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21473U - 除味调湿包及除味调湿组件 - Google Patents

除味调湿包及除味调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21473U
CN206121473U CN201621147425.6U CN201621147425U CN206121473U CN 206121473 U CN206121473 U CN 206121473U CN 201621147425 U CN201621147425 U CN 201621147425U CN 206121473 U CN206121473 U CN 2061214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bag
taste removal
air inlet
gas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474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1474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214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21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2147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味调湿包及除味调湿组件,所述除味调湿包包括袋体(1)、设置在所述袋体(1)内调湿物质(2)、固定在所述袋体(1)外表面上的标识层(3)和设置在所述袋体(1)上的连接装置,所述袋体(1)采用透气性材料制成,所述袋体(1)呈扁平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味调湿包能够有效降低汽车轿厢等密闭空间内的湿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味调湿组件能够快速降低密闭空间内的空气湿度。

Description

除味调湿包及除味调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轿厢等封闭空间内使用的除味调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除味调湿包及包括该除味调湿包的除味调湿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汽车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汽车的使用扩大了人类的生活半径,推动了社会发展,正所谓“有了车,世界就变小了”。随着现代文明进程,汽车越来越多地介入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与人们工作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大众化的产品,汽车作为“活动房间”的功能日趋完善。与汽车其它性能不同,汽车舒适性各方面的评价都与人体主观感觉直接相关。当汽车在潮湿的环境下(如中国南方地区)使用时,汽车的轿厢内不可避免的存在湿度较大的问题,不仅使得轿厢内的司机和乘客的舒适性降低,而且容易使得轿厢内的物品霉变,产生异味,并使得轿厢及其内的物品出现霉斑。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汽车司机在每次发动汽车时,需要同时启动汽车空调冷风,打开门窗,让汽车轿厢内的空气快速流通,以迅速除湿。但是采用这种方式,不仅操作繁琐、浪费能源,而且会降低轿厢内的温度,不便于在冬季时使用汽车。同样地,在家居或办公场所等其他封闭空间中,也存在着内部湿度较大而导致生活工作不适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地使用在汽车轿厢等封闭空间中除味调湿包,能够有效降低其内的湿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味调湿包,所述除味调湿包包括袋体、设置在所述袋体内调湿物质、固定在所述袋体外表面上的标识层和设置在所述袋体上的连接装置,所述袋体采用透气性材料制成,所述袋体呈扁平状。
优选地,所述标识层上设置有根据空气湿度改变颜色的变色涂层。
优选地,所述标识层上设置有光触媒涂层。
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为设置在所述袋体的角部的挂环。
优选地,所述调湿物质包括竹炭、活性炭、硅藻纯和玛瑙蓝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袋体外还设置有香味层和/或香膏盒。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味调湿包通过在袋体内放置调湿物质,调湿物质(例如竹炭、活性炭等)具有一定的吸湿能力,能够有效调节封闭空间内的空气湿度,同时能够去除空气中的甲醛等有害物质。并且由于袋体呈扁平状,可以使得袋体内的调湿物质更好地与空气接触,因此当汽车轿厢等封闭空间中的湿度较大时,通过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味调湿包放入其中,可以有效降低其内的湿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除味调湿组件,能够迅速地降低汽车轿厢等密闭空间的湿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除味调湿组件,所述除味调湿组件包括具有封闭的腔室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隔板和设置所述壳体内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所述腔室分隔为进气腔、工作腔和出气腔,所述工作腔位于所述进气腔和出气腔之间,所述进气腔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所述出气腔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在所述工作腔内设置有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将所述工作腔分隔为左腔、中腔和右腔,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有第二出气口和第三出气口,所述左腔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与进气腔和出气腔连通,所述右腔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进气口和第三出气口与进气腔和出气腔连通,所述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呈网状,所述中腔内设置有多个上述的除味调湿包,在所述壳体内还固定有挂钩,所述除味调湿包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固定在所述挂钩上,多个所述除味调湿包平行并排设置,所述第二进气口、第三进气口、第二出气口和第三出气口均设置有开关装置,所述除味调湿组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出气腔内的空气从第一出气口排出的排气装置。
优选地,所述进气腔内还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开关装置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隔板或第二隔板上的转轴、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上并垂直于所述转轴的横连杆、安装在所述横连杆的另一端的安装块、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块上的纵连杆、设置在所述纵连杆的一端的用于阻挡纵连杆从所述安装块上滑落的挡块、安装在所述纵连杆的另一端用于封闭所述第一隔板或第二隔板上的气口的阀板、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转轴旋转的驱动件。
优选地,所述阀板的圆周面呈锥形,所述第二进气口、第三进气口、第二出气口和第三出气口均为与所述阀板相适应的锥形孔,所述阀板和所述安装块之间安装有拉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味调湿组件通过将除味调湿包放置在中腔内,并通过排气装置空气从壳体内的进气腔、左腔、中腔、右腔和出气腔依次通过,使得放置在中腔内的除味调湿包可以高效地与空气接触,从而能够迅速地降低汽车轿厢等密闭空间的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除味调湿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除味调湿包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除味调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除味调湿组件中的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袋体;2-调湿物质;3-标识层;4-挂环;5-壳体;6-第一隔板;7-第二隔板;8-进气腔;9-工作腔;10-出气腔;11-第三隔板;12-第四隔板;13-左腔;14-中腔;15-右腔;16-第二进气口;17-第三进气口;18-第二出气口;19-第三出气口;20-除味调湿包;21-排气装置;22-过滤网;23-开关装置;24-转轴;25-横连杆;26-安装块;27-纵连杆;28-挡块;29-阀板;30-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作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左、右”是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味调湿组件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定义的,并与附图3中所示的左右方向一致。“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零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
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一个零部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零部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零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零部件。
一方面,适当参考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本实施方式的除味调湿包可以包括袋体1、设置在所述袋体1内调湿物质2、固定在所述袋体1外表面上的标识层3和设置在所述袋体1上的连接装置,所述袋体1采用透气性材料制成,所述袋体1呈扁平状。
其中所述袋体1可以采用透气的无纺布制作,也可以采用防水透气膜制作,或者使用多网孔透气布制作。所述标识层3也可以采用无纺布等材料制作。标识层3可以采用缝制或者粘接等方式固定在袋体1上。所述标识层3上可以印刷产品名称、商标等标识性文字和图案,以便于使用者识别本除味调湿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袋体呈扁平状,既可以使得袋体1内的调湿物质2与空气更好的接触,提高除湿效果,也便于标识层3和连接装置的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装置可以采用各种能够方便地固定除味调湿包的结构,例如可以采用粘扣、按扣等结构方便地将除味调湿包固定在轿厢的特定位置。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装置为设置在所述袋体1的角部的挂环4,挂环4可以采用不锈钢制作。通过将连接装置设置为挂环4,不仅可以方便地将除味调湿包固定在汽车轿厢内,也便于除味调湿包在运输或存储时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调湿物质2可以包括竹炭、活性炭、硅藻纯和玛瑙蓝中的一种或多种,即放置在袋体内的调湿物质2可以采用竹炭、活性炭、硅藻纯或者玛瑙蓝,也可以采用竹炭与活性炭的组合物,或者竹炭、活性炭与硅藻纯的组合物,或者其他任何适当的组合形式。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湿物质2优选使用竹炭。当然,调湿物质2还可以采用其他能够降低空气湿度的适当材料。
由于由竹炭等材料构成的调湿物质2本身有着无数的孔隙,能有效地吸附空气中一部分浮游物质,对硫化物、氢化物、甲醇、苯、酚等有害化学物质起到吸附、分解异味和消臭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味调湿包在具备干燥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去除密闭空间内的有害物质以及异味。
同时,由于调湿物质2细密多孔,比表面积大,若周围环境湿度大时,可吸收水分,若周围环境干燥,则可释放水分。因此,当除味调湿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将其放在日光下晾晒,以恢复其吸湿能力。
基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标识层3上设置有根据空气湿度改变颜色的变色涂层。该变色涂层可以使用无水硫酸铜或者氯化钴制作。通过在标识层3上涂设变色涂层,可以明显地判断除味调湿包是否需要放到阳光下晾晒。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标识层3上设置有光触媒涂层。通过设置在标识层3上设置光触媒涂层,当将除味调湿包放置日光下晾晒时,也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袋体1内可以设置有由透气材料制成的第一包装袋,所述调湿物质2填充在所述第一包装袋内。第一包装袋可以设置多个,从而可以将减小每个第一包装袋的体积,从而方便填装和更换袋体1内的调湿物质。
进一步地,所述袋体1内还设置有第二包装袋,所述第二包装袋内设置填充有固体干燥剂。所述固体干燥剂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干燥剂,如硅胶干燥剂或者活性氧化铝干燥剂。以进一步增加除味调湿包的干燥效果。其中第一包装袋和第二包装袋使用的材料与袋体类似或相同,以能够具有较好地透气性为标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袋体1外还可以设置有香味层和/或香膏盒。香味层和/或香膏盒可以通过粘接或者缝制的方式固定在标识层3上,当然,香味层和香膏盒也可以直接固定在袋体1上。香味层可以采用通过浸泡等方式具有香味的布料。香膏盒内可以放置一些生活中常用的香料,其形状优选采用片状,以和除味调湿包的整体形状相适应。
通过在袋体1上设置香味层或者香膏盒,可以使得除味调湿包在调节空气湿度的同时,在封闭空间内产生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味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味调湿组件,所述除味调湿组件包括具有封闭的腔室的壳体5、设置在所述壳体5上的第一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5上的第一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5内的第一隔板6和设置所述壳体5内的第二隔板7,所述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将所述腔室分隔为进气腔8、工作腔9和出气腔10,所述工作腔9位于所述进气腔8和出气腔10之间,所述进气腔8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所述出气腔10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在所述工作腔9内设置有第三隔板11和第四隔板12,所述第三隔板11和第四隔板12将所述工作腔9分隔为左腔13、中腔14和右腔15,所述第一隔板6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16和第三进气口17,所述第二隔板7上设置有第二出气口18和第三出气口19,所述左腔13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进气口16和第二出气口18与进气腔8和出气腔10连通,所述右腔15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进气口17和第三出气口19与进气腔8和出气腔10连通,所述第三隔板11和第四隔板12呈网状,所述中腔14内设置有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除味调湿包,在所述壳体5内还固定有挂钩(可以在一根横杆上设置多个挂钩,以方便固定除味调湿包,横杆的两端固定在壳体5上),所述除味调湿包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固定在所述挂钩上,多个所述除味调湿包20平行并排设置,所述第二进气口16、第三进气口17、第二出气口18和第三出气口19均设置有开关装置23,所述除味调湿组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出气腔10内的空气从第一出气口排出的排气装置2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安装除味调湿包20,所述壳体5可以包括与下壳体可拆卸地密封连接的上盖,从而可以方便地安装和更换除味调湿包20。所述开关装置可以实现第二进气口16、第三进气口17、第二出气口18和第三出气口19的打开与关闭,可以选用现有的各种适当的开关阀门。其中所述排气装置21可以使用风机,也可以利用汽车自带的排风装置。其中所述左腔13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进气口16和第二出气口18与进气腔8和出气腔10连通,是指述左腔13的一端通过第二进气口16与进气腔8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二出气口18与出气腔10连通;所述右腔15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进气口17和第三出气口19与进气腔8和出气腔10连通,是指右腔15的一端通过第三进气口17与进气腔8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三出气口19与出气腔10连通。
上述除味调湿组件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开关装置23打开第二进气口16和第三出气口19,并通过开关装置23关闭第二出气口18和第三进气口17,然后启动排气装置21,通过排气装置21使得轿厢等密闭空间内的空气通过第一进气口进入进气腔8,然后依次通过进气腔8、左腔13、中腔14、右腔15和出气腔10被排出除味调湿组件外,空气在这一流动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与设置在中腔14内的除味调湿包20接触,从而可以迅速地降低空间内的湿度;当本除味调湿组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空气中的灰尘颗粒地影响,会使得除味调湿包20内的调湿物质2的迎风面吸附较多灰尘,而导致干燥性能下降,因此,可以通过开关装置23关闭第二进气口16和第三出气口19,打开第二出气口18和第三进气口17,此时,空气依次流经进气腔8、右腔15、中腔14、左腔13和出气腔10,从而可以使得除味调湿包20内的调湿物质2的另一面与空气充分接触,从而保证干燥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除味调湿组件的使用寿命,所述进气腔8内还设置有过滤网22。所述过滤网22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灰尘颗粒,避免灰尘颗粒堵塞调湿物质的空隙,从而保证除味调湿组件可以长时间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开关组件安装在第一隔板6上封闭第二进气口16的状态),所述开关装置23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隔板6或第二隔板7上的转轴24、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24上并垂直于所述转轴24的横连杆25、安装在所述横连杆25的另一端的安装块26、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块26上的纵连杆27、设置在所述纵连杆27的一端的用于阻挡纵连杆27从所述安装块26上滑落的挡块28、安装在所述纵连杆27的另一端用于封闭所述第一隔板6或第二隔板7上的气口的阀板29、安装在所述阀板29和所述安装块26之间的拉簧30、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转轴24旋转的驱动件。
上述开关装置23可以安装在第一隔板6上,以打开和关闭第二进气口16和第三进气口,同时也可以安装在第二隔板7上,以打开和关闭第二出气口18和第三出气口19。
上述开关装置在使用时,当需要封闭第二进气口16、打开第三进气口17时,可以转动转轴24,使得横连杆25、安装块26、纵连杆27和阀板29围绕转轴24转动,从而使得阀板29离开第三进气口17、转动到正对第二进气口16的位置,封闭第二进气口16,由于阀板29与纵连杆27固定连接,纵连杆27可以在安装块26上滑动,因此阀板29可以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向着第二进气口16略微移动,从而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当需要打开第二进气口16、关闭第三进气口17时,同样可以转动转轴24,使得阀板29离开第二进气口16,并移动到第三进气口17的位置。
上述开关装置也可以安装在第二隔板7上,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二出气口18和第三出气口19,使用开关装置23打开和关闭第二出气口18和第三出气口19的操作步骤与上述打开和关闭第二进气口16和第三进气口17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控制转轴24转动的方式,可以通过在转轴24上第一锥齿轮,并在一根穿过壳体5的控制杆的另一端安装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的方式,实现转轴24的转动,其中控制杆可以通过轴承转动地安装在壳体5上。当然,也可以采用电机控制转轴24转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其中所述阀板29的圆周面呈锥形,所述第二进气口16、第三进气口17、第二出气口18和第三出气口19均为与所述阀板29相适应的锥形孔,所述阀板29和所述安装块26之间安装有拉簧30。其中拉簧30的拉力小于由于负压而对阀板29产生的压力。所述拉簧30可以根据阀板29受到的压力情况设定,如果压力较大,可以通过拉簧30的拉力平衡部分压力,从而使得阀板29可以较容易地从气口上移开。
通过将阀板29设置为锥形,不仅可以使得阀板29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更好的密封气口,而且通过与拉簧30的配合,可以更加容易地使得阀板29与气口分离。
以上实施方式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方式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除味调湿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味调湿包包括袋体(1)、设置在所述袋体(1)内调湿物质(2)、固定在所述袋体(1)外表面上的标识层(3)和设置在所述袋体(1)上的连接装置,所述袋体(1)采用透气性材料制成,所述袋体(1)呈扁平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味调湿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层(3)上设置有根据空气湿度改变颜色的变色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味调湿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层(3)上设置有光触媒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味调湿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为设置在所述袋体(1)的角部的挂环(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味调湿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湿物质(2)包括竹炭、活性炭、硅藻纯和玛瑙蓝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除味调湿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外还设置有香味层和/或香膏盒。
7.一种除味调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味调湿组件包括具有封闭的腔室的壳体(5)、设置在所述壳体(5)上的第一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5)上的第一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5)内的第一隔板(6)和设置所述壳体(5)内的第二隔板(7),所述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将所述腔室分隔为进气腔(8)、工作腔(9)和出气腔(10),所述工作腔(9)位于所述进气腔(8)和出气腔(10)之间,所述进气腔(8)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所述出气腔(10)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在所述工作腔(9)内设置有第三隔板(11)和第四隔板(12),所述第三隔板(11)和第四隔板(12)将所述工作腔(9)分隔为左腔(13)、中腔(14)和右腔(15),所述第一隔板(6)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16)和第三进气口(17),所述第二隔板(7)上设置有第二出气口(18)和第三出气口(19),所述左腔(13)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进气口(16)和第二出气口(18)与进气腔(8)和出气腔(10)连通,所述右腔(15)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进气口(17)和第三出气口(19)与进气腔(8)和出气腔(10)连通,所述第三隔板(11)和第四隔板(12)呈网状,所述中腔(14)内设置有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除味调湿包,在所述壳体(5)内还固定有挂钩,所述除味调湿包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固定在所述挂钩上,多个所述除味调湿包(20)平行并排设置,所述第二进气口(16)、第三进气口(17)、第二出气口(18)和第三出气口(19)均设置有开关装置(23),所述除味调湿组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出气腔(10)内的空气从第一出气口排出的排气装置(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味调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8)内还设置有过滤网(2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味调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23)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隔板(6)或第二隔板(7)上的转轴(24)、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24)上并垂直于所述转轴(24)的横连杆(25)、安装在所述横连杆(25)的另一端的安装块(26)、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块(26)上的纵连杆(27)、设置在所述纵连杆(27)的一端的用于阻挡纵连杆(27)从所述安装块(26)上滑落的挡块(28)、安装在所述纵连杆(27)的另一端用于封闭所述第一隔板(6)或第二隔板(7)上的气口的阀板(29)、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转轴(24)旋转的驱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味调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29)的圆周面呈锥形,所述第二进气口(16)、第三进气口(17)、第二出气口(18)和第三出气口(19)均为与所述阀板(29)相适应的锥形孔,所述阀板(29)和所述安装块(26)之间安装有拉簧(30)。
CN201621147425.6U 2016-10-21 2016-10-21 除味调湿包及除味调湿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214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47425.6U CN206121473U (zh) 2016-10-21 2016-10-21 除味调湿包及除味调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47425.6U CN206121473U (zh) 2016-10-21 2016-10-21 除味调湿包及除味调湿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21473U true CN206121473U (zh) 2017-04-26

Family

ID=58576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4742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21473U (zh) 2016-10-21 2016-10-21 除味调湿包及除味调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214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2580A (zh) 作为建筑物中的通风系统的热回收吸附器
CN104864506B (zh) 一种具有湿度控制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方法
CN209662834U (zh) 一种电池片生产工序中的抽风装置
CN111550878A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206459328U (zh) 一种空调出风口除甲醛过滤网
CN110052103A (zh) 车载水气一体化处理供应装置
CN206121473U (zh) 除味调湿包及除味调湿组件
CN110191749A (zh) 包括带吸附材料的至少两层的堆叠的用于二氧化碳可逆吸附的设备及利用该设备从气体提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CN208059134U (zh) 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CN207555737U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
CN205807664U (zh) 多功能空气净化器
CN110754720B (zh) 一种除湿自加热活性氧化铝立体式口罩
CN205747198U (zh) 空气净化器
CN214437763U (zh) 一种基于沸石筛膜的船载室内空气净化器
CN213211896U (zh) 加热除湿组件及呼吸器
CN208519855U (zh) 一种纳米功能材料异味处理装置
CN201283257Y (zh) 一种用炭做过滤介质的循环空气滤清装置
JP4025134B2 (ja) エアフィルタ
CN203987076U (zh) 定向加热换气床垫
CN110822582B (zh) 一种室内co2空气净化的装置与方法
CN203571920U (zh) 转轮除湿系统
CN206973745U (zh) 净化除湿机
CN205312129U (zh) 多功能干燥剂盒
CN207146595U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JP2000202232A (ja) 収納除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26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