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72338U - 一种中冷器用密封圈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冷器用密封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72338U
CN206072338U CN201621067553.XU CN201621067553U CN206072338U CN 206072338 U CN206072338 U CN 206072338U CN 201621067553 U CN201621067553 U CN 201621067553U CN 206072338 U CN206072338 U CN 2060723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oler
charge air
sealing ring
ring structure
r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6755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柴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nn and Hummel Filter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nn and Hummel Filter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nn and Hummel Filter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nn and Hummel Filter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6755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723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723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723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冷器用密封圈结构,用于实现中冷器与进气歧管壳体的密封,包括密封圈本体和置于密封圈本体内的呈方框状的支撑骨架,所述的密封圈本体的截面呈V型,所述的支撑骨架部分伸出并形成用于与中冷器配合安装的连接点;密封圈结构套设在中冷器上时,通过连接点定位,密封圈本体的V型截面的两个外侧表面分别紧密接触中冷器与进气歧管壳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组装效果好、制造成本低、密封防护性能好,装配简单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中冷器用密封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冷器用密封圈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热气焊技术在进气歧管焊接上逐步成熟的应用,使得内置中冷器形式的歧管在加工工艺方面变的更加可靠。但热气焊气体的高温容易损坏用于隔离中冷器冷端和热端的密封圈,而且密封圈在焊接安装时,容易产生起皱、撕裂、偏离预设计位置等不良现象,使得密封圈失去密封作用,影响中冷器的换热及出口端温度。
中国专利ZL201521113196.1公开了一种汽车集成中冷器用密封圈,该密封圈套设在集成中冷器壳体上,再与进气歧管壳体装配连接,所述的密封圈为矩形框密封圈,该矩形框密封圈的四周布设有弹性压缩舌,而位于矩形框密封圈底面的弹性压缩舌上还均匀布设有多个装配支点,所述的矩形框密封圈通过装配支点准确地套设在集成中冷器壳体上;所述的弹性压缩舌为具有弧形折弯角的V字形弹性压缩舌。该密封圈由于本身质地很软,极容易在焊接安装时起皱、撕裂等,定位安装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中冷器用密封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中冷器用密封圈结构,用于实现中冷器与进气歧管壳体的密封,包括密封圈本体和置于密封圈本体内的呈方框状的支撑骨架,所述的密封圈本体的截面呈V型,所述的支撑骨架部分伸出并形成用于与中冷器配合安装的连接点;
密封圈结构套设在中冷器上时,通过连接点定位,密封圈本体的V型截面的两个外侧表面分别紧密接触中冷器与进气歧管壳体。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点为连接卡扣。
优选的,所述的密封圈本体上还活动安装有一个用于隔离热气焊产生的高温气体的防护挡板。
更优选的,所述的防护挡板上设有安装夹,并通过安装夹夹住密封圈结构实现活动安装。
优选的,所述的密封圈本体为氟橡胶密封圈,所述的支撑骨架为塑料骨架。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骨架的四个内角点处还设有用于固定密封圈本体的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骨架、限位块、连接点一体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氟橡胶材质的V型截面式密封圈本体在进气歧管焊接后,由中冷器和进气歧管壳体对密封圈本体形成压缩力,密封圈本体的两侧产生反作用力的同时在气体流动方向形成V型拦截截面,当气流进入时,两侧压缩棱受到气流施加的力,使密封圈本体与中冷器和壳体进一步压缩,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效果。
支撑骨架采用一般尼龙或其他普通塑料,通过内置支撑骨架可以使柔软的氟橡胶密封圈本体在安装方向上有一个很好的引导和支撑作用,使密封圈本体在安装时很大限度的避免了起皱、撕裂、安装偏离预设计位置等不良现象。此设计除了帮助密封圈本体起到预期的密封效果外,还大幅度降低密封圈本体的成本(普通塑料价格远低于密封圈材质价格)。
同时由于进气歧管热气焊所采用的高温气体容易灼伤密封圈本体,使密封圈本体失效,所以在密封圈本体距离焊接筋较近处设计防护挡板,即可以阻断高温气体接触密封圈本体,又可以在密封圈本体预安装时起到辅助导向作用,防治密封圈本体起皱等不良的发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一、组装更有保障:通过内置支撑骨架可以使柔软的密封圈本体在安装方向上有一个很好的引导和支撑作用,使密封圈本体在安装时很大限度的避免了起皱、撕裂、偏离预设计位置等不良现象。
二、制造成本更低:用普通塑料制造的骨架大幅度减少了密封圈本体材料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密封圈本体成本。
三、有防护措施:为密封圈本体设计防护挡板,防治热气灼伤密封圈本体;
四、密封效果更好:由于V型设计截面和骨架的结合设计,在密封圈本体工作时有气流的压力,使密封性提升;
五、密封圈本体装配位置更准确:通过支撑骨架上的卡扣设计,使密封圈本体可以完全固定在中冷器上,在预安装和焊接后,密封圈本体都可以准确的被装配到预定位置,避免错位失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结构在工作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挡板的设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密封圈本体,2-限位块,3-卡扣,4-支撑骨架,5-防护挡板,6-热气焊焊接筋,7-中冷器,8-进气歧管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中冷器7用密封圈结构,其结构如图1~图3所示,用于实现中冷器7与进气歧管壳体8的密封,包括密封圈本体1和置于密封圈本体1内的呈方框状的支撑骨架4,密封圈本体1的截面呈V型,支撑骨架4部分伸出并形成用于与中冷器7配合安装的连接点,连接点为连接卡扣3,密封圈本体1为氟橡胶密封圈,支撑骨架4为塑料骨架,支撑骨架4的四个内角点处还设有用于固定密封圈本体1的限位块2,支撑骨架4、限位块2、连接点一体注塑成型;
如图4所示,密封圈结构套设在中冷器7上时,通过连接点定位,密封圈本体1的V型截面的两个外侧表面分别紧密接触中冷器7与进气歧管壳体8,并形成V型拦截面,当气流进入时,两侧压缩受到气流施加的力,使密封圈本体1与中冷器7和进气歧管壳体8进一步压缩,提高密封效果。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绝大部分都一样,除了本实施例中密封圈本体1上还活动安装有一个用于隔离热气焊产生的高温气体的防护挡板5,防护挡板5上设有安装夹,并通过安装夹夹住密封圈结构实现活动安装,如图5所示。
这是由于进气歧管在热气焊焊接焊接筋时,高温气体很容易灼伤密封圈本体1,使其失效,所以在密封圈本体1距离焊接筋较近处设计防护挡板5,即可以阻断高温气体接触密封圈本体1,又可以在密封圈本体1预安装时起到辅助导向作用,防止密封圈本体1起皱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中冷器用密封圈结构,用于实现中冷器(7)与进气歧管壳体(8)的密封,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圈本体(1)和置于密封圈本体(1)内的呈方框状的支撑骨架(4),所述的密封圈本体(1)的截面呈V型,所述的支撑骨架(4)部分伸出并形成用于与中冷器(7)配合安装的连接点;
密封圈结构套设在中冷器(7)上时,通过连接点定位,密封圈本体(1)的V型截面的两个外侧表面分别紧密接触中冷器(7)与进气歧管壳体(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冷器用密封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点为连接卡扣(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冷器用密封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圈本体(1)上还活动安装有一个用于隔离热气焊产生的高温气体的防护挡板(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冷器用密封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挡板(5)上设有安装夹,并通过安装夹夹住密封圈结构实现活动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冷器用密封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圈本体(1)为氟橡胶密封圈,所述的支撑骨架(4)为塑料骨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冷器用密封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骨架(4)的四个内角点处还设有用于固定密封圈本体(1)的限位块(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中冷器用密封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骨架(4)、限位块(2)、连接点一体注塑成型。
CN201621067553.XU 2016-09-21 2016-09-21 一种中冷器用密封圈结构 Active CN2060723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67553.XU CN206072338U (zh) 2016-09-21 2016-09-21 一种中冷器用密封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67553.XU CN206072338U (zh) 2016-09-21 2016-09-21 一种中冷器用密封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72338U true CN206072338U (zh) 2017-04-05

Family

ID=58438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67553.XU Active CN206072338U (zh) 2016-09-21 2016-09-21 一种中冷器用密封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723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2610A (zh) * 2016-09-21 2018-03-27 曼胡默尔滤清器(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中冷器用密封圈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2610A (zh) * 2016-09-21 2018-03-27 曼胡默尔滤清器(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中冷器用密封圈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86125B (zh) 换热器和热水器
CN205000996U (zh) 封严环、涡轮级间机匣前端封严装置及航空发动机
CN103147832A (zh) 一种柴油机用波纹管组合结构
CN205990953U (zh) 一种排气歧管密封结构
CN206072338U (zh) 一种中冷器用密封圈结构
CN106150648A (zh) 一种发动机及其排气歧管
CN107842610A (zh) 一种中冷器用密封圈结构
CN203663714U (zh) 一种无机炭膜组件
CN206458937U (zh) 一种设有内衬结构的v卡箍组件
CN206376953U (zh) 预热格栅的集成结构
CN205520188U (zh) 一种用于焊接定位的接头结构
CN215410752U (zh) 多歧管连接器
CN204574098U (zh) 空预器及其冷端径向或轴向的密封结构
CN205784801U (zh) 一种表面蒸发空冷器管箱的结构
CN207554174U (zh) 发动机排气管与膨胀节的密封连接结构
CN215809816U (zh) 一种卡箍烘干用支架
CN207334064U (zh) 一种膨胀节
CN200989663Y (zh) 快速热水器的内胆
CN204785183U (zh) 一种排气歧管进气法兰密封组件
CN2934585Y (zh) 汽轮机低压进汽口内外缸膨胀节密封装置
CN204082390U (zh) Egr废气导流管及egr阀与塑料进气歧管的连接结构
CN205897594U (zh) 一体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板芯
CN202334066U (zh) 一种电机转子的端部短路结构
CN213743625U (zh) 一种排气管及发动机
CN203657592U (zh) 一体式列管式换热器换热管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ai Jun

Inventor after: Li Kunfeng

Inventor after: Shi Jingjing

Inventor before: Chai 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