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51685U - 一种防止矿山或污染区域内污染物扩散的生态拦截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矿山或污染区域内污染物扩散的生态拦截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51685U
CN206051685U CN201620979495.1U CN201620979495U CN206051685U CN 206051685 U CN206051685 U CN 206051685U CN 201620979495 U CN201620979495 U CN 201620979495U CN 206051685 U CN206051685 U CN 2060516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cepting system
layer
height
ecological
m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7949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淑彩
吕正勇
冯国杰
魏丽
张丽萍
苗竹
朱湖地
金勇�
甄胜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eoenvir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eoenvir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eoenvir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eoenvir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162097949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516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516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516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矿山或污染区域内污染物扩散的生态拦截系统。所述生态拦截系统围绕矿山或污染区域设置,所述生态拦截系统自靠近矿山或污染区域一侧向外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垂直拦截系统、可渗透坝和水平拦截系统。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防止矿山、污染场地中的污染物随地表径流迁移到周围环境中,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净化地表径流、对污染进行治理的功能。本实用新型所述生态拦截系统具有建设简单、易维护、成本低,污染防治和治理效果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防止矿山或污染区域内污染物扩散的生态拦截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矿山或污染区域内污染物扩散的生态拦截系统,属于环境保护中的生态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矿山、污染场地中均存在一定的污染物,其中的污染物会随着雨水等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对周围的土壤和地表水等造成污染。采用工程治理措施存在费用高、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采用生态技术可以防止污染物向周围环境中扩散,并可以起到对污染物进行治理的作用。
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一种用于治理污染地下水的渗透性反应墙技术(PermeableReactive Barriers),渗透性反应墙设置在污染地下水区域,墙体内填充有大量活性反应介质材料,通过吸附、沉淀、降解等方式对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国内也有采用渗水坝对受污染的河水进行治理的技术。为了防止河、湖水富营养化,国内近年来开发出了一种用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拦截技术,建设生态沟渠、在沟渠中种植植物的方式,通过植物根系及微生物的作用,降解地表径流中氮、磷的含量,生态沟渠对农田排水中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50%和40%。国内近年来也开发出了一种对污染水体污染源进行生态拦截的技术,主要是在河道污染源入口段沿河道长度方向设置两道污染源生态拦截墙形成生态拦截区,然后在生态拦截区内设置生态浮岛,生态浮岛内主要种植水生植物,并在生态拦截区内投加复合酶、复合微生物、水生动物等来净化水体。以上技术在污染地下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河道污染源拦截等方面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用于矿山、污染区域中污染物拦截方面的应用实例较少。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对矿山、污染场地中污染物随地表径流扩散进行控制和净化的生态拦截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止矿山或污染区域内污染物扩散的生态拦截系统,所述生态拦截系统围绕矿山或污染区域设置,所述生态拦截系统自靠近矿山或污染区域一侧向外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垂直拦截系统、可渗透坝和水平拦截系统;
所述垂直拦截系统自靠近矿山或污染区域一侧向外包括:截洪沟、集水井和修复拦截带,其中,所述截洪沟与所述集水井连通,所述集水井于所述修复拦截带连通;所述修复拦截带在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包括:植物层、土壤层、填料层、吸附层和防渗层;
所述水平拦截系统在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包括:植物层、土壤层、填料层和防渗层。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水井的侧壁设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与修复拦截带连通。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可渗透坝底部设有防渗材料层。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可渗透坝的高度高于所述修复拦截带的高度。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可渗透坝的高度比所述修复拦截带的高度高20-50cm。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垂直拦截系统和所述水平拦截系统的防渗层由膨润土防水毯和覆盖在所述膨润土防水毯上的混凝土层构成。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不小于10cm。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修复拦截带的土壤层和填料层之间还设有无纺布层。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平拦截系统的土壤层和填料层之间还设有无纺布层。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修复拦截带的土壤层高度不低于30cm、填料层高度不低于30cm、吸附层高度不低于30cm、防渗层高度不低于1cm;所述水平拦截系统的土壤层高度不低于30cm、填料层高度不低于30cm、防渗层高度为不低于1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1.生态拦截系统可以对矿山、污染场地中因降水而产生的地表径流进行收集和处理,可以去除掉地表径流中95%以上的污染物,并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2.可渗透坝具有透水性,同时可渗透坝中的活性炭、陶粒、活性氧化铝、纳米陶瓷吸附剂等材料可以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
3.生态拦截系统内种植的植物不仅可以对污染物进行吸收、固定或降解,并起到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止污染区域内污染物扩散的生态拦截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垂直拦截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垂直拦截系统中修复拦截带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平拦截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垂直拦截系统;2、可渗透坝;3、水平拦截系统;4、截洪沟;5、集水井;6、修复拦截带;7、植物层;8、土壤层;9、填料层;10、吸附层;11、防渗层;12、植物层;13、土壤层;14、混合填料层;15、防渗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结合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止矿山或污染区域内污染物扩散的生态拦截系统,可围绕矿山或污染区域设置。生态拦截系统自靠近矿山或污染区域一侧向外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垂直拦截系统1、可渗透坝2和水平拦截系统3。
垂直拦截系统1自靠近矿山或污染区域一侧向外包括:截洪沟4、集水井5和修复拦截带6,其中,截洪沟4与集水井5连通,集水井5与修复拦截带6连通。
修复拦截带6在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包括:植物层7、土壤层8、填料层9、吸附层10和防渗层11。修复拦截带中的填料层9主要由卵石、碎石、沸石、粗砂、火山石、白云石等构成。修复拦截带的吸附层10主要由活性炭、磷灰石、纳米陶瓷吸附剂等构成。在优选实施方案中,修复拦截带的土壤层8和填料层9之间还可设有无纺布层(图中未示出)。
修复拦截带6的作用是汇聚从高处流下的雨水并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拦截,其结构类似于沟渠,具体尺寸为:上宽1.5m,底宽1.0m,深0.6m,防渗层由膨润土防水毯和覆盖在所述膨润土防水毯上的混凝土层构成,混凝土层的厚度不小于10cm。
截洪沟4为建造在矿山、污染场地周围的砖砌或石砌的引水渠,集水井5为砖砌或石砌井,集水井5井口设有人工格栅,集水井5侧壁安装有出水管道,集水井5中收集的雨水通过管道溢流至修复拦截带6。集水井5结构为砖混结构,集水井5为格栅井,主要用于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杂物,集水井5尺寸为:长3m,宽1.2m,深1m;集水井5底部和侧壁铺设膨润土防水毯和厚度不小于10cm的混凝土层(混凝土层在防水毯上部)作为防渗层。
可渗透坝2由透水砖、卵石、碎石、活性炭、陶粒、活性氧化铝、磷灰石等材料构成,且可渗透坝底部铺设有防渗材料(图中未示出),可渗透坝2顶部比修复拦截带6顶部高出20-50cm。
水平拦截系统3在垂直方向上由植物层12、土壤层13、填料层14、防渗层15构成,填料层中粒径为16-32mm的砾石占25%、粒径为4-8mm的石灰石占10%、粒径为8-16mm的砾石、碎石、粗砂55%、颗粒活性炭占10%。水平拦截系统3的土壤层13和填料层14之间还可设有无纺布层(图中未示出)。
修复拦截带6的土壤层高度为不低于30cm、填料层高度不低于30cm、吸附层高度不低于30cm、和防渗层高度不低于1cm。
水平拦截系统3的土壤层高度不低于30cm、填料层高度不低于30cm、防渗层高度不低于1cm。
垂直拦截系统1和水平拦截系统3中的植物层主要由可以吸收、固定或降解污染物的植物构成,同时也包括可以保持水土、美化景观的植物,主要由柳树、构树、菖蒲、狗牙草、龙葵、三叶鬼针草、李氏禾、水芹、鸭趾草、美人蕉、芦苇、夹竹桃、香蒲、灯心草、商陆、黑麦草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防止矿山或污染区域内污染物扩散的生态拦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拦截系统围绕矿山或污染区域设置,所述生态拦截系统自靠近矿山或污染区域一侧向外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垂直拦截系统、可渗透坝和水平拦截系统;
所述垂直拦截系统自靠近矿山或污染区域一侧向外包括:截洪沟、集水井和修复拦截带,其中,所述截洪沟与所述集水井连通,所述集水井与所述修复拦截带连通;所述修复拦截带在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包括:植物层、土壤层、填料层、吸附层和防渗层;
所述水平拦截系统在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包括:植物层、土壤层、填料层和防渗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拦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的侧壁设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与修复拦截带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拦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渗透坝底部设有防渗材料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拦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渗透坝的高度高于所述修复拦截带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拦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渗透坝的高度比所述修复拦截带的高度高20-5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拦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拦截系统和所述水平拦截系统的防渗层由膨润土防水毯和覆盖在所述膨润土防水毯上的混凝土层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态拦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不小于1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拦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拦截带的土壤层和填料层之间还设有无纺布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拦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拦截系统的土壤层和填料层之间还设有无纺布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拦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拦截带的土壤层高度不低于30cm、填料层高度不低于30cm、吸附层高度不低于30cm、防渗层高度不低于1cm;所述水平拦截系统的土壤层高度不低于30cm、填料层高度不低于30cm、防渗层高度为不低于1cm。
CN201620979495.1U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防止矿山或污染区域内污染物扩散的生态拦截系统 Active CN2060516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79495.1U CN206051685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防止矿山或污染区域内污染物扩散的生态拦截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79495.1U CN206051685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防止矿山或污染区域内污染物扩散的生态拦截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51685U true CN206051685U (zh) 2017-03-29

Family

ID=58378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79495.1U Active CN206051685U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防止矿山或污染区域内污染物扩散的生态拦截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5168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37928A (zh) * 2018-09-12 2019-06-04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防渗帷幕、导排防渗系统及防渗帷幕的应用方法
CN112658013A (zh) * 2020-12-22 2021-04-16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原地处置建筑固体废料并阻控工业场地污染物水平迁移的方法
CN114042740A (zh) * 2021-10-29 2022-02-15 南京大学 一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一体化修复与风险管控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37928A (zh) * 2018-09-12 2019-06-04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防渗帷幕、导排防渗系统及防渗帷幕的应用方法
CN112658013A (zh) * 2020-12-22 2021-04-16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原地处置建筑固体废料并阻控工业场地污染物水平迁移的方法
CN112658013B (zh) * 2020-12-22 2022-08-12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原地处置建筑固体废料并阻控工业场地污染物水平迁移的方法
CN114042740A (zh) * 2021-10-29 2022-02-15 南京大学 一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一体化修复与风险管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59825B (zh) 一种海绵城市绿地蓄水系统的施工方法
CN103215920B (zh) 扇形多阶梯式生态缓冲型护岸系统
CN206472556U (zh) 一种用于人行道雨水净化和利用的多功能生态树池
CN108729326A (zh) 用于海绵城市滨海公路建设的自然净化排水系统
CN105621617B (zh) 一种路面径流综合净化装置
CN105464050B (zh) 可再生填料-植物组合式沟渠-护坡氮磷生态拦截系统
CN206051685U (zh) 一种防止矿山或污染区域内污染物扩散的生态拦截系统
CN106193245B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水田地下隐形水库及其施工方法
CN208649827U (zh) 用于海绵城市滨海公路建设的自然净化排水系统
CN109970207A (zh) 削减农田面源污染的生态沟渠
CN211447204U (zh) 用于自动调蓄雨水和净化水质的雨水前置塘
CN211283925U (zh) 一种下沉式缓冲带公路径流净化装置
CN206005135U (zh) 一种梯形石笼围合的雨水花园的结构
CN205617188U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调蓄系统
CN107869151B (zh) 一种分层式透水净水植生挡土墙及其构建方法
CN215756905U (zh) 一种用于净化污水的生态拦截系统
CN207776053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无雨水井排水系统
CN206203996U (zh)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护岸系统
CN206645973U (zh) 一种多级生态透水低堰
CN108442313A (zh) 一种阻隔污染迁移和生态绿化于一体河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0559648U (zh) 梯级多段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
CN107902842A (zh) 一种多段功能的原位生态净化带
CN208219545U (zh) 一种阻隔污染迁移和生态绿化于一体河堤结构
CN108166448B (zh) 治理河岸面源污染的护岸
CN213867615U (zh) 一种生态溢流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