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17680U - 一种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17680U
CN206117680U CN201621045316.3U CN201621045316U CN206117680U CN 206117680 U CN206117680 U CN 206117680U CN 201621045316 U CN201621045316 U CN 201621045316U CN 206117680 U CN206117680 U CN 2061176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unmanned plane
antenna
continental ris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4531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亮
陈德章
吴昕颖
冯云
陈志钢
汪敏
常建伟
田斌
李升阳
尹鹏飞
梁斌
乐林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Radio Monitoring Center
CETC 39 Research Institute
Yunnan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Radio Monitoring Center
CETC 39 Research Institute
Yunnan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Radio Monitoring Center, CETC 39 Research Institute, Yunnan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of CAS filed Critical Yunnan Radio Monitoring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62104531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176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176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1768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其包括信号发射模块、隔离器、可控增益的功率放大器、多工器、大功率隔离器、天线、天线控制模块、计算机;其中所述信号发射模块、隔离器、可控增益的功率放大器、多工器、大功率隔离器、天线、天线控制模块依次连接,计算机通过天线控制模块与天线连接,计算机与可控增益的功率放大器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覆盖频率范围宽、可操控性方便、保护范围大、对人体危害小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电电子对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无人机市场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无人机爱好者拥有了自己的无人机,但由此带来的问题也日渐突出。
中央军委、国务院颁布的《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第一章第四条指出,从事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单位、个人,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的规定取得从事通用航空活动的资格,并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从事通用航空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与所从事的通用航空活动相适应,符合保证飞行安全要求的民用航空器;(二)有必需的依法取得执照的航空人员;(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因此,无人机飞行须满足航空器安全要求、无人机操作员资质要求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
无人机飞行高度相对较低、体积小、飞行速度相对较慢,但是对其探测、识别比较可困难,因此,违规使用无人机对公共安全会造成威胁。由于目前我国很多无人机还无法达到民航局的适航要求,安全性难以保障。同时,无人机数据链技术尚需完善。数据链丢失容易导致无人机失控,即使带有自动回收功能的无人机,也难以保证在无人机自动返回期间的安全性。最为严重的是,民用无人机在感知规避方面的技术还不成熟,无人机一般也没有配备空中防撞系统。因此,在民航机场附近飞行的无人机,给民航客机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最近两年,全国已发生多起无人机在空中逼停飞机的事件,无人机已成为民航班机的“隐形杀手”2013年7月的一天,在深圳机场,一架无人机因操作者操作失误,飞到了差不多400米的高度,这对航班产生了很大影响,该航班不得已只能紧急爬升,并改变了航线,最终,才避过了这个不明飞行物。
2013年12月,北京某航空科技公司3名员工操控无人机“黑飞”航拍测绘,导致多架次民航飞机避让、延误。北空雷达监测发现后,迅速出动将其击落。事后查明,此事件为北京一家科技公司组织的航拍,既未向民航部门申报任务,也未向北空申请飞行计划,属擅自违规飞行,导致多架次民航飞机避让、延误,而3名当事人被检方以“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起诉。
2016年5月28日傍晚,民航西南空管局塔台,雷达发现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东跑道十几公里外的龙泉柏阖寺上空,有无人机在活动。因为事发在航班起降空域,东跑道被迫停航关闭达1小时20分钟,这直接导致55个进出港航班延误,严重扰乱了机场飞行秩序。
随着类似上述事件的日益增长,无人机对机场、油库、私密场所以及大型会议等地点造成在安全、信息保密等方面的构成威胁。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采用的防护方式主要有:1、空军战机将无人机击落或者迫降;2、地面枪械击落无人机;3、手持式干扰仪使其迫降或者返航(杭州举办的G20峰会上采用该方案)。
上述方案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采用战机成本很高且不能在很多场所覆盖;采用枪械受到法律管制,有些场所不能为工作人员配备枪械;采用手持式干扰仪在于人携带重量有限,同时由于大功率电磁波对人体有损害,所以该干扰仪的防护半径不大(400米左右),遇到多无人机”突防式”攻击时显得势单力薄。
采用陆基式干扰装置具有发射功率大,作用距离远,易于远程操控等优势,在大型的机场、油库、军用设施、私密场所等通过合理部署和控制干扰装置可以有效的对无人机进行远距离“阻击”,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日益增多的无人机违法飞行,有可能对一些敏感场所构成危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对关键场所保护的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其包括信号发射模块、隔离器、可控增益的功率放大器、多工器、大功率隔离器、天线、天线控制模块、计算机;其中所述信号发射模块、隔离器、可控增益的功率放大器、多工器、大功率隔离器、天线、天线控制模块依次连接,计算机通过天线控制模块与天线连接,计算机通过可控增益的功率放大器与信号发射模块连接。
该装置适用于针对目前违法飞行的无人机可能对一些敏感防护区域进行破坏、窥测而进行主动电子对抗性干扰,以保护这些区域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信号发射模块辐射信号覆盖了无人机控制的信号频率433MHz±4MHz 、2400MHz±2MHz,数据传输的信号频率5800MHz±4MHz,GPS导航所用到的信号频率L1:1575.42MHz±2MHz、L2: 1228MHz±2MHz,北斗卫星导航用到的信号频率B1:1559.052MHz-1591.788MHz、B2:1166.220MHz-1217.370MHz、B3:1250.618MHz-1286.423MHz。
所述可控增益的功率放大器将信号功率提升至100-300W,同时受到主控计算机的控制,输出功率可调;天线采用抛物面天线+宽带双圆极化馈源方式,采用陆基式安放;天线采用远程控制方案,采用平时宽角度扫描+突发事件时快速指定方向发射信号模式。
本实用新型在需要保护的关键地域,可采用2个以上无人机干扰平台组合放置方式,在平时采用每个干扰平台宽角度扫描,各监控一个方向,遇到突发事件时,多个平台能在总控计算机的指挥下快速指定方向发射信号模式。
本实用新型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还包括窄带滤波器,信号发射模块通过窄带滤波器与隔离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关键在于:
本实用新型考虑到无人机的控制有多种方式,其中有遥控主要工作于频率2410MHz±10MHz、433MHz±4MHz;导航卫星信号引导,主要工作于GPS导航所用到的信号频率L1:1575.42MHz±2MHz、L2: 1228MHz±2MHz,北斗卫星导航用到的信号频率B1:1559.052MHz-1591.788MHz、B2:1166.220MHz-1217.370MHz、B3:1250.618MHz-1286.423MHz;为此为了广泛覆盖信号覆盖可以提高对无人机入侵的拦截效率,信号发射模块采用多信号源输出后用可控增益的功率放大器放大后再用多工器进行合路的方案;每个信号源各覆盖一个频段,采用在带内高速扫描输出信号的方式,以微秒以下,1Hz为步进循环扫描进行输出;
2、考虑到信号源输出可能会产生杂散信号,如果通过功率放大器后这些杂散信号可能会造成对临近无线电频道的干扰,此信号源输出口与一个窄带滤波器相连,确保信号源对临近无线电频段没有干扰;
3、天线采用宽带设计,覆盖频段涵盖上述频段,同时采用陆基式安放,需要保护的关键地域;采用多个干扰平台组合放置方式,在平时采用每个干扰平台宽角度扫描,各监控一个方向,遇到突发事件时,多个平台能在总控电脑的指挥下快速指定方向发射信号模式;
4、采用总控电脑方式,一台主控电脑控制多台天线的指向方向,同时控制多台可控增益的功率放大器的功率输出值,上述控制均在远程操作且按常规方法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
1、首先,采用大功率高定向性天线进行信号发射,可以使得作用距离较远,保护范围更大;
2、其次,采用人机分离的控制方式,操作人员远离发射天线,使人体受到无线电辐射大大减小,保护了人体安全;
3、再次,采用远程控制方式,能够达到精准操控多架天线朝着同一入侵无人机进行共同防御,大大提高阻击成功概率;同时功率可调决定了其灵活性,在空闲时间段可以调小或者关闭发射功率;
4、最后,采用多频率输出同时覆盖,可以保证对采用不同频率及控制方式的无人机进行有效的阻击,提高了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具有覆盖频率范围宽、可操控性方便、保护范围大、对人体危害小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窄带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个无人机干扰平台天线设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原理示意图;
图中:1-信号发射模块;2-隔离器;3-可控增益的功率放大器;4-多工器;5-大功率隔离器;6-天线;7-天线控制模块;8-计算机;9-窄带滤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如无特殊说明的均为常规设备及按常规方法实施。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其包括信号发射模块1、隔离器2、可控增益的功率放大器3、多工器4、大功率隔离器5、天线6、天线控制模块7、计算机8;其中所述信号发射模块、隔离器、可控增益的功率放大器、多工器、大功率隔离器、天线、天线控制模块依次连接,计算机通过天线控制模块与天线连接,计算机通过可控增益的功率放大器与信号发射模块连接。
考虑到无人机的控制有多种方式,所述信号发射模块辐射信号覆盖了无人机控制的信号频率433MHz±4MHz、2400MHz±2MHz,数据传输的信号频率5800MHz±4MHz,GPS导航所用到的信号频率L1:1575.42MHz±2MHz、L2: 1228MHz±2MHz,北斗卫星导航用到的信号频率B1:1559.052MHz-1591.788MHz、B2:1166.220MHz-1217.370MHz、B3:1250.618MHz-1286.423MHz;为此为了广泛覆盖信号覆盖可以提高对无人机入侵的拦截效率,信号发射模块1采用多信号源输出后用可控增益的功率放大器放大后再用多工器进行合路的方案;每个信号源各覆盖一个频段,采用在带内高速扫描输出信号的方式,以微秒以下1Hz、循环扫描进行输出;可控增益的功率放大器将信号功率提升至100-300W。
天线采用宽带双圆极化馈源+抛物面设计,覆盖频段涵盖上述频段,同时采用陆基式安放,天线采用远程控制方案,采用平时宽角度扫描+突发事件时快速指定方向发射信号模式。
计算机起到两个方面的控制,一是控制天线的指向;二是控制每个干扰平台中的输出功率。
通过在保护区域周边的布控,发射无线电干扰信号对可能入侵的违法无人机进行干扰,使其迫降或者折返。
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在于该装置设置4个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且由一个计算机连接控制4个天线的指向方向、4个可控增益的功率放大器的功率输出值,上述控制均在远程操作。
在平时采用每个干扰平台宽角度扫描,各监控一个方向,遇到突发事件时,多个平台能在总控电脑的指挥下快速指定方向发射信号模式;
一般来说,在正常情况下,每个干扰台以最低输出功率扫描覆盖一个角度,由于无从判断其采用哪种控制方式和通信频率,为此所有的干扰频率必须全部打开;发现无人机入侵后,同时如果发现一台干扰台无法对其进行干扰,首先增加该干扰台发射功率,如果增加到最大仍不能使入侵飞机迫降或者折返,则通过主控计算机调动其余干扰平台,对准该无人机的方向,增大干扰力度。
实施例3: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结构同实施例2,不同在于还包括窄带滤波器9,信号发射模块通过窄带滤波器与隔离器连接。

Claims (6)

1.一种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发射模块、隔离器、可控增益的功率放大器、多工器、大功率隔离器、天线、天线控制模块、计算机;其中所述信号发射模块、隔离器、可控增益的功率放大器、多工器、大功率隔离器、天线、天线控制模块依次连接,计算机通过天线控制模块与天线连接,计算机与可控增益的功率放大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其特征在于:信号发射模块辐射信号覆盖了无人机控制的信号频率433MHz±4MHz 、2410MHz±10MHz,数据传输的信号频率5800MHz±4MHz,GPS导航所用到的信号频率L1:1575.42MHz±2MHz、L2: 1228MHz±2MHz,北斗卫星导航用到的信号频率B1:1559.052MHz-1591.788MHz、B2:1166.220MHz-1217.370MHz、B3:1250.618MHz-1286.423MHz。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其特征在于:可控增益的功率放大器将信号功率提升至100-300W。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其特征在于:天线采用抛物面天线+宽带双圆极化馈源方式,采用陆基式安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其特征在于:设置2个以上的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且由一个计算机连接控制2个以上天线、可控增益的功率放大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其特征在于:该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还包括窄带滤波器,信号发射模块通过窄带滤波器与隔离器连接。
CN201621045316.3U 2016-09-09 2016-09-09 一种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176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45316.3U CN206117680U (zh) 2016-09-09 2016-09-09 一种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45316.3U CN206117680U (zh) 2016-09-09 2016-09-09 一种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17680U true CN206117680U (zh) 2017-04-19

Family

ID=58518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4531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17680U (zh) 2016-09-09 2016-09-09 一种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17680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0686A (zh) * 2016-09-09 2016-11-16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一种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
CN107588686A (zh) * 2017-07-21 2018-01-16 合肥博雷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干扰装置
CN107643023A (zh) * 2017-07-21 2018-01-30 合肥博雷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干扰方法
CN107830767A (zh) * 2017-10-24 2018-03-23 武汉康慧然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基于远程控制的无人机反制方法及介质
CN109018388A (zh) * 2018-08-03 2018-12-18 江西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承载与转动平台的自动识别与干扰无人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0686A (zh) * 2016-09-09 2016-11-16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一种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
CN107588686A (zh) * 2017-07-21 2018-01-16 合肥博雷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干扰装置
CN107643023A (zh) * 2017-07-21 2018-01-30 合肥博雷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干扰方法
CN107830767A (zh) * 2017-10-24 2018-03-23 武汉康慧然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基于远程控制的无人机反制方法及介质
CN107830767B (zh) * 2017-10-24 2019-09-10 泰州市天宇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基于远程控制的无人机反制方法及介质
CN109018388A (zh) * 2018-08-03 2018-12-18 江西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承载与转动平台的自动识别与干扰无人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17680U (zh) 一种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
Wang et al. Counter-unmanned aircraft system (s)(C-UAS): State of the art, challenges, and future trends
US6980152B2 (en) Externally cued aircraft warning and defense
Wesson et al. Hacking drones
Humphreys Statement on the security threat posed by unmanned aerial systems and possible countermeasures
CN107507461A (zh) 一种无人机快速识别防御系统
CN106130686A (zh) 一种陆基式无人机干扰平台
US20120298748A1 (en)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tecting aircrafts against incoming missiles and threats
CN107132547A (zh) 一种无人机管控方法
EP3352399B1 (en) Drone defence system
Jiang et al. Protecting privacy from aerial photography: State of the ar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Mustofa The use of dron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ulation and national defense and security
Rapp Unmanned aerial exposure: Civil liability concerns arising from domestic law enforcement employment of unmanned aerial systems
CN207367392U (zh) 一种无人机快速识别防御系统
CN100405244C (zh) 以机载全球卫星定位电子地图预禁止方法遏制自杀性劫机
RU2503038C1 (ru)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ий беспилотный диагностический комплекс
RU2513985C1 (ru) Способ радиомаскировки стационарных объектов
Quilter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staring radar to the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mall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 in Monaco
Elias Protecting against rogue drones
Kadripathi et al. De-authentication attacks on rogue UAVs
Kozhokhina et al. Informational Technology for the Improvement of Flight Zone Security.
Basholli Electronic interference and protection from it
Gomez Cybersecurity of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 (UAS)
RU2446481C2 (ru) Способ предотвращения несанкционированно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летательных аппаратов
RU2773056C1 (ru) Способ блокирования сигнала в локальном районе находжения материального объект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