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61298U - 共模电感及印制电路板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共模电感及印制电路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61298U
CN206061298U CN201621044162.6U CN201621044162U CN206061298U CN 206061298 U CN206061298 U CN 206061298U CN 201621044162 U CN201621044162 U CN 201621044162U CN 206061298 U CN206061298 U CN 2060612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wire
printed circuit
electric capacity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4416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兴南
杨志辉
瞿大昕
李劲松
瞿巍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ffner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haffner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ffner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chaffner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4416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612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612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612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共模电感及印制电路板组件,所述共模电感包括线圈主体、输入端导线和输出端导线,所述输入端导线从所述线圈主体的顶面引出,所述输出端导线从所述线圈主体的底面引出。所述印制电路板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印制电路板和第二印制电路板;所述共模电感,其输入端导线电气装配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其输出端导线电气装配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本实用新型方案可使得印制电路板组件整体上占用的面积减小,以利于其使用和装配。

Description

共模电感及印制电路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兼容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共模电感及印制电路板组件。
背景技术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滤波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电子元器件之一。滤波器可以分为无源滤波器和有源滤波器。其中,无源滤波器一般由电容、电感和电阻组成,它可以对特定频率的频点或该频点以外的频率进行有效滤除。按照滤波器的实现形式,还可以将其分为集成式滤波器和分立型滤波器。分立型滤波器一般包括共模电感、共模电容和差模电容等;由于元件数量多,体积大,使其具有空间利用率低的缺点。如果,分立型滤波器装配于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上,所述分立型滤波器将在PCB上占用较大的尺寸。
滤波器根据滤除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以下将以用于滤除电源线的噪声干扰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滤波器为例进行说明。参考图1和图2,图1和图2示出了一种常见的电源线EMI滤波器装配于单层PCB的结构,在PCB110上安装有共模电感101,输入端电容102、103和104,输入端端子105,输出端电容106、107和108,输出端端子109。在PCB110上,上述元件按照从信号的输入端到信号的输出端的方向进行平面式排列,并通过各自的引脚(图未示)装配于PCB110上。
如上,由于现有技术中EMI滤波器的所有元器件都平铺在PCB上,最终使得EMI滤波器的长度很大程度上由其包含的元器件装配于PCB上的长度决定,EMI滤波器的尺寸较大。当PCB上为EMI滤波器预留的安装空间有限时,所述EMI滤波器的使用将受到限制。
进一步而言,不仅仅是包含共模电感的EMI滤波器,任何包含共模电感的印制电路板组件(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PCBA)均具有尺寸较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包含共模电感的印制电路板组件的尺寸。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共模电感,所述共模电感包括线圈主体、输入端导线和输出端导线,所述输入端导线从所述线圈主体的顶面引出,所述输出端导线从所述线圈主体的底面引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印制电路板组件,印制电路板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印制电路板和第二印制电路板;所述共模电感,其输入端导线电气装配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其输出端导线电气装配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
可选地,所述共模电感的输入端导线通过焊接的方式装配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所述共模电感的输出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导线装配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
可选地,所述共模电感为三相共模电感;所述共模电感的输入端导线包括第一输入端导线、第二输入端导线和第三输入端导线,所述共模电感的输出端导线包括第一输出端导线、第二输出端导线和第三输出端导线;
所述线圈主体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输入端导线,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输出端导线;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输入端导线,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二输出端导线;所述第三线圈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三输入端导线,所述第三线圈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三输出端导线。
可选地,所述共模电感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绝缘体;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的至少部分包裹于所述壳体。
可选地,所述印制电路板组件还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各自具有两个引脚,并分别通过自身的引脚电气装配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输入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互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印制电路板组件还包括输入端子,所述输入端子装配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所述输入端子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三输入端导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印制电路板组件还包括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所述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各自具有两个引脚,并分别通过自身的引脚电气装配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其中,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输出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的第二端互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印制电路板组件还包括输出端子,所述输出端子装配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所述输出端子包括第四端口、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五端口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六端口与所述第三输出端导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印制电路板组件还包括支撑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和第二印制电路板之间,以支撑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和第二印制电路板。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立柱,每一个所述立柱的第一端装配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每一个所述立柱的第二端装配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共模电感和一种印制电路板组件;本实施例利用共模电感的结构特点,即共模电感的输入端导线和输出端导线分别位于其线圈主体的两侧;所述印制电路板组件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印制电路板和第二印制电路板以及所述共模电感;所述共模电感的输入端导线电气装配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所述共模电感的输出端导线电气装配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将共模电感的输入端导线和输出端导线装配于两块层叠设置的印制电路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使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电流从同一平面分离,相当于将原来单块印制电路板拆分成两块,从而使得印制电路板组件中的各元器件在投射于印制电路板的方向上占用更小的面积,使得印制电路板组件整体上占用的面积减小,以利于印制电路板组件的使用和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印制电路板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印制电路板组件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印制电路板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印制电路板组件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有技术中以EMI滤波器为例的印制电路板组件具有尺寸较大的问题。
具体分析而言,继续参照图1和图2,现有技术的共模电感101的输入端导线和输出端导线一般位于共模电感101的底面。以EMI滤波器为例,共模电感101的结构对EMI滤波器的各个元件安装于PCB的形式具有限制作用,使得承载EMI滤波器的PCB大都为单层结构,EMI滤波器的所有元器件以平铺的形式安装于PCB上,EMI滤波器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在空间上位于同一个平面内(即PCB所在的平面),此种平铺式的排列方式使得EMI滤波器在整体上投射于PCB的方向上的尺寸较大。进一步而言,现有技术中的共模电感101的结构会导致任何包含共模电感101的印制电路板组件均尺寸较大。
针对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共模电感和一种印制电路板组件,通过对共模电感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得包括改进后的共模电感的印制电路板组件占用的面积更小,更加有利于所述印制电路板组件的使用和装配。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3和附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共模电感203,所述共模电感203可以包括线圈主体(图未示)、输入端导线(图未示)和输出端导线(图未示),所述输入端导线可以从所述线圈主体的顶面引出,所述输出端导线可以从所述线圈主体的底面引出;或者所述输入端导线可以从所述线圈主体的底面引出,所述输出端导线可以从所述线圈主体的顶面引出,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所述共模电感203的设计方式可以使得共模电感203在装配时,将其输入端导线和输出端导线分别装配在不同的PCB上,例如,所述不同的PCB可以是层叠设置的或者其他设置方式,可以令包括共模电感203的印制电路板组件中的各个元件在装配时更加灵活,也可以令印制电路板组件在占用尺寸方面的优化成为可能。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印制电路板组件200,所述印制电路板组件20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印制电路板201和第二印制电路板202以及所述共模电感203。其中,所述共模电感203的输入端导线可电气装配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201,所述共模电感203的输出端导线可电气装配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202。或者所述共模电感203的输出端导线可电气装配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201,所述共模电感203的输入端导线可电气装配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202,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具体实施中,所述共模电感203的输入端导线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装配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201,所述共模电感203的输出端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导线装配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202。
具体实施中,所述电路板组件200可以是滤波器,例如,EMI滤波器,可以用于电源系统中电源线上耦合的电磁干扰的滤波;此外,所述电路板组件200还可以是开关电源、变压器,或者电视机、收音机等半导体器件。以下仅以所述电路板组件200为滤波器为例进行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而言,滤波器包含所述共模电感203,而如果要将现有技术中滤波器的平面排列形式改变成本实施例的空间层叠结构,必须在层叠设置的第一印制电路板201和第二印制电路板202之间形成电气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使用额外的导线进行辅助连接,本实施例不做特殊限制,但出于便捷性和经济性考虑,本实施例采用所述共模电感203的输入端导线和输出端导线直接完成所述共模电感203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201和第二印制电路板202之间的电气连接。
可见,本实施例印制电路板组件200将共模电感203的输入端导线和输出端导线装配于两块层叠设置的印制电路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使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电流从同一平面分离,相当于将原来单块印制电路板拆分成两块,从而使得印制电路板组件中的各元器件在投射于印制电路板的方向上占用更小的面积,使得印制电路板组件整体上占用的面积减小。
具体实施中,所述共模电感203可以为单向共模电感或三相共模电感。
当所述共模电感203为三相共模电感时,所述共模电感203的输入端导线可以包括第一输入端导线(图未示)、第二输入端导线(图未示)和第三输入端导线(图未示),所述共模电感203的输出端导线可以包括第一输出端导线(图未示)、第二输出端导线(图未示)和第三输出端导线(图未示);所述线圈主体可以包括第一线圈(图未示)、第二线圈(图未示)和第三线圈(图未示);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输入端导线,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输出端导线;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输入端导线,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二输出端导线;所述第三线圈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三输入端导线,所述第三线圈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三输出端导线。
本实施例中,所述共模电感203还可以包括壳体(图未示),所述壳体为绝缘体;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的至少部分包裹于所述壳体。所述共模电感203的第一输入端导线和第一输出端导线、所述共模电感203的第二输入端导线和第二输出端导线、所述共模电感203的第三输入端导线和第三输出端导线露出所述壳体。
具体实施中,本实施例印制电路板组件200还可以包括第一电容204、第二电容205和第三电容206;所述第一电容204、第二电容205和第三电容206各自具有两个引脚,并分别通过自身的引脚电气装配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201;所述第一至第三电容的两个引脚分别对应于各自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其中,所述第一电容20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20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20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输入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204、第二电容205和第三电容206的第二端互相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电容204、第二电容205和第三电容206可以分别通过自身的引脚以焊接的方式装配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201。然而,本实施例仅以焊接的方式进行举例,但不限于此。
具体实施中,本实施例印制电路板组件200还可以包括输入端子207,所述输入端子207可以装配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201;所述输入端子207可以包括第一端口(图未示)、第二端口(图未示)和第三端口(图未示),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三输入端导线电连接。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装配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201。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在例如插拔式接线端子、栅栏式接线端子、弹簧式接线端子、轨道式接线端子等类型中进行选择。
具体实施中,本实施例印制电路板组件200还可以包括第四电容208、第五电容209和第六电容210;所述第四电容208、第五电容209和第六电容210各自具有两个引脚,并分别通过自身的引脚电气装配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202;所述第四至第六电容的两个引脚分别对应于各自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其中,所述第四电容208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五电容209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六电容2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输出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208、第五电容209和第六电容210的第二端互相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第四电容208、第五电容209和第六电容210可以分别通过自身的引脚以焊接的方式装配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202。然而,本实施例仅以焊接的方式进行举例,但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印制电路板组件200还可以包括输出端子211,所述输出端子211装配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202;所述输出端子211包括第四端口、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五端口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六端口与所述第三输出端导线电连接。具体而言,所述第四端口、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装配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202。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在例如插拔式接线端子、栅栏式接线端子、弹簧式接线端子、轨道式接线端子等类型中进行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印制电路板201和第二印制电路板202是相对而言的,二者的位置可以进行对换;并且,本实施例中的输入端子207和第一至第三电容也可以装配于第二印制电路板202,本实施例中的输出端子211和第四至第六电容也可以装配于第一印制电路板201,本实施例不做限制。当然,所述输入端子207、第一至第三电容、输出端子211和第四至第六电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置,本实施例的印制电路板组件200可以不包括它们的一种或者多种。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三相共模电感为例,若所述共模电感203为单相共模电感,所述印制电路板组件200中的所述输入端端子可以包括所述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用于接入例如电源系统中的火线、零线和地线对应的电压,所述输出端端子可以包括所述第四端口、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用于输出经滤波后的火线、零线和地线对应的电压,其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印制电路板组件200还可以包括支撑部件212,设置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201和第二印制电路板202之间,以支撑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201和第二印制电路板202。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201和第二印制电路板202上可以设置有安装孔(图未示);所述支撑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立柱,每一个所述立柱的第一端可以通过螺丝213以螺纹连接的方式经由安装孔装配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201,每一个所述立柱的第二端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经由安装孔装配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202。当然,所述支撑部件212还可以是铁板等其他支撑部件,本实施例不做特殊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印制电路板组件200的下方还可以设置一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可以为铁板214,将所述印制电路板组件200装配于所述铁板214上,进一步起到支撑和承载的作用,以利于所述印制电路板组件200在其上进行装配。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共模电感,所述共模电感包括线圈主体、输入端导线和输出端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导线从所述线圈主体的顶面引出,所述输出端导线从所述线圈主体的底面引出。
2.一种印制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层叠设置的第一印制电路板和第二印制电路板;
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其输入端导线电气装配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其输出端导线电气装配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制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模电感的输入端导线通过焊接的方式装配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所述共模电感的输出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导线装配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制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模电感为三相共模电感;
所述共模电感的输入端导线包括第一输入端导线、第二输入端导线和第三输入端导线,所述共模电感的输出端导线包括第一输出端导线、第二输出端导线和第三输出端导线;
所述线圈主体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输入端导线,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一输出端导线;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输入端导线,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二输出端导线;所述第三线圈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三输入端导线,所述第三线圈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三输出端导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制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模电感还包括壳体;
所述壳体为绝缘体;
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的至少部分包裹于所述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制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
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各自具有两个引脚,并分别通过自身的引脚电气装配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
其中,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输入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互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制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端子,所述输入端子装配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所述输入端子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三输入端导线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印制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
所述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各自具有两个引脚,并分别通过自身的引脚电气装配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
其中,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输出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的第二端互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制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出端子,所述输出端子装配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所述输出端子包括第四端口、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五端口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导线电连接,所述第六端口与所述第三输出端导线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印制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和第二印制电路板之间,以支撑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和第二印制电路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印制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立柱,每一个所述立柱的第一端装配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每一个所述立柱的第二端装配于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
CN201621044162.6U 2016-09-08 2016-09-08 共模电感及印制电路板组件 Active CN2060612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44162.6U CN206061298U (zh) 2016-09-08 2016-09-08 共模电感及印制电路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44162.6U CN206061298U (zh) 2016-09-08 2016-09-08 共模电感及印制电路板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61298U true CN206061298U (zh) 2017-03-29

Family

ID=58369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44162.6U Active CN206061298U (zh) 2016-09-08 2016-09-08 共模电感及印制电路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612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80003B (zh) 电源模块及pol电源模块
US20100055969A1 (en) Communications connector with multi-stage compensation
CN106160412B (zh) 电源模块与应用该电源模块的能量转换装置
WO2008087781A1 (ja) Dc-dcコンバータモジュール
JP2004235556A (ja) 積層コンデンサ、配線基板、デカップリング回路および高周波回路
CN110571606B (zh) 滤波连接装置及滤波方法
CN206471231U (zh) 具有多个端电极的积层电容器
CN201656757U (zh) 多路输入/输出交直流电源与信号线滤波的滤波器
CN103021989A (zh) 一种多组件的芯片封装结构
CN206061298U (zh) 共模电感及印制电路板组件
CN104812170B (zh) 高频模块
CN2917191Y (zh) 分散电磁干扰的印刷电路板的改良结构
CN100441067C (zh) 一种抑制电磁干扰的地线布图方法
CN108233111A (zh) 一种可去除脉冲电流的接插件装置
CN205790753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7819086U (zh) 一种可去除脉冲电流的接插件装置
CN103839667B (zh) 一种平面高压变压器
CN209982452U (zh) 一种滤波电路结构
US7502218B2 (en) Multi-terminal capacitor
CN104953802A (zh) 电磁兼容滤波器
CN204794664U (zh) 电磁兼容滤波器
JP2013115053A (ja) ノイズ対策電子部品の回路基板への実装構造
JP2017208531A (ja) コンデンサモジュール
CN107645231A (zh) 电源转换器
CN203301385U (zh) 一种工业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