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94345U - 换热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94345U
CN206094345U CN201621069439.0U CN201621069439U CN206094345U CN 206094345 U CN206094345 U CN 206094345U CN 201621069439 U CN201621069439 U CN 201621069439U CN 206094345 U CN206094345 U CN 206094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exchange system
compressor
throttle structur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6943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辉
陈姣
叶务占
林金煌
邹云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62106943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943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94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943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该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以及第一节流结构;其中,压缩机、室内换热器以及室外换热器首尾顺次连通,第一节流结构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节流件,第一节流结构设置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节流件无法满足换热系统的使用要求的问题。

Description

换热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空调系统中,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路上通常会设置有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来达到节流的目的。而毛细管对于系统流路的流量不可调,电子膨胀阀由于其节流特性会使得在进行正向或反向运行时存在差异,对电子膨胀阀造成冲击,进而造成系统稳定性差、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节流件无法满足换热系统的使用要求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以及第一节流结构;其中,压缩机、室内换热器以及室外换热器首尾顺次连通,第一节流结构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节流件,第一节流结构设置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
进一步地,换热系统还包括:闪蒸器,设置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且闪蒸器与压缩机连通,第一节流结构设置在室内换热器与闪蒸器连通的管路上,和/或第一节流结构设置在室外换热器与闪蒸器连通的管路上。
进一步地,第一节流结构设置在室内换热器与闪蒸器连通的管路上,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结构,第二节流结构设置在室外换热器与闪蒸器连通的管路上。
进一步地,第一节流结构设置在室外换热器与闪蒸器连通的管路上,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三节流结构,第三节流结构设置在室内换热器与闪蒸器连通的管路上。
进一步地,换热系统还包括:电磁阀,设置在闪蒸器与压缩机连通的管路上。
进一步地,第一节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毛细管和至少一个电子膨胀阀。
进一步地,压缩机包括双级压缩机或单级压缩机。
进一步地,换热系统还包括:四通阀,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均通过四通阀与压缩机连通。
进一步地,换热系统还包括:控制组件,设置在压缩机与四通阀连通的管路上。
进一步地,室内换热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室外换热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以及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分别与压缩机连通,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第一节流结构设置在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的管路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换热系统,换热系统为上述提供的换热系统。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设置第一节流结构,其中第一节流结构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节流件,通过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节流件能够分担正反向切换时造成的冲击,提高装置整体的稳定性,延长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为单级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为变容双级压缩机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为变容双级压缩机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为变容双级压缩机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为双级压缩机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为双级压缩机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为双级压缩机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压缩机;20、室内换热器;30、室外换热器;40、闪蒸器;51、第二节流结构;52、第三节流结构;60、电磁阀;71、毛细管;72、电子膨胀阀;80、四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该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10、室内换热器20、室外换热器30以及第一节流结构。其中,压缩机10、室内换热器20以及室外换热器30首尾顺次连通,第一节流结构设置在室内换热器20和室外换热器30之间。具体的,该第一节流结构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节流件。
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系统,在室内换热器20和室外换热器30之间的连通管路上设置第一节流结构,其中第一节流结构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节流件。通过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节流件能够分担正反向切换时造成的冲击,提高装置整体的稳定性,延长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其中,节流件可以为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也可以二者混合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节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毛细管71和至少一个电子膨胀阀72。
如图2至图7所示,该换热系统还包括闪蒸器40,闪蒸器40设置在室内换热器20和室外换热器30之间的管路上,且闪蒸器40与压缩机10连通,第一节流结构设置在室内换热器20与闪蒸器40连通的管路上,和/或第一节流结构设置在室外换热器30与闪蒸器40连通的管路上。
如图2和图5所示,当第一节流结构设置在室内换热器20与闪蒸器40连通的管路上时,该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结构51,第二节流结构51设置在室外换热器30与闪蒸器40连通的管路上,以通过第二节流结构51调节室外换热器30与闪蒸器40之间的管路流量,进一步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如图3和图6所示,当第一节流结构设置在室外换热器30与闪蒸器40连通的管路上时,该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三节流结构52,第三节流结构52设置在室内换热器20与闪蒸器40连通的管路上,以通过第三节流结构52调节室外换热器30与闪蒸器40之间的管路流量,进一步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如图4和图7所示,室内换热器20与闪蒸器40连通的管路以及室外换热器30与闪蒸器40连通的管路上均设置有第一节流结构,使得在满足调节流量的同时,缓解第一节流结构中单个节流件受到的冲击,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系统还包括电磁阀60,电磁阀60设置在闪蒸器40与压缩机10连通的管路上。通过电磁阀60控制闪蒸器40与压缩机10之间冷媒的流通。
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0可以为变容双级压缩机或双级压缩机或单级压缩机。
具体的,该换热系统还包括四通阀80,室内换热器20和室外换热器30均通过四通阀80与压缩机10连通。
其中,换热系统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设置在压缩机10与四通阀80连通的管路上。具体的,控制组件可以为电磁二通阀。
为了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该换热系统为单级换热系统。当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此时系统的第一节流结构为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并联的结构,室外换热器30作为冷凝器,室内换热器20作为蒸发器。冷媒经压缩机10压缩后,从排气口排出,进入室外换热器30,在室外换热器30内冷凝放热呈液态。液态冷媒流经电子膨胀阀72和毛细管71并联的结构处进行节流。冷媒一部分流经毛细管71,一部分流经电子膨胀阀72,经第一节流结构节流后混合进入室内换热器20蒸发吸热,之后进入压缩机10进行压缩,至此,一个制冷循环结束。
当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此时系统的第一节流结构为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并联的结构,室外换热器30作为蒸发器,室内换热器20作为冷凝器。冷媒经压缩机10压缩后,从排气口排出,进入室内换热器20,在室内换热器20内冷凝放热呈液态。液态冷媒流经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并联的结构进行节流。冷媒一部分流经毛细管71,一部分流经电子膨胀阀72,经第一节流结构节流后混合进入室外换热器30蒸发吸热,之后进入压缩机10进行压缩,至此,一个制热循环结束。
如图2所示,在变容双级压缩机的实施例一中,当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并联的复合节流结构中,一级节流元件为第二节流结构51,二级节流元件为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的并联结构。此时室外换热器30作为冷凝器,室内换热器20作为蒸发器。冷媒经压缩机10压缩后,从排气口排出,进入室外换热器30,在室外换热器30内冷凝放热呈液态。液态冷媒流经第二节流结构51进行一级节流后,进入闪蒸器40闪发,闪发后的气体经补气管路进入压缩机10,另一部分冷媒流经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的并联结构进行二次节流。冷媒在进行二次节流时,一部分流经毛细管71,一部分流经电子膨胀阀72,经节流后混合进入室内换热器20蒸发吸热,之后进入压缩机10进行压缩,至此,一个制冷循环结束。
当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并联的复合节流结构中,一级节流元件为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的并联结构,其二级节流元件为第二节流结构51。此时室外换热器30作为蒸发器,室内换热器20作为冷凝器。冷媒经压缩机10压缩后,从排气口排出,进入室内换热器20,在室外换热器30内冷凝放热后呈液态。液态冷媒流经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的并联结构进行一级节流后,进入闪蒸器40闪发,闪发后的气体经补气管路进入压缩机10,另一部分冷媒流经第二节流结构51进行二次节流后呈气态。之后进入压缩机10进行压缩,至此,一个制热循环结束。
如图3所示,在变容双级压缩机的实施例二中,当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并联的复合节流结构中,一级节流元件为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的并联结构,其二级节流元件为第三节流结构52。此时室外换热器30作为冷凝器,室内换热器20作为蒸发器,冷媒经压缩机10压缩后,从排气口排出,进入室外换热器30,在室外换热器30内冷凝放热呈液态。液态冷媒流经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的并联结构进行一级节流后,进入闪蒸器40闪发,闪发后的气体经补气管路进入压缩机10,另一部分冷媒流经第三节流结构52进行二次节流。冷媒经节流后进入室内换热器20蒸发吸热,之后进入压缩机10进行压缩,至此,一个制冷循环结束。
当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并联的复合节流结构中,一级节流元件为第三节流结构52,其二级节流元件为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的并联结构。此时室外换热器30作为蒸发器,室内换热器20作为冷凝器,冷媒经压缩机10压缩后,从排气口排出,进入室内换热器20,在室外换热器30内冷凝放热后呈液态。液态冷媒流经第三节流结构52进行一级节流后,进入闪蒸器40闪发,闪发后的气体经补气管路进入压缩机10,另一部分冷媒流经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的并联结构进行二次节流后呈气态。之后进入压缩机10进行压缩,至此,一个制热循环结束。
如图4所示,在变容双级压缩机的实施例三中,当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并联的复合节流结构中,一级节流元件为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的并联结构,其二级节流元件也为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的并联结构。此时室外换热器30作为冷凝器,室内换热器20作为蒸发器,冷媒经压缩机10压缩后,从排气口排出,进入室外换热器30,在室外换热器30内冷凝放热呈液态。液态冷媒流经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的并联结构进行一级节流后,进入闪蒸器40闪发,闪发后的气体经补气管路进入压缩机10,另一部分冷媒流经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的并联结构进行二次节流。冷媒经节流后进入室内换热器20蒸发吸热,之后进入压缩机10进行压缩,至此,一个制冷循环结束。
当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并联的复合节流结构中,一级节流元件为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的并联结构,其二级节流元件也为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的并联结构。此时室外换热器30作为蒸发器,室内换热器20作为冷凝器,冷媒经压缩机10压缩后,从排气口排出,进入室内换热器20,在室外换热器30内冷凝放热后呈液态。液态冷媒流经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的并联结构进行一级节流后,进入闪蒸器40闪发,闪发后的气体经补气管路进入压缩机10,另一部分冷媒流经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的并联结构进行二次节流后呈气态。之后进入压缩机10进行压缩,至此,一个制热循环结束。
如图5所示,在双级压缩机的实施例一中,当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并联的复合节流结构中,一级节流元件为第二节流结构51,其二级节流元件为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的并联结构。其运行状况与变容双级压缩机的实施例一的运行状况相同。
当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并联的复合节流结构中,一级节流元件为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的并联结构,其二级节流元件为第二节流结构51。其运行状况与变容双级压缩机的实施例一的运行状况相同。
如图6所示,在双级压缩机的实施例二中,当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并联的复合节流结构中,一级节流元件为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的并联结构,其二级节流元件为第三节流结构52。其运行状况与变容双级压缩机的实施例二的运行状况相同。
当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并联的复合节流结构中,一级节流元件为第三节流结构52,其二级节流元件为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的并联结构。其运行状况与变容双级压缩机的实施例二的运行状况相同。
如图7所示,在双级压缩机的实施例三中,当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并联的复合节流结构中,一级节流元件为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的并联结构,其二级节流元件也为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的并联结构。其运行状况与变容双级压缩机的实施例三的运行状况相同。
当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并联的复合节流结构中,一级节流元件为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的并联结构,其二级节流元件也为毛细管71和电子膨胀阀72的并联结构。其运行状况与变容双级压缩机的实施例三的运行状况相同。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一节流结构,能够有效的降低系统因冷媒流量波动所造成的系统的不稳定性以及提高系统整体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节流结构,能够有效改善二级节流系统(如双级、变容双级压缩空调系统)中制冷、制热节流特性不一致的问题。在制冷时,室内换热器作为蒸发器;在制热时,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此方式能够克服了常规系统制热运行时,单一的电子膨胀阀或者毛细管节流效果差,造成制热、制冷能力偏低的问题。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在实现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能有效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为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换热系统。其中,该换热系统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包括:
压缩机(10)、室内换热器(20)、室外换热器(30)以及第一节流结构;
其中,所述压缩机(10)、所述室内换热器(20)以及所述室外换热器(30)首尾顺次连通,所述第一节流结构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个节流件,所述第一节流结构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20)和所述室外换热器(3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
闪蒸器(40),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20)和所述室外换热器(30)之间的管路上,且所述闪蒸器(40)与所述压缩机(10)连通,所述第一节流结构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20)与所述闪蒸器(40)连通的管路上,和/或
所述第一节流结构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30)与所述闪蒸器(40)连通的管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结构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20)与所述闪蒸器(40)连通的管路上,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结构(51),所述第二节流结构(51)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30)与所述闪蒸器(40)连通的管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结构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30)与所述闪蒸器(40)连通的管路上,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三节流结构(52),所述第三节流结构(52)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20)与所述闪蒸器(40)连通的管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
电磁阀(60),设置在所述闪蒸器(40)与所述压缩机(10)连通的管路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毛细管(71)和至少一个电子膨胀阀(7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0)包括双级压缩机或单级压缩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
四通阀(80),所述室内换热器(20)和所述室外换热器(30)均通过所述四通阀(80)与所述压缩机(10)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
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压缩机(10)与所述四通阀(80)连通的管路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室外换热器(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室内换热器(20)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室外换热器(30)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压缩机(10)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20)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0)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一节流结构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20)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30)的第二端连通的管路上。
11.一种空调器,包括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为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系统。
CN201621069439.0U 2016-09-20 2016-09-20 换热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06094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69439.0U CN206094345U (zh) 2016-09-20 2016-09-20 换热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69439.0U CN206094345U (zh) 2016-09-20 2016-09-20 换热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94345U true CN206094345U (zh) 2017-04-12

Family

ID=58479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69439.0U Active CN206094345U (zh) 2016-09-20 2016-09-20 换热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943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3069A (zh) * 2016-09-20 2017-02-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3069A (zh) * 2016-09-20 2017-02-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45060B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208238292U (zh) 空调系统
CN210832604U (zh) 空调器
CN109654764A (zh) 一种双级增焓系统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CN106885315A (zh) 一种空调器
CN2879058Y (zh) 带补气回路的新型热泵空调系统
CN207335011U (zh) 空调系统
CN104949377A (zh) 空调器
CN108119953A (zh) 分体式热泵空调器
CN215638160U (zh) 一种空调换热系统、空调器
CN206094345U (zh) 换热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7490091A (zh) 空调器
CN109386989B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CN203501358U (zh) 空调系统
CN107883600A (zh) 一拖二空调系统
CN206291521U (zh) 空调系统
CN110345573A (zh) 一种除湿换热装置
CN206310607U (zh) 一种用于提高空调制热效果的控制系统和空调器
CN206875758U (zh) 一种换热器及热泵空调器
CN206755650U (zh) 一种双温热源热泵系统
CN208547138U (zh)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2747515U (zh) 一种多级热管热泵复合系统
CN106642768A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102072531A (zh) 四管式热回收多联机空调系统
CN204787396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