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00495U - 一种应用多组专用接头的发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多组专用接头的发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00495U
CN206100495U CN201620515579.XU CN201620515579U CN206100495U CN 206100495 U CN206100495 U CN 206100495U CN 201620515579 U CN201620515579 U CN 201620515579U CN 206100495 U CN206100495 U CN 206100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end
connector
line connection
special joint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1557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继东
陈浩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ong Mei Electric Heating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ong Mei Electric Heating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ong Mei Electric Heating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ong Mei Electric Heating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1557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00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00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00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多组专用接头的发热系统,包括若干相互并联的连接头和电源输出至连接头的电源主线,所述连接头上连接有若干电源支线的一端,所述电源支线另一端设有连接端子,所述电源支线另一端通过连接端子连接有任意长度的加热电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其中一根加热电缆损坏时,整个加热系统能够仍然保持运行状态,并且增加了加热系统的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果,从而提高了室内升温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多组专用接头的发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暖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应用多组专用接头的发热系统。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目前新装修的房子,一般都会安装地暖,地暖即预埋在室内的地板或瓷砖下方。而发热电缆供暖被称之为冬季最理想的采暖方式,不仅仅在于它的经济、安全、方便、高品质,而在于它将人作为生活的主体,突出了舒适、健康、环保这三大现代生活的主题;高度的人性化设计,简单、灵活的控制方式,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方便;隐蔽于地面下的系统结构,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室内空间。
但是发热电缆如果出现损坏,将会影响整个发热电缆系统的正常运行,导致不能使用,用户无法采暖,从而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不变。维修时,维修人员必须打掉地面上的瓷砖或者地板,才能对地暖系统进行维修和重新装系统,给维修带来很大的不便,这造成人工成本增加,耗时耗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提出一种应用多组专用接头的发热系统,当其中一组发热电缆损坏时,不会影响整个地暖系统的正常工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应用多组专用接头的发热系统,包括若干相互并联的连接头和电源输出至连接头的电源主线,所述连接头上连接有若干电源支线的一端,所述电源支线另一端设有连接端子,所述电源支线另一端通过连接端子连接有任意长度的加热电缆。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头上设有主线连接端和支线连接端,所述主线连接端上连接电源主线,所述支线连接端上连接电源支线。
作为优选,所述主线连接端和支线连接端均包括火线连接端、零线连接端和地线连接端。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头上设有若干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套接在主线连接端和支线连接端上。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头为防水连接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端子为防水连接端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其中一根加热电缆损坏时,整个加热系统能够仍然保持运行状态,并且增加了加热系统的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头;2-电源主线;3-电源支线;4-连接端子;5-加热电缆;6-绝缘层;7-支线连接端;8-主线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应用多组专用接头的发热系统,如图1,包括若干相互并联的连接头1和电源输出至连接头1的电源主线2,连接头1上连接有若干电源支线3的一端,电源支线3另一端设有连接端子4,电源支线3另一端通过连接端子4连接有任意长度的加热电缆5。
可以理解的,与电源支线3相连接的加热电缆5相互并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其中一根加热电缆5损坏时,整个加热系统能够仍然保持运行状态,另外,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任意数量的电源支线3连接加热电缆5,从而使得加热系统使用更加灵活,增加了加热系统的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果。加热电缆5可根据需求无线延迟,使得加热系统的散热面积可根据需求轻易完成设置,另外,通过连接端子4外接加热电缆5,当加热电缆5损坏时,能够轻易检测出哪一组加热电缆5或者电源主线2或者电源支线3损坏,从而提高了加热系统的维修效率。
其中连接端子4为防水连接端子,避免地板或者瓷砖渗水导致加热电缆5的线路损坏,从而增长了加热系统使用寿命,并且降低了加热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
如图2所示,连接头1上设有主线连接端8和支线连接端7,主线连接端8上连接电源主线2,支线连接端7上连接电源支线3。主线连接端8和支线连接端7均包括火线连接端、零线连接端和地线连接端。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头1上设有若干绝缘层6,绝缘层6套接在主线连接端8和支线连接端7上。通过设置绝缘层6,从而提高了整个发热系统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头1为防水连接装置,避免地板或者瓷砖渗水导致加热电缆5的线路损坏,从而增长了加热系统使用寿命,并且降低了加热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
可以理解的,单组或多组加热电缆5压接至一个接头,有利于检测各组加热电缆5。
可以理解的,加热电缆5与电源支线3通过压接后再焊接的处理方式,连接更加牢固。
可以理解的,电源主线2和电源支线3均为可任意加长,电源主线2和电源支线3可根据需求无线延迟,使得加热系统的散热面积可根据需求轻易完成设置。
可以理解的,连接头1外侧设有保护层,从而增加了连接头1的使用寿命。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应用多组专用接头的发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相互并联的连接头和电源输出至连接头的电源主线,所述连接头上连接有若干电源支线的一端,所述电源支线另一端设有连接端子,所述电源支线另一端通过连接端子连接有任意长度的加热电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一种应用多组专用接头的发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上设有主线连接端和支线连接端,所述主线连接端上连接电源主线,所述支线连接端上连接电源支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所述的一种应用多组专用接头的发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线连接端和支线连接端均包括火线连接端、零线连接端和地线连接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所述的一种应用多组专用接头的发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上设有若干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套接在主线连接端和支线连接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一种应用多组专用接头的发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为防水连接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一种应用多组专用接头的发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为防水连接端子。
CN201620515579.XU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应用多组专用接头的发热系统 Active CN206100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15579.XU CN206100495U (zh)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应用多组专用接头的发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15579.XU CN206100495U (zh)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应用多组专用接头的发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00495U true CN206100495U (zh) 2017-04-12

Family

ID=58471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15579.XU Active CN206100495U (zh) 2016-05-31 2016-05-31 一种应用多组专用接头的发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004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32637U (zh) 工程机械设备电源控制总成线束
CN206100495U (zh) 一种应用多组专用接头的发热系统
CN101640403A (zh) 一种电缆绝缘接头
CN101017932A (zh) 内嵌式管母线连接器
CN202997461U (zh) 一种高层建筑楼层供电专用管型母线排
CN202009502U (zh) 电热膜地暖专用快速插接式t型电缆
CN204741145U (zh) 工程机械设备电脑控制总成线束
CN207409673U (zh) 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电缆中间接头
CN212784668U (zh) 一种新型母线槽伸缩单元
CN204345771U (zh) 一种并联式电加热地板采暖系统
CN203839911U (zh) 12kV欧式前接头
CN203839614U (zh) 实木多层制热地板用主线缆
CN208781620U (zh) 一种传输线缆以及电器设备
CN210575233U (zh) 一种低压绝缘集束导线
CN204720594U (zh) 一种插拔式中线分支连接器
CN201259791Y (zh) 一种铜包铝导体预制分支电缆
CN206742570U (zh) 一种防渗水的连接器
CN203583831U (zh) 一种新型的电热地板连接件
CN204793641U (zh) 一种具有母线连接的配电盒导轨
CN203850587U (zh) 多层实木制热地板用分支三通线
CN203481405U (zh) 管母线终端连接结构
CN207094746U (zh) 地暖线结构
CN207217809U (zh) 一种带接线铜排结构的负载箱
CN203522058U (zh) 一种电源线分电接线装置
CN204069389U (zh) 一种分体式碳纤维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