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76730U - 正负离子产生电路与正负离子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正负离子产生电路与正负离子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76730U
CN206076730U CN201621141557.8U CN201621141557U CN206076730U CN 206076730 U CN206076730 U CN 206076730U CN 201621141557 U CN201621141557 U CN 201621141557U CN 206076730 U CN206076730 U CN 206076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osting
diode
tip
anion
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4155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亓文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Youm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Youm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Youm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Youm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4155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76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76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767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正负离子产生电路与正负离子发生器,涉及空气净化领域。该正负离子产生电路包括升压振荡单元、整流滤波单元、正离子产生尖端、负离子产生尖端以及相对零位电极。该正离子产生尖端与该负离子产生尖端相对设置,该相对零位电极设置于该正离子产生尖端与该负离子产生尖端之间,该正离子产生尖端与该负离子产生尖端均用于电离空气分子,该相对零位电极用于屏蔽电离空气分子后产生的正离子与负离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正负离子发生器不仅能提高正负离子产生效率,而且还能有效地抑制高压放电所产生的臭氧含量。

Description

正负离子产生电路与正负离子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正负离子产生电路与正负离子发生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空气质量不断恶化,如何净化空气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空气净化器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而这其中,正负离子发生器由于其超强的杀菌、除尘、消烟以及除异味等功能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
正负离子发生器是一种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的装置。正负离子发生器将低电压通过升压电路升压成为正高压和负高压,在正高压电场和负高压电场作用下电离空气,产生大量正离子和负离子。由于此装置产生负高压电场比正高压电场强,所以产生的负离子量始终大于正离子量。中和反应后多余的负离子仍然存在于空气中,可以达到除尘、消烟及除异味的功能,从而改善空气的质量。
但是,传统的正负离子发生器在正负尖端电极所产生的正负离子,会立即相互吸引而中和成分子结构,从而使正负离子产生的效率较低。并且,由于高压放电导致产生的臭氧含量较高,对人体产生危害。
如何改善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关注的焦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负离子产生电路与正负离子发生器,以实现抑制高压放电所产生的臭氧含量与提高正负离子产生效率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正负离子产生电路,包括升压振荡单元、整流滤波单元、正离子产生尖端、负离子产生尖端以及相对零位电极,所述升压振荡单元和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电连接,所述正离子产生尖端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正高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负离子产生尖端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负高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相对零位电极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相对零位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升压振荡单元用于对一外接电源输出的直流电压进行升压与振荡,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用于对升压振荡后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与滤波,所述正离子产生尖端与所述负离子产生尖端相对设置,所述相对零位电极设置于所述正离子产生尖端与所述负离子产生尖端之间,所述正离子产生尖端与所述负离子尖端均用于电离空气分子,所述相对零位电极用于屏蔽电离空气分子后产生的正离子与负离子。
进一步地,所述相对零位电极设置于所述正离子产生尖端与所述负离子产生尖端的中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滤波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正高压输出端、负高压输出端以及相对零位电压输出端,所述升压振荡单元的输出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相对零位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正高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升压振荡单元的输出端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负高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容值不同且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串联于所述相对零位电极输出端与所述负高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电容值不同且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四电容串联于所述正高压输出端与所述升压振荡电路的输出端的另一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升压振荡单元包括第一升压振荡模块、第二升压振荡模块,所述第一升压振荡模块、所述第二升压振荡模块以及所述整流滤波单元依次电连接,所述第一升压振荡模块用于对所述外接电源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进行升压与振荡,并向所述第二升压振荡模块输出第一交流电压,所述第二升压振荡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交流电压,将所述第一交流电压整流为第二直流电压,将所述第二直流电压进行升压与振荡,并向所述整流滤波单元输出第二交流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压振荡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三极管以及第一变压器,所述第一变压器包括第一初级线圈、第二初级线圈以及第一次级线圈,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用于分别与所述外接电源的正极以及所述第一初级线圈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外接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用于与所述外接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二初级线圈串联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外接电源的负极之间,所述次级线圈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升压振荡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压振荡模块还包括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串联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外接电源的负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升压振荡电路包括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五电容以及第二变压器,所述第四二极管与所述第五电容串联于所述第一升压振荡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外接电源的负极之间,且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升压振荡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为高压触发二极管,所述第二变压器包括第三初级线圈与第二次级线圈,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三初级线圈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外接电源的负极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正负离子产生电路还包括电路保护单元,所述电路保护单元串联于所述外接电源的正极与所述升压振荡单元之间,所述电路保护单元包括第六二极管与第三电阻,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外接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线圈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正负离子发生器,包括外壳与上述的正负离子产生电路,所述正负离子产生电路安装于所述外壳,所述正离子产生尖端、所述负离子产生尖端以及所述相对零位电极均从所述外壳内穿过所述外壳并位于所述外壳外。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正离子产生尖端穿过所述第一凹槽,所述负离子产生尖端穿过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相对零位电极穿过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中点位置。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正负离子产生电路与正负离子发生器,该正负离子产生电路在正离子产生尖端与负离子产生尖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相对零位电极。由于相对零位电极设置于正离子发生尖端与负离子发生尖端之间,所以相对零位电极可以使将正离子产生尖端与负离子产生尖端产生的正负离子完全隔离开来,抑制所产生的空气正负离子中和,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正负离子产生的效率。并且,也可以使得正离子产生尖端与负离子产生尖端的电势差相对降低,有效的抑制高压放电所产生的臭氧含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正负离子产生电路的电路连接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正负离子产生电路的升压振荡单元的电路连接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正负离子产生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正负离子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正负离子产生电路;101-外接电源;102-电路保护单元;103-升压振荡单元;1031-第一升压振荡模块;1032-第二升压振荡模块;104-整流滤波单元;105-正离子产生尖端;106-相对零位电极;107-负离子产生尖端;200-正负离子发生器;201-外壳;202-第一凹槽;203-第二凹槽;204-第三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正负离子产生电路100,该正负离子产生电路100包括电路保护单元102、升压振荡单元103、整流滤波单元104、正离子产生尖端105、负离子产生尖端107以及相对零位电极106,电路保护单元102、升压振荡单元103以及整流滤波单元104依次电连接,正离子产生尖端105、相对零位电极106以及负离子产生尖端107分别与整流滤波单元104电连接。
请参阅图2,升压振荡单元103包括第一升压振荡模块1031与第二升压振荡模块1032,第一升压振荡模块1031与第二升压振荡模块1032电连接,且第一升压振荡模块1031与电路保护单元102电连接,第二升压振荡模块1032与整流滤波单元104电连接。需要说明地,在本实施例中,升压振荡单元103包括第一升压振荡模块1031与第二升压振荡模块1032,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不做限制,例如,升压振荡单元103还可包括第三升压振荡模块与第四升压振荡,第一升压振荡模块1031、第二升压振荡模块1032、第三升压振荡模块以及第四升压振荡模块依次电连接,只要能将初始电压通过升压振荡达到预设定电压的升压振荡电路,均可作为本实施例的升压振荡单元。
请参阅图3,具体地,电路保护单元102用于保护该正负离子产生电路100的电子元件,包括第六二极管D6与第三电阻R3,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与外接电源101的正极电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电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一升压振荡模块1031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电阻R3用于防止外接电源101输出的电压过高而烧毁元件。并且,由于第一升压振荡模块1031包括对极性有要求的元件,当外接电源101的极性接反时,可能会损坏该元件,从而对整个电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二极管是一种具有两个电极的装置,只允许电流由单一方向流过。外接电源101输出的直流电压通过第六二极管D6与第三电阻R3,然后再流向第一升压振荡模块1031,从而确保流入第一升压振荡模块1031的电压的极性与该元件允许通过的极性相同,保护了该元件;而且还确保了流入第一升压振荡模块1031的电压不至于过大,防止烧毁电路元件,从而保护了电路。
具体地,第一升压振荡模块1031用于接收外接电源101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并将第一直流电压进行升压与振荡,然后向第二升压振荡模块1032输出第一交流电压。第一升压振荡模块1031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三极管Q1、第一变压器T1以及第三二极管D3,第一变压器T1包括第一初级线圈、第二初级线圈以及第一次级线圈,第一电阻的R1的一端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一初级线圈的一端电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电连接,第一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外接电源101的负极电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外接电源101的负极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第二初级线圈的一端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第二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外接电源101的负极电连接,第一次级线圈的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第一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升压振荡模块1032电连接。
变压器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变压器T1用来将外接电源101输出的电压进行第一次升压。由于第一变压器T1只能改变交流电压,而外接电源101输出的是直流电压,所以需要通过三极管Q1的自激振荡将外接电源101输出的直流电压转变成交流电压,然后再通过第一变压器T1将转变后的交流电压升压成第一交流电压,并输出给第二升压振荡模块10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变压器T1还充当的电感的功能,并且第一变压器T1与三极管Q1组成回路,使得三极管Q1能够在不外加激励信号的情况下而自行产生的恒稳和持续的振荡。第一电阻R1用于触发振荡,当第一电阻R1开始触发时,振荡便开始,振荡开始后,第一电阻R2将不再具有触发振荡的功能。此时,第二电阻R2实现触发振荡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振荡回路还会产生反向电动势,而反向电动势会烧毁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第一升压振荡模块1031的元件。所以第一升压振荡模块1031还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3用于吸收反向电动势,从而实现保护电路的功能。
具体的,第二升压振荡模块1032用于接收第一升压振荡模块1031输出的第一交流电压,将该第一交流电压整流为第二直流电压,将该第二直流电压进行升压与振荡,并向整流滤波单元104输出第二交流电压。第二升压振荡模块1032包括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五电容C5以及第二变压器T2,第二变压器T2包括第三初级线圈与第二次级线圈。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与第一次级线圈电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与第五电容C5的一端与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电连接,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与外接电源101的负极电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与第三初级线圈的一端电连接,第三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外接电源101的负极电连接,第二次级线圈与整流滤波单元104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二极管D4与第五电容C5组成的回路用于将第一交流电压整流为第二直流电压。第二变压器T2既实现了升压的功能,也充当了电感的功能,实现振荡。第五二极管D5与第二变压器T2共同完成第二升压振荡模块1032的振荡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五二极管D5为一高压触发二极管,起到了充当振荡功能的开关的作用,第二升压振荡模块1032将整流后的第二直流电压通过振荡转变成交流电压,该交流电压通过第二变压器T2进行升压,并将第二变压器T2升压后的第二交流电压通过第二次级线圈输出给整流滤波单元104。
具体地,整流滤波单元104用于对第二交流电压进行整流与滤波。整流滤波单元104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正高压输出端、负高压输出端以及相对零位电压输出端,第二次级线圈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相对零位电压输出端电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正高压输出端电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二次级线圈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负高压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串联于相对零位电压输出端与负高压输出端之间,第三电容与第四电容串联于正高压输出端与第二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之间。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需要输出直流高压,而通过升压振荡单元103输出的为交流电压,所以需要对第二升压振荡模块1032输出的第二交流电压进行整流与滤波,使第二交流电压通过整流滤波单元104后成为平滑的直流电压。由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通性,所以第二直流电压通过第一二极管D1后输出正高压,第二直流电压通过第二二极管D2后输出负高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的电容值不同,且第三电容C3与第四电容C4的电容值不同,从而达到滤波的效果。
具体地,正离子产生尖端105与整流滤波单元104的正高压输出端电连接,负离子产生尖端107与整流滤波单元104的负高压输出端电连接,相对零位电极106与整流滤波单元104的相对零位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正离子产生尖端105与负离子产生尖端107相对设置,相对零位电极106设置于正离子产生尖端105与负离子产生尖端107之间,正离子产生尖端105用于接收整流滤波单元104通过正高压输出端输出的正高压,并电离空气分子形成正离子;负离子产生尖端107用于接收整流滤波单元104通过负高压输出端输出的负高压,并电离空气分子形成负离子;相对零位电极106用于接收整流滤波单元104通过相对零位电压输出端输出的相对零位高压,并屏蔽电离空气分子后产生的正离子与负离子。并且,由于相对零位电极106设置于正离子产生尖端105与负离子产生尖端107之间,使得正离子产生尖端105与负离子产生尖端107的电势差相对降低。由于高压放电会产生臭氧,吸入过量臭氧会对人体有害,所以正离子产生尖端105与负离子产生尖端107的电势差相对降低可以抑制高压放电所产生的臭氧含量。进一步地,由于电压越高,产生的臭氧含量越高,当相对零位电极106设置于正离子产生尖端105与负离子产生尖端107的中点位置时,正离子产生尖端105与负离子产生尖端107的电势差会相对降低到最小值,可以达到更优地抑制高压放电所产生的臭氧含量的效果。并且,当相对零位电极106设置于正离子产生尖端105与负离子产生尖端107的中点位置时,可最有效地屏蔽电离空气分子后产生的正离子与负离子。所以在本实施例中,相对零位电极106设置于正离子产生尖端105与负离子产生尖端107的中点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正离子产生尖端105与负离子产生尖端107均用来产生电晕放电,以电离空气中的分子,从而形成空气正负离子。为了避免电晕放电导致正离子产生尖端105与负离子产生尖端107磨损,在本实施例中,正离子产生尖端105与负离子产生尖端107均采用钨钢材质。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正负离子发生器200,包括外壳201与第一实施例描述的正负离子产生电路100,正负离子产生电路100置于外壳201的内部。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外壳201的一个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202与第二凹槽203,且第一凹槽202与第二凹槽203相对设置。在第一凹槽202与第二凹槽203的中点位置还设置有第三凹槽20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02与第二凹槽203均设置为圆形,第三凹槽204设置为椭圆形。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正负离子产生电路100的正离子产生尖端105穿过第一凹槽202并与第一凹槽202的底部连接;正负离子产生电路100的负离子产生尖端107穿过第二凹槽203并与第二凹槽203的底部连接;正负离子产生电路100的相对零位电极106穿过第三凹槽204并与第三凹槽204的底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相对零位电极106为镂空的圆饼形,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长方形,本实施例优选镂空的圆饼形。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更方便且更美观地实现相对零位电极106设置于正离子产生尖端105与负离子产生尖端107的中点位置,优选地,第三凹槽204设置于第一凹槽202与第二凹槽203的中点位置,相对零位电极106设置于正离子产生尖端105与负离子产生尖端107的中点位置的有益效果在上述实施例已经说明,在此不再赘述。但在实际应用中,第三凹槽204也可设置于第一凹槽202与第二凹槽203之间除中点位置的其他位置,本实施例优选将第三凹槽204设置于第一凹槽202与第二凹槽203的中点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正负离子产生电路与正负离子发生器,该正负离子产生电路在正离子产生尖端与负离子产生尖端之间设置有相对零位电极。由于相对零位电极设置于正离子发生尖端与负离子发生尖端之间,所以相对零位电极可以使将正离子产生尖端与负离子产生尖端产生的正负离子完全隔离开来,抑制所产生的空气正负离子中和,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正负离子产生的效率。并且,也可以使得正离子产生尖端与负离子产生尖端的电势差相对降低,有效的抑制高压放电所产生的臭氧含量。

Claims (10)

1.一种正负离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升压振荡单元、整流滤波单元、正离子产生尖端、负离子产生尖端以及相对零位电极,所述升压振荡单元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电连接,所述正离子产生尖端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正高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负离子产生尖端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负高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相对零位电极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的相对零位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升压振荡单元用于对一外接电源输出的直流电压进行升压与振荡,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用于对升压振荡后形成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与滤波,所述正离子产生尖端与所述负离子产生尖端相对设置,所述相对零位电极设置于所述正离子产生尖端与所述负离子产生尖端之间,所述正离子产生尖端与所述负离子产生尖端均用于电离空气分子,所述相对零位电极用于屏蔽电离空气分子后产生的正离子与负离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离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零位电极设置于所述正离子产生尖端与所述负离子产生尖端的中点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离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正高压输出端、负高压输出端以及相对零位电压输出端,所述升压振荡单元的输出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相对零位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正高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升压振荡单元的输出端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负高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容值不同且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容串联于所述相对零位电极输出端与所述负高压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电容值不同且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四电容串联于所述正高压输出端与所述升压振荡电路的输出端的另一端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离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振荡单元包括第一升压振荡模块、第二升压振荡模块,所述第一升压振荡模块、所述第二升压振荡模块以及所述整流滤波单元依次电连接,所述第一升压振荡模块用于对所述外接电源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进行升压与振荡,并向所述第二升压振荡模块输出第一交流电压,所述第二升压振荡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交流电压,将所述第一交流电压整流为第二直流电压,将所述第二直流电压进行升压与振荡,并向所述整流滤波单元输出第二交流电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负离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压振荡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三极管以及第一变压器,所述第一变压器包括第一初级线圈、第二初级线圈以及第一次级线圈,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用于分别与所述外接电源的正极以及所述第一初级线圈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外接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用于与所述外接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二初级线圈串联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外接电源的负极之间,所述次级线圈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一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升压振荡模块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负离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压振荡模块还包括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串联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外接电源的负极之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负离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压振荡模块包括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五电容以及第二变压器,所述第四二极管与所述第五电容串联于所述第一升压振荡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外接电源的负极之间,且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升压振荡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为高压触发二极管,所述第二变压器包括第三初级线圈与第二次级线圈,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三初级线圈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外接电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次级线圈与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离子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离子产生电路还包括电路保护单元,所述电路保护单元串联于所述外接电源的正极与所述升压振荡单元之间,所述电路保护单元包括第六二极管与第三电阻,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外接电源的正极电连接。
9.一种正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与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正负离子产生电路,所述正负离子产生电路安装于所述外壳,所述正离子产生尖端、所述负离子产生尖端以及所述相对零位电极均从所述外壳内穿过所述外壳并位于所述外壳外。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正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正离子产生尖端穿过所述第一凹槽,所述负离子产生尖端穿过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相对零位电极穿过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中点位置。
CN201621141557.8U 2016-10-20 2016-10-20 正负离子产生电路与正负离子发生器 Active CN206076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41557.8U CN206076730U (zh) 2016-10-20 2016-10-20 正负离子产生电路与正负离子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41557.8U CN206076730U (zh) 2016-10-20 2016-10-20 正负离子产生电路与正负离子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76730U true CN206076730U (zh) 2017-04-05

Family

ID=58442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41557.8U Active CN206076730U (zh) 2016-10-20 2016-10-20 正负离子产生电路与正负离子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767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47773B (zh) 一种具有浪涌抑制功能的全控桥式整流装置
CN106231736B (zh) 一种led灯管电源驱动电路
CN205811875U (zh) 自动调节放电频率的等离子体电源
CN206343741U (zh) 焊机供电电路
CN205303948U (zh) 空气净化器高压离子发生装置
CN107181423A (zh) 一种集成的摩擦电纳米发电机能量采集方法
CN102916346A (zh) 高效负离子发生器
CN104752958A (zh) 用于工业车间环境改善的负氧离子发生器
CN206076730U (zh) 正负离子产生电路与正负离子发生器
CN205509235U (zh) 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CN208401634U (zh)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CN203840236U (zh) 一种脉冲电源
CN207459397U (zh) 一种防反接冰箱保鲜用正负离子发生器
CN104601005A (zh) 一种谐振偏频臭氧发生器电源
CN203747679U (zh) 一种抗高频干扰的电源适配器电路
CN213125885U (zh) 用于交流功率控制的集成驱动电路及无级调速控制电路
CN202906742U (zh) 一种具有功率因数校正功能的反激式电源
CN204465350U (zh) 一种谐振偏频臭氧发生器电源
CN205160423U (zh) 用于个人的电动清洁护理器具的可调电路
CN104682734B (zh) 电源转换电路
CN209627267U (zh) 一种高电位治疗仪专用的交流稳压电路
CN207753296U (zh) 同时具有负离子及正负离子功能的发生装置
CN206497331U (zh) 一种具有控制发热丝工作时间功能的咖啡机电路板
CN219802300U (zh) 一种正负非平衡脉冲发生器
CN206619786U (zh) 一种电压稳定的负离子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