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72779U - 智能led灯结构 - Google Patents

智能led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72779U
CN206072779U CN201620795854.8U CN201620795854U CN206072779U CN 206072779 U CN206072779 U CN 206072779U CN 201620795854 U CN201620795854 U CN 201620795854U CN 206072779 U CN206072779 U CN 2060727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module
reflector
diffuser
led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9585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予春
连宗斌
张章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zhou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zhou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zhou Leedarson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9585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727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727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727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LED灯结构,包括LED发光模组、散热器、反光杯、透光罩、信号控制模块、天线模块和信号线;所述散热器与所述透光罩构成第一收纳空间,所述反光杯位于所述第一收纳空间内,所述反光杯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分别与所述散热器及所述透光罩抵接;所述散热器、所述透光罩、所述反光杯构成第二收纳空间;所述天线模块位于所述第一收纳空间且设置于所述反光杯的侧壁,所述信号控制模块设置于第一收纳空间之外,所述信号线一端与所述天线模块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散热器后,与所述信号控制模块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LED灯结构,其天线模块接收无线信号时不会被散热器所屏蔽。

Description

智能LED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智能LED灯结构。
背景技术
北美照明产品中的筒灯或者PAR灯,由于筒灯的外壁为金属材质而PAR灯的散热器也为金属材质。因此,在这两种灯上加装智能芯片实现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对LED灯的控制时,终端产品对LED灯发出的无线信号会被金属外壁或金属散热器所屏蔽,从而智能芯片难以接收到无线数据信号,难以实现无线通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LED灯结构,其天线模块接收无线数据信号时不会被散热器所屏蔽。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LED灯结构,包括LED发光模组、散热器、反光杯、透光罩、信号控制模块、天线模块和信号线;所述散热器与所述透光罩构成第一收纳空间,所述反光杯位于所述第一收纳空间内,所述反光杯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分别与所述散热器及所述透光罩抵接;所述散热器、所述透光罩、所述反光杯构成第二收纳空间,所述LED发光模块位于所述第二收纳空间内,且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表面;所述LED发光模块发出的光线,一部分会直接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及所述透光罩向外射出,另一部分光线经过所述反光杯的反射后,再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及所述透光罩向外 射出,所述天线模块位于所述第一收纳空间且设置于所述反光杯的侧壁,所述信号控制模块设置于第一收纳空间之外,所述信号线一端与所述天线模块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散热器后,与所述信号控制模块相连接,无线电信号可以穿过所述的透光罩被所述的天线模块所接收,当所述天线模块接收到无线电信号后,所述天线模块通过信号线,将无线电信号反馈至所述信号控制模块,由所述信号控制模块控制LED发光模组发出光线。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底部具有水平向外凸出的环边,所述散热器为倒扣盆状,所述散热器由金属材质一体制成。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的底面设有第一穿孔,所述LED发光模组通过连接线穿过第一穿孔与所述信号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散热器的底面或侧壁还设有第二穿孔,所述天线模块通过所述信号线穿过所述第二穿孔与信号控制模块电连接。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纳空间的纵截面为梯形。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杯为环台体,所述反光杯的顶面内环面和底面内环面分别为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面积小于第二开口面积。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杯的侧壁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大小及形状对应天线模块的形状及大小设置,所述天线模块通过扣合或打胶方式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设置于反光杯侧壁的天线模块朝向所述第二收纳空间的一面涂覆有反光白漆。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杯为玻璃或塑料或金属制成,所述反光杯内表面镀有铝膜。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透光罩对应第二开口形状设置,所述透光罩由透 明或半透明的非金属材质一体制成,无线电信号可以穿过所述透光罩被所述天线模块接收并反馈至所述信号控制模块,由所述信号控制模块控制LED发光模组发出光线。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控制模块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相连接。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端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与所述LED发光模组相电连接,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天线模块电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LED灯,通过将数据传输芯片的天线从散热器外引入散热器内,并且暴露于透光罩、反光杯和散热器包围出的第二收纳空间内。因此,天线接收或发射的数据信号可以从透光罩处发出,避免了因为金属散热器对信号的屏蔽效应而造成智能LED灯的信号不稳定。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LED灯,设置于反光杯侧壁的天线模块朝向所述第二收纳空间的一面涂覆有反光白漆。因此最大限度减少了暴露的天线模块对于LED发光模组出光效果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考图1及图2,一种智能LED灯结构,包括LED发光模组(图未示)、 散热器1、反光杯2、透光罩3、信号控制模块5、天线模块4和信号线6;
所述散热器1底部具有水平向外凸出的环边13,所述散热器1为倒扣盆状,所述散热器1由金属材质一体制成。所述散热器1与所述透光罩3构成第一收纳空间1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纳空间11的纵截面为梯形。所述反光杯2位于所述第一收纳空间11内;
所述反光杯2为环台体,所述反光杯2的顶面内环面和底面内环面分别为第一开口21和第二开口22,第一开口21的面积小于第二开口22的面积。第一开口21和第二开口22分别与所述散热器1及所述透光罩3抵接;所述散热器1、所述透光罩3、所述反光杯2构成第二收纳空间12,所述LED发光模块位于所述第二收纳空间12内,且设置于所述散热器1的表面;
所述LED发光模块发出的光线,一部分会直接通过所述第二开口22及所述透光罩3向外射出,另一部分光线经过所述反光杯2的反射后,再通过所述第二开口22及所述透光罩3向外射出。
所述天线模块4位于所述第一收纳空间11内且设置于所述反光杯2的侧壁,所述信号控制模块5设置于第一收纳空间11之外,所述信号线6一端与所述天线模块4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散热器1后,与所述信号控制模块5相连接,无线电信号可以穿过所述的透光罩3被所述的天线模块4所接收,当所述天线模块4接收到无线电信号后,所述天线模块4通过信号线6,将无线电信号反馈至所述信号控制模块5,由所述信号控制模块5控制LED发光模组发出光线。避免了因为金属散热器1对信号的屏蔽效应而造成智能LED灯的信号不稳定。
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散热器1的底面设有第一穿孔(图未示),所述LED发光模组通过连接线穿过第一穿孔与所述信号控制模块5电连接,所述散热器1的底面或侧壁还设有第二穿孔14,所述天线模块4通过所述信号线 6穿过所述第二穿孔14与信号控制模块5电连接。
所述反光杯2的侧壁开设有安装孔23,所述安装孔23的大小及形状对应天线模块4的形状及大小设置,所述天线模块4通过扣合或打胶方式固定于所述安装孔23内。所述反光杯2为玻璃或塑料或金属制成,所述反光杯2的内表面镀有铝膜。
所述透光罩3对应第二开口22的形状设置,所述透光罩3由透明或半透明的非金属材质一体制成,无线电信号可以穿过所述透光罩3被所述天线模块4接收并反馈至所述信号控制模块5,由所述信号控制模块5控制LED发光模组发出光线。
所述信号控制模块5设有输入端51和输出端52,所述输入端51与外部电源(图未示)相连接。
所述输出端52包括第一输出端(图未示)和第二输出端(图未示),第一输出端与所述LED发光模组相电连接,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天线模块4电连接。
所述天线模块4朝向所述第二收纳空间12的一面涂覆有反光白漆。因此最大限度减少了暴露的天线模块4对于LED发光模组出光效果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智能LED灯结构,包括LED发光模组、散热器、反光杯、透光罩、信号控制模块、天线模块和信号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与所述透光罩构成第一收纳空间,所述反光杯位于所述第一收纳空间内,所述反光杯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分别与所述散热器及所述透光罩抵接;所述散热器、所述透光罩、所述反光杯构成第二收纳空间,所述LED发光模块位于所述第二收纳空间内,且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表面;所述LED发光模块发出的光线,一部分会直接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及所述透光罩向外射出,另一部分光线经过所述反光杯的反射后,再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及所述透光罩向外射出,所述天线模块位于所述第一收纳空间且设置于所述反光杯的侧壁,所述信号控制模块设置于第一收纳空间之外,所述信号线一端与所述天线模块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散热器后,与所述信号控制模块相连接,无线电信号可以穿过所述的透光罩被所述的天线模块所接收,当所述天线模块接收到无线电信号后,所述天线模块通过信号线,将无线电信号反馈至所述信号控制模块,由所述信号控制模块控制LED发光模组发出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LED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底部具有水平向外凸出的环边,所述散热器为倒扣盆状,所述散热器由金属材质一体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LED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的底面设有第一穿孔,所述LED发光模组通过连接线穿过第一穿孔与所述信号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散热器的底面或侧壁还设有第二穿孔,所述天线模块通过所述信号线穿过所述第二穿孔与信号控制模块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LED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纳空间的纵截面为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LED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为环台体,所述反光杯的顶面内环面和底面内环面分别为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面积小于第二开口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LED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的侧壁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大小及形状对应天线模块的形状及大小设置,所述天线模块通过扣合或打胶方式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LED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于反光杯侧壁的天线模块朝向所述第二收纳空间的一面涂覆有反光白漆。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LED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为玻璃或塑料或金属制成,所述反光杯内表面镀有铝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LED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罩对应第二开口形状设置,所述透光罩由透明或半透明的非金属材质一体制成,无线电信号可以穿过所述透光罩被所述天线模块接收并反馈至所述信号控制模块,由所述信号控制模块控制LED发光模组发出光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LED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控制模块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智能LED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与所述LED发光模组相电连接,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天线模块电连接。
CN201620795854.8U 2016-07-27 2016-07-27 智能led灯结构 Active CN2060727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95854.8U CN206072779U (zh) 2016-07-27 2016-07-27 智能led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95854.8U CN206072779U (zh) 2016-07-27 2016-07-27 智能led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72779U true CN206072779U (zh) 2017-04-05

Family

ID=58424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95854.8U Active CN206072779U (zh) 2016-07-27 2016-07-27 智能led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727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53168U (zh) Led路灯
US20150153037A1 (en) Combination led lamp and speakerphone assembly
CN105444008B (zh) 一种智能灯
WO2018113679A1 (zh) 天线、照明系统及通信系统
CN206234626U (zh) 一种超薄面光源led表贴灯
CN107599995A (zh) 一种汽车发光标牌
US11480307B2 (en) Downlight apparatus
CN103234129A (zh) Led灯泡
CN206072779U (zh) 智能led灯结构
CN105402613B (zh) 一种混光灯
CN104121495A (zh) 一种全配光led球泡灯
CN202647270U (zh) 一种全配光型自镇流led灯
KR20170047763A (ko) 아치형 슬라이드 구조를 구비한 엘이디 조명기구
CN206055261U (zh) 一种智能控制的rgb灯泡
CN201739908U (zh) 一种led投光灯
CN104990036B (zh) 一种室内用单边照led透镜及其照明系统
CN201652150U (zh) 一种led爆闪灯
CN203249033U (zh) Led灯泡
CN203309613U (zh) 一种间接照明led灯具
CN202361154U (zh) 混光型led筒灯
CN201851907U (zh) 一种led面光源照明灯具
CN210581906U (zh) 多功能展座灯具
CN205299116U (zh) 一种led工矿灯
CN212456524U (zh) 一种吸顶灯
CN103994353A (zh) 集成型led灯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