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96684U - 液晶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96684U
CN206096684U CN201620992441.9U CN201620992441U CN206096684U CN 206096684 U CN206096684 U CN 206096684U CN 201620992441 U CN201620992441 U CN 201620992441U CN 206096684 U CN206096684 U CN 2060966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temperature
crystal display
backlight
fir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924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9244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966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966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966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面板和背光模块,所述背光模块的背光板铁框远离液晶面板的一侧贴附有加热设备。在将该液晶显示器应用于汽车倒视镜时,由于增加了加热设备,解决了汽车在低温或高湿环境下行驶时倒视镜出现霜或雾的问题,保证了行车安全。且因为加热设备被设置在背光模块中,驾驶员不会在液晶显示器的影像中看到加热设备,影响影像显示质量。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在车载用品领域,液晶显示器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多。除了中控显示屏外,液晶显示屏也开始逐渐被应用于汽车倒视镜中。由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天气情况,汽车倒视镜难以避免的要被暴露在低温或高湿的环境中。而在这种情况下,倒视镜上就会出现霜或雾,导致驾驶员无法通过倒视镜清楚地观察车后情况,对行车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在倒视镜的玻璃镜片后加装加热设备的方法。由于玻璃镜片为镀银玻璃,所以可以将加热设备贴附玻璃镜片安装,驾驶员在观察倒视镜时不会看到加热设备。但对于采用了液晶显示器的倒视镜,如果将加热设备贴附于液晶面板后,驾驶员在观察倒视镜时看到的不仅是车辆后方情况的影像,还有液晶面板后的加热设备。对于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用于汽车倒视镜的液晶显示器,其可以解决汽车在低温或高湿环境中行驶时倒视镜出现霜或雾影响驾驶安全,以及加热设备贴附于液晶面板时液晶面板显示影像中出现加热设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液晶面板和背光模块,背光模块的背光板铁框远离液晶面板的一侧贴附有加热设备。所述加热设备包括选自:加热线;多个加热元件组成的阵列;以及碳晶衬底中的任一种。
所述加热线由热敏电阻组成,所述加热线呈蛇形弯曲。
所述加热元件包括选自热敏电阻或线圈中的任一种,所述加热元件呈螺旋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背光板铁框和所述加热元件之间设置有衬底。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设备包括温度监测装置,该温度监测装置由户外测温仪和背光框测温仪组成。
所述户外测温仪监测环境的温度,所述背光框测温仪监测所述背光板铁框的温度。
所述加热设备根据环境的温度和所述背光板铁框的温度调节加热功率。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可获得以下有益效果:
加热设备贴附于背光板铁框表面,该铁框为金属材质,导热性能好。热量通过该铁框传导到液晶面板,液晶面板温度升高,实现在低温或高湿环境下对汽车倒视镜进行除霜、除雾的目的。此外,还保证了驾驶员不会在液晶显示器影像中看到加热设备,影响影像显示效果。
采用螺旋状结构,以及阵列排布的排列方式,可以保证加热时背光板受热均匀,不会因为局部过热对背光板造成损害。
增加衬底可以将热量更加均匀的扩散开来,减小局部过热现象。
增加温度监控装置,可以根据实时的环境温度和背光板铁框温度来对加热温度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倒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温度监测装置结构的示意性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户外测温仪结构的示意性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没有详细叙述。
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此外,在图中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附图中的流程图、框图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系统、方法、装置的可能的体系框架、功能和操作,附图的方框以及方框顺序只是用来更好的图示实施例的过程和步骤,而不应以此作为对实用新型本身的限制。
图1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倒视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原有倒视镜结构的基础上将镀银玻璃替换为液晶显示器110,所述液晶显示器110上可显示出汽车后方情况的实时影像。
图2a和图2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和纵向剖面图。如图2a和图2b所示,所述加热设备包括加热线220和温度监测装置230。所述加热线220由热敏电阻250组成,所述加热线220呈蛇形弯曲,设置于所述背光板铁框210远离所述液晶面板240的一侧。
图3a和图3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和纵向剖面图。如图3a和图3b所示,所述加热设备包括多个加热元件组成的阵列和温度监测装置230。所述加热元件选为热敏电阻320,所述热敏电阻320大体呈螺旋状,设置于所述背光板铁框210远离所述液晶面板240的一侧。所述阵列中同一行的热敏电阻320串行连接于同一条主线330,所述主线330即为该加热设备的电压输入端。所述背光板铁框210和所述热敏电阻320之间设置有衬底310。
图4a和图4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和纵向剖面图。如图4a和图4b所示,所述加热设备包括多个加热元件组成的阵列和温度监测装置230。所述加热元件选为线圈410,所述线圈410大体呈螺旋状,设置于所述背光板铁框210远离所述液晶面板240的一侧。所述阵列中同一行的线圈410串行连接于同一条主线420,所述主线420即为该加热设备的电压输入端。所述背光板铁框210和所述线圈410之间设置有衬底310。
图5a和图5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俯视图和纵向剖面图。如图5a和图5b所示,所述加热设备包括碳晶衬底510和温度监测装置230。所述碳晶衬底510设置于所述背光板铁框210远离所述液晶面板240的一侧,所述碳晶衬底510两侧设置有主线520作为所述加热设备电压的输入输出端。
图6是本实用新型温度监测装置结构的示意性框图。如图6所示,所述温度监测装置230包括户外测温仪231和背光框测温仪232,所述户外测温仪231和所述背光框测温仪232分别与汽车中央控制系统610相连,以此将所述户外测温仪231和所述背光框测温仪232所监测到的户外温度信息和背光框温度信息传输到汽车中央控制系统610。
图7是本实用新型户外测温仪结构的示意性框图。如图7所示,户外测温仪231主要包括:温度传感器2311、采集器2312、USB接口2313以及数据通讯卡2314。多个温度传感器2311同时对环境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得到的温度信息传输到采集器2312,采集器2312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经过USB接口2313传输到数据通讯卡2314,再通过USB接口2313将信息传输到汽车中央控制系统610。
背光框测温仪232的基本组成结构与户外测温仪231基本相同。
图8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方法的流程图。
对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以及第四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01-S103。
在步骤S101中,当汽车在低温或高湿环境行驶时,如果驾驶员发现汽车倒视镜出现了起霜或者起雾现象,则手动对汽车中央控制系统进行操作,使其对加热装置输出开始加热的控制信号。当倒视镜上的霜或雾被除去后,驾驶员手动对汽车中央控制系统进行操作,使其对加热装置输出停止加热的控制信号。
在步骤S102中,加热装置接收汽车中央控制系统传来的控制信号,通过控制输入端输入电压的大小,控制加热装置开始加热或是停止加热。
与此同时,在步骤S103中,温度监测装置通过户外测温仪和背光框测温仪对环境温度和背光板铁框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得到的温度信息传送到汽车中央控制系统。
在步骤S101中,当汽车中央控制系统判断环境温度过低时,汽车中央控制系统则向加热装置输出开始加热的控制信号;当汽车中央控制系统判断背光板铁框温度过高时,汽车中央控制系统则向加热装置输出停止加热的控制信号。
在步骤S102中,加热装置接收汽车中央控制系统传来的开始加热或是停止加热的控制信号,加热装置开始工作或是停止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中,当汽车因在低温或高湿环境中行驶而造成汽车倒视镜出现霜或雾时,驾驶员通过汽车中央控制系统610控制开启倒视镜液晶显示器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开始工作时,加热线220两端加入电压,热敏电阻250中有电流流过,根据欧姆定律,热敏电阻250温度升高,热量通过背光板铁框210传递到液晶面板240,液晶面板240温度升高,霜或雾被除去。霜或雾被除去后,驾驶员通过汽车中央控制系统610控制加热设备停止工作。
与此同时,温度监测装置230通过户外测温仪231和背光框测温仪232对实时环境温度和背光板铁框210温度进行监测,并将获得的温度信息传递给汽车中央控制系统610。当汽车中央控制系统610判断环境温度过低时,汽车中央控制系统610控制加热装置开始工作。加热装置开始工作时,加热线220两端加入电压,热敏电阻250中有电流流过,根据欧姆定律,热敏电阻250温度升高,热量通过背光板铁框210传递到液晶面板240,液晶面板240温度升高,霜或雾被除去。霜或雾被除去后,驾驶员通过中央控制系统610控制加热设备停止工作。
当系统判断背光板铁框210温度过高时,汽车中央控制系统610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中,当汽车因在低温或高湿环境中行驶而造成汽车倒视镜出现霜或雾时,驾驶员通过汽车中央控制系统610控制开启倒视镜液晶显示器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开始工作时,主线330加入电压,热敏电阻320中有电流流过,根据欧姆定律,热敏电阻320温度升高,热量经衬底310均匀地传导到整个背光板铁框210,再通过背光板铁框210传递到液晶面板240,液晶面板240温度升高,霜或雾被除去。由于设置有衬底310,热量在整个背光板铁框210中均匀传导,不会由于局部温度过高对背光板铁框210造成损害。霜或雾被除去后,驾驶员通过汽车中央控制系统610控制加热设备停止工作。
与此同时,温度监测装置230通过户外测温仪231和背光框测温仪232对实时环境温度和背光板铁框210温度进行监测,并将获得的温度信息传递给汽车中央控制系统610。当汽车中央控制系统610判断环境温度过低时,汽车中央控制系统610控制加热装置开始工作。加热装置开始工作时,主线330加入电压,热敏电阻320中有电流流过,根据欧姆定律,热敏电阻320温度升高,热量经衬底310均匀地传导到整个背光板铁框210,再通过背光板铁框210传递到液晶面板240,液晶面板240温度升高,霜或雾被除去。由于设置有衬底310,热量在整个背光板铁框210中均匀传导,不会由于局部温度过高对背光板铁框210造成损害。霜或雾被除去后,驾驶员通过汽车中央控制系统610控制加热设备停止工作。
当系统判断背光板铁框210温度过高时,汽车中央控制系统610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中,当汽车因在低温或高湿环境中行驶而造成汽车倒视镜出现霜或雾时,驾驶员通过中央控制系统610控制开启倒视镜液晶显示器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开始工作时,主线420加入电压,产生的交变电流通过线圈410产生方向不断变化的交变电场,位于交变电场中的背光板铁框210内部出现漩涡电流,漩涡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背光板铁框210温度升高,所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液晶面板240,液晶面板240温度升高,霜或雾被除去。由于设置有衬底310,热量在整个背光板铁框210中均匀传导,不会由于局部温度过高对背光板铁框210造成损害。霜或雾被除去后,驾驶员通过中央控制系统610控制加热设备停止工作。
与此同时,温度监测装置230通过户外测温仪231和背光框测温仪232对实时环境温度和背光板铁框210温度进行监测,并将获得的温度信息传递给汽车中央控制系统610。当汽车中央控制系统610判断环境温度过低时,汽车中央控制系统610控制加热装置开始工作。加热装置开始工作时,主线420加入电压,产生的交变电流通过线圈410产生方向不断变化的交变电场,位于交变电场中的背光板铁框210内部出现漩涡电流,漩涡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背光板铁框210温度升高,所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液晶面板240,液晶面板240温度升高,霜或雾被除去。由于设置有衬底310,热量在整个背光板铁框210中均匀传导,不会由于局部温度过高对背光板铁框210造成损害。霜或雾被除去后,驾驶员通过中央控制系统610控制加热设备停止工作。
当系统判断背光板铁框210温度过高时,汽车中央控制系统610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中,当汽车因在低温或高湿环境中行驶而造成汽车倒视镜出现霜或雾时,驾驶员通过汽车中央控制系统610控制开启倒视镜液晶显示器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开始工作时,主线520加入电压,产生交变电流流过碳晶衬底510,碳晶衬底510产生交变磁场,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碳原子之间相互摩擦、碰撞,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通过背光板铁框210传递到液晶面板240,液晶面板240温度升高,霜或雾被除去。
与此同时,温度监测装置230通过户外测温仪231和背光框测温仪232对实时环境温度和背光板铁框210温度进行监测,并将获得的温度信息传递给汽车中央控制系统610。当汽车中央控制系统610判断环境温度过低时,汽车中央控制系统610控制加热装置开始工作。加热装置开始工作时,主线520加入电压,产生交变电流流过碳晶衬底510,碳晶衬底510产生交变磁场,在磁场的作用下碳原子之间相互摩擦、碰撞,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通过背光板铁框210传递到液晶面板240,液晶面板240温度升高,霜被除去。霜或雾被除去后,驾驶员通过中央控制系统610控制加热设备停止工作。
当系统判断背光板铁框210温度过高时,汽车中央控制系统610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工作。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上文所述,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实用新型以及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面板和背光模块,所述背光模块的背光板铁框远离液晶面板的一侧贴附有加热设备,所述加热设备包括选自:
加热线;
多个加热元件组成的阵列;以及
碳晶衬底中的任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线由热敏电阻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线呈蛇形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包括选自热敏电阻或线圈中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呈螺旋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背光板铁框之间设置有衬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设备包括温度监测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监测装置包括户外测温仪和背光框测温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户外测温仪监测环境的温度,所述背光框测温仪监测所述背光板铁框的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设备根据环境的温度和所述背光板铁框的温度调节加热功率。
CN201620992441.9U 2016-08-30 2016-08-30 液晶显示器 Active CN2060966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92441.9U CN206096684U (zh) 2016-08-30 2016-08-30 液晶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92441.9U CN206096684U (zh) 2016-08-30 2016-08-30 液晶显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96684U true CN206096684U (zh) 2017-04-12

Family

ID=58477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92441.9U Active CN206096684U (zh) 2016-08-30 2016-08-30 液晶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9668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6450A (zh) * 2018-04-23 2018-10-12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
CN114895491A (zh) * 2022-06-08 2022-08-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4103398A1 (zh) * 2022-11-18 2024-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屏模组、电子外后视镜及车辆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6450A (zh) * 2018-04-23 2018-10-12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加热系统及加热方法
CN114895491A (zh) * 2022-06-08 2022-08-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895491B (zh) * 2022-06-08 2023-11-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4103398A1 (zh) * 2022-11-18 2024-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屏模组、电子外后视镜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96684U (zh) 液晶显示器
CN104470010B (zh) 能够自动除霜除雾的汽车玻璃系统及除雾、除霜的方法
CN102004505A (zh) 液晶显示器低温加热控制模块和方法
CN106827497A (zh) 一种3d打印机热床
CN105789655B (zh) 电池模块测温及控温一体化系统
CN103802639A (zh) 一种汽车电热玻璃窗及制备方法
CN208991758U (zh) 一种电阻热熔融金属丝材3d打印系统
CN107618341A (zh) 控制器、辅助温度调节装置及方法
CN108105706A (zh) 太阳能航空障碍灯
CN106853759A (zh) 一种汽车ptc加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323483A (zh) 双丝法熔化和结晶性能测试方法
CN101893904A (zh) 一种电发热体的温控装置及方法
CN104332928B (zh) 分裂导线经济电流防冰除冰方法
CN203805851U (zh) 汽车玻璃除雾结构
CN202497894U (zh) 冷热可调式恒温试管架
CN203156723U (zh) 可预热的维修台
CN202472455U (zh) 控制钢化玻璃被加热温度的装置
CN104406708A (zh) 电加热玻璃的温度测量系统和方法
CN107344418A (zh) 3d打印机热床、3d打印机和加热控制方法
CN204669633U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加热片
CN106587657B (zh) 一种曲面玻璃上均匀加热透明导电薄膜的热处理方法
CN212012834U (zh) 一种机载摄像头防护罩前端视窗玻璃恒温控制系统
CN105657884A (zh) 可加热镜
CN109383453A (zh) 新型电热除雾型汽车前挡风玻璃
CN203287659U (zh) 一种背光源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301,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after: Kunshan Longteng Au Optronics Co

Address before: 215301,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befor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