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12435U - 移动终端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12435U
CN206112435U CN201621176629.2U CN201621176629U CN206112435U CN 206112435 U CN206112435 U CN 206112435U CN 201621176629 U CN201621176629 U CN 201621176629U CN 206112435 U CN206112435 U CN 2061124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clamping device
chuck
jig arm
terminal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7662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小宁
吉茂良
张吉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7662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12435U/zh
Priority to PCT/CN2016/106258 priority patent/WO201808212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124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1243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16Details concerning attachment of head-supporting legs, with or without actuation of locking member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夹持装置包括基座和两个夹头;基座设置有两个导杆腔,每个导杆腔内安装有一根导杆;每个夹头通过一根导杆与基座连接,两个夹头连接于基座的相对两端上;每个夹头的两侧均铰接有夹臂,夹臂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凸起,限位凸起设置在夹臂的夹持面上,夹持面位于与该夹臂所在的夹头相对的另一夹头上相向的面上,多个限位凸起沿该夹臂的延伸方向设置;至少一个夹头上的两个夹臂在背向基座的一侧形成支撑面。由于移动终端夹持于两个夹持面之间,夹持面在限位凸起的两侧将形成两个放置位,通过放置在不同的放置位上可以实现移动终端不同的摆放角度,且夹持装置可通过支撑面放置在固定位置上,即可实现对移动终端放置式阅览。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支撑器材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针对移动终端产品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移动终端夹持装置为一种移动终端夹,包括基壳,基壳内设置有第一导杆腔和第二导杆腔,第一导杆腔和第二导杆腔内分别安装有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第一导杆的上端伸出基壳外,并在第一导杆的上端安装有第一夹头;第二导杆的下端伸出基壳外,并在第二导杆的下端安装有第二夹头;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分别连接有使其复位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
现有的移动终端夹持装置可将移动终端夹持于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之间,而由于现有的夹持装置多为安装于自拍杆或者拍摄支架的云台末端所用,因此通常夹持在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之间的终端产品只有一种位置状态,夹持装置也仅为提供对移动终端的夹紧固定,故现有的夹持装置无法提供独立功能而作单独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具有独立支撑功能,且具有移动终端倾斜角度可调节特点的移动终端固定阅览功能的移动终端夹持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夹持装置包括基座和两个夹头;基座设置有两个导杆腔,每一导杆腔内安装有一根导杆;每一夹头通过至少一根根导杆与基座连接,两个夹头连接于基座的相对两端上;每根导杆均连接有使其复位的弹簧。其中,每个夹头的两侧均铰接有夹臂,至少一个夹臂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凸起,限位凸起设置在夹臂的夹持面上,夹持面位于该夹臂所在的夹头相对的另一夹头上相向的面上,多个限位凸起沿该夹臂的延伸方向设置,至少一个夹头上的两个夹臂在背向基座的一侧形成支撑面。
从上述方案可见,在使用移动终端夹持装置时,由于移动终端、平板电脑和电子书阅读器等移动终端夹持在相面对的两个夹持面之间,而夹持面上设置有限位凸起,夹持面在限位凸起的两侧将形成两个放置位,通过放置在不同的放置位上可以实现移动终端不同的摆放角度,且夹持装置可通过支撑面放置在固定位置上,即可实现对移动终端放置式阅览。
进一步的方案是,基座靠近夹臂的两侧具有内凹的弧线轮廓。
由上可见,基座两侧内凹的弧线轮廓可让手握基座的时候具有最舒适的握持体验,实现对移动终端的手持式阅览。
进一步的方案是,基座的背面设置有连接孔。
由上可见,移动终端夹持装置可通过云台配合到相机和移动终端支架上,实现对移动终端如摄影、录音等其他功能的扩展使用。
进一步的方案是,设置于同一个夹头上的两个夹臂之间固定连接。
由上可见,同一夹头上两个夹臂同步张开,更便于实现对移动终端的夹持操作。
进一步的方案是,多个限位凸起中的一个限位凸起设置于夹臂的延伸末端。
由上可见,对夹臂的长度有效利用,可以得到移动终端摆放的最大倾斜角度。
进一步的方案是,限位凸起为在夹持面上的弧形拱起。
由上可见,当移动终端倾斜摆放在两个夹持面之间时,移动终端的一端位于两个限位凸起之间,且移动终端的底部抵接在第一个限位凸起上,此时位于移动终端后方的呈弧形的另一个限位凸起可有效避免产生与倾斜的移动终端之间产生的干涉问题。
进一步的方案是,移动终端夹持装置还包括软垫层,软垫层铺设在限位凸起以及夹持面上。
由上可见,软垫层不但提供缓冲作用,对夹持中的移动终端进行有效的保护;此外,软垫层表面的高摩擦系数特性可有效防止夹持中的移动终端松脱。
进一步的方案是,软垫层为弹性软垫。
进一步的方案是,限位凸起的内侧面与夹持面相连且相互垂直。
由上可见,限位凸起与夹持面之间成直角关系,抵接在限位凸起上的移动终端不易松脱。
进一步的方案是,夹头上设置有抵接于夹臂以限制夹臂转动的止转凸起。
由上可见,止转凸起可有效限制夹臂的转动角度在0度到90度之间,给予夹臂在夹持状态下的反向作用力,使夹臂处于力矩平衡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夹持装置第一实施例第一状态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夹持装置第一实施例第二状态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夹持装置第一实施例中下臂部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夹持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夹持装置第一实施例中下臂部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夹持装置第一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夹持装置第一实施例另一使用状态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夹持装置第二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结构图。
图9为实用新型移动终端夹持装置第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10为实用新型移动终端夹持装置第一实施例另一使用状态的结构图。
图11为实用新型移动终端夹持装置第一实施例另一使用状态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夹持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移动终端夹持装置1包括中部的基座100以及位于基座100上下两端的上臂部300和下臂部500,上臂部300通过第一夹头200连接到基座100的上端,下臂部500通过第二夹头400连接到基座100的下端,移动终端、电子书阅读器或平板电脑等可被夹持于上臂部300和下臂部500之间。
参见图2,图2为移动终端夹持装置第一实施例张开状态的结构图。在基座100内设置有第一导杆腔和第二导杆腔,第一导杆腔和第二导杆腔内分别安装有可在其内上下滑动的第一导杆110和第二导杆120,且第一导杆110与第一导杆腔二者之间以及第二导杆120与第二导杆腔二者之间均连接有弹簧(图中未示出),第一导杆110的末端连接有第一夹头200,第二导杆120的末端连接有第二夹头400,由于第一导杆腔的开口设置于基座100的上端面,第二导杆腔的开口设置于基座100的下端面,因此第一夹头200和第二夹头400可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弹性张开,使第一夹头200和第二夹头400之间的间距扩大。本实施例中,基座100上设置有两根第一导杆110和两根第二导杆120,以第一导杆110为例,两根第一导杆110同时连接在第一夹头200上可提高两者间的连接稳固性,同时防止第一夹头200产生以第一导杆110为轴心的不必要的转动。
参见图3,图3为下臂部500的结构图。上臂部300(图1示)和下臂部500结构相同,故以下臂部500为例进行具体说明。下臂部500包括有平行设置于下臂部500两侧的第一夹臂51和第二夹臂52,第一夹臂51的延伸起端513和第二夹臂52的延伸起端523之间连接有连接横板53,第一夹臂51在与连接横板53的连接处上方设置有第一铰接孔514,对应地,第二夹臂52在与连接横板53的连接处上方设置有第二铰接孔524,第一铰接孔514和第二铰接孔524拥有同一中心轴线L。
第一夹臂51从延伸起端513起沿垂直于连接横板53的方向延伸成为长形块,第一夹臂51以其在高度方向上接近第一铰接孔514而远离连接横板53的一个端面作为夹持面510,夹持面510为第一夹臂51的主要受力面。夹持面510上中部圆弧状拱起而形成第一限位凸起511,且夹持面510在远离延伸始端513的延伸末端处凸起而形成末端限位凸起512,末端限位凸起512为矩形凸起,末端限位凸起512具有与夹持面510相互垂直的内侧面。另外,在夹持面510上还铺设有软垫层55,软垫层55铺设于夹持面510和第一限位凸起511上,软垫层55的铺设起于延伸始端513而止于末端限位凸起512。
第二夹臂52与第一夹臂51结构相同,第二夹臂52在其夹持面520中部圆弧拱起而形成第二限位凸起521,第二夹臂52在其延伸末端设置有末端限位凸起522且末端限位凸起522的内侧面与夹持面520相垂直。夹持面520上铺设有软垫层54,软垫层54铺设于夹持面520和第二限位凸起521上,软垫层54的铺设起于延伸始端523而止于末端限位凸起522。
优选的是,软垫层54和软垫层55均采用海绵等弹性物质制成的弹性软垫;另外,连接横板531在其面对第一铰接孔514中心轴线L的侧面上设置有止转凹槽531。
参见图4,图4为移动终端夹持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结合图3,以基座100上端的第一夹头200为例,第一夹头200呈矩形,第一夹头200在其横向上穿插有铰接轴21,铰接轴21的两端分别伸出于第一夹头200两侧。第一夹头200两侧之间的宽度小于上臂部300上两个夹臂之间的最小间距,因此当铰接轴21从第一夹头200两端伸出的部分插装进上臂部300上两侧的铰接孔314内后,即可实现上臂部300与第一夹头200之间的相对转动,如下臂部500与第二夹头400之间正处于彼此相对转动后的另一状态。优选的是,在第一夹头200上端面上设置有止转凸起22,当上臂部300转动后而使其上夹臂和基座100之间相互垂直时,第一夹头200上的止转凸起22抵接于上臂部300的止转凹槽,对应下臂部500的止转凹槽531,上臂部300则到达了极限位置。而当上臂部300到达反向转动的第二极限位置时,其上的夹臂和基座100相互平行,即上臂部300和下臂部500的可转动角度均为90度。
参见图5,图5为下臂部500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下臂部500处于移动终端夹持装置的下端,下臂部500下端的支撑面550由第一夹臂51的第一下端面515、第二夹臂52的第二下端面525以及连接横板53的横板下端面535共同组成。支撑面550可为具有三个支撑点或以上组成的具有支撑能力的虚拟基面,支撑面550也可以是无数个支撑点组成的真实平面。当然,支撑面550可以仅由第一下端面515、第二下端面525和第三下端面535中的任意二者组合而成。
参见图6,图6为移动终端夹持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使用状态图。移动终端夹持装置1中夹持有电子书阅读器9而处于张开状态,且移动终端夹持装置1通过支撑面550竖立于支撑平台上。其中,上臂部300上夹臂的夹持面310和下臂部500上夹臂的夹持面510相向面对。夹持面310被中间的第三限位凸起311分割形成前放置位310b和后放置位310a;相同地,夹持面510被中间的第一限位凸起511分割形成前放置位510b和后放置位510a。电子书阅读器9夹持于前放置位510b和前放置位310b之间,电子书阅读器9处于竖立放置状态。由于在电子书阅读器9上端的前后两侧分别由末端限位凸起312和末端限位凸起512进行限位阻挡,电子书阅读器9上端的前后两侧分别由第三限位凸起311和第一限位凸起511进行限位阻挡,因此电子书阅读器9能稳固地被夹持于移动终端夹持装置1中。
参见图7,图7为移动终端夹持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使用状态图。移动终端夹持装置1中夹持有处于倾斜状态的电子书阅读器9,电子书阅读器9夹持于后放置位310a和前放置位510b之间,电子书阅读器9上端的前后两侧分别第三限位凸起311以及第三延伸始端313进行限位阻挡,而电子书阅读器9下端的前后两侧则分别由末端限位凸起512和第一限位凸起511进行限位阻挡。
参见图8,图8为移动终端夹持装置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移动终端夹持装置6竖立于支撑平台上,移动终端夹持装置6上端夹臂7的夹持面71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711和第二限位凸起712,并在夹臂7的延伸末端设置有末端限位凸起713,夹持面710被第一限位凸起711、第二限位凸起712、末端限位凸起713以及延伸始端714分割为前放置位710c、中放置位710b和后放置位710a;相同地,下端夹臂8的夹持面810被第三限位凸起811、第四限位凸起812、末端限位凸起813以及延伸始端814分割为前放置位810c、中放置位810b和后放置位810a。电子书阅读器10被倾斜夹持在后放置位710a和前放置位810c之间,电子书阅读器10上端的前后两侧分别由第一限位凸起711和延伸始端714进行限位阻挡,电子书阅读器10下端的前后两侧分别由第四限位凸起812和末端限位凸起813进行限位阻挡。
参见图9、图10和图11,图9为移动终端夹持装置第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图,图10和图11分别为移动终端夹持装置第一实施例第三使用状态和第四使用状态的结构图。基座100两侧的第一侧面110和第二侧面120轮廓为内凹的弧面,当移动终端夹持装置作手持使用时,手将握于基座100的第一侧面110和第二侧面120上,第一侧面110和第二侧面120的内凹弧线轮廓可达到防止手部防脱和滑移等问题的出现。
在基座100背对被夹持物的一侧上设置有连接孔130,连接孔130具有内螺纹,移动终端夹持装置1可通过连接孔130安装到支撑架或者自拍杆等支撑物上。支撑架2包括有由下往上连接的底部23、杆部22和万向连接头21,万向连接头21的活动部末端设置有螺纹部,万向连接头21和连接孔130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实现移动终端夹持装置1与支撑架2之间的连接安装。
自拍杆3包括可伸缩的杆部31和连接于杆部31末端的万向连接头32,万向连接头32的活动部末端设置有螺纹部,万向连接头32和连接孔130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实现移动终端夹持装置1与自拍杆3之间的连接安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夹持装置通过在夹臂上设置限位凸起,以及在夹臂一侧形成支撑面,以实现移动终端夹持装置的放置式阅读或者手持阅读模式,且移动终端的摆放角度可选择;同时移动终端夹持装置保留与相机三角架和带云台的移动支架配合安装的连接孔,进一步扩展移动终端夹持装置的使用模式。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例如夹臂夹持面上设置的限位凸起数目可以为多个、连接于同一个夹头上的夹臂之间可非互相平行又或者限位凸起可以是夹持面上任意形状的凸起等,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夹持装置,包括基座和两个夹头;所述基座设置有两个导杆腔,每一导杆腔内安装有一根导杆;
每一所述夹头通过至少一根根所述导杆与所述基座连接,两个所述夹头连接于所述基座的相对两端上;
每根所述导杆均连接有使其复位的弹簧;
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夹头的两侧均铰接有夹臂,至少一个所述夹臂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设置在所述夹臂的夹持面上,所述夹持面位于与该夹臂所在的所述夹头相对的另一所述夹头上相向的面上,多个所述限位凸起沿该夹臂的延伸方向设置;
至少一个所述夹头上的两个所述夹臂在背向所述基座的一侧形成支撑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靠近所述夹臂的两侧具有内凹的弧线轮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的背面设置有连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于一个所述夹头上的两个所述夹臂之间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限位凸起中的一个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于所述夹臂的延伸末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凸起为在所述夹持面上的弧形拱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夹持装置还包括软垫层,所述软垫层铺设在所述限位凸起以及所述夹持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垫层为弹性软垫。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凸起的内侧面与所述夹持面相连且相互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头上设置有抵接于所述夹臂以限制夹臂转动的止转凸起。
CN201621176629.2U 2016-11-02 2016-11-02 移动终端夹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124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76629.2U CN206112435U (zh) 2016-11-02 2016-11-02 移动终端夹持装置
PCT/CN2016/106258 WO2018082123A1 (zh) 2016-11-02 2016-11-17 移动终端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76629.2U CN206112435U (zh) 2016-11-02 2016-11-02 移动终端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12435U true CN206112435U (zh) 2017-04-19

Family

ID=58524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7662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12435U (zh) 2016-11-02 2016-11-02 移动终端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12435U (zh)
WO (1) WO201808212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6346A (zh) * 2017-12-20 2018-04-03 苏州宝特威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涂装用辅助装置
CN109488850A (zh) * 2018-12-26 2019-03-19 芜湖华宇彩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广告显示屏定位机构
CN110410637A (zh) * 2019-08-07 2019-11-05 深圳市艾米多技术有限公司 快装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70850A1 (en) * 2012-04-17 2013-10-17 Eagle Fan Holder and support apparatus
CN104320510B (zh) * 2014-10-30 2017-07-04 中山市云腾摄影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夹持移动终端的装置
CN204517897U (zh) * 2015-03-25 2015-07-29 源德盛塑胶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夹持装置
CN205121413U (zh) * 2015-05-14 2016-03-30 杨伟煜 一种手机或平板的夹具
CN205157954U (zh) * 2015-09-29 2016-04-13 中山市云腾摄影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自拍装置
CN205447141U (zh) * 2016-03-29 2016-08-10 深圳智泽百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夹持装置及自拍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6346A (zh) * 2017-12-20 2018-04-03 苏州宝特威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涂装用辅助装置
CN109488850A (zh) * 2018-12-26 2019-03-19 芜湖华宇彩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广告显示屏定位机构
CN110410637A (zh) * 2019-08-07 2019-11-05 深圳市艾米多技术有限公司 快装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82123A1 (zh) 2018-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12435U (zh) 移动终端夹持装置
CN210716804U (zh) 支撑装置
US3514066A (en) Book holder for bedreader
TWM487580U (zh) 雙懸臂的螢幕支撐裝置
JP2015019363A (ja) 電子装置
CN214839841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支架
CN205320134U (zh) 一种可调节式手机支架
CN204647776U (zh) 智能型电子产品固定座
CN207710742U (zh) 一种可调角度的服装设计操作台
CN107726011A (zh) 一种便于保护眼睛的平板电脑支撑托架装置
CN208197976U (zh) 一种动漫设计用拷贝台
CN209370795U (zh) 多功能助拍器
CN112942964A (zh) 一种折叠帐篷用中心锁
CN106168322B (zh) 一种可收合的摄影器材支架
CN206145371U (zh) 云台及其夹持机构
CN214467193U (zh) 一种新型悬臂支架
JP6451952B2 (ja) 書見台
US2319499A (en) Convertible table
CN208707872U (zh) 一种朗读装置机柜
CN210870277U (zh) 一种便携式台面式化妆镜
CN216113113U (zh) 一种带保护壳的工业触摸一体机
CN216416700U (zh) 一种可调节枕头承托装置
CN211213954U (zh) 一种推车及其扶手调整结构
CN209622344U (zh) 固定装置
CN216293560U (zh) 一种多用的可折叠支撑型靠垫抱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9

Termination date: 201911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