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69977U - 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69977U
CN206069977U CN201620825629.4U CN201620825629U CN206069977U CN 206069977 U CN206069977 U CN 206069977U CN 201620825629 U CN201620825629 U CN 201620825629U CN 206069977 U CN206069977 U CN 206069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trogen
vanadium alloy
cooling
zone
prep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2562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敏
吴佩佩
曹志成
薛逊
吴道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Province Metallurgic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Province Metallurgic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Province Metallurgic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Province Metallurgic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2562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69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69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6997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该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为转底炉,所述转底炉沿原料运动的方向依次设置进料区、碳化还原区、氮化合成区、冷却区和出料区,其中,所述进料区具有混合物料团块入口;所述碳化还原区具有一氧化碳出口;所述氮化合成区具有氮气入口;所述出料区具有氮钒合金出口。该装置在转底炉内设置进料区、碳化还原区、氮化合成区、冷却区和出料区,使制备氮钒合金的物料分步进行碳化还原处理和氮化处理,得到氮含量高、杂质含量低的钒氮合金。

Description

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
背景技术
钒氮合金是一种新型合金添加剂,可以替代钒铁用于微合金化钢的生产。氮化钒添加于钢中能提高钢的强度、韧性、延展性及抗热疲劳性等综合机械性能,并使钢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在达到相同强度下,添加氮化钒节约钒加入量30-40%,进而降低了成本。
传统的氮化钒生产方法有两步法和一步法,由于一步法生产效率高,工艺简单,被广泛应用。一步法包括隧道窑法、竖炉法等,但是这些方法都具有能耗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缺点。
由此,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通过在转底炉中设置不同区域,使反应原料分别进行碳化还原处理和氮化处理,得到氮含量高、杂质含量低的钒氮合金。
因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为转底炉,所述转底炉沿原料运动的方向依次设置进料区、碳化还原区、氮化合成区、冷却区和出料区,其中,所述进料区具有混合物料团块入口;所述碳化还原区具有一氧化碳出口;所述氮化合成区具有氮气入口;所述出料区具有氮钒合金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在转底炉内设置进料区、碳化还原区、氮化合成区、冷却区和出料区,使制备氮钒合金的物料分步进行碳化还原处理和氮化处理,避免氮化合成区的氮气进入碳化反应区使碳化反应区的CO浓度提高,还原性气氛增强,从而使碳化处理效率更高,原料碳化率显著提高,同时还有效降低球团中的氧含量,进而,得到氮含量高、氧含量低、杂质少的钒氮合金。并且,该方法生产成本低,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任选地,该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挡墙,所述第一挡墙设置在所述碳化还原区和所述氮化合成区之间;第二挡墙,所述第二挡墙设置在所述氮化合成区和所述冷却区之间;第三挡墙,所述第三挡墙设置在所述冷却区和所述出料区之间。
任选地,该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氮气通孔,所述第一氮气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挡墙上;第二氮气通孔,所述第二氮气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三挡墙上。使氮化合成区反应结束的氮气通过冷却区和出料区排出,这些氮气可以作为保护性气体,避免生成的氮钒合金被氧化。
任选地,该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氮气入口,所述第二氮气入口设置在所述转底炉的整个顶壁上。由此,向转底炉提供充足的氮气。
任选地,该装置进一步包括:水冷壁,所述水冷壁设置在所述冷却区的炉墙上。由此,冷却效果好。
任选地,该装置进一步包括:蓄热式烧嘴,所述蓄热式烧嘴设置在所述碳化还原区和所述氮化合成区。
任选地,该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氧化碳输送通道,所述一氧化碳输送通道分别与所述碳化还原区的所述一氧化碳出口和所述蓄热式烧嘴的进气口相连。由此,将碳化还原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输送至蓄热式烧嘴,作为蓄热式烧嘴的燃料,从而,实现了能源的综合高效利用,生产成本更低,同时还避免了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
任选地,该装置进一步包括:螺旋出料器,所述螺旋出料器设置在所述出料区的所述氮钒合金出口处,所述螺旋出料器包括:螺旋轴体:和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盘旋设置在所述螺旋轴体上。
任选地,所述螺旋轴体进一步包括:冷却水通道,所述冷却水通道设置在所述螺旋轴体的内部,并沿所述螺旋轴体的轴向设置;氮气通道,所述氮气通道设置在所述冷却水通道的外侧,且所述氮气通道轴向包裹所述冷却水通道,所述氮气通道具有氮气入口和氮气出口。由此,在出料的过程中,对氮钒合金进一步进行冷却处理。
任选地,所述氮气入口设置在所述螺旋轴体的端处,所述氮气出口设置在所述螺旋叶片上。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转底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螺旋出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螺旋出料器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转底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参考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为转底炉,该转底炉沿原料运动的方向依次设置进料区110、碳化还原区120、氮化合成区130、冷却区140和出料区150,其中,进料区110具有混合物料团块入口,混合物料团块由进料区110的混合物料团块入口进入转底炉;碳化还原区120具有一氧化碳出口,混合物料团块中的三氧化二钒与还原碳在高温下进行还原反应,三氧化二钒首先被还原成一氧化钒,继而生成碳化钒,并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从一氧化碳出口203排出;氮化合成区130具有氮气入口,碳化钒在氮气环境下,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氮化处理,生成氮钒合金;然后,氮钒合金进入冷却区140进行冷却处理,冷却后的氮钒合金进入出料区150,出料区150具有氮钒合金出口,氮钒合金从氮钒合金出口排出。由此,通过在转底炉内设置进料区、碳化还原区、氮化合成区、冷却区和出料区,使制备氮钒合金的物料分步进行碳化还原处理和氮化处理,避免氮化合成区的氮气进入碳化反应区使碳化反应区的CO浓度提高,还原性气氛增强,从而使碳化反应效率更高,原料碳化率显著提高,同时还有效降低球团中的氧含量,进而,得到氮含量高、氧含量低、杂质少的钒氮合金。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制备氮钒合金的混合物料团块可以由三氧化二钒粉末与还原碳粉末进行成型处理得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原碳可以为石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氧化二钒粉末与石墨粉末按质量比100:(45-50)进行所述成型处理。由此,石墨的还原效率高,三氧化二钒的还原率高,有效避免大量原料剩余,有利于降低氮钒合金的杂质含量。如果石墨粉末的比例过高,容易导致最终产品氮钒合金中的碳含量高,影响氮钒合金的品质,如果石墨粉末的比例过低,碳化反应不能彻底反应,产品回收率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三氧化二钒粉末的纯度不低于98%。由此,三氧化二钒粉末纯度高,杂质少,有利于降低钒氮合金的杂质含量,提高氮钒合金的产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三氧化二钒粉末与石墨粉末的粒度均不大于200目。发明人经大量研究发现,当反应原料的平均粒径小,原料比表面积高,两种原料的接触面积大,原料传质和传热效率高,反应速率快。当原料在上述粒度范围内,原料的反应活性高,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混合物料团块的直径为10-15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转底炉的碳化还原区120进行碳化还原处理的温度为1200-1250℃,时间为0.5-1小时。由此,碳化还原效率高,效果好,保证三氧化二钒充分为碳化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转底炉的氮化合成区130进行氮化处理的温度为1250-1380℃,时间为1-1.5小时,且氮气分压与氧气分压的比值不低于33。由此,氮化处理的效率高,并有利于碳化钒充分氮化,而氮气分压与氧气分压的比值不低于33,使生成的氮化钒处理在高氮气含量的环境下进行,有效地避免氮化钒在冷却过程中被氧化,使氮化钒的纯度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该转底炉200进一步包括:第一挡墙160、第二挡墙170和第三挡墙180,其中,第一挡墙160设置在碳化还原区120和氮化合成区130之间;第二挡墙170设置在氮化合成区130和冷却区140之间;第三挡墙180设置在冷却区140和出料区150之间。由此,利用挡墙有效地对碳化还原区、氮化合成区和冷却区之间进行分隔,避免各区之间相互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转底炉200进一步包括:第一氮气通孔和第二氮气通孔(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一氮气通孔设置在第二挡墙170上,用于将氮化合成区的氮气排出至冷却区,使氮钒合金在氮气环境下进行冷却,避免氮钒合金在冷却过程中被氧化。第二氮气通孔设置在第三挡墙180上,用于将氮气排出至出料区,避免氮钒合金在出料过程中被氧化。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的氮气的量,第一氮气通孔和第二氮气通孔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参考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转底炉200进一步包括:第二氮气入口,该第二氮气入口设置在转底炉的整个顶壁上,用于向转底炉提供充足的氮气,使转体炉的反应空间处于氮气环境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转底炉进一步包括:水冷壁,该水冷壁设置在冷却区的侧壁上。由此,通过水冷壁快速对生成的氮钒合金进行冷却处理,冷却效果好,速度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转底炉进一步包括:蓄热式烧嘴,该蓄热式烧嘴设置在碳化还原区和氮化合成区内,用于加热碳化还原区和氮化合成区,为碳化还原处理和氮化处理提供高温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系统进一步包括:一氧化碳输送通道,该一氧化碳输送通道分别与碳化还原区的一氧化碳出口和蓄热式烧嘴的进气口相连,用于将碳化还原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输送至蓄热式烧嘴,作为蓄热式烧嘴的燃料,从而,实现了能源的综合高效利用,生产成本更低,同时还避免了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转底炉进一步包括:螺旋出料器290,螺旋出料器设置在出料区的氮钒合金出口处,如图3所示,该螺旋出料器290包括:螺旋轴体291和螺旋叶片292,螺旋叶片292盘旋设置在螺旋轴体291上,该螺旋出料器290用于排出产物。
参考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螺旋出料器进一步包括:冷却水通道293和氮气通道294,其中,冷却水通道293设置在螺旋出料器290的内部,并沿螺旋出料器的轴向设置;而氮气通道294设置在冷却水通道293的外侧,且氮气通道294轴向包裹冷却水通道293,该氮气通道294具有氮气入296口和氮气出口295。通过冷却水通道293和氮气通道294对生产的氮钒合金进行水冷和风冷,有利于氮钒合金的快速冷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氮气通道的氮气可以由冷却区140过来的氮气提供,同时氮气在出料区150形成保护性气氛,防止氮钒合金再次氧化,并可以将氮钒合金冷却至200℃以下。
参考图3和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氮气入口设置在螺旋轴体291的端处,即可以设置在螺旋轴体291一端,也可以设置在螺旋轴体291的两端,由此,使氮气的螺旋轴体的流通路径更长,更有效地对氮化钒进行风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氮气出口设置在螺旋叶片292上。氮气出口分布在螺旋叶片上,也可以对叶片起到降温效果,从而使氮钒合金在经螺旋出料器排出的过程中,与叶片接触的过程中也进行降温,使氮钒合金的冷却效果更佳。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为转底炉,所述转底炉沿原料运动的方向依次设置进料区、碳化还原区、氮化合成区、冷却区和出料区,
其中,
所述进料区具有混合物料团块入口;
所述碳化还原区具有一氧化碳出口;
所述氮化合成区具有氮气入口;
所述出料区具有氮钒合金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一挡墙,所述第一挡墙设置在所述碳化还原区和所述氮化合成区之间;
第二挡墙,所述第二挡墙设置在所述氮化合成区和所述冷却区之间;
第三挡墙,所述第三挡墙设置在所述冷却区和所述出料区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一氮气通孔,所述第一氮气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挡墙上;
第二氮气通孔,所述第二氮气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三挡墙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二氮气入口,所述第二氮气入口设置在所述转底炉的整个顶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水冷壁,所述水冷壁设置在所述冷却区的炉墙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蓄热式烧嘴,所述蓄热式烧嘴设置在所述碳化还原区和所述氮化合成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一氧化碳输送通道,所述一氧化碳输送通道分别与所述碳化还原区的所述一氧化碳出口和所述蓄热式烧嘴的进气口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螺旋出料器,所述螺旋出料器设置在所述出料区的所述氮钒合金出口处,所述螺旋出料器包括:
螺旋轴体:和
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盘旋设置在所述螺旋轴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轴体进一步包括:
冷却水通道,所述冷却水通道设置在所述螺旋轴体的内部,并沿所述螺旋轴体的轴向设置;
氮气通道,所述氮气通道设置在所述冷却水通道的外侧,且所述氮气通道轴向包裹所述冷却水通道,所述氮气通道具有氮气入口和氮气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入口设置在所述螺旋轴体的端处,所述氮气出口设置在所述螺旋叶片上。
CN201620825629.4U 2016-08-01 2016-08-01 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69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25629.4U CN206069977U (zh) 2016-08-01 2016-08-01 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25629.4U CN206069977U (zh) 2016-08-01 2016-08-01 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69977U true CN206069977U (zh) 2017-04-05

Family

ID=58426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2562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69977U (zh) 2016-08-01 2016-08-01 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699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5243A (zh) * 2016-08-01 2017-02-22 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 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5243A (zh) * 2016-08-01 2017-02-22 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 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48751A (zh) 制备氮钒合金的方法和系统
US3403001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metal oxides
CN104293998A (zh) 气基竖炉制备海绵铁的方法和系统
US20030084754A1 (en) Molybdenum metal and production thereof
CN104087699A (zh) 气基竖炉制备海绵铁的方法和系统
CN104087700A (zh) 气基竖炉制备海绵铁的方法和系统
CN104313230A (zh) 燃气熔分炉和炼铁装置以及它们的还原工艺
CN206069977U (zh) 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
CN204039428U (zh) 气基竖炉制备海绵铁的系统
CN205907339U (zh) 制备氮钒合金的系统
CN106119588A (zh) 制备氮钒合金的方法和系统
CN106435243A (zh) 制备氮钒合金的装置
CN104087702B (zh) 气基竖炉制备海绵铁的方法和系统
US719320A (en) Method of introducing carbon, fluxes, &c., into blast-furnaces.
CN103088182A (zh) 一种直接还原竖炉的冷却方法
CN205907338U (zh) 制备氮钒合金的系统
US7828548B2 (en) Reduction kiln
US1372392A (en) Revolving furnace
KR20010024881A (ko) 산화철 환원방법 및 그 장치
CN203668438U (zh) 局部斜坡式还原炼铁炉
CN204224631U (zh) 燃气熔分炉和炼铁装置
JP3752051B2 (ja) スクラップ溶解方法及びスクラップ溶解用ランス
CN103602771A (zh) 局部斜坡式还原炼铁炉及还原炼铁工艺
CN115637367B (zh) 一种基于钒化合物的钒氮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EP1214455B1 (en) Device for the direct reduction of iron oxid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0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05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10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05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05

Termination date: 201808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