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73567U - 一种混合工质型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工质型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73567U
CN206073567U CN201620573567.2U CN201620573567U CN206073567U CN 206073567 U CN206073567 U CN 206073567U CN 201620573567 U CN201620573567 U CN 201620573567U CN 206073567 U CN206073567 U CN 2060735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air
liquid air
working fluid
mixed 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7356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占锋
赵波
杨岑玉
王乐
宋洁
金翼
徐桂芝
胡晓
宋鹏翔
李志远
梁立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62057356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735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73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7356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工质型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包括:能量输入装置;第一空气压缩装置;空气净化装置;热能回收装置;气化装置,对液态空气加压,并接收热能回收装置提供的热能,以使液态空气气化;冷能回收装置,对气化装置中液态空气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冷能进行收集,并能够将收集的冷能输出至第二空气压缩装置中;膨胀机组,受液态空气气化驱动膨胀做功;发电机组,发电机组的输入轴与膨胀机组的输出轴相连接;还包括混合工质储罐,混合工质储罐与液态空气储罐通过管道相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用于将混合工质储罐内的工质导入至液态空气储罐中的泵体和控制阀。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工质型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深冷液化空气的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冷液化空气的储能方法、使用液态空气作为工质的储能系统和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深冷液化空气储能技术是指在电网负荷低谷期将电能用于压缩空气,将空气高压密封在报废矿井、沉降的海底储气罐、山洞、过期油气井或新建储气井中,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释放压缩空气推动汽轮机发电的储能方式,液态空气储能系统具有储能容量较大、储能周期长、占地小不依赖于地理条件等优点。储能时,电能将空气压缩、冷却并液化,同时存储该过程中释放的热能,用于释能时加热空气;释能时,液态空气被加压、气化,推动膨胀发电机组发电,同时存储该过程的冷能,用于储能时冷却空气。
但现有的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还存在以下缺陷:1、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的效率较低。由于热能在收集、存储和传递的过程中有着较大的损耗,因此使得现有的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的液态空气气化的转化率较低,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现有技术中解决此问题的方式为增加储热换热设备,如大型洞穴式储气室等,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系统的造价和占地面积,并且大型洞穴式储气室等也容易受到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影响。同时受限于热能的传递效率,液态空气气化的气化速率较低,动态响应速度慢,往往不能及时的驱动发电机组进行发电。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深冷液化空气的储能系统中存在的液态空气气化的转化率较低、气化速率较低、以及动态响应速度慢的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工质型深冷液态空气储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电能将气态空气在低温高压条件下转化为液态空气,并收集所述液态空气,并收集该转化过程中释放的热能,被收集的所述热能用于为步骤2提供高温条件;
步骤2:将收集到的所述液态空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转化为气态空气,并收集该转化过程中释放的冷能,被收集的所述冷能用于为步骤1提供低温条件;
所述步骤2中还包括:将比热容大于空气的非可燃性惰性气体构成的混合工质与所述液态空气混合,待完成所述混合后,将所述液态空气和混合工质一同气化。
上述的混合工质型深冷液态空气储能方法中,所述惰性气体为氦气,氮气或水蒸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混合工质型的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能量输入装置,用于为储能系统中输入能量;
第一空气压缩装置,受所述能量输入装置驱动将气态空气进行一级压缩;
空气净化装置,对一级压缩的所述气态空气进行净化;
第二空气压缩装置,受所述能量输入装置驱动对经过一级压缩的所述气态空气进行二级压缩成液态空气,并收集至液态空气储罐中;
热能回收装置,对二级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进行收集,并在气化过程中将收集的热量输入到气化装置中;气化装置,对液态空气加压,并接收所述热能回收装置提供的热能,以使液态空气气化;
冷能回收装置,对所述气化装置中液态空气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冷能进行收集,并能够将收集的冷能输出至第二空气压缩装置中;
膨胀机组,受所述液态空气气化驱动膨胀做功;
发电机组,所述发电机组的输入轴与所述膨胀机组的输出轴相连接;
还包括混合工质储罐,所述混合工质储罐与所述液态空气储罐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管道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混合工质储罐内的工质导入至所述液态空气储罐中的泵体和控制阀。
上述的混合工质型的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中,所述能量输入装置为电动机,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带动所述第一空气压缩装置和第二空气压缩装置和液化装置做功。
上述的混合工质型的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中,所述第一空气压缩装置为低压压缩机;
所述第二空气压缩装置和液化装置为高压压缩机。
上述的混合工质型的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中,所述膨胀机组至少为两级膨胀机组,其中每个膨胀机之间的压力值相同或不同。
上述的混合工质型的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中,所述热能回收装置和所述气化装置之间通过换热器相连;
所述冷能回收装置和所述第二空气压缩装置和液化装置之间通过换冷器相连。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工质型深冷液态空气储能方法中,通过将比热容大于空气的混合工质与液态空气进行混合后一同进入气化环节,使得液态空气在气化环节吸收的热能更多,吸收热能的速率更快,并且有提升了气态空气的焓值,这样在气化后在膨胀发电环节则能够获得更快的动态响应性能和效率,从而能够大幅度提升气态空气在膨胀发电环节的效率与动态响应性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工质型的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中,还设置有混合工质储罐,混合工质储罐与液态空气储罐通过管道相连通,在管道上设置有用于将混合工质储罐内的工质导入液态空气储罐中的泵体和控制阀。混合工质储罐用于存储比热容大于空气的非可燃性惰性气体构成的混合工质,当比热容大于空气的混合工质与液态空气混合后进行气化时,混合工质的混入能够使液态空气吸收更多的热能、有助于提高热能吸收速率,且能够辅助提升气态空气的焓值,从而能够大幅度提升气态空气在膨胀发电环节的效率与动态响应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 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使用液态空气作为工质的储能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能量输入装置;2-第一空气压缩装置;3-空气净化装置;4-第二空气压缩装置和液化装置;5-液态空气储罐;6-气化装置;7-膨胀机组;9-冷能回收装置;10-换热器;11-混合工质储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深冷液化空气的储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电能将气态空气在低温高压条件下转化为液态空气,并收集所述液态空气,并收集该转化过程中释放的热能,被收集的所述热能用于为步骤2提供高温条件;
步骤2:将收集到的所述液态空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转化为气态空气,并收集该转化过程中释放的冷能,被收集的所述冷能用于为步骤1提供低温条件;
所述步骤2中还包括:将比热容大于空气的非可燃性惰性气体构成的混合工质与所述液态空气混合,待完成所述混合后,将所述液态空气和混合工质一同气化。作为一种比热容大于空气的混合工质,将其与液态空气混合后进行气化的过程中,则能够吸收更多的热能,使得辅助提升气态空气的焓值,从而能够大幅度提升气态空气在膨胀发电环节的效率与动态响应性能。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施例的核心技术方案,通过将混合工质与液态空气进行混合后,一同进入气化环节,从而使得液态空气在气化后在膨胀发电环节能够获得更快的动态响应性能和效率。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增加 储热、换热设备等提高动态响应性能和效率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能够显著降低成本。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工质可以是液态形式储存并与液态空气混合;也可以是气态形式储存并与液态空气混合。考虑到其应在气化过程中保持化学性质稳定,因此优选其为惰性气体;进一步考虑到其在膨胀环节结束以后能够和空气一同排出,因此混合工质还优选是非污染性物质。例如氦气、氮气或水蒸气等,虽然在此并未一一举例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根据以上描述知晓,从而能够自行选择混合气体的构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液态空气作为工质的储能系统,以下结合图1对本实施例的储能系统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的使用液态空气作为工质的储能系统中包括:能量输入装置1,即电动机,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带动第一空气压缩装置2和第二空气压缩装置4做功,其中第一空气压缩装置2为低压压缩机;第二空气压缩装置4为高压压缩机。具体地,第一空气压缩装置2对受能量输入装置1驱动将气态空气进行一级压缩,此时经过一级压缩的空气仍为气态,而后被一级压缩后的气体通过空气净化装置3净化后再进行二级压缩,第二空气压缩装置和液化装置4将经过净化后的空气在低温高压的环境下压缩成液态空气,并将液态空气收集,例如收集到储室、罐体等装置中。在二级压缩过程进行的同时,热能回收装置对二级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进行收集储存。能量输入装置1即电动机所消耗的机械能,转化为了液态空气的内能,由此完成了能量的储存过程。此外,还包括发电机组,发电机组的输入轴与膨胀机组7的输出轴相连接,这样液态空气中所储存的内能能够转化为膨胀机组7做功的动能,进一步驱动发电机组做功,将液态空气中所储存的内能进一步转化为电能,以供给使用。
能量的释放过程为:
将液态空气输入到气化装置6中,气化装置6能够对液态空气加压,从而促使液态空气发生气化膨胀,于此同时,由于热能回收装置和所述气化装置6之间通过换热器10相连,热能回收装置中收集到的热能也输入到气化装置6中,也能够起到促进液态空气气化的效果。为了提高由液态空气转化为气态空气的转化率和气化速率,以及提高气态空气的焓值,本实施例的混合型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中还设置有混合工质储罐11,混合工质储罐11与液态空气储罐5通过管道相连通,在管道上设置有用于将混合工质储罐11内的工质导入液态空气储罐5中的泵体和控制阀。混合工质储罐11用于存储比热容大于空气的非可燃性惰性气体构成的混合工质,当比热容大于空气的混合工质与液态空气混合后进行气化时,混合工质的混入能够使液态空气吸收更多的热能、有助于提高热能吸收速率,且能够辅助提升气态空气的焓值,从而能够大幅度提升气态空气在膨胀发电环节的效率与动态响应性能。
膨胀机组7至少为两级膨胀机组,其中每个膨胀机之间的压力值相同或不同,例如所述膨胀机组7可以是两级膨胀机组,其包含低压膨胀机和高压膨胀机;显然其还可以是三级膨胀机组或四级膨胀机组等,在此则不一一赘述。
现有技术中,解决深冷液化空气的储能转化率低、转化速率慢的技术手段往往是:利用压缩机的压缩热进行蓄热存储以提高用于膨胀发电的气体温度;需要增加储热换热设备,增加系统造价,而且由于压缩端对于高品位压缩热的需求造成设备造价提高,因此系统效率的提升成本进一步提高。此外,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大型洞穴式储气室等会受到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影响。而本实施例中,通过混合工质储罐11的设置,使得液态空气的转化率和转化速率有显著提升,而不需要增加造价昂贵的储热换热设备,显著降低了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器10和换冷器11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是具备换冷、热的相同设备。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6)

1.一种混合工质型的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包括:
能量输入装置(1),用于为储能系统中输入能量;
第一空气压缩装置(2),受所述能量输入装置(1)驱动将气态空气进行一级压缩;
空气净化装置(3),对一级压缩的所述气态空气进行净化;
第二空气压缩装置(4),受所述能量输入装置(1)驱动对经过一级压缩的所述气态空气进行二级压缩成液态空气,并收集至液态空气储罐(5)中;
热能回收装置,对二级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进行收集,并在气化过程中将收集的热量输入到气化装置(6)中;气化装置(6),对液态空气加压,并接收所述热能回收装置提供的热能,以使液态空气气化;
冷能回收装置(9),对所述气化装置(6)中液态空气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冷能进行收集,并能够将收集的冷能输出至第二空气压缩装置(4)中;
膨胀机组(7),受所述液态空气气化驱动膨胀做功;
发电机组,所述发电机组的输入轴与所述膨胀机组(7)的输出轴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混合工质储罐(11),所述混合工质储罐(11)与所述液态空气储罐(5)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管道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混合工质储罐(11)内的工质导入至所述液态空气储罐(5)中的泵体和控制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工质型的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其特 征在于:
所述能量输入装置(1)为电动机,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带动所述第一空气压缩装置(2)和第二空气压缩装置和液化装置(4)做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工质型的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空气压缩装置(2)为低压压缩机;
所述第二空气压缩装置和液化装置(4)为高压压缩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工质型的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膨胀机组(7)至少为两级膨胀机组,其中每个膨胀机之间的压力值相同或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工质型的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能回收装置和所述气化装置(6)之间通过换热器(10)相连;
所述冷能回收装置(9)和所述第二空气压缩装置和液化装置(4)之间通过换冷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工质型的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工质储罐(11)中存储有氦气,氮气或水蒸气。
CN201620573567.2U 2016-06-14 2016-06-14 一种混合工质型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0735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73567.2U CN206073567U (zh) 2016-06-14 2016-06-14 一种混合工质型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73567.2U CN206073567U (zh) 2016-06-14 2016-06-14 一种混合工质型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73567U true CN206073567U (zh) 2017-04-05

Family

ID=58421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73567.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073567U (zh) 2016-06-14 2016-06-14 一种混合工质型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735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0285A (zh) * 2016-06-14 2016-08-24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一种利用混合工质的深冷液化空气储能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0285A (zh) * 2016-06-14 2016-08-24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一种利用混合工质的深冷液化空气储能方法和系统
CN105890285B (zh) * 2016-06-14 2019-01-08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混合工质的深冷液化空气储能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08540B2 (ja) 超臨界空気蓄エネルギーシステム
CN102758748B (zh) 高压液态空气储能/释能系统
CN109026241B (zh) 一种热泵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CN105179033B (zh) 一种利用低温冷能存储电能的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2758690B (zh) 高效高压液态空气储能/释能系统
CN202970911U (zh) 一种新型流程的超临界空气储能系统
CN102758689B (zh) 超超临界空气储能/释能系统
CN103016152B (zh) 一种新型流程的超临界空气储能系统
CN106050344B (zh) 一种混合工质型深冷液态空气储能方法和系统
CN202811078U (zh) 超超临界空气储能/释能系统
CN102182655B (zh) 低温朗肯双循环发电装置
CN208870659U (zh) 一种热泵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CN105443170A (zh) 高低温超临界二氧化碳余热利用系统
CN202811238U (zh) 高压液态空气储能/释能系统
CN105507971B (zh) 太阳能热动力储能系统
CN206035555U (zh) 一种余热溴化锂制冷的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
CN202811079U (zh) 高效高压液态空气储能/释能系统
CN206073568U (zh) 一种耦合光热储能发电系统
CN114352373A (zh) 回热式储能发电方法及其发电系统
CN102094689A (zh) 低温热能发电装置
CN201991579U (zh) 空气能发电装置
CN206073567U (zh) 一种混合工质型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
CN206280113U (zh) 一种低温储罐中空气循环压力的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
CN206256940U (zh) 一种余热增压型的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
CN206280114U (zh) 一种利用低温气态蓄冷工质的深冷液化空气储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2209 Beijing City, the futur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Binhe Road, No. 18, No.

Co-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Patentee after: Global energy Internet Institute, Inc.

Address before: 102211 Beiqijia Town,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future technology North Zone National Grid hospital

Co-patentee befor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Patentee before: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