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54821U - 一种气体管路切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体管路切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54821U
CN206054821U CN201620991882.7U CN201620991882U CN206054821U CN 206054821 U CN206054821 U CN 206054821U CN 201620991882 U CN201620991882 U CN 201620991882U CN 206054821 U CN206054821 U CN 2060548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late
arm
force
link gear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918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filed Critical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918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548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548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548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ly-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管路切换装置,包括三通壳体、第一阀板组、第二阀板组、驱动机构、联动机构,三通壳体包括进气端口、第一出气端口和第二出气端口,在第一出气端口内布置第一阀板组,第一阀板组与驱动机构的驱动端相连;在第二出气端口内布置有第二阀板组,第二阀板组与联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联动机构的输入端与第一阀板组相连;所述驱动机构和联动机构均安装在三通壳体的外壁,且驱动机构安装在联动机构对侧的三通壳体外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组驱动机构和联动机构,在其中管路端口阀板关闭/开启的同时可实现另一管路端口阀板的开启/关闭,在紧急情况下可使流体迅速切换管路,操作无滞后,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气体管路切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脱硫等危险性气体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快速进行管路切换的气体管路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烟气脱硫工艺中,通常设置烟气切换管路,当脱硫工艺发生故障时迅速切换至旁通管路。目前,通常在正常管路和旁通管路单独设置烟气挡板,由不同管路的挡板阀板由不同的气动机构控制,很难做到在其中一个管路烟气挡板关闭的同时打开另一管路烟气挡板,操作存在滞后,影响整个生产工艺的稳定进行。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开闭联动的气体管路切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体管路切换装置,包括三通壳体、第一阀板组、第二阀板组、驱动机构、联动机构,三通壳体包括进气端口、第一出气端口和第二出气端口,在第一出气端口内布置第一阀板组,第一阀板组与驱动机构的驱动端相连;在第二出气端口内布置有第二阀板组,第二阀板组与联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联动机构的输入端与第一阀板组相连;所述驱动机构和联动机构均安装在三通壳体的外壁,且驱动机构安装在联动机构对侧的三通壳体外壁。
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一阀板组包括沿垂直于第一出气端口轴线方向间隔平行布置的第一内阀板和第一外阀板,第一内阀板与第一外阀板之间形成第一空腔;第一内阀板设有第一内转轴,第一内转轴的两端分别伸出三通壳体的外壁,第一内转轴的一端与驱动机构的驱动端相连,第一内转轴的另一端与联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第一外阀板设有第一外转轴,第一外转轴的两端分别伸出三通壳体的外壁,第一外转轴的一端与驱动机构的驱动端相连,第一外转轴的另一端与联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
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二阀板组包括沿垂直于第二出气端口轴线方向间隔平行布置的第二内阀板和第二外阀板,第二内阀板和第二外阀板之间形成第二空腔;第二内阀板设有第二内转轴,第二内转轴的一端伸出三通壳体的外壁,与联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第二外阀板设有第二外转轴,第二外转轴的一端伸出三通壳体的外壁,与联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
按上述方案,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联动组和第二联动组,第一联动组包括中部与第一内转轴相连的第一力臂、中部与第二内转轴相连的第二力臂,以及两根连接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的第一连杆;第二联动组包括中部与第一外转轴相连的第三力臂、中部与第二外转轴相连的第四力臂,以及两根连接第三力臂和第四力臂的第二连杆。
按上述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五力臂、第六力臂,以及均安装在同一气缸座上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的伸缩方向与第二气缸的伸缩方向相同,其中一组气缸杆端伸长的同时另一个气缸杆端回缩;第一气缸的伸缩端分别与第五力臂和第六力臂的一端铰接,第五力臂和第六力臂的另一端均分别与第二气缸的伸缩端铰接;所述第一内转轴的伸出端与第五力臂固定相连,第一外转轴的伸出端与第六力臂固定相连。
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一内阀板包括多个第一内分阀板,所述第一内转轴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一内分阀板上;其余第一内分阀板分别各设有第一内从动转轴,第一内从动转轴的一端伸出三通壳体的外壁,与第一内从动摆杆相连,各第一内从动摆杆的另一端均与同一根第一内连接杆相连,第一内连接杆通过第一内主动摆杆与第五力臂相连。
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二内阀板包括多个第二内分阀板,所述第二内转轴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二内分阀板上;其余第二内分阀板分别各设有第二内从动转轴,第二内从动转轴的一端伸出三通壳体1的外壁,与第二内从动摆杆的一端相连,各第二内从动摆杆的另一端均与同一根第二内连接杆相连,第二内连接杆通过第二内主动摆杆与第二力臂相连。
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一外阀板包括多个第一外分阀板,所述第一外转轴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一外分阀板上;其余第一外分阀板分别各设有第一外从动转轴,第一外从动转轴的一端伸出三通壳体的外壁,与第一外从动摆杆的一端相连,各第一外从动摆杆的另一端均与同一根第一外连接杆相连,第一外连接杆通过第一外主动摆杆与第六力臂相连。
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一空腔设有第一蒸汽接口;所述第二空腔设有第二蒸汽接口。
按上述方案,所述三通壳体上开设有排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组驱动机构和联动机构,在其中一个管路端口阀板关闭/开启的同时可实现另一管路端口阀板的开启/关闭,在紧急情况下可使流体迅速切换管路,操作无滞后,安全可靠;另外,在管路端口通过蒸汽密封,密封效果好,安全性高;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可行性高,日常维护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左视图。
其中:1、三通壳体;2、进气端口;3、第二出气端口;4、第一出气端口;5、第一内阀板;6、第一内转轴;7、第一内从动转轴;8、第一外阀板;9、第一外转轴;10、第二内阀板;11、第一内主动摆杆;12、第一内从动摆杆;13、第一内连接杆;14、第二外阀板;15、第一连杆;16、第二连杆;17、第五力臂;18、第六力臂;19、第一力臂;20、第三力臂;21、第一气缸;22、第一蒸汽接口;23、第二蒸汽接口;24、排水口;25、第二力臂;26、第四力臂;27、第二气缸;28、气缸座;29、第二内转轴;30、第二外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如图1~3所示的一种气体管路切换装置,包括三通壳体1、第一阀板组、第二阀板组、驱动机构、联动机构,三通壳体1包括进气端口2、第一出气端口4和第二出气端口3,在第一出气端口4内布置第一阀板组,第一阀板组与驱动机构的驱动端相连;在第二出气端口3内布置有第二阀板组,第二阀板组与联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联动机构的输入端与第一阀板组相连(具体是与第一阀板组的第一内转轴6和第一外转轴9相连);所述驱动机构和联动机构均安装在三通壳体1的外壁,且驱动机构安装在联动机构对侧的三通壳体1外壁。
第一阀板组包括沿垂直于第一出气端口4轴线方向间隔平行布置的第一内阀板5和第一外阀板8,第一内阀板5与第一外阀板8之间形成第一空腔;第一内阀板5设有第一内转轴6,第一内转轴6的两端分别伸出三通壳体1的外壁(第一内转轴6通过轴承安装),第一内转轴6的一端与驱动机构的驱动端相连,第一内转轴6的另一端与联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第一外阀板8设有第一外转轴9,第一外转轴9的两端分别伸出三通壳体1的外壁(第一外转轴9通过轴承安装),第一外转轴9的一端与驱动机构的驱动端相连,第一外转轴9的另一端与联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内转轴6和第一外转轴9旋转,实现第一内阀板5和第一外阀板8的打开和关闭。第二阀板组包括沿垂直于第二出气端口3轴线方向间隔平行布置的第二内阀板10和第二外阀板14,第二内阀板10和第二外阀板14之间形成第二空腔;第二内阀板10设有第二内转轴29,第二内转轴29的一端伸出三通壳体1的外壁,与联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第二外阀板14设有第二外转轴30,第二外转轴30的一端伸出三通壳体1的外壁,与联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以上各转轴均能控制各阀板的开闭。
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联动组和第二联动组,第一联动组包括中部与第一内转轴6相连的第一力臂19、中部与第二内转轴29相连的第二力臂25,以及两根连接第一力臂19和第二力臂25的第一连杆15;第二联动组包括中部与第一外转轴9相连的第三力臂20、中部与第二外转轴30相连的第四力臂26,以及两根连接第三力臂20和第四力臂26的第二连杆16。
驱动机构包括第五力臂17、第六力臂18,以及均安装在同一气缸座28上的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27,气缸座28与三通壳体1的外壁固定相连;第一气缸21的伸缩方向与第二气缸27的伸缩方向相同,其中一组气缸杆端伸长的同时另一个气缸杆端回缩;第一气缸21的伸缩端分别与第五力臂17和第六力臂18的一端铰接,第五力臂17和第六力臂18的另一端均分别与第二气缸27的伸缩端铰接;所述第一内转轴6的伸出端与第五力臂17固定相连,第一外转轴9的伸出端与第六力臂18固定相连。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内阀板5、第二内阀板10、第一外阀板8、第二外阀板14均可设计为分体式结构,部分结构相同;第一内阀板5包括多个第一内分阀板,所述第一内转轴6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一内分阀板上;其余第一内分阀板分别各设有第一内从动转轴7,第一内从动转轴7的一端伸出三通壳体1的外壁,与第一内从动摆杆12的一端相连,各第一内从动摆杆12的另一端均与同一根第一内连接杆13相连,第一内连接杆13通过第一内主动摆杆11与第五力臂17相连。第一外阀板8包括多个第一外分阀板,所述第一外转轴9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一外分阀板上;其余第一外分阀板分别各设有第一外从动转轴,第一外从动转轴的一端伸出三通壳体1的外壁,与第一外从动摆杆的一端相连,各第一外从动摆杆的另一端均与同一根第一外连接杆相连,第一外连接杆通过第一外主动摆杆与第六力臂18相连。第二内阀板10包括多个第二内分阀板,所述第二内转轴29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二内分阀板上;其余第二内分阀板分别各设有第二内从动转轴,第二内从动转轴的一端伸出三通壳体1的外壁,与第二内从动摆杆的一端相连,各第二内从动摆杆的另一端均与同一根第二内连接杆相连,第二内连接杆通过第二内主动摆杆与第二力臂25相连。第二外阀板14包括多个第二外分阀板,所述第二外转轴30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二外分阀板上;其余第二外分阀板分别各设有第二外从动转轴,第二外从动转轴的一端伸出三通壳体1的外壁,与第二外从动摆杆的一端相连,各第二外从动摆杆的另一端均与同一根第二外连接杆相连,第二外连接杆通过第二外主动摆杆11与第四力臂26相连。
第一空腔设有第一蒸汽接口22,第二空腔设有第二蒸汽接口23,两个蒸汽接口外接蒸汽供应管道;外接蒸汽管路通过蒸汽接口通入蒸汽,在第二出口端的第二空腔内及第一出口端的第一空腔内形成有效的蒸汽密封。
三通壳体1上开设有排水口24,排水口24定期开启,以排出三通壳体1内由于蒸汽密封产生的凝结水。
以下烟气流通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进行说明,其中三通壳体1的第一出气端口为烟气旁路端,第二出气端口为烟气出口端,
工作过程:正常工况时,如图2和图3所示,烟气出口端(也即第二出气端口3)的第二内阀板10和第二外阀板14全部处于打开状态,烟气旁路端(也即第一出气端口4)的第一内阀板5和第一外阀板8全部处于关闭状态,烟气由进气端口2进入,经第二出气端口3排出。
当事故工况,烟气需由正常的烟气出口端切换至烟气旁路端时,两组气缸伸缩推动或者拉动第五力臂17和第六力臂18转动,第五力臂17带动第一内阀板5的第一内转轴6转动,以及第一内阀板5的第一内主动摆杆11转动,第一内连接杆13随之带动第一内从动摆杆12转动,第一内从动摆杆12拨动的所有第一内分阀板作90°旋转,使烟气旁路端所有第一内分阀板全部打开;同理第六力臂18转动使烟气旁路端第一外阀板8的所有第一外分阀板全部打开。在第一内阀板5和第一外阀板8打开的同时,第一内阀板5的第一内转轴6通过第一联动组带动烟气出口端第二内阀板10的第二内转轴29动作,以及通过与第二联动组输出端相连的第二内主动摆杆、第二内连接杆、第二内从动摆杆动作,拨动烟气出口端的第二内分阀板作90°旋转,使得烟气出口端第二内分阀板全部关闭;同理,第一外阀板8的第一外转轴9通过第二联动机构,使烟气旁路端所有第二外分阀板全部关闭。烟气旁路端第一阀板组全部打开的同时烟气出口端第二阀板组全部关闭,可在操作不延迟的情况下实现烟气管路的快速切换。
当两组气缸完成一次启闭动作,且通过限位开关检测到烟气出口端的第二阀板组关闭到位时,外接蒸汽管路通过第二蒸汽接口23通入蒸汽,蒸汽在烟气出口端的第二空腔内形成有效的蒸汽密封。正常工况时,限位开关检测到烟气旁路端第一阀板组关闭到位时,外接蒸汽管路通过第一蒸汽接口22通入蒸汽,在烟气旁路端的第一空腔内形成有效的蒸汽密封。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气体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通壳体、第一阀板组、第二阀板组、驱动机构、联动机构,三通壳体包括进气端口、第一出气端口和第二出气端口,在第一出气端口内布置第一阀板组,第一阀板组与驱动机构的驱动端相连;在第二出气端口内布置有第二阀板组,第二阀板组与联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联动机构的输入端与第一阀板组相连;所述驱动机构和联动机构均安装在三通壳体的外壁,且驱动机构安装在联动机构对侧的三通壳体外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板组包括沿垂直于第一出气端口轴线方向间隔平行布置的第一内阀板和第一外阀板,第一内阀板与第一外阀板之间形成第一空腔;第一内阀板设有第一内转轴,第一内转轴的两端分别伸出三通壳体的外壁,第一内转轴的一端与驱动机构的驱动端相连,第一内转轴的另一端与联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第一外阀板设有第一外转轴,第一外转轴的两端分别伸出三通壳体的外壁,第一外转轴的一端与驱动机构的驱动端相连,第一外转轴的另一端与联动机构的输入端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板组包括沿垂直于第二出气端口轴线方向间隔平行布置的第二内阀板和第二外阀板,第二内阀板和第二外阀板之间形成第二空腔;第二内阀板设有第二内转轴,第二内转轴的一端伸出三通壳体的外壁,与联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第二外阀板设有第二外转轴,第二外转轴的一端伸出三通壳体的外壁,与联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联动组和第二联动组,第一联动组包括中部与第一内转轴相连的第一力臂、中部与第二内转轴相连的第二力臂,以及两根连接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的第一连杆;第二联动组包括中部与第一外转轴相连的第三力臂、中部与第二外转轴相连的第四力臂,以及两根连接第三力臂和第四力臂的第二连杆。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五力臂、第六力臂,以及均安装在同一气缸座上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的伸缩方向与第二气缸的伸缩方向相同,其中一组气缸杆端伸长的同时另一个气缸杆端回缩;第一气缸的伸缩端分别与第五力臂和第六力臂的一端铰接,第五力臂和第六力臂的另一端均分别与第二气缸的伸缩端铰接;所述第一内转轴的伸出端与第五力臂固定相连,第一外转轴的伸出端与第六力臂固定相连。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阀板包括多个第一内分阀板,所述第一内转轴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一内分阀板上;其余第一内分阀板分别各设有第一内从动转轴,第一内从动转轴的一端伸出三通壳体的外壁,与第一内从动摆杆相连,各第一内从动摆杆的另一端均与同一根第一内连接杆相连,第一内连接杆通过第一内主动摆杆与第五力臂相连。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阀板包括多个第二内分阀板,所述第二内转轴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二内分阀板上;其余第二内分阀板分别各设有第二内从动转轴,第二内从动转轴的一端伸出三通壳体的外壁,与第二内从动摆杆的一端相连,各第二内从动摆杆的另一端均与同一根第二内连接杆相连,第二内连接杆通过第二内主动摆杆与第二力臂相连。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阀板包括多个第一外分阀板,所述第一外转轴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一外分阀板上;其余第一外分阀板分别各设有第一外从动转轴,第一外从动转轴的一端伸出三通壳体1的外壁,与第一外从动摆杆的一端相连,各第一外从动摆杆的另一端均与同一根第一外连接杆相连,第一外连接杆通过第一外主动摆杆与第六力臂相连。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设有第一蒸汽接口;所述第二空腔设有第二蒸汽接口。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壳体上开设有排水口。
CN201620991882.7U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气体管路切换装置 Active CN2060548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91882.7U CN206054821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气体管路切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91882.7U CN206054821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气体管路切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54821U true CN206054821U (zh) 2017-03-29

Family

ID=58378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91882.7U Active CN206054821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气体管路切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548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9439A (zh) * 2017-11-02 2018-01-09 邵丽娃 一种阀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9439A (zh) * 2017-11-02 2018-01-09 邵丽娃 一种阀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42072U (zh) 烧结烟气循环用电动三通切换阀
CN206054821U (zh) 一种气体管路切换装置
CN204148733U (zh) 一种用于管道焊接的局部充氩保护装置
CN202770284U (zh) 蒸汽余热回收器
CN202350986U (zh) 中冷器进出气管密封检漏装置
CN204486384U (zh) 晶振外壳除尘装置
CN208397352U (zh) 一种球形剪切双层卸灰阀
CN204267752U (zh) 一种高温翻板阀
CN206017753U (zh) 一种加固式闸阀
CN207687366U (zh) 一种具有除污功能的节能型水利阀门
CN207421479U (zh) 一种多功能的截止阀
CN207599112U (zh) 一种船用手气电动远程遥控防火风阀
CN207278949U (zh) 四级水封阀
CN205350532U (zh) 大口径pe球阀助力器
CN206018281U (zh) 管道安全断脱装置
CN209035933U (zh) 一种电力机车用密封垫圈装配件
CN202100312U (zh) 一种发动机废气流向控制装置
CN204111557U (zh) 一种倾斜式印染污泥干化处理系统
CN108079753A (zh) 一种烟气脱硫装置
CN208381563U (zh) 一种用于船舶自闭式串油的辅助装置
CN104913086B (zh) 一种烟气管道系统及其气封阀
CN206352604U (zh) 安全阀组
CN108261891A (zh) 一种高效低耗烟气脱硫装置
CN202924164U (zh) 带芯人孔
CN206000726U (zh) 加药齿轮泵防抽空和倒流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