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08996U - 结合出水装置的水素生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结合出水装置的水素生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08996U
CN206108996U CN201620810995.2U CN201620810995U CN206108996U CN 206108996 U CN206108996 U CN 206108996U CN 201620810995 U CN201620810995 U CN 201620810995U CN 206108996 U CN206108996 U CN 2061089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generation system
generating means
accommodation space
element gen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1099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明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089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0899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合出水装置的水素生成系统,包括水素生成装置。水素生成装置连接出水装置内,包含壳体、液体容置空间、至少二电极片、防水空间以及控制电路。壳体具有进水孔及出水孔。液体容置空间设置于壳体内,连通壳体进水孔及出水孔。至少二电极片设置于液体容置空间。防水空间设置于壳体内。控制电路设置于防水空间且电性连接至少二电极片,其中水素生成装置壳体进水孔连接出水装置的出水口。

Description

结合出水装置的水素生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水素生成系统,特别是指一种结合出水装置的水素生成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出水装置包括热水器、洒水器、水龙头、莲蓬头等,用于将水自装置中送出,以便于使用者使用。
此外,水素机亦为目前常用的家庭设备之一,其是用于电解水。然而,虽然目前市面上已有各种功能的水素机,但并没有结合上述出水功能以及电解水功能的水素机。
据此,如何提供一种结合出水功能的水素生成系统已成为目前急需研究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出水装置的水素生成系统,包括水素生成装置。水素生成装置连接出水装置内,包含壳体、液体容置空间、至少二电极片、防水空间以及控制电路。壳体具有进水孔及出水孔。液体容置空间设置于壳体内,连通壳体进水孔及出水孔。至少二电极片设置于液体容置空间。防水空间设置于壳体内。控制电路设置于防水空间且电性连接至少二电极片,其中水素生成装置壳体进水孔连接出水装置的出水口。
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合送风装置的水素生成系统,其结合具有出水功能的出水装置以及具有电解水功能的水素生成装置,并且借由出水装置送出的水同时带动水素生成装置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以便于使用者在使用各种出水装置时,可同时吸收水素生成装置产生的氢气和氧气。此外,水素生成装置亦可根据用户需求与与各种出水装置连接。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为本实用新型结合出水装置的水素生成系统的立体图;
图1C至图1D为水素生成装置的立体图及剖面图;
图1E为水素生成装置电极片的上视图;
图1F为本实用新型另一水素生成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G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结合出水装置的水素生成系统的实施例示意图;以及
图2A至图2C为本实用新型水素生成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附图标记说明】
1 结合出水装置的水素生成系统
2 出水装置
21 出水口
3 水素生成装置
31 壳体
311 进水孔
312 出水孔
313 第一结合部
314 第二结合部
31A 第一本体
31A1 内部空间
31B 第二本体
31C 第三本体
32 液体容置空间
321 内腔室
322 外腔室
323 上腔室
324 下腔室
33 电极片
34 防水空间
35 控制电路
36 薄膜
371 第一连接管
372 第二连接管
381 第一出水控制阀
382 第二出水控制阀
391 隔板
392 第一管路
393 第二管路
395 孔洞
L1 导电连接件
L2 导电组件
R 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A及图1B,其为本实用新型结合出水装置的水素生成系统的立体图,图1C及图1D系为水素生成装置的立体图及剖面图,图1E为水素生成装置电极片的上视图。结合出水装置的水素生成系统1包括水素生成装置3。水素生成装置3连接出水装置2,包含壳体31、液体容置空间32、至少二电极片33、防水空间34以及控制电路35。壳体31具有进水孔311及出水孔312。液体容置空间32设置于壳体31内,连通壳体31进水孔311及出水孔312。至少二电极片33设置于液体容置空间32。防水空间34设置于壳体31内。控制电路35设置于防水空间34且电性连接至少二电极片33,其系提供水素生成装置3电解所需电力,其中水素生成装置3壳体31进水孔311连接出水装置2的出水口21。
本实用新型水素生成装置3可与各种出水装置2结合。出水装置2包括热水器、洒水器、喷水池、水龙头、莲蓬头等。如图1A所示,水素生成装置3系与水龙头结合,图1B所示,水素生成装置3与莲蓬头结合。需注意的是,当水素生成装置3与不同的出水装置2结合时,水素生成装置3的进水孔311及出水孔312是相对应于出水装置2的出水口21位置设置。进一步而言,当水龙头的出水口21位于上方位置时,水素生成装置3的进水孔311则对应设置于上方位置,以便于和出水口21连接。当莲蓬头的出水口21位于下方位置时,水素生成装置3的进水孔311则对应设置于下方位置,以便于和出水口21连接。
承上所述,水素生成装置3包括至少一结合部,连接出水装置2。当水素生成装置3与水龙头结合时,可以该结合部结合水龙头的出水口21。或者,如图1D所示,水素生成装置3包括第一结合部313及第二结合部314,连接于莲蓬头的水管两端,亦即,第一结合部313连接靠近莲蓬头侧的水管,第二结合部314连接靠近莲蓬头出水口21侧的水管。
至少二电极片33包括管状,分别设置于液体容置空间32,使液体容置空间32形成内腔室321及外腔室322。水素生成系统3更包括一薄膜36,设置于至少二电极片33之间。薄膜36具有高导电系数,因此可提高电极片36之间的电场强度,进一步提升导电率,以增加电解效率。
请参阅图1F,其为本实用新型另一水素生成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G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结合出水装置的水素生成系统的实施例示意图。水素生成装置3更包括第一连接管371及第二连接管372。第一连接管371连接形成内腔室321的第一电极片33。第二连接管372连接形成外腔室322的第二电极片33。进一步而言,由于第一电极片33及第二电极片33系为对应的正负极性,若第一电极片33为正极性,则内腔室321产生氧气及酸性水质的酸水;第二电极片33为负极性,则外腔室322产生氢气及碱性水质的碱水。再者,如图1F所示,为控制酸水及碱水的出水量,可分别于第一连接管371上设置第一出水控制阀381,于第二连接管372上设置第二出水控制阀382。
请参阅图2A至图2C,其为本实用新型水素生成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于此实施例中,水素生成装置的壳体可以组合的方式接合,以便于使用者替换及维修。进一步而言,水素生成装置3的壳体31包括第一本体31A、第二本体31B及第三本体31C。液体容置空间32设置于第二本体31B内。防水空间32设置于第三本体31C内。第一本体31A具有一内部空间31A1,内部空间31A1连通至少一出水孔312以及液体容置空间32。第二本体31B连接第一本体31A。第三本体31C连接第二本体31B及至少一进水孔311,其中至少一药物、药剂及/或香料(如点状所示)设置于第一本体31A的内部空间31A1,以便于水流自进水孔311流入液体容置空间32之后,可以在流经第一本体31A的内部空间31A1时一并吸收药物、药剂及/或香料的效果。此外,第一本体31A、第二本体31B及第三本体31C之间可以例如螺纹的方式接合(图中未示出)。
请参阅图2B,其为本实用新型水素生成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本体31B更包括隔板391、第一管路392及第二管路393。隔板391设置于液体容置空间32,使液体容置空间32形成上腔室323及下腔室324,且隔板391具有连通上腔室323及下腔室324之孔洞395。第一管路392的进水端连接进水孔311,出水端穿过隔板391,使出水端设置于上腔室323。第二管路393进水端连接进水孔311,出水端穿过隔板391,使出水端设置于上腔室323,其中第一管路392出水端及第二管路393出水端系于隔板391上相对设置,以使水流可在隔板391上流动。此外,隔板391包括向下凹的形状。
请参阅图2C,其为第二本体及第三本体的立体图。第二本体31B底部包含第一组合部及至少一导电连接件L1,第三本体31C包含第二组合部及导电组件L2。第一组合部系与第二组合部连接,使得导电连接件L1电性连接导电组件L2,于使实施例中,第一组合部系与第二组合部包括螺纹。电极片33电性连接导电连接件L1,控制电路35内的供电单元电性连接导电组件L2,因此,控制电路35可据此提供电力至电极片33上。此外,在第二本体31B底部与第三本体31C之间可设置垫圈R。
此外,结合出水装置的水素生成系统括定电流电路的设计,使得水素生成装置3的输出电压及输出电流可被限制于一预设的固定值。进一步而言,当水素生成装置3的液体容置空间32有水时,定电流电路维持一固定的电压电流大小,以进行电解水的动作。当水素生成装置3的液体容置空间32没有水时,定电流电路侦测到需要电解水量的负载大小改变,则借由切换开关断开与电源供应单元的电性连接,因而可达到保护水素生成装置3而避免过载的功效。有关水素生成装置3的定电流电路的详细作动及原理可参考申请人中国台湾地区专利案“水素机的定电流电路”(申请号:105206777),于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合出水装置的水素生成系统,其结合具有出水功能的出水装置及具有电解水功能的水素生成装置,并且借由出水装置送出的水同时带动水素生成装置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以便于使用者在使用各种出水装置时,可同时吸收水素生成装置产生的氢气和氧气。此外,水素生成装置亦可根据用户需求与各种出水装置连接。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结合出水装置的水素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水素生成装置,连接该出水装置,包含:
一壳体,具有至少一进水孔及至少一出水孔;
一液体容置空间,设置于该壳体内,连通该壳体的该至少一进水孔及该至少一出水孔;
至少二电极片,设置于该液体容置空间;
一防水空间,设置于该壳体内;及
一控制电路,设置于该防水空间且电性连接该至少二电极片;
其中该壳体的该至少一进水孔连接该出水装置的至少一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素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出水装置包括热水器、洒水器、水龙头、莲蓬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素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壳体包括:
一第一本体,具有一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连通该至少一出水孔以及该液体容置空间;
一第二本体,连接该第一本体;以及
一第三本体,连接该第二本体及该至少一进水孔;
其中该液体容置空间设置于该第二本体内,该防水空间设置于该第三本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素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至少二电极片包括管状,分别设置于该液体容置空间,使该液体容置空间形成一内腔室及一外腔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素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水素生成装置包括至少一结合部,连接该出水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素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水素生成装置包括:
一第一结合部,连接靠近该莲蓬头侧的一第一水管;以及
一第二结合部,连接靠近该莲蓬头的出水口侧的一第二水管。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素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本体更包括:
一隔板,设置于该液体容置空间,使该液体容置空间形成一上腔室及一下腔室,且该隔板具有连通该上腔室及该下腔室的一孔洞;
一第一管路,具有一进水端一出水端,该进水端连接该至少一进水孔,该出水端穿过该隔板,使该出水端设置于该上腔室;以及
一第二管路,具有一进水端一出水端,该进水端连接该至少一进水孔,该出水端穿过该隔板,使该出水端设置于该上腔室;
其中该第一管路的该出水端及该第二管路的该出水端是在该隔板上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素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隔板为向下凹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素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薄膜,设置于该至少二电极片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素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水素生成装置更包括:
一第一连接管,连接形成该内腔室的一第一电极片;以及
一第二连接管,连接形成该外腔室的一第二电极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素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水素生成装置更包括:
一第一出水控制阀,设置于该第一连接管上;以及
一第二出水控制阀,设置于该第二连接管上。
CN201620810995.2U 2016-06-22 2016-07-29 结合出水装置的水素生成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0899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9322U TWM529001U (zh) 2016-06-22 2016-06-22 結合出水裝置之水素生成系統
TW105209322 2016-06-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08996U true CN206108996U (zh) 2017-04-19

Family

ID=57047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1099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08996U (zh) 2016-06-22 2016-07-29 结合出水装置的水素生成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206858U (zh)
CN (1) CN206108996U (zh)
TW (1) TWM529001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79376B (zh) * 2023-01-05 2023-04-11 长春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解水制氢系统中的管口开闭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06858U (ja) 2016-10-06
TWM529001U (zh) 2016-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44538B2 (ja) 携帯型水素水製造装置
CN105220173B (zh) 一种便携式富氢水发生装置
CN107177861B (zh) 一种臭氧发生器喷头
EA201071023A1 (ru) Анод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электрофлокуляционной ванны
CN207877493U (zh) 一种多功能电解水机
CN206108996U (zh) 结合出水装置的水素生成系统
CN210340432U (zh) 水管线内直接生成臭氧水消毒系统
GB2392441A (en) Electrolytic activation of fluids
RU2014109828A (ru) Система для генерации пара из раствора электролита (варианты)
CN205933324U (zh) 一种紧凑微型电解水生成装置及电解水生成系统
JP2012106181A (ja) イオン水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103357053A (zh) 一种活性氯激发装置及消毒灭菌方法
CN207130343U (zh) 一种可自动添加电解液的电解式臭氧发生装置
CN207146344U (zh) 一种新型高效环保的蒸汽产生器
CN206007635U (zh) 电解杀菌装置
CN205258093U (zh) 极性调节电催化氧化装置
CN213538114U (zh) 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
KR101741043B1 (ko) 직수형 수소수 제공장치
CN104310537A (zh) 一种可稳定输出银离子的装置
JP2014002873A (ja) 水電池
CN207512267U (zh) 一种自动清洁的氢气发生器和富氢水杯
CN205286034U (zh) 一种饮用水装置
TWI740648B (zh) 具有臭氧水發生器快速更換的水管道內直接生成臭氧水消毒系統
CN205953728U (zh) 结合过滤装置的水素生成系统
CN206486607U (zh) 一种次氯酸钠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