀19的射盐流道连通;阀体上连有第十二隔膜阀22,第四水孔10与第十二隔膜阀的注水流道连接(图32~图41所示)。
实施例四(图3~图9、图21~图27、图42~图52所示),使用上述实施例一、二、三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水处理阀的控制装置,包括芯杆下端连接的动片11可转动地与壳体内腔底部置有的定片12的端面相接,壳体上设有进、排水孔13、14;它是动片11端面上间隔设有的若干通孔可转动地与定片12端面上至少设有的5个通孔相通(图7、图25、图50所示),所述定片12端面的通孔经壳体底部各自的流道与壳体上至少设有的5个进排水孔连通;进水孔13通过壳体内腔周边环形流道与动片11上端面的通孔连通,排水孔14通过壳体底部的流道经定片12端面的中心通孔12-1与动片11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通;转动芯杆带动动片11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对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控制所述的进排水孔排水和进水。
根据不同水处理作业的需要,所述控制装置的壳体底部上分别设有5个进排水孔15-1至15-5(图3~图5所示),6个进排水孔15-1至15-6(图21~图23所示),12个进排水孔15-1至15-12(图42~图48所示),所述的进排水孔通过管路对应与所述阀体上的5个隔膜阀(图1~图2所示),6个隔膜阀(图18~图20所示),12个隔膜阀(图32~图41所示)的容液腔连通进行排水和进水。
工作初始状态,将控制装置壳体上的进排水孔15-1至15-12通过软管管路,对应与阀体上第一至第十二个隔膜阀的容液腔连接相通。控制装置进水孔13的进水与阀体第三水孔5的进水,通常共用外界同一压力的进水水源。转动控制装置的芯杆带动动片11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相对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依次转位连通,控制十二个隔膜阀的容液腔均处于进水状态将阀体流道关闭密封(图32~图41所示)。
其中,当控制第一组的第一、第四隔膜阀8、7的容液腔排水(如图3~图11所示),此时在阀体流道进水压力的作用下,推动膜片将所述容液腔的水通过连接软管向外排出,排出的水经控制装置的进排水孔15-1、15-2进入壳体底部的流道,从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进入动片11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内,再经定片12的中心通孔12-1从排水孔14向外排出,使膜片开启流道连通(图10所示);同时控制外界的进水通过进水孔13经壳体内腔周边环形流道(图5~图9所示),进入与动片11上端面通孔对应连通的定片12的端面通孔内,通过进排水孔15-3、15-4向第二组的第二、第三隔膜阀9、6的容液腔进水,此时膜片在连接软管进水压力和容液腔内弹簧弹力的作用下闭合,流道关闭(图10所示)。
实施例五,本实施例同上述实施例一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的是,使用控制装置的壳体上设有5个进排水孔15-1至15-5(图3~图5所示),所述的进排水孔15-1至15-5通过软管对应与所述阀体上第一至第五个隔膜阀的容液腔连接相通(图1、图2所示),通过转动芯杆带动动片11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对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图8、图9所示),对应控制所述第一至第五个隔膜阀中设定的第一、第二组隔膜阀的容液腔排水、进水。
当进行过滤工作(图10、图11所示),控制第一组的第一、第四隔膜阀8、7的容液腔排水通过膜片将流道连通,并控制第二组的第二、第三隔膜阀9、6的容液腔进水通过膜片将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5通过第一隔膜阀8的流道与第一水孔1连通,第二水孔4通过第四隔膜阀7的流道与第四水孔10相通。
当进行过滤反洗(图12~图14所示),控制第一组的第二、第三隔膜阀9、6的容液腔排水通过膜片将流道连通,并控制第二组的第一、第四、第五隔膜阀8、7、3的容液腔进水通过膜片将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5通过第三隔膜阀6的流道与第二水孔4相通;第一水孔1通过第二隔膜阀9的流道与第五水孔2连通。
当进行过滤正洗(图15~图17所示),控制第一组的第一、第五隔膜阀8、3的容液腔排水通过膜片将流道连通,并控制第二组的第二、第三、第四隔膜阀9、6、7的容液腔进水通过膜片将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5通过第一隔膜阀8的流道与第一水孔1连通,第二水孔4通过第五隔膜阀3的流道与第五水孔2相通。
实施例六(图18~图20所示),本实施例同上述实施例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的是,使用控制装置的壳体上设有6个进排水孔15-1至15-6(图21~图23所示),所述的进排水孔15-1至15-6通过软管管路对应与所述阀体上第一至第六个隔膜阀的容液腔连接相通(图18~图20所示),通过转动芯杆带动动片11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对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图27所示),对应控制所述第一至第六个隔膜阀中设定的第一、第二组隔膜阀的容液腔排水、进水。
当进行水处理过滤气洗(图28~图31所示),控制第一组的第二、第六隔膜阀9、16的容液腔排水通过膜片将流道连通,并控制第二组的第一、第三、第四、第五隔膜阀8、6、7、3的容液腔进水通过膜片将流道关闭,此时第六隔膜阀16的进气流道与第二水孔4连通,第一水孔1通过第二隔膜阀9的流道与第五水孔2连通。
实施例七(图53~图94所示),本实施例同上述实施例三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的是,使用控制装置的壳体上设有12个进排水孔15-1至15-12(图42~图52所示),所述的进排水孔15-1至15-12通过软管管路对应与所述阀体上第一至第十二个隔膜阀的容液腔连通(图32~图41所示),通过转动芯杆带动动片11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对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图52所示),对应控制所述第一至第十二个隔膜阀中设定的第一、第二组隔膜阀的容液腔排水、进水。
当进行水处理软化工作(图53、图54所示),控制第一组的第一、第四隔膜阀8、7的容液腔排水通过膜片将流道连通,控制第二组的第二、第三隔膜阀9、6的容液腔进水通过膜片将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的原水孔5-1通过第一隔膜阀8的流道与第一水孔1连通,第二水孔4通过第四隔膜阀7的流道与第四水孔10相通。
当进行软化反洗(图55~图57所示),控制第一组的第二、第三隔膜阀9、6的容液腔排水通过膜片将流道连通,控制第二组的第一、第四、第五隔膜阀8、7、3的容液腔进水通过膜片将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净水孔5-2通过第三隔膜阀6的流道与第二水孔4连通,第一水孔1通过第二隔膜阀9的流道与第五水孔2相通。
当进行软化气洗(图58~图61所示),控制第一组的第二、第六隔膜阀9、16的容液腔排水通过膜片将流道连通,并控制第二组的第一、第三、第四、第五隔膜阀8、6、7、3的容液腔进水通过膜片将流道关闭,此时第六隔膜阀16的进气流道与第二水孔4连通,第一水孔1通过第二隔膜阀9的流道与第五水孔2相通。
当进行软化逆流吸盐(图62~图67所示),控制第一组的第二、第九、第十一隔膜阀9、19、21的容液腔排水通过膜片将流道连通,并控制第二组的第一、第三、第四、第五隔膜阀8、6、7、3的容液腔进水通过膜片将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的原水孔5-1与第九隔膜阀19的进水流道连通,第一水孔1通过第二隔膜阀9的流道与第五水孔2相通,第十一隔膜阀21的流道与第二水孔4连通。
当进行软化逆流慢洗(图68~图72所示),控制第一组的第二、第八隔膜阀9、18的容液腔排水通过膜片将流道连通,并控制第二组的第一、第三、第四、第五隔膜阀8、6、7、3的容液腔进水通过膜片将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的净水孔5-2通过第八隔膜阀18的流道与第二水孔4连通,第一水孔1通过第二隔膜阀9的流道与第五水孔2相通。
当进行软化顺流吸盐(图73~图77所示),控制第一组的第五、第九、第十隔膜阀3、19、20的容液腔排水通过膜片将流道连通,并控制第二组的其它隔膜阀的容液腔进水通过膜片将流道关闭(图中未示出),此时第三水孔的原水孔5-1与第九隔膜阀19的进水流道相通,第一水孔1与第十隔膜阀20的流道连通,第二水孔4通过第五隔膜阀3的流道与第五水孔2连通。
当进行软化顺流慢洗(图78~图81所示),控制第一组的第五、第七隔膜阀3、17的容液腔排水通过膜片将流道连通,并控制第二组的其它隔膜阀的容液腔进水通过膜片将流道关闭(图中未示出),此时第三水孔的原水孔5-1通过第七隔膜阀17的流道与第一水孔1相通,第二水孔4通过第五隔膜阀3的流道与第五水孔2连通。
当进行软化正洗(图82~图84所示),控制第一组的第一、第五隔膜阀8、3的容液腔排水通过膜片将流道连通,控制第二组的第二、第三、第四隔膜阀9、6、7的容液腔进水通过膜片将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原水孔5-1通过第一隔膜阀8的流道与第一水孔1相通,第二水孔4通过第五隔膜阀3的流道与第五水孔2连通。
当进行软化工作加注原水(图85~图89所示),控制第一组的第一、第四、第九隔膜阀8、7、19的容液腔排水通过膜片将流道连通,并控制第二组的第二、第三、第五隔膜阀9、6、3的容液腔进水通过膜片将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的原水孔5-1,既与第九隔膜阀19的进水流道相通,又通过第一隔膜阀8的流道与第一水孔1连通;第二水孔4通过第四隔膜阀7的流道与第四水孔10连通。
当进行软化工作加注净水(图90~图94所示),控制第一组的第一、第四、第十二隔膜阀8、7、22的容液腔排水通过膜片将流道连通,并控制第二组的第二、第三、第五隔膜阀9、6、3的容液腔进水通过膜片将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的原水孔5-1通过第一隔膜阀8的流道与第一水孔1相通,第二水孔4通过第四隔膜阀7的流道与第四水孔10连通,第十二隔膜阀22的注水流道与第四水孔10连通。
实施例八(图95~图103所示),工作中,为增加多种功能水处理作业,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可以采用顶装过滤的连接结构,先将所述阀体两侧的第一、第二水孔1、4连有密封盘,利用阀体下端面的第一、第二水孔1、4与罐体上端口相连,并将罐体内的上、下布水器23、24对应与阀体下端面的第一、第二水孔1、4相接。
将控制装置壳体上设有的5个进排水孔15-1至15-5,通过软管管路对应与阀体上第一至第五个隔膜阀的容液腔相接(图3~图9所示),将壳体上的进水孔13与外界水源连通,此时外界的进水通过壳体内腔周边环形流道与动片11上端面的通孔处于连通状态,排水孔14通过壳体内的流道经定片12端面的中心通孔12-1与动片11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通;转动芯杆带动动片11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对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对应控制所述进排水孔15-1至15-5中设定的第一、第二组进排水孔排水、进水。
当进行顶装过滤工作(图95~图97所示),转动控制装置的芯杆带动动片11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对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图5~图9所示),控制第一组的第一、第四隔膜阀8、7的膜片在阀体流道进水压力的作用下将容液腔内的水排出,膜片开启流道连通(图96所示),同时控制第二组的第二、第三、第五隔膜阀9、6、3的容液腔在连接软管进水压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膜片闭合流道关闭。此时外界的进水通过第三水孔5经第一隔膜阀8的流道从阀体下端面的第一水孔1(图95、图96中箭头方向所示),经上布水器23进入罐体内的滤料中过滤,经过滤的处理水通过下布水器24进入第二水孔4沿第四隔膜阀7的流道从第四水孔10排出。
当进行顶装过滤反洗(图98~图100所示),转动控制装置的芯杆带动动片11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对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控制第一组的第二、第三隔膜阀9、6的膜片在阀体流道进水压力的作用下将容液腔内的水排出,膜片开启流道连通(图99所示),同时控制第二组的第一、第四、第五隔膜阀8、7、3的容液腔在连接软管进水压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膜片闭合流道关闭。此时外界的进水通过第三水孔5经第三隔膜阀6的流道(图98、图99中箭头方向所示),从阀体下端面的第二水孔4经下布水器24进入罐体内的滤料中,对滤料上连有的杂质进行较大水流量地反向洗冲,冲洗产生的混浊水通过上布水器23进入第一水孔1沿第二隔膜阀9的流道从第五水孔2排出。
当进行顶装过滤正洗(图101~图103所示),转动控制装置的芯杆带动动片11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对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控制第一组的第一隔膜阀8的膜片在阀体流道进水压力的作用下将容液腔内的水排出,膜片开启流道连通(图102所示),同时控制第二组的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隔膜阀9、6、7、3的容液腔在连接软管进水压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膜片闭合流道关闭。此时外界的进水通过第三水孔5经第一隔膜阀8的流道(图101、图102中箭头方向所示),从阀体下端面的第一水孔1经上布水器23进入罐体内的滤料中,对滤料连有的杂质进行较大水流量的正向洗冲,冲洗产生的混浊水通过下布水器24进入第二水孔4经第五隔膜阀3的流道从第五水孔2排出。
实施例九(图104~图116所示),工作中,为增加多种功能水处理作业,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还可以采用侧装过滤的连接结构,先将所述阀体下端面的第一、第二水孔1、4连有密封盘(参考图1所示),利用阀体两侧的第一、第二水孔1、4通过管路对应与罐体上、下端口内腔的上、下布水器23、24相接。
当进行侧装过滤工作(图104~图106所示),转动控制装置的芯杆带动动片11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对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图5~图9所示),控制第一组的第一、第四隔膜阀8、7的膜片在阀体流道进水压力的作用下将容液腔内的水排出,膜片开启流道连通(图105所示),同时控制第二组的第二、第三、第五隔膜阀9、6、3的容液腔在连接软管进水压力和容液腔内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膜片闭合流道关闭。此时外界的进水通过第三水孔5经第一隔膜阀8的流道从阀体侧面的第一水孔1(图104、图105中箭头方向所示),经过上布水器23进入罐体内的滤料中过滤,经过滤的处理水通过下布水器24进入第二水孔4沿第四隔膜阀7的流道从第四水孔10排出。
当进行侧装过滤反洗(图107~图109所示),转动控制装置的芯杆带动动片11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对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控制第一组的第二、第三隔膜阀9、6的膜片在阀体流道进水压力的作用下将容液腔内的水排出,膜片开启流道连通(图108所示),同时控制第二组的第一、第四、第五隔膜阀8、7、3的容液腔在连接软管进水压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膜片闭合流道关闭。此时外界的进水通过第三水孔5经第三隔膜阀6的流道从阀体侧面的第二水孔4(图107、图108中箭头方向所示),经下布水器24进入罐体内的滤料中,对滤料上连有的杂质进行较大水流量地反向洗冲,冲洗产生的混浊水通过上布水器23进入第一水孔1沿第二隔膜阀9的流道从第五水孔2排出。
当进行侧装过滤气洗(图110~图113所示),转动控制装置的芯杆带动动片11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对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控制第一组的第二、第六隔膜阀9、16的膜片在阀体流道进水压力的作用下将容液腔内的水排出,膜片开启流道连通(图111、图112所示),同时控制第二组的第一、第三、第四、第五隔膜阀8、6、7、3的容液腔在连接软管进水压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膜片闭合流道关闭。此时连通外界的压力空气通过第六隔膜阀16的进气流道进入阀体的第二水孔4(图110~图112中箭头方向所示),从下布水器24进入罐体内的滤料中,对滤料上连有的杂质进行较大气流量的气体洗冲,通过压力气体冲洗产生的混浊水经上布水器23进入第一水孔1,经第二隔膜阀9的流道从第五水孔2排出。
当进行侧装过滤正洗(图114~图116所示),转动控制装置的芯杆带动动片11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对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控制第一组的第一、第五隔膜阀8、3的膜片在阀体流道进水压力的作用下将容液腔内的水排出,膜片开启流道连通,同时控制第二组的第二、第三、第四隔膜阀9、6、7的容液腔在连接软管进水压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膜片闭合流道关闭。此时外界的进水通过第三水孔5经第一隔膜阀8的流道(图114、图115中箭头方向所示),从阀体侧面的第一水孔1经上布水器23进入罐体内的滤料中,对滤料上连有的杂质进行较大水流量的正向洗冲,冲洗产生的混浊水通过下布水器24进入第二水孔4沿第五隔膜阀3的流道从第五水孔2排出。
实施例十(图117~图141所示),为增加多功能水处理作业,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又可采用顶装固定床软化的连接结构,先将所述阀体两侧的第一、第二水孔1、4连有密封盘,利用阀体下端面的第一、第二水孔1、4与罐体上端口相连,并将罐体内的上、下布水器23、24对应与阀体下端面的第一、第二水孔1、4相接。所使用控制装置壳体上连有的进排水孔15-1至15-12为12个(图42~图52所示)。
当进行水处理的顶装固定床软化工作(图117、图119所示),转动控制装置的芯杆带动动片11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对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图52所示),控制第一组的第一、第四隔膜阀8、7的膜片在阀体流道进水压力的作用下将容液腔内的水排出,膜片开启流道连通(图118所示),同时控制第二组的第二、第三、第五隔膜阀9、6、3的容液腔在连接软管进水压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膜片闭合流道关闭。此时外界的进水通过第三水孔的原水孔5-1经第一隔膜阀8的流道从阀体下端面的第一水孔1(图117、图118中箭头方向所示),经上布水器23进入罐体内的滤料中过滤,经过滤的处理水通过下布水器24进入第二水孔4沿第四隔膜阀7的流道从第四水孔10排出。
当进行水处理的顶装固定床软化反洗(图120、图122所示),转动控制装置的芯杆带动动片11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对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控制第一组的第二、第三隔膜阀9、6的膜片在阀体流道进水压力的作用下将容液腔内的水排出,膜片开启流道连通(图121所示),同时控制第二组的第一、第四、第五隔膜阀8、7、3的容液腔在连接软管进水压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膜片闭合流道关闭。此时外界的进水通过第三水孔的净水孔5-2经第三隔膜阀6的流道从阀体下端面的第二水孔4(图120、图121中箭头方向所示),经下布水器24进入罐体内的滤料中,对滤料上连有的杂质进行较大水流量地反向洗冲,冲洗产生的混浊水通过上布水器23进入第一水孔1经第二隔膜阀9的流道从第五水孔2排出。
当进行顶装固定床逆流吸盐(图123~图128所示),转动控制装置的芯杆带动动片11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对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控制第一组的第二、第九、第十一隔膜阀9、19、21的膜片在阀体流道进水压力的作用下将容液腔内的水排出,膜片开启流道连通(图125~图127所示),同时控制第二组的第一、第三、第四、第五隔膜阀8、6、7、3的容液腔在连接软管进水压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膜片闭合流道关闭。此时外界的进水通过阀体第三水孔的原水孔5-1进入第九隔膜阀19的进水流道(图127所示),经第九隔膜阀阀体内的射盐孔产生的引射吸力,将外界盐水箱的盐水通过盐水孔25吸入,并通过第十一隔膜阀21的流道进入第二水孔4(图123~图127中箭头方向所示),经下布水器24进入罐体内的滤料中进行置换再生,盐水置换反应生成的混浊水通过上布水器23进入第一水孔1经第二隔膜阀9的流道从第五水孔2排出。
当进行水处理的顶装固定床逆流慢洗(图129~图133所示),转动控制装置的芯杆带动动片11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对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图52所示),控制第一组的第二、第八隔膜阀9、18的膜片在阀体流道进水压力的作用下将容液腔内的水排出,膜片开启流道连通(图130~图132所示),同时控制第二组的第一、第三、第四、第五隔膜阀8、6、7、3的容液腔在连接软管进水压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膜片闭合流道关闭。此时外界的进水通过第三水孔的净水孔5-2经第八隔膜阀18的流道从阀体下端面的第二水孔4(图129~图132中箭头方向所示),经下布水器24进入罐体内的滤料中,对滤料上连有的杂质进行较缓慢地水流冲洗,冲洗产生的混浊水通过上布水器23进入第一水孔1沿第二隔膜阀9的流道从第五水孔2排出。
当进行水处理的顶装固定床正洗(图134~图136所示),转动控制装置的芯杆带动动片11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对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控制第一组的第一、第五隔膜阀8、3的膜片在阀体流道进水压力的作用下将容液腔内的水排出,膜片开启流道连通(图134、图135所示),同时控制第二组的第二、第三、第四隔膜阀9、6、7的容液腔在连接软管进水压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膜片闭合流道关闭。此时外界的进水通过第三水孔的原水孔5-1经第一隔膜阀8的流道从阀体下端面的第一水孔1(图134、图135中箭头方向所示),经上布水器23进入罐体内的滤料中,对滤料上连有的杂质进行较大水流量的正向洗冲,冲洗产生的混浊水通过下布水器24进入第二水孔4经第五隔膜阀3的流道从第五水孔2排出。
当进行水处理的顶装固定床软化工作加注水(图137~图141所示),转动控制装置的芯杆带动动片11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对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控制第一组的第一、第四、第十二隔膜阀8、7、22的膜片在阀体流道进水压力的作用下将容液腔内的水排出,膜片开启流道连通(图137~图140所示),同时控制第二组的第二、第三、第五隔膜阀9、6、3的容液腔在连接软管进水压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膜片闭合流道关闭。此时外界的进水通过第三水孔的原水孔5-1经第一隔膜阀8的流道从阀体下端面的第一水孔1(图137、图139、图140中箭头方向所示),经上布水器23进入罐体内的滤料中过滤,经过滤的处理水通过下布水器24进入第二水孔4沿第四隔膜阀7的流道从第四水孔10排出。
实施例十一(图142~图166所示),工作中,为增加多种功能水处理作业,本实用新型水处理阀也可以采用侧装浮动床的连接结构,先将所述阀体下端面的第一、第二水孔1、4连有密封盘(参考图1所示),利用阀体两侧的第二、第一水孔4、1通过管路对应与罐体上、下端口内腔的上、下布水器23、24相接。使用控制装置壳体上连有的进排水孔15-1至15-12为12个(图42~图52所示)。
当进行侧装浮动床工作(图142~图144所示),转动控制装置的芯杆带动动片11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对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图52所示),控制第一组的第一、第四隔膜阀8、7的膜片在阀体流道进水压力的作用下将容液腔内的水排出,膜片开启流道连通(图143所示),同时控制第二组的第二、第三、第五隔膜阀9、6、3的容液腔在连接软管进水压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膜片闭合流道关闭。此时外界的进水通过第三水孔的原水孔5-1经第一隔膜阀8的流道从阀体侧面的第一水孔1(图142、图143中箭头方向所示),经下布水器24进入罐体内的滤料中过滤,经过滤的处理水通过上布水器23进入第二水孔4沿第四隔膜阀7的流道从第四水孔10排出。
当进行侧装浮动床反洗(图145~图147所示),转动控制装置的芯杆带动动片11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对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控制第一组的第二、第三隔膜阀9、6的膜片在阀体流道进水压力的作用下将容液腔内的水排出,膜片开启流道连通(图146所示),同时控制第二组的第一、第四、第五隔膜阀8、7、3的容液腔在连接软管进水压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膜片闭合流道关闭。此时外界的进水通过第三水孔的净水孔5-2经第三隔膜阀6的流道从阀体侧面的第二水孔4(图145、图146中箭头方向所示),经上布水器23进入罐体内的滤料中,对滤料上连有的杂质进行较大水流量地反向洗冲,冲洗产生的混浊水通过下布水器24进入第一水孔1沿第二隔膜阀9的流道从第五水孔2排出。
当进行侧装浮动床吸盐(图148~图153所示),转动控制装置的芯杆带动动片11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对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控制第一组的第二、第九、第十一隔膜阀9、19、21的膜片在阀体流道进水压力的作用下将容液腔内的水排出,膜片开启流道连通(图150~图152所示),同时控制第二组的第一、第三、第四、第五隔膜阀8、6、7、3的容液腔在连接软管进水压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膜片闭合流道关闭。此时连通外界的进水通过阀体第三水孔的原水孔5-1进入第九隔膜阀19的进水流道,经第九隔膜阀阀体内的射盐孔产生的引射吸力,将外界盐水箱的盐水通过盐水孔25吸入,并通过第十一隔膜阀21的流道进入第二水孔4(图148~图152中箭头方向所示),经上布水器23进入罐体内的滤料中进行置换再生,盐水置换反应生成的混浊水通过下布水器24进入第一水孔1,经第二隔膜阀9的流道从第五水孔2排出。
当进行侧装浮动床慢洗(图154~图158所示),转动控制装置的芯杆带动动片11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对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控制第一组的第五、第七隔膜阀3、17的膜片在阀体流道进水压力的作用下将容液腔内的水排出,膜片开启流道连通(图154、图157所示),同时控制第二组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隔膜阀8、9、6、7的容液腔在连接软管进水压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膜片闭合流道关闭。此时外界的进水通过第三水孔的原水孔5-1经第七隔膜阀17的流道从阀体侧面的第一水孔1(图154、图156、图157中箭头方向所示),经下布水器24进入罐体内的滤料中,对滤料上连有的杂质进行水流量较缓慢地洗冲,冲洗产生的混浊水通过上布水器23进入第二水孔4沿第五隔膜阀3的流道从第五水孔2排出。
当进行侧装浮动床正洗(图159~图161所示),转动控制装置的芯杆带动动片11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对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控制第一组的第一、第五隔膜阀8、3的膜片在阀体流道进水压力的作用下将容液腔内的水排出,膜片开启流道连通,同时控制第二组的第二、第三、第四隔膜阀9、6、7的容液腔在连接软管进水压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膜片闭合流道关闭。此时外界的进水通过第三水孔的原水孔5-1经第一隔膜阀8的流道从阀体侧面的第一水孔1(图159、图160中箭头方向所示),经下布水器24进入罐体内的滤料中,对滤料上连有的杂质进行较大水流量的正向洗冲,冲洗产生的混浊水通过上布水器23进入第二水孔4沿第五隔膜阀3的流道从第五水孔2排出。
当进行侧装浮动床注水(图162~图166所示),转动控制装置的芯杆带动动片11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对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控制第一组的第一、第四、第十二隔膜阀8、7、22的膜片在阀体流道进水压力的作用下将容液腔内的水排出,膜片开启流道连通(图162~图165所示),同时控制第二组的第二、第三、第五隔膜阀9、6、3的容液腔在连接软管进水压力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膜片闭合流道关闭。此时外界的进水通过第三水孔的原水孔5-1经第一隔膜阀8的流道从阀体侧面的第一水孔1(图162~图165中箭头方向所示),经下布水器24进入罐体内的滤料中过滤,经过滤的处理水通过上布水器23进入第二水孔4沿第四隔膜阀7的流道从第四水孔10排出,同时经过滤的处理水沿第十二隔膜阀22的注水流道通过注水孔26向盐水箱内注入水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显而易见联想到的其它技术特征,还可以替换做出若干种基本相同方式的变型和/或改进,这些变化应当视为等同特征,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水处理阀,其特征在于:在阀体上连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隔膜阀,其中阀体的第一水孔(1)与第一、第二隔膜阀(8、9)的流道一端相接,第二水孔(4)与第三、第四、第五隔膜阀(6、7、3)的流道一端连通,第三水孔(5)与第一、第三隔膜阀(8、6)的流道另一端相接,第四水孔(10)与第四隔膜阀(7)的流道另一端连通,第五水孔(2)与第二、第五隔膜阀(9、3)的流道另一端相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水孔(1、4)是在阀体的下端面和侧面各自设有相连通的水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处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孔是单流道水孔(5)或由双流道的原水孔、净水孔(5-1、5-2)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处理阀,其特征在于:阀体上设有第六隔膜阀(16),第二水孔(4)与第六隔膜阀的进气流道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处理阀,其特征在于:阀体上连有第七隔膜阀(17),第三水孔的原水孔(5-1)与第七隔膜阀的流道一端相通,第一水孔(1)与第七隔膜阀的流道另一端相连;阀体上连有第八隔膜阀(18),第三水孔的净水孔(5-2)与第八隔膜阀的流道一端相通,第二水孔(4)与第八隔膜阀的流道另一端相连;阀体上连有第九隔膜阀(19),第三水孔的原水孔(5-1)与第九隔膜阀的进水流道连接;阀体上连有第十、十一隔膜阀(20、21),第一、二水孔(1、4)依次与第十、十一隔膜阀的流道一端相通,第十、十一隔膜阀(20、21)的流道另一端互相连接与第九隔膜阀(19)的射盐流道连通;阀体上连有第十二隔膜阀(22),第四水孔(10)与第十二隔膜阀的注水流道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阀,其特征在于:当进行过滤工作,控制第一、第四隔膜阀(8、7)的流道连通,第二、第三隔膜阀(9、6)的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5)通过第一隔膜阀(8)的流道与第一水孔(1)连通,第二水孔(4)通过第四隔膜阀(7)的流道与第四水孔(10)相通;当进行过滤反洗,控制第二、第三隔膜阀(9、6)的流道连通,第一、第四、第五隔膜阀(8、7、3)的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5)通过第三隔膜阀(6)的流道与第二水孔(4)相通;第一水孔(1)通过第二隔膜阀(9)的流道与第五水孔(2)连通;当进行过滤正洗,控制第一、第五隔膜阀(8、3)的流道连通,第二、第三、第四隔膜阀(9、6、7)的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5)通过第一隔膜阀(8)的流道与第一水孔(1)连通,第二水孔(4)通过第五隔膜阀(3)的流道与第五水孔(2)相通。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处理阀,其特征在于:当进行过滤气洗,控制第二、第六隔膜阀(9、16)的流道连通,第一、第三、第四、第五隔膜阀(8、6、7、3)的流道关闭,此时第六隔膜阀(16)的进气流道与第二水孔(4)连通,第一水孔(1)通过第二隔膜阀(9)的流道与第五水孔(2)连通。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处理阀,其特征在于:当进行软化工作,控制第一、第四隔膜阀(8、7)的流道连通,第二、第三隔膜阀(9、6)的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的原水孔(5-1)通过第一隔膜阀(8)的流道与第一水孔(1)连通,第二水孔(4)通过第四隔膜阀(7)的流道与第四水孔(10)相通;当进行软化反洗,控制第二、第三隔膜阀(9、6)的流道连通,第一、第四、第五隔膜阀(8、7、3)的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的净水孔(5-2)通过第三隔膜阀(6)的流道与第二水孔(4)连通,第一水孔(1)通过第二隔膜阀(9)的流道与第五水孔(2)相通;当进行软化气洗,控制第二、第六隔膜阀(9、16)的流道连通,第一、第三、第四、第五隔膜阀(8、6、7、3)的流道关闭,此时第六隔膜阀(16)的进气流道与第二水孔(4)连通,第一水孔(1)通过第二隔膜阀(9)的流道与第五水孔(2)相通;当进行软化逆流吸盐,控制第二、第九、第十一隔膜阀(9、19、21)的流道连通,第一、第三、第四、第五隔膜阀(8、6、7、3)的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的原水孔(5-1)与第九隔膜阀(19)的进水流道连通,第一水孔(1)通过第二隔膜阀(9)的流道与第五水孔(2)相通,第十一隔膜阀(21)的流道与第二水孔(4)连通;当进行软化逆流慢洗,控制第二、第八隔膜阀(9、18)的流道连通,第一、第三、第四、第五隔膜阀(8、6、7、3)的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的净水孔(5-2)通过第八隔膜阀(18)的流道与第二水孔(4)连通,第一水孔(1)通过第二隔膜阀(9)的流道与第五水孔(2)相通;当进行软化顺流吸盐,控制第五、第九、第十隔膜阀(3、19、20)的流道连通,此时第三水孔的原水孔(5-1)与第九隔膜阀(19)的进水流道相通,第一水孔(1)与第十隔膜阀(20)的流道连通,第二水孔(4)通过第五隔膜阀(3)的流道与第五水孔(2)连通;当进行软化顺流慢洗,控制第五、第七隔膜阀(3、17)的流道连通,此时第三水孔的原水孔(5-1)通过第七隔膜阀(17)的流道与第一水孔(1)相通,第二水孔(4)通过第五隔膜阀(3)的流道与第五水孔(2)连通;当进行软化正洗,控制第一、第五隔膜阀(8、3)的流道连通,第二、第三、第四隔膜阀(9、6、7)的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的原水孔(5-1)通过第一隔膜阀(8)的流道与第一水孔(1)相通,第二水孔(4)通过第五隔膜阀(3)的流道与第五水孔(2)连通;当进行软化工作加注原水,控制第一、第四、第九隔膜阀(8、7、19)的流道连通,第二、第三、第五隔膜阀(9、6、3)的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的原水孔(5-1)既与第九隔膜阀(19)进水流道相通,又通过第一隔膜阀(8)的流道与第一水孔(1)连通,第二水孔(4)通过第四隔膜阀(7)的流道与第四水孔(10)连通;当进行软化工作加注净水,控制第一、第四、第十二隔膜阀(8、7、22)的流道连通,第二、第三、第五隔膜阀(9、6、3)的流道关闭,此时第三水孔的原水孔(5-1)通过第一隔膜阀(8)的流道与第一水孔(1)相通,第二水孔(4)通过第四隔膜阀(7)的流道与第四水孔(10)连通,第十二隔膜阀(22)的注水流道与第四水孔(10)连通。
9.使用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阀的控制装置,包括芯杆下端连接的动片(11)可转动地与壳体内腔底部置有的定片(12)的端面相接,壳体上设有进、排水孔(13、14);其特征在于:动片(11)端面上间隔设有的若干通孔可转动地与定片(12)端面上至少设有的5个通孔相通,所述定片端面的通孔经壳体底部各自的流道与壳体上至少设有的5个进排水孔连通;进水孔(13)通过壳体内腔周边环形流道与动片(11)上端面的通孔连通,排水孔(14)通过壳体底部的流道经定片(12)端面的中心通孔(12-1)与动片(11)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通;转动芯杆带动动片(11)端面若干通孔中的设定通孔和下端面的排水沉孔(11-1),相对定片(12)端面的设定通孔转位连通,控制所述的进排水孔排水和进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排水孔为5至12个,通过管路连接控制阀体上5至12个隔膜阀中设定的第一、第二组隔膜阀的容液腔排水、进水。
CN201621116639.7U 2016-10-12 2016-10-12 水处理阀及其控制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1301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16639.7U CN206130184U (zh) 2016-10-12 2016-10-12 水处理阀及其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16639.7U CN206130184U (zh) 2016-10-12 2016-10-12 水处理阀及其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30184U true CN206130184U (zh) 2017-04-26

Family

ID=58573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16639.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130184U (zh) 2016-10-12 2016-10-12 水处理阀及其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301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6881A (zh) * 2016-10-12 2017-01-04 龙口诚峰智远科技有限公司 水处理阀及其控制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6881A (zh) * 2016-10-12 2017-01-04 龙口诚峰智远科技有限公司 水处理阀及其控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96547A (zh) 一种控制阀
CN102635706B (zh) 一种软水补水多功能软水阀
CN104508340A (zh) 控流器及具有该控流器的水处理系统
CN102635705B (zh) 一种多功能软水阀
CN103925392B (zh) 水处理控制阀
CN100436902C (zh) 软化水处理设备用多路控制阀
CN202266706U (zh) 水处理多功能控制阀
CN105927758A (zh) 软水机控制阀及其操控方法
CN102644769B (zh) 一种多功能控制阀
CN106422480B (zh) 一种过滤器及水处理系统
CN201002978Y (zh) 软化水处理设备用多路控制阀
CN107795711A (zh) 水处理系统
CN106286881B (zh) 水处理阀及其控制装置
CN2719820Y (zh) 水处理系统用多功能控制阀
CN206130184U (zh) 水处理阀及其控制装置
CN102840362B (zh) 多功能软水阀
CN202867928U (zh) 多功能软水阀
CN101284691A (zh) 净水器
CN208287628U (zh) 双锁水不承压净水器
CN104455552B (zh) 一种水处理控制阀
CN201162848Y (zh) 水处理用全自动液压控制多路集成阀
CN100445615C (zh) 多路水处理控制阀
CN202937839U (zh) 一种软水补水多功能软水阀
CN213271131U (zh) 一种双静片多功能软化阀及其水处理装置
CN201028049Y (zh) 多路水处理控制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61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