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93797U - 路灯 - Google Patents

路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93797U
CN206093797U CN201621143998.1U CN201621143998U CN206093797U CN 206093797 U CN206093797 U CN 206093797U CN 201621143998 U CN201621143998 U CN 201621143998U CN 206093797 U CN206093797 U CN 206093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lid
support base
supply lid
street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4399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国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Da Heller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Da Heller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Da Heller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Da Heller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4399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93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93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9379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路灯,解决了铰接于壳体上的电源盖难以拆装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当固定盖盖合于支撑座的上端面时,第一半圆卡接孔与第二半圆卡接孔相互贴合以形成圆形的轴孔,两个转轴转动穿设于对应的轴孔内,以使电源盖与壳体铰接,本实用新型的路灯,第一半圆卡接孔与第二半圆卡接孔共同构成完整的轴孔,使转轴穿设于其中,便能将电源盖铰接于壳体上,使电源盖能够以转轴为中心在壳体上进行翻转;拆卸电源盖时,只需将固定盖从支撑座上拆下,便能将转轴从支撑座上取下;相较于现有技术,无需拆卸转轴,也不必将手伸入电源盖的内部进行操作,使电源盖的整体拆装过程更加简单快捷。

Description

路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特别涉及路灯。
背景技术
传统的路灯采用高压钠灯作为光源,发光效率低,造成了能源的巨大浪费。当前随着节能要求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提升,将传统路灯光源用新型LED光源替换改造是必然趋势。开发新型高效、节能、寿命长、显色指数高、环保的LED路灯对城市照明节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专利申请号为201520256872.4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路灯,其包括灯杆连接件、灯头,灯头包括电源驱动部和发光部,电源驱动部包括壳体和电源盖,壳体内设有电源驱动腔,电源盖铰接于壳体上,壳体另一端还铰接有用于扣紧电源盖的扣紧板,壳体与电源盖之间设有环形密封圈,壳体上还设有电源盖支撑架。
上述的模块化路灯通过将路灯模块化设置,使得当路灯出现故障时,可以对路灯进行模块化维修,当电源驱动部出现故障时,可以打开电源盖对内部进行维修。电源盖与壳体之间多采用铰链的方式进行铰接,或者分别在电源盖与壳体的连接处固定轴套,两个轴套的端面相互抵接且同心设置,使得两个轴套的穿孔相互连通,然后在两个穿孔内同心穿设一铰接轴,以将两个轴套铰接在一起。
可采用上述铰接方式,为了保证电源盖与壳体之间的牢固性,铰接轴与轴套的穿孔之间往往需要紧密配合,这样一来,在拆装电源盖时,需要花费大量的力气将铰接轴从两个轴套之间进行插拔,同时从美观度以及保持电源盖上端面的平整度考虑,通常会将铰接的结构设置在电源盖的内部,使得在拆装电源盖时,人们需要将手伸入壳体和电源盖之间进行操作,极为不便,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路灯,其电源盖与壳体之间的铰接结构能够很方便地进行拆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路灯,包括电源驱动部和发光部,所述电源驱动部包括壳体和电源盖,所述壳体的内部向下凹陷以形成与电源盖配合的容腔,所述容腔靠近发光部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座,所述电源盖靠近发光部的一端开设有供支撑座容纳的开槽,所述开槽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均向内延伸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呈同心设置,所述支撑座的上端面开设有供两个转轴一一转动卡接的第一半圆卡接孔,所述支撑座的上端面盖合有固定盖,所述固定盖的盖合面上开设有供两个转轴一一转动卡接的第二半圆卡接孔,所述固定盖通过螺钉与支撑座的上端面固定,所述固定盖与开槽的底部之间保持有间隙;
当固定盖盖合于支撑座的上端面时,所述第一半圆卡接孔与第二半圆卡接孔相互贴合以形成圆形的轴孔,两个所述转轴转动穿设于对应的轴孔内,以使电源盖与壳体铰接。
采用上述方案,壳体内的容腔能够用来放置路灯的驱动电源及其控制线路,在壳体上安装电源盖时,可以将开槽两侧的转轴放置到支撑座的第一半圆卡接孔上,使电源盖的端部完成定位,将固定盖盖合于支撑座上,使第二半圆卡接孔卡接到转轴的另一侧,便能使第一半圆卡接孔与第二半圆卡接孔共同构成完整的轴孔,使转轴穿设于其中,便能将电源盖铰接于壳体上,使电源盖能够以转轴为中心在壳体上进行翻转;其中开槽为支撑座提供了容纳空间,使电源盖的长度得到缩减,以减小路灯整体的占用空间,同时电源盖也不会突出于支撑座的表面,使路灯整体看上去更加美观;固定盖与开槽之间的间隙能够为电源盖的翻转提供充足的空间,使得电源盖在进行翻转时更加顺畅,不易卡住;拆卸电源盖时,只需将固定盖从支撑座上拆下,便能将转轴从支撑座上取下;相较于现有技术,无需拆卸转轴,也不必将手伸入电源盖的内部进行操作,使电源盖的整体拆装过程更加简单快捷。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座的侧面沿水平方向向下开设有斜面。
采用上述方案,斜面使得支撑座的底部大于其顶部,从而形成堤形,以使支撑座起到支撑发光部的作用,使发光部与壳体连接得更加稳固。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盖沿着靠近开槽底部的方向水平延伸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延伸超出至开槽的底部以抵接于电源盖的下端面。
采用上述方案,限位板能够在电源盖合上时,通过开槽抵住电源盖的下端面,以限定电源盖的位置,使电源盖不会在重力作用下直接压合于壳体上方,以减小壳体的负荷。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板与斜面之间衔接有若干支撑板。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支撑座的侧面开设有斜面,使得支撑板与斜面之间形成夹角,当电源盖盖合时,开槽的底面抵压于限位板上,会使限位板与斜面之间的应力集中,容易造成限位板断裂;支撑板起到支撑限位板的作用,使得限位板在受到电源盖的挤压时不易断裂。
作为优选,所述电源盖靠近支撑座的一侧开设有斜切面,所述斜切面分布于开槽的两侧,当电源盖盖合于壳体上时,所述斜切面与容腔侧面之间的间隙由下至上逐渐增加。
采用上述方案,若电源盖用于铰接的一侧与容腔之间紧密配合,当电源盖向上翻起时,电源盖的端部容易抵接在容腔的一侧,从而限定了电源盖的开合角度,使人们在容腔内维修电源驱动时非常不便;斜切面的设置使电源盖在向上翻起时,能够与容腔的侧壁之间保持充分的间隙,使得电源盖在进行翻转时,其两侧不会与容腔的侧壁相抵触,增加了电源盖的开合角度,更加人性化。
作为优选,所述容腔内铰接有摇杆,所述摇杆的端部固定有撑杆,所述电源盖的内侧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开设有供撑杆卡接的卡槽;
当电源盖翻起时,所述摇杆驱动撑杆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采用上述方案,当人们翻开电源盖进行维修时,通过将摇杆端部的撑杆卡接于支撑块的卡槽内,便能将电源盖通过摇杆支撑起来,使得人们无需一直用手扶着电源盖使电源盖保持常开状态,增加了操作的便利性,更加人性化。
作为优选,所述摇杆的转动平面与电源盖的转动平面一致,所述撑杆与卡槽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摇杆的转动平面,所述支撑块远离支撑座的一端设有引导撑杆滑移至卡槽内的引导面,所述支撑块靠近支撑座的一端固定有抵接于卡槽开口的弹性隔板,所述弹性隔板的端部沿着远离支撑座的方向延伸有用于隔挡撑杆的隔挡板,所述隔挡板与电源盖之间的间隔逐渐减小。
采用上述方案,摇杆的转动平面与电源盖的转动平面一致,且卡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摇杆的转动平面,使得在操作摇杆时,撑杆能够更加快速顺畅地卡入到卡槽内,而不会产生其他方向的位置偏移,从而提高支撑起电源盖的效率;隔挡板与引导面之间形成了滑移槽,使撑杆能够在电源盖翻起时自动沿着引导面卡入支撑块的卡槽内,省去了人工操作摇杆的麻烦,提高了电源板翻起时的效率,同时隔挡板起到阻挡撑杆的作用,使得撑杆能够始终位于隔挡板所形成的滑移槽内,而不会脱离,方便电源盖多次开启,弹性隔板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使撑杆在卡接至卡槽内时,弹性隔板能够封住卡槽,使撑杆不易从卡槽内脱离,从而增加了支撑起电源盖时的牢固性。
作为优选,所述隔挡板的自由端向内弯曲以形成挡钩。
采用上述方案,挡钩能够封住隔挡板的端部,使撑杆不会从隔挡板内脱离。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远离支撑座的一端设有用于扣紧电源盖的锁扣机构,所述锁扣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驱动板、垂直延伸于驱动板上端的扣接板、固定于扣接板底面的卡扣、开设于电源盖远离支撑座的一端且位于电源盖外侧的凹槽、开设于凹槽的底面以供卡扣扣接的扣接槽以及开设于壳体远离支撑座的一端以容纳驱动板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底边枢接有横轴,所述横轴的两端均向下延伸有传动杆,两根所述传动杆的端部均向外延伸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长度方向与横轴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驱动板靠近横轴的一面设有两个枢接座,所述枢接座上开设有供连接轴一一穿设的穿孔。
采用上述方案,当电源盖盖合于壳体上时,通过将扣接板底面的卡扣扣接于扣接槽内,然后向前推动驱动板便能方便快速地将电源盖的端部与壳体进行固定,使电源盖无法翻起;拆卸电源盖时,只需通过驱动板将卡扣脱离扣接槽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板远离横轴的一面设有沿垂直于驱动板的板面方向延伸的按压板。
采用上述方案,按压板方便人们对驱动板进行着力,使得驱动板更易驱动卡扣脱离扣接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电源盖上的铰接结构更易从壳体上进行拆装;
2、当电源盖翻起时,摇杆与撑杆的配合能够将电源盖自动撑起,使得维修更加方便,更加人性化;
3、锁扣机构能够快速对电源盖的活动端与壳体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2为图1所示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一中固定盖的盖合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中:1、发光部;2、壳体;3、电源盖;4、容腔;5、支撑座;6、开槽;7、转轴;8、第一半圆卡接孔;9、固定盖;10、第二半圆卡接孔;11、螺钉;12、斜面;13、限位板;14、支撑板;15、斜切面;16、摇杆;17、撑杆;18、支撑块;19、卡槽;20、引导面;21、弹性隔板;22、隔挡板;23、挡钩;24、驱动板;25、扣接板;26、卡扣;27、凹槽;28、扣接槽;29、放置槽;30、横轴;31、传动杆;32、连接轴;33、枢接座;34、穿孔;35、按压板;36、环形密封圈;37、环形密封槽;38、连接块;39、固定孔;40、螺纹孔;41、铰接座;42、铰接轴;43、铰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路灯,如图1所示,包括电源驱动部和发光部1,发光部1内安装有发光模组。电源驱动部包括壳体2和电源盖3,壳体2的内部向下凹陷以形成与电源盖3配合的容腔4,容腔4内用于存放路灯的驱动电源模组及其控制线路。电源盖3盖合于壳体2的容腔4上,容腔4的开口处设有环形密封圈36,电源盖3的内侧端面设有环形密封槽37,当电源盖3合上时,环形密封圈36正好卡嵌于环形密封槽37内,从而增加电源盖3和壳体2之间的密封性,防止外界水分渗入到容腔4内,避免容腔4内的驱动电源模组受潮。
如图2所示,容腔4靠近发光部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座5,支撑座5的侧面沿水平方向向下开设有斜面12,使得支撑座5形成一个堤形,从而增加其稳固性,还能增加发光部1和电源驱动部之间的牢固性。
如图2所示,电源盖3靠近发光部1的一端开设有供支撑座5容纳的开槽6,开槽6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均向内延伸有转轴7,开槽6的两侧均设有连接块38,两个连接块38均固定于电源盖3的内侧,两根转轴7的端部分别固定于两个连接块38相对的端面上,且两个转轴7呈同心设置。
如图2所示,支撑座5的上端面开设有供两个转轴7一一转动卡接的第一半圆卡接孔8,第一半圆卡接孔8的形状为端面呈半圆的柱体,其圆弧面开设于支撑座5的上端面。两个第一半圆卡接孔8分别位于支撑座5上端面的两侧,并且呈同心设置,同时两个第一半圆卡接孔8向外的一端分别延伸至支撑座5的两侧以形成开口。
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座5的上端面盖合有固定盖9,固定盖9的盖合面上开设有供两个转轴7一一转动卡接的第二半圆卡接孔10,第二半圆卡接孔10的形状为端面呈半圆的柱体,其圆弧面开设于固定盖9的盖合面上。两个第二半圆卡接孔10分别开设于固定盖9的盖合面的两侧,并且呈同心设置,同时两个第二半圆卡接孔10朝外的一端分别延伸至固定盖9的两侧以形成开口。
如图3所示,在固定盖9的端面对称开设两个固定孔39,在支撑座5的上端面开设有两个与固定孔39一一对应的螺纹孔40,将螺钉11穿设于对应的固定孔39与螺纹孔40之间,便能通过螺钉11将固定盖9固定在支撑座5上。
当固定盖9盖合于支撑座5的上端面时,第一半圆卡接孔8与对应的第二半圆卡接孔10相互贴合以形成圆形的轴孔,轴孔的端面形状为两个半圆相互拼接而成的完整的圆形,两个轴孔分别对称位于支撑座5的两侧,且呈同心设置,以供开槽6两侧的转轴7穿设,进而使电源盖3与壳体2铰接。
如图2所示,固定盖9沿着靠近开槽6底部的方向水平延伸有限位板13,限位板13延伸超出至开槽6的底部以抵接于电源盖3的下端面,当电源盖3合上时,限位板13能够抵接于开槽6的底面,以限定电源盖3的位置,从而减小电源盖3与壳体2之间的压力。限位板13与斜面12之间衔接有若干支撑板14,支撑板14优选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于支撑座5的两侧。
其中开槽6优选开设于电源盖3侧边的中间位置,支撑座5优选设置于容腔4侧边的中间位置,使得电源盖3能够铰接在容腔4侧边的中间位置,进而使电源盖3在开合时受力更加平衡。
固定盖9与开槽6的底部之间保持有间隙,为电源盖3的开合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使得电源盖3在进行开合时更加顺畅。如图4所示,且电源盖3靠近支撑座5的一侧开设有斜切面15,斜切面15分布于开槽6的两侧。当电源盖3盖合于壳体2上时,斜切面15与容腔4的侧面之间的间隙由下至上逐渐增加,从而形成一定角度。当电源盖3翻起时,电源盖3靠近支撑座5一侧的端面与容腔4侧面之间的间隙及角度逐渐减小,这时斜切面15为电源盖3的翻起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使电源盖3在翻起时不会受到阻碍,同时开合的角度也更大。
电源盖3的具体拆装过程如下:
安装电源盖3时,将开槽6两侧的转轴7对准支撑座5两侧的第一半圆卡接孔8,然后将两根转轴7卡接至对应的第一半圆卡接孔8内,这时转轴7侧面的一半贴合于第一半圆卡接孔8的圆弧面,另一半裸露在外面,并突出于支撑座5的上端面;再将电源盖3以转轴7为中心进行翻起,使电源盖3保持打开状态,这时开槽6相对于支撑座5的上端面呈倾斜状态。
接着进行固定盖9的安装,将固定盖9设有限位板13的一端朝向开槽6,并嵌入至开槽6内,然后将固定盖9贴合在支撑座5的上端面,使第二半圆卡接孔10卡接至转轴7裸露在外的侧面上,以使第一半圆卡接孔8与第二半圆卡接孔10共同构成完整的轴孔包裹于转轴7的外侧,使得转轴7能够穿设在轴孔内进行转动。这时固定孔39与对应的螺纹孔40相连通,最后将螺钉11插入至固定孔39与螺纹孔40之间并拧紧,使固定盖9完成固定,便能将电源盖3铰接于壳体2上。
拆卸电源盖3时,先将螺钉11全都从固定盖9上拧下,使固定盖9能够从支撑座5上分离,然后将开槽6内的转轴7脱离第一半圆卡接孔8,便能将电源盖3从壳体2上拆卸下来。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容腔4内铰接有摇杆16,摇杆16的端部固定有撑杆17,撑杆17横向设置,摇杆16的数量优选为两根,两根摇杆16相互平行且分别固定于撑杆17的两端,每根摇杆16的端部垂直固定于撑杆17的端部,从而形成倒置的“U”型。容腔4的底部固定有两个沿转轴7的轴向间隔排列的铰接座41,每个铰接座41上均开设有与转轴7的轴向一致的铰接孔43。每根摇杆16的铰接端均向外延伸有同轴设置的铰接轴42,两根铰接轴42均垂直于对应的摇杆16,且分别转动穿设于对应的铰接孔43内,使摇杆16能够在铰接座41上进行摇摆,以驱动撑杆17进行周向运动,且摇杆16的转动平面与电源盖3的转动平面一致。
如图5所示,电源盖3的内侧设有支撑块18,支撑块18位于两根摇杆16之间,支撑块18上开设有供撑杆17卡接的卡槽19,卡槽19位于支撑块18的下端,且开口朝向支撑座5。撑杆17与卡槽19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摇杆16的转动平面。支撑块18远离支撑座5的一端设有引导撑杆17滑移至卡槽19内的引导面20,引导面20沿着远离支撑座5的方向并朝着靠近电源盖3的方向倾斜。支撑块18靠近支撑座5的一端固定有抵接于卡槽19开口的弹性隔板21,弹性隔板21由不锈钢片制成,其具有较佳的弹性,且在自然状态下,弹性隔板21抵接于卡槽19的开口,并向外延伸出一端距离以作为引导撑杆17进入卡槽19的引导平面。弹性隔板21的端部沿着远离支撑座5的方向延伸有用于隔挡撑杆17的隔挡板22,即当撑杆17未卡接在卡槽19内时,如图6所示,撑杆17能够在隔挡板22与引导面20所形成的滑道内移动,且两根摇杆16分别位于隔挡板22的两侧,即隔挡板22连同弹性隔板21滑移穿设于两根摇杆16之间。隔挡板22与电源盖3之间的间隔逐渐减小,即隔挡板22沿着靠近电源盖3的端面方向倾斜,隔挡板22的自由端向内弯曲以形成挡钩23,避免撑杆17在滑移过程中离开隔挡板22所形成的滑道。
上述结构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电源盖3处于闭合状态时,摇杆16向前倾斜,使撑杆17位于隔挡板22和引导面20所形成的滑道内。当电源盖3翻开时,隔挡板22随之抬起,从而将撑杆17提起,使摇杆16在撑杆17的作用下翻起,同时撑杆17沿着隔挡板22的内侧面向下移动至支撑块18的引导面20上,再由引导面20滑移至弹性隔板21的内侧面。这时,随着电源盖3翻起角度的增加,撑杆17挤压弹性隔板21的作用力不断增大,使得弹性隔板21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卡槽19的开口打开,使撑杆17能够沿着弹性隔板21的板面自动滑移至卡槽19内。接着弹性隔板21不再受到挤压,从而恢复初始形态,重新抵接于卡槽19的开口。最后松开电源盖3,撑杆17已经牢牢卡接在卡槽19内,使位于撑杆17两侧的摇杆16能够支撑起电源盖3。
若需重新合上电源盖3,只需用手握住摇杆16向外拉,以克服弹性隔板21的弹力将撑杆17从卡槽19内取出,以解除摇杆16的支撑状态,使得电源盖3能够重新合上。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壳体2远离支撑座5的一端设有用于扣紧电源盖3的锁扣机构,锁扣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驱动板24、垂直延伸于驱动板24上端的扣接板25、固定于扣接板25底面的卡扣26、开设于电源盖3远离支撑座5的一端且位于电源盖3外侧的凹槽27、开设于凹槽27的底面以供卡扣26扣接的扣接槽28以及开设于壳体2远离支撑座5的一端以容纳驱动板24的放置槽29。驱动板24与扣接板25组合形成了“L”形的扣板,其中凹槽27的深度与扣接板25的厚度一致,使得扣接板25扣接于凹槽27内时,电源盖3的上端面能够更加平整。
如图7所示,放置槽29的底边枢接有横轴30,横轴30的两端均向下延伸有传动杆31,两根传动杆31的端部均向外延伸有连接轴32,连接轴32的长度方向与横轴30的长度方向一致,驱动板24靠近横轴30的一面设有两个枢接座33,枢接座33上开设有供连接轴32一一穿设的穿孔34。上述结构使得驱动板24的底部能够以横轴30为中心,传动杆31为半径进行前后方向的圆周运动,使得扣接板25能够在靠近凹槽27的同时向下压,以驱动卡扣26下压到电源盖3的扣接槽28内,从而完成电源盖3的固定。其中卡扣26的底面形状优选为圆弧形,且扣接槽28的底面形状也优选为适应于卡扣26形状的圆弧形,使得卡扣26在扣接时更加顺畅。
如图8所示,驱动板24远离横轴30的一面设有沿垂直于驱动板24的板面方向延伸的按压板35,按压板35优选为两块,两块按压板35分别对称设置于驱动板24的两侧。
锁扣机构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电源盖3处于闭合状态时,凹槽27与放置槽29的位置相对,将扣接板25上的卡扣26对准凹槽27内的扣接槽28,并抵接于扣接槽28上,如图8所示的状态,这时传动杆31呈向外倾斜状态,且枢接座33位于放置槽29的下方;然后朝着放置槽29的方向推动驱动板24,使驱动板24能够在传动杆31的拉力作用下,既能向前移动,又能向下压,从而将卡扣26扣接至扣接槽28内;这时,由于卡扣26的横向位置被限定,在传动杆31的支撑作用下,扣接板25无法从卡扣26内脱离。且驱动板24移动至放置槽29内,同时扣接板25卡嵌至凹槽27内。这时完成了锁扣机构对电源盖3的固定,使电源盖3不会翻起。
在翻起电源盖3以前,只需按住两个按压板35并且向下压,使得驱动板24能够以连接轴32为中心向外倾斜,如图9所示,从而驱动扣接板25翘起,以将卡扣26从扣接槽28内脱离,便可解除对电源盖3的锁定,使得电源盖3能够翻起。

Claims (10)

1.一种路灯,包括电源驱动部和发光部(1),所述电源驱动部包括壳体(2)和电源盖(3),所述壳体(2)的内部向下凹陷以形成与电源盖(3)配合的容腔(4),其特征是:所述容腔(4)靠近发光部(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座(5),所述电源盖(3)靠近发光部(1)的一端开设有供支撑座(5)容纳的开槽(6),所述开槽(6)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均向内延伸有转轴(7),两个所述转轴(7)呈同心设置,所述支撑座(5)的上端面开设有供两个转轴(7)一一转动卡接的第一半圆卡接孔(8),所述支撑座(5)的上端面盖合有固定盖(9),所述固定盖(9)的盖合面上开设有供两个转轴(7)一一转动卡接的第二半圆卡接孔(10),所述固定盖(9)通过螺钉(11)与支撑座(5)的上端面固定,所述固定盖(9)与开槽(6)的底部之间保持有间隙;
当固定盖(9)盖合于支撑座(5)的上端面时,所述第一半圆卡接孔(8)与第二半圆卡接孔(10)相互贴合以形成圆形的轴孔,两个所述转轴(7)转动穿设于对应的轴孔内,以使电源盖(3)与壳体(2)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灯,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座(5)的侧面沿水平方向向下开设有斜面(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灯,其特征是:所述固定盖(9)沿着靠近开槽(6)底部的方向水平延伸有限位板(13),所述限位板(13)延伸超出至开槽(6)的底部以抵接于电源盖(3)的下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灯,其特征是:所述限位板(13)与斜面(12)之间衔接有若干支撑板(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灯,其特征是:所述电源盖(3)靠近支撑座(5)的一侧开设有斜切面(15),所述斜切面(15)分布于开槽(6)的两侧,当电源盖(3)盖合于壳体(2)上时,所述斜切面(15)与容腔(4)侧面之间的间隙由下至上逐渐增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灯,其特征是:所述容腔(4)内铰接有摇杆(16),所述摇杆(16)的端部固定有撑杆(17),所述电源盖(3)的内侧设有支撑块(18),所述支撑块(18)上开设有供撑杆(17)卡接的卡槽(19);
当电源盖(3)翻起时,所述摇杆(16)驱动撑杆(17)卡接于所述卡槽(19)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路灯,其特征是:所述摇杆(16)的转动平面与电源盖(3)的转动平面一致,所述撑杆(17)与卡槽(19)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摇杆(16)的转动平面,所述支撑块(18)远离支撑座(5)的一端设有引导撑杆(17)滑移至卡槽(19)内的引导面(20),所述支撑块(18)靠近支撑座(5)的一端固定有抵接于卡槽(19)开口的弹性隔板(21),所述弹性隔板(21)的端部沿着远离支撑座(5)的方向延伸有用于隔挡撑杆(17)的隔挡板(22),所述隔挡板(22)与电源盖(3)之间的间隔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路灯,其特征是:所述隔挡板(22)的自由端向内弯曲以形成挡钩(2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灯,其特征是:所述壳体(2)远离支撑座(5)的一端设有用于扣紧电源盖(3)的锁扣机构,所述锁扣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驱动板(24)、垂直延伸于驱动板(24)上端的扣接板(25)、固定于扣接板(25)底面的卡扣(26)、开设于电源盖(3)远离支撑座(5)的一端且位于电源盖(3)外侧的凹槽(27)、开设于凹槽(27)的底面以供卡扣(26)扣接的扣接槽(28)以及开设于壳体(2)远离支撑座(5)的一端以容纳驱动板(24)的放置槽(29),所述放置槽(29)的底边枢接有横轴(30),所述横轴(30)的两端均向下延伸有传动杆(31),两根所述传动杆(31)的端部均向外延伸有连接轴(32),所述连接轴(32)的长度方向与横轴(30)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驱动板(24)靠近横轴(30)的一面设有两个枢接座(33),所述枢接座(33)上开设有供连接轴(32)一一穿设的穿孔(3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路灯,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板(24)远离横轴(30)的一面设有沿垂直于驱动板(24)的板面方向延伸的按压板(35)。
CN201621143998.1U 2016-10-21 2016-10-21 路灯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093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43998.1U CN206093797U (zh) 2016-10-21 2016-10-21 路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43998.1U CN206093797U (zh) 2016-10-21 2016-10-21 路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93797U true CN206093797U (zh) 2017-04-12

Family

ID=58484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43998.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093797U (zh) 2016-10-21 2016-10-21 路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9379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5734A (zh) * 2016-10-21 2018-05-01 宁波兴莱达灯具有限公司 路灯
WO2020087776A1 (zh) * 2018-10-30 2020-05-07 广东洲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安装壳体及led路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5734A (zh) * 2016-10-21 2018-05-01 宁波兴莱达灯具有限公司 路灯
CN107975734B (zh) * 2016-10-21 2023-03-24 宁波兴莱达灯具有限公司 路灯
WO2020087776A1 (zh) * 2018-10-30 2020-05-07 广东洲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安装壳体及led路灯
EP3812655A4 (en) * 2018-10-30 2022-03-30 Guangdong Unilumin Energy Savings Technology Co. Ltd. MOUNTING SHELL AND LED STREETLIGHT
AU2019371560B2 (en) * 2018-10-30 2022-06-09 Guangdong Unilumi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Mounting shell and led street lamp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24021A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照明led路灯
CN107975734A (zh) 路灯
CN206093797U (zh) 路灯
CN106931358A (zh) 一种稳固式照明led路灯
CN106931359A (zh) 一种园林照明led路灯
CN208365240U (zh) 一种环保电力便携式led灯
CN218523437U (zh) 一种方便调节角度的矿用照明装置
CN110906242A (zh) 一种电力检修用多亮度专用照明装置
CN214700526U (zh) 一种分合一体太阳能墙灯
CN211232537U (zh) 一种壁挂式led灯装置
CN213691212U (zh) 一种医院用组合式应急指示牌
CN212226764U (zh) 一种酒杯形台灯
CN111271671A (zh) 一种自动伸缩灯笼及其使用方法
CN218523442U (zh) 一种挂墙式应急led手提灯
CN220433461U (zh) 一种道路施工用警示牌
CN209876824U (zh) 一种便于拼接的智能照明光源
CN207635018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led迷你线条灯
CN219414592U (zh) 一种幕墙灯具安装组件
CN208886691U (zh) 一种快速切换倾斜角度的led灯具
CN216896874U (zh) 一种安全型led矿灯灯管
CN221172031U (zh) 一种安装方便的嵌入式吸顶灯
CN215489376U (zh) 一种高透光智能led筒灯
CN209782421U (zh) 一种可水平旋转的遮阳led路灯
CN211574833U (zh) 可调节灯源照射角度的室内设计落地灯具
CN213065939U (zh) 一种便于维修工人安全拆装的太阳能路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32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32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