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57228U - 一种煤田火灾演化过程的相似模拟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煤田火灾演化过程的相似模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57228U
CN206057228U CN201620909965.7U CN201620909965U CN206057228U CN 206057228 U CN206057228 U CN 206057228U CN 201620909965 U CN201620909965 U CN 201620909965U CN 206057228 U CN206057228 U CN 2060572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overlying rock
rock
panel
co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099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旸
任帅京
吕慧菲
邓军
李青蔚
蔡灿凡
翟小伟
王彩萍
黄庆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209099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572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572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5722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田火灾演化过程的相似模拟系统,涉及相似模拟技术领域。在实验箱中安装物理相似模型,物理相似模型包括下覆隔热岩层、煤层以及多个上覆岩层,通过加热棒对煤层加热,在下覆隔热岩层、煤层和上覆岩层中埋设多个铠装热电偶,由多点温度检测仪收集各个铠装热电偶检测到的温度参数,并由计算机对温度参数进行记录,改变加热棒的加热温度、数量、类型以及加热的位置来模拟不同条件下的煤田火区的燃烧情况,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通过铠装热电偶高灵敏度的温度传感功能、多点温度测试仪的信号收集转换功能以及计算机的记录功能,从而实现连续性、实时监测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煤田火灾演化过程的相似模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相似模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煤田火灾演化过程的相似模拟系统。
背景技术
煤田火灾是指在矿井或煤田范围内发生,威胁安全生产、造成一定资源和经济损失或者人员伤亡的燃烧事故。煤田火灾广泛存在于我国西北地区,是威胁西北地区煤炭开采的主要灾害之一。煤炭自燃造成地下煤炭资源的大量烧损,减少煤炭资源的储量,威胁煤矿安全生产,严重影响了我国能源向西部发展的战略。煤田火灾的存在也造成了大量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必须采取相关技术措施遏制煤田火灾的继续蔓延。
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对于煤田火区高温点及火源点的准确定位仍然缺乏相应的理论与技术支撑,尤其是对于煤田火区扩散范围及火区扩展规律研究不足。因此,在煤田火区灭火过程中,无法准确定位火区高温点及其扩散特征,且对煤田火区裂隙产生和发育规律研究不明确,使得对火区不能进行有效防控。所以,加强煤田火区的形成演过程中温度场的研究不仅仅为火区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保障更为进一步研究煤、岩、气之间的关系及特性提供基础。目前,国内外还没有针对研究煤田火区温度而形成的较系统的实验台和实验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煤田火灾演化过程的相似模拟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一种煤田火灾演化过程的相似模拟系统,包括实验箱、物理相似模型、加热升温系统以及温度检测系统;所述实验箱上设有出气口和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上安装有可变频鼓风机,所述可变频鼓风机由变频器控制;所述物理相似模型安装在所述实验箱内部,所述物理相似模型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下覆隔热岩层、煤层以及多个上覆岩层;所述加热升温系统包括智能控温仪、加热棒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棒埋设在所述煤层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加热棒上,以检测所述加热棒的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棒均与所述智能温控仪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系统包括铠装热电偶、多点温度测试仪以及计算机,所述下覆隔热岩层、煤层以及上覆岩层中均设有多个测点,所述测点的数量在所述下覆隔热岩层、煤层以及上覆岩层中沿从下至上的方向逐渐减少,所述铠装热电偶的数量与所述测点的数量相同,且所述铠装热电偶一一对应的埋设在所述测点中,以检测每个所述测点的温度参数,所述多点温度测试仪收集所述铠装热电偶检测到的温度参数并发送给所述计算机,由所述计算机对收集的温度参数进行记录。
较佳地,所述实验箱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面板和后面板、相对设置的左面板和右面板以及相对设置的顶面板和底面板,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顶面板上,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左面板上。
较佳地,所述前面板、后面板、左面板、右面板、顶面板和底面板均包括外层和内层,所述外层由Q235-B钢板制成,所述内层由316L钢板制成,所述外层的尺寸为2200mm×2200mm×1800mm,所述内层的尺寸为2000mm×2000mm×1600mm,所述外层和内层之间由槽钢连接及支撑,并充填耐高温纤维棉保温。
较佳地,所述前面板、后面板和顶面板为可拆卸结构。
较佳地,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三个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尺寸为200mm×400mm,且由透明的耐高温玻璃制成。
较佳地,所述下覆隔热岩层放置在可调节支架上,所述可调节支架可以调节长度和宽度。
较佳地,所述上覆岩层的数量为六层,从下至上依次为上覆岩层一、上覆岩层二、上覆岩层三、上覆岩层四、上覆岩层五和上覆岩层六。
较佳地,所述下覆隔热层、煤层以及上覆岩层一中设置有36个所述测点,所述上覆岩层二中设置有6个所述测点,所述上覆岩层三和上覆岩层四中设置有2个所述测点。
较佳地,所述多点温度测试仪的型号为ZJ112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煤田火灾演化过程的相似模拟系统,在实验箱中安装物理相似模型,物理相似模型包括下覆隔热岩层、煤层以及多个上覆岩层,通过加热棒对煤层加热,在下覆隔热岩层、煤层和上覆岩层中埋设多个铠装热电偶,由多点温度检测仪收集各个铠装热电偶检测到的温度参数,并由计算机对温度参数进行记录,实验箱由价格低廉的标准件制作而成,制作成本比较低;物理相似模型根据所需模拟煤田火区的特征,选择力学、热力学性质相似的材料搭建,具有较高的通用性;改变加热棒的加热温度、数量、类型以及加热的位置来模拟不同条件下的煤田火区的燃烧情况,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通过铠装热电偶高灵敏度的温度传感功能、多点温度测试仪的信号收集转换功能以及计算机的记录功能,从而实现连续性、实时监测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煤田火灾演化过程的相似模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实验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实验箱和物理相似模型沿煤层所在平面的切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实验箱和物理相似模型沿下覆隔热岩层或上覆岩层一所在平面的切面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实验箱和物理相似模型沿上覆岩层二所在平面的切面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实验箱和物理相似模型沿上覆岩层三或上覆岩层四所在平面的切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田火灾演化过程的相似模拟系统,所述相似模拟系统包括实验箱100、物理相似模型200、加热升温系统300以及温度检测系统400。所述实验箱100上设有出气口110和进气口120,所述进气口120上安装有可变频鼓风机170,所述可变频鼓风机170由变频器180控制。所述物理相似模型200安装在所述实验箱100内部,所述物理相似模型200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下覆隔热岩层202、煤层203以及多个上覆岩层。
所述加热升温系统300包括智能控温仪330、加热棒310和温度传感器320,所述加热棒310埋设在所述煤层203中,所述温度传感器320安装在所述加热棒310上,以检测所述加热棒310的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320和加热棒310均与所述智能温控仪330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320将所述加热棒310的实时温度传送到智能温控仪330并显示出来,通过所述智能温控仪330对所述加热棒310的加热进行控制,使得所述加热棒310加热到预先设定的温度。需要说明的是,应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选择不同类型和数量的所述加热棒310,并且设置在所述煤层203的不同位置,从而实现不同条件下不同方式的引燃。
所述温度检测系统400包括多点温度测试仪410以及计算机420。
一并参照图2,所述实验箱100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面板130和后面板、相对设置的左面板和右面板150以及相对设置的顶面板140和底面板,所述出气口110位于所述顶面板140上,所述进气口120位于所述左面板上。
所述前面板130、后面板、左面板、右面板150、顶面板140和底面板均包括外层和内层,所述外层由Q235-B钢板制成,所述内层由316L钢板制成,所述外层的尺寸为2200mm×2200mm×1800mm,所述内层的尺寸为2000mm×2000mm×1600mm,所述外层和内层之间由槽钢连接及支撑,并充填耐高温纤维棉保温。
所述前面板130、后面板和顶面板140为可拆卸结构,以便于安装所述物理相似模型20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前面板130、后面板和顶面板140可以通过铰链或者卡槽的方式与其他面板连接,所述实验箱100组装完毕后为密封结构,因此在所述前面板130、后面板和顶面板140的连接处需要设置密封条。
所述前面板130上设置有三个观察窗160,所述观察窗160的尺寸为200mm×400mm,且由透明的耐高温玻璃制成。
所述下覆隔热岩层202放置在可调节支架201上,所述可调节支架201可以调节长度和宽度,以调节所述物理相似模型200的长度和宽度,以适应不同煤田火灾的实际条件和需要。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可调节支架201的最大调节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大于所述实验箱100内部空间的长度和宽度。
所述物理相似模型200的搭建主要以相似理论为基础,用与煤岩力学、热力学性质相似的材料作为填充材料,按原型与模型间所需的相似准则做成模型,所搭建的物理相似模型与原型必须满足几何相似、物理量相似、初始状态相似和边界条件相似等规律。因此,所述上覆岩层的数量为六层,从下至上依次为上覆岩层一204、上覆岩层二205、上覆岩层三206、上覆岩层四207、上覆岩层五208和上覆岩层六209。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物理相似模型200中上覆岩层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所述上覆岩层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制。
一并参照图3至图6,所述下覆隔热岩层202、煤层203、上覆岩层一204、上覆岩层二205、上覆岩层三206和上覆岩层207中均设有多个测点210,所述测点210的数量在所述下覆隔热岩层202、煤层203以及上覆岩层中沿从下至上的方向逐渐减少。由于所述煤层203三维尺寸的存在,在热量累积至燃烧过程中,温度沿着三维作用方向以不同的速度传递热量。为了真实的研究温度的传递规律,必须在X、Y、Z轴不同方向同时监控温度的变化量,综合反映燃烧温度变化特性。所以在每层(上覆岩层一204、上覆岩层二205、上覆岩层三206、上覆岩层四207、煤层203、下覆隔热岩层202)中布置铠装热电偶430,而且在每层的横向和纵向上分别布置不同数量的所述铠装热电偶430。所述铠装热电偶430的数量与所述测点210的数量相同,且所述铠装热电偶430一一对应的埋设在所述测点210中,以检测每个所述测点210的温度参数,所述多点温度测试仪410收集所述铠装热电偶430检测到的温度参数并发送给所述计算机420,由所述计算机420对收集的温度参数进行记录。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加热棒310布置在所述煤层203中,导致所述煤层203和与所述煤层203相邻的岩层温度变化比较大,所以在所述煤层203、上覆岩层一204以及下覆隔热岩层202中布置的所述铠装热电偶430数量最多,分别布置了36个所述测点210。而在所述上覆岩层二205、上覆岩层三206和上覆岩层四207中布置的所述铠装热电偶430数量相对较少,在所述上覆岩层二205中布置了6个所述测点210,在所述上覆岩层三206和上覆岩层四207中分别布置了2个所述测点210。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测点210的布置方式应根据不同的引燃方式采取不同的布置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所述测点210的布置方式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点温度测试仪410的型号为ZJ1128。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流程如下:根据所要模拟煤田火区的地层特征,依据几何相似、物理量相似、初始状态相似和边界条件相似等规律搭建出所述物理相似模型200,在搭建模型的过程中根据每层受热情况的不同相应的布置不同数量的所述铠装热电偶430。与此同时,根据所需模拟煤田火区的实际情况将所述加热棒310和温度传感器320埋在所述煤层203中相应位置引燃所述煤层203,待所述物理相似模型200做好干燥后开始组装所述实验箱100,将所述物理相似模型200置于所述实验箱100中间位置。将埋好的所述加热棒310和温度传感器320分别与所述智能温控仪330相连接,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320和智能温控仪330显示和控制所述加热棒310的温度。同时将埋好的所述铠装热电偶430全部与所述多点温度测试仪410相连接,所述多点温度测试仪410通过信号传输线与所述计算机420相连接。待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按照预先设定的温度接通所述加热棒310的电源,使所述加热棒310加热到预设的温度,直到所述煤层203点燃后关闭所述加热棒310的电源,让所述煤层203自行燃烧。在接通所述加热棒310的电源之前打开所述计算机420,记录加热前的所述测点210的初始温度、所述加热棒310加热过程中所述测点210温度的变化值以及所述煤层203自行燃烧过程中所述测点210温度的变化值。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煤田火灾演化过程的相似模拟系统,在实验箱中安装物理相似模型,物理相似模型包括下覆隔热岩层、煤层以及多个上覆岩层,通过加热棒对煤层加热,在下覆隔热岩层、煤层和上覆岩层中埋设多个铠装热电偶,由多点温度检测仪收集各个铠装热电偶检测到的温度参数,并由计算机对温度参数进行记录,改变加热棒的加热温度、数量、类型以及加热的位置来模拟不同条件下的煤田火区的燃烧情况,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通过铠装热电偶高灵敏度的温度传感功能、多点温度测试仪的信号收集转换功能以及计算机的记录功能,从而实现连续性、实时监测功能。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煤田火灾演化过程的相似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实验箱、物理相似模型、加热升温系统以及温度检测系统;所述实验箱上设有出气口和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上安装有可变频鼓风机,所述可变频鼓风机由变频器控制;所述物理相似模型安装在所述实验箱内部,所述物理相似模型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下覆隔热岩层、煤层以及多个上覆岩层;所述加热升温系统包括智能控温仪、加热棒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棒埋设在所述煤层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加热棒上,以检测所述加热棒的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棒均与所述智能温控仪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系统包括铠装热电偶、多点温度测试仪以及计算机,所述下覆隔热岩层、煤层以及上覆岩层中均设有多个测点,所述测点的数量在所述下覆隔热岩层、煤层以及上覆岩层中沿从下至上的方向逐渐减少,所述铠装热电偶的数量与所述测点的数量相同,且所述铠装热电偶一一对应的埋设在所述测点中,以检测每个所述测点的温度参数,所述多点温度测试仪收集所述铠装热电偶检测到的温度参数并发送给所述计算机,由所述计算机对收集的温度参数进行记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箱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面板和后面板、相对设置的左面板和右面板以及相对设置的顶面板和底面板,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顶面板上,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左面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后面板、左面板、右面板、顶面板和底面板均包括外层和内层,所述外层由Q235-B钢板制成,所述内层由316L钢板制成,所述外层的尺寸为2200mm×2200mm×1800mm,所述内层的尺寸为2000mm×2000mm×1600mm,所述外层和内层之间由槽钢连接及支撑,并充填耐高温纤维棉保温。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后面板和顶面板为可拆卸结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三个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尺寸为200mm×400mm,且由透明的耐高温玻璃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覆隔热岩层放置在可调节支架上,所述可调节支架可以调节长度和宽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覆岩层的数量为六层,从下至上依次为上覆岩层一、上覆岩层二、上覆岩层三、上覆岩层四、上覆岩层五和上覆岩层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覆隔热层、煤层以及上覆岩层一中设置有36个所述测点,所述上覆岩层二中设置有6个所述测点,所述上覆岩层三和上覆岩层四中设置有2个所述测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点温度测试仪的型号为ZJ1128。
CN201620909965.7U 2016-08-19 2016-08-19 一种煤田火灾演化过程的相似模拟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572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09965.7U CN206057228U (zh) 2016-08-19 2016-08-19 一种煤田火灾演化过程的相似模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09965.7U CN206057228U (zh) 2016-08-19 2016-08-19 一种煤田火灾演化过程的相似模拟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57228U true CN206057228U (zh) 2017-03-29

Family

ID=58384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0996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57228U (zh) 2016-08-19 2016-08-19 一种煤田火灾演化过程的相似模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5722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3613A (zh) * 2017-08-23 2018-01-05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井下红外测温精度影响因素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9142085A (zh) * 2018-10-10 2019-01-0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动态数据驱动的热防护在线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10687149A (zh) * 2019-09-02 2020-01-1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地下煤田火区典型产物动态析出释放模拟实验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3613A (zh) * 2017-08-23 2018-01-05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井下红外测温精度影响因素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7543613B (zh) * 2017-08-23 2024-02-02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井下红外测温精度影响因素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9142085A (zh) * 2018-10-10 2019-01-0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动态数据驱动的热防护在线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09142085B (zh) * 2018-10-10 2019-07-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动态数据驱动的热防护在线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10687149A (zh) * 2019-09-02 2020-01-1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地下煤田火区典型产物动态析出释放模拟实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53674A (zh) 一种煤田火灾演化过程的相似模拟系统
CN104677940B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壳抗火试验系统
Hidalgo et al.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full-scale open floor plan enclosure fires
CN105067655B (zh) 一种桶形环状辐射加热条件下的阻燃电缆竖直燃烧性能测试装置
CN206057228U (zh) 一种煤田火灾演化过程的相似模拟系统
An et al. Effects of interlayer distance and cable spacing on flame characteristics and fire hazard of multilayer cables in utility tunnel
CN203965359U (zh) 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抗火试验系统
CN106875822B (zh) 一种建筑外立面火灾模拟装置
CN108333291A (zh) 一种模拟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实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205679555U (zh) 一种煤矿采空区温度场分布规律相似模拟试验装置
CN204241476U (zh) 千斤顶面内约束钢筋混凝土板抗火试验系统
CN107402226A (zh) 一种地下空间结构混凝土顶板抗火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1131343A (zh) 环形隧道衬砌结构体系的高温力学性能试验系统
CN112697954B (zh) 一种多功能大尺度立面火蔓延防控阻隔的实验装置
Li et al. A lab-scale experiment on low-temperature coal oxidation in context of underground coal fires
Quintiere et al. A scaling study of a corridor subject to a room fire
CN107478677A (zh) 弹簧、阻尼器边界约束多约束钢筋混凝土板抗火试验系统
CN102507628A (zh) 基于暖体假人的高温防护服测试实验系统
Zhao et al. Oxygen distribution and gaseous products change of coal fire based upon the semi-enclosed experimental system
CN107462596A (zh) 一种膨胀型防火涂层隔热性能实验装置
CN105842281A (zh) 一种煤矿采空区温度场分布规律相似模拟试验装置
CN207396385U (zh) 一种地下空间结构混凝土顶板抗火试验装置
CN202267664U (zh) 基于暖体假人的高温防护服测试实验系统
CN105352996B (zh) 一种测试地下煤田火区覆岩温度变化的模型试验方法
CN207020169U (zh) 考虑大气压的采空区自然发火模型试验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9

Termination date: 2017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