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98813U - 转换插头 - Google Patents
转换插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098813U CN206098813U CN201621079062.7U CN201621079062U CN206098813U CN 206098813 U CN206098813 U CN 206098813U CN 201621079062 U CN201621079062 U CN 201621079062U CN 206098813 U CN206098813 U CN 2060988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n
- contact
- housing
- changeover plug
- shell frag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转换插头,该转换插头包括壳体、插脚和电路板,插脚部分容置于所述壳体,插脚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于壳体内的一端均设有导电触点,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均具有侧面,第一插脚的侧面与第二插脚的侧面相对设置;导电触点包括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均设有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第一触点设于所述插脚位于壳体内的一端的端面,第二触点设于侧面;弹片包括主体部和第一侧接部,第一侧接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主体部与第一触点弹性抵接,第一侧接部与所述第二触点弹性抵接,使转换插头具有使用状态。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转换插头接触性能良好,使用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换插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换插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便携式转换插头为了达到便于携带的目的,其插脚大多可以转动以便折叠,从而减小转换插头整体的体积,而可转动的插脚往往会存在与转换插头本体之间接触不良的问题,该接触不良的转换插头不仅使用户不能稳定的充电,还可能造成转换插头短路以发生爆炸等潜在的危险。
特别是,针对现阶段具有Type-c接口的电子产品,由于type-c接口具有可双面插入的显著特点,和具有更纤薄的结构,为了匹配电子产品各方面发展的协调性,type-c转换插头需要达到更为稳定的连接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头,旨在使转换插头接触更加良好,使用性能更为安全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转换插头,该转换插头包括壳体、插脚和电路板,所述插脚部分容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弹片,所述弹片连接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插脚;所述插脚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均设有导电触点,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均具有侧面,所述第一插脚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插脚的侧面相对设置;所述导电触点包括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均设有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设于所述插脚位于壳体内的一端的端面,所述第二触点设于所述侧面;所述弹片包括主体部和第一侧接部,所述第一侧接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触点弹性抵接,所述第一侧接部与所述第二触点弹性抵接,使所述转换插头具有使用状态。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绝缘的连接结构,所述导电触点由所述连接结构处透出,所述连接结构套设于所述插脚,且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使所述插脚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还设有容置槽,转动所述连接结构使所述插脚容置于所述容置槽,使所述转换插头具有收起状态。
优选地,所述弹片还包括第二侧接部,所述第二侧接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且垂直于所述第一侧接部;收起状态时,所述第二侧接部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一触点,且所述第一侧接部弹性抵接于部分所述第二触点。
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设有一四方件,所述四方件位于所述第一插脚和所述第二插脚之间,所述壳体还设有与所述四方件活动卡接的卡骨,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卡骨卡固于所述四方件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收起状态时,所述卡骨卡固于所述四方件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
优选地,所述卡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骨和第二卡骨,所述第一卡骨和第二卡骨均具有与所述四方件相干涉的第一拔模角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拔模角度为1°~3°。
优选地,所述四方结构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均具有于所述卡骨相干涉的第二拔模角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拔模角度为1°~3°。
优选地,所述弹片设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触点相匹配,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限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收起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限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
优选地,所述壳体设有Type-C接口,所述Type-C接口电连接所述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转换插头的两插脚的的端面和相对设置的侧面设置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的结构,使得弹片分别接触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以实现转换插头使用时电源与电路板的连通,该多个导电触点接触的设置方式使得该转换插头使用时接触更为良好,性能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换插头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转换插头为使用状态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转换插头安装弹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转换插头为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转换插头安装弹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插脚安装有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插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插脚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3中转换插头沿四方件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A处的放大视图;
图12为图6中转换插头沿四方件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2中B处的放大视图;
图14为图3中转换插头沿一插脚的剖视图;
图15为图6中转换插头沿一插脚的剖视图;
图16为图1中转换插头封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转换插头。
参照图1至图16为本实用新型转换插头,参见图1至图3,该转换插头包括壳体1,连接于壳体1的插脚2和电路板(未图示),插脚2部分容置于壳体1内,电路板设于壳体1内,壳体1内还设有弹片3,弹片3连接电路板和插脚2;壳体1包括相卡合的第一外壳14和第二外壳15、底座11和盖片16,底座11固定于第一外壳14和第二外壳15相卡合所形成的容纳腔内,盖片16盖合于底座11上,并形成一安装空间,插脚2和弹片3均安装于底座11,并位于该安装空间内;插脚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插脚21和第二插脚22,第一插脚21和第二插脚22于壳体1内的一端均设有导电触点23,第一插脚21和第二插脚22均具有侧面25,第一插脚21的侧面与第二插脚22的侧面相对设置;导电触点23包括第一触点231和第二触点232,第一插脚21和第二插脚22均设有第一触点231和第二触点232,第一触点231设于插脚2位于壳体内的一端的端面,第二触点232设于侧面25;弹片3包括主体部31和第一侧接部32,第一侧接部32连接于主体部31的一侧,主体部31与第一触点231弹性抵接,第一侧接部32与第二触点232弹性抵接,使转换插头具有使用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脚2部分容置于壳体1内,另一部分透出于壳体1,该透出的部分用于连接外部电源(未图示),弹片3连通电路板和插脚2,当该转换插头透出于壳体1的插脚2插入外部电源的插孔中时,该转换插头即可实现电路板与电源的电连接,从而对连接该转换插头的电子产品进行电源的输入。
结合图2、图7和图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插脚21和第二插脚22上均设置有第一触点131和第二触点132,第一触点231位于插脚2一端的端面,第二触点232位于侧面25。参见图8,第一触点231和第二触点232可以为连接于插脚2的金属块,或者如图9所示,第二触点232为插脚2部分弯折形成。该转换插头在工作状态时,弹片3同时接触第一触点231和第二触点232,当其中一个导电触点23损坏而出现接触不良或不能导通的情况时,另外的导电触点23仍旧可以实现接触和导通的功能,且位于两插脚2内侧的第二触点232弹性抵接的力道适中,不易造成损坏,使得该转换插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安全可靠。
更进一步地,直接通过弹片3将电路板和插脚2进行导通,使得电路板与插脚2的连接更为可靠,使得该转换插头的导电性能更为可靠。
参见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1内还设有绝缘的连接结构4,导电触点23由连接结构4处透出,连接结构4套设于插脚2,且转动连接于壳体1,具体为,该连接结构4转动连接于底座11,并容置于安装空间内,使插脚2连接于壳体1,底座11还设有容置槽12(参见图4),转动连接结构4,使插脚2容置于容置槽12,使转换插头具有收起状态(参见图6)。
转动连接结构4,使插脚2容置于容置槽12的过程可以是手段转动插脚2透出于壳体1的部分,将插脚2容置于容置槽12中,使转换插头具有收起状态。分别具有使用状态和收起状态的转换插头方便携带。且设置该绝缘的连接结构4,对位于壳体1内的插脚2进行保护,防止第一插脚21和第二插脚22位于壳体1内的部分误连接而出现短路的情况,使得该转换插头使用安全可靠。
结合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片3还包括第二侧接部33,第二侧接部33连接于主体部31,且垂直于第一侧接部32;收起状态时,第二侧接部33弹性抵接于第一触点231,且第一侧接部32弹性抵接于部分第二触点232。
该第二侧接部33的设置,使得弹片3有三个面对插脚2进行覆盖,使得弹片3与插脚2的接触更加牢固、可靠,使得该转换插头的性能更加安全可靠。进一步地,结合图2和图3以及图5和图6,分别为该转换插头使用状态和收起状态下导电触点23与弹片3接触的情况,在使用状态时,如图2和图3所示,弹片3的主体部31与第一触点231弹性抵接,且弹片3的第一侧接部32与第二触点232弹性抵接;在收起状态时,如图5和图6所示,弹片3的第二侧接部33与第一触点231弹性抵接,且弹片3的第一侧接部32与部分第二触点232弹性抵接。该弹片3与导电触点23的结构及设置的位置关系,使得该转换插头的使用状态和收起状态下插脚2均能通过弹片3与电路板进行良好的电路导通,从而使得该转换插头用途更为广泛,例如,将壳体1上的容置槽12设置为可供插脚2进行插接的结构,则,插脚2可以在相对壳体1呈两种不同角度的情况下进行使用,以满足不同需要。
具体地,参加图2、图7和图8,可以得知,每一插脚2上的第二触点232具体设置为两个,每一插脚2上的两个第二触点232分别相对转动结构4的轴线对称设置,且该两个第二触点232的连线垂直于插脚2的长度方向。在使用状态时,弹片3与第一触点231和第二触点232均相弹性抵接,在收起状态时,连接结构4旋转90°,每一插脚2上的一个第二触点232转动至弹片3的抵接范围之外,此时弹片3与第一触点231和每一插脚2上的另一个第二触点232相抵接。
参见图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连接结构4设有一四方件41,四方件41位于第一插脚21和第二插脚22之间,结合图10和图12,壳体1还设有与四方件41活动卡接的卡骨13,该卡骨13固定于盖片16,图10为使用状态时,卡骨13卡固于四方件41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411和第二侧面412,图12为收起状态时,卡骨13卡固于四方件41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413和第四侧面414。
其中,卡骨13包括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卡骨131和第二卡骨132,四方件41的第一侧面411、第四侧面414、第二侧面412和第三侧面413首尾连接形成封闭的四方形结构,每两个相连接的面之间形成过渡角;转换插头在使用状态下,第一卡骨131和第二卡骨132将四方件41的第一侧面411和第二侧面412进行夹紧,转动插脚2使得转换插头由使用状态过渡到收起状态的过程中,参见图10,该四方件41的过渡角在旋转力的推动下,驱使第一卡骨131和第二卡骨132张开一定角度,接着,四方件41在其形状的作用下,使转换插头由使用状态顺利过渡到收起状态,到达收起状态后,第一卡骨131和第二卡骨132恢复到相平行的状态,并将四方件41的第三侧面413和第四侧面414进行夹紧。
该四方件41的设置,增强旋转插脚2时的手感,使转换插头由使用状态过渡到收起状态的过程中仅需稍用力道转动插脚2,插脚2即可在四方件41的作用下轻易的收起于容置槽12中,加强了该转换插头的防呆性能,方便使用者操作。
进一步地,第一卡骨131和第二卡骨132均具有与四方件41相干涉的第一拔模角度。结合图11和图13,图11为卡骨13与四方件41相干涉部位的放大图,如图11所示,第一卡骨131和第二卡骨132均存在拔模角度α,该拔模角度α范围为1°至3°,其中,优选为3°。
结合图10至图13,四方结构41的第一侧面411、第二侧面412、第三侧面413和第四侧面414均具有与卡骨13相干涉的第二拔模角度,该第二拔模角度β的范围为1°至3°,其中,优选为1°。在使用状态和收起状态时,该第一拔模角度α和第二拔模角度β的存在使得卡骨13与四方件41之间形成预压区,使得插脚2在壳体1中不会随意摆动,从而使转换插头的使用性能更好,更加安全、稳定。
参见图14和图15,弹片3设有第一弯折部34和第二弯折部35,第一弯折部34和第二弯折部35分别与第一触点231相匹配,使用状态时,第一触点231限位于第一弯折部34,收起状态时,第一触点231限位于第二弯折部35。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该转换插头将弹片3设置成具有第一弯折部34和第二弯折部35的结构,利用凸出于第一插脚21和第二插脚22端面的第一触点231分别限位于第一弯折部34和第二弯折部35,使转换插头分别达到使用状态和收起状态,进一步增强了使用者在操作插脚2时的手感,进一步达到防呆的目的,使该转换插头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安全性能更好。
参见图16,壳体1设有Type-C接口5,Type-C接口电连接电路板。该具有Type-C接口的转换器,可以实现对Type-C电子产品的连接,从而将Type-C电子产品与电源导通。解决了现有的Type-C转换插头容易接触不良的问题,且使得该具有Type-C结构的转换插头性能安全可靠。该转换插头不限于仅设有Type-C接口,还可以设置其他类型的接口,以供具有其他接口的电子产品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该转换插头包括壳体、插脚和电路板,所述插脚部分容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弹片,所述弹片连接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插脚;
所述插脚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于所述壳体内的一端均设有导电触点,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均具有侧面,所述第一插脚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插脚的侧面相对设置;
所述导电触点包括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均设有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设于所述插脚位于壳体内的一端的端面,所述第二触点设于所述侧面;
所述弹片包括主体部和第一侧接部,所述第一侧接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触点弹性抵接,所述第一侧接部与所述第二触点弹性抵接,使所述转换插头具有使用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绝缘的连接结构,所述导电触点由所述连接结构处透出,所述连接结构套设于所述插脚,且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使所述插脚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还设有容置槽,转动所述连接结构使所述插脚容置于所述容置槽,使所述转换插头具有收起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还包括第二侧接部,所述第二侧接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且垂直于所述第一侧接部;
收起状态时,所述第二侧接部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一触点,且所述第一侧接部弹性抵接于部分所述第二触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设有一四方件,所述四方件位于所述第一插脚和所述第二插脚之间,所述壳体还设有与所述四方件活动卡接的卡骨,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卡骨卡固于所述四方件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收起状态时,所述卡骨卡固于所述 四方件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骨和第二卡骨,所述第一卡骨和第二卡骨均具有与所述四方件相干涉的第一拔模角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拔模角度为1°~3°。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方结构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均具有与所述卡骨相干涉的第二拔模角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拔模角度为1°~3°。
9.如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设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触点相匹配,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限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收起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限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换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Type-C接口,所述Type-C接口电连接所述电路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79062.7U CN206098813U (zh) | 2016-09-23 | 2016-09-23 | 转换插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79062.7U CN206098813U (zh) | 2016-09-23 | 2016-09-23 | 转换插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098813U true CN206098813U (zh) | 2017-04-12 |
Family
ID=58479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079062.7U Active CN206098813U (zh) | 2016-09-23 | 2016-09-23 | 转换插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09881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31257A (zh) * | 2020-01-13 | 2021-07-16 | 深圳市永明尚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多功能插头以及电源适配器 |
WO2022001426A1 (zh) * | 2020-07-02 | 2022-01-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
-
2016
- 2016-09-23 CN CN201621079062.7U patent/CN20609881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31257A (zh) * | 2020-01-13 | 2021-07-16 | 深圳市永明尚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多功能插头以及电源适配器 |
WO2022001426A1 (zh) * | 2020-07-02 | 2022-01-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484885B2 (ja) | プラグアダプタ | |
TWI513112B (zh) | 通用序列匯流排插頭連接器 | |
CN20258591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850492U (zh) | 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头 | |
JP2012038727A (ja) | マイクロユニバーサルシリアルバスアダプタ | |
CN206098813U (zh) | 转换插头 | |
CN103531944B (zh) | 掀盖式插座连接器 | |
CN103138097B (zh) | 通用串行汇流排连接器 | |
CN204577749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902040A (zh) | 电源供应器及其上的连接器组合 | |
US9660391B1 (en) | Adapter having a rotating member with a connector pin connected to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CN204243422U (zh) | 具有usb接口的旋转式插座 | |
CN215645364U (zh) | 可变换方位充电的电池充电器 | |
CN204243423U (zh) | 旋转式多功能插座 | |
CN206490199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7853078U (zh) | 一种重载短接器 | |
CN202601995U (zh) | 具有感测组件的连接器 | |
CN207264378U (zh) | 一种一体成型的usb数据简易接口 | |
CN206976642U (zh) | 音频连接器 | |
CN205985565U (zh) | 一种数据接口和数据线 | |
CN104883842B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CN215956063U (zh) | 一种多功能充电器 | |
CN221900581U (zh) | 一种直插式移动电源 | |
CN218771330U (zh) | 充电宝 | |
CN216650204U (zh) | 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