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45810U - 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和反渗透净水器 - Google Patents
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和反渗透净水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045810U CN206045810U CN201620963237.4U CN201620963237U CN206045810U CN 206045810 U CN206045810 U CN 206045810U CN 201620963237 U CN201620963237 U CN 201620963237U CN 206045810 U CN206045810 U CN 2060458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verse
- end cap
- waste
- water
- osmosis membra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和反渗透净水器,其中,该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包括:多页反渗透膜片组、中心管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中心管组包括纯水管以及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废水管,多个废水管环绕纯水管排布;每一个反渗透膜片组均具有位于中心管组内部的第一部分和位于中心管组外部的第二部分,每一废水管和纯水管被一个反渗透膜片组的第一部分隔开;多个反渗透膜片组的第二部分形成围绕在中心管组的周围的多层薄膜组件,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分别套设于中心管组和多页反渗透膜片组的两端;第一端盖或第二端盖对应中心管组设置纯水排出口和废水排出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提高原水回收率,实现高节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渗透净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和反渗透净水器。
背景技术
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又称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是水处理技术中的常用元件,它一般包括一根带有多个孔的中心管以及卷在中心管上的交替层叠的多层反渗选膜和导流网。中心管与壳体两端通过连接器连接。在使用时,原水从壳体一端进入壳体,在压力的作用下一部分经过反渗透膜的作用形成浓度较低的水,进入中心管之后从中心管一端或两端流出,这部分水可称作产水或纯水;另一部分从壳体另一端流出,可称作废水、浓水。
现有技术中的这种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原水经处理之后,很大一部分作为废水排出,只有一小部分成为纯水,特别是大通量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纯水量在原水量中占的比例相对更小,原水回收率低,造成了原水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旨在提高原水回收率,实现高节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包括中心管组、多页反渗透膜片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中心管组包括纯水管以及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废水管,多个所述废水管环绕所述纯水管排布,所述纯水管的周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纯水管的内部通道的纯水入水孔,每一所述废水管的周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废水管的内部通道的废水入水孔;每一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均具有位于所述中心管组内部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中心管组外部的第二部分,每一所述废水管和所述纯水管被一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第一部分隔开;多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第二部分形成围绕在所述中心管组的周围的多层薄膜组件;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分别套设于所述中心管组和所述多页反渗透膜片组的两端,以对所述中心管组和所述反渗透膜片组进行定位;其中,所述第一端盖设有废水排出口和纯水排出口;或者,所述第一端盖设有废水排出口,所述第二端盖设有纯水排出口;所述废水管连通废水排出口设置,所述纯水管连通所述纯水排出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废水排出口和所述纯水排出口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盖的内侧涂覆有密封胶,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之间通过密封胶粘合密封;和/或,所述第二端盖的内侧涂覆有密封胶,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之间通过密封胶粘合密封。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盖的内侧对应所述废水管的位置和数量凸设有多个连通所述废水排出口的第一伸入管,所述第一伸入管伸入至对应的所述废水管中,并连通所述废水排出口和对应的所述废水管;所述第一端盖的内侧对应所述纯水管的位置凸设有连通所述纯水排出口的第二伸入管,所述第二伸入管伸入至所述纯水管中,并连通所述纯水排出口和所述纯水管。
优选地,所述第二端盖的内侧对应所述废水管的位置和数量凸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伸入至对应的所述废水管中设置;所述第二端盖的内侧对应所述纯水管的位置凸设有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定位凸起伸入至所述纯水管中设置。
优选地,所述纯水管远离所述第一端盖的一端管口被封堵,以使得纯水向所述第一端盖的纯水排出口流动;所述废水管远离所述第一端盖的一端管口被封堵,以使得废水向所述第一端盖的废水排出口流动。
优选地,每一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包括反渗透膜片、进水导流网以及纯水导流网;每一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反渗透膜片正面向内对折设置,多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第二部分叠合并共同沿周向缠绕所述中心管组;同一所述反渗透膜片正面夹层之间形成进水流道;相邻两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反面夹层之间形成产水流道;所述进水导流网和所述废水管位于进水流道中,所述纯水导流网位于产水流道中。
优选地,所述产水流道除靠近所述纯水管的侧边以外的其他侧边均闭合密封,以使得所述产水流道仅具有朝向所述纯水管的纯水出口。
优选地,所述废水管的数量为N个,N大于或等于3;所述纯水管的横截面呈N边形设置,并对应具有N个侧表面,每一所述侧表面上均设有所述纯水入水孔;每一个所述废水管对应一个所述侧表面的位置设置。
优选地,所述纯水管的横截面呈圆形设置,所述纯水管的周壁沿其周向对应多个所述废水管划分为多个弧面段,每一所述弧面段上均设有所述纯水入水孔;每一所述废水管对应一个所述弧面段的位置设置。
优选地,所述废水管的周壁上开设有废水导流槽,所述废水入水孔设于所述废水导流槽内。
优选地,所述纯水管的周壁上开设有沿所述纯水管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让位开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让位开口内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让位开口的不同的两条边。
优选地,所述废水管的周壁上开设有沿所述废水管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让位开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让位开口内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让位开口的不同的两条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滤芯,该滤芯包括壳体、水路转换器和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该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包括中心管组、多页反渗透膜片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中心管组包括纯水管以及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废水管,多个所述废水管环绕所述纯水管排布,所述纯水管的周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纯水管的内部通道的纯水入水孔,每一所述废水管的周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废水管的内部通道的废水入水孔;每一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均具有位于所述中心管组内部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中心管组外部的第二部分,每一所述废水管和所述纯水管被一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第一部分隔开;多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第二部分形成围绕在所述中心管组的周围的多层薄膜组件;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分别套设于所述中心管组和所述多页反渗透膜片组的两端,以对所述中心管组和所述反渗透膜片组进行定位;其中,所述第一端盖设有废水排出口和纯水排出口;或者,所述第一端盖设有废水排出口,所述第二端盖设有纯水排出口;所述废水管连通废水排出口设置,所述纯水管连通所述纯水排出口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反渗透净水器,该反渗透净水器包括滤芯;该滤芯包括壳体、水路转换器和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该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包括中心管组、多页反渗透膜片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中心管组包括纯水管以及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废水管,多个所述废水管环绕所述纯水管排布,所述纯水管的周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纯水管的内部通道的纯水入水孔,每一所述废水管的周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废水管的内部通道的废水入水孔;每一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均具有位于所述中心管组内部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中心管组外部的第二部分,每一所述废水管和所述纯水管被一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第一部分隔开;多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第二部分形成围绕在所述中心管组的周围的多层薄膜组件;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分别套设于所述中心管组和所述多页反渗透膜片组的两端,以对所述中心管组和所述反渗透膜片组进行定位;其中,所述第一端盖设有废水排出口和纯水排出口;或者,所述第一端盖设有废水排出口,所述第二端盖设有纯水排出口;所述废水管连通废水排出口设置,所述纯水管连通所述纯水排出口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中心管组包括纯水管和多个环绕纯水管的废水管;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每一废水管对应一页反渗透膜片组,从而可以实现多膜页卷取,可以增加流道数量,有利于提高原水通量,并解决膜片过长渗透压不足导致部分膜片并未达到过滤目的的问题,通过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分别夹紧中心管组和反渗透膜片组的两端以进行定位,同时在第一端盖上设置纯水排出口和废水排出口,形成与中心管组对应管路连通的流道;在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密封该些反渗透膜片组两端后,由于该中心管组被多页反渗透膜片组卷绕在中心位置,可以形成多页反渗透膜片组外侧边侧流进水,中间废水管排出废水的原水水路;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原水通过侧流进水,流道变窄,进水面积减小,还可以采用低厚度的进水导流网,继续减少进水面积,而流程也大大增长,因此可以增加原水与反渗透膜片接触的时间,提高原水回收率;同时,因为减小了原水进水面积,可以加大反渗透膜片表面水流速度,因而能够减小反渗透膜表面浓差极化,降低该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污染速度,有利于提高原水回收率,从而改善原水的浪费问题,实现高节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B-C-D的剖面图;
图3为图2中E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F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1所示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第一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反渗透膜片组和中心管组的卷膜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一页反渗透膜片组与一个废水管和一个纯水管配合的俯视图;
图8为图1所示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中心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中心管组的俯视图;
图10为图1所示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纯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废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另一实施例的中心管组俯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滤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
请参阅图1和图2,其中,带箭头的实线指示的是面或者孔、口等空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700包括:多页反渗透膜片组100、中心管组200、第一端盖300和第二端盖400,所述中心管组200包括纯水管210以及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废水管220,多个所述废水管220环绕所述纯水管210排布,所述纯水管210的周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纯水管210的内部通道的纯水入水孔211,每一所述废水管220的周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废水管220的内部通道的废水入水孔221;每一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100均具有位于所述中心管组200内部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中心管组200外部的第二部分,每一所述废水管220和所述纯水管210被一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100的第一部分隔开;多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100的第二部分形成围绕在所述中心管组200的周围的多层薄膜组件;所述第一端盖300和第二端盖400分别套设于所述中心管组200和所述多页反渗透膜片组100的两端,以对所述中心管组200和所述反渗透膜片100组进行定位;所述第一端盖300设有废水排出口310和纯水排出口320(请参阅图1和图2);或者,所述第一端盖300设有废水排出口,所述第二端盖400设有纯水排出口(此种设置方式未示出);所述废水管220连通废水排出口310设置,所述纯水管210连通所述纯水排出口320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700的中心管组200包括纯水管210和多个环绕纯水管210的废水管220;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700的每一废水管220对应一页反渗透膜片组100,从而可以实现多膜页卷取,可以增加流道数量,有利于提高原水通量,并解决反渗透膜片110过长渗透压力不足导致部分反渗透膜片110并未达到过滤目的的问题;通过第一端盖300和第二端盖400分别夹紧中心管组200和反渗透膜片组100的两端以进行定位,同时在第一端盖300上设置纯水排出口320和废水排出口310,形成与中心管组200对应管路连通的流道;在第一端盖300和第二端盖400密封该些反渗透膜片组100两端后,由于该中心管组200被多页反渗透膜片组100卷绕在中心位置,可以形成多页反渗透膜片组100外侧边侧流进水,中间废水管220排出废水的原水水路;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700使用时,原水通过侧流进水,流道变窄,进水面积减小,还可以采用低厚度的进水导流网120,继续减少进水面积,而流程也大大增长,因此可以增加原水与反渗透膜片110接触的时间,提高原水回收率;同时,因为减小了原水进水面积,可以加大反渗透膜片110表面水流速度(在进水通量一定时,进水通量Q与水流速度V之间的关系是V=Q/S;其中,S为进水面积,具体的,S=Ld;L为进水端膜片长度,d为截面厚度,侧流主要是减小了L,另外用小的进水导流网120自然减小了厚度d),因而能够减小反渗透膜片110表面浓差极化,降低该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700的污染速度,有利于提高原水回收率,从而改善原水的浪费问题,实现高节水。
请参阅图2、图10和图11,该中心管组200中,所述纯水管210的周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纯水管210的内部通道的纯水入水孔211;每一所述废水管220的周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废水管220的内部通道的废水入水孔221。纯水和废水分别通过纯水入水孔211和废水入水孔221进入相应的通道中。其中,废水管220的具体数量决定了反渗透膜片组100的页数,也决定了纯水管210的尺寸,具体的,一页反渗透膜片组100对应一个废水管220设置,废水管220越多则反渗透膜片组100的页数越多,对应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700的通量也越大,而纯水管210的尺寸也相应越大。废水管220的具体数量、形状以及对应纯水管210的形状可以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废水排出口310和纯水排出口320可以设置在同一端盖(第一端盖300或第二端盖400)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端盖上,都能起到导出废水和纯水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5,优选地,所述废水排出口310和所述纯水排出口320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300上。此时废水排出口310和纯水排出口320都设置在同一侧,在对应的滤芯进行水路设计时,仅需要对应第一端盖300设置一个水路转换器800即可,因而有利于简化对应的滤芯的结构。
为了使得第一端盖300和第二端盖400的固定更可靠,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所述第一端盖300的内侧涂覆有密封胶,所述第一端盖300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100之间通过密封胶粘合密封,类比第一端盖300的设置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盖400的内侧均的内侧涂覆有密封胶,所述第二端盖400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100之间通过密封胶粘合密封,粘合后,第一端盖300、第二端盖400不容易脱落,安装可靠性大大提高,同时,密封胶对反渗透膜片组100的两端进行密封,阻挡水朝第一端盖300或第二端盖400流动,从而实现一侧进水中间出水的水路。
请参阅图3和图5,为了实现废水管220与废水出水口310的对接,所述第一端盖300的内侧对应所述废水管220的位置和数量凸设有多个连通所述废水排出口310的第一伸入管311,所述第一伸入管311伸入对应所述废水管220中以连通所述废水排出口310和所述废水管220;具体的,第一伸入管311的一端伸入废水管220中与废水管220连通,第一伸入管311的另一端连通废水排出口310,可靠的实现了水路的连通,同时第一伸入管311还具有定位功能,能够辅助第一端盖300与中心管组200的对准,提高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700的结构紧凑性和可靠性。为了实现纯水管210与纯水排出口320的对接,所述第一端盖300的内侧对应所述纯水管210的位置凸设有连通所述纯水排出口320的第二伸入管321,所述第二伸入管321伸入所述纯水管210中以连通所述纯水排出口320和所述纯水管210。第二伸入管321的作用和效果可以类比第一伸入管311,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方便第二端盖400安装;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盖400的内侧对应所述废水管220的位置和数量凸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凸起401,所述第一定位凸起401伸入对应所述废水管220中;所述第二端盖400的内侧对应所述纯水管210的位置凸设有第二定位凸起402,所述第二定位凸起402伸入所述纯水管210中。通过第一定位凸起401与废水管220配合、第二定位凸起402与纯水管210配合,能够简化第二端盖400的对准操作,同时中心管组200与第二端盖400通过第一定位凸起401和第二定位凸起402连接,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700的结构紧凑性和可靠性。
在有需要时,第二端盖400也可以类比第一端盖300设计对应的出水口,从而在第二端盖400处也形成纯水流路或/和废水流路。请进一步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水路,第二端盖400并没有设置出水口,第二端盖400与中心管组密封配合时,纯水管210内的纯水和废水管220中废水不会朝第二端盖400流动以排出,但是当第二端盖400与中心管200之间的密封效果不佳时,纯水和废水还是有可能向第二端盖400流动以排出到滤芯的壳体中,从而影响净化效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纯水管210的远离所述第一端盖300的一端管口被封堵,以使得纯水向所述第一端盖300的纯水排出口320流动;所述废水管220的远离所述第一端盖300的一端管口被封堵,以使得废水向所述第一端盖300流动。请参阅图2,此时,纯水流动方向一定,能够可靠的收集纯水,封堵后,废水流动方向一定,能够可靠的收集废水。在实际使用时,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700一般是竖直放置的,此时,对应的所述纯水管210和多个所述废水管220也沿竖直方向摆放,第一端盖300在上方,第二端盖400在下方,设置所述纯水管210的下端口被封堵,多个所述废水管220的下端口均被封堵,从上端收集纯水和废水,水流均匀,且便于管路的设计。
请参阅图6和图7,每一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包括反渗透膜片110、进水导流网120以及纯水导流网130;进水导流网120和纯水导流网130分别设置在所述反渗透膜片110的正反两面,原水在反渗透膜片110的正面流动,并在渗透压力的作用下,从反渗透膜片110的正面向反渗透膜片110的反面渗透纯水,纯水产生在反渗透膜片110的反面并在纯水导流网130的导流作用下向纯水管210流动。其中,反渗透膜片110可以通过对折使得正面与正面邻接,反面与反面邻接,避免不必要的接触,从而防止纯水被污染;实际操作时,反渗透膜片110的对折时可以是正面向内对折也可以是反面向内对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取即可。请进一步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100的反渗透膜片110正面向内对折设置,多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100的第二部分叠合并共同沿周向缠绕所述中心管组200;同一所述反渗透膜片110正面夹层之间形成进水流道;相邻两个所述反渗透膜片110的反面夹层之间形成产水流道;所述进水导流网120和所述废水管220位于进水流道中,所述纯水导流网130位于产水流道中。此时,进水流道与产水流道之间相互独立,并彻底隔离,能够有效的保证每一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100的进水导流网120不与所述纯水管210和其他的所述反渗透膜片组100的反渗透膜片110的反面接触;每一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100的纯水导流网130不与所述废水管220和其他的所述反渗透膜片组100的反渗透膜片110的正面接触;原水只在进水流道中流动最后由废水管220排出,纯水只在产水流道中流动最后由纯水管210排出,从而避免纯水污染,保证净化效果。
为了能够顺利的将纯水导出,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所述产水流道除靠近所述纯水管210的侧边以外的其他侧边均闭合密封,以使得所述产水流道仅具有朝向所述纯水管210的纯水出口;此时产水流道形成一个三侧密封一侧开口的膜袋,膜袋口对着纯水管210,限定膜袋内的纯水只能朝纯水管210流动;原水在反渗透膜片110的作用后产生纯水,纯水形成在膜袋内并流动到袋口进入纯水管210中。实际操作时,可以通过卷膜操作时进行实现密封,同时两端的密封位置还可以利用第一端盖300和第二端盖400的密封胶的密封效果进行第二次密封,进而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
请具体参阅图6、图8和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废水管220的数量为N个,N大于或等于3;所述纯水管210的横截面呈N边形设置,并对应具有N个侧表面,每一所述侧表面212上均设有所述纯水入水孔211;每一个所述废水管220对应一个所述侧表面212的位置设置。此时每一个所述废水管220朝向该侧表面212的一侧可以是平面,方便反渗透膜片组100伸入和卷绕。具体的,本实施例中,N=5,即废水管220的数量为5个,纯水管210的横截面大致呈正五边形设置,对应具有五个侧表面212,每一个所述废水管220对应一个所述侧表面212的位置设置。这种设置方式可以保证每个废水管220单独对应纯水管210的一个侧表面212,进行卷膜操作时互相之间不会彼此干扰,方便卷膜操作。为了保证每一个废水管220对应的反渗透膜片组100出产的纯水都能够及时的收集到纯水管210中,优选设置每一所述侧表面212上均间隔设有多个所述纯水入水孔211,且多个所述纯水入水孔211沿所述纯水管210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由此,每个位置的纯水都能够快速的流动到较近的纯水入水孔211中;为了能够及时排除废水,每一所述废水管220上均间隔设有多个所述废水入水孔221进入废水管220的内部通路,且多个所述废水入水孔221沿所述废水管220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保证每个位置的废水都能够快速的流动到较近的废水入水孔221中进入废水管220的内部通路。
请参阅图1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纯水管210’的横截面呈圆形设置,所述纯水管210’的周壁沿其周向对应多个所述废水管220’划分为多个弧面段213,每一所述弧面段213上均设有所述纯水入水孔(未图示);每一所述废水管220’对应一个所述弧面段213的位置设置。本实施例中,废水管220’的数量为6个,纯水管210’的周壁沿其周向对应多个所述废水管220’划分为6个弧面段213,每一个所述废水管220’对应一个所述弧面段213的位置设置。这种设置方式可以保证每个废水管220’单独对应纯水管210’的一个弧面段213,进行卷膜操作时互相之间不会彼此干扰,方便卷膜操作。为了保证每一个废水管220’对应的反渗透膜片组100出产的纯水都能够及时的收集到纯水管210’中,优选设置每一所述弧面段213上均间隔设有多个所述纯水入水孔(未图示),且多个所述纯水入水孔沿所述纯水管210’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由此,每个位置的纯水都能够快速的流动到较近的纯水入水孔中;为了能够及时排除废水,每一所述废水管220’上均间隔设有多个所述废水入水孔(未图示)进入废水管220’的内部通路,且多个所述废水入水孔沿所述废水管220’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保证每个位置的废水都能够快速的流动到较近的废水入水孔中进入废水管220’的内部通路。
为了方便卷膜操作,可以设置所述纯水管210和多个所述废水管220共同组合形成圆柱体形;卷膜时,中心管组200旋转时比较均匀,不容易发生歪斜,同时卷制成品的外观也会比较均匀,便于卷制成品的安装到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700的壳体中,也便于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700的端盖与卷制成品的对准和密封。
请参阅图8和图11,为了达到更好的导流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700的中心管组200中,所述废水管220的周壁上开设有废水导流槽222,所述废水入水孔221设于所述废水导流槽222内。废水导流槽222的具体设置位置、形状和数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在本实施例中,该废水管220上间隔设有多个沿废水管220周向延伸的废水导流槽222,每一废水导流槽222内都设有一个废水入水孔221,废水导流槽222具有集水和导流的效果,能够帮助废水更准确快速的进入废水管220中。其他形状的废水导流槽222也能够实现集水和导流的效果,在此不做进一步限定。
实际生产纯水管210时,由于纯水管210一般长度较长,而半径较小,因此生产时内滑块沿轴向抽芯困难,导致纯水管210无法快速量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参阅图10,在本实施例的中心管组200中,该纯水管210的周壁上开设有沿所述纯水管210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让位开口214,生产该纯水管210时整个内滑块可以拆分为上中下三个滑块,中滑块可以通过第一让位开口214侧向抽芯,上下两个滑块可以分别通过两端管口抽芯,大大减小了生产难度,有利于纯水管210的快速量产。同时,第一让位开口214还能够起到纯水进水孔的功能,供纯水通过进入到纯水管210的内部通道中。由于纯水管210的整个外周壁在卷膜时都会受到挤压,为了防止膜片受压后在第一让位开口214处变形导致压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让位开口214内设有第一加强筋215,所述第一加强筋215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让位开口214的不同的两条边。通过第一加强筋215对反渗透膜片组100的膜片进行支撑,能够有效防止反渗透膜片组100的膜片压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215沿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加强筋215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让位开口214的两个短边;显然第一加强筋215的设置方式不限于本实施例的具体方式,只要能够是实现支撑、不影响水路通畅并且不影响生产成型的结构都可以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加强筋215的具体设置数量、位置、形状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取,在此不再赘述。
生产废水管220时,考虑到抽芯问题,可以参考上述纯水管210的设置方式,请参阅图11,在所述废水管220的周壁上开设有沿所述废水管220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让位开口223,减小废水管220的生产难度,有利于废水管220的快速量产。同时,第二让位开口223还能够起到废水入水孔221的功能,供废水通过进入到废水管220的内部通道中。为了废水管220处的膜片受压后在第二让位开口223处变形导致压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让位开口223设于所述废水管220朝向纯水管210的一侧,这个位置受力相对较小,不容易发生损伤。还可以在第二让位开口223内设置第二加强筋224,所述第二加强筋22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让位开口223的不同的两条边。通过第二加强筋224对反渗透膜片组100的膜片进行支撑,能够有效防止反渗透膜片组100的膜片在过滤过程中压入第一让位开口214中导致压伤,进而导致脱盐率降低的问题;只要能够是实现支撑、不影响水路通畅并且不影响生产成型的第二加强筋224结构都可以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加强筋224的具体设置数量、位置、形状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取,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滤芯,该滤芯包括壳体900、水路转换器800和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700,该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7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滤芯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所述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700容置于所述壳体900内;所述水路转换器800设有两条独立的水路,其中一条所述水路与所述废水排出口310相连通,另一条所述水路与所述纯水排出口320相连通。从端盖处流出的纯水和废水经过水路转换器800的引导排出到不同的管路中。本实施例中,壳体900包括容置部910和盖设于容置部910上的滤芯头920,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700的第二端盖400朝内伸入容置部910中,水路转换器800安装第一端盖300和滤芯头920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反渗透净水器,该反渗透净水器包括滤芯,该滤芯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反渗透净水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应当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心管组,所述中心管组包括纯水管以及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废水管,多个所述废水管环绕所述纯水管排布,所述纯水管的周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纯水管的内部通道的纯水入水孔,每一所述废水管的周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废水管的内部通道的废水入水孔;
多页反渗透膜片组,每一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均具有位于所述中心管组内部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中心管组外部的第二部分,每一所述废水管和所述纯水管被一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第一部分隔开;多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第二部分形成围绕在所述中心管组的周围的多层薄膜组件;
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分别套设于所述中心管组和所述多页反渗透膜片组的两端,以对所述中心管组和所述反渗透膜片组进行定位;
其中,所述第一端盖设有废水排出口和纯水排出口;或者,所述第一端盖设有废水排出口,所述第二端盖设有纯水排出口;所述废水管连通废水排出口设置,所述纯水管连通所述纯水排出口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排出口和所述纯水排出口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的内侧涂覆有密封胶,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之间通过密封胶粘合密封;和/或,
所述第二端盖的内侧涂覆有密封胶,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反渗透膜片组之间通过密封胶粘合密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盖的内侧对应所述废水管的位置和数量凸设有多个连通所述废水排出口的第一伸入管,所述第一伸入管伸入至对应的所述废水管中,并连通所述废水排出口和对应的所述废水管;
所述第一端盖的内侧对应所述纯水管的位置凸设有连通所述纯水排出口的第二伸入管,所述第二伸入管伸入至所述纯水管中,并连通所述纯水排出口和所述纯水管。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盖的内侧对应所述废水管的位置和数量凸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伸入至对应的所述废水管中设置;
所述第二端盖的内侧对应所述纯水管的位置凸设有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定位凸起伸入至所述纯水管中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纯水管远离所述第一端盖的一端管口被封堵,以使得纯水向所述第一端盖的纯水排出口流动;
所述废水管远离所述第一端盖的一端管口被封堵,以使得废水向所述第一端盖的废水排出口流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包括反渗透膜片、进水导流网以及纯水导流网;
每一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反渗透膜片正面向内对折设置,多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组的第二部分叠合并共同沿周向缠绕所述中心管组;同一所述反渗透膜片正面夹层之间形成进水流道;相邻两个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反面夹层之间形成产水流道;所述进水导流网和所述废水管位于进水流道中,所述纯水导流网位于产水流道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水流道除靠近所述纯水管的侧边以外的其他侧边均闭合密封,以使得所述产水流道仅具有朝向所述纯水管的纯水出口。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管的数量为N个,N大于或等于3;
所述纯水管的横截面呈N边形设置,并对应具有N个侧表面,每一所述侧表面上均设有所述纯水入水孔;
每一个所述废水管对应一个所述侧表面的位置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纯水管的横截面呈圆形设置,所述纯水管的周壁沿其周向对应多个所述废水管划分为多个弧面段,每一所述弧面段上均设有所述纯水入水孔;
每一所述废水管对应一个所述弧面段的位置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管的周壁上开设有废水导流槽,所述废水入水孔设于所述废水导流槽内。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管的周壁上开设有沿所述纯水管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让位开口。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让位开口内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让位开口的不同的两条边。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管的周壁上开设有沿所述废水管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让位开口。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让位开口内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让位开口的不同的两条边。
16.一种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水路转换器和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所述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容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水路转换器设有两条独立的水路,其中一条所述水路与所述第一端盖的废水排出口相连通,另一条所述水路与所述第一端盖的纯水排出口相连通。
17.一种反渗透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滤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963237.4U CN206045810U (zh) | 2016-08-26 | 2016-08-26 | 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和反渗透净水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963237.4U CN206045810U (zh) | 2016-08-26 | 2016-08-26 | 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和反渗透净水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045810U true CN206045810U (zh) | 2017-03-29 |
Family
ID=58382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963237.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045810U (zh) | 2016-08-26 | 2016-08-26 | 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和反渗透净水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045810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10894A (zh) * | 2016-08-26 | 2016-11-16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和反渗透净水器 |
WO2020088558A1 (zh) * | 2018-10-31 | 2020-05-07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复合滤芯组件 |
CN111115875A (zh) * | 2018-10-31 | 2020-05-08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复合滤芯 |
US11077406B2 (en) | 2016-08-26 | 2021-08-03 |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fg. Co., Ltd. | Central tube set, spiral wound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component, and reverse osmosis water purifier |
-
2016
- 2016-08-26 CN CN201620963237.4U patent/CN206045810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10894A (zh) * | 2016-08-26 | 2016-11-16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和反渗透净水器 |
WO2018036064A1 (zh) * | 2016-08-26 | 2018-03-01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和反渗透净水器 |
CN106110894B (zh) * | 2016-08-26 | 2019-08-13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和反渗透净水器 |
US11077406B2 (en) | 2016-08-26 | 2021-08-03 |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fg. Co., Ltd. | Central tube set, spiral wound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component, and reverse osmosis water purifier |
WO2020088558A1 (zh) * | 2018-10-31 | 2020-05-07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复合滤芯组件 |
CN111115875A (zh) * | 2018-10-31 | 2020-05-08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复合滤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10894B (zh) | 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和反渗透净水器 | |
CN206045810U (zh) | 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和反渗透净水器 | |
CN206381852U (zh) | 以一体型形成流路的侧流式反渗透膜过滤器 | |
CN106139910B (zh) | 中心管组和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 | |
CN107986393A (zh) | 滤芯及反渗透净水器 | |
CN106345300A (zh) | 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其卷膜方法和反渗透净水器 | |
CN104941448B (zh) | 反渗透膜元件 | |
CN206156806U (zh) | 滤芯和净水设备 | |
CN206395881U (zh) | 延长流体移动通道的侧流式反渗透膜过滤器 | |
CN107998887A (zh) | 反渗透滤芯、反渗透净水系统和反渗透净水器 | |
CN109999671A (zh) | 一种提高反渗透膜元件通量的卷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998886A (zh) | 反渗透滤芯、反渗透净水系统和反渗透净水器 | |
CN206103724U (zh) | 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和反渗透净水器 | |
CN206156807U (zh) | 反渗透净水系统和反渗透净水器 | |
CN206156805U (zh) | 滤芯及反渗透净水器 | |
CN115738731A (zh) | 一种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及具有其的净水机 | |
CN106237861A (zh) | 反渗透膜元件、反渗透膜元件的制备方法和滤芯 | |
CN213913181U (zh) | 一种净水用卷式膜元件及过滤装置 | |
CN108421416A (zh) | 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和净水器 | |
CN106219681A (zh) | 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和反渗透净水器 | |
CN105645519A (zh) | 一种一端进水的高效节水反渗透膜组件 | |
CN206045809U (zh) | 中心管组和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 | |
CN206103722U (zh) | 反渗透膜元件和滤芯 | |
CN206560794U (zh) | 反渗透滤芯、反渗透净水系统和反渗透净水器 | |
CN206156804U (zh) | 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和反渗透净水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813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